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二門——公案拈提集錦



第三則 寶壽打釘



鎮州寶壽 昭和尚 有僧上參:「萬里無片雲時如何。」師曰:「青天亦須喫棒。」

一日,胡釘鉸來參,師問:「汝莫是胡釘鉸?」曰:「不敢!」師曰:「還解釘得虛空否?」曰:「請和尚折破,某甲與釘。」師以拄杖打之。胡曰:「和尚莫錯打某甲。」師曰:「向後有多口阿師,與汝點破在。」

後時趙州聞云:「只這一縫,尚不奈何。」又云:「且釘這一縫。」

星雲法師說禪云:《什麼是「本分事」?是明心見性的事,是了脫生死的事,是回到本家的事。本分事,是認清本性、安住身心、慈悲忍耐、發心作務的禪風。禪者的生活中,無處不是禪,吃飯是禪、睡覺是禪,行住坐臥、搬柴運水,無事不禪。禪,不僅包含了生活,更包含了宇宙所有。所以,我們能將做人的本分做好,將事做好;是自己的,不去推辭;不是自己的,不去妄求,那就是本分事,也就是禪心。》(佛光書局《石頭路滑》頁33)

平實云:古今多有一種知識,將一念不生時靈明覺了之心認作真如心,便落在意識境界中,猶自以為悟,生大我慢。或以凝神攝念、清明無闇之覺照心作為真如心,自以為已證本地風光,殊不知此皆識神,不離妄心妄覺。星雲法師亦復不能免於此墮,同以離念靈知作為禪心;由是緣故,便以為覺知心能離語言妄念之時,便是本性真心;如是以離念靈知安住身心,修學慈悲忍耐、發心作務等事,謂此即是禪風。若有人能如是每日離於語言文字妄念,而不斷以慈悲心、忍耐心,為佛光山作不完之事務而服其勞務,便是懂得禪、證得禪之人;以如是境界而說:「吃飯是禪、睡覺是禪,行住坐臥、搬柴運水,無事不禪。禪,不僅包含了生活,更包含了宇宙所有。」然而如是佛光山之禪,其實真慘!誤會大矣!

謂如是之禪,其實與佛光山法脈傳承之臨濟禪,根本搭不著邊,同於常見外道,同墮意識心之境界中,何曾會得禪?何曾發起般若智慧? 如是成日裡自以為「吃飯是禪、睡覺是禪,行住坐臥、搬柴運水,無事不禪。」乃是嚴重誤會禪宗之禪者,完全與禪不相應。

復次,星雲大師既道:「禪,不僅包含了生活,更包含了宇宙所有。」且道:如是之禪,包含了爾十八法界否? 莫道十八法界,一界亦不曾包含,遠不如隨南洋法師學聲聞法好。謂十八法界盡從禪心出── 盡從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而出── 爾星雲大師之十八法界中,有哪一界是從爾所證悟之離念靈知心出生者?悉皆無也!爾星雲大師之離念靈知心,卻是依於意根與法塵為緣而出生者,出生時卻不是從意根與法塵而出生,卻是從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中出生者。若能悟得如來藏阿賴耶識,方能現觀如是事實,方能發起般若實相之智慧。如今爾星雲大師卻不曾悟得如來藏阿賴耶識,根本未曾現觀一切法界悉從第八識如來藏中出生,根本未曾現觀宇宙所有皆從如來藏出生、皆包含在如來藏中,怎可說「禪包含了宇宙所有」?禪門自古至今,皆非以離念靈知心為禪悟之標的故,宇宙所有皆不曾包含在離念靈知心中故,離念靈知乃是由存在於大宇宙、小宇宙中之意識覺知心修行而成就者故,乃是所生法故,非是本來自在之法故。由是故說:爾星雲大法師不懂禪也!且舉寶壽打釘公案,共爾星雲大師說禪去也:

有僧上來參問:「萬里無片雲時如何?」萬里無片雲者,謂覺知心中完全無有語言妄念,心如虛空晴明無雲之時也。今時末法學禪之人,若能時時保持如是清明之境界,倒也不易。若不能依余方便施設之無相念佛法門而修者,欲求一切動靜之中皆能如是長時保持晴明清淨者,著實不易。這僧以為自己修得如是境界時,便是已經證悟,是故上來參問,欲冀印證。不料寶壽和尚卻答云:「即使是青天從來不起一念而絕點清明,亦須吃我寶壽痛棒。」此因清明境界乃是意識心境界,不離六塵境界,並非實相境界故。實相境界雖不離於清明境界,然亦不即清明境界,不即不離方是中道義。

