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見與佛法——當今台灣之邪說、外道、及佛弟子應有之認識



第一節 二乘解脫道之二種涅槃



這些前提說過了,我們回到剛才概略說過的佛法和邪見 —解脫的智慧以及關於解脫道的邪見。首先來講二乘的解脫:二乘人的解脫道,說的就是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

我們先來講無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的修證主要是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上面來說。五蘊是色、受、想、行、識,十二處是六根與六塵,六根與六塵相觸就產生了六種的入,也就是色、聲、香、味、觸、法,進入我們的心中,這六塵、六入就會產生六識出現。六根、六塵、六識合為十八界法。在《 阿含經 》四大部中,佛說這十八界法、十二處法、五蘊的法、六入的法都是虛妄性;在小乘法中,佛所說的是十八界空相( 不是空性) ,為什麼講空相?因為這十八界法都是無常敗壞之法,它不是永恆不壞之法,所以叫做無常。無常所以是苦,無常所以是空,無常、苦、空所以是無我,因為它只有一生就壞掉了。十八界當中只有一個意根是可以去到未來世的,其餘十七界都是虛妄幻滅之法,只有一生;而這個意根卻又不是自然而有,它是由我們的第八識所生出的,所以在《阿含經 》裡面,佛說這第八識叫阿賴耶識,佛說這是涅槃的本際。

聲聞人是怎麼修解脫道的呢?他就是從行、住、坐、臥當中去如實的觀察我們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是無常、空;他如實了知色身非我、非我所,色身是無常、空;如實的了知我們這個見聞覺知的心 — 也就是識蘊 — 是無常、空,是變異法,所以他斷了我見,斷了我見之後再把這個自我的執著修除掉,然後他成為阿羅漢;成為阿羅漢後,我執斷了,三界的貪愛也斷了,捨報的時候就不再受生,不再投胎,蘊處界就全部消失不見了,這叫無餘依涅槃,簡稱無餘涅槃,這樣就是解脫果修證完成。

他的三界煩惱斷盡,捨報可以出離三界;但當他還沒到捨報時,他就要去度眾生— 隨分隨緣去度眾生。他在入無餘依涅槃之前,雖然沒有煩惱,但仍要跟我們一樣受寒風、熱苦、飢餓、痛癢、色受想識蘊的行苦……等等,可是對他而言,這不是大苦,所以名為「微苦所依」,他還有這種輕微的苦為所依,所以叫有餘依涅槃;他捨報時把十八界捨了,這些苦也就捨了,就是無餘依涅槃,這就是二乘所證得的解脫。

因為時間所限,在這裡講的涅槃,我們只講現般涅槃,不講中般涅槃、生般涅槃、上流處處般涅槃,只講捨報時就入涅槃。以上所說是無餘涅槃和有餘涅槃,是二乘人所證的解脫果。二乘人所證的解脫叫做「人無我」,因為這個解脫果全部都在五蘊我、十二處我、十八界我的空相、無常空上來修。

而緣覺的解脫果不同於聲聞乘,他也是有餘依涅槃和無餘依涅槃。但他是經由緣起性空的現觀而證解脫果。什麼叫緣起性空?就是修十二支緣起,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這就是講此有故彼有,這正是眾生輪迴生死的原因啊!因為這個無明所以就有心行,有心行所以就必定會有名色 —必定會去投胎;因為投胎受生、名色具足,所以就有六識;因為有六識、名色,就會有六入( 色聲香味觸法) ,然後就有觸,一直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因為有這個所以有那個,此有故彼有。當他們這樣現觀之後,最後說:此滅故彼滅,我把無明滅了,心的行就不再出現;心的行滅了就不會去投胎,不投胎名色就滅了,當然也就不會有來世的色身及六識;此滅故彼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這叫做緣起性空。

這十二有支通通是因緣而有,並不是本來就有,都是由眾緣所成,才會有這十二有支,所以眾生輪迴生死;當他這樣如實現觀以後,知道緣起性空的真實道理,知道此滅故彼滅的道理;如實現觀以後,捨報也一樣入無餘涅槃,不再輪轉生死,這是緣覺的解脫道。

聲聞乘與緣覺乘這兩種修法都是從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上面去修無我觀,這無我是人的無我,人無我叫做有情的無我,因此說二乘人所證的解脫果是人我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