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之心態——《修正錯誤之學佛心態 始能與正法相應》



附錄四:略說第九識與第八識並存…等之過失



─ 平實導師─

有人主張:「第九識佛地真如,是與第八識阿賴耶同時並存的,所以開悟明心時所悟的心,應該是佛地的第九識真如心,不應是因地之第八阿賴耶識。」

如是言者,有諸大過,非所應言。今舉過失大者略而言之,不須詳論。微細者即不論之。所以者何? 一者:謂四阿含諸經所言涅槃經句,悉應全面修正之, 佛於四阿含諸經中,未曾言無餘涅槃中有二本際故,唯說有一本際故。若言涅槃中應有二本際心常住,則四阿含諸經應皆修正之。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二者:若言無餘涅槃中有二本際者,則成大過,四阿含諸經中所言之無餘涅槃即非是真實涅槃故,違 佛諸經所說故。 佛於四阿含諸經中唯說滅盡十八界法便成涅槃,而涅槃中唯有一本際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三者:若言應滅第八阿賴耶(異熟識),唯餘第九識真如存在者,則諸大阿羅漢應皆是未親證涅槃者,則應非是阿羅漢,尚有第八異熟識一法應滅故;然而定性阿羅漢並未親證第八識心,焉能滅之?則諸經所言「世有阿羅漢」者,皆成妄語。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四者:第八識心,於第二轉法輪諸經中,皆說為金剛心,皆說為不可壞滅者,不應是可壞之法;若言尚有第九識之佛地真如存在於因地之時,而與因地阿賴耶識並存者,則第二轉法輪諸經應說別有第九識恆存不滅,說之為金剛心;則不應說第八識非心心為中道心、實相心、金剛心也!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五者:若佛地第九識真如心實與吾人之第八識阿賴耶心並存不悖者,則於第三法輪諸唯識經中,應廣說因地時第九識心之體性,應說九識心王諸法,不應唯說八識心王諸法。然而迄未曾見 世尊及諸大菩薩就此因地已有之第九識真如心有所開示,則應言 世尊化緣未滿,不得入滅;然而現見 世尊化緣已滿,已取滅度。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六者:亦應第三法輪諸經中, 世尊已曾廣說第九識心與第八識心間之關係與互動之心所法等;所以者何?若有第九識真如心與第八識阿賴耶心並存者,則此第九識心必應有其極為重要之性用,不可毫無德用而不如木石,不可德用皆在第八識上現行運用而無關第九識真如也;木石尚有其簡單性用,何況佛地之真如而竟如同虛無之名相毫無作用?不應正理!然而諸經中卻未曾見 世尊於此真如心有一言半句開示。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七者:若實有八九識同時同處並行運作者, 世尊應說明之,並令諸菩薩親證之;若言「諸菩薩未至佛地,故不能證佛地真如」者,亦應文殊、央掘魔羅、觀世音……等諸大菩薩皆得親證之,而為眾生宣說;皆是 諸佛倒駕慈航而來者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八者:審如所言確有八九識並存運作者,亦應推翻一至三轉法輪諸經佛說,不應說第八識心是實相心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九者:若真實有第九識佛地真如心,於因地時即與第八阿賴耶識同時同處者,則 佛於諸經中及成論中所說:「淨除煩惱障後之第八識易名為異熟識,再進修而淨除所知障後之第八異熟識易名為真如、無垢識」等言,便成妄言。然而諸經中 佛語及成論中玄奘菩薩語終非妄言者,皆是可以親自證實者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十者:若真有佛地之第九識真如心,與因地之阿賴耶識同時存在並行運作者,則彌勒菩薩、維摩詰菩薩、無著菩薩、世親菩薩、玄奘菩薩皆不應是證悟之人;大迦葉、阿難、達摩尊者,乃至遞傳中土之一切禪宗祖師,亦應皆是尚未證悟之人,應以親證第九識真如心方是真實無訛之實相心故。然而佛終不作是說,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十一者:若有第九識心並存運作者,則應前八識心皆是從第九識真如心所生者,最終之識方是萬法之根源故,第九識真如方是出生萬法之根源故;然而吾人親證第八識心後,已可確認萬法乃由第八識所生,而非由他心所生。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十二者:若確有第九識佛地真如於因地存在者,則第八識出生現行之俱有依應為第九識佛地真如心;是故「阿賴耶識之俱有依為何?」 佛亦應說之,方可取滅度;然而 世尊迄未曾說。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十三者:亦應萬法皆由第九識真如心所生,則此因地即已存在之佛地真如心,乃是含藏一切有漏無漏法種者,則此佛地真如應改名為異熟識,亦應名為種識,則同第八識異熟識,焉得說為因地之第九佛地真如心?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十四者:若實有八九識同存者,則第八識既已成妄,則第八識心之自體性,亦應如同七識心之執著六塵妄法,應是具有執著虛妄法之體性,而非是因地中即已是性淨明心,則應當修滅之,則應 佛說別有第八識相應之煩惱我執與法執存在,應與修滅;然而 世尊終究不作是說,未曾別言第八識之我執法執應滅除之,唯言第八識心「無眼耳鼻舌身意……無三十七道品、無智亦無得。」說此第八識心方是實相心,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十五者:亦應一切憶識誦習恩怨熏習,及一切無漏法之熏習,悉皆執藏於第九識真如心中,唯有真心方能持一切種子故;既如是,則因地之第九識真如心所含種子必有變易,不應說為佛地之真如心,故說八九識並存者此理不成。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十六者:經說親證第八識者,即是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者,亦應修正為:「親證第九識真如者,方是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者,第八識心非是性淨涅槃之心。」然而諸經諸論所說,終不如是。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十七者:經論中皆說生死輪迴之實際即是第八阿賴耶識,亦應修改為第九識佛地真如,然而諸經論中終不如是說。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十八者:若第八識阿賴耶非是實相心者,則此心不應遍十八界、遍十二處、遍於六根,應唯有處在局部之中;亦應唯有第九識真如心方是遍一切界、一切處、一切識及遍六根者,然而悟後現前可證:第八識遍十八界等,非是不遍者。若是遍者,當知即是實相心,非是虛妄可滅之心。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十九者:虛空無為一法依亦應依第九識真如心而立名,不應依第八識心而立名。審有八九識並存者,則諸經論悉應修正之。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二十者:亦應「能變現身土之心」為第九識真如心,不應是第八識阿賴耶心,唯有真實心方能執持一切種子故,由執持一切種子故,方能變現身土;然而諸經 佛語皆說變現身土者乃是第八識阿賴耶心,不說是因地本有之第九識佛地真如心。今說有佛地之真如存在於因地,與阿賴耶並存,則「萬法唯識所現」之識,應說為第九識心,非是第八識阿賴耶,則與經說相違;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二一者:《成唯識論》云:「入初地時,觀一切法、法空真如,即能除滅。」亦成妄說,一切法者皆應由第九識真如所生故,法空真如亦應是指第九識真如心,則應初地菩薩皆已親證第九識真如,方能觀察其空性故,方能觀察其所生一切法皆空故。然而事實不然,初地所觀法空真如者,實乃第八識阿賴耶心,初地菩薩未曾親到佛地真如境界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二二者:亦應第八識心攝屬依他起性中,或攝屬遍計執性中,不應說之為圓成實性,應說「唯有第九識真如心方是圓成實性」,第九識心方是萬法唯識之識故,方是能生萬法之根本心故,方屬圓成實性故;則第八識心應非圓成實性,則唯識方廣諸經所言「第八識心圓成實性」之說便為虛妄。然而親證現觀之事實則是:第八識真為圓成實性心。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二三者:亦應異熟識名唯第九識有,第八識心體不得名為異熟識也。執藏萬法種子,而能熏習善無漏法,變易其所含藏之種子為純無漏法者,應是第九識心之體性故,非由第八異熟識所含藏而變易故。然而諸經所說者,皆說含藏異熟種者乃是因地之第八識心,終不說是因地時之第九識佛地真如心也。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二四者:若佛地真如心是含藏異熟法種之實相心,則成進退失據之說;此謂佛地真如心乃是永遠不再變易種子之心故。既非是能執藏有漏法種子,亦非有種子可供變易之心,則此因地中已存在之佛地真如即非是持種心,則非是萬法根源心,則非是實相心,是故,第九識佛地真如心與因地第八識阿賴耶心同時同處之說,成為進退失據之說。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二五者:第九識佛地真如心,於因地時即與第八阿賴耶識同時同處,而因地中之佛地真如與21 心所法相應而現行,絕非是唯名無實者,則具有能變生諸法之用,則應能變識有四;則第三法輪諸經及成論、攝大乘論等所言「能變識有三」之說,應予修改,則成 佛說菩薩說皆有誤,則成大過。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二六者:諸經所言修學佛法及熏習善業之能熏與所熏等理,亦應修正;不應說阿賴耶識為所熏識,應改為第九識真如心是所熏識;未成佛前之所熏識必是持種識故。亦應言:第八識阿賴耶是能熏識,不應說為所熏識。然而事實上,悟得第八識心後,已可確認第八識為所熏識,其性離見聞覺知故,從不分別故,從不起貪厭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二七者:若所熏識是第九識佛地真如,則不應名為佛地真如,尚可受熏故,則非是究竟清淨者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二八者:若實有第九識佛地真如與阿賴耶識同存者,則應說第九識方是實相心,則第九識應是持種心,若是持種心,則經說第八阿賴耶識為無記性者,便成虛言;無記性心必是持種心故,持種心必是實相心故。佛地真如絕不再持一切有漏法種故,則不能再受熏而持所熏一切無漏法種;若不能持種者,則不能成為實相心,則不可說為佛地真如,自語相違故,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二九者:若言因地時已有佛地真如與阿賴耶識並存者,則應一切人不須辛勤修學佛法,不須殷勤修斷二障種子及隨眠,由佛地真如之具足一切功德,自然能成佛道,不必辛苦勤勞修行佛法也;然而現見事實絕非如是,現見一切人皆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之勤勞修行,方能轉易第八識為無垢識真如,方能成就佛道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三十者:若言「有漏法種為因地阿賴耶識所持,所熏一切無漏善法種子則皆由第九識真如心所持」,則應諸經所言「第八識為所熏識」之說,皆成妄言。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三一者:若言:「成唯識論中有言:『諸種子者謂異熟識所持一切有漏法種,此識性攝,故是所緣。無漏法種雖依附此識,而非此性攝,故非所緣。雖非所緣,而不相離;如真如性,不違唯識。』所以真如與阿賴耶識是二心並存。」然而《成唯識論》卻有是言:「如瑜伽說:『於真如境若有畢竟二障種者,立為不般涅槃法性。』」,《瑜伽師地論》中既如是言,則已顯示:真如名者,非唯佛地用之。不應說真如之名唯在佛地用之。復次,因地真如心阿賴耶識體性,本即是無漏性,性如真如,故說不違唯識之理。不應錯解而引為此句即是說「有佛地真如在因地與阿賴耶識同時同處」,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三二者:如是論言,已說「無漏法種依附此異熟識,而非此異熟識所緣」,則知無漏法種悉由第八識所執持,非第八識所緣,而為見分所緣,故有無為法等示現而可證之。是則已顯「如真如性」一言,非是「別有第九識真如同在」之意也!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三三者:若言真如一名必是佛地,則《成論》復言:「然心性淨者,說『心空理所顯真如』,真如是心真實性故;或說心體非煩惱故,名性本淨。」此說第八異熟識,雖含藏七識心等有漏心性,然而自體卻是心性本淨,故說『心空理所顯真如』,已明說真如心即是第八異熟識,故不應言真如一名唯在佛地用之。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真如心同在,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三四者:若前舉第31 中《成論》真如一名,即是指稱佛地之真如心,而言確有第九識佛地真如同時同處者,則《解深密經》中所言「流轉真如、邪行真如、……」等七真如之說,應說為「實有七個真如心在因地與阿賴耶識並存」,則違唯識諸經意旨,亦違《成論》真義。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三五者:佛地真如既與21 心所法相應,則具五別境心所之勢用;今言第九識佛地真如與因地第八識心同時同處,則應因地時之第九識真如有大性用,能廣益眾生,亦應能廣益自己之道業;亦應一切有情不須待 佛示現人間,方有佛法可聞熏修,佛地真如必具大圓鏡智故,依自己之第九識佛地真如心,即可自成佛道故;佛地真如存在之時必具大圓鏡智故。然而現見非是如此,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真如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三六者:經說變相變土者,皆是眾生第八阿賴耶識之神用;《成論》亦說:「略說此識所變境者:謂有漏種十有色處,及墮法處所現實色。」已說是第八異熟識為能變者,非是第九識真如所變者;若同時同處有第九識佛地真如者,則應變相變土之心為第九識心,則違諸經 佛說,非是正理,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三七者:若言佛地第九識真如亦有能變功德,復言真如與第八識同時同處,則應因地眾生悉有二種能變身土之心,則違佛說,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三八者:佛地真如具有能變一切種身土之功德力,既言佛地真如早已存在於眾生身中,與眾生第八識同時並存,則應一切眾生皆能宣說勝妙佛法,亦應皆能隨意變化如諸佛世尊;則不應尚有眾人不解平實所說正理者,則不應尚有諸人不能隨意變現身土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三九者:諸唯識經論中,唯說「滅盡定中唯有意根少分,阿賴耶識全分」,皆未曾言「滅盡定中尚有佛地真如全分」,是故,若言佛地真如與因地阿賴耶識同時同處者,則違諸多經論;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四十者:若言「因地阿賴耶識有第九識真如心同時同處」者,則應滅盡定、無想定、悶絕位、正死位、眠熟位中,亦應見聞了了,則應無此五位中不覺六塵諸法之現象也,因地中之佛地真如亦能與21 心所法相應故,具足別境五心所法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四一者:若因地時已有第九識佛地真如並存,而非由第八識淨除二障成為佛地真如者,則是八九識同時並存;審如是,則應諸經所說心所法,及《成論》所說心所法等,皆應敘明第九識真如與前八識間之能生所生關係,亦應詳述佛地真如在因地時之現行相狀,而非唯說成佛之後方始現行之相狀,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四二者:若因地即有第九識佛地真如與第八識並存者,則諸經及諸論所言第八識持身之內涵,所言第八識與身根間之能變所變及互動,楞伽所說大種性自性等法,皆應改為第九識真如心,不應說為第八識之性用,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四三者:諸經論中亦說佛地真如具有變現身土、亦具執受身根之用;復說第八識阿賴耶亦具如是性用;若因地時確有第九識佛地真如與阿賴耶識並存者,則應一切有情皆有二身:五趣眾生出生時皆應具有二身:一為佛身,一為五趣眾生身。人類亦然,應八九識皆各自變現色身而受因果報應故;然而現見不然,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四四者:亦應無漏法種唯由佛地真如所持,依附佛地真如而有,經說「無漏法種依附第八識阿賴耶」者,則不應理;然而一切真悟之人所現觀者,皆是依附因地真如第八識而有無漏法種,非是依附因地「已有」之第九識佛地真如而有無漏法種,與諸經論所說者無異,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四五者:諸經論中亦說變生色根及根依處(即內大種及所造色),皆是第八識阿賴耶之功德力;若如所言確有佛地真如存在身中,與第八識並存者,則應經說有誤,應予修改;悟得如來藏者,皆現見變生色根等者乃是第八識之功德力故,方符佛說。若言有第九識佛地真如並存者,則應佛說有誤,則成謗佛尚未成佛,則有大過;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四六者:第八識如來藏,於因地時有其所緣境,經論中已密意而說,並為一切真悟之人所多分少分現觀者,符合諸經諸論。若言確有佛地真如與因地阿賴耶識並存者,則應尚有佛地真如在色身中之所緣境待說;若未說此,則 世尊之化緣尚未圓滿,不應取滅度;然今經中 世尊已說化緣圓滿而取滅度,終不曾說因地時「已有」佛地真如與阿賴耶識並存而開示其所緣境,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四七者:「既有」佛地真如在眾生因地中與第八識並存者,則經論所言「不可知執受」,亦應列入此佛地真如,不應唯說第八識心之不可知執受;然而 世尊化緣圓滿而入滅度前,終究不說有佛地真如於眾生身中有其不可知執受,或說其可知之執受,唯說阿賴耶識之不可知執受,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四八者:若確有佛地真如與阿賴耶識並存,則一切眾生出生以來,皆應同時有二種了別境界之境界;則應一人同時對不同對象作不同之見聞覺知,則應每人皆可同時耳聞二人所說妙法而了了分明,無一遺漏。然而現見並非如是,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四九者:果真確有八九識並存者,則應一切凡夫皆可正知住胎而無隔陰之迷;佛地真如必具21 心所法故,皆有別境五心所法故。如是則應一切凡夫皆正知住胎、正知出胎,不須等待三四五地滿心發起意生身時方離胎昧,則諸阿羅漢辟支佛亦應皆離胎昧;然而現見不然,故知佛地真如確由第八識淨除二障後轉名者,非是別有第九識佛地真如與第八識並存,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五十者:諸多定性阿羅漢與緣覺,因畏懼胎昧,故皆不願發心再來三界中受生,恐來世迷失而造惡業再度流轉生死,是故捨壽必取無餘涅槃。若有佛地真如並存於因地,與阿賴耶識同在者,則因住胎出胎正知,因無胎昧故,未來無量世中出生時,悉皆不忘往世所證得之聲聞解脫十智,必當悉皆不畏生死流轉而發願再來,不待修行菩薩之意生身,便可遠離胎昧、不畏生死。然而現見諸阿羅漢緣覺悉皆未離胎昧,亦見定性聲聞不敢發心再來人間受生而利眾生,捨壽便取無餘涅槃,由此可徵諸多定性聲聞緣覺聖人悉皆未離胎昧,可以證實:因地中並無佛地真如與阿賴耶識同時同處,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五一者:若有第九識真如與第八識阿賴耶同時同處者,則第二三轉法輪諸大乘經中,悉皆應說「自性清淨心有二:第八識阿賴耶及佛地真如同時同處。」則應宣說九識心王之理。然而諸多大乘經中,從來不曾如是開示,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五二者:審如是者,則三乘經典悉應全面修改,無一處可以保留不改者;則百法明門論亦應改為百零一法、百餘法明門論,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五三者:若言諸經所說有誤,則應 釋迦世尊不名世尊,應未成佛,尚未親證第九識佛地真如故,一向宣說「佛地真如乃由因地阿賴耶淨除二障而轉變成就」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五四者:若言 釋迦確已成佛,則諸經所說自性清淨心不應唯有一心,應言實有八九識二心秉持本有之清淨自性而住;然而諸經皆未曾作如是開示,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五五者:諸經論中皆言第八識阿賴耶具有五遍行心所法,亦如是說第八識之觸心所:「分別根之變異,和合一切心及心所,令同觸境,是『觸』自性。」若實有第九識真如與第八識阿賴耶同時並存者,則應諸經論中說此「觸」心所時,亦應同時宣說佛地真如「觸」之如是自性。然而諸經中完全未曾說及此事,乃至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傳授《瑜伽師地論》時,從凡夫地說至佛地,悉皆說畢,然亦未曾一語言及如是「八九識同時並存」及佛地真如「觸」之自性等說,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五六者:阿賴耶識行相微細難知,唯有真悟者方能證知; 世尊於諸經中已曾密意說之,諸大菩薩亦皆已於論中密意說之,一切真悟之人閱之聞之,皆能解意領受之。若有佛地真如存在因地者,諸佛菩薩應已作是說,然而終究未曾見有如是言說開示。若言諸菩薩不能作是開示者,亦應 世尊能作如是開示;然而 世尊終究未曾開示佛地真如之行相,終究不說佛地真如與阿賴耶識並存時之行相,唯說佛地時之甚深難解行相,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五七者:佛地真如既具五遍行、五別境、善十一等心所法,則佛地真如與阿賴耶並存時之因地中作意行相,亦應開示予大眾知解;至少應為諸多已悟之菩薩宣說之:究竟佛地真如在因地中,是如何警覺阿賴耶等八識心王而運作之。然而 世尊乃至入滅之時,皆未有是言說,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五八者:如是,佛地真如在因地中,必定尚有其餘諸多心所法之運作,亦應為諸已悟菩薩說之;然而 世尊宣示第八識之五遍行心所法時,終究未曾針對因地時之佛地真如作此開示,乃至未曾一語提示而已入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五九者:有情眾生皆有「恆內執我」之愚迷,禪宗說為「日用而不知」;若實有佛地真如於因地與第八識並存運作者,則 世尊於經中開示「有情恆內執我」時,不應唯說所執內我為第八識阿賴耶,亦應同時開示:「亦內執第九識佛地真如。」然而 世尊終不如是開示,唯密意而說:所內執我乃是自性清淨之第八識心,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六十者:成論言:「此(阿賴耶)識行相極不明了,不能分別違順境相,微細一類相續而轉,是故唯與捨受相應。」若實有佛地真如存在因地,而與阿賴耶並存者,則亦應說第九識佛地真如與何受相應?亦應說明「佛地真如於順違境界中,行相是否明了?是否唯與捨受相應?」然而佛終不說唯與捨受相應,亦不說其行相極不明了,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六一者:若言眾生於因地中,因未證得佛地真如,導致不能成佛,所以對因地時已在之佛地真如不能體驗者,則亦有過:謂佛地真如既有21 心所法運行,則應於五別境心所法中時時現行猶如意識之分明,而由眾生輕易了知此真如心之順違境界,則應是極易親證者,則應比禪宗之明心證悟離見聞覺知之第八識更為容易親證,則不應必待淨除二障盡已方得親證此一因地中即「已存在」之佛地真如。然而終無任一眾生或大菩薩曾親證佛地真如,唯有諸佛方得親證之,復是由斷盡二障而從第八識心轉易而成,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六二者:若佛地真如非由第八識轉淨而成,而是另一識為佛地真如,復存在於因地中者,則第八異熟識應予改名,不應復名異熟識,非是萬法之根源故,應不具異熟性故,應不能出生異熟生、異熟滅等因果現象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六三者:若實有第九識真如在因地與第八識並存者,則吾人修善斷惡俱成無義,種子由第八識所執藏故,與第九識實相心無關故;而因地中既然已有第九識佛地真如心存在,則此佛地自當顯其勝妙功德,則人人不須修除第八識心中所藏有漏法種,不須修證顯發第八識心中種種無漏法種功德,唯用此因地時已有之第九識佛地真如而顯用,即能滅除一切有漏法種及一切無明隨眠。果真如此,則諸經諸論所說佛道內涵即應全面修正之。然而佛道內涵終不如是,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六四者:又成論云:「阿賴耶識何法攝耶?此識唯是無覆無記,異熟性故。異熟若是善、染污者,流轉還滅應不得成。」若佛地真如非由賴耶淨除二障究竟而成者,若是因地即有佛地真如與賴耶同時同處者,則流轉門諸法皆應不成。何以故?謂既有佛地真如同在,則佛地真如應能作主簡擇,應於無始劫來便無流轉生死種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六五者:還滅門亦應不成,謂佛地真如既具滅盡二障之大圓鏡智,亦應於無量劫前便已滅盡同時同處之賴耶所藏一切有漏法種,佛地真如自有智慧故,具有大圓鏡智故;若然,則 佛說十二因緣之還滅門者,即成無義。然而現見事實並非如此,現見無明必須經由修習佛法而作現觀,方得滅除,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六六者:若實有第九識佛地真如,與因地賴耶同時同處者,則 佛說第八識賴耶是善染之所依心者,即成虛妄,應以佛地真如為一切善法之所依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六七者:若以佛地真如為善法之所依心者,則進退失據,亦應同為因地眾生染法之所依故。然而因地時「已存在」之佛地真如心既是究竟清淨者,已非賴耶之無覆無記性,焉得於因地中尚有染法依之而存?則不應是持種者。既非持種者,則非實相心,應說賴耶方是實相心。若言賴耶是持種之實相心,復言佛地真如同時同處而不持種,則有多過,不應正理!此暫不論。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六八者:因地眾生之七轉識心,皆是有覆有記性,故其五遍行心所法,亦皆隨之有覆有記,「諸相應法,必同性故。」佛說賴耶之五遍行心所法亦屬無覆無記性,然而佛地真如純善,與善11 相應,復又與五別境心所法相應,若於眾生因地中本在,非由賴耶在未來無量世中修行轉易而成,則應一切眾生七識心王之五遍行及五別境心所法皆成純善之法,則應一切眾生皆已成佛,佛地真如心必是持種心故,因地中之七識心王亦必定從此一佛地真如中出生故。故說:「佛地真如與賴耶同時同處存在於因地中」之說法,有其大過,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六九者:若言佛地真如與因地賴耶同時同處者,復有過失:謂賴耶即非實相心故,佛地真如方是實相心故。若非實相心者,則是一切阿羅漢所應滅之法。然而 佛說賴耶非斷非常,非斷者謂體恆常住不滅,非常者謂所含藏一切種子念念變異故。今依佛語賴耶體恆非斷,則是不應滅者,復有佛地真如亦是不應滅者,則應諸佛之常住真心有二:一者賴耶所轉成之佛地真如,二者本已存在之佛地真如。則應諸佛皆有二真如心:一為修行之後由賴耶所成就者,二為因地時即本有者。審如是者,則違聖教量,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七十者:若諸佛皆有二真如心者,則應成為二佛,二根本心必是二法身、二佛故,亦有大過,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