一日,胡釘鉸居士來參寶壽和尚,此居士當時甚有名氣,寶壽和尚見已便問:「你莫非就是鼎鼎有名的胡釘鉸麼?」那胡釘鉸口中答道:「不敢!」其實心裡還是洋洋得意的,不料方才得意之間,寶壽禪師卻馬上問道:「你既然名為釘鉸,我倒要問你:還懂得釘虛空嗎?」那胡釘鉸是個大風大浪中打滾過來的人,諸方道場都曾風聞其名,手段學過不少,豈是一隻三腳貓?聞言便回道:「請和尚你將虛空折破,我就為和尚釘一釘。」不料言方過已,便遭寶壽和尚以棒打之。那胡釘鉸挨了打,兀自不解何故挨打,更抗聲道:「和尚您可別錯打了我。」寶壽見伊枉自挨了一頓打,仍然不知寶壽打伊之道理,正是眼見如盲之輩,只得向伊提示道:「以後自然會有多嘴的禪師為你點破。」

後來果然,趙州從諗禪師聞得此一當代公案時,便多嘴評論道:「那胡釘鉸雖然諸方聞名,懂得許多禪法,只是在寶壽這一門縫中卻透不過,在寶壽棒下還是無可奈何啊!」評論完了,又點出關節來:「我趙州且勸你胡釘鉸:權且取來鎯頭,將寶壽這一縫釘一釘吧!」

且道:胡釘鉸名聞當時諸方禪宗,因什麼卻挨寶壽拄杖? 禪門一向不通人情,是即是,非即非,不賣人情。豈不聞永嘉玄覺禪師云:「圓頓教,勿人情,有疑不決直須爭;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釐失千里。」是故諸方大師說禪時,不許以錯誤知見誤導眾生;所說之法若有疑訛時,必須為諸學禪大眾據理力爭,令皆回歸正理正途。禪門之悟,差之毫釐,失即千里,不可含糊籠統,故作人情,坐視大眾被名師所誤導,是故永嘉云:「有疑不決直須爭。」今日諸方大師流年不利,正逢平實身任護法大責,為救大眾,不得不起而力爭,救諸四眾學人同回正道。爾星雲── 佛光── 禪師既遭平實拈提,怨艾無用,何如奮起閉關力參?庶幾得悟,再出世時便為人天良福田也!

胡釘鉸聞名諸方,寶壽佇待已久,今日來見,何可放過? 可憐那胡釘鉸白挨了寶壽痛棒,兀自不知何緣挨打;寶壽打了胡釘鉸,卻自不肯說破,更待他人說之。後來趙州禪師聞人道此公案,便開口云:「胡釘鉸之禪宗手段雖然厲害,單只寶壽禪師這一縫,尚且不能奈何。」言外之意乃是:胡釘鉸在禪門真悟者之前,其實作不得什麼手腳。爾星雲大師若繼續以上述離念靈知── 妄心意識── 認作證得真如者,欲如何會取趙州與寶壽「這一縫」?永劫難會也!

趙州編派胡釘鉸之後,不能無為人處,是故不免為伊落水入泥,不得不撒點兒塵沙,令伊胡釘鉸因此得個入處,乃提示云:「且釘這一縫。」

只如爾星雲大師於此公案還曾會得麼?平實料爾大師不能會取,只得入泥入水,為爾星雲大師指個入處:每日站上佛光山最高處,拈取虛空無一片,且作成片想,拈在頭上高高莫放;下得最高處已,拈入方丈室裡,卻以自手把它摺一摺;摺好了,卻來告訴平實知;平實屆時要教汝釘這一縫去。

大師您受教後,若能解得釘這一縫,便見寶壽親切為人處,亦見平實立地處,老趙州自然立在大師眼前;他時後日,天下一切人皆不能奈何您老也!

(由公案拈提第一輯《宗門正眼》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