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見與佛法——當今台灣之邪說、外道、及佛弟子應有之認識



第五節 解脫道之邪見



解脫道說過了,我們接下來說關於解脫的邪見。解脫邪見大略有五種。第一種解脫的邪見就是像密宗的那些祖師、以及現在所有的法王、活佛、仁波切,他們認為只要每天打坐一念不生,那就是涅槃。捨報時就想要用這個一念不生的靈知心去進入涅槃,這是第一種解脫的邪見。不但是密宗的修行者如此,連南投埔里中台山的惟覺法師也想要用這個覺知心去入涅槃,而覺知心是不能入涅槃的;如果可以用覺知心入涅槃的話,那就表示佛說錯了;因為 佛說涅槃寂靜,涅槃之中無有見聞覺知、無受無想、無能覺與所覺、沒有做主的心。可是惟覺法師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處處做主的這個覺知心靈知心就是涅槃心,就是真如」,捨報時要用這個心入涅槃,跟藏密四大派所有的活佛、法王、仁波切一樣。以上是關於解脫與涅槃的第一種邪見。

第二種解脫的邪見是想要用做主的心入涅槃,就是「我」要入涅槃。因為他知道涅槃是寂靜沒有見聞覺知的,可是他又認為如果涅槃之中沒有覺知,那不就跟斷滅、睡著無夢一樣?那「我」到哪裡去了呢?我消失掉了,這怎麼可以?於是他認為是做主的我入涅槃,這種邪見,惟覺法師也有參與一分。

第三種解脫的邪見是想要用色界身去入涅槃。修得無想定的人認為涅槃既然沒有見聞覺知及做主的我,又處處找不到第八識,應該沒有第八識,那就把自己滅掉而留住色界天的天身入涅槃,因為他也怕斷滅,怕自己消失,所以他就要用這個色界的色身去入涅槃。當他在四禪境界當中時,認為沒有見聞覺知就是涅槃,於是就把這個見聞覺知的我滅掉,作涅槃想卻入無想定去了,他以為這樣就是涅槃,捨報時就用這種方式入涅槃。這是第三種解脫與涅槃的邪見。

第四種解脫的邪見是關於無想定的誤解。有很多人認為心中沒有妄想、安住不動,這樣叫無想定。早年大陸有一位很年輕就出道,非常有名的大居士,後來到台灣,就是南懷瑾老師;相信很多人讀過他的書,其中有一本叫 《 如何修證佛法 》,在第一篇第一章第一節就講無想定,他說沒有妄想就是證得無想定。這還是大師喔!連密宗四大派的祖師 —無論古時今日 —也都是這樣認為;由此可見末法的佛子對佛法的誤解到這種地步,實在可憐!其實並不是沒有妄想就叫無想定,無想定是修得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後再轉進,把四禪中的那個微細的覺知心滅了,才叫無想定( 這個想是想陰的想,想陰的想就是了知) 。到了四禪前、三禪後的中間定,呼吸心跳全都停了,這樣才能進入四禪;四禪中沒有息脈,這樣再轉進,把靈知心的我除掉,使之不再現前,這才叫無想定。

古時外道很多人證得無想定的時候,就認為從無想定中退回到四禪、三禪一直到初禪再出定,之前的無想定狀況就是涅槃境界。因為 釋迦牟尼佛說涅槃寂靜,沒有見聞覺知及做主的我;而他在無想定時通通都沒有見聞覺知,很寂靜,所以他認為自己已證得涅槃成阿羅漢。而其實他這樣是證得大妄語,並不是證得涅槃。這就是第四種解脫和涅槃的邪見。