七一者:若言成佛時,將原有佛地真如,與賴耶轉易而成之真如心合併,故無二心,則亦有過:法身本體可分合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七二者:若真如體是可分合者,則成變易虛妄之法,則原有佛地真如即是妄法,不得名為佛地真如,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七三者:審如是,亦應不須合併,各自成為一佛即可,各自成為獨立之法身即可。若真如是,則應釋迦成佛時,世間應有二佛同時住世弘法利眾,則成非義,亦悖事實,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七四者:審如是者,修證佛法之因緣果報正理亦成虛妄,成佛果報不成。何以故?謂佛地真如既早已存在於因地中,復又非是離見聞覺知者,是與21 心所法相應者,復又本來具有大圓鏡智者,則應一切有情皆已成就究竟佛道,不須聞熏佛法,不須修習佛法,不須求取解脫,則修學佛法之因果即不得成立,則我 世尊示現於人間弘揚正法者亦成無義。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七五者:審如彼之所說者,則復何須求免因果報應?因地時本已存在之佛地真如,絕無可能復令眾生再造一切惡業故,絕無可能復令眾生再起無明故;是故若言因地即有佛地真如同在者,一切人若公開故作是說者,皆成進退失據之局,成為無因無果,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七六者:若實有因地真如賴耶,與佛地真如第九識同時同處者,則因果報應之種子,當言從何心出生?若言從賴耶出生,則賴耶正是持種者,則應是萬法之根源,賴耶方應是真如心,不應別有佛地真如心同存;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七七者:若言佛地真如不與賴耶將來轉成之佛地真如合併者,亦復有過:眾生既是常在生死中流轉者,則應有一識心持種,與「外觸、內習氣」等法相隨恆轉不斷,賴耶既非真如心,而言別有佛地真如與賴耶同在者,則此等「外觸、內習氣」等法,皆應由因地時之佛地真如所流注而出者,則此佛地真如顯非真如,眾生尚有內習氣及外觸之流注性未滅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七八者:若因地時已有佛地真如存在者, 佛不應言眾生之實相心乃是中道心,應言皆是超越因地中道性之佛地常樂我淨之心,已離因果故,已離非斷非常之中道性故,識種流注住之體性已滅失故,已成《楞伽經》所說之流注滅者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七九者:眾生悉皆現有苦樂及諸煩惱,若實因地已有佛地真如存在者,則眾生受諸苦樂之現量,即不應繼續存在,持種者是因地中之佛地真如故,此真如心不應尚能感應眾生之受煩惱苦樂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八十者:佛說「阿羅漢位之第八識捨阿賴耶名,成佛之時捨異熟識名,改名無垢識、真如。」如是所說亦應成妄;若實有因地中之佛地真如與賴耶並存者,則因地時之佛地真如心,必定早於無量劫前即已將第八識滅除賴耶體性及異熟性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八一者:審如是者,則賢劫千佛、星宿劫千佛、莊嚴劫千佛之說,亦應悉皆成妄,一切眾生皆必早已成佛故。則 釋迦來此人間成佛者,則 彌勒世尊後時來此人間成佛者,亦成虛妄之說,彼等經文應當燒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八二者: 佛說滅除根本煩惱之說,又教人滅除我所之貪愛煩惱者,亦成無義之說,無量劫前即可由存在因地之佛地真如心而滅除之,不須等待 釋迦世尊之教化吾人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八三者:佛說地上菩薩開始修除煩惱障習氣種子者,亦將成為妄說;由因地時本已存在之佛地真如智慧,即可於無量劫前將彼習氣種子滅除淨盡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八四者:又成論中云:「七地以前(六地滿心位之前)猶有俱生我見愛等,執藏此識為自內我,如何已捨阿賴耶名?」如是等言亦成虛妄,無量劫前之因地中所有佛地真如心,必定早已滅盡阿賴耶性故;然而現見非是如此,現見聖教量所言無誤,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八五者:亦應解脫果不許分為四果,依因地時即與賴耶同時同處之佛地真如智慧,一悟即成究竟佛道故,然而現見諸多聲聞實有四果之別,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八六者:亦應佛法不許分為三乘,一切眾生因地時即已存在佛地真如心故,佛地真如心必定具有大圓鏡智故,則應一切人學佛時,皆是唯有一佛乘;則應娑婆佛法唯弘一乘法,然而現見所弘為三乘法,現見長阿含中 佛說以往諸佛亦有一會而說一乘法者,亦有二會而說小乘與大乘法者,亦有三會如我 釋迦世尊所說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八七者:四阿含諸經中說應滅煩惱障者,亦成多餘,因地中之佛地真如早於無量劫前便可自動將之滅除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八八者:佛又施設所知障一名,而說無始無明等智障諸法應知應斷者,亦成無義,因地中之佛地真如早於無量劫前便可自動將之滅除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八九者:佛言二障等法,為諸弟子細說而令人滅除之,亦成無義,因地中之佛地真如早於無量劫前便可自動將之滅除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九十者:菩薩五十二階位之設亦成無義,因地中之佛地真如早於無量劫前便可自動成就佛道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九一者:諸經皆說持種者是第八識阿賴耶,未曾有一經一論言及因地中有佛地真如能持種者;若無此第八識心,則一切阿羅漢皆應「無識持種,爾時便入無餘涅槃。」然而現見諸阿羅漢並未即入無餘涅槃,仍由第八識持異熟種而未入無餘涅槃,故持種心者實是第八識賴耶(此時改名異熟識)。既言此第八識心性如金剛,永不能滅,若阿羅漢成就解脫果已,亦非由因地時之佛地真如持種,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九二者:成論云:第八識心,於凡夫位,亦名阿賴耶,亦名阿陀那,亦名心,亦名所知依,亦名種子識,亦名阿羅漢位之異熟識,亦名佛地之無垢識真如;則已明言佛地時亦是唯有八識心王,並於卷三中明言成佛時之第八無垢識永無捨時,盡未來際永利眾生,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九三者:若言實有因地中之佛地真如心者,則四種涅槃應各有二種: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有二種,無餘涅槃有二種、……乃至無住處涅槃亦有二種,涅槃悉依實相心所住境界而立名故,實相心有二故,賴耶與佛地真如俱是實相心故。然而現見諸經所說並非如是,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九四者:復應一切有情悉有二種七轉識並行運作,賴耶是能變生吾人色身五根及持種之心故,經說佛地真如亦復如是故,則應一切有情悉有二身及二覺知心運作,則人人皆將成為精神分裂、自相衝突者;二心所出各自之七識心所思所欲非必相同故,二心皆是持種心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九五者:成論云:「故說此識名阿賴耶,已入見道諸菩薩眾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我 世尊正為開示。」若是因地實有佛地真如同時同處者,則成論此語亦成妄說,應言「證解佛地真如者為真現觀者,為真見道者。」然而成論所言不如是,諸經所言亦不如是,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九六者:佛說無分別智之理亦成妄說,佛地真如既與五別境心所法相應,既與善11 心所法相應,則非是真無分別者,復又說言佛地真如為真實心,則應賴耶成虛妄心;既如是,則宣示親證賴耶者之無分別智即成無義,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九七者:又成論云:「大眾部阿含經中密意說此(阿賴耶)名根本識,是眼識等所依止故。」將成妄說,佛地真如方可言之根本識故,方應是七轉識等所依止者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九八者:成論云:「化地部說此名窮生死蘊,離第八識無別蘊法窮生死際無間斷時;謂……無別自體,已極成故,唯此識名窮生死蘊。」如是所言亦將無義,謂因地時已別有佛地真如心能窮生死際故,則成論即應改寫,則化地部阿笈摩亦應改寫,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九九者:成論云:「若一切法皆非實有,菩薩不應為捨生死,精勤修集菩提資糧。誰有智者為除幻敵,求石女兒用為軍旅?故應信有能持種心,依之建立染淨因果,彼心即是此第八識。」既是由第八識持種,則不應同時有佛地真如心同在,佛地真如更勝因地第八識心故,則應是第九識佛地真如心為持種心故,則應成論此言有誤。然而現見成論所言無誤,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一百者:設使真有佛地真如心與賴耶同時同處者,則應真如心成第九識心,此第九識心亦應有一切種子流注而生身受;如是則應一切有情皆有二種苦樂捨之身受,得以現前親受;然而現見一切有情皆是唯有一種苦樂捨之身受,皆是唯有賴耶一心流注相分種子而受一種苦樂捨之身受,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一百一者:又經說「有情流轉五趣四生」,若因地賴耶與果地真如同時同處,為是二心並存者,則應有情悉有二身:一者為佛身,佛地真如必現佛身故;二者為地獄、畜生、人天之身,賴耶必現因地凡夫身或菩薩身等故;然而現見並非如此,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一百二者、亦應一切有情同有如是現量境界:因地中之佛地真如心能宣說究竟佛法而無遺餘,另一賴耶心則出生七轉識而修學一切佛法。如是則三乘諸經悉應改寫,「法界實相」則應與三乘諸經所說完全相異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一百三者:又如來不屬趣生所攝,如來皆無異熟性故,如來亦無異熟無記法故,若果地真如心位所出生之七識心王或八識心王,皆尚有因地賴耶之趣生性、異熟性者,則此果地真如心即非果地真如心,仍有所生之八識心王之異熟性故,果地真如不應含藏異熟性之八識心王故,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一百四者:若言果地真如心不與因地賴耶心同時同處者,則不應倡言「因地賴耶與果地真如心同時同處」,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一百五者:若言八識心王非由第九識果地真如所生者,則果地真如即非實相心,即非果地真如,非是萬法之主體識故,不能出生萬法故,則成虛妄法;亦應第八識非是萬法之根本,則 佛說諸經亦應全部重說改寫故;由此緣故,八九識並存之說即成進退失據,由此可證唯有八識心王,實無第九識心,因地中實無佛地真如心與阿賴耶並存。

以上乃依《成唯識論》卷一至卷三論意之大略檢視而言之,因無閑暇故,不欲一一檢視而細論之;亦不欲全論悉作論證,故未全部論之。若全部論之,則此八九識並存之主張,應有二三百種以上之過失存在,故不應主張「因地阿賴耶識同時同處,別有第九識佛地真如心存在,並行運作。」若真有第九識佛地真如心,在因地與第八識阿賴耶同時同處者,則《成唯識論》始從卷一,末至卷十,皆應全面修改。若須全面修改者,則應廢除之,處處錯謬故,理當由提出「八九識並存」之創見者重寫。

假使果真如彼所說,「確有佛地之第九識真如與因地之第八阿賴耶識並存」者,則 釋迦世尊亦應不許名為 世尊,猶未證得同時同處之第九識佛地真如故,所說諸經中皆未曾宣說有佛地之真如與因地之第八識阿賴耶同時同處故;此是創見者之第一百零六種過失。

則亦當言:「親證因地中之佛地真如者,方應是佛」,則應以往所有諸佛皆非是佛,佛地真如唯有修至究竟佛地時方能證得故;未見以往諸佛曾說因地時有第九識佛地真如並存故,諸佛皆未曾開示確有佛地真如可在因地時證得故;然而具有第九識創見、「親證」佛地真如之創見者,卻無力免除余上來所舉諸過,此是第一百零七種過失。

非唯如是,彼創見者既作如是創見,則彼諸多隨從如是創見者修學佛法之學人,亦應剋期取證此第九識佛地真如:或期之以三年五年,或期之以五年十年,要須親證。作此創見之人,亦應約期而令部分隨學之人取證,不可托辭所有隨學者悉皆無緣取證,或托言唯有自己能取證第九識。創見者更不可托詞自己尚未取證,否則即成臆想所得、籠罩之詞,他人不能隨之親證第九識佛地真如故,彼主張因地時即可證得佛地真如故,不應說言「成佛時方可證得」故。此是第一百零八種過失。

將來設使彼等創見八九識並存之人,能令人「親證」因地此時即已同時存在之第九識佛地真如心,必將返墮於意識與意根之綜合體境界中,或墮於意識與意根之變相境界中,而自以為真能親證現在因地所同時存在之第九識佛地真如。然而彼之親證者,仍將無法通過一切種智、道種智之檢驗,仍將被證明為意識心或意根心之境界;因為十方法界一切有情,皆是最多只有八識心王並行,或上生色界天後之唯有六識、三識並行,絕無超過八識心王者,永無第九識而可證得者。隨學諸人於此亦應具有正見,方免遭彼誤入歧途之創見者所誤。

禪宗內之破參者(這是指自己參究而破參者,不是指善知識一一為之明說而證知密意者),都不會這樣主張。當然,過牢關的人,更不會作這種錯誤的主張;因為過牢關的人所親見的無餘涅槃的實際,乃是以第八識為體,乃是親自體驗第八異熟識獨存時的境界,而不是以虛妄想所得的、實際並不存在的第九識佛地真如為體的。若有人自稱已過牢關,他應當與平實居士對面勘驗,不可自己想像認定了就算數;若人自稱已過牢關,卻提出八九識並存的主張,則已證明他所謂的過牢關,只是意識上的理解,只是意識層面的臆想罷了。

因為當他真正過了牢關的時候,一定會堅定不移的認定:一切法界都以第八識為體,一切法的根源都是第八識。他也一定會相信經中所說「佛地真如是由第八識淨除二障後轉變而成」的開示,一定會這樣認定:「諸佛的第八識真如,是經由因地淨除煩惱障的現行與習氣種子隨眠,以及淨除因地第八識的無始無明隨眠而成就。」並不是在因地時另有一個第九識的佛地真如,與第八識如來藏同時存在。所以,已經過牢關的人,絕不可能提出「另有第九識佛地真如在因地時與第八識如來藏並存」的說法,此是第一百零九種過失。

因為當他提出這樣的邪見時,已經同時推翻了佛教所有經典的真義,也就是說:所有的佛教經典,都因為他的這一個主張而必須全面翻新重寫,三乘經典所說的佛法內涵也因此必須全面修正。但是從佛門證悟者的證量來作現量上的觀察,所有的有情法界的實際情形,絕對是依第八識阿賴耶而出生、而有,絕對不是他們所主張的那樣,所以大小乘經典中所說的八識心王的法,確實是正確無誤的;所以他們所主張的「八九識並存,確實有第九識存在」的說法,是有大過失的。

如果他們的說法可以成立,則非唯諸經及《成唯識論》必須全面翻修,四阿含諸經及《攝大乘論、顯揚聖教論、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大乘起信論……》等,乃至小乘阿羅漢所造之種種論典,亦將必須全面修改乃至廢除,諸論中所說之法理,都將因為八九識並存而不得成就故。般若系列諸經,第三轉法輪諸方廣唯識了義經典亦復如是,悉應全面修改乃至廢除,皆成違理無義之說故,此是主張八九識並存者之第一百一十種過失。

主張「因地中已有佛地之真如與阿賴耶識同時並存」之愚人,假使將來真有能力親證此時因地中之佛地真如者,則其所證之第九識佛地真如,必定返墮於意識及意根之境界中;必定是誤將意識與意根之變相境界,誤認為佛地真如,必定不能超出意識與意根之種種變相境界,何以故?謂彼等若仍以余等所證之阿賴耶識為將來之佛地真如者,則彼等即不須別行發明「因地中之佛地真如」一說故,正覺同修會眾人早已親證「因地中之佛地真如」故,「因地中之佛地真如」即是阿賴耶識故,即是第八識如來藏故。平實今者先行公開預記於此,將來若真有人敢出面宣稱自己確已親證「因地中已有之佛地真如」者,悉將難逃平實此一預記也。此即是主張八九識並存者之第一百十一種過失。

彼等將來設或改言:「吾等所證之佛地真如,亦是第八識,是第八識阿賴耶之體;第八識阿賴耶只是第八識真如之性用,故真如非是第九識;而此第八識阿賴耶所依之心體真如,確是佛地之真如。」若作是言,則是自陷於大妄語罪中,即是自稱已成究竟佛故。佛地真如唯是諸佛方能親證故,證者必是究竟佛故。

若有人宣稱已證佛地真如者,則其所證之佛地真如心,非以悟後無數劫之未來生中淨除二障後之第八識阿賴耶心體為佛地真如者,彼人必定將返墮於意識與意根境界中,不能通過經論之檢驗。何以故?謂 佛所言佛地真如者,乃是將阿賴耶識淨除二障隨眠後而改名佛地真如故,阿賴耶識自體即是未來佛地真如之體故,非是另有真如與阿賴耶識同時同處而為賴耶之體故。故彼所說不唯違教,亦復悖理。

彼等若向人言:現在因地中已得親證佛地真如者,則是自認已經成佛者,則成大妄語業;親證佛地真如者乃是最後身菩薩之所證者故。是故彼等此時若言已證佛地第八識真如,則有大過: 彌勒下生之前不應有人能證佛地之真如心故, 彌勒之前不應有佛出現人間故。此是彼等創見者之第一百十二種過失。

彼等若改言:「吾等所證之真如,非是佛地真如,而是初地菩薩之真如,非是阿賴耶識。此初地之真如,亦是第八識心,乃是阿賴耶識之體,阿賴耶識乃是此第八識真如體之性用。」如是之言,本質同於前說,並無新意;只是因應他人之質疑而作狡辯之言爾,仍舊難免眾多過失;將來不論如何改易其說,以因應他人之質疑,終究必墮違教悖理之窘境,將必永遠不能自圓其說,於自己之立場並無助益:

一者,既然從第八識真如體所生之阿賴耶識是真如之性用,即應是心所法,則應不許立為心,則阿賴耶識即不應說之為心,不應說之為識,應說之為真如之心所法。審如是,則應 佛成妄語;所以者何?應無七識心王,七識心王應即是第八識心故,應言七識心王即是第八識之性用故;彼理既可如是者,此理亦應如是。然而 佛卻說阿賴耶識所生之七識心王為識,不說之為阿賴耶識之心所法;是故 佛絕不說阿賴耶識為真如之心所法,而說為獨立之識,復又說阿賴耶識是萬法根源之主體。此是彼等創見者之第一百十三種過失。

二者,彼若復言:「猶如阿賴耶識所出生之七轉識,亦名為識,不得說之為心所法,是故汝言『真如所出生之阿賴耶識應是心所法』者,為不當之說。」既如是,則真如所出生阿賴耶識亦不得說之為心所法,當知亦應是識;彼理如是,此理亦當如是。阿賴耶識既然是識,則應能生阿賴耶識之真如亦是心識,則應是第九識或第九心,不得扭曲強言為第八識。若是第九識,則墮前來一百零五種過失之中,不能自圓其說也!此是彼等創見者之第一百十四種過失。

三者, 佛於經中又處處倡言:「阿賴耶識是能生萬法之識,是萬法之根本,是名與色之因、之習、之本」,依彼創見「阿賴耶識從真如體出生」者所說,則佛即成妄語;若所言之法致 佛為妄語者,當知其人之法偏斜,非是正法,成外道法,嚴重違背聖教量故。是故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十五種過失。

四者,亦應因彼所說而言「 佛說法有誤」;所以者何?應言法界非有八識,當言法界唯有一識故。彼等既主張:「真如為體,生阿賴耶之用,故真如與阿賴耶識即是同一識。」則阿賴耶識即是真如之用,則應阿賴耶識即是真如之心所法,違 佛所說,理不得成。若轉言阿賴耶識自是一識,由真如所生,則是承認真如為第九識,返墮前來自己所破之負處,則不應言「真如與賴耶是同一識」,仍墮創造第九識之窘境中,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十六種過失。

五者,彼所言「阿賴耶識是真如體之性用,故是同一識。」此理若可成立,則七識心亦應是阿賴耶識之用,不得說為七識心王;彼理既如是,此理亦應然。七識心若純是阿賴耶識之性用,即不得說之為七識心王,亦不應有各各不同之心所法及體性,應說七識心王同是第八識阿賴耶之性用,則應七識心王之名不許成立,亦應七識心王不許有各各異相之性用與心所法;如是則亦應言八識心王唯有一識,非有七識、八識,亦不應各各別有性用,互不相同。

彼若言此說不然者,則彼所說亦應不然,所以者何?謂「真如體而現阿賴耶識之用,故為同一識」者,則由阿賴耶識所生之七轉識,亦應是阿賴耶識之性用,亦應同是一識故,則不應說有八識心王。彼理若可如是,此理亦應可以如是;彼若不然,此始可以不然故。是故主張「真如是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既然 佛說阿賴耶識是能生萬法之主體識,則彼所主張能生阿賴耶識之真如體者,必是第九識,不能強詞奪理而說不是第九識;是故其說必有種種大過,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十七種過失。

六者,彼之主張若可成立,則亦應言:「阿賴耶識無其自身之性用,能被真悟者所親證,應唯以七識心王之性用為阿賴耶之性用」,七識心王若純是阿賴耶識之用,則不應阿賴耶識別有自體性之現行運作,能被吾等證悟者所親自現前體驗乃至運作之。然而證悟者除現前證驗七轉識各各別有性用以外,亦皆現前親證阿賴耶識別有獨立於七轉識之種種性用,別有種種迥異七轉識之性用,為諸證悟者所多分或少分現前親證、及與現觀。是故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十八種過失。

七者,彼若改言:「真如不是心、也不是識,所以不可知、不可證;然而能生阿賴耶識,故非第九識。」此說亦有大過:一者,若不是心、不是識,則必唯是文字名言,本質乃是依意識心之思惟而出生之唯名無實體之法相,故說非心亦非識;若非心亦非識,則必定不是法界實相之法;若非法界實相之法,則必定是不能出生任何一法之名詞;不能出生任何一法之名詞,云何而能出生阿賴耶識?則成狡辯之言,乃是強詞奪理之言,何可信之?二者,若是不可知、不可證者,則是意識覺知心所臆想之法,非是真正佛法。 佛所說法,皆是可知、亦可證者,隨各人因緣而多少親證之,方是真正佛法也。彼等若言不可知、不可證者,則成虛妄臆想;虛妄臆想之法,即非真正之佛法,此是創見者之第一百十九種過失。

八者,彼若改言:「阿賴耶識之體─ 真如,是可知、可證者,而我今猶未證未知。」則是不負責任之言,必須是親證已,方可主張所說法義正真故;否則,必須完全依聖教量所說八識心王之義,而作依文解義之倡導,不可自行創見發明而違聖教量;亦不可推卸令人親證之責,若推辭而言自己未曾親證,便敢出而主張自說,則又不免太過膽大之譏也。是故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是故彼所主張真如之體者,必是第九識,則有種種大過。

是故,彼若主張:「真如無自身之性用,非心亦非識。」而以阿賴耶識之性用為真如之性用者,則此真如應非有體,即成為虛妄唯名之言說,有體之真如一法,必須有其自身之性用,配合其餘八識之性用而現行配合故;猶如阿賴耶識之確有自身之性用,而配合七轉識及其心所法,圓成眾生之因果報應。彼若改言「真如無自身之性用,非心亦非識」者,則真如不應是能生萬法之心,則亦不應是能生阿賴耶識之心,亦成進退失據,違自創見發明之主張。

當知唯有心體方能出生法性故,真如若非是心體、亦非是識體、復又不具備異於八識心王之自身性用者,則必不能變生萬法故;真如既非心、非識,則非心體,則不應主張如是真如為八識心王之體。

復有大過: 佛及諸大菩薩皆說三界唯心生故,皆說萬法唯識變生故,離心體、離識體則無三界一切法故。是故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而真如非心非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是故彼所主張出生阿賴耶識之真如者,必墮第九識心體之過失中,則有種種大過。此是創見者之第一百二十種過失。

九者,修證之正理上如是,經教上亦復如是,皆言七識心王體性各各有異,亦皆言阿賴耶識有其獨立於七識心王而迥異七識心王之種種性用,亦皆言阿賴耶識為心體而有種種性用,非是唯具七轉識種子等性用。若彼等所說顛倒之理可以成立,則諸經宣說阿賴耶識特有而不共七轉識之種種性用,而迥異七轉識者,即成妄說;則《成唯識、顯揚聖教、攝大乘、瑜伽師地、起信…》等論悉應全面改寫,則成大過;彼理如是,此理亦然故。

則亦應古來諸多親證阿賴耶識自體之心性者,亦成妄證;則亦應古今一切造論宣示阿耶識心體及性用別異七轉識之賢聖等人,所言皆成妄語。如是,彼等所說,顯然已成妄謗古今賢聖、誹謗諸經正法之說;古今一切賢聖,包括諸佛、諸大菩薩,皆未曾作如是主張故,所開示之正理皆悉迥異彼等之創見故。彼理若得如是,此理亦應然故。是故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之第一百二十一種過失。

十者,彼等若能舉示經論文句,證實諸佛菩薩確有同於彼所主張之言句者,必成斷章取義、牽強附會、強詞奪理之說,絕無可信之處。所以者何?謂所有大小乘經論中,皆不曾有 佛或大菩薩作是主張者,唯除斷章取義,唯除錯解經論意旨;唯除未悟錯悟之古今祖師,猶如香港故月溪法師、或如印順、宗喀巴、蓮花生、寂天、月稱、畢瓦巴、……等之邪論。若實有古今祖師作如是說者,吾人皆可隨其所說而舉示經論中 佛語、菩薩語而一一破斥其過。是故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二十二種過失。

十一者,彼創見者若退言:「真如心實有其性用,有別於阿賴耶識;如同阿賴耶識之有自身性用,有別於七轉識之性用,是故我言阿賴耶識從真如所生之言無過。」則此真如心,應依八識心王建立之主旨而說為第九識,不應扭曲強言為「與阿賴耶識為同一識」; 佛說阿賴耶識是識、是心體故,不說阿賴耶識是真如之性用故。若彼等自說真如有其性用,而非「唯名、實無法性」,實有自體性者,則應阿賴耶識有其性用、有其心體而為吾人所證之時,真如必是另一心體,方能自有性用,方能言為心體;審如是,則不得言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則不得言真如與賴耶為同一識,應言阿賴耶識是第八識、真如是第九識,則墮前來所破八九識並存之過失中。

假使如彼創見者所言:果真有另一真如心能生阿賴耶識,能現阿賴耶識之性用者,則阿賴耶識自身既有其性用,而真如心復又能生阿賴耶識,當言真如心必定有其性用可為吾人所證實與現觀,則真如與阿賴耶識應皆同是主體識;若真如與阿賴耶識同皆是能生他法之心,則應皆是主體識,則應言真如是第九識,與阿賴耶同時同處而別有自體性故;則彼創見者主張真如與阿賴耶識為同一識者,即成狡辯之言,即成強詞奪理之言,非是正理之說。是故彼等如是言語,仍然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之第一百二十三種過失。

十二者,彼等若言:「阿賴耶識是性用,由真如體出生,為同一識。」則彼等亦應作如是言:「證得七識心王時即是已證第八識阿賴耶體。」體與用是同一識,阿賴耶識之作用即是真如之性用故。則一切人若欲求悟時,不須親證阿賴耶識自體及其性用,只須親證七轉識具足,即應已是親證阿賴耶識者,即應已是證悟之聖人;依彼所說,證得七轉識之性用時,即應是已經親證阿賴耶識故。若親證阿賴耶識之性用時,不得名為已證真如體者;亦應親證七轉識之性用時,不得名為已證七轉識故。阿賴耶識既是心王,心者無形無色,不得以色法等物質為體;當依經言,從阿賴耶識之性用而證實阿賴耶識之心體;從此而證知阿賴耶識所在,並能操控運作其部分體性者,即是親證阿賴耶識之人。

