念佛三昧修学次第



第七目:體究過程中容易餓、容易疲倦、心情煩悶是正常的現象



無相念佛和體究念佛不相同,無相念佛輕輕鬆鬆,憶佛的念就能存在,心中很歡喜,不必用精神:但是在體究念佛時,住在思惟觀之中,時時刻刻在體究,在做直觀審察,在做沒有語言文字的思惟。所以在此時耗用的能量很大,很容易疲倦,也很容易飢餓,所以要注意飲食能量的攝取。

在體究的過程之中,雖說要親見自性彌陀,只是一個因緣時節而已。可是往往今天體究得出一個答案很歡喜,到了下午這個答案好像變得有點疑問,到了晚上就把它推翻了,原來這個不是。又重新開始體究,如此體究了二至五天乃至一星期,覺得應該是這個答案了,但是到了隔天又推翻了。就這樣接二連三的體究下去,所得的答案都不是,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真的親見自性彌陀呢?

好像是馬上就可以親見了,但又好像遙遙無期,也許是下一秒鐘,也許是明天或下個月、乃至明年、十年或者是來生、皆沒有把握。心中是渺渺茫茫,所以愈體究,到後來心情就愈煩悶,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這個事情掛在心中猶如一顆石頭壓在心上,始終放不下來;要見,好像就差這麼一點點,可是偏偏就是見不到,心情很煩悶,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只要把定了一個意志;「不把它體究出來,絕對不放棄!這樣不停的體究下去,終究有一夫會讓我體究出來;什麼時候能體究清楚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夠體究出來,只要我不放棄,就一定有機會。」這樣打定主意去體究,時間久了以後,心情煩悶的狀態就會消失。

剛開始對於思惟觀的運作不順暢,所以更耗用很大的能量去把握住這個狀況,時間久了以後漸漸也就適應了,因此,容易餓、疲倦、心情煩悶,這是體究念佛的前一個月,長的話不超過兩個月的現象,時間久了這些狀況就會消失了;有些人體究念佛的過程很短,可能只有半天、一天乃至兩天,這個叫做「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那就沒有這種現象了,因他是以一種很輕鬆很平和的狀態在體究,且時間很短就過去了。但這種現象是因為過去生種下很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而得,不是人人皆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