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修学次第



第五目:理行之三:深解第一義。



理行的第三個資糧 ——第一義的知見。那就要去閱讀了義的經典。要體究念佛,先要知道個大概。什麼叫自性彌陀?如果不了解什麼叫自性彌陀,就會著相,在相裡面要找自性彌陀,找不到。因為自性彌陀叫做真如佛性,真如佛性雖然不離一切相,但是一切相不是真如佛性,無相而不離相,是空而又是有;空即是有,有即是空。不見之前空是空,有是有;不見的人,空不是那個真如的空,叫做頑空。所以要先知解第一義。

什麼是第一義?也就是了義。說的是空性,但不是空;不是什麼都沒有的頑空。是指一切有情眾生生命的本源、根源,我們稱之為真如、真心、自性彌陀、菩提、涅槃、佛性、如來藏……許多名稱,這些說的都是同一個東西。

一般人聽到第一義的知見會害怕,當他看到《金剛經》說「無我相、無人相、無壽者相、無眾生相」,到最後連一法也無,心中起了煩惱,認為修行修到後來什麼都沒有,還修什麼?若能深入這方面的知見,且不害怕的人,表示他過去生種下很多善根、福德,因緣具足,與了義的法門有緣。

一般念佛人有個錯誤的觀念,以為往生極樂世界,就不用修行了。到那邊花開見佛,悟無生忍,就結束了。不是這樣的,花開見佛時為何能悟無生忍呢?是因為 彌陀世尊和兩大菩薩向我們開示什麼是真心,開示第一義的意旨。我們瞭解了,才能悟無生忍,悟了後還有許多要學的。

要往生極樂國土,有時需要第一義的知見,有時不需要;端視求生極樂的眾生,所求品位是高是低而有差別。想求上品中生的人要體究,體究之前要先思惟第一義,並深入瞭解。想求上品上生,就要親見自性彌陀,想親見自性彌陀;就要體究念佛;就是體究「如何是 無量壽佛?」或體究「念佛是誰?」體究念佛即是念佛門的理行。而體究要有第一義的知見,所以當我們要體究念佛時,必須先閱讀了義的經典,知道經典中是如何解釋真如佛性,讀了不害怕,並樂於體究。除此之外,還要知道體究的方向和方法。具備第一義的知見,才能開始理行的修持,理行就是禪門所說的參禪,即是淨土宗之「參禪念佛三昧究竟法門」,一般稱為體究念佛。若能悟明心性、親見自性彌陀,以此功德,十方諸佛淨土隨願往生。至於體究,我們將於第二篇第六章中加以說明。

在念佛方面要補充說明:所謂念佛有廣義、狹義的念佛。狹義的念佛是專指持名、觀想、憶佛。廣義的念佛,就說之不盡了。譬如說體究念佛也是念佛;以「念佛心」修各種禪定、布施修福、修無量百千三昧等,可以說不離念佛之心、憶佛之心,以佛為中心而修學各種法門,都是廣義的念佛。

若是讀過《蓮宗寶鑑》,就知道其中所列的念佛法門就有十餘種之多,而藏經裡提到的更多。因此念佛不該定義在持名上,應該說念佛有很多法門。我們也說過:「一切修學解脫道的法門,乃至佛門中一切修行方法,皆是念佛法門,而且必然在某些層次當中,定與慧相應。」其實彼此是互通互攝的,不能各持一門,而排斥其它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