若言親證阿賴耶識如是種種性用,而能作部分操控及運作者,仍非是親證阿賴耶識心體者,則親證七轉識之性用,而能運作及現觀七轉識之體性者,亦應說為非是親證七轉識心體者;則應一切人皆不能親證七轉識心體,則應佛亦未能親證七轉識心體,何況親證第八識心體?彼理如是者,此理亦應如是故。

是故,彼等若言:「阿賴耶識是性用,由真如體出生,為同一識。」則彼等亦應作如是言:「證得七識心王時即是已證第八識阿賴耶體。」審如是,則惟覺法師與聖嚴、星雲、證嚴…等人,皆應已是證悟之聖人也!然而惟覺……等人終究不是親證阿賴耶識者,終究不是證悟之賢聖,彼等諸人之所知所證,皆未超過七識心王故,皆未曾親證第八識阿賴耶故。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本質仍然是別創第九識真如之創見,仍然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二十四種過失。

十三者,彼等亦應如是言:「阿賴耶識從真如所生,故阿賴耶識是所生之法,以真如為體故。」若彼所說此理得成,則所有三乘經典皆應重寫,三乘諸經皆說阿賴耶識是無始本有,非是所生之法,亦非是某法之性用故,無始本有、不從他法出生故。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從真如出生,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二十五種過失。

十四者,果真猶如彼等諸人所說者,則彼等皆悉應言:「諸經虛妄說法,阿賴耶識不應能生七轉識。」所以者何?若阿賴耶識果然如彼所說:確是從第九識真如所生者,或唯是「第八識」真如體之性用者,則阿賴耶識即不應是能生萬法之識,則阿賴耶識即不應是出生七轉識之心,應說萬法皆從阿賴耶識之體─ 真如─ 所生。然而大小乘諸經皆說名色、五陰、七識心及諸心所法,皆從第八識阿賴耶所生,非是從第九識真如心所生,從來不說阿賴耶識是他法之性用,復處處宣示阿賴耶識有其自體性─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真如性;又有其餘種種自體性:七種性自性……等。既有自體性,復是無始本有之心體,復是能生萬法之主體識,則無可能是他法所生之法,則無可能是依他起之法,則無可能是真如之性用。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二十六種過失。

十五者,若依彼等所說:「真如為體,出生阿賴耶識性用,真如與阿賴耶識為同一識。」則彼所說真如心之性用(彼等說之為阿賴耶識)能生萬法,則七轉識亦應可以不須依靠第八阿賴耶識所含藏之種子流注,便能變生諸多貪瞋…等法;亦應阿賴耶識所生之七轉識自身有其性用時,即能自生貪瞋等萬法,不必由阿賴耶識中所執藏之七識心相應貪瞋等種子現行方有貪瞋…等。則應七轉識之性用自身即能出生萬法而不須依靠阿賴耶識;七轉識若是能生萬法者,即應可以離第八識阿賴耶而獨存、而獨自運作,有主體性故。

然而現見不然,上自諸佛、下至一切眾生及諸外道有大神通者,彼等之前七識,悉皆不能外於第八識心而獨自出生萬法,要依第八識阿賴耶之配合運作,而後始能出生神通……等萬法。是故「被生之某一心之性用能獨自出生萬法」者,理不得成;同理,此阿賴耶若是真如心之性用者,即不可能出生萬法,則違法界中之實相。

是故,若依不同層次而言,證悟之人若依一大總相法門體─ 一切法匯歸於第八識阿賴耶─ 而言時,方可倡言七識心王亦是阿賴耶識之法性。若為未悟眾生,欲令其得以悟入者,則應依「心生滅門」而分別說之,言有八識心王,言八識心王體性各各別異,言七轉識從第八阿賴耶識出生已,別是七轉識,不可再言為同一識體也;否則當言眾生悉皆唯有一識,不得言有八識心王也。是故真如若能出生阿賴耶識,成為主體識者,則彼真如體必是第九識,不得狡辯為同是第八識心也。是故我說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非如理說。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二十七種過失。

十六者,彼等亦應違 佛之言,而作是說:「入胎識是真如心,而非阿賴耶識。」依彼所說,則所生之法必非是入胎之主體識故,所生之阿賴耶識不應是主體識故;若非主體識,則不應具有大種性自性故,大種性自性應是第九識真如方有之體性故;則阿賴耶識入胎時,應只是隨同真如入胎,而自身不應有其大種性自性,不應是創造眾生色身之根本識;則應只是如同意根之隨同阿賴耶識而入胎,則阿賴耶識應非是造身持身者,則應主張入胎識為第九識真如心。依彼等所說,大種性自性不應是阿賴耶識之性用故,應是第九識真如心之性用故,此性用不應是「所生法阿賴耶識」之性用故;然而諸經皆說阿賴耶識方有大種性自性,迥異彼等所說之理。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二十八種過失。

十七者,創見者若言第九識真如心實有大種性自性,真如所生之阿賴耶識亦有如是性用;則應所有人捨壽入胎後,皆是由第九識真如心執取一受精卵而造一色身,第八識阿賴耶亦執取另一受精卵而造另一色身,則應一切人出生時,皆有二身而心行及善惡報完全相同。然而一切法界中之事實現量及教理上皆不如是,然而諸經皆說入胎識是阿賴耶,終不說是能生阿賴耶識之真如心。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二十九種過失。

十八者,彼等亦應因自己之創見而改言:「能執持吾人所造一切善惡業種者乃是真如心。」則所有佛經皆應全面翻修重寫,經說論說皆是主張善惡業種由第八識阿賴耶所執藏,由此能藏、所藏、執藏之體性,故名第八識心體為阿賴耶識;依彼等所說者,被出生之阿賴耶識既非是無始本有之主體,既是被出生之能依附心,則不應是能藏、所藏、執藏一切種子之心體故。

然而諸經諸論中,卻皆明說收藏善惡業種而令現行者,即是阿賴耶識;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其理顛倒,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三十種過失。

十九者,彼等創見者諸人亦應改言:「能執持吾人色身者乃是真如心。」然而由證量上之現觀,及教理上之經論中,皆說能執受色身者,乃是第八識阿賴耶,非是第九識真如心。佛地之真如心,仍是第八識故,佛之執受人間色身而示現於人間者,仍是第八識真如:由因地之阿賴耶識淨除二障隨眠後而改名真如心故,非是阿賴耶識之上別有一心或別有一法可以名為真如故,諸經諸論悉如是說故。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三十一種過失。

二十者,彼等若如是主張:「真如所出生之心所法即是阿賴耶識,是故經論所說『由阿賴耶造身與持身』,與吾人之主張不悖。」則亦有過。謂心所法若可執身者,亦應七轉識之心所法亦可執身,則有大過;則應一切地獄中受長劫尤重純苦之有情,皆可立時捨棄純苦報身;亦應一切臥病在床之極苦受人類,隨時可以捨身他去;然而現見不能如是,皆是求死、求捨極苦報身而不可得者。現見一切有情皆以主體識阿賴耶而持身,必需是具有大種性自性而能創造色身之心,方能持身故,非以心所法可得執持色身也,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三十二種過失。

二一者,彼創見者若主張:「真如之心所法可以持身。」則應問彼創見者:「以真如之何種心所法持身?」是否應於阿賴耶識之大種性自性之外,別行創造51 心所法以外之另一或另多心所法?用以造身及持身?現有之八識心王相應之51 心所法,絕無一法能造身及持身故,唯能依附色身與八識心王而運作故;唯有阿賴耶識以其所有之大種性自性方能持身故,大種性自性乃是阿賴耶識獨有之性用故,非是心所法故。當知唯有主體識方能有此功德,阿賴耶識既是主體識,則不應是他法所出生之心所法,則不應是依於他法方能生起之法性,則不應是由「真如」所出生之性用,是故不應說阿賴耶識依於真如而有。

若能持身之「心所法」即是阿賴耶識,而說阿賴耶識是真如之心所法者,則有過失,謂阿賴耶識乃是能出生色身及受想行與七轉識之主體識,則阿賴耶識不應言為心所法也!則不應是由他心他法所出生之心所法,則應是識;阿賴耶既是識體,則出生阿賴耶之真如心即應是第九識,即無合稱為第八識之餘地。既是第九識,則復難免上列一至百種之過失,悉皆不能免責也!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三十三種過失。

二二者,彼等若改言:「阿賴耶識不具大種性自性,唯有阿賴耶識之體真如,方有大種性自性。」則彼等皆應改言:「具有大種性自性之心是真如心,大小乘經典 佛所說『阿賴耶識有大種性自性』之說法乃是妄說。」則成誹謗聖教量之過失,則成謗佛謗法之大過,則成自創佛法之說,非是真正之佛法也!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三十四種過失。

二三者,彼等諸人亦應主張:「眾生實有八種性自性。經中說眾生唯有七種性自性者,其言不實,真如亦有其自體獨有之性自性故。」苟作是說,則成謗佛、謗法之過,謂彼等之言已成此義:「 佛尚未親證第九識真如之性自性。 佛未曾宣說真如之性自性,唯說阿賴耶等識之性自性等。」然而法界中之事實,卻非如是;聖教量中亦非如是。彼等諸人提出如是創見已,亦應宣示第九識真如所獨有之性自性,亦令隨學者得以親證,而非唯是理論、無有親證、不具修證之實質;然而彼等諸人必定無力自己親證,必定不能令人親證「真如」獨有之性自性。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三十五種過失。

二四者,彼等諸人依自主張之理,亦應成就此義:「一切有情法界皆應有八種第一義。然而經中所說唯至七種第一義者,其法尚非究竟。」則成謗佛、謗法之過,謂彼等如是所說已成批評 世尊之言:「 釋迦其實尚未成佛,故不能宣說第八種第一義,故其所說法尚缺第八種第一義。」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三十六種過失。

二五者,彼等諸人亦應作如是言:「圓成實性是真如心。諸經所言圓成實性是第八識阿賴耶心者,實有過失。」而彼等諸人如今亦已向人作此主張:「阿賴耶識非是圓成實性,第八識中之真如方是圓成實性,是故真如與阿賴耶識為同一識中而有二法。」

如是主張,已成謗 佛及謗法之說;謂諸經 佛語中,皆說阿賴耶識具有能生萬法之性用,具有能生種種雜染有為法之法性,故能令眾生輪迴生死;又說眾生正當輪迴生死之際,阿賴耶識雖繼續流注七轉識之染污種子,雖亦繼續流注自身之種子配合七轉識而造惡業,然於惡業中仍然保持自身之清淨無染:遠離見聞覺知、不貪亦不厭、不瞋亦不癡、不增亦不減、不來亦不去、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如是常住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真如性中,自體絕不隨七轉識而於六塵萬法起貪厭…等流轉心行,卻能配合七轉識之心行而作種種配合之運作,故說阿賴耶識自體之如是自體性即是真如性。

阿賴耶識非唯如是具有出生七轉識及其雜染心所法等之功德,同時亦具有令人成就解脫果之解脫功德,同時亦具有令人親證自性法身之法身功德,同時亦具有令人親證般若慧之功德,是故阿賴耶識具足能令佛門學人於未來三大阿僧祇劫後,圓滿成就佛地功德之真實體性。如是雙具能生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之功德力,故名圓成實性;若非雙具能生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之心,若是唯有無漏法之心,即不得名為圓成實性,何以故?謂若阿賴耶識不具如是能生世間與出世間之法性者,則人間尚不能有佛法,何況能有圓成實性之佛法名相?然而彼等諸人卻反 佛所說,倡言阿賴耶識非是圓成實性,嚴重違背佛旨,嚴重誤會《解深密經》意旨,已然偏離佛法正義,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三十七種過失。

二六者,阿賴耶識由於雙具「能生輪迴雜染法與能生能顯究竟無漏法」之緣故,方得名為圓成實性。若不具備能生雜染法及無漏法等一切法性者,則阿賴耶識即非圓成實性,有所欠缺故。若有所欠缺而不能出生雜染法者,則眾生尚且不能出現於三界中,尚且不能持有五陰身,何況能修學佛法、修正身口意行?何況能修種種正行而親證解脫身與法身?何況能成就般若德?是故必須雙具能生無漏法與雜染法之心,方是圓成實性心,而阿賴耶識正是具足如是二法之心識。

今依諸經諸論所說,及證悟阿賴耶識後之現觀,皆可證實阿賴耶識本具如是圓成實性;然今彼等諸人卻將阿賴耶識之圓成實性中之無漏性、真如性,從阿賴耶識心體剝離,顛倒而說阿賴耶識所顯示之真如性方是圓成實性,卻不知真如性其實是阿賴耶識之所顯性,不知真如性實依阿賴耶識心體方有,故有大過。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三十八種過失。

二七者,非唯平實一人如是親證與現觀,一切隨從平實修學者,亦皆可得如是親證與現觀(唯除極鈍根者、唯除聽聞他人明說密意而知者):阿賴耶識本具如是圓滿成就雜染法之真實體性,阿賴耶識本具如是無漏法種而能圓滿成就未來佛地功德─ 真如性─ 之真實體性,故說阿賴耶識是圓成實性。非唯證量上可以如是現觀而親自證實,諸經諸論亦皆明說:「阿賴耶識是圓成實性。」非如彼等諸人斷章取義、扭曲經論意旨之後所說之「阿賴耶識非圓成實性」也,非如彼等諸人所說之「阿賴耶識是依他起性」也。彼等諸人作如是說者,已成就謗法及違背法界實相之大過。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三十九種過失。

二八者,彼等諸人如是主張:「第八識中之阿賴耶識非是圓成實性,第八識中之真如方是圓成實性,是故真如與阿賴耶識為同一識中而有二法。」如是之言乃是詭辯之言,乃是後時改口之說也!謂彼等雖然未以第九識之名而言真如,本質正是第九識也。然因余前來廣破第九識真如之過失已,彼等今見第九識之理不能成立─ 今見真如出生阿賴耶識之理不能成立,乃改言真如與阿賴耶識為同一識,別作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為性用,同是第八識心。」然而如是主張,仍是進退兩難之說,陷於自造陷阱之中,永劫不可得脫。

所以者何?謂如是說者,乃是將諸經諸論所說阿賴耶識所本有而雙具之真如性與阿賴耶性,加以強行分割,然後顛倒而說阿賴耶識之體為真如,說阿賴耶識之能藏、所藏、執藏等性為真如體之性用,倒說此性用即是阿賴耶識。此乃嚴重誤會佛法者所說之謬言,於體、性、用不能如實正知正解,故生嚴重誤會,所說絕非正理。

此謂:第八識之真如性絕非是體,只是第八阿賴耶識之所顯性,依阿賴耶識而有,絕對不可言之為體。真如性乃是從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現之法故,實是阿賴耶識之自體性,不可顛倒而說阿賴耶心體所顯現之自性為體,否則即成顛倒知、顛倒見也。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四十種過失。

二九者,彼等諸人後又改言:「一心有二法: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性,同是第八識心。」則亦有過:謂諸經諸論皆說阿賴耶識為體恆常住(非指體中所含藏之種子常,乃說其心體自身常)、不生亦不滅、不垢亦不淨、不貪亦不厭、非善亦非惡……等無為性,而顯示未來成就佛地時之真如性,是故處處宣說:阿賴耶識常住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依此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說眾生本來常住涅槃。

諸佛菩薩依此阿賴耶識體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自性,修行淨除阿賴耶識心體中所含藏之二障種子、隨眠,漸次成就佛地功德;至圓滿佛地功德時,此阿賴耶識改名佛地真如,仍是第八識阿賴耶識心體,只是因為淨除心體所含藏之二障之後,改名為佛地真如罷了;絕非離原有第八識阿賴耶心體之外,別有真如為體。

第八識雙具真如性與阿賴耶性,是故阿賴耶識亦名因地真如;此一心體在凡夫地…等位中,之所以會被命名為阿賴耶者,乃是從重立名:以此識含藏能令眾生流轉三界分段生死之煩惱障現行之種子,能令眾生不斷親受分段生死苦,而此分段生死流轉之煩惱特重,是故從重立名為阿賴耶,不名真如,唯名因地真如,所謂邪行真如、相真如、流轉真如、正行真如…等,不名佛地真如。是故阿賴耶之義即是指:能藏、執藏、所藏分段生死種子之體性。

凡夫異生之第八識心體既有如是體性,而此體性於一切煩惱中為特重之煩惱,是故將此第八識心體,從重立名為阿賴耶識;是故阿賴耶識只是第八識心體之名稱,藉此名稱顯示異生凡夫地之第八識境界之特性,是故阿賴耶識一名即是指說第八識心體,非是唯說其阿賴耶性,亦非唯說其真如性也;是故彼等諸人不應將第八識心體剝離,而單說阿賴耶識體之阿賴耶性為阿賴耶識,再將第八識體別立一名、稱為真如。是故若人稱說阿賴耶識一名時,當知即是意指異生凡夫位之第八識心體,而函蓋第八識心體之真如性與阿賴耶性,非是單指第八識心體所顯現之阿賴耶性也!是故,阿賴耶識名者,涵蓋第八識心體,及第八識心體所顯之真如性與阿賴耶性;不可將第八識心體所顯示之真如性另行建立為心體,而妄言此所顯之真如性為能生第八識心體之法也!

是故,阿賴耶識本具真如性與阿賴耶性,然因從重立名,故名阿賴耶識,是故阿賴耶識心體,雙具真如性與阿賴耶性;由此而知阿賴耶識之雙具真如性與阿賴耶性者,本是無始劫以來即已如是,本是同一心識主體而有二性;一切真悟之人皆可從眠熟位、悶絕位、正死位、覺醒位之觀察中,證實此理之正真。今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體之性用者,顯然違背諸經諸論中「阿賴耶識心體含藏真如性與阿賴耶性」之說,則成為《楞伽經》中 佛所指斥之建立見,則成謗法者,依阿含經中所說,即成毀佛之說,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四十一種過失。

三十者,佛子漸次修行到達佛地時,亦非別有涅槃可證,仍是此時因地中第八識心體所顯示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由因消除煩惱障習氣種子隨眠及所知障隨眠究竟已盡,而依十無盡願故不入住無餘涅槃。由於已經究竟脫離分段與變易生死,雖然不入無餘涅槃,但因所證確已斷盡煩惱障習氣種子隨眠,故其涅槃之修證遠超阿羅漢之無餘涅槃,故說諸佛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說名成就無住處涅槃。

吾人親證阿賴耶識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以後,進修而證得道種智時,推究無住處涅槃之本質,其實仍是因地阿賴耶識本有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只是淨除阿賴耶識心體所含藏之染污種子之後,令阿賴耶識之心種炯無雜染、絕無無明,仍是依此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實質而不入無餘涅槃,說名證得無住處涅槃,此際之阿賴耶識因此改名佛地真如,名為真如無為。

由此佛地無住處涅槃之內涵,即已顯示一項事實:阿賴耶識心體雖然含藏種種有漏法種,然其心體卻是本來具有真如性。是故,經教所示正理及諸佛法界之事實上,乃是以阿賴耶識自體之真如性,而進修佛道,是故真如性乃是阿賴耶識心體之種種自體性中之一種,而非是阿賴耶識唯一的一種自體性;是故真如性乃是依因地時之阿賴耶識心體而顯現者,乃是阿賴耶識之所顯法,非是阿賴耶識所依之體。

今者彼等諸人將體與性顛倒而說,籠罩他人,強言自己親證第八識之體,誣言:「正覺同修會所證者為第八識真如體之性用─ 阿賴耶識,未曾證得第八識真如體。」顛倒而說阿賴耶識是真如「體」之性用。然而其實吾人所親證阿賴耶識者,方是真正第八識心體;由於親證第八識心體故,當場即能現觀阿賴耶識心體具有阿賴耶性,亦具有真如性,能通三乘經論。是故彼等諸人所說心體與性用者,乃是顛倒見,嚴重違背諸經 佛說正理,乃是誤會佛法、虛妄說法者。知見顛倒、誤會佛法者,卻來反說吾等所證正法為非、為不究竟,卻來反說其所思惟邪謬之理,為更高於吾等所證般若境界,真乃豈有此理!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四十二種過失。

有智學人若聞彼等所說之法,自能辨正其非;無智者則聞其所說便即信之,無力簡擇其法為正為非。有智者聞余如是宣說之後,不需比對諸經佛語,隨即了知正理。無智者則聞余所說如是之理以後,尚須遍閱諸經佛語聖教,一一印證而後方信;如是諸人,皆是新學菩薩,學佛以來不過三、五劫,仍非已修數百、千、萬劫之久學菩薩也!

三一者,若彼等諸人所說為是,則 佛說諸經悉皆成謬;謂諸經皆說真如性乃是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種種自性中之一種自性故,諸經皆說阿賴耶識由於無始以來恆具如是真如性─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是故眾生依此阿賴耶識之真如性而修行,未來三大阿僧祇劫之後可得成佛,可轉捨阿賴耶性及異熟性,使其第八識心成為佛地真如,使其第八識心之無漏有為法種子得以全部顯現,如是名為已成就究竟佛道。若依彼等諸人所誤說者,則諸經 佛說真如性是阿賴耶識之所顯性者,即成妄說,皆應修改。則諸經 佛說阿賴耶識從無始以來恆具如是真如性─ 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之說亦悉成謬,皆應修改。

如是,阿賴耶識本具真如性與阿賴耶性,真如性是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現種種自體性中之一種:本是阿賴耶識之自體性,由阿賴耶識所顯現。今者彼等諸人卻將此阿賴耶識所顯現之自體性,從阿賴耶識剝離,說之為與阿賴耶識同時同處之心體;然後又將此由阿賴耶識所顯現之體性,顛倒建立為阿賴識之體,再說阿賴耶識是由此真如體所出現之性用;如是說法,猶如有人於其父出生自己之後,自己卻倡言其父由自己所生,乃是顛倒因果、違背事實之說,非是有智之人也。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四十三種過失。

三二者,彼等諸人所說之理若屬正確,則《百法明門論》所說真如無為一法,應隨之改列於八識心王之首位,取代阿賴耶識,應成為能生七轉識、能生萬法之法,不應如論中所說之「四所顯示故」而列在最後一位之顯示法中;真如性既然是阿賴耶識之體,則不應是阿賴耶識等四位94 法之所顯法故。

然而《百法明門論》中,已曾明說:真如性乃是由四位94 法所顯示者,非是由四位94 法所出生者;尚非是所生法,只是所顯法,何況能是出生阿賴耶識之體?四法即是:一切最勝故之八識心王,與此相應故(此字謂八識心王)之51種心所法,二所現影故之11 種色法,三位差別故之24 種心不相應行法;由此四大類之94 法和合運作,方能顯示阿賴耶識自體(自體者非謂阿賴耶識所含藏之七轉識種子,乃謂心體自身)之真如性;而此真如性乃是阿賴耶識之所顯法,非是能生阿賴耶識之法,更非是阿賴耶識所依之心體,是故《百法明門論》中說真如是「四所顯示故」,純無為法之真如性實由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故,非是阿賴耶識之所生法故。

由此而知:真如性乃是第八識阿賴耶心體之所顯性(非是所含藏種子之所顯性),乃是以第八識阿賴耶心為體,而顯現其無漏之真如性;是故彼等諸人所說者,乃是顛倒心體與性用之說,乃是由顛倒見而生之妄想也!若彼等所說之理為正確之法,則《百法明門論》即應隨之修改;由於此一修改之故,《百法明門論》將導致百法關係互相改易而必須全面變動,則需全面翻新改寫其內涵與次第;其中過失極多故,且勿細述,以下唯作略說,以免讀者厭煩:

所以者何?若言:「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之真如性,是第八識之體,阿賴耶識性為第八識之用。」則《百法明門論》必須全面修改,應當改萬法主體之八識心王為:真如性、意根、眼識乃至意識;亦應將阿賴耶識改置於心所法中。依彼等諸人所說之理,阿賴耶識乃是真如之性用故,不應是萬法之體故,則阿賴耶識應是真如性之心所法故。

審如是,則亦應將六無為全部改置於八識心王之位置中,無為性即是真如性故,真如性能生阿賴耶識故,皆應是體故。審如是者,則應「真如」心體有六或九或十二,無為法有如是眾故,而非為一;則成相待之說,則非絕待之法,則應實相亦有六法、九法、十二法等,則非是佛教正法也!

