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自在——公案拈提集錦



第五一四則 道吾同道



潭州道吾山 圓智禪師 僧問:「無神通菩薩為什麼足跡難尋?」師曰:「同道方知。」曰:「和尚知否?」師曰:「不知。」曰:「為什麼不知?」師曰:「汝不識我語。」

雲巖問:「師兄家風作麼生?」師曰:「教汝指點著,堪作什麼?」曰:「無遮個來多少時也?」師曰:「牙根猶帶生澀在。」又問:「如何是今時著力處?」師曰:「千人喚不回頭,方有少分。」

星雲法師開示「修心」之義云:《在佛經裡面有一個故事:有一位富翁娶了四個老婆,……(以上寓言,略而不錄)。故事中第四個太太就是我們的身體,平常吃飯化粧,愛護到最後,不是我們的;第三個太太就是財富,生前我們擁有的黃金鈔票,到了最後還是別人的;第二個太太就是我們的親戚朋友,到了我們要死的時候,我們的親戚朋友頂多替我們上個香;大太太是我們的心,到最後只有心跟著我們去,所以我們平常要修心,修心是最重要的事。》(台視文化公司《禪詩偈語》頁28~29)

平實云:星雲法師既然打著臨濟禪宗的旗號,就應該照著臨濟義玄禪師所遺傳的如來藏法門而證、而傳;然而星雲如今卻去認同印順法師所弘揚之藏密應成派中觀邪見,認同印順所弘之兔無角論、無因論的斷滅邪見,又認同藏密之邪淫法門而多年暗中弘傳不斷。如是邪行過咎之成因,皆在誤認意識心為真實心所致;根本不曾了知臨濟禪師所悟得之第八識如來藏,便以意識心為真實心,卻與常見外道完全相同。由於誤認意識心為真子故,便與藏密所修之雙身法等邪淫法門相應,便與藏密邪教喇嘛過從甚密,令人不免懷疑是否曾暗中實修之。臨濟禪師若有靈感,當出世間公開大哭一場,當與星雲法師兜頭痛棒。

星雲認為:「能分別世間、認識世間之覺知心即是實相心。」然而 世尊從來不曾作如是說,從來皆說實相心為非心心、為無心相心,一向都說實相心離見聞覺知、離一切思量性;而星雲以證悟者自居,所「悟」卻是第六意識心,卻是能知能覺、能分別認識之覺知心、思量心,迥異 世尊所言之第八識如來藏恆而不審之體性。由此即知星雲之未悟示悟也,即知其言語之處處籠罩人也;如是心行口行不一之人,焉是佛教中之真實大師耶?

星雲法師曾開示云:《人生如戲,在如戲的人生裡面,不要太過計較、和人爭強鬥勝,到最後鬥得兩敗俱傷,最好能互相幫助、互相提攜。》(台視文化公司《禪詩偈語》頁28)

平實云:如是之語,星雲法師實應以斗大之字,書於丈室中,每日自讀,以此自勉。所以者何?此謂平實從來不曾與其計較,雖然多年來早知其所墮,亦知其身行、口行、心行等事,而悉隱忍不言其過,不論口行或文字,皆悉如是不言其過。然而星雲竟以心口不一之下劣心,竟以邪淫藏密外道之知見,竟以常見外道之知見,無根誹謗於我,無根誹謗余所弘傳 世尊正法,無根誹謗菩薩藏。如斯等事,皆是地獄業。星雲「既知」人生如戲,既知「不須計較、不應與人爭強鬥勝,以免兩敗俱傷」;既知「應與人互相幫助、互相提攜」,又何苦主動無根誹謗余之正法?何苦無根謗余為邪魔?為外道?為法有毒?如斯言行,與己之開示於四眾弟子者迥異,顯示星雲自身之心口不一也。

平實今則以星雲之語還贈星雲:「人生如戲,在如戲的人生裡面,不要太過計較、和人爭強鬥勝,到最後兩敗俱傷;最好能互相幫助、互相提攜。」若自有過,當自檢校,莫論平實之非,平實未曾無根謗汝故;亦未曾有根謗汝,縱使證據在手,亦未曾有根揭汝之過故。今者公開勸汝星雲法師:若是自法有誤,當自檢校、當自求悟,莫因他人之真悟而生嫉妒之心,莫因他人之法勝妙於己而排擠之,否則汝之身口意行,皆成誹謗正法、破壞正法大過失也。未審星雲法師然余言否? 閒言表過,今且舉示道吾同道公案,共諸大師學人說臨濟禪:

