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修学次第



第一節 尋善知識,求證真實



肺俯之言第二個部分,係對有修有證的人提出一些我心裡面的話:凡體究念佛而親見自性彌陀或者開悟的人,應當尋覓真善知識為其印證。未法之時有不少體究念佛的人,以自唸自問「念佛是誰?」作為體究念佛的方法;或者參禪的人以數息法、修定法作為禪法。這些人稱之為非因計因,以妄求妄,到後來難免以妄心、意識心作為真心,以妄覺作為真覺,真是可憐憫者。

有人體究念佛或者參禪的時候,能夠修到一念不生的境界,接著就以這個一念不生的靈明覺了做為真我,認定這個心是真實心,是真如,宣稱已經親見自性彌陀,或自認已經開悟。接著就以此境界要求善知識給予印證,而善知識也用這個境界當作真如為他印證,交代他只要保任就好,從此以後師徒之間相安無事,浪擲光陰,徒耗米糧。

有人因此生出大我慢,然後互相標榜,大作廣告,廣招徒眾,都是用這樣的法來度人,也用這樣的法為人印證,令人覺得可悲可嘆。殊不知一念不生之際還是定心,這個定心還有分別、覺觀、覺照,故並非離開語言文字等等妄想就是真心。因有分別的緣故,所以就不是自性彌陀。彌勒菩薩曾經開示:「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這種一念不生時的靈明覺了跟我們無相念佛書中所講的思惟觀類似,但這個還不是真如;若離開語言文字的靈明覺了就是真如、自性彌陀,那麼一切傍生動物之心都已經離開語言文字而照樣能夠分別,那麼牠們不是都已經成了聖鳥、聖狗、聖貓了嗎?所以一念不生的靈明覺了是定心,尚屬意識範圍之內,未知無始無明境界,那不是真如,不是自性彌陀;在一念不生的靈明覺了之中,因為它不是無分別智的緣故,所以仍然能夠作分別,有分別故,即非真心(請參閱實相念佛第二節「佛、如來」之解釋)。

近來又有大知識開示云:「能聽能知的一念心即是真心。」則是以能見聞覺知之心為自性彌陀(真心),此則大錯。何以故?有覺觀故,有「我」在見聞覺知故,猶在一念無明中故。《維摩詰經》云:「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能聽的一念心不離覺觀,有覺觀即錯。《維摩詰經》云:「法無有說,離覺觀故」。又云:「法無我所,離我所故。」「法無有我,離我垢故。」有能聽、所聽,即是有我,即是相對,即非真如,真如絕對待故。「能聽能知的一念心」不離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道不屬知與不知。」故「能聽能知的一念心」不是真心,不是自性彌陀。

還有,更荒唐的是有人寫書,聲稱心靈無念就是悟,無念一小時以上則為證悟,這是以定為禪,以定心為自性彌陀。亦有善知識在著作中說:「其實未到定便可以給予我們的人生巨大幫助,所以對於那些經歷過這些經驗而有明顯改變的人,稱它為悟是相當正確的。」念佛人應當知道這一些都是定,不是自性彌陀。所以,因持念佛名而入定的人,在定中對一切外境無所覺知,出定時方才發覺口中還在唸佛號,這是未到定,未離無始無明境界,非自性彌陀。在一念不生的定中暗無覺知,而因無心的緣故,無法親見自性彌陀。故必須有一念相續的功夫,在定中觀慧分明,才有希望明自性彌陀、見自性彌陀。

又譬如日本一位教禪的老師,在他的學生看見「花」的時候,便印證為見性,這也不是見性,不是親見自性彌陀,而是體究過程中失去疑情,進入定境,心中充滿法喜、心花朵朵開的現象,這個和無相念佛時法喜充滿一樣。又譬如有人因參禪的知見不具足,非因計因,以定為禪,由定而修定;或看話頭而沒有疑情,進入初禪善根發的定境後的一段精進修定時間中,突然出現虛空粉碎的覺受,此人因被誤導,便向念佛人說:「我已經親見自性彌陀」,或向參禪人說:「我已經開悟了」,渾然不知這是定心中所生的覺受,仍然在妄心中,在意識的定心裡面。也有人在虛空粉碎以後,或者沒有經過虛空粉碎,而繼續修持二禪前的中間定,也就是無覺有觀三昧之前,出現了大地落沉的覺受,在那個狀態裡面,眼睛好像貼著地面,可是地面又好像落沉下去了,覺得好像有距離又好像沒距離,空氣也似乎消失了,然後他就以為這個就是證得空性,就是見性。他不知道這個與見性、見自性彌陀不相干,也不是二禪前的中間定,仍屬初禪的定境,離二禪還很遙遠。

以上所述,都是屬於未法時代精進體究念佛的人,或精進參禪的人,所常見的一些大毛病,如果沒有遇到真善知識來勘驗明白的話,則被知識所誤,自以為已經親見自性彌陀,或自以為開悟,乃至認為自己已經見性進入實相念佛的境界,而生起大我慢。若無上述各種過失,則必定為親見自性彌陀。真見則無慢,僅存有一些微細、深沈的慢,所以體究念佛的人在見自性彌陀,或者明真如真心時,應當自行觀察,所謂的悟及所謂的「見」之後有沒有功德受用?並且要尋覓真善知識來印證。明白了這些道理,則對於現在隨處可以遇見開悟者的怪現象就不足為奇了,也並不值得羨慕,而能夠死心踏地的來修學功夫,以這個功夫作為依憑、作為屏障,才能夠在一念相應之際,親見自性彌陀。如果沒有一念相續、淨念相繼的功夫,那麼最多只能夠明自性彌陀,而不能親見自性彌陀。即使我們將親見自性彌陀的人所悟的境界告訴他,他也不能親見,得不到功德正受,終究還是無大利益。所以修學功夫固然重要,而有修有證之後,更須要尋覓真善知識,求取印證,然後自己去確定那個印證是真?是假?是虛?是實?自我檢查有無功德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