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眼藏——護法集



自序



末學自來弘法,初不曾預設題目,皆隨順因緣而行。初以「博山參禪警語」與諸同修共結法緣,隨因禪子普遍未具參禪功夫,念佛人亦罕具念佛功夫,乃著《無相念佛》一書,以助佛子。果然有人因此得見自性彌陀,悟明心地。

續因多人建議重演念佛法門,以應當機。遂於演述「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之後,繼之以《念佛三昧修學次第》,亦由眾同修整理成書,並蒙慈雲雜誌、大乘精舍住持樂老居士及其法眷鼎力護持,乃得流傳海內外,廣益淨土行者,庶能助益念佛人蓮登上品。

隨後因緣成熟,續說「禪——悟前與悟後」,亦由眾同修辛勞整理成書,贊助經費而印行問世。復蒙樂老居士及諸法眷鼎力護持,廣為流通,導正佛子知見。

末學原以為此生為當代諸佛子所應作者,已竟其功,乃竟突有一、二位已見道之同修,因閱讀已故某法師著述而否定 世尊正法,致使其懷疑,進而否定自己所悟,欲於本心之外另覓本心。無數劫辛苦學佛參禪而得之見地,一朝棄捨,令人扼腕嘆息。有鑒於此,乃蒐集某法師著述,詳細讀之,方知茲事體大。

竊以為彼雖說法錯誤極多,然有《禪——悟前與悟後》一書導正,足可有餘,無須為此尋其謬誤而作辨正。然因彼於書中否定無上甚深微妙正法,代之以虛妄想像之悟境;復以勝論外道邪法所說真我,說為真如佛性。彼既以外道法代替佛法,則後世佛子若有信彼言者,於真實證悟之後,必定悉皆退轉,「棄真為妄,不免向外馳求」,便成心外求法。

若彼著作未被廣泛流傳,則吾眾中少數人退失亦無大礙。誠如 佛說福慧不足者,正觀現前(開悟)後,有一生二生乃至十劫而退者。若有人執著出家在家相及名聲大小表相,不信 世尊正法者,宜其退失。

然近年來有少數佛子未具頂門眼,昧於此師開『誤』之事實,廣印其著述,大肆流通,則後世多數佛子昧其名聲,或將為其所惑。若有菩薩再來而未離隔陰之迷,以其夙慧善根、自參自悟,閱其否定正法之開示後,恐將一一退轉,而於本心之外另覓本心,則正法之證悟永不可得。世尊正法由茲永滅,只餘佛學研究、佛學教育、布施植福及佛法名相戒相而已。

思及佛之正法或將因此永滅,不得不隨順因緣、奮臂而起,甘冒大不韙,檢視其著作中錯誤之大者,引據 佛說諸經及菩薩論述,分門別類,料簡是非,冀挽狂瀾,擁護正法。深願佛子拋棄成見,細讀本書,將此師所說及末學之引證詳細一一對照,並尋覓佛菩薩所說經論原文印證,即可真相大白。

佛子於本書細讀明辨及對照經論之後,可使未悟者提升知見,不致走入歧途猶不自知;已悟者能增益見地及悟境,道之次第脈絡了然分明,永無迷惑,正好安心向道,見法得法。

眾生著相,自古已然,非獨今日。佛世諸出家聲聞僧,見 維摩詰大士、 文殊大士、 觀音大士時,因諸大士皆示現在家相,乃執著聲聞戒而不頂禮大士。是故此書出版,若致毀辱,亦意料中事。然末學無意因此與諸方諍論,是故毀譽一任毀譽,不關我心,亦不答辯。

若因此書而使後世百、千、萬、億佛子中之一位二位乃至諸多再來菩薩,得不退轉於正法之證悟,則佛種不斷,所願已足,一己之毀譽復何慮哉!因名之曰《正法眼藏——護法集》,是為序。

菩薩戒子蕭平實敬序 時在一九九六年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