潭州道吾山 圓智禪師,有僧來問:「無神通菩薩,為什麼足跡難尋?」道吾禪師答曰:「只有所修之道相同的人方才能知。」那僧又問曰:「和尚您知道嗎?」道吾禪師卻回答曰:「我不知道。」那僧又問曰:「為什麼和尚您不知道?」道吾禪師回答說:「你聽不懂我的話。」

只如無神通菩薩,為什麼稱作菩薩?為什麼身列為有證量之菩薩眾中?皆因足跡難尋故。如是菩薩既無神通,為什麼卻足跡難尋?皆因如是菩薩證得如來藏已,了知神通乃是意識之心所法,乃是意識之心行,非常住法,是故鄙而不修;非至不修不可時,則不修之,是故必待三地心時方才修之;非如世俗人之欲邀寵於眾生、示炫於眾生,是故汲汲營營而修證粗淺之神通,便炫示於眾生眼前。由是緣故,三地以下菩薩悉皆不修神通之法,不離胎昧而生生世世唯在無生法忍── 一切種智── 之般若慧上用功。菩薩既如是,乃是轉依如來藏者,是故悟後心中煩惱漸減,乃至於不起;煩惱不起者,則無覺知心之妄想語言在心中現行,亦無觀想所成之影像在覺知心中現行,則一切神鬼欲覓如是菩薩之心行足跡,絕無可能;是故一切鬼神皆有此語:「無神通菩薩足跡難尋。」

有神通之凡夫菩薩,足跡則易尋之,鎮日裡靜坐,令覺知心常在神通境界中示現,一切鬼神欲覓伊者,隨時可得。如是凡夫菩薩不知如來藏恆不起念、恆不返觸六塵、不於六塵而起了知;由不知如是正理之故,不能轉依,是故鎮日裡言語影像等心行不斷,時時在覺知心上現行,一切鬼神若欲覓之,極為容易,故說為凡夫神通菩薩也。如是道理,那僧焉得了知?是故問於道吾禪師。禪師度人之法,一向不肯多作言語開示,唯除對於已入室弟子。是故道吾禪師答言:「唯有同道方知。」今時平實未言之前,諸家大師亦皆不知也。及至那僧問道吾曰:「和尚知否?」道吾卻回個不知。然而今時一切大師與學人,若欲了知「無神通菩薩足跡難尋」之意者,卻須在道吾此句不知之下參之。

星雲「出家」已久,卻始終不曾悟得臨濟禪,不曾悟得大乘法之般若慧,咎在不能了知道吾「不知」之正理所致。古來諸多禪師,每逢有人問道時,多有指點;及至學人當面詢其是否證知禪之正理時,卻又同一鼻孔出氣,皆道不知,或言不會、不識。凡此,皆是親從轉依如來藏之境界,而言不知、不會、不識。是故達摩對梁武帝答言:「不識。」

梁武帝廣造寺院、度僧出家無數,達摩卻言其無功德;是故佛法之功德修集,不以造寺度人出家為重,而以度人親證佛菩提── 開悟臨濟禪── 為最重要,以如是度人證悟為功德,以如是證悟而發起般若智慧為功德,不以度人出家、廣造寺院為功德也,是故達摩大師當面對梁武帝蕭衍明言:無功德。蕭衍問法,更問達摩「對面者為誰?」達摩卻言不識,錯悟之人每作「不見不識梁武帝」之解釋。如是之言,有諸禪人於未悟之前,多作錯解;亦有大師故作聰明,道是達摩心無所求、亦無所懼,故意對梁武帝答個不認識伊。如是名為野狐禪師說禪也。