真如性不得說為佛地真如心,應說佛地之第八識心體方是真如心;然而佛地之第八識真如境界,要須三大阿僧祇劫之後方可親證,非是此時因地所可證知者。復次,真如性乃是無為法,攝屬六無為。然而六種無為法,依《百法明門論》所說,皆是依第八識阿賴耶心體而建立、而顯示者,如是言之、如是現觀,則無上來所說眾過。是故當依《百法明門論》所說,以第八識阿賴耶為心體,現觀六種無為法中之真如一法;與其餘五種無為法,同皆屬於阿賴耶識之所顯性,同以阿賴耶識為體,則一切過失皆無;如是所說者,方是佛教之正法。若言阿賴耶識所顯示之真如性是體,阿賴耶識是真如性之用,則成體用顛倒之邪見,則有如是大過,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四十四種過失。

三三者,彼等如是顛倒所說體用之理,若確是法界中之實相,則三乘諸經中 佛所宣說之佛法體系與內涵,及彼等所稱歎引據之《百法明門論、成唯識論、攝大乘論……》之體系與內涵,悉應全面改寫;則 世尊亦應重新受生於人間,而將以前所宣揚之所有佛法,全面改易體系與內涵而重新宣說之,不應依現今所存之經典法義為準。然而法界實相卻非如彼諸人之所說者,確是完全符合 世尊當年之所說,是故彼等諸人如是主張者,已成謗法、謗佛之大過失。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四十五種過失。

三四者,彼等若辯言:「第八識函蓋真如體及阿賴耶識,此真如體在因地時即已存在,而阿賴耶識則是從真如體出生,直至成佛時亦復繼續存在,仍然同是第八識。」則此言論之實質,已令真如成為第九識,不得言真如非是第九識也,則墮余所破之八九識並存之過失中。所以者何?若真如是體,能生阿賴耶識之用者,則真如必是心,或應言之為識;不應是非心非識之唯名詞法,彼真如能出生阿賴耶識心體與性用故。 佛說阿賴耶識方是萬法之主體、之根源故,佛說阿賴耶識是心體故, 佛說阿賴耶識心體無始本有,非是所生之法故。

彼若改言:「第八識之真如與阿賴耶識體性非一亦非異,而吾人親證此第八識真如體,非如汝等唯證『真如本體』所現之阿賴耶識性用,而未親證真如本體,是故吾等所證超勝於汝正覺同修會。」則成妄言狡辯之說,此謂:真如之性不可說之為體故,真如性乃是阿賴耶識藉自身及七識心王等四位94 法所顯現之性相故,乃是阿賴耶識心體(非指心體所含藏之種子)所顯現之清淨自性,不得離於阿賴耶識心體而有。復次,真如性是阿賴耶識之所顯性,絕非是阿賴耶識之所依心體(此中所說之所生法與所顯法,尚有諸多細密法義,證明彼等所說虛妄而有種種過失;篇幅所限,亦恐讀者厭煩,且暫略而不論)。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四十六種過失。

三五者,彼等諸人既崇尚《百法明門論》,且依此論而述正理:論說無為法有六:虛空、擇滅、非擇滅、不動、想受滅、真如(細分則有九無為、十二無為等)。虛空無為者,謂因地真如第八識心體,不論修不修佛法,阿賴耶識心體始終離諸障礙,不受六塵萬法所拘束,自體性猶如虛空,從喻立名,故名虛空無為,即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此是凡夫眾生分位,乃是說第八識心體所處境界。此時境界,即是《解深密經》所說之邪行真如、流轉真如…等名所說之因地真如也。

由此基礎而進修出世間法,由無漏法之修學,產生檢擇之智慧,故有抉擇力,能因抉擇力而滅除種種導致分段生死之雜染,從此能以擇滅無為之無漏智而令煩惱障種子現行時即加以滅除;由此一滅除煩惱障現行之無漏性,從抉擇力立名,顯示第八識阿賴耶心體中之擇滅無為種子已開始生長。此位之第八識心體,即是《解深密經》所說之正行真如、相真如,仍是因地真如。

非擇滅無為者,謂再進修之後,淨除阿賴耶識心體中之煩惱障種子,令不現行,達到本性清淨之境地,令自己於有漏法中生活時,不被熏染,不須經由檢擇便能自住清淨心境中,為與擇滅無為比較而作區隔,立名為非擇滅無為,仍是顯示第八識心體所顯示之自境。

不動無為者,謂凡夫或賢聖等人,修證禪定而發起第四禪境界時,不再墮於初禪至三禪定境中之喜樂,滅諸苦樂,心得不動,似與無為相應,依此第八識心體中所含不動無為法種之生起現行,立名不動無為。乃是修除第八識心體所含七轉識種子之貪樂厭苦,而住無為,其實仍是依止於第八識心體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無為法而立其名,唯是滅除有漏而依止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爾,仍是會歸第八識心體之真如性,非是別有真如性為其所依也。

想受滅無為者,謂諸俱解脫之大阿羅漢及六地滿心以上之大菩薩眾,證得滅盡定,離非想非非想處,滅除意識心,亦滅除意根之想受二種心所法,成無為住;此是斷除第八識阿賴耶心體中所含藏之思惑我執種子,立此第八識阿賴耶心體所顯現之無為性,故名想受滅無為,仍是依第八識本有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立名,無別其餘無為法。此時第八識阿賴耶心體,改名異熟識,亦名菴摩羅識,不復名為阿賴耶識,仍是第八識心體,仍是依止第八識本有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境界而住。此位之第八識仍未離因地真如名,仍攝歸正行真如…等名。

真如無為者,乃是具足上開五無為之後,進斷煩惱障習氣種子隨眠,亦進斷無始無明一切隨眠;二障隨眠究竟斷盡時,則非唯遠離分段生死,亦斷煩惱障之習氣種子隨眠,非大阿羅漢所知;復斷盡無始無明一切隨眠,非等覺菩薩所知,從此所說諸法,不復如等覺菩薩之有極微細之過失。如是無為境界者,乃謂第八識中所有雜染種子隨眠滅盡,所知障隨眠亦全部滅盡,所含種子究竟清淨,故依第八識心體之不再含藏無明與習氣種子,而立名真如無為,此是彼所信受之《百法明門論》所說之法。

如是真如性,仍然依第八識心體在因地本有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立名。然而此位之第八識心體中,不再含藏一切雜染種子及無明隨眠;所顯示之涅槃者,仍是因地阿賴耶識位時本有之第八識心體所顯現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由於已斷阿羅漢所不能斷之煩惱障習氣種子隨眠故,說為親證無餘、有餘涅槃;又因永遠不入無餘涅槃境界而利樂有情永無止盡故,立名無住處涅槃;至此地位,說佛地第八識心體之如是究竟清淨境界為真如無為。

然而如是真如無為,其實仍是依因地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為基礎、為境界,復因具足後修之五種離染清淨無為境界,而將第八識心體之虛空無為立名為真如無為。是故真如無為、真如性、真如……等名,悉依修除第八識心體所含藏之有漏法種後,依止第八識心體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立名。然而第八識心體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等四種涅槃境界,卻需第八識心體配合四位諸法而顯現,仍非是所生法。尚非是所生法,復是多法和合而後方能顯示之法,其實無體,乃是第八識心之所顯法,焉得建立真如無為是實體法?焉得建立為萬法之根源?焉得建立為阿賴耶識之體?所說不通也!

一切經論中 佛所開示之實相,及一切真悟者所親證之實相,乃是以阿賴耶識為體,藉四位94 法為緣,而顯示阿賴耶識在不同分位中之真如性,是故真如性乃是阿賴耶識之所顯法,依阿賴耶識體而有,不得外於阿賴耶識體而有真如性;淨除二障之種子隨眠後方能改名為佛地真如心。是故因地時唯有阿賴耶識之真如性,從來不曾有佛地真如心存在。

真如性既是阿賴耶識之所顯法,則是依附於阿賴耶識而顯示者,則是以阿賴耶識為體。若離阿賴耶識體,則無真如性能顯示與吾人親證之;若無阿賴耶識心體,或唯阿賴耶識自體而無七轉識及51 心所法等四位94 法,則無真如性可以顯示,則真如性將永遠不能被吾人所親證,則諸佛即不得成佛。是故真如性乃是依附於第八阿賴耶識心體而顯現者,不可顛倒因果、倒果為因,妄說真如性是阿賴耶識之體也!亦不可說此時之第八識,即是未來三大阿僧祇劫後之第八識真如也!是故彼言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四十七種過失。

三六者,彼等若改言:「真如性與阿賴耶性為同一識性,而此第八識心具有真如無為體性,亦具有能執藏雜染法種子之阿賴耶性。」則此一說,吾人早已宣示於諸書中。並且實有多人親證之,非不能親證之。則彼等如是別立一說者,已無實義;阿賴耶識自無始劫以來,本已存在真如無為之真如性故,不須修行,便已有之,名為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名為虛空無為;唯是要因修行而親證如是本已存在之法界真如實相爾。此即是我正覺同修會之已悟同修共所親證者。是故彼等將阿賴耶識之真如性,從阿賴耶識體上分割而出,並顛倒而說阿賴耶識所顯現之真如性為心體者,已成顛倒見,成就大過;然而真如性既非實體法,焉能是阿賴耶識之所依?是故彼說之理邪謬,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四十八種過失。

三七者,彼等若謂:「阿賴耶識必須依於四大、色身五根、山河世界,方能現行於三界中,故說阿賴耶識是依他起性。」則成誤會佛法三自性之淺見者,乃是自己不解經論真意,誤會之後而作妄情謬解也!所以者何? 佛說依他起性者,乃是以心體而言依他起性:眼等六識必須藉阿賴耶識為因緣,復藉意根、五色根與六塵為助緣,方能生起於吾人身中;若缺阿賴耶識心體之因,若缺阿賴耶識所執藏之眼等六識種子因,若缺阿賴耶流注第八識自己心體種子而配合之,則不能出生意識等六識;若缺意根、五色根、六塵為助緣,則亦不能從阿賴耶識中之種子生起現行,故說眼識乃至意識等六心為依他起性。

然而阿賴耶識心體,自無始劫以來,體恆常住,不須依靠任何一法即可獨自存在:譬如無餘涅槃位中亦可獨自存在,不必依靠任何一法而存在,故非依他起性。前六識若缺第八識體之因緣,若缺第八識所藏意識等六識之種子為因緣,則不得出生,故說眼識乃至意識悉屬依他起性,必須依賴第八識心方能現起故。然阿賴耶識心體,本自存在,自無始劫以來不從他起;其體復又從來不曾生滅,故諸經中 佛處處說之為無始本有、不生不滅,說為能生萬法之心;般若系諸經中更說之為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之法。既非是依賴他法方得生起,而可獨自本來已在之法,而且是出生萬法之主體識,焉可說之為依他起性?是故彼等誤會依他起性之義,妄說阿賴耶識為依他起性者,彼說不通也!亦已成為誹謗阿賴耶識之謗法言說, 佛說如是妄謗阿賴耶識之人,話始出口,便已成為一闡提人,成就地獄業,經中 佛語今猶具在,有智學人莫輕易犯之。

彼等若言:「阿賴耶識若不依無明及煩惱種子,若不依父母、世間、色法四大物質、意根…等,則不能出現於三界中,所以阿賴耶識是依他起之法,非是不生不滅法。」彼如是說者,即是誤會佛法之說也!阿賴耶識在人間現行,固然必須如是具有眾緣,方得在人間現行;然而此意不能誤引為「阿賴耶識心體是依他起性之法。」心體本自存在故,心體從來不生故,未來亦將永遠不滅故;心體不須依於他法而後始有故。是故彼作是說者,乃是誤會佛法三自性中所說依他起性之意者,乃是不懂佛法者。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四十九種過失。

三八者,若彼等所言阿賴耶識為第八識之性用,實以第八識中之真如性為體者,則應無餘涅槃變成斷滅法,真如性必須依第八識阿賴耶心體方得顯現故。依彼所說,既然阿賴耶識是依他起性,既是依真如而出現者,則非可以獨自存在之法,則不應是可以在無餘涅槃位中常住之法,則無餘涅槃位所獨存之法,應唯是真如性而非阿賴耶識心體。然而諸經中 佛說真如性是依第八識阿賴耶心體而藉緣顯現者,亦說第八識阿賴耶心體方是無餘涅槃之實際(此時改名為異熟識),無始本有,不從他生,無別所依之心體。

今者彼等諸人不依經中 佛說正理,別行顛倒心體與性用,而言阿賴耶識為依他起性法、為生滅法,則彼等之無餘涅槃即成斷滅境界,則成斷見外道境界,即非真正佛法。所以者何?謂真如性若真是阿賴耶識所依之心體,則入無餘涅槃時,應以真如性而獨存於無餘涅槃境界中,不得有阿賴耶識與之並存,應滅卻阿賴耶識;然而真如性於阿賴耶識滅除時,亦將隨之滅失不現、不存,則彼所言之無餘涅槃境界即成斷滅,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五十種過失。

三九者,依諸經 佛說,阿賴耶識既然本有如是圓滿成就有漏萬法之真實體性,亦能顯現真如性等無漏法體性,則與彼等諸人所說迥異,成相反之說;則彼等諸人如是言說者,已成意謂「諸經佛語所說錯誤」,即成謗佛謗法大過。

復次,彼等諸人執著阿賴耶識所顯示之圓成實性中之真如性,作為真如,作為阿賴耶識之所依心體,亦是淺學無智之人也!所以者何?真如性唯是阿賴耶識所顯示之局部法性而已,尚未具足實相心阿賴耶識之全部法性也!乃至圓成實性之具足顯示阿賴耶性、異熟性、真如性…等,故名圓成實性者,亦只是由第八阿賴耶識所顯現之法性爾,體實第八阿賴耶識心體,圓成實性自身無體,乃是依阿賴耶識心體而顯、而有。今者,彼等諸人既認定圓成實性為真實法義,則不應否定圓成實性所依之心體阿賴耶識;然而彼等諸人竟將圓成實性之本體阿賴耶識予以否定,說之為生滅法、虛妄法,何其顛倒?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真如才是圓成實性」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五十一種過失。

四十者,若依彼所說,則真如純是無為法,唯有阿賴耶識方是有為法,則真如應不具備能令眾生流轉生死之有漏有為法功德。審如是,則《解深密經》中 佛即不得說真如在因地時名為流轉真如,必須具備阿賴耶之體性者,方得說之為流轉真如、邪行真如、相真如、正行真如……等等。今者彼等不依 經中佛語為準,別行建立阿賴識所顯示之真如性,顛倒說之為阿賴耶識之心體,則有大過。

譬如母生子已,兒子卻不知自身實是母親所生,卻主張是自己出生了母親,再由母親出生眾多子孫;彼等諸人亦復如是,不知真如一名乃是阿賴耶識之別名,乃是宣說阿賴耶識識體之從來不貪不厭、不生不滅、不來不去、不斷不常、不生不死…等真如性。不知如是真如正理,卻反對真正事實,而言阿賴耶識所顯之真如性為實體,顛倒說為能出生阿賴耶識種種性用之心體,正是邪見顛倒之說也,全違聖教量,亦違證悟阿賴耶識之實際現觀。一切親證阿賴耶識之人,皆可現觀如是真如性故。

彼若堅持己見而不改其言者,則吾人所證阿賴耶識之真如性分明現前,完全符合諸經 佛說;而彼復言別有真如性可證,復是非依阿賴耶識而顯現者,彼等所說若非吾人所證阿賴耶識之真如性者,則真如應有二法同時並存,成二真如,則非絕待之實相,則成相待之戲論法。復次,事實上,一切法界之中,永遠皆是唯有阿賴耶識之真如性可以令諸有緣人親證之;外於阿賴耶識,即永無他法他性而可名為真如者,即永無他法他性可稱之為真如而令人親證者。彼等若不改邪見,則將永劫心外求法,則將永劫外於實相心阿賴耶識而求佛法,則成心外求法之外道。口中心中雖不自認是心外求法之外道,其實正是心外求法之外道也!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五十二種過失。

四一者,彼若倡言:「我說阿賴耶與真如為同一識,圓成實性應是真如所有,非是阿賴耶識所有,故無過失。」則此說法上來已經破斥,能生阿賴耶識而與阿賴耶識同時同處之真如體,必是第九識故;能生阿賴耶識之圓成實性法體,必是心體故,必成第九識故;佛地真如之體性完全無染而迥異阿賴耶識故,不得說為即是因地中之同一第八識故。復次,圓成實性乃是阿賴耶識所有者,不得外於阿賴耶識而有圓成實性故,前已破斥故,道理極成故,經教 佛語亦如是說故。是故彼等如是說法不能成就,不能圓成其說,不應復作如是主張,仍是進退失據。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五十三種過失。

四二者,彼等作是言說已,亦應主張:「阿賴耶識是遍計執性所攝」,彼等又言:「阿賴耶識是依他起性所攝。」然而真正證悟之人,卻已現觀色身、五陰、十八界、真如性、萬法,皆由阿賴耶識直接或間接或輾轉而生而顯,非由真如所生,純粹之真如性不具世間雜染法故,則非是圓成實性故。彼等既言「真如為體,阿賴耶為用」,意謂阿賴耶識是由真如所生,是真如之性用,則阿賴耶識不應是能生色身、五陰、萬法之心,則應言諸經所說皆是誤說。則應言阿賴耶識攝屬遍計執性或依他起性,不應是圓成實性;所生之法不應是能生萬法之識故,所生之性用不應是能生萬法之體故,所生之法不應是圓成實性故。然而一切經論中, 佛皆明言阿賴耶識是圓成實性心,非是遍計執性或依他起性心。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五十四種過失。

四三者,彼等亦應倡言:「真如方是能生七轉識之心,諸經中皆不應言阿賴耶識能生七轉識。」所生之法皆不能出生其餘諸識心王故,然而諸經論中悉皆不言「別有真如能生七轉識心」,而言「第八識阿賴耶能生七轉識心王。」彼等若言:「阿賴耶識是真如之心所法,從真如出生之後,即可出生七轉識及七識心之種種心所法。」則依同一道理,亦應七轉識出生之後,每一識皆可同理而生無量心王及諸心所法;彼理若如是,此理亦應如是故。然而眾生終究唯有八識心王,永遠不能超過八識心王而別有第九識真如,真如性永遠皆是阿賴耶識之所顯性,永遠皆不是能生萬法之心。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五十五種過失。

四四者,依彼等上來所說「真如能生賴耶,賴耶為真如之心所法,非是別有一識」,而賴耶能生七轉識,則應七識心之心所法亦能出生餘心。若依此理,彼等亦應作如是言:「法界之眾生非是等量,三界之眾生量,應是可增可減者,是故佛說眾生量不增不減者為非正說。」此謂彼等所說者,已於八識心王之外別行增加一心故,則彼等所說「能生阿賴耶識之真如與阿賴耶識為同一心」等言,理不得成;若言阿賴耶識是真如之心所法,亦有過失故;則應諸經所說「眾生之量不增不減」之說,皆成虛妄,則應眾生量亦是可增減者,眾生心量既可增減,則眾生量亦應是可增減者故;則成違觸聖教量,則成違背法界事實之說;現見一切正常之人類皆不能倡言增減八識心王之某一法故,現見人間一切證悟之賢聖皆不能增一心或減一心故,皆是唯有八識心王故。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五十六種過失。

四五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所以者何?謂彼等之主張若得成立,則應:《解深密經》所說第八識阿賴耶心為因地真如,復以種種不同修行層次中之阿賴耶識,而各各立名為流轉真如、相真如、了別真如、安立真如、邪行真如、清淨真如、正行真如等開示言說者,皆成妄說。

此謂:既然唯有阿賴耶識具足如是染淨性,則應唯有阿賴耶識方是真正之圓成實性,方能成立流轉真如、邪行真如……等體性;而彼諸人所主張之真如,既是已將阿賴耶性排除在外,並不含藏如是不淨染法之性相,則彼等所說之真如一法,即非圓成實性故。是故應當唯有諸經 佛所說之因地真如阿賴耶識,方有如是染淨具足之性相,方能依之建立流轉真如、邪行真如等七真如法,方能建立真如緣起門,而令學人依止第八識而修除二障,轉成佛地真如─ 無垢識。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五十七種過失。

四六者,若真如亦具有同於阿賴耶識之染淨法種,而成為圓成實性,則彼所主張之真如不應說是「因地時即已存在之佛地真如」,佛地真如心不應尚有雜染法種故。應說因地真如即是阿賴耶識,應說阿賴耶識即是因地真如心,應說阿賴耶識即是三大阿僧祇劫後之佛地真如心體,其性與阿賴耶識之自體性(非指所含藏之七識等種子)完全相同故,則不應於阿賴耶識上別立真如之心性,否則即成實相心有二之大過。應歸依《百法明門論》所說:「真如乃是阿賴耶識自體之法性。」則不應別於阿賴耶識之外,欲另尋覓阿賴耶識所依之心體。

所以者何?若真如心不具阿賴耶識所含藏之一切染淨法種,則真如心應不能出生阿賴耶識之執藏、能藏、所藏性用,如是,則阿賴耶識顯非由真如「心體」所生,理已炯然。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

若唯有因地真如阿賴耶識,方是具足染淨法種及性相者,則佛地真如必定不具足如是染淨法種與性相,是純淨法故;則彼等諸人不應主張「真如是體,阿賴耶是真如體之性用,佛地真如其實早已存在因地此時。」則顯然絕非能生「亦染亦淨之阿賴耶識性用」之心,不具足染淨一切法種故,唯有阿賴耶識方具足一切染淨法種故,佛地真如實由因地阿賴耶識淨除二障究竟而改名者故。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五十八種過失。

四七者,彼等或言其所證得之第八識為如來藏,非是佛地真如,自稱其所證得之如來藏,與正覺同修會諸證悟者所證之第八識如來藏不同者,認為彼所主張之真如是阿賴耶識之本體者,必墮如上所言種種過失之中,理不得成。所以者何?謂如來藏即是第八識阿賴耶識故,阿賴耶識者吾人已經親證故,已與諸經所示阿賴耶識之體性完全印證相符故,不需彼等諸人將此一第八識心分割為二,然後故弄玄虛故。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然吾人所親證者,與正覺同修會所證之如來藏不同。」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五十九種過失。

四八者,彼等諸人將來假使稱言:「吾人確已親證阿賴耶識之體,此體是出生阿賴耶識性用者,名為真如。」余今預先公開斷言於此:「彼等所證阿賴耶識性『所從來』之本體『第八識』真如,絕非真正之第八識,必定返墮意識與意根變相之中;或墮於虛妄擬想、子虛烏有之真如名相法中,以為實證;或言真如體不可知、不可證,藉以推卸言責。」如是等人,外於第八識阿賴耶心體,而欲別求阿賴耶識之真如心體者,未來必將求證如是真如而永遠無門可入,永無真如可證;阿賴耶識心體即是未來佛地之真如心體故,因地時所有之真如性乃是阿賴耶識之自體所顯性故,別無他心他法可以是阿賴耶識之心體故, 佛於諸經中皆說阿賴耶識是萬法之體故,皆說阿賴耶識即是未來佛地之無垢識真如體故,皆說阿賴耶識無始本有、不從他生故,皆說阿賴耶識體即佛地真如之體故。

彼等諸人今者外於真正法界體之阿賴耶識心,欲再別求此識以外之體者,即成虛妄想,未來必定永遠求不可得,成為捨棄真實心而欲別求真實心之心外求法者,則成「棄捨真正黃金,別覓能生黃金之物,然後將彼妄想之法建立為真正黃金」之愚人也!黃金不從他法出生故,現前所持有之黃金即是真正黃金故。是故彼等今日與後時,若自謂已經親證能生阿賴耶識之第八識真如體者,其實絕非已證「能生阿賴耶識之體」,必定皆將隱其所證之第八識真如體,永遠不敢導令他人親證之;必將永遠故弄玄虛而保守其秘密,以此籠罩他人,以免謊言被拆穿,余今預記於此。

猶如往時預破彼諸轉學月溪法師邪法等人,將彼等諸人未來必墮之邪見,預先立破於《護法集(生命實相之辨正)》中以待,至今全無淆訛;余今亦復如是預先立破以待,彼等必將無能超過余之預先立破,未來仍將無法自圓其說也!此謂阿賴耶識是萬法之根源,是萬法之終極歸宿故,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而欲別立「阿賴耶識有所依心體」之說法者,永遠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六十種過失。

四九者,依彼所說之理若可成立,則一切人皆不須修學佛法。何以故?以不具足清淨無漏法種及染污有漏法種之心,不具足染淨二類法種之心,即不得說之為圓成實性心,則不得修成佛地之真如心而成就大圓鏡智,則亦不得成就佛地之一切功德;而吾人所證阿賴耶識之真如性,彼等又加以否認,然後外於阿賴耶識另行建立真如性作為阿賴耶識之所依,必墮妄想法中;彼等復又外於無始本有之阿賴耶識心體,而欲別行尋覓阿賴耶識之所依心;而此所依心體乃是虛妄想之法,根本即無如是所依心體,阿賴耶識本是無始自在之心故;是故彼等別尋阿賴耶識之所依者,必定永遠唐捐其功,盡未來無量無數劫尋覓之後,仍將墮於虛無妄想之中,終不成就。

若依彼等所說之理而修者,則為修學佛法而出家修習種種沙門行、菩薩行等事與業,皆成無義;則諸經所說阿賴耶識淨除二障隨眠而成佛地真如─ 無垢識─ 之說法,亦成虛妄法;則諸經所說阿賴耶識即是圓成實性之說,亦成虛妄說,審如是者,則修證佛法之一切出家與在家行者,皆可休矣!則成大過,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六十一種過失。

五十者,彼等創見者不許阿賴耶識是因地真如,每倡言經論中所說真如一名唯限佛地所有;又言真如是清淨性心,主張真如心體在因地時即已無雜染法性,如是則應清淨真如本是純無漏法,而不含藏有漏法中之阿賴耶體性,則《解深密經》中不應有流轉真如法性及其名相存在, 佛即不應開示邪行真如、流轉真如…等理與法相。彼等既主張佛地之清淨真如於因地中本已存在,為是阿賴耶識之心體,則應一切眾生皆不必修學佛法即已成就究竟佛道,本已是佛地之真如心故,不應有流轉真如等法相故。

然而現見不然,眾生皆須親證阿賴耶識後,復又歷經幾近三大無數劫而淨除二障隨眠之後,方得轉成佛地真如;並非以證得因地中之佛地真如而成佛道。此是事實之理,亦是聖教量所說者。今者彼等諸人所說者,非唯違教,亦復悖理,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六十二種過失。

五一者,彼等創見者不許阿賴耶識是因地真如,不許阿賴耶識是未來三大阿僧祇劫後之佛地真如心,每倡言經論中所說真如一名唯限佛地所有;又言真如是絕對清淨性之心,主張真如心體在因地時即已無雜染法性,如是則應清淨真如本是純無漏法,而不含藏有漏法中之阿賴耶體性,則不應有流轉真如、邪行真如等法性存在,則不應能生阿賴耶識之心性,則不應是阿賴耶識之所依心。

同一心中若具有清淨性及雜染性,所以能出生阿賴耶之雜染性者,即不應說此心為純淨心,應說為不垢不淨之心,則應唯有阿賴耶識方具如是不垢不淨之中道性也。若彼所說此一真如心為純淨之清淨心,所出生之心性卻是有雜染之阿賴耶識心性,則此能生所生之心,即應說為二心,猶如八識之出生七轉識而說為八識心王,不應說之為同一心也,則應說真如為第九識心也,不得說為同是第八識心也。

彼若強言說為同一心者,則成狡辯之言,不應純淨而無含藏雜染種子之真如心可以出生有雜染之阿賴耶識心故。是故純淨之真如體,而能出生有雜染性之阿賴耶識者,理不得成;是故彼等所說「純淨而不含藏染污種子之真如心體,能出生阿賴耶識等雜染性用」,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六十三種過失。

五二者,若彼等諸人改言:「吾人非是親證佛地真如,乃是親證初地真如,是故一悟即成初地聖位菩薩,非如平實居士所傳授之親證阿賴耶識而成七住賢位菩薩。」則復有過:既不承認有因地真如,既主張經中所說真如一名皆是指佛地之純淨真如,則彼等所證之初地真如即不應言是真如,仍當言是阿賴耶識也!諸經佛語亦說初地之第八識心是因地真如─ 阿賴耶識故。

若彼主張所證初地實相心是佛地真如,而言尚須經由親證之後,再進修十地法門而後始成究竟清淨心者,則不應言初地之真如心是純無漏者,則違自己所言「真如心在因地中已是究竟清淨」之說;亦違自己所主張「真如一名唯在佛地有,並無因地真如」之說,更違自己所主張「清淨真如、佛地真如出生阿賴耶性」之說。彼說若可成立者,則阿賴耶識亦將永遠不能轉成純無漏之真如心,則復嚴重違背聖教量。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而第八識佛地真如在因地即已存在」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六十四種過失。

五三者,若彼等諸人辯稱:「吾人雖證初地真如,然同於佛地之真如,只是未能全證而已,是故須地地增上分證十分法身,方到佛地;是故開悟而入初地時所證者,仍是佛地真如。」則亦有過:謂法身乃是第八識心體,親證此心體者,親證之時即已全部親證其體;絕無分分漸證之理, 佛亦未曾開示「十分法身、地地分證」之理。如人未曾見識太空船前,不知其體狀;然於一見之下,便已全盤了知其體狀,無有先見十分之一體形相狀,然後再分分見之者。真見道亦復如是,親見實相心之時,即已全部見其總體,非是唯見一分,而後再分分見之也!