第五種,我們要來說明無想定與滅盡定的差異。這個如果不弄清楚,對於俱解脫涅槃的邪見就無法消除。滅盡定裡面和無想定裡面都沒有見聞覺知,這兩個定有何差別呢?這可是大學問喔!我們睡著無夢時並不是定境,因為末那識不安住,雖然我們自己完全沒有覺知,可是那個處處做主、時時做主、分秒剎那做主的你 —末那識,並不安分;祂不斷的在攀緣外面的色聲香味觸,因為這色聲香味觸會產生法塵讓祂接觸到。在無想定中雖然沒有意識,跟睡著無夢好像一樣,但其實不同,因為在無想定中末那識類似在定中安住 — 由伏我見故,暫時不起前六識之見聞知覺性。這個諸位可能聽不懂,因為這個要有禪定的證量才能瞭解。無想定中,前六識斷了,所以沒有覺知,息脈都停了,末那識是安住而不動不攀緣的,外面有色聲香味觸法進來,祂照樣安住;但因為祂的身見煩惱沒有斷盡、種子流注的關係,突然間就使祂一念心動,那個煩惱究竟是什麼意思?祂自己也不知道;突然間一念心動就退回四禪,起了意識,知道自己在四禪中安住,雖然沒有任何的語言文字。以上是無想定與睡著無夢的差別。

接下來說明無想定和滅盡定的不同:無想定中前六識滅了,但末那識( 就是做主的你) 還有五遍行的心所有法繼續在運作:觸、作意、受、想、思。思就是我想做什麼,我不想做什麼 — 去做決定;觸就是接觸法塵;作意就是心不肯歇息,有一個想要做什麼的衝動、慣性;有觸法塵、作意,就有受;末那識有受,但你並不自覺,因為你的意識斷了不能觀察自己-- 無證自證分之功能;此外,有受當然就有想,想是末那的想而非意識的想。末那的想有兩個,一個是與意識同在時語言文字的妄想,一個是了知、覺知、想陰的想。末那的想有了知,但行相微細,沒有意識來反觀時不曉得你有這個想,這個想在醒睡生死中一直存在不滅。有這個想的緣故,末那就會決定是否要在無想定中繼續安住,這就是思心所。如果外五塵有變化時,這個想會使得末那的思心所產生變化,就會因身見未斷而生掛礙,使你從無想定裡退回四禪當中;這是表示在無想定當中,前六識的見聞覺知固然斷了,但還有末那識的觸作意受想思,只是安住不動而已,外境如果有什麼變化或心裡面的煩惱種子一流注,就會離開無想定退回四禪。這是無想定的情形。

滅盡定是煩惱已經斷了所以才能入滅盡定;入了滅盡定的人是俱解脫阿羅漢,他入了定之後如何安住呢?他是從初禪二禪一直轉進到非想非非想定,在非想非非想定中把那個了知心斷了,同時也使得末那識的受與想斷了。因為他的我見我執煩惱斷盡,所以入定以後沒辦法出定,因此他入定前一定會先有個設定。比方說他在這一入定前就先設定:當明天早上太陽升起照到身體,使身體有了暖觸時就出定。如果他沒有設定就無法出定。當設定之後他入了定,什麼都不知道,乃至蛇來爬過、鳥在頭上築巢生蛋他也不曉得,因為沒有前六識可以覺知。等到明天早上太陽曬到身體有溫暖時,這種暖的法塵讓末那的觸心所接觸到,由於觸到這個法塵( 預先設定好的法塵境) 然後產生作意,之後思心所就會確定是否該出滅盡定,而末那的受與想心所也會現行確認,這樣就離開滅盡定而進入非想非非想定,這時意識就有了知而開始轉進,從法塵上面知道有暖觸後,就漸次退回初禪而回復欲界覺知。所以滅盡定和無想定不同,無想定又和睡著無夢不同;但古今中外能有幾人瞭解這種道理?我可以告訴諸位:從文獻上,你找不到一打;因為證知的祖師們,大多沒有留下文字記錄;我所讀過的中國祖師文獻中,只有 玄奘與 窺基師徒在《 成唯識論》中講過,可是如今已無人讀得懂,因為沒有禪定證量故。當諸位瞭解這之間的差異,你們將來證得無想定時就不會誤以為那是涅槃,就不會誤以為自己已成俱解脫的阿羅漢而犯下大妄語業,這樣就不會輪轉三惡道去。以上是第五種關於解脫與涅槃的邪見,希望大家都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