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二門——公案拈提集錦



第五十八則 俱胝一指



金華山 俱胝和尚 師初住庵,有尼名實際者到庵,戴笠執錫,繞師三匝云:「道得即拈下笠子。」三問,師皆無對。尼便去,師曰:「日勢稍晚,且留一宿。」尼曰:「道得即宿。」師又無對。尼出後,師嘆曰:「我雖丈夫之形,而無丈夫之氣。」擬棄庵往諸方參尋知識。其夜山神告曰:「不須離此山,將有大菩薩來為和尚說法也。」旬日,天龍和尚到庵,師乃迎禮,具陳前事。天龍豎一指而示之,師當下大悟。自此凡有參學僧到,師唯舉一指,無別提倡。

有一童子於外被人詰曰:「和尚說何法要?」童子豎起指頭。歸舉似師,師以刀斷其指頭,童子叫喚走出,師召一聲,童子回首,師卻豎起指頭,童子豁然領解。

星雲法師解釋此一公案云:《「你說得有道理,我就脫下笠帽」,其實,真理並非可說,若有言語,皆非真理。俱胝的無言,不是不說,只是想說而不知如何說。一有思想分別,則離禪更遠。當然能夠對機一說,相似一說,或能溝通彼此。即天龍禪師豎出一指,俱胝禪師方知真理是一,此外無二亦無三。從此以一指傳授學人。沙彌依樣葫蘆,妄豎一指,使禪落於無知的形相,而俱胝禪師的一剪,剪斷他的形相,從有形到無形,從有相到無相,以此會歸於禪心,因此沙彌也能契入了。》(佛光書局《大機大用》頁54、55)

平實云:星雲法師於此一段話中,已然顯露其落處了也!如其所言:「一有思想分別,則離禪更遠。」已經明說星雲── 佛光禪師── 之明心「悟處」,亦是離念靈知心,不離第六意識心之範疇;亦是效法常見外道,同以覺知心保持一念不生,作為真實心,根本不想求證第八識如來藏也!是故更道:「天龍禪師豎出一指,俱胝禪師方知真理是一,此外無二亦無三。從此以一指傳授學人。」如是等語,完全誤會天龍禪師之意,亦誤會俱胝之悟處,有何禪悟證量可言?有何禪法正知見可言?直似俗人附庸風雅者說禪道禪也!

世儈俗人效法清士作詩對聯,往往令人噴飯:「一行征雁向南飛(征雁與蒸雁同音)」,世儈俗人對曰:「十隻烤鴨望北走。」如今星雲大師欲學禪師拈提公案,以示身證,故示清高;卻不料則則公案拈提,俱成禪門作家口中之笑譚,有何悟處可說?有何清高之相? 便似世儈俗人對聯,道出「十隻烤鴨望北走」之語一般,豈有二致?此非有智之人所當行者。 爾星雲法師雖有世智辯聰, 長袖善舞,能將世間法舞得團團轉,迷惑多少世間未悟底眾生;然而到此地步,卻無用武之處,矇混不得也!故說禪門向來深似海,竟無涯底可探,唯除已破牢關者。且將俱胝一指公案拈來天下人眼前一提,看有什麼入處,使得俱胝平生只用此一著度人?

金華山俱胝和尚初住庵時,有一尼師名實際者到庵參訪,戴笠執錫,威儀齊整,於俱胝禪師面前繞行三匝示敬,然後開口道:「和尚若道得,我就拈下笠子。」如是三問,俱胝禪師皆不能對答。那尼師見俱胝禪師不會禪,舉足便欲離去,俱胝禪師曰:「日勢稍微晚了一些,即將暗了,且留一宿,明日再行。」本待藉此留住那尼師,一夜可以共談,或得入處亦未可知。不料那尼師卻開口道:「你如果講得出來,我就留下來在這裡過夜。」俱胝禪師仍然不能對答,那尼師眼見機鋒不能相合,留下來過夜亦無話可說,必定格格不入,話不投機,便舉足離去。

尼師出門而去之後,俱胝禪師嘆曰:「我雖有丈夫之身形,但是卻無丈夫之氣概。」如是感嘆之後,便擬次日棄庵,前往諸方參尋善知識。其夜眠夢之中,山神卻告之曰:「不須捨離此山,將有大菩薩來為和尚說法也。」經過十日左右,果然天龍和尚到庵相看,俱胝禪師久候而得,遠遠見得天龍禪師走來,乃搭衣持錫、具足威儀迎禮入內,將前時尼師探望之公案一一具足陳說。天龍禪師聞得俱胝老實陳述之後,知他是個誠懇老實之人,有心為他,乃豎起一指而舉示之,俱胝禪師當下大悟。自此一悟之後,凡有參學禪宗之僧人到訪,俱胝禪師皆是唯舉一指,並無別法再作提倡。

俱胝禪師座下有一童子服侍左右。那童子一日出外辦事,被人詰曰:「你家和尚說何法要?」那童子雖則未悟,平日常見俱胝禪師度人時只是豎起一指,當時便作東施效顰之舉:豎起指頭。回來之後便將此事稟報俱胝禪師,不料俱胝禪師聽聞之後,卻捉住童子手,取刀砍斷童子示人之指頭;童子負痛,叫喚暴走而出,俱胝禪師向伊身後大喚一聲:「童子!」那童子聞喚回首時,俱胝禪師卻又豎起指頭,那童子因此一指之下,豁然領解,親證本心。

只如星雲大師與座下學人,常年談禪說道,卻悟不得,因何天龍和尚豎起一指,俱胝禪師便得悟去?此中究竟有什麼關節?此際天下一切大師與學人不可不探也! 又如俱胝和尚砍了童子一指,童子暴走而去時,俱胝禪師向伊背後大喚童子,卻是什麼心行? 那童子聞喚,轉身迴首,兀自懵懂,及至俱胝禪師豎起一指時,卻得會去! 且道佛法利與害在什麼處?

後來玄沙師備禪師聞得此一公案,便向大眾道:「我當時若見,拗折他指頭。」又是何意? 玄覺禪師聞得玄沙有如是語,便拈向天下自道已悟之老宿們:「且道玄沙恁麼道,意作麼生?」 雲居山錫禪師聞道此一公案及玄沙禪師之語,也拈來考問天下稱悟之老宿們:「只如玄沙恁麼道,是肯伊不肯伊? 若肯,何言拗折他指頭? 若不肯,俱胝過在什麼處?」

如今平實憫爾佛光禪師未悟言悟之大妄語罪,欲爾證悟之後速作實相懺,以免大妄語罪,便為大師下個註腳云:「欲會麼?莫管玄沙拗不拗折他指頭,莫管雲居禪師所問肯不肯底語,但自每日佛前懺悔,懺悔之後便又撫掌。如是十年行之不已,便得會去。」若會得真,便知不在指頭上、不在手掌上、不在 一個 真理上,從此以後,諸方祖師對此公案評論之疑訛,便都煙消雲散。 爾佛光禪師來日若會,何妨且來正覺講堂相見? 待見了,方知是不相見!

(由公案拈提第一輯《宗門正眼》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