悟後之進修相見道等法,進修般若之別相智及一切種智等法,乃是就其體中所含藏之種種法性種子而修觀行,非謂在其心體所顯現之自性上而言、而修觀行也!是故心體即是法身,證悟第八識阿賴耶時,即已是親證第八阿賴耶識心體之全部;從無證得心體之一分、二分乃至多分、十分者。

佛地之具足法身者,乃謂五分法身:謂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乃是成佛之時所必須具足之法性修證,非謂心體之分分具足或分分漸證也。諸地所修之無生法忍者,乃是深入證知其中之種種界─ 種子,乃是進修一切種智─ 證知第八識心體所含藏之一切種子─ 而漸次滅除所知障隨眠,成就佛地之般若智慧;乃是詳審了知其所蘊含之一切體性,而非再度分分親證其心體也;第八識心體之全部,已在明心真見道位時即已全部證得故。是故彼等諸人主張「開悟即是親證初地真如,只是證得一分真如法身,而阿賴耶識為初地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六十五種過失。

五四者,若第八識真如本是完全清淨無漏法種之心,不含藏阿賴耶識所含藏凡夫地之七轉識有漏法種者,則真如必不能出生含藏有漏法種之阿賴耶識及其所出生之七轉識心,則有大過,前已明之;復次,依經中佛語所說:「阿賴耶識淨除二障之後,轉成佛地真如。」則應將來成佛時有二真如心同時同處:經說阿賴耶識淨除二障種子隨眠後即轉名佛地真如故,彼等復主張佛地真如已在因地中與阿賴耶識同時存在故;則應將來每一有情成佛時,皆將變成二佛,皆將同時有二佛地色身住於人間,皆將同時有二自受用之莊嚴報身駐於天界,則有大過,經說佛地真如具有大種性自性而能持身故,同時存在之阿賴耶識亦具有大種性自性而能獨自持身故。

亦應在人間成佛之後,有一身是佛之人類色身,別有一身是佛地之人類凡夫身,彼等主張成佛之後阿賴耶識仍然同時存在故。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六十六種過失。

五五者,彼等若言:「佛地真如與阿賴耶識所轉成之真如心,於成佛後將合併為一心,故無二真如心之過,亦無成佛後應有二身之過。」此說不然。謂如是所言亦有大過:因地即已存在之佛地真如心,則成可增減之法故,則此真如心亦應是生滅之法;真如既是可增減之法,即不得是無生滅法;若非不生不滅之法,則彼等所言之真如即非是真正之真如。體若可增減者,則將來亦應可以再增而繼續變易,亦應可以減少而再變易,則非是不變易法,則非是已度變易生死者。如是即成進退兩難之局,是故彼等主張真如為體,能生阿賴耶識,成佛之後併為一心者,實有大過。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六十七種過失。

五六者,若言:「成佛之後,真如心究竟清淨,阿賴耶識則轉為無垢識而仍然同時存在佛地,並不合併為一心。」則復返墮前所立破之過失中,即成自語相違。亦應諸佛尚非是佛,諸佛既皆有無垢識與真如心同時存在,而真如既是主體識,則必具大種性自性;而阿賴耶識轉變種子而成為無垢識之後,仍然與因地之阿賴耶識一樣具有大種性自性,則應最後身菩薩降生人間而入母胎時,應創造二色身,有二人同時成佛於人間;亦應將來有二莊嚴報身,同時同處以度天界之諸地菩薩;亦應諸佛各皆有二自性法身,各皆有二自受用身,而非如經所說之各為一身。然而經說終不如是,是故彼等所說邪理,違教悖理,迥違法界實相正理,不得言為正理也!

亦應諸佛尚非是佛,謂諸佛之解脫境界、般若智慧境界仍有不足之處,是故至今未見佛說成佛之後,有二心體:一為真如心體,二為阿賴耶識淨除種子而成之無垢識,則 世尊應非是已經成佛,仍然有阿賴耶識之能藏與執藏分段生死法種之體性故。則諸經所言淨除二障而轉依清淨性之佛地第八識無垢識為真如者,亦成妄說。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六十八種過失。

五七者,若言「證得真如心之性用,即是親證阿賴耶識;再進前親證阿賴耶識之體─ 真如,彼時方是真悟。如是之悟即是初地菩薩所證悟之真實心體,是故證悟之時即是初地菩薩。」則又滋生大過。謂諸經諸論所說之初地心所證者,仍是阿賴耶識故,非是果地真如心故;謂律部之《菩薩瓔珞本業經》所言般若正觀現前─ 親證第八識因地真如,唯是第七住位故,非是初地故。

唯有佛地方證果地之第八識真如心─ 無垢識,乃至八地菩薩之所證者,尚非是真如心,仍是阿賴耶所轉成之第九異熟識,仍是因地真如故(仍是第八識體,方便名為第九識,而作修行階段之區隔)。而諸經論皆說佛地真如心實由阿賴耶識淨除二障之後轉名者故,非是因地時即有佛地之真如心存在故。是故彼等諸人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六十九種過失。

五八者,彼等若如是主張:「證得阿賴耶識者,只是證得真如心之性用,阿賴耶識即是真如心之性用;親證阿賴耶識之體─ 真如,彼時方是真悟。如是之悟即成初地菩薩。」彼又作是言:「真如體本已存在,真如永遠是清淨性而不含藏阿賴耶識心性,亦不含藏阿賴耶識之阿賴耶性;在因地時本已清淨,不須汝等修之使淨。」既如是,則彼等不應說證悟真如時為初地菩薩,應言證悟真如體時,即已是究竟佛,是究竟純淨之心故,不應是能生阿賴耶識之心故。

審如是,則《楞伽、解深密、楞嚴、華嚴……》諸經所述成佛之道三賢十地之理論與行門,皆成虛妄,理不得成,皆應付與回祿、一火焚之。諸經論中皆說一切有漏無漏法種皆是阿賴耶識所含藏故,非由因地中之佛地真如所含藏故;亦說佛地真如是由阿賴耶淨除二障隨眠後而轉名故,非是因地時即有佛地真如心存在故,未來佛地之真如心即是今時阿賴耶識淨除二障後之同一第八識心體故。是故彼等諸人主張「不含藏染法之真如為體,所生之含藏染法之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證悟之時所證者為阿賴耶識體之真如心」者,進退失據,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七十種過失。

五九者,若初地所證之第八識真如是純無漏心,而能生有漏之阿賴耶識者,此理不成;以具足染淨一切有漏無漏法種故,方是圓成實性之心;彼等所言之初地真如既然不含藏阿賴耶識之有漏法種,則非是能生萬法之心,則非是圓成實性,不具足淨法與染法等法種故,則不應是法界萬法之根源故;不具世間出世間一切有漏無漏法種,則不應是能出生阿賴耶識心性之心,是故彼之所說成妄,理不得成。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七十一種過失。

六十者,彼等主張「真如為體,阿賴耶識為真如之性用,同是第八識」者,前來已破,同是第八識之說不得成立,其所主張之真如仍應立為第九識;若因地真如本體及種子完全清淨,則應不能出生雙具有漏無漏性之第八識阿賴耶,完全清淨之真如不應能生具足有漏法種之阿賴耶識故。若不能出生具足有漏法種之阿賴耶識,則真如「體」顯然與法界根源實相無關,則顯然與眾生法界之一切修行者無關,純是眾生心外之法,則彼所說真如唯是表義名言而已,非有實體。唯名無體之法相,即如虛空依於物之邊際而有,依於物之邊際而施設虛空一法之名言,本質仍是色邊色─ 依物之空處而立名為虛空;同理,彼等所說真如一法,乃是以意識之心想而虛妄建立之唯名法相,依意識心之想像而有,名為法界實相之妄想,因此即成妄法,不應說為法界之實相真如。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七十二種過失。

六一者,彼等若改言:「因地已存在之真如心是阿賴耶識之本體,亦能含藏一切世間流轉法之有漏法種,亦含藏出世間清淨無漏法種。」則亦有過,進退失據:謂若果然如是,則應有二法界實相心。諸經論中皆說阿賴耶識含藏世間出世間一切有漏無漏法種而無遺餘;吾人悟證後之所見亦如諸經所說,證實阿賴耶識含藏無漏法種,故名圓成實性;今者彼等所說之「真如」,既非依經論所說由阿賴耶識轉淨染污種子而成就,而是與阿賴耶識同時並存,復又具足阿賴耶所執藏一切有漏及無漏法種者,則應亦是實相心,則應眾生皆有二實相心,亦應成佛時有二真如心,則成九識之說,豈唯違教?抑且悖理!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七十三種過失。

六二者,彼等諸人若復因此質難而作退言:「因地中已存在之真如不含藏有漏法種」者,則成自語相違,前來已經廣破,不應主張因地中已有佛地之究竟清淨真如也!是故退亦不成,進亦失據。是故彼等諸人若如是主張:「因地已存在之真如心是阿賴耶識之體,亦能含藏一切世間流轉法之有漏法種,亦含藏出世間清淨無漏法種。」則成進退兩難之局,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七十四種過失。

六三者,若依彼等所言而可成立者,則諸經論中所言熏習之理,亦應全面改寫,理皆不成。所以者何?謂諸經所言熏習之理,皆說能熏之識為七轉識,皆說所熏之識為阿賴耶識,而非別有賴耶之體真如可熏。若賴耶只是真如之性用者,則應賴耶實以真如為體,則應所熏之心為真如,而不應是賴耶,彼說賴耶只是真如之性用故,性用即不得成為所熏之體故,性用唯是心所法故,不得受熏。則應一切經論所說熏習持種之理,悉應全面改寫,則 世尊應重新降生人間重說熏習之理,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七十五種過失。

六四者,彼等若因此而改言所熏之體應為真如,而非賴耶,則不應說真如為因地中已無雜染種子;若能生有雜染性阿賴耶識之真如心體,在因地中仍有雜染種子,則此真如心體即不應說為果地真如,則應言為因地真如,尚含藏雜染性之阿賴耶識不淨種子故;則此「真如」亦應修除所含藏之雜染種子以後,方得成為佛地真如,如是則違自說,亦違經論法教正理,經論法教皆說所熏持種者是阿賴耶識故;若阿賴耶識實由真如所生者,則執藏雜染種子之所熏習心體應是真如,而非阿賴耶識,則彼所說「真如絕對清淨、沒有任何雜染種子,方是圓成實性。」即成妄說。是故彼等諸人所說諸言,進退失據,成兩難之局。彼若改言:「第八識有真如,有阿賴耶識,真如為體,阿賴耶為性用。」則有大過,頭上安頭故,前來已經破斥故。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七十六種過失。

六五者,彼若改言:「別有一心為賴耶之體,能生賴耶之染淨種子,故自體亦有染淨種子;淨除自體染污種子後,即成為佛地真如。」則復有過:一者違自前說「因地即有究竟清淨之果地真如」故;二者,經教既說有阿賴耶識,亦說阿賴耶識淨除染污種子後改名佛地真如,則不須彼等另行發明賴耶之體果地真如心,彼等所說者已成頭上安頭之邪見故。由是緣故,彼等現在或將來,若言已經親證第八識阿賴耶之體─ 真如,則彼所證之真如心必成為第九識,不得言為第八識心,則有違教悖理眾多過失也。

彼等諸人若因此而改言其體同是吾人所親證第八識阿賴耶者,則與吾人所證無異,同是第八識阿賴耶;則不必頭上安頭,故作「阿賴耶識以真如為體,真如是阿賴耶識之體;汝等所證阿賴耶識為真如體之性用,吾等所證為阿賴耶識之體真如」之說,籠罩於人,彼此所證無異故。復次,吾人所證之阿賴耶識心體,已經時時而無間斷的顯示其真如性、圓成實性,根本不須彼另發明真如體性而增上之;事實上,十方法界中,除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如性以外,亦無餘法可有真如性可尋覓。故說彼等乃是妄想者,乃是虛妄創立佛法之人!

反之,若現在或將來,彼等所證之真如體,同於 佛說第八識阿賴耶者,或其所說真如體已含藏阿賴耶識種種性用者,則諸經中所說及吾人所證之阿賴耶識者,本已函蓋彼等所說之真如性、圓成實性,即已完全契符,同此一證,則不必彼等諸人別行建立「阿賴耶之體為真如」之異說,則彼等所說者乃是頭上安頭多此一舉故。是故彼等所建立「阿賴耶識之體─ 真如」,乃是妄說,違教悖理,進退失據,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七十七種過失。

六六者,今彼認為「親證阿賴耶識時,仍非是開悟之人;以阿賴耶識之『真如心體』為證悟之標的,必須親證阿賴耶識『所依』之心體真如,方是證悟」者。則西天與中土禪宗古今所有真悟之祖師,應皆是錯悟、未悟之人;所以者何?揆諸證悟祖師開悟之公案,悉皆同是證悟第八識阿賴耶識心體,並無一人能證因地中之佛地真如心體,並無一人能證阿賴耶識所依之本體─ 頭上安頭之真如,阿賴耶識心體即是未來佛地之真如心體故;審如彼等所說者,則應彼諸古時西天與中土之禪宗一切祖師,皆是未悟之人,皆成錯悟之人;宗門公案典故今猶具在,仍可檢校,證明余說之正確無訛。是故彼之主張,已成誹謗賢聖之重罪,豈合佛法義理?

然而十方法界之事實絕非如彼所說,經教之義理亦非如彼所說:彼諸真悟之祖師等,確是真正證悟之賢聖,皆是親證阿賴耶識者,阿賴耶識自體即是未來佛地之真如心體故。法界實相之理上如是,經教上亦復如是:因地之際不可能有佛地真如心體可證故,因地所有證悟之菩薩,乃至等覺位,同皆是親證阿賴耶識(異熟識)心體故,阿賴耶識心體在因地中必定尚有二障之隨眠待斷盡故。

悟後進修至初地,初地進修至六地未滿心之前,其第八識心體仍名阿賴耶識,仍有故意所留之一分極微細思惑未斷故,仍非是佛地真如心體;乃至繼續進修至等覺地時之第八識心體,仍是阿賴耶識心體所改名之異熟識,而非是佛地真如心體故;而此阿賴耶識心體復是無始以來本自存在,不必定有他心他體為其所依,乃是可以自在獨存之心體,不必另創真如為其所依心體,阿賴耶識自身已經具足佛地時所應有之真如性故,自身即是未來佛地真如之心體故,未來佛地真如心體之真如性者仍是此時因地中之阿賴耶識所顯示之真如性故。

反觀彼等諸人雖作如是虛妄謬想,另行發明阿賴耶識之所依體─ 頭上安頭之因地中已有之果地真如;自稱能證、已證果地真如,或如後來之改口自稱能證、已證初地真如,其實皆墮虛妄想中。云何言彼等諸人皆墮虛妄想中?謂其所說之理,完全違教悖理,並且是極為嚴重之違教悖理,非是輕違輕犯故,乃是從佛教之根本義理上,別作頭上安頭、畫蛇添足之說故,上來略舉違教悖理之證據已經如是眾多故。

然而吾人所親證 佛說之如幻觀、陽焰觀、如夢觀、猶如鏡像觀、猶如光影觀、禪定境界之善根發、無生法忍慧…等,彼等諸人迄猶未能瞭解、未能親證,更未能宣示其內容:所謂如幻觀之修證乃是第十住菩薩對世界身心之現觀而言、陽焰觀之修證乃是第十行菩薩對七識心之現觀而言、如夢觀之修證乃是第十迴向菩薩對往世至此世之菩薩道現觀而言、初地滿心位之猶如鏡像觀乃是對相分之現觀而言、二地滿心之猶如光影觀乃是對見分之現觀而言、……。如是內涵,若非平實今日因應內叛、因應禍生腋下之局勢,為情勢所逼而不得不以文字言之者,彼等何能知之?而其中之現觀證量與內涵,彼等更何能知?

如今會內會外多有人如是評論:「設使彼等真有果證超越上師,亦應反思:『自己之有今日修證,究係從何而來?是否應當感恩與回饋上師?』然而竟未反思自身道業因誰成就,竟然不思回饋上師,避不見面而私下耳語否定抵制之,竟然避不相見,可謂絕情至極之人。」今觀彼之否定余法所說者,顯示彼自身並無如是上地之果德、果證;不知上地之果德、果證,復又不思自身今日之明心證量從誰人而得;然後不思恩義,亦不給與上師有所切磋研討之機會,心中生疑之後便逕自否定之;否定之後又避不見面,上師以多種管道尋覓以求對話,卻又不肯稍賜機會與上師面議法義;如是為慢所障故強出頭,便以下地之粗淺修證境界,偏離原有修證所得之正確知見,改以違教悖理而錯誤百出之知見邪解,復引經教文句而斷章取義、斷句取義,誤導與己有緣之眾多學人。

如是心行之人,未除異生性障,未證無生法忍慧,云何有力破斥上地境之親證者?彼以十住位內之賢位修證,而欲破斥無生法忍果之修證者所弘法義,冀成其功,便成妄想。由是緣故,今時不免余之略作建立及破斥,真乃咎由自取者,不可怨怪於人。後時余若再度被逼而細作廣破之言者,則將顯示其過無量也!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七十八種過失。

六七者,彼等諸人復又說言:「汝正覺同修會等人,皆是將生滅法之阿賴耶識妄心,欲修行轉變成真如心者,皆是以假作真者,阿賴耶識是生滅必壞之妄心故,乃是真如之所生法故,乃是真如之用故。所以者何?經論中未曾說阿賴耶識是不生不滅之法故。」

一切佛弟子修學大乘法者,當知《大乘起信論》所說真如緣起門之正理:佛地真如心體,要由因地之時本已存在之「無始本有、永不斷壞之阿賴耶識」心體,經由修行佛道、斷除煩惱障及所知障為緣,修除阿賴耶識心體中之煩惱障習氣種子隨眠,與所知障之過恒河沙數隨眠以後,方得在三大阿僧祇劫之後轉捨阿賴耶與異熟識名,改名為佛地真如。如是改名為佛地真如之後,其體仍是因地之同一第八識心體,乃因改變心體之內涵種子等,而改易其名為佛地真如,其實仍是因地之阿賴耶識心體,唯是前後所含藏之種子有異爾,此即是《大乘起信論》中所說佛地真如之緣起,亦即是大乘《楞伽經、解深密經》中所說之真如緣起正理,唯是不以真如緣起一名而說之爾,其內涵則已說明佛地真如緣起之正理。由此正理即可了知:佛地真如實由因地之阿賴耶識心體轉名,是故阿賴耶識是常住不滅法。非彼所誣說之生滅妄心也。如今經典猶在,尚可檢校而證實之。既然佛地真如心體,要由因地之阿賴耶識淨除二障隨眠方得成就,仍是阿賴耶識自體,而復永存不滅,彼等焉可說之為生滅法?

非唯《起信論》中如是說,《楞伽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顯揚聖教論、攝大乘論、成唯識論……》等大乘經典論典亦皆如是說;經典論典今時俱在,猶可檢校證實之,唯除誤解經論、曲解經論、故意扭曲經論真意,及不能貫通經論前後意旨者。然而故意曲解、誤解、扭曲經論、不能貫通經論意旨者,終究不免他人援其所引之經論中之真意而略破或廣破之。

然而真如緣起之意義,少有人能真實了知者;其義深奧微妙,世人難以了知故,已證解脫果之二乘有學無學尚且難以了知故。何況世人未證解脫果者,聞之更難信解;若為緣未熟者勉強說之,則多誤以為「十八界法中之離念靈知心我,即是阿賴耶識如來藏」;是故 佛說:「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

此偈意謂:「阿陀那識之行相極為微細(阿陀那識為阿賴耶識之別名,從持身之體性而別立其名為阿陀那),其法理亦極為深奧;其心體中所含藏之一切習氣種子不斷現行,猶如瀑流一般恒常不斷。我對於異生凡夫及二乘證果之愚人們,往往不為他們開示演說,恐怕他們聽不懂而誤會了,不能親證阿陀那識心體,就會自己妄想分別,而把覺知心、作主心等世間我,當作我所說的阿陀那識;或者以為阿陀那識的心體,如同世間的神我、梵我一般。」 佛尚不為定性二乘證果之聖者宣演第八識阿賴耶之正理,稱之為愚人;何況是凡夫俗人?當然更不可能為彼開示演說;因為智慧不足的人聽聞之後,往往就會將覺知心處於不動、不分別之狀態中,便誤認為即是阿陀那識、阿賴耶識,或者誤會為佛地真如。

第八識阿賴耶心體,對於未悟之人而言,應說為真心,楞伽中說為真相識;然而對於已悟之人而言,仍非是絕對之真心、非是絕對之真相識。所以者何?若言阿賴耶識即是真心,其奈阿賴耶識心體之中含藏著能令思惑現行的種子、含藏著煩惱障的習氣種子、含藏著無始無明的隨眠;若一切證悟此心之佛子,因為親證此心而發起般若總相智之後,便以為自己已證佛地真實心,便認為自己已成究竟佛,便不再進修,不肯進斷煩惱障思惑種子之現行,則將不能親證有餘依及無餘依涅槃,則將永遠處於斷我見之七住位,或聲聞初果位中。

非唯不能取證阿羅漢果,亦不能取證佛果:若悟後證得通教阿羅漢之果位以後,不肯進斷阿賴耶識(此位改名異熟識)心體所含藏之煩惱障習氣種子隨眠,不肯修除無始無明隨眠,則將永遠不能成就究竟佛果;由此緣故,對已經親證阿賴耶識之初悟菩薩眾, 佛說阿賴耶識非真亦非妄;對未悟之凡夫眾,則說阿賴耶識即是真實心,故說法無定法。然而其中真妄之理極為難明,唯有真正親證阿賴耶識之菩薩們,方能現前觀察阿賴耶識確實如此非真亦非妄;此非凡夫及定性二乘愚人所能知之,是故 佛說:「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猶如今時印順法師書中,每言「如來藏阿賴耶識富有外道神我色彩。」即是此類凡夫也!即是此類「將彼如來藏分別執為我」之凡夫也!

在三界雜染法中現行運作之際,阿賴耶識心體雖然常住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中,自體不生貪染欣厭…等世間心行;然而學人若非是二乘無學迴心轉入大乘者,親證阿賴耶識(異熟識)之後,其阿賴耶識心體之中,卻含藏著七轉識相應之如是一切雜染習氣種子隨眠,尚未經由悟後起修而淨除之,是故不可說之為真心。是故一切未曾修證二乘解脫果之戒慧直往菩薩,必須依照佛菩提道之次第與內涵而悟後進修,斷盡阿賴耶識所含藏之煩惱障思惑之現行,斷盡煩惱障習氣種子之隨眠,並斷盡無始無明隨眠,使得阿賴耶識(異熟識)之種子究竟清淨之後,方可說為真正究竟之實相心,所以阿賴耶識(異熟識)仍非是真正究竟之實相心。

然而,若有人因為阿賴耶識(異熟識)仍非是究竟之實相心,便起妄想,欲外於阿賴耶識(異熟識)而另行尋覓究竟地之實相心,則將永遠不可能另外覓得實相心;因為阿賴耶識(異熟識)即是三大無量數劫後成佛時之佛地真如心體。是故,此理甚深難解,尤以尚未親證阿賴耶識之人、慧力不足之唯求解脫果等二乘愚人,更為難解。若是空有信根慧根而信力慧力等五力不足之新學菩薩,縱使善知識生大慈悲,而令其親證此阿賴耶識,彼等仍將難以信受,不能生起對阿賴耶識一法之安忍─ 不起大乘無生忍─ 不能起忍而安住其心;仍將於後時自作聰明、頭上安頭,欲別覓更勝之法─ 未來果地之真如心體─ 作為阿賴耶識之所依;是故 世尊若非面對菩薩種性而智慧深利者,往往不肯開演如是正理。因為阿賴耶識究是真心?或非真心?其中道理,極難說明,非是三言兩語便可說得清楚;未證得阿賴耶識之人,聞之終不信受;唯有具足深厚菩薩種性者,而且有深利智慧者,方能聞之即得解義;方能證已即得安忍不退,方能親證之後不再別作主張、頭上安頭。

如是正義,未悟之人─ 未親自證得阿賴耶識之人,若是菩薩種性已經發起具足,而且智慧深利之少數人,亦可因為通達教門而知其意,非必親證阿賴耶識。譬如憨山大師晚年時之侍者─ 廣益法師,由深研經教故通教門,亦能略知其妙義;悟抑未悟,今則不論。且舉彼所曾經取為教材,而為追隨於彼之信徒所開示之廣益法師八識規矩頌註解之文句,以嚮學人;余今不作註解,以免崇古賤今而信力不足者,聞之不信,對余作諸謗法之行,更增惡業:

《「二乘不了因迷執,由此能興論主諍。」此頌第八(識)深密義。言二乘者,簡非大乘。謂小乘不知者,以世尊一向未曾顯說,故二乘人不信有此(第八)識。所以不(為凡愚)說者:以此識甚深微細,非思量所知,非二乘智慧所覺;在菩薩盡地(等覺地),亦不能盡知,唯佛與佛乃能究盡,故不說耳。故云:「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陀那,此云執持。此識之體,深隱精微,故曰微細識。習氣,即所持種子;謂識中(習氣種子)無始微細生滅,念念受熏;以此習種能發現行,引生諸趣,於根身、器界流轉無停,故如暴流。「真非真恐迷」,言我若說為真,其奈帶持種子,妄習不除,眾生將迷妄為真,未免瀑流漂轉;我若說為非真,其奈體即真如,離此無真,眾生將棄真為妄,未免向外馳求。由此真與非真,二俱難言,是故,非時非機故,「我常不開演」。以不令眾生墮彼二種之迷故也。以世尊尋常但為小根說六識,建立染淨根本,故二乘一向未聞;以淺智難知,故不了耳。又云:「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故曰「因迷執」,以小乘不信有此識,故大乘論師引三經、四頌、四教、十理,證有此識,故云:「由此能興論主諍」。》

如上文意:廣益法師依據經中 世尊之真意,而言第八識阿賴耶「體即真如,離此無真」。即知因地時之阿賴耶識體(非指阿賴耶識所含藏之種子及七轉識等,乃指阿賴耶心體自身),即是未來佛地之真如心體也!因地時之阿賴耶識與未來佛地時之佛地真如,體無差別;此二階段之第八識心體所顯真如性亦無差別,然因心體所含藏之種子前後有別,導致七轉識等種子現行之後,成為凡夫行或成為佛行而有差異,故或名為阿賴耶識,或名佛地真如;乃是同一第八識心體而內涵種子有別,故有二名之異,體實同一,如是應知!