只如星雲大師:汝之如來藏還曾認識平實麼?還曾認識世間麼?還曾分別世間麼?還知解得平實諸書文字麼? 汝云何可道阿賴耶識能認識世間、分別世間? 如是癡兒言語,出自大法師之口,不嫌輕率麼?不懼人指點拈提麼?還記得老趙州之開示麼:「老僧不在明白裡!」如今星雲法師卻與聖嚴、惟覺、證嚴等人同墮明白裡,同墮意識心境界上,儘在意識覺知心之我所,教諸徒眾保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處處作主,皆是在意識心之我所境界上用心,如是四人何曾解禪?悉皆辜負老趙州、辜負臨濟門庭也! 爾等若來問道:「為什麼如來藏不知六塵、不知世界?」平實但只是撕開嘴巴,向爾等面前一字一字分明地大聲道:「我…也…不…知…道!」此外別無二語。

一日雲巖上來問道:「師兄!您的家風如何呢?」道吾禪師答曰:「如果讓你可以指點得到,我還能夠作什麼?」雲巖卻問曰:「師兄沒有這個以來,已經有多少時日了?」道吾禪師答曰:「你問這個語話,牙根還是帶著幾分生澀啊!」雲巖又問道:「既如是,那麼如何是今時著力之處?」道吾禪師答曰:「縱使有千人一起叫喚你回到離念覺知心上來,你都不肯回頭,這樣才算是有少分的禪。」

早期常見學人來學吾法,由余濫慈悲,不先觀察根器,舉凡無力參出者,便於禪三之最後一天召來一起為之明講。然而如是之人,緣既未熟,身無體驗,慧力復缺,聞之大多不能真解我意,復又大多不能信受;解三已,便不肯認定余所明示之如來藏心,心中常懷疑惑,猶豫不定,不敢承當,由是緣故智慧不能次第發起;復因信受月溪法師邪法者,不斷對其倡言離念靈知心方是真實心,便返歸常見外道所認取之離念靈知上。如斯等人,豈待千人萬人喚?一二人喚,便回頭返認覺知心了也,何曾有禪可言?

復次,明說者,由於未有親身體驗故,各人聞余明說之法其實完全相同,然而聞後之解知,則各各不同;即同經說:「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各人之解知互有同異,是故後時聚頭討論時,便有種種不同之說,有人言道此是平實所言之如來藏,有人言道彼是平實所言之如來藏,眾說紛紜,悉皆未能真解平實所言實義。由是緣故,復加私心作祟,後時於我所求不遂時,便出而無根誹謗云:「被平實所印證之人,所說之如來藏卻有種種不同,各人所悟悉皆不同。」乃至更於網站上貼文,作是無根誹謗。

然而檢驗我會中諸不退於法者,互相印證之,則皆是同一心也,曾無差別;唯是早悟與晚悟者之間,所悟深淺有別,體驗之深淺有別,然而皆是同一如來藏心,迥無差異。自是早期聞余明說之人,聞之錯會,各自生解,故有所異。由是緣故,第四次禪三起,一改以往:若緣未熟,不能破參者,必留待次回禪三再參,絕不明言之,絕不強加引導,以待緣熟。若是緣熟之人,若是真參實證之人,悟後皆得以三乘諸經而自印證,並因參閱三乘諸經故,令其解脫道與佛菩提之智慧,漸次發起;如是之人,縱有千人萬人喚其回歸離念靈知之意識心上,亦無可能。

禪之證悟,必須如是,方有少分相應,方得漸次再破重關而眼見佛性,乃至得過牢關,捨壽時有力證取無餘涅槃,而故意留一分思惑以受未來世生;亦因此故方得漸次發起般若之別相智、乃至種智,漸入諸地。是故,若人真實證得如來藏之後,三五人喚之,即回至離念靈知心上者,則如《菩薩瓔珞本業經》所載之王子法才等人一般,退失之後須經多劫值 佛供養之後,方得於 釋迦世尊座下重新悟入佛菩提。由是緣故,道吾禪師乃有此言;初悟者若欲於一生之中,在佛菩提之道業上有大修證者,當記取道吾禪師之語:「千人喚不回頭,方有少分。」 頌曰:

心清明,能認識,意識分別伶俐;

紅日艷,綠山青,美景明歷歷。

如來藏,真佛心,見聞覺知皆洎;

我不知,爾不識,風花悉不憶。(調寄更漏子)

(由公案拈提第七輯《宗門密意》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