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眼藏——護法集



第二節由教門開示證知某師尚未開悟明心



第一則某師云︰《清涼國師說:「至道本乎一心,心法在乎無住。無住心體靈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迷現量則感苦紛然,悟真性則空明廓徹。」這幾句話亦不是明心見性的話,是見聞覺知的腦筋不住。住與不住,與佛性了不相干。說法亦是住,不住哪裡會說法,乃誤認靈性為佛性。》(1-69)

辨正︰清涼國師上面的開示講的是真如,不是佛性。此師不明白真如,也沒有眼見佛性,他將真如佛性混淆了,而以揣摩所得批評清涼國師,未悟之人竟說已悟之人未悟。清涼國師之開示真如本心,其實沒有錯誤,唯有無住心體才能夠靈知不昧而又性相寂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靈覺心是有所住的,是常常在六塵中應對的。一念不生常寂常照的心是在定境法塵上攀緣而住,是有所住的,睡著昏迷或死亡時,祂就斷滅了,那不是性相寂然而無所住的真如本心。真如本心則是不論在日常活動中或睡著時都無所住而又性相寂然靈知不昧,祂一向不睡覺不昏迷。不論在悟前悟後,祂一向是無所住而又性相寂然,靈知不昧、不睡覺、不昏迷。所以《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維摩詰經》云:「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就是這個意思。

「法身真如不說法」是對一般未悟的人說;對已經悟的人而言,真如法身非能說法、非不能說法。因為若離真如法身,一切聖人及十方諸佛都不能說法,須知一切悟者說法時,真如阿賴耶識依舊是無分別無所住而生其心,不斷地配合妄心而說法,於第一義而不動。這是真悟者方知,不是此師之所能知。學人莫學此師云:「住與不住,與佛性了不相干」的外行話。更勿學此師云:「說法亦是住,不住哪裡會說法」,便誣賴清涼國師證悟聖者「誤認靈性為佛性」,犯下誹謗賢聖僧之地獄業。佛子們萬勿學他,應小心謹慎,以免禍從口出。

第二則某師云︰《圓覺經裡邊說過︰「諸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這幾句話是指信佛居士說的,出家釋子千萬不要錯會。出家人根本就不結婚,那有淫怒癡?出家若錯會,自招罪過。》 (1-81、1-82)

辨正︰《圓覺經》所謂的「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這是說悟得真實的人,他在戒定慧及淫怒癡的各種動靜行為之中都能體驗真如法身在運作。在行淫中,在瞋怒中,在睡眠中,都不離真如法身之運作,而真如法身在這些運作之中沒有貪求、不受淫慾之樂、不瞋不怒、不知不覺、沒有執著。所以說︰「戒定慧及淫怒癡俱是梵行」。

此師沒有證得真心,所以不知道這一句經文的真正意思,反而說「這一句經文是為在家佛子而說,不為出家佛子說」。但是 世尊這一句話其實是說出家人的境界——是明心見性真出家者的境界,不是未悟佛子的境界。真正證入這一句話的人才是出家的佛子,不論他身穿白衣或者黑衣,都是出家人,這在了義經裡面已經有多次說明了。從大乘佛法而言,未證入這個境界的人名為假名出家,是身出家,不是真出家。一切證悟的人都已經親證這一句經文所說的境界,都知道這句經文是為出家人說的,不是為在家人而說,此師不懂這一句經文,可見他沒有開悟明心。

第三則某師云︰《小乘二乘斷六根、一念無明,不過是暫時斷,不是永久斷。人非木石,若永久斷,釋迦佛未曾說過永久斷,是暫時斷。外道斷妄念是永久斷,因為妄念斷了,就是本來的真性。》(1-112)

辨正:依照他所說的這段開示,外道反而勝過阿羅漢與辟支佛了。那就成為外道有解脫,二乘人反而沒有解脫了。

二乘人斷盡一念無明之後,既不須觀,亦不須照,妄想妄念自然而然永不復生,所以不是暫時斷,而是永久斷。因此 世尊在大小乘經中都說阿羅漢、辟支佛一念無明及諸妄想夢想永斷,不是暫時斷。二乘人及菩薩阿羅漢斷盡一念無明後,妄想妄念自然永不再生,不受後有,永離輪迴,已出三界。是永久斷,不是此師所說的暫時斷。

外道斷妄念,必須用觀或照,才能使妄念不起,乃至修行到非想非非想定,仍然是暫時斷,只是攀緣定法或觀照的法,才能八萬大劫之中不起一念。因為一念無明尚未斷盡的緣故,八萬大劫內仍然會再起一念,當他再起一念的時候還是要再輪迴,不離三界生死。一切佛子無論已悟未悟之人,都知道 佛已經多次說明這個道理。此師自命為明心見性之人,又是佛教法師,竟然附和外道的說法,和 世尊說法相反,變成外道妄念是永久斷而證得真性,阿羅漢辟支佛斷六根貪著及一念無明反而是暫時斷,如此則不能出三界,仍須再輪迴。身為佛教的大法師,竟能說出這樣悖離佛法的開示,也是近代佛教界一大奇事。此外,一般人妄念斷了,大不了是未到地定的境界,數小時後、數天之後又起一念,便又出定了。若末斷盡一念無明,而用定法永不起念,捨報時以為滅除覺知心自己之後便是涅槃,此人必生無想天,五百大劫後,多下墮人間為蟲蟻,本心中多無記業種故。就算他修得非想非非想定,八萬大劫之內不起一念,那也還不是本來的真性。如果說外道妄念斷了就是本來真性,那外道是得解脫了,可是 世尊為什麼說一切外道不得解脫呢?

如果說妄念斷了就是本來的真性,那麼一切阿羅漢、辟支佛都應該已經見佛性了,已經明真如了,那為什麼《勝鬘經》說二乘未破無明住地呢?為什麼《大般涅槃經》說聲聞、緣覺定多慧少不見佛性呢?所以證悟的人絕對不會像他這樣說。證悟的人都知道斷妄念的寂照心仍然不是真心本性,所以我們從這一則教門的開示就知道他不但沒有開悟,而且也不懂聲聞法、緣覺法及定法。

第四則某師云︰《維摩詰經云:「直心是道場」,意謂見性之後,起心動念無往而非佛性。佛性不易不變,唯一直心。》 (1-196、5-122)

辨正︰《維摩詰經》全經都在說真如法身,不是講真如之用——佛性,他用佛性來解釋《維摩詰經》,可見他尚末開悟。

「直心是道場」不是指悟後起心動念都是佛性,而是說明直心就是真如,真如就是直心。但是這個直心不是指做人正直的直心,也不是妄念不生時的妄心。這個直心很難會,但也是最容易會的。難易只在一念之間。直心老實的人容易會,聰明伶俐的人、葛藤多的人、疑心重的人難會。從以上此師教門的解釋,可見他不是證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