由《大乘起信論》真如緣起門之正理,及經中 佛所說阿賴耶識漸次淨除染垢種子而轉名佛地真如之語,以及祖師引經、引頌,解釋 佛說如是法義之開示,可知阿賴耶識心體方是未來三大阿僧祇劫後之佛地真如,由因今時因地菩薩位之阿賴耶識心體中,尚含藏生死流轉之現行種子及習氣種子,猶如瀑流不斷,能令眾生不得解脫,不得實相般若之一切種智,是故方便說為非真,非謂第八識體非真如心體也。既需悟後經由歷緣對境而修除阿賴耶識心體中所含藏之有漏法種,需歷經幾近三大阿僧祇劫而修除之,當知今時絕無三大無數劫後方有之佛地真如可證也;一切學人悟後若欲修除如是煩惱障、所知障之隨眠者,必需經歷幾近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以後,方得成就果地真如之種子清淨境界。

然而推究其實,三大阿僧祇劫後所親證之佛地真如心體,仍是今日真見道初悟時之阿賴耶識體也!只是體中所含藏之有漏法種修除淨盡後,將阿賴耶識(異熟識)改名為佛地真如罷了。是故,現前阿賴耶識(異熟識)心體,即是未來佛地真如之心體,離此無別真心實體可證,佛子莫外於阿賴耶識心體而欲別覓阿賴耶識所依止之心體,莫外於阿賴耶識心體而在此時欲求證未來佛地之真如心體,否則即成心外求法之外道行也。由是經教所示之法界正理而觀之,阿賴耶識絕非彼等諸人所說之生滅法也!阿賴耶識體恒、常住而永不滅,復是萬法之所從來者,乃是主體識,不應是依於他法而出生者故,此是諸經佛語所明說者故,彼等諸人焉可將 佛說體恒、常住之阿賴耶識誣為生滅法?不應正理!

是故一切學人不可誣說阿賴耶識為生滅法,否則即成誹謗正法之斷善根人,《楞伽經》中說:「誹謗阿賴耶識為虛妄法者,其言方才出口,善根即斷,成一闡提人。」是故一切佛子絕對不可誣言阿賴耶識為生滅法、虛妄法。亦不可別行發明創立另一心體,作為阿賴耶識心體之所依、之根源,宣稱自己之證量超過證得阿賴耶識之人;再將阿賴耶誣為生滅法,藉以貶抑他人;如是作為,已成「外於實相心而求佛法」之外道見,亦是誹謗正法之言,亦是地獄業。

若人護持彼等之說,而隨其造作諸身口意行者,即已共同成就地獄業。有智之人,但聞其說,不置可否,不作認同之想,則如是業唯是彼之所造,與己無干;若認同之,隨其散佈邪說,影響他人,則已成就地獄罪之共業,乃是無智之人也!已犯之者,當速對眾公開懺悔,以免捨壽時悔之不及!此是平實誠摯之言,願諸不慎毀犯之人,早作補救!

是故,因地中絕無佛地真如可證,是故阿賴耶識即是萬法之根源,別無他法為其所依、而可得證;欲證阿賴耶識之所依心體者乃是妄想,永無證得之一日。是故,唯有阿賴耶識可以親證,此時之阿賴耶識即是未來三大阿僧祇劫後之佛地真如心體故。是故彼等諸人將阿賴耶識別作「所生」之建立時,實已間接成就誹謗古今賢聖及破壞正法之大惡業也;是故彼等今時倡言「阿賴耶識是生滅法」之言行,已成就誹謗正法之地獄罪。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七十九種過失。

六八者,且以淺顯譬喻言之,智者因喻便得解義。因地之真如性與阿賴耶識之關係,譬如花與美麗之關係。花之美麗,乃因花體而有,美麗乃是花之所顯性、而非能生之法;花朵可以取來取去,可以生食熟食,可以作為肥料,有其性用,然其美麗則唯是花體之所顯性,而非能生之法,不能離於花體而有。美麗之性不能取來作用之,唯能體會領受之,唯是依於花體而顯示之性,不許外於花體而別有美麗之性。

然而吾人覓得花體之後,現觀其美麗之法性,卻發覺花體雖然本有美麗之法性,卻有種種不淨灰塵染污附著,要須清水加以沖洗清除,然後方可成為吾人高供於花瓶之花體。而彼諸人卻不在清除花體所染灰塵之方法上用心,不肯藉清水沖淨而在三五分鐘之後獲清淨無染之美麗花體,卻捨棄清水沖淨之過程,否定花體自身,而欲另覓本有清淨無塵之花體;然而尋覓無塵之花體而不可得,便因觀見「美麗之性無有灰塵」,而將美麗建立為清淨無染花朵之本體;彼等如是幻想美麗絕對清淨無塵,終究未能使令美麗而有塵之花體清淨;如是欲求花朵成為美麗無染之花體,終不可得;如是建立美麗為花朵之本體者,乃是顛倒見。彼等如是知見顛倒之後,反言他人所覓得染有灰塵之花體非是花體,而言自己所發現之美麗即是清淨無染之花體,卻不知自己所說者,正是顛倒邪見之說。

阿賴耶識亦復如是,能造吾人根身,能出生七轉識等心,能令吾人在三界中受諸異熟果報,能持種子而令善惡各得其報,此等皆阿賴耶識之作用;然於生死流轉之過程中,阿賴耶識配合七轉識之貪染造業或修諸善行等,運作不斷;於運作不斷之過程中,阿賴耶識自體卻是從來不貪不厭、非善非染,體恒不生不滅故名涅槃,如是顯示其真如性。

此真如性依附阿賴耶識之現行運作而顯現之,若不現行運作─ 譬如進入無餘涅槃中─ 不在現行識狀態之時,則不能顯示之;此真如性,若不依附七識心王及51 心所法……等,即不能顯示其真如性。是故真如性乃是阿賴耶識心體自身藉緣而顯示之法,非是能生之法,非是能有性用之法,不可外於阿賴耶識而有真如法性。此真如性者,亦是依他起之法,若無八識心王及色法、諸心所法……等,便不能顯示之,便不能為吾人所親證。故說真如性乃是依第八識阿賴耶而藉緣顯示之法,不能獨存於三界一切法界,必須依阿賴耶識之現行而顯示之,故非實體法,故非實相法;故說因地阿賴耶識─ 佛地真如心體─ 方是本有自在、能生萬法之法。若入無餘涅槃位,雖不能顯示阿賴耶識之真如性,然其真如性終不滅失,始終依附第八識心體而存在,唯是不能顯示於三界中爾。

然而親證阿賴耶識之後,現觀阿賴耶識自身體恒常住而清淨無染,恒時顯現其真如性;卻又發覺清淨性、真如性之阿賴耶識自體中,含藏七轉識之善惡貪染等不淨種子,要藉悟後起修而斷除煩惱障之現行,方能成就有餘及無餘涅槃;要藉悟後起修而斷除煩惱障之習氣種子隨眠,及藉悟後起修而斷除無始無明隨眠之後,方能成為佛地之第八識真如心。推究其實際理地之後,便知果地佛地之第八識真如心體,其實仍是因地之阿賴耶識心體;佛地第八識心體所顯示之真如性,其實仍是因地之阿賴耶識本來已經顯示之真如性,並無二種真如性可證、可現觀者;而此果地及因地之真如性,同是第八阿賴耶識心體之所顯性,皆不可外於第八識心體而有真如性,皆是從第八識心體而顯示之真如性,不可顛倒說真如性是能出生阿賴耶識之體也。此非唯是真正證悟者悟後之現觀而已,亦是經教中諸聖教量所明示者。

今者彼等諸人竟將阿賴耶識所顯示之真如性,從阿賴耶識心體剝離;將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之真如性,用來否定阿賴耶識心體,說阿賴耶識是無心體之法;後再別行建立阿賴耶識所顯示之真如性,顛倒作為阿賴耶識之根源心體,顛倒說為能生阿賴耶識之法性;如是言行,便如愚人妄想花之美麗不依花體而有,將美麗從花體剝離之後,而作是說:「美麗方是花之根源,花體乃由美麗而出生,花朵乃是美麗之作用。」如是振振有辭而否定他人手持之花朵為非花體,強言美麗方是花朵之本體,即成世人所訕笑之愚人也!今者亦有人如是愚人,將阿賴耶識心體否定,說為無實體法,將阿賴耶識所顯示之真如性,顛倒說為能出生阿賴耶識者,卻來否定他人所證之阿賴耶識心體之證量為非正法,如是言行,同彼愚人有何異耶?是故,彼等諸人所言皆是顛倒見,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八十種過失。

六九者,彼等說言:「蕭老師在《楞伽經詳解》書中,解釋說:『真相識是阿賴耶識,現識是意根,分別事識是意識。』這個說法不對!因為龍樹菩薩所造的《釋摩訶衍論》中,主張阿賴耶識是現識,不是真相識,和蕭老師所說的不同。我們認為龍樹菩薩所說才是正確,蕭老師所說者違背龍樹菩薩所說,為不正確之說法,所以蕭老師所說的法錯誤,不可信受。」此亦是誤會佛法、隨言取義、迷信名師、不通教理者所作之言說。

如經中 佛語所說,亦如《大乘起信論》所說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龍樹所舉《起信論》論文中復如是明言:「心生滅者,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為阿梨耶識。」彼等舉此論文,證成自己所說為是正理,然而《起信論》中此段論文之前提已經如是明說:「依於一心,有二種門:所謂心真如門、心生滅門;此二種門,各攝一切法,以此(心真如與心生滅二門)展轉不相離故。」又說:「心生滅門者,謂依如來藏(心體而)有(所出生之七轉識等)生滅心(運)轉,不生滅(之如來藏識)與生滅(之七轉識)和合(而在人間運轉),非一非異(如來藏與所出生之七轉識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合此不生滅之如來藏自體,與生滅之七轉識心,名為阿賴耶識)。」則已明說如來藏即是阿賴耶識也,是故彼等諸人引《起信論》之文,藉以證明如來藏是阿賴耶識之所依心者,非唯理不得成,更證成余所宣說如來藏體即是阿賴耶識體之說法正確無訛。

謂此段論文中明說「不生滅之如來藏與生滅之七識心和合,即是阿賴耶識」故。生滅心者,謂阿賴耶識(如來藏)所出生之七轉識,為生滅法之心;阿賴耶識自體則始終常存自在而不曾生滅,能出生屬於生滅性之七轉識心,故言「生滅與不生滅和合,名為阿梨耶識」,說生滅之七轉識心與不生滅之阿賴耶識非一非異。彼等諸人於此淺顯之論文,竟然會滋生誤解,而將阿賴耶識說為生滅法,而說阿賴耶識不是如來藏,真乃誤解佛法、信口雌黃之淺學者也!如是信口開河之人所有言說,有何可信之處?

龍樹對此段《起信論》文句,亦有明確說明,唯是彼等諸人自生錯會,卻來反責於余。龍樹解釋云:「阿梨耶識門,『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梨耶識者,…』此中所說不生不滅及與生滅,各何等法?分際云何?頌曰:『總攝諸無為,名為不生滅;總攝諸有為,故名為生滅。』論(龍樹議論)曰:總攝一切無為法故,是故名為不生不滅;不生不滅,諸無為法之總相故。總攝一切有為法故,故名生滅;生滅之言,諸有為法之總相故。」

龍樹此段申論之白話語意及解說為:「起信論所說『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而非一非異,名為阿賴耶識者……』,此中所說之不生不滅與生滅之意思,應當如何分位呢?頌曰:『總攝諸無為法故,名為不生滅;總攝諸有為法故,名為生滅。』總攝一切無為法的緣故(總攝阿賴耶識自體性所顯示之虛空無為、真如無為……等無為法性的緣故),所以名為不生不滅,阿賴耶識自體所顯示的不生不滅體性,就是種種無為法的總相的緣故。總攝一切有為法的緣故(總攝七轉識…等一切有為法的緣故),所以名為生滅,『生滅』這一個法相,就是種種有為法的總相的緣故。」

所以龍樹菩薩其實是說阿賴耶識自體不生不滅,而且又不貪不厭、不喜不瞋、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垢不淨……,如是常住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境界中,具足顯示無為性、真如性,即是種種無為法之總相。然而阿賴耶識自體所含藏之種子出生為七轉識…等法時,則是生滅法、有為法,七轉識與貪瞋…等有漏有為性相應故,六轉識是依他起性之生滅法故,所以生滅一名,即是含攝諸有為法之總相。如是,不生不滅之阿賴耶識自體,與生滅之七轉識…等法和合,成為阿賴耶識整體。龍樹如此論述,意同馬鳴之起信論意,並無差錯;與吾人所親證者,完全相同。

自是彼等諸人錯會論文,自生邪解,竟說阿賴耶識是生滅法。然實阿賴耶識體恒常住,永無生滅,其性復又常時清淨而不改易其涅槃性,乃是無為法;不生滅而無為性之阿賴耶識心體,所出生之七轉識…等法則有生滅;將此不生滅之阿賴耶識心體無為法,與生滅之七轉識有為法,合為「一大總相法門體」,即是阿賴耶識。由是起信論文與龍樹所說正理,顯示一項事實:阿賴耶識函蓋不生不滅與生滅二種法相。是故龍樹之《釋摩訶衍論》中,引據《起信論》文曰:「阿梨耶識門,『所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梨耶識者,…』此中所說不生不滅及與生滅,各何等法?分際云何?頌曰:『總攝諸無為,名為不生滅;總攝諸有為,故名為生滅。』論(龍樹議論)曰:總攝一切無為法故,是故名為不生不滅;不生不滅,諸無為法之總相故。總攝一切有為法故,故名生滅,生滅之言,諸有為法之總相故。」與吾人所證、所說者,完全無異。自是彼等自生錯會,更以錯會後之邪解,誣蔑吾等之所證所述為非法之說,已成就誹謗正法之身口意業;如是等人,豈是顛倒一詞便可道盡彼等之心行?

由彼所引此段龍樹論意,及所引《起信論》明言之意旨,如是粗淺明言之論文,彼等尚且滋生錯會邪解;則彼所引龍樹《釋摩訶衍論》中之其餘文句,難免多生錯會,殆無可疑也!限於此書篇幅,今且不加一一論述;容後別有因緣時,另行論之,證實彼說確為邪解、謬見!由上所舉經說論說正理,可知龍樹上來所說其實無誤,完全同於 佛說,完全同於起信論所說,亦完全同於吾人所證阿賴耶識之體性,炯然無別;是故彼等不應別立真如作為阿賴耶識之所依,真如性依阿賴耶識方有故。彼等如是作為者,乃是頭上安頭、畫蛇添足之舉故。

復次,龍樹論中解釋楞伽經文時,說阿賴耶識是現識者,其說有誤,異於 佛說,不應認作正解,當依 佛說為準。且舉龍樹論文,其後辨正之:「初契經(指楞伽經)中第一真識,直是根本無明所熏本覺真心(按:起信論中所言之本覺真心乃是指阿賴耶識,非是別有本覺真心。起信論文具明,龍樹誤會起信論文意)。第二現識,直是現相阿梨耶識。第三分別事識,直是意識;粗分意識,細分即末那故。此契經中八種識者:阿梨耶、末那、意識及五識身,是名為八。何故成八?一意識中分七種故。中契經中第一了別識,直是現相阿梨耶識(按:楞伽及餘諸經之經文中,皆不曾說阿賴耶識是了別識,龍樹此說有誤)。第二分別事識,直是意識;意如前說,同說末那。」

龍樹如是《釋摩訶衍論》之論文,實有過失:一者,如《楞伽經》中所說者,識共有八;一為真相識,二為現識,三為分別事識。今者龍樹所說者,則謂意根是依附於意識而有者,是從意識細分而出者;如是則成七識心王,違 佛所說八識心王之法。

二者,龍樹所言契經者,謂楞伽也。然楞伽中所說之真識者,其實正說阿賴耶識,非是龍樹所別作建立之「外於阿賴耶識之本覺真心」;經文具在,猶可檢校,一切人皆不得推辭而言不見楞伽之經文也。復次,龍樹別立本覺真心於阿賴耶識之上,則又轉墮八九識並存之過失中,理不得成,是故龍樹此說不當。

三者,龍樹既引起信文句,且以起信所說文句而觀,亦見起信論文所說之本覺真心即是阿賴耶識,龍樹焉可將本覺真心阿賴耶識分割為二?而將一心二門之阿賴耶識所顯真如性說之為另一本覺真心?再將本覺真心之阿賴耶識說為另一心?如此則成二心,已違馬鳴菩薩「一心二門」之說也!故說龍樹菩薩此言不當,亦因此一緣故,致生今時彼諸少學淺智之人,不依 佛語及馬鳴菩薩之語,竟依龍樹之語,引為證據而說真識非是阿賴耶識,龍樹於此實有其過也!

四者,龍樹別行建立「意根為意識之細分識」,則同於今時印順、達賴與古時月稱、阿底峽、寂天、宗喀巴…等密宗應成派中觀見者之所說:妄謂意根末那識是意識之細分而後始有之心,則成違教悖理之說。所以者何?謂四阿含諸經中, 佛一向記說:「一切粗細意識,皆意法為緣生。」一切唯識系之大乘經典亦皆同此一說。意識心既是依意根與法塵二法為緣,方能由阿賴耶識中流注意識種子,而後始能有意識心出生,則已明說意根乃是意識之俱有依根,若無意根作為意識之所依根,意識尚且不得現起,何況能作為細分而出生意根之心?是故龍樹此說違教悖理,正是顛倒之說也!

五者,意根具有能令諸法從阿賴耶識中現起之作用,故說意根為現識;此功德為其餘諸心王所無者,是故末那識是萬法之掌控與指揮者,亦是將阿賴耶識及前六識據為己有者。譬如《成唯識論》云:「阿賴耶識俱有所依,亦但一種,謂第七識;彼識若無,定不轉故。」謂阿賴耶識於三界中現行運作時,必定要依意根而運轉;若無末那識之作意與思量,則阿賴耶識便不能運轉。若意根作意之後而起思量決定,欲滅自己及前六識,則阿賴耶識即不復出生前七識,則十八界俱滅盡,則唯剩餘阿賴耶識恒而不審,心體無形無相而獨存、而無所在,即成無餘涅槃;阿賴耶識之性,恒而不審故,一向不自作主故,一向隨緣而依末那識之作意運轉故。

此乃一切具有道種智者之共識,亦是一切精研唯識之學者所共認知者。謂由於意根之遍計執性未除,是故常起遍計執性而起作意,欲令自我不滅,欲令阿賴耶識之自性常常為我所用(悟者方知此語密意),欲令自我常於諸法中相應而轉。由有意根之如是作意故,方能從阿賴耶識中現起六識身及諸法,是故意根名為現識。所以者何?謂阿賴耶識從無始以來,常住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恒而不審,其體性永遠恒常如是,絕無改變;是故阿賴耶識雖然執藏七識心之種子,亦執藏七識相應之種種貪染種子,然而絕不主動生起作意欲生諸法;七識心種子及諸法相之所以會從阿賴耶識中流注而起者,皆由意根之作意使然;若無意根之思量與作意者,阿賴耶識自身絕對不會主動流注任何種子。由於意根有如是令六識心及諸法相現起之作用,故說意根是現識,能令阿賴耶識所含藏之諸法得以現起故。

六者,若如龍樹所言「阿賴耶識是現識」者,則有大過;謂無餘涅槃必將成為永不可證之法故,亦謂違背阿賴耶識原有「恒而不審」之體性故:若阿賴耶識是現識者,則阿羅漢入無餘涅槃已,將在無餘涅槃位中,由阿賴耶識復起作意與思量而令七識心王種子,及七識相應之貪染習氣種子隨之生起現行,則復淪墮三界生死中,永無取證無餘涅槃之時。若龍樹所言「阿賴耶識是現識」之說為正確者,則阿賴耶識不應是恒而不審之心,應同末那之恒審思量性,則亦應是同於末那之遍計執性,則不應說為無覆無記性,則違 佛說,亦悖一切真悟者對阿賴耶識自體性之現觀,是故龍樹菩薩此說非正,乃是誤會現識法相內涵之言說,不應引為正理證據,彼等不應引作證成己說之理證,違教悖理故。

是故龍樹菩薩於其所造《釋摩訶衍論》中,主張阿賴耶識是現識,而非真相識者,其說有謬,非是正說,違 佛所說真旨故;若人所說違 佛所說真旨者,即不應依止,當以 佛說正理為依止。若菩薩所說者,不符 佛說,則當以 佛說為依,不應依菩薩所說為依。由《釋摩訶衍論》之法義以觀,龍樹當年之修證,只是初地之甫入入地心位,尚非是初地之住地心位;更非初地之滿心位,猶未親證猶如鏡像之現觀故,是故所說之法,仍有過失(此是依彼當年造論時之境界而言,非謂造論後之餘生繼續增上進修之境界而言,更非說其生西千年後之今時境界)。

龍樹雖是初地菩薩,然造論之時卻只是入地心,而非住地心之初地菩薩,更非滿地心之初地菩薩。是故對於《楞伽經》之內涵,尚不能全部理解;是故彼所說之法若仍有謬,若有時註解錯誤,亦屬平常,不須苛責,亦不須全面廢除其論著。然後世學人讀其論著時,應有慧眼而作簡擇:正者學之,謬者捨之。若自身尚無慧眼者,則以存疑及心存善念、自謙不知為佳,莫因其違 佛旨意之論文而認以為真,用來妄評真善知識,否則即有大過(三版二刷編者補案:後來蕭老師已考證確定《釋摩訶衍論》並非龍樹菩薩所造,是新羅僧人月忠假借龍樹名義所偽造者,以此錯誤百出之偽論污損龍樹令名,詳見《燈影》一書之考證。此篇辨正之文係尚未考證前姑信其為龍樹所造者而作評論,後已考證清楚、還龍樹清白)。

復次,舉凡學人讀其著作者,若不能檢知其錯謬之處,即是位在龍樹當時證量之下者,距離初地猶在遙遠。若因龍樹之論文,更自創「阿賴耶識為生滅法、須有所依方得存在」之邪說,用以抵制真善知識者,則顯然其人對阿賴耶識本來不生之現量境界,至今仍然不得安忍,即是未起大乘見道無生忍者,乃是對於大乘真見道之總相智、別相智內涵,未曾實際深入體驗者,皆是因為昔時善知識一時濫慈悲而為伊明說之過也! 此過不應責之於人,咎在善知識自身,是故余應自責。

此謂今時彼之不能於阿賴耶識生忍,心中懷疑而生邪見,用以誹謗我法,致令余今必須辛苦而造此文者,皆由當年自己濫慈悲、明知當時學人福德不足,卻又為之明說,以此過失遺患於後,是故造成今日之結果;是故,今日辛苦造此長文者,只是對自己當年所種之惡因而作補救,不能怨怪於任何人,亦不能怨怪別作異說之對方。然彼耳聞余之明說密意而不能於阿賴耶識生忍,以致誹謗我法之人,即因此故,不名真正見道之人也! 退失於真正之菩提心故─ 已經否定常住不壞之真菩提心阿賴耶識故;雖然彼絕不肯承認是退失菩提心,反而自認是更上一層樓。

復次,現識一詞,有時非如《楞伽經》中所說之意,有時係指識之現行,乃是現行識之簡稱為現識,而非指稱意根「能令阿賴耶所藏識種現行而致六識身現起」之意。譬如《成唯識論》卷四云:「有義(此有義者,不是玄奘大師之意,乃是他家之說法):此意(根)以彼識種(以彼阿賴耶識所藏意根種子)而為所依,非彼現識(非以阿賴耶識之識體現行作為俱有依);此(此字謂意根)無間斷,不假現識(不須假借阿賴耶識心體之現行)為俱有依方得生故。 有義(此說方是玄奘大師之說法):此意以彼識種及彼現識(此意根以彼阿賴耶識所藏意根種子及彼阿賴耶識體之現行)俱為所依;雖無間斷而有轉易,名轉識故;必假現識為俱所依方得生故。」此段論文中所說之現識者,謂現行之阿賴耶識。乃謂意根必須依於阿賴耶識之現行配合而無間運作,意根自身方能現行起用故;若唯依阿賴耶識所含藏之意根種子流注,而不同時依止阿賴耶識心體之現行配合無間運作,則意根便不能現行運作。如是論文中所說之現識一詞,乃是說阿賴耶識之現行,即是現行識體之意,簡稱為現識,不可作錯誤之援引,而說意根不是現識,或說阿賴耶識是現識,此現識意與彼現識意之意涵迥異故。

窺基大師《唯識述記》卷第四末,亦如是註解云:「此第七識以彼種子識(阿賴耶識所含藏之七識種子)及現行果識(現行而受果報之主體阿賴耶識)俱為所依。此(末那)識隨在因果位中雖無間斷,於入見道等而有轉易,或善或染,必假現識(必須假藉現行果識─ 阿賴耶)為俱有依方得生故。」已經明示此段《成論》文中所說現識之意,實為現行識之意,而非楞伽經文中所說之「末那識能令阿賴耶所藏識種現行而致六識身現起」之意,彼自不解經文論文真意,誤會經意論意,卻誤引龍樹之錯誤解釋,用來責余所說之法有誤,即成妄言。

