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修学次第



第一節 無相念佛法門、體究念佛的關係



體究念佛是每一位想要求得實相念佛的人遲早要走的路,實相念佛是每一位發大心的念佛人應當求得的境界。一般說來,要往生極樂世界的目的有兩種,一者在求實相,二者在求無量百千三昧。實相就是無漏的智慧;無量百千三昧屬於事修。究竟成佛從明實相開始,經過事修的長遠過程,和得到究竟解脫而成佛度眾生的目的。如果念佛人能在這個世界就修成實相念佛的境界,往生後即可得到上品上生的品位。其他品位往生的人,到了極樂世界以後,所獲得的境界就和這個上品上生的人所證得境界和功德不可相提並論。故一切發大心的念佛人,應當體究念佛。體究念佛可分成三個部分來說。

第一個部分:無相念佛的功夫修成以後,如果繼續深入,可進入三種狀態:第一種狀態:憶佛心謝,平常的妄念非常非常少,在此狀態如果去打坐即很容易入定。這個定叫未到地定,憶佛的念不在了,也沒有妄想雜念,進入這種定裡,在定中無覺無知,不是念佛所求境界。所以憶佛心謝者打坐入這種定,跟「無記」相同,如果有這種狀態出現,應當遠離。

第二種狀態也是憶佛心謝。憶佛的念已經不在了,成為沒有妄想的狀態。在打坐時非常的清明,在定中聽聞一切聲音,心中如如不動,一般叫這個為:「一念不生」,但在這個一念不生中,有一個清淨之念,叫做「無念之念」,所以嚴格說來也屬於一念相續,因為很清明的緣故。

第三種狀態稱為憶佛定,憶佛的念沒有相貌和狀態,卻如泉湧一般,相繼不絕,動靜不失,即是憶佛定的境界。雖然沒有定的狀態,但不論在動中或靜中,憶佛的念始終不斷,這叫做憶佛定。

第一種狀態的人,雖練習憶佛念佛的工夫,但沒有很認真的練習,不很純熟,只是用來增強觀心的法門,平常還是以「無念觀心」為主,以憶佛作為一種輔助的法門,所以功夫偏於「一念不生」的境界,平素一入定,即暗無覺知,不能體究念佛。雖然有人用它來體究念佛,但體究念佛時不能「與定相應」;一旦與定相應時,就入「一念不生」暗無覺知的境界中,所以在動中沒有與定的力量相應,這樣的人,難見自性彌陀,應該改修「憶佛定」。這樣的人要提防入定,因為嘗過入定的滋味以後,就會喜歡入定。入定不是念佛人或修憶佛定的人或體究念佛的人所需要的境界。

第二個狀態的人,因為有「無念之念」,勉強可以體究念佛;第三個狀態的人,因為憶佛的淨念,屬於一念相續,應該改為體究念佛,不要再磋跎寶貴的生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