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修学次第



第十目:應當要先發大願心和長遠心



見自性彌陀是菩薩所修、菩薩所行的道業。固然,在這個法門裡面自己也受益,但主要還是在為廣大的念佛人的利益而來修這個法門。見自性彌陀,就是禪宗所講的「明心見性」,這個是菩薩所修、所行、所證,而不是聲聞人所修、所行、所證。

《菩薩優婆塞戒經》說:「菩薩於大悲中生」。所以菩薩想要以未來的無量生,來度化無量的眾生,乃至成佛。是故,想要親證菩薩所修所證的境界,就應當要發菩薩大願。菩薩的大願:首先要發願,願親見自住彌陀,得上品上生,立刻迴入娑婆乃至其他一切苦難世界、五濁惡世之中,去度一切有緣的佛子,這是第一個願。然後要再發四個大願,這菩薩四個大願又稱諸佛通願,十方三世諸佛莫不曾在菩薩因地發這個願,這稱作四宏誓願:「願度一切眾生、願斷一切煩惱、願修一切法門、願成究竟佛道。」有了這五個大願,體究念佛就容易相應。

第二個心叫作長遠心。有許多人體究念佛,但是中途而廢的人更多。體究念佛,就是禪門所講的參禪,在體究的過程裏面,我們無法確定哪一天、哪一個時辰能夠親見自性彌陀。在體究的過程之中,心裏面很傍徨,因為沒有把握。已經親見的人,常常告訴我們,要親見自性彌陀,可能是下一秒鐘、也可能是下一個鐘頭、也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明年、也可能是來生。時節因緣不能逆料,所以沒有善知識幫忙的時候,希望很小,有善知識幫忙就容易。但即使有善知識幫忙,還是有不少人參過半個月、兩個月,就跟善知識抱怨:「我舉白旗了!放棄了!」為什麼?因為不能預料。

如果說是爬樓梯,即使說有一百層之高,我們爬到第一層,知道還有九十九層;爬到第五十層呢!知道還有五十層。知道進度在那裏,終究會到。但是!體究念佛就好像在一個黑暗的山洞裹划船,究竟我有沒有前進?不知道!距離目標還有多遠?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撞到最前端的那個牆壁,可以靠岸呢?不知道!也許下一秒,也許是來生。所以心裏面很傍徨、很苦悶,這是正常的。

而現代的人,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那就是一種功利的思想,說難聽一點,叫作「速食麵」的心態。希望我來跟著某一個人學念佛,一定可以得實相念佛境界;我來跟著某一個善知識,一定有把握半年、一年、二年可以悟明心性,可以親見自性彌陀,不肯像古時候的人,把十年、廿年當作應該付出的時間心力的代價,那這樣的人呢!參一天,休息三天;體究一個禮拜呢!休息三個月。要到何時才能親見自性彌陀呢?所以說,要有精進心與長遠心。

有長遠心的人,最後必定可以親證。往往有人在體究的時候,心灰意懶,因為兩三年下來,沒有所證。當他決定放棄了,把腿放掉了,兩手抱著膝蓋、在那邊想,又好像不甘心放棄,因為參了那麼久,放棄了真可惜。可是又沒有把握,又想放棄。正在這個時候,往往一個因緣到來,他就悟入了。哦!就看見了自性彌陀原來是這麼一回事!所以,在閩南語有一句話:「錢是長命的人所有」。所以,一定要堅持到最後那一刻,不到兩腿一伸、眼睛一閉的時候,絕不放棄。

我們甚至要說:即使到眼睛閉了、呼吸斷了、兩腿一伸時也絕不放棄。因為那個時候,就正是體究念佛的最好時候,正是體證自性彌陀的最佳良機。所以,長遠心是必須要堅持到底,即使是一口氣出不來的時候,我們仍然有機會體證;而且,那個機會是最好的機會。雖然那個時候我們體證了自性彌陀,眷屬都不知道,那沒關係嘛!我能上品上生就好了。所以,必須要發長遠心,因為,時節因緣不可逆料的緣故。

以上總共說十則體究念佛要注意的知見,但是體究念佛的過程裏面,其實有更多的細膩的知見要知道,不過我們不在這裏說,把它留到《禪— 悟前與悟後》裏而再去講,因為再要講這些東西的話,將來這一本《念佛三昧修學次第》的文稿整理出來,大概要厚達兩英寸,所以這裡不說,祇作簡單的概略性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