第一種「有義」之說者有誤,謂意根要假阿賴耶識之現行配合,方能運作故,非唯種子識之流注意根種子即可故;若阿賴耶識不現行配合─ 縱使可以住於無餘涅槃位中而流注意根種子─ 則意根缺乏阿賴耶識之同時同處無間配合運作,意根便隨之不能現行,則亦不能運作。亦如意識要假意根之現行,無間配合方能運作;意根若不現行─ 無意根之現行識無間配合,意識則亦不能現行與運作。是故此段論文中所說之現識,乃是動詞,非是名詞,乃說諸識之現行識,非是楞伽所說現識之意,不可混濫而說,不可混為一譚!是故於此段成論文句中,現識一名,不可移作《楞伽經》中八識心王分類上之現識解釋,否則即是不解佛法、誤解佛法、尚未貫通經論真意之人也。

何以故?謂成論此段論文中所說之現識,非唯指稱為意根,後時亦兼說為意識故,非唯指稱阿賴耶識也!譬如後時論文中明說:意識要以彼意根之現行識作為俱有依,與意根之現行而無間配合,意識方能現行與運作,此時即說「意識以意根之現識為俱有依」,如是意根則得名為現識;又譬如更後文中所說:前五識要以意識之現行識及意根之現行識作為俱有依,二種現行識無間配合運作,前五識方得現行與運作,此時即說「前五識以意識與意根之現識為俱有依」;亦如意根,除須阿賴耶識流注意根種子作因緣以外,尚須阿賴耶識心體之現行運作而無間配合,作為意根之俱有依─ 要以阿賴耶識之現行作為俱有依,意根方得現行與運作,此時即說「意根以阿賴耶識之現識為俱有依」。如是,六七八識皆可說為現識,然此現識之意,絕非楞伽所說之「意根能令諸心種子從阿賴耶識中現起」之意也。揆於楞伽經文及成論論文、唯識述記所說之意涵,此意極明;唯有尚未通達楞伽、成論及述記真義之人方生誤會,而取來作為誹謗、抵制余法之說。

是故,現識一名,於俱有依之說明上,以簡略之現識一名而說之,其實真正名相應說為現行識,簡稱現識,然此現識乃是指阿賴耶識現行時所簡稱之現行識,而非《楞伽經》中所說「能令他識及阿賴耶識、六識身現行」之現識意也!不可混為一譚也!是故,法無定法,於諸經諸論所說之法相意涵,不可混淆,不可執定為同一意;當依證悟如來藏而能生忍之後,所發起之般若證量,以及前後經文、論文之真意,而作理解。若不如理作意,妄情作解,更取來誹謗真善知識之法義者,則本質已成誹謗 佛之正法,即有大過;捨壽後大不易受,卻又無法逃避。一切學佛之人,萬萬小心、細心、自謙為妙。

當知佛法修證境界中,上地能知下地境,下地不能知上地境;上地菩薩能檢別下地菩薩說法之過失,下地菩薩則完全無力檢別上地之法義,唯有信受熏習及增上修學之力。隨於菩薩修證之增上,越至上地,說法之過失越少;乃至等覺菩薩若說極深妙之法時,有時亦難免有極微細之錯誤,為十地菩薩所不能檢別者,是故菩薩說法時,若總體無誤,細處有誤者,乃是正常之事,唯有進至佛地而說法時,方能絕對無誤。

如是,上地能知下地事,下地不知上地事;乃至同一地中,入地心菩薩不能知住地心菩薩之證境,住地心菩薩不能知滿地心菩薩之證境;是故下地菩薩不能簡擇上地菩薩法義之過失,上地菩薩能簡擇下地菩薩所說法義之細微過失,然亦唯有細部過失能說之,於根本識之總相法上,則絕無可能加以推翻或否定,唯除下地菩薩所悟之第八識心體非是真心,而是錯以意識變相或意根,誤認為第八識真心者。是故,唯有 佛地智慧,方能檢別一切菩薩所說法義之謬。

是故,彼等淺學之人,但見龍樹是初地心,不知其證境究為入地心、住地心、滿地心,便以為龍樹所說之法悉皆不謬;便敢膽大包天,錯將龍樹有誤之論文,取來否定余所說法,則成自過,此乃不知深廣微妙佛法之人。此是彼等別創阿賴耶識所依真如心體者之第一百八十一種過失。

七十者,彼等聞余破斥彼所說法之種種過失已,便又改口言:「阿賴耶識不是如來藏,不是真如,如來藏方是真如;經中亦未曾言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未曾言阿賴耶識即是佛地真如心體。所以,如來藏為體,阿賴耶識為用,如是正理方是正法。汝正覺同修會所證者只是阿賴耶識,未證阿賴耶識所依之真如心體,所以不是真正證悟之人;所以汝等所說證悟之法,非是正法。」如是後來改口之言,亦復導致進退兩難之局,理不得成。

謂阿賴耶識既是第八識,而彼等又說如來藏非是第八阿賴耶識之別名,則如來藏即應是第九識,絕無可以狡辯為同一識之餘地,絕無可以狡辯為體用之關係,能生之法─ 如來藏─ 必是主體識故,阿賴耶識亦是能生萬法之主體識故,則應如來藏與阿賴耶識同皆是主體識,則必成為二識,則如來藏必定成為第九識,不可狡辯為「如來藏是體,阿賴耶識是用、為同一識」也。如是,彼等則墮前來所破八九識並存之百餘種過失之中,非僅違教,亦復悖理。

彼若強言「如來藏與阿賴耶識同是第八識,如來藏為體,阿賴耶識為用」,而非一體二名者,成為體與用之關係者,則是強詞奪理之說。當知外於阿賴耶識而有(能生阿賴耶識之法,必非阿賴耶識所函蓋之法故)、因此能生阿賴耶識者,絕非第八識心故!阿賴耶識已是第八識心故!能生阿賴耶主體識之法絕非同是第八識故,否則便將貶抑阿賴耶識為此能生法之心所法故,則有前來所破「阿賴耶識成為心所法」之大過。是故當言:「如來藏即是阿賴耶識,一體二名。」彼若不信此言,因此復又改言:「如來藏為體,阿賴耶識為用,同是第八識。」則又墮於上來所破之「真如為體、阿賴耶為性用」之六十九種過失之中,仍是進退兩難之局,仍然難免種種過失,焉能令人生信?焉能掩人耳目?此是創見者之第一百八十二種過失。

七一者,若彼等現在或將來所證之真如或如來藏,異於正覺同修會所證之第八識因地真如阿賴耶識者,必有以上種種大過,豈唯違教?亦復悖理!永遠不能自圓其說,永遠難逃平實今日之預先立破而不能公開答辯也!平實今日預記於此,教界大師與諸學人,可以長期拭目以待,以證吾言之不虛也!

綜而言之:《如來藏經》所開示之如來藏,即是阿賴耶識、異熟識、佛地無垢識;《維摩詰經》所說之菩提心者,即是阿賴耶識、異熟識、佛地無垢識;《勝鬘經》所說之如來藏者,即是阿賴耶識、異熟識、佛地無垢識;《解深密經》所說之勝義諦、圓成實者,即是依阿賴耶識、異熟識、佛地無垢識而說者;《占察善惡業報經》所說之佛地真如者,即是因地阿賴耶識體,淨除二障之後所改名之第八識真如;《攝大乘論》中無著菩薩所言之阿陀那識,即是阿賴耶識、異熟識、佛地無垢識。未來漸次註解諸經時,將次第依照經文真意,逐輯出版,證明彼等諸人所言者,皆是斷章取義、扭曲經意之說。未來漸次註解出版後,可供教界之審查,證明余言之不虛,非如彼等只敢四處暗中放話流傳、誹謗抵制,不敢落實於文字之上。

亦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所說:「若無為(如果阿賴耶識顯示之真如無為體性就)是心,即名斷見;若離心法(若離阿賴耶識心體這一個法),即名常見。永離二相(永離誤認真如性為真實體之斷見,永離誤認阿賴耶識以外之法為心,離此二相),不著二邊,如是悟者,名見真諦;悟真諦者名為賢聖(悟真諦者非全部皆是聖人,亦有七住位及以上三賢位之賢人,故名賢聖,不說唯聖)。一切賢聖性本空寂,無為法中(從阿賴耶識之真如無為體性中而觀之),戒無持犯亦無大小(依阿賴耶識離見聞覺知、恒而不審、不貪不厭之真如無為體性觀之,根本沒有犯戒可說,亦無大戒小戒之差別),無有心王及心所法(從阿賴耶識離見聞覺知之真如無為體性而觀,完全寂滅無知,也沒有心王與心所法可說),無苦無樂(更沒有苦與樂可說);如是法界(這種阿賴耶識自住之真如無為法界中)自性無垢,無上中下差別之相,何以故?是無為法性平等平等故。如眾河水流入海中,盡同一味無別相故,此無垢性(此阿賴耶識之真如無為之無垢法性)是無等等,遠離於我及我所(不墮於十八界我之中,亦不墮於十八界我所相應之世間貪染等法);此無垢性非實非虛(此真如無為之無垢法性,非實亦非虛:依阿賴耶識而有故非實,阿賴耶識體恒常住不壞,故此真如無為之無垢性亦隨之不壞而名非虛),此無垢性是第一義(親證阿賴耶識而現前領納此識自體之無垢性、真如無為者,方是親證第一義諦之賢聖),無盡滅相(此真如無為、無垢性,依常住不滅之阿賴耶識而同時存在,是故此無垢性永無斷滅時、永無滅盡之相),體本不生(此無垢性所依之第八識心體本來不曾出生,因為本已常住而從來不滅故)。此無垢性常住不變(此阿賴耶識所顯之無垢性,也因阿賴耶識心體之常住而成為常住不變的),最勝涅槃(是最勝妙的涅槃本際),我、樂、淨故(其體是常住法故名為真實的我、常住不滅而非無常所以是真實的樂、也是永遠如是清淨性的緣故)。此無垢性遠離一切平不平等,體無異故(一切有情的無垢性都是同一類的心體阿賴耶識,並無差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當一心修習如是心地觀法。」

此段經文乃是彼等欲破我法之人所引用之經文,作為破斥我法之證據。然而今觀此段經文所說之義,其實卻正是破斥彼等所說之邪理,彼竟以應破斥自己之經文,取來破斥於余,顛倒至極!是故,一切人都不應將第八識心所顯示之真如無為性、無垢性,從阿賴耶識分割而出,然後取來顛倒建立為阿賴耶識之所依心體。如今彼等正墮此段經文所破斥之過失中,成為斷見者:離阿賴耶識即無心體可得故,阿賴耶識即是無垢性、真如性之所依心體故。

彼等若不信余言,故意狡辯說「此經所說之無垢性所依心體非是阿賴耶識」者,且舉同此經中 佛語開示為證,證實此經文所說無垢性之心體即是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鈍根小智聞一乘,怖畏發心經多劫,不知身有如來藏,唯欣寂滅厭塵勞。眾生本有菩提種,悉在賴耶藏識中;若遇善友發大心,三種鍊磨修妙行;永斷煩惱、所知障,證得如來常住身。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一切菩薩修勝道,四種法要應當知:親近善友為第一,聽聞正法為第二,如理思量為第三,如法修證為第四。」如是經文中,明說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識,亦說眾生本有之菩提種─ 真如性無垢性─ 本在藏識賴耶之中;經文如是明言,大眾復有何疑?是故當信余言。

偈中 佛又明言:應當依此藏識阿賴耶,進修而斷盡煩惱障與所知障之後,方能證得如來之常住身。如今彼等諸人既引用此經文句,責我所證之阿賴耶識非是如來藏,又倡言因地時即可親證佛地果德之真如心體,如今觀之,豈唯悖理?抑且違教;顯然已成妄言,已成斷章取義之說,正是自誤誤人之言也!如是誤解經句真意者所言,有何可信之處?而彼諸愚人信之不疑!誠可哀憫!

有智學人及初悟之人,以及一切假借善知識引導之因緣而證悟者,當信 佛所說語:「真善知識實難遇。」是故親遇之時,莫作容易想、輕易想,而輕賤之,否則即障自己悟後起修之道;若不信真善知識,則不受其語,則難以接受真善知識之攝受,則以後所修之佛菩提道,難免不慎而入歧途,亦將難免值遇惡知識而被影響退轉,猶以為是更上一層樓。是故當依 佛語而修佛菩提道,於此四法應當信受奉行:

一者親近真正之善友:若遇惡友,當速遠離;然而何人為真正之善友?何人為真正之惡友?無智之人亦難辨正,只得隨其往世、此世之福慧因緣而親近之,往往隨從似是而非之惡知識所教邪見而造邪見業,猶自以為更上一層樓。

二者必須聽聞正法:若人不假聽聞正法者,則難以勝進勝修;若所聞非是正法者,當速遠離。然而何人所說為真實正法?何人所說為似是而非之法?無智之人亦難辨正,只得隨其往世、此世之福慧因緣而行。如是隨從似是而非之法而修行者,自身實亦難知其法乃是似是而非之法;隨學之時,猶自以為更上一層樓。

三者,應須如理思量:然而無智之人及與性障深重之人,不肯與真善知識下心論義,唯認自己所見為真,自認己之修證更高於真善知識,只得隨己性障而自作聰明,滋生邪見、邪解,難以迴轉;此亦自身此世及往世熏習之因緣所致,然卻誤以為自己所見者為更上於真善知識之見地,難以救拔。

四者應當如法修證:若非如法修證,則入歧路,雖曾因善知識之助益而得真見道之功德,然而由於師心自用故,滋生邪見邪解;由其邪見、邪解故,轉復產生邪思惟、邪修、邪行之事證,便入歧途,猶自以為更上一層樓。乃至以己邪見邪解而誹謗真善知識所弘傳之正法,及造誤導眾生等業,成就地獄業。

是故,一切佛子修學佛法者,必須如理思惟、如法修證,萬勿自以為是:不與真善知識商量,便自以為是。有智之人當細思之,以免誤入歧途猶自不知,尚自以己邪見而責真善知識之法為邪謬之法。此四乃是一切佛子所應遵循者,謹錄於此,以嚮佛子。

凡此諸經所說之種種心名,皆是第八阿賴耶識於不同之修證階段,或依不同之體性立場、不同之修證層次與階段,而作種種不同之名稱施設,本是一識多名,不可強行分割、然後再別作建立,否則所說佛法必將處處違教悖理,亦將令我佛教所傳經教正法真義,變成支離破碎,同墮印順法師之所墮,同成破壞佛教正法流傳久住之惡業者;是故一切佛門大師與學人,於此不可不慎也!而今彼等不作如理作意之思惟,亦不與真善知識共同慎思明辨,師心自用之後,便於萬法之主體識、萬法根源之阿賴耶識心體上,別立想像之法作為阿賴耶識之所依心體;而將阿賴耶識藉緣所顯示之真如無為、無垢性,將彼依附阿賴耶識方有之真如性,虛妄建立為能生阿賴耶識之法,全違聖教量,亦違一切法界之實相,成就無量無邊之過失,不足具言,故說此是彼等作此創見者之第一百八十三種過失。

七二者,彼等諸人今已不信阿賴耶識為一切染淨法之所依心,別立阿賴耶識所顯示之真如性,顛倒作為阿賴耶識之所依心體,是故彼等諸人今復改口而作如是邪見之言:「阿賴耶識生滅法,不是如來藏;如來藏方是不生不滅之法,阿賴耶識實由如來藏所生者。」然而如是之言,已經意謂:阿賴耶識非是能生萬法之實體法,成為所生之法;已經意謂:能生阿賴耶識之法方是能生萬法之實體法。若非能生萬法之心,不許是能生阿賴耶識之實體法故。是故彼等所說者,非唯嚴重悖理,將導致佛法所有體系與內涵皆必須全面修改,將導致 釋迦世尊尚未成佛之謗;亦復嚴重違於經教法義,成為破壞佛教正法之邪說。

如來藏即是阿賴耶識,此乃無可爭議之理;所以者何?謂經中之萎花喻、金喻、水喻、胎藏喻、寶藏喻……等十喻所說者,皆同是阿賴耶識故,此十喻所說心,其體性完全同於阿賴耶識故。若人不信此義,且以淺顯之理說之;如來藏一名,自古以來歷代祖師同有如是解、如是開示:如來藏中藏如來。此謂阿賴耶識心體中含藏著能令眾生成就究竟佛地功德之種子,故名如來藏。謂未來果地之如來,此時已隱藏於因地眾生之第八識心體之中,是故眾生皆可藉助於佛法之修行,而於三大阿僧祇劫之後成就究竟佛果,故名如來藏,此識中本已含藏未來成就如來果證之一切種子故。十方法界中,除阿賴耶識以外,別無他法能有如來藏之體性故。

設使有人不信是言,且自觀察:除第八識阿賴耶以外,復有何法能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既有阿賴耶識現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何須別立他心為本來自性清淨涅槃? 於十方法界中,亦不可能別有他法能現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否則即有「能生萬法之心有二」之過。 復又觀之:別有何法能執藏無漏法種?復有何法是不生滅法而能執藏眾生所修集之無漏法功德去至未來無量世者?一切賢聖長時極力探究之結果,皆是唯有第八識阿賴耶符合,並且是完全之符合也!除此以外,無別他法可為如來藏也!

今有愚人因余早年之濫慈悲,為彼明說阿賴耶識心體,致彼缺乏體驗故,多年以來心中懷疑而不能完全信受,於阿賴耶識不能生起安忍之心,不能發起阿賴耶識本來無生之忍;復因心照不宣之某種緣故,乃欲輕賤余所為彼明說之阿賴耶識,便作頭上安頭之狡辯:「如來藏才是真如性、真如,方是執藏眾生三大無數劫所修集功德法種之心;如來藏不是阿賴耶識,是阿賴耶識之體,阿賴耶識只是如來藏之用。」彼等如是之言,前來一百八十二種過失中,已經破斥,理不得成;佛地之第八識真如,乃是因地之第八識阿賴耶心體,於悟後起修而淨除二障之後所轉名者故,本是同一心體而於不同階段施設不同名稱罷了!不可外於阿賴耶識心體而言別有真如也;如來藏一名,乃謂第八識阿賴耶,亦謂第八識異熟識。舉凡第八識心體,未曾淨除二障究竟之前,在等覺位至凡夫位中,皆名如來藏識,函蓋阿賴耶識名與異熟識名,尚未究竟斷盡二障隨眠故,是故如來地之果德尚未發顯,故名如來藏,尚非是究竟佛地之第八無垢識,是故不得名為佛地之真如心,尚未究竟真實故,尚未究竟如故;是故,如來藏名,通常函蓋凡夫地至等覺地之第八識,往往不至佛地,尚非是佛地之真如故,佛地則是究竟真實、究竟如故。

因地一切位中,本無「淨盡二障隨眠後之佛地真如心體」,皆是同一第八識之阿賴耶心體故,阿賴耶心體尚有二障隨眠未曾斷盡故;要須斷盡二障隨眠已,阿賴耶識方得轉名為佛地真如故。因地中常時顯現之第八識真如性,則是阿賴耶識自體之所顯性,本屬阿賴耶自體之所顯法,依附於阿賴耶識而存在、而顯現,絕對不可顛倒作為阿賴耶識之所依法。是故,十方法界中之一切法,唯有阿賴耶識方是如來藏,唯有阿賴耶識方是含藏未來之如來身者,方是含藏如來性者,方含藏未來如來地之果德者;由是緣故,歷代祖師說言:「如來藏中藏如來」,是故如來藏即是阿賴耶識也!除阿賴耶識心體(無學位時改名異熟識)以外,別無心體能藏如來性故,十方法界中別無一法可有真如性故,真如性是阿賴耶識之所顯性故,乃是依附於阿賴耶識而顯現者故,以阿賴耶識為體故。

復次,契經中言:「阿賴耶識雖與能熏(七轉識)及諸心法(阿賴耶識及七轉識之心所法),乃至一切染淨種子而同止住,性恒明潔。如來種性應知亦然,定不定別,體常清淨(阿賴耶識自體恒常清淨)。如海常住,波潮轉移;阿賴耶識亦復如是,諸地(初地至十地)漸修、下中上別,捨諸雜染而得明現(由五分法身之證得而捨諸雜染,漸漸顯示出佛地之真如性:仍是因地之阿賴耶識─ 異熟識體,由種子之雜染淨除以後,具足五分法身而轉名佛地真如)。」是故阿賴耶識乃是常住之法,乃是不生不滅之法體;諸地漸修者,皆是修除此識體中所含藏之七轉識相應雜染種子,皆是修除此識體中無始本有之無始無明隨眠。修至十地滿心位,皆是依此阿賴耶識心體而修:斷除阿賴耶識中之煩惱障現行及習氣種子隨眠,斷盡無始無明隨眠之後,方得轉名佛地真如;不得外於此識,而在因地此時別行建立子虛烏有之阿賴耶識所依心體真如、而言佛法也!否則即成心外求法之虛妄想也!

契經又云:「善說阿賴耶,三性法無我;其身轉清淨,而來生此國。」意謂阿賴耶識總體(阿賴耶識自身及其大種性自性…等自身相應法,以及所出生之七轉識五陰…等,合為一大總體)乃是圓成實性,而其所含藏之七轉識心則有依他起性及遍計執性,皆從阿賴耶識心體所含藏之種子中出生,真如性亦是阿賴耶識自體之所顯性,故說:「是故 佛善說阿賴耶識之三種自性及二種無我法。若於此法而得親證,次第深入現觀者,則其阿賴耶識將漸轉清淨,不再有染污種子;如是清淨之後,方得來生此佛國。」

契經又云:「阿賴耶識恒與一切染淨之法而作所依,是諸聖人現法樂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諸佛國土悉以為因,常與諸乘而作種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此經文中意,謂佛子若得親證阿賴耶識,便可證實:「一切染淨諸法皆依賴耶心體而有、而生,是故聖人(初地以上)所親證之無生法忍現觀之金剛三昧境界,皆是由此阿賴耶識而顯、而有。世間人類、天眾以及諸趣眾生、諸佛國土,皆由阿賴耶識心體而生,皆以阿賴耶識心體及所藏種子為因;由於此阿賴耶識心體常住不斷而執藏一切種子,故能作為三乘佛法種性及人天善法種性之所依;假使有人能證得第八阿賴耶識,了知其究竟內涵具足之後,即可成就佛道。」成佛之道既然須由阿賴耶識心體而成就,因地之真如性復是由阿賴耶識所顯現者,佛地之第八識真如亦是由阿賴耶心體轉名者,乃是同一識體,乃是常住不壞之法,是故 佛說之為金剛心,彼等焉可說阿賴耶識是生滅法?

又云:「藏識佛地中,其相亦如是。十地行眾行,顯發大乘法,普與眾生樂,當讚於如來。在於菩薩身,是即名菩薩,佛與諸菩薩,皆是賴耶名。佛及諸佛子,已受當受記,廣大阿賴耶,而成於正覺。密嚴諸定者,與妙定相應,能於阿賴耶,明了而觀見。佛及辟支佛、聲聞諸異道、見理無怯人、所觀皆此識。」如是經文明言:諸佛實由阿賴耶識之親證與修行,方得成就究竟佛道。成佛之時,其第八識心改名真如,仍是阿賴耶識自體,只是體中所含藏之種子究竟轉淨而已。是故,學人不可外於阿賴耶識而求佛法,不可擅自建立阿賴耶識之所依也!否則即頭上安頭、轉易佛法內涵之過也!

又云:「阿賴耶識亦復如是,是諸如來清淨之藏,與習氣合,變似眾色周於世間;若無漏相應,即雨一切諸功德法。」又云:「阿賴耶識亦復如是,是諸如來清淨種性,於凡夫位恒被雜染,菩薩證已,斷諸習氣,乃至成佛,常所寶持。」又云:「如來清淨藏,亦名無垢智,常住無始終,離四句言說。佛說如來藏,以為阿賴耶,惡慧不能知,藏即賴耶識。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又云:「賴耶體常住,眾識與之俱,如輪與水精,亦如星共月;從此生習氣,新新自增長,復增長餘識;餘識亦復然,如是常輪轉,悟者心方息。」又云:「依止賴耶識,無漏心亦然,漸除諸有漏,永息輪迴法;此是現法樂,三昧之境界。」又云:「阿賴耶識從無始來,為戲論熏習諸業所繫、輪迴不已:如海因風起諸識浪,(識浪則)恒生恒滅、不斷不常,而諸眾生不自覺知,隨於自識(所)現眾(多)境界。若自了知(此一實相境界),如火焚薪,(種種煩惱)即皆息滅、入無漏位,名為聖人。」又云:「如摩尼寶體性清淨,若有置於日月光中,隨其所應各雨其物,阿賴耶識亦復如是,是諸如來清淨之藏,與習氣合,變似眾色,周於世間;若無漏相應,即雨一切諸功德法。如乳變異而成於酪,乃至酪漿;阿賴耶識亦復如是,變似一切世間眾色。」

如是經文中,已明說阿賴耶識心體即是未來佛地之第八識真如心體;譬如黃金與指環,非一亦非異:指環乃是黃金所造成者,造成指環後仍是黃金體,體無差別,然而現象上則有差別。因地佛地之第八識真如心體亦復如是,本是同一心體,所差別者,唯在心體中所執藏之種子淨與不淨之現象上差別罷了,並非別有心體能為阿賴耶識之所依─ 並非別有黃金(阿賴耶識之所依心體)可以作為黃金指環(佛地真如)之體。佛地真如(黃金指環)乃是由阿賴耶識(金塊)所成者故。

真如性只是第八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之清淨性,即是能令眾生在未來成就究竟佛道之如來性;真如性只是阿賴耶識心體之所顯法,非是能生任何一法之法,更何況能生其所從來之阿賴耶識?上舉契經經文中亦明說阿賴耶識是能生萬法之心,既是出生萬法之心體,則是一切法之所依心,為一切法之所依,包括真如性在內,悉皆由阿賴耶識而生、而顯。阿賴耶識既是一切法之根源,絕無可能由他法而生,絕無可能是他法之性用。是故有智之人,聞余言已,即知如是法界正理,不為所惑,不被淺學之人方便籠罩之辭迷惑而轉,唯除無智障重之人。是故,如上所舉契經經文說:「阿賴耶識是如來清淨之藏。」則已明說如來藏即是阿賴耶識,是故彼等諸人所言「阿賴耶識不是如來藏」之言,皆是違經悖理之顛倒見,非是如理作意者,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八十四種過失。

七三者,彼等復作是說:「真如完全無為,完全清淨,方是圓成實性;若雜有染污性者,即非圓成實性。阿賴耶識以有染污種子故,絕非圓成實性;是故,既有圓成實性,則應圓成實性方是真如,即是阿賴耶識之所依心體。」作是說者,乃是不解圓成實性真正意涵之人,是誤會圓成實性法義之無智人也!所以者何?謂 佛曾開示云:「瞋恚即實際,以依真如起;了知如法界,是名瞋三昧。(《大寶積經》卷29)」若彼等所說之言為是正理,則此處 世尊所說真如有起瞋之種子,能出生瞋恚之種子者,應當成妄; 佛說因地之真如心(阿賴耶識),仍然含藏著瞋恚之現行及習氣種子故。依彼等誤會佛法者所說:真如一名唯在佛地方可用之。則應此段 佛語成妄,則成謗佛之說也!

