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修学次第



第四節:一行三昧



《大寶積經》卷一一六有一段說:「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繫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何以故?念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差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如是人一行三昧者,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說的是修一行三昧先要有心念心聽、心念心憶的功夫,此法門很殊勝,可以讓我們從有相直接進入實相。但也要具備二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心念心聽、心念心憶的功夫。本週先解釋這一段。第二個條件,也是修一行三昧的大前提,留到下週再說明。

這段經文說明:若想進入一行三昧,應當在空閑處,不受打擾的地方,把一切妄想雜亂的心捨掉,此時不觀想佛的相貌,而把心放在稱念佛的名號上。若是稱念 彌陀世尊,就面向西方;若稱念 藥師如來,則面向東方。隨佛方所端身正向,不能躺著或翹起二郎腿坐著。若站著要站好合掌,坐著則坐好合掌。

對所念的佛要心念心憶,念念相續不斷絕,而能於這一念中見到過去、現在、未來諸佛。為何能於一念中見到過去、現在、未來諸佛?因為念一佛的功德無量無邊,與十方世界無量諸佛的功德沒有差別。這不思議的佛法裡,完全相等沒有分別,只是一個如。完全一樣,是最正覺,而在這當中具備無量功德和辯才。為什麼?因為悟了之後,說有說無都對。沒悟的人說性有相空,他說性空相有;沒悟的人說性空相有,他說性有相空,這是無量辯才。無量功德是因為得到解脫的自受用,和因為親證解脫而得的解脫知見所生的廣度眾生的他受用功德。

我們上週說一行三昧成就的時候,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接下來說「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入一行三昧的人,他完全如實的了知:猶如恆河沙數那麼多佛的法界,他們都是無差別相,完全相同。為什麼知道他們的無差別相呢?那就是說:真如體性,完全一樣,不管是一隻螞蟻,或者一隻大象乃至大如鯨魚。不管是地獄眾生、鬼道眾生乃至只有七天壽命的中陰眾生,一直上至大菩薩、諸佛,其法界完全相同,都是這個真如。此處說「盡如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我們甚至可以說:「盡知恆沙十法界無差別相。」所謂十法界是指六道眾生的法界以及聲聞、緣覺、菩薩和佛的法界,同樣是這個真如佛性,稱為一相無相。

一行三昧的這種修法,是大心菩薩所修,雖然名為繫心一佛,專稱名字,但這樣修一行三昧的念佛人,不一定求生極樂世界。所以一行三昧的修法,在我們這個婆婆世界,既適合念 無量壽佛,也適合念 釋迦牟尼佛,因為這是要明自真心,見自本性的修法;也就是念佛人所講的,要明「自性彌陀」,要見「自性彌陀」。

這一行三昧,很多善知識講過,但在講的時候,有的人忽略了一行三昧這一段的前一段話;這也是我們念佛人常常忽略的一段,而這一段正巧是修學一行三昧最重要的一個前提,即是我們上週所說,欲修此三昧必備的第二個條件。知道這個前提,念佛人普偏存在的一種錯誤的知見,才能扭轉過來,才不致誤會一行三昧。

一行三昧的前一段經文這麼講:「云何名一行三昧?法界一相,繫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者,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學,然後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那就是說,法界只有一相。

諸佛法界,乃至十方的十法界,全部都一樣,只有一相。我們的心安住在十法界的這一相,繫緣於這一相,這叫一行三昧。法界只有一相,就是真如。但是: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進入一行三昧、親證真如一相的話,應當要先閱讀或聽聞而瞭解般若波羅蜜,然後要如說修學。

所謂「般若波羅蜜」我們翻譯成中國話叫做:「智慧到彼岸」,也就是《大般若經》所講的意旨,必須先明白。《大般若經》的經文很長,像這樣大本的大藏經這麼厚,有四巨冊共六百卷。所以想入一行三昧,不光是前面所謂的「繫心一佛,不取相貌,專稱名字」而已。當我們隨佛方所,「專稱名字,於一佛念念相續」的這個功夫在修習之前,要先聽聞瞭解般若波羅蜜;也就是說:體究念佛之前,先要瞭解什麼是智慧到彼岸。那就是要我們先去瞭解什麼是第一義,什麼是了義。所以談一行三昧之前,這個大前提不能漏掉;如果漏掉的話,一天到晚嘴裡喃喃有詞地念「阿彌陀佛」,念到驢年也不悟。所以在念佛號之前先要明白:如果只是求生西方極樂,並且不求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也不是修一行三昧,那就不相干。如果是要修一行三昧,就應當先瞭解般若波羅蜜是什麼,這樣才能體究念佛,才可能修一行三昧。先聽聞、閱讀般若波羅蜜之後,再依照《般若波羅蜜經》所說的去修、去學,然後能入一行三昧。所以,所謂一行三昧不光只是隨佛方所,專稱名字而已。這是少數善知識忽略的地方。我們學念佛的人,既然要修這個法門就不應當忽略這個大前提,因為 世尊講,要先聞般若波羅蜜並且如說修學之後才能入一行三昧,才有可能親見自性彌陀。親見自性彌陀之後才能夠「即是念中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前後對照之下,如何修一行三昧就很明白了。

我們上週也曾提到過:「在念佛的這一個念裡面,可以見到過去、未來、現在諸佛。」這是什麼意思呢?我曾經問過一個人,他自稱修學淨土,深入經藏。我說:「那我請問你:淨土法門的一行三昧講『即是念中見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請問:『未來諸佛還沒有成佛,您如何見?』」他答不上來。我曾經跟人講:「這個見未來諸佛,悟了的人就見了。」譬如說:在我們這些同修之中,就有許多人已經見到無量無數未來諸佛,這不是大妄語,而是真實的見。未來諸佛、現在諸佛、過去諸佛都是這個真如佛性。只要你見性了,你就能看見一切有情眾生的佛性,這便是見到未來一切諸佛。當我們見到一隻蚯蚓爬出了地洞,在地上爬來爬去,你說:「啊!我看到了未來佛。」看到了許多人,你說:「啊!我看到了許多未來佛。」未來的佛也是這個真如體性,過去的佛,現在十方正在說法度眾的佛,都是這個真如體性。

世尊在開示一行三昧之前,指出修學的前提「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學,然後能入一行三昧。」可見得,要入一行三昧,必須先瞭解什麼是了義。了義講的就是真如佛性。明瞭真如佛性之後,在「端身正向,繫心一佛,持佛名號」時,突然返觀,一念相應,便覺真如,得見佛性。方知真如佛性時時都在持佛名號之中顯現。見了真如佛性之後,就能「如法界緣、不退不壞,不思議、無礙無相。」就是說:如十法界、如十方諸佛法界;他永不退失,永不壞滅,他不能用意識思議,他沒有任何的障礙,他沒有一切的相。這就是實相。

實相不僅只是無相而已;實相是無相也是有相;有相與無相是不二的,這才是實相。如果只是落在空裡面,見空而不見有;空與有不能是一的話,空與有是分別對立的話,那是在一邊;既然是在一邊就不是實相。如果在有相之中,不能見實相,那就是有礙;則此人所謂的實相無相,一定是錯會了,不是真正的無相。至於「實相」我們到實相念佛裡面再來說,這裡就不再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