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無我——從我與無我談理事圓融



第四節 附佛法外道之我



第四大類是附佛法外道的「我」。附佛法外道非常的多,但是我們不必舉例太多,因為我們去年夏天在這裏聚會的時候,人家幫我登了報紙,這麼大的廣告(作一個半版大的手勢)。他們堅持說:意識是不會滅的,它是可以來往三世的,那就是四川義雲高、桃園喜饒根登,及他們會中所謂釋性圓法師……

等。意識既然是依他而起的心,它就不是本來自在的心。本來自己就在的心才能稱之為真如;意識既然是依意法觸為緣、依如來藏為因而生,可見祂不是本來自在的心;不是本來自在的心,怎麼可以公然主張祂是恆常不滅的呢?所以說他們真的不懂佛法。

所以,以上所說的都是意識,都是三界的「我」,都是意識的境界。三界的「我」是 佛所破斥的,因為三界的「我」統統是生滅變異的法。如果它不是有變異的,它就不可能於六塵有了知的作用。但是我們現前可以證實祂有了知的作用,既然於六塵有了知的作用,當然是有變異的法;有變異的法,就不可能是真實的法,因為有變異的法是生滅的法,那它就是一種無常;無常就是苦,苦怎麼會是真實我呢?苦一定不是真正常住不壞的法,無常也一定不是真正的「我」,只有恆常不滅的,而且無始無終的離苦離樂,那才是真實不壞的「我」。三界內的「我」、就是意識覺知心,就是世俗的「我」、常見外道的我、附佛法外道的「我」,也是佛門裏面常見外道所說的「我」;這個「我」是 佛在四阿含諸經中所極力破斥的,佛說這種「我」不真實,所以講:「五蘊我、六入我、十二處我、十八界我,都緣起性空。」

緣起性空是在講一切諸法的空相,也就是說我們的五陰十二處十八界,它是暫時有,不是真實有;你可以體認它現前存在,但它不是永遠存在、不是永遠不壞的「我」,所以依世間法假名為「我」,它是緣起法。因為是緣起法,體性是無常空,所以說五蘊無我、十二處無我、十八界無我,這個就是「無我」的法,所以接著要進入「無我」的題目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