佛又宣示:此諸瞋恚確從實際(因地真如)而生起,是故說瞋恚即是實際,實際者即指因地真如也。若人了知瞋恚實由因地真如而起,了知瞋恚實即真如法界所含藏之種子,與真如不一亦不異者,即是親證瞋三昧之賢聖。由是經文佛語中,明說瞋恚從真如心體而起,可知真如一名,不可如彼等所說之唯限佛地使用,佛地真如不可能有瞋恚種子生起現行故;可知彼等所說「真如、如來藏完全沒有染污,必須是完全沒有染污者,才是圓成實性。」乃是妄說,違背 世尊教法故,圓成實性意指「因地之第八識心本有令人圓成流轉生死及成就究竟佛道之功德」故,由於雙具三界萬法生顯之性用,而令善惡因果悉皆如實報應於自身,圓成一切法界因果之功德;復能令諸佛子依其自體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真如性,圓成二乘解脫道之果德,以及圓成未來果地究竟佛之功德;如是雙具有為與無為,雙具有漏與無漏,令世間出世間「一切法則」皆得實現者,方是真正之圓成實性心,是故圓成實性心者不可設定為絕對清淨之心也!欲於因地此時尋覓佛地之絕對清淨心者,乃是妄想也!是故彼等主張「真如絕對清淨,方可名為圓成實性」者,有諸過失。

審如彼等諸人所說「因地真如絕對清淨」者,亦將因為完全沒有染污種子含藏故,而不可能出生眾生之雜染等法,則將亦無三界生死輪迴之痛苦可受,亦將無人能輪迴於三界生死之中,亦將無人能求解脫,亦將無人能求佛法而修佛法,則亦應無始劫以來不曾有人成佛,則應諸經所說諸佛已成佛道等說成妄,亦應諸佛所說佛法皆成虛妄。何以故?謂真如既是因地時即已從來不夾雜染污法種者,則不可能如彼所說之能出生阿賴耶識故,則不可能有眾生受苦而求解脫、而修佛法故。

復次,《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佛開示云:「有為無為諸功德,依止法身常清淨;法身本性如虛空,遠離六塵無所染。」如是佛語中,亦明說法身自體雖然本性清淨,遠離六塵;然而第八識法身卻同時含藏有為法及無為法,雙具有為與無為性,非是如彼所說之唯有無為性。而彼等所說真如為體而能出生雜染有為之阿賴耶識之說法,前來已破而不得成立;今復說言真如、如來藏完全清淨而無染污種子,亦復完全違 佛所說聖教量,皆是違教悖理之說。是故,彼等諸人所言皆是顛倒見,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八十五種過失。

七四者,彼等復又作是說言:「《大乘廣五蘊》論中,說阿賴耶識亦是識蘊所攝,是故『識是識,真如是真如』,不可說阿賴耶識即是真如心。真如絕對清淨,故不是識;而識蘊虛妄,是故阿賴耶識即是虛妄法。是故汝正覺同修會諸人,雖然親證阿賴耶識,仍是虛妄法,非是真正之證悟;必須是親證阿賴耶識所依之體者,方是真正之證悟。」如此等言,亦是誤會佛法之淺學者所說,未曾通達教義之真意。且錄《大乘廣五蘊論》原文如次,以明真旨:

「云何識蘊?謂於所緣了別為性;亦名心,能採集故;亦名意,意所攝故。若最勝心,即阿賴耶識,此能採集諸種子故。又由此識從滅盡定、無想定、無想天起者,了別境界(之六種)轉識復生,待所緣緣(而)差別轉故,(了別境界識)數數間斷還復生起,(阿賴耶識所藏轉識種子)又令生死流轉迴還故。阿賴耶識者,謂能攝藏一切種子,又能攝藏(七轉識之)我慢相故,(阿賴耶識)又復緣身為境界故。又此(阿賴耶識)亦名阿陀那識,執持身故。最勝意(意根)者,謂緣藏識為境之識,恒與我癡、我見、我慢、我愛相應,前後一類相續(不斷)隨(逐阿賴耶識而運)轉;除阿羅漢聖道『滅定現在前』位(安慧菩薩此句所說有誤。滅定尚有意根存在未滅,非如此句所說之意根已滅)。如是,六轉識及染污意、阿賴耶識,此八名識蘊。問:『蘊為何義?』答:『積聚是蘊義。謂世間相續品類趣處差別色等總略攝故。』」

如是論文之中,明說阿賴耶識藉著七轉識之熏習貪染等有漏法種故,能攝取世間色法四大而造色身、而能持身,令五蘊積聚而相續生起、三世流轉,故名為蘊。阿賴耶識既有阿賴耶性(能藏、所藏、執藏生死煩惱種子之體性),是故能令眾生在三界中不斷生起五蘊身心而聚合運作,是故流轉生死不能斷絕;由有如是集藏生死種子之體性,復因世世生死流轉之中,阿賴耶識始終不離五蘊,始終攝藏於五蘊之中,故為「廣」五蘊之識蘊所攝,非是通常所說識蘊所攝。此論由是緣故,故名「廣」五蘊論;從廣五蘊之立場觀之,阿賴耶識亦是五蘊之識蘊所攝,本來無過,但不應引為絕對實相正理,此乃方便及相對之說故。

若第八識已除去阿賴耶性(能藏、所藏、執藏生死煩惱種子之體性)而改名異熟識,成為阿羅漢之第八識,則不在「廣」五蘊所含攝範圍之內,已斷盡煩惱障之現行故。復次,阿羅漢入滅後,唯餘阿賴耶識獨存,乃是無餘涅槃之本際,名為實際;此位之第八識心體改名異熟識,則不在廣五蘊之識蘊所攝範圍之內。是故,「廣」五蘊者,乃是從凡夫眾生地之立場而相對言之,故名為「廣」;若依實際言之,則阿賴耶識除掉凡夫異生之阿賴耶性(能藏、所藏、執藏生死煩惱種子之體性)已,則不復為識蘊之所攝,正是無餘涅槃之實際故。然而彼等諸人不了此義,執於文字表相,依語不依義,見「廣」五蘊論中說阿賴耶識是識蘊所攝,便執文字表相以為真實,便妄謗阿賴耶識為生滅法,則成妄解佛法、妄說佛法之人,亦成楞伽所說之一闡提人也!

復次,安慧菩薩所說之法,多有不正之處,是故《成唯識論》中多所舉列而作辨正。成論中多諸「有義」二字者,彼諸有義二字所言之法,極多為安慧菩薩所言者,《唯識述記》中說之甚詳。若人真有道種智者,於其所造諸論,自能檢其不符 佛說之語而辨正之。若安慧之論文所說不符 佛語者,即成不實之法,則應改依 佛語聖教量為準,不應依誤說之菩薩論著為準。然而安慧此段文句中所說「廣」識蘊者,實亦無訛,乃是從阿賴耶識體之含藏阿賴耶性而立說者;然而彼等諸人隨言取義─ 依語不依義─ 不了其言正義,生起誤解,便引其文以為明證,而作否定阿賴耶識之說;如是誤引其語者,徒招少慧不解之譏,必致誤導眾生之過失,於自於他悉皆無益,亦復於我佛教無益。是故,彼等諸人所言皆是顛倒見,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八十六種過失。

七五者,阿賴耶識既有阿賴耶性,未到佛位,當然仍有唯識相。到佛位後,方有唯識性之可說也。然而,眾生進修解脫道及佛菩提之後,消除阿賴耶識之唯識相以後,此阿賴耶識即滅阿賴耶識性(是滅阿賴耶識名,非謂滅其心體)改名為異熟識;乃至最後滅異熟識性(是滅異熟識名,非謂滅其心體)改名為佛地真如;唯識相與唯識性二名,前後本是同一識體,唯改其名不改其體,焉可因為阿賴耶識有唯識相應須滅除,便說識體為生滅法?

復次,唯識性者,更有別義:一者謂親證阿賴耶識之際,現觀其能生萬法之體性,證成萬法由其所生,故名親證阿賴識者為親證唯識性者。二者謂親證如是唯識性已,現觀阿賴耶識心體中含藏染污種子;此等染污種子要待後時修行清淨之後,已到佛地時,方得圓滿清淨,彼時亦名唯識性,是故唯識性有此二義,應知其分際。於唯識性尚未究極了知清淨之前,皆是心體唯識實性;於佛地則是究竟清淨,俱名唯識性。於此二中間,皆依唯識性而從彼第八識心體與種子之一切法相中觀行,皆名唯識相;而唯識相中仍有唯識性存,心體本顯萬法唯識故,皆不離唯識性故。乃彼等諸人依語不依義─ 不解法語中之真實義,妄引唯識相、唯識性之法相為憑,妄謂「阿賴耶識是唯識相,應予滅除,故阿賴耶識是生滅法」,如是說者,名為不解佛法、不能通達教理之人也! 復次,彼等諸人既不能依義而不依語,顯然未曾發起道種智,是故便於諸經諸論真意,不得正解,處處隨文取義,云何能知唯識相與唯識性之深妙義理?若欲與之一一細說者,則其文極長,非是此處所應言者,且略而不言。

復次,彼等隨從諸人四處耳語放話,悉皆以口語方式暗中流傳之,誹謗余所傳法非是正法;如是有膽妄解佛法,妄謗正法,卻又悉皆不敢落實於文字上而流傳之;其首腦人物亦如是,不敢以文字而流傳之,藉以避免余之引用於書中,欲免身敗名裂之後遺症。余則示之以文字,印行於書中而廣流通,從來不畏他人之閱後評論,從來不畏他人引為證據。由此事實以觀,則知彼等諸人之所見、及私下耳語放話所說者,絕非正確之法;彼等自身亦不敢確定為正法之說故,恐懼所寫文字成為他人評破時所引用之證據故。是故,彼等諸人所言皆是顛倒見,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八十七種過失。

七六者,彼等復又耳語放話云:「佛地之無垢識與真如非一非異,無垢識存在之時,真如亦存在。」如是之言,亦有大過。謂彼等諸人雖然改口而作是說,仍然自語相違,復又不能免於余之訶責故。所以者何?謂彼等諸人既然承認無垢識在佛地時仍然存在,然而依經中 佛語之開示:無垢識是由因地之阿賴耶識修除二障隨眠之後,漸次改名為異熟識乃至無垢識─ 真如者;而此無垢識之前身阿賴耶識,若是如彼等所言由真如所生者,則不應說佛地真如是由阿賴耶識淨除二障之後轉名真如;是故彼等如是言語已成顛倒說,非唯自語前後相違,亦復成為違 佛所說。復次,由此阿賴耶識轉名無垢識之過程,顯然可知無垢識必是主體識故,主體識既然是主體心,則出生無垢識之真如必是第九識也,則不可說真如亦是第八識也,則又轉墮八九識並存之大過中,進退兩難。

復次,佛地之無垢識既與真如心同時同處,則真如顯然已成第九識,過失極多,處處違教悖理,如是言說,不可說為佛法也!復次,大乘經文意旨,處處顯示:無垢識即是真如,真如即是無垢識;阿賴耶識即是因地真如,因地真如即是阿賴耶識。此乃佛教界之共識,乃是佛教界古今之所公認者,彼等諸人作是違教悖理、復又迥異教界共識之言語,寧不畏人譏為淺學無智、別創佛法?是故,彼等諸人所言者皆是顛倒見,此是創見者第一百八十八種過失。

七七者,彼等諸人常私下放話云:「大乘見道時即是初地,名為真見道。是故蕭老師所說明心即是見道,見道只是第七住位,所說不實。」對於余所倡言:「明心時乃是大乘之真見道,乃是般若正觀現前,成第七住位菩薩;悟後須要通達八識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種性自性、七種第一義、二種無我法,發起道種智之後,並修除異生性障,成就聖性,永伏性障如阿羅漢;再於佛前以深心、大心、長遠心而發十無盡願,方因通達般若而成初地入地心之通達位菩薩。」彼等對此不肯認同。然而余作如是主張,皆是遵循經中 佛語之判果所說者,而彼等竟不肯依經教所判,發明「見道即是初地果證」之說,藉以高抬自身果位;如是心態,若非狂禪、狂證之徒,世間豈真另有狂禪、狂證之徒耶?

依律部《菩薩瓔珞本業經》中 世尊所作開示:初住以至六住位,名退分;七住位時,名不退,名習種性人;第七住位中,般若正觀現前(由親證如來藏故成就般若總相智之正觀),尚須諸佛、菩薩善知識之護念或攝受;若不肯接受人間菩薩善知識之攝受者,或者值遇惡知識者,則便退失;退失之時猶自誤以為自己之妄想乃是升進。且引 世尊開示之經文為證:「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於空、無我、人、主者,畢竟無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識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會眾中,有八萬人退。如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惡因緣故,退入凡夫不善惡中,不名習種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見及五逆,無惡不造,是為退相。」

當知般若正觀之現前者,要因親證如來藏阿賴耶識之時,方得生起;若不明心─ 未得禪宗之明心體驗─ 不能親證如來藏阿賴耶識,則般若正慧不能出生,般若正觀即無可能現前。 若人不信此語,可自觀察:於未親證如來藏阿賴耶識之前,般若現觀之智慧何曾生起?般若諸經之真意何曾證解? 亦可觀察於他:凡是未曾證得第八識阿賴耶之人,悉皆未能真實證解般若系諸經之真意,聞其宣說般若之意時,即知彼未證得阿賴耶識之人,悉皆墮於文字思惟及情解臆想之中,所說處處不符佛旨。

由此可證明心之時即是大乘真見道位,即是般若正觀之現前。既然明心之時,般若正觀之智慧即可生起,當知禪宗明心之時即是大乘法之見道也!當知明心之時即是般若正觀現前位也! 依《菩薩瓔珞本業經》之佛語所判,論定為三賢位之第七住位。由是律部經文 佛語所說,可知明心之時唯在七住位爾,不可妄自膨脹、妄自高舉,妄言明心時即是初地聖人;否則來日有殃在,將來年老捨壽之時,莫怪余今日未曾好言先勸。此是彼創見者第一百八十九種過失。

七八者,見道位函蓋七住位起,末至初地之入地心位方止,通名見道位;然若進入初地之入地心位時,則是依七住位所親證之阿賴耶識而名為見道位,亦名真見道,以第七住位所證如來藏為體故。然而進入真見道位之後,不進修十行十迴向等相見道位之智慧者,則不能進入初地,則不得名為通達位之初地菩薩。依法進修而入初地之入地心時,雖名通達位,仍是見道位所攝。離通達位而開始修學初地所應修證之無生法忍妙法時,即是進入初地之住地心,此時起,進修一切種智唯識妙法,方可改名修道位;末至親證猶如鏡像之現觀,方成滿地心,仍是初地所攝,亦是修道位。其後皆須修學唯識一切種智法相,藉以現觀萬法唯識、離識無法、萬法中實無常住不壞之眾生五蘊我,名為親證法無我者;由此證量,方能獲得一切種智而漸次轉進,次第到達等覺位。

今者彼作是言:「阿賴耶識是唯識相,是故阿賴耶識是虛妄心,是生滅法,應須滅除;應以真如為體,真如才是唯識實性。證得真如時即是初地。」復作是言:「真如方是唯識性,是故初地明心時應親證真如,方是不墮於唯識相者,方是真正之證悟。親證阿賴耶識者只是唯識相而已,不能進入初地;而蕭老師卻說證得阿賴耶識以後進修相見道等法,即可進入初地,卻說初地之第八識仍是阿賴耶識,而非真如心體。」然而彼作是言已,又復出生大過,進退兩難:

謂明心證真之時方是真見道,然而成論所說之真見道者,乃是親證阿賴耶識,若離阿賴耶識,別無真如體可知、可證者。進入初地時,仍是阿賴耶識,無別阿賴耶識之所依心體真如而可證得,乃至六地即將滿心時,仍只是阿賴耶識名,尚有故意保留之一分微細思惑未斷故。六地即將滿心時,尚且猶是阿賴耶識,何況初地心,云何而不應是阿賴耶識?云何而有佛地真如心體可證?如是正理,經論具載,今猶可稽;是故彼說不應正理!是故彼說非正;彼等欲再別覓阿賴耶識所依之真如為體,以此妄想作為真見道者,乃是自意妄想,乃是誤解唯識性之淺學者也!未來無數劫苦尋之後,仍將回歸阿賴耶識之真如性。

真見道之明心,已經確認而無懷疑者,彼位即是唯識性位,一切法皆由此阿賴耶識心體而生起故。由此時起,繼續進修而深觀第八識真如性等妙法者,皆是唯識相位諸法;直至初地之入地心位,其所深觀第八識心體之真如性者,皆是唯識相位所攝,非是唯識性位所攝也。唯識性乃是初明心時,親證真如理體─ 阿賴耶識,名為真見道;此乃是相見道之初基,非是凌駕於相見道以上之法也,不可顛倒而說。真見道者唯是明心證真─ 證得阿賴耶識自體,唯知阿賴耶識自身之真如性之總相,尚不能了知阿賴耶識自體之種種別相,故屬根本無分別智;若欲進入初地之入地心中,其後尚須加修相見道等法,在真如理體─阿賴耶識─ 之萬法唯此阿賴耶識所生所顯之種種法相上,由「現觀非安立諦之三品心」,及「緣安立諦而現觀16 品心…」等,而作第八阿賴耶識心體及所生七轉識心體之別相上而作觀察,必須較前真見道位時之總相觀察更為深入證驗及了知,確認萬法皆是唯此八識心王所顯現之法相,亦確認七轉識及一切我所諸法皆從阿賴耶識所執藏之種子現行而直接或間接出生者。如是現觀者,所觀察之理體,以有真如理體─ 阿賴耶識─ 在萬法上配合七轉識所顯現之種種法相故,名為相見道。

真見道之後,若不在阿賴耶識心體上作此唯識相之種種現觀者,即無可能進入初地心,即無可能了知七種第一義、七種性自性……等法相之實際內容,即無可能親自現觀而證實之,即無可能生起法無我之般若智慧,即不得進入初地心;是故唯識相乃是更上之法,而非較低之法,不可顛倒也!是故,不論是唯識性或唯識相,皆是依阿賴耶識心體而作觀行,不可如彼說:「唯識相是阿賴耶識,唯識性是真如。真如之唯識性層次較高。」此乃誤會初地入地心之智慧者所說之謬見也!然而欲得明心而證因地真如阿賴耶識者,必須修四加行,斷除我見、消除對於我與我所之貪著,方能與因地真如阿賴耶識相應,方敢認定阿賴耶識即是實相心,方敢認定阿賴耶識即是未來佛地真如之心體;是故唯識相之相見道行門,乃是上於唯識性之行門,不可顛倒而說。

復次,下品妙觀察智及平等性智,於明心證得阿賴耶識之際即得初起;此是一切真實親證阿賴耶識之人所共認者,是故親證阿賴耶識時即是真見道;真者謂阿賴耶識真是萬法根源之主體識故。復次,真見道者唯是總相智,不得別相智,是故明心觸證阿賴耶識之時,以及確認阿賴耶識為萬法之根源而生起忍心之時,即是真見道,非是相見道,不可說證得阿賴耶識時是相見道。復次,要須明心之後,再作現觀,深細觀察阿賴耶識自體之種種體性,方能發起別相智,此別相智即是後得無分別智;後得無分別智則是相見道位所攝。是故唯識相一名,不可誣指為粗淺之法,實是真見道後所應進修之法也!而唯識相所現觀之心體仍是阿賴耶識自體,配合七轉識而作現觀,非如真見道時之只對阿賴耶識自體而作現觀,是故所觀更為深細,乃是真見道後所應進修之法也!

然而相見道所親證之法義,仍依真如理體阿賴耶識而作觀行,不可離於阿賴耶識而作觀行也!此階段之第八識心體,皆屬唯識相所攝。若人明心之後,不能修學相見道之法者,則無可能進入初地。是故明心觸證阿賴耶識心體時,雖名真見道,仍未能發起初地入地心之粗淺道種智也!若如彼言:欲別覓阿賴耶識之所依法體而捨離唯識相者,則將永無覓得之日,則成心外求法之人,則成大過。阿賴耶識即是唯識實性故,阿賴耶識即是真如理體故,親證阿賴耶識時即是真見道故。彼若退而改言:「親證阿賴耶識時即是真見道,進修相見道等唯識相法門即是悟後起修,求入初地之法。」則與吾說相同,則彼不必如前故作神祕,多所言說;亦不應無根誹謗余所說法,彼此法理悉無異故,則彼等前來所作誣謗余法為非之種種言說,悉皆成妄,自語相違。如是,彼作是說,進退兩難,非是正說也!

於真見道位明心之後,欲至通達位者,非是易事;若無真正之大善知識攝受與傳授相見道位等法者,單依自身之世世自修,復無 佛之冥顯加持,則須幾近一大阿僧祇劫,方可完成;若有真正之大善知識攝受及傳授相見道位般若智慧者,若能加以自身之努力修除異生性,努力培植福德,或十百生、或即此一生,便可完成,不須幾近一大阿僧祇劫之苦修也!是故,古今明心之人,苟無大福德,不具如是因緣者,欲入初地心中成為通達位菩薩,非是易事。

復次,甫明心之時,乃至明心後而未曾努力消除異生凡夫性者,其異生性障猶未消除,仍在十住位之習種性中,尚未發起十行位之性種性、十迴向位之道種性,亦尚未發起初地入地心之聖種性,於初地心位應有功德中之任何一種,皆尚未得未證,焉可自高?焉可自命為初地心?縱使真能努力消除性障而具足道種性,發起聖種性,猶未可名初地心也!尚未通達五法、三自性、七種第一義、七種性自性、二種無我法故,未能通達初地之入地心所應具有之粗淺道種智故。是故彼等諸人自高自舉,私下放言自高,妄言大乘真見道之時已是初地者,乃是大妄語之言行,後果難以思量,殊不可取。

復次,由上列略說之理、教正義,已經證實彼等諸人所說之言,乃是違教亦復悖理之說,本質乃是以粗淺教義取代深妙教義之行,乃是破壞佛教正法之說,唯有淺智愚癡之新學菩薩方肯信之,智深而謙和之久學菩薩眾等,悉皆不信之也!是故禪宗之明心者,乃是大乘之真見道,明心而能生忍,自己確認不退之際,即是般若正觀現前位,般若智慧之正觀唯於其時方能現前故;是故依《菩薩瓔珞本業經》中 佛旨而判:明心時唯在七住位。是故明心時所親證之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即是七住菩薩位,絕對不可妄自膨脹而自我高抬為初地心。

學佛之人,萬勿猶如印順法師一般,將如來藏與阿賴耶識一分為二,成為二心;而說如來藏是能生阿賴耶識之法,否則即墮印順所墮之疑網中,即令本來完整之佛法妙義,變成支離破碎,即生無量無邊過失,即墮進退兩難之窘境中,八九識並存者有種種大過故;因此緣故,彼所說一切佛法皆將違教悖理,平實評之數年尚不得全論其謬,如今尚自拈而評之,猶未全評也!是故有智學人,莫輕信淺學狂智者之言說,莫因此而自誤未來無量世之前程,莫因此而耽誤自身未來無量世之道業;若未生起道種智而輕易論斷正法者,一升一墮之間,相差不止天壤之懸隔也!平實苦口婆心,再勸大眾:千萬慎之!千萬慎之!

於修證大乘佛法之各階段中,此第八阿賴耶識,皆是不斷顯示其真如性,從來未曾有剎那不顯示其真如性,包括眠熟、悶絕……等五位中,亦復如是顯示其真如性。是故彼等諸人將第八阿賴耶識所顯示之真如性與執藏性,加以分割為二,而說執藏性即是阿賴耶識,而說阿賴耶所顯示之真如性為阿賴耶識之所依心體;卻不知阿賴耶識即是心體,別無所依之根源法,別無所依之主體法。阿賴耶識雖有執藏性而出生七轉識之貪染等,然而阿賴耶識心體自身卻不斷的顯示其真如性。

彼因余之濫慈悲而為明說,缺乏親自深入之體驗;以及得之輕易而起輕心之後,復於經文之真意不能正解─ 墮於依語不依義之邪解中,鑽牛角尖,以自意作解,而不肯與余討論法義;復又不能了知阿賴耶性與真如性皆是此第八阿賴耶識之所顯性,妄將阿賴耶識所顯示之真如性分割而出,再將真如性顛倒建立為阿賴耶識心體之所依法,乃是顛倒邪見之說,是故難免眾多過失隨之產生,便將被人處處輕易破之,造成今日進退兩難之窘境。是故,真正學法之人,千萬莫起輕心、慢心,千萬不可大意而自作主張、發明佛法,否則即成求升反墮之事與業,不可不慎也!由此緣故,說彼等諸人所言皆是顛倒見,此是創見者第一百九十種過失。

淺學無智之新學菩薩,往往因往世於真善知識處曾種微少善因,是故此世得遇真善知識;然因學佛以來不過三、五劫,於真善知識、於正法中修植福德尚淺,尚是新學菩薩,性猶未定,雖有信根慧根,然而信力慧力未起,是故此世雖因善知識因緣之故,得以明心而入七住;卻因心性不定故,得法之後便生輕想,於平實無華之正法不能生忍,聞人渲染而說別有更勝之法為所證阿賴耶識之所依心時,以不具慧力信力故,不能判別其真假;復又不能深入證解經教中所述之諸地正理,若聞他人似是而非之說時,不能辨別其是與非,便誤以為可以因此增上,便於似是而非之邪見產生好樂之心;便於真正、平實、必須依次第如實進修之正法,因於自己不能如實次第進修增上故,心不能安忍,起而追隨彼自創佛法、誤會佛法者之言論,以為高見,以為勝修,如是追隨之。

如是諸人自誤前程,耽誤未來無量世之道業者事小,由於同造此一「以邪見取代正見」之事行,由於此一「幫助邪見流傳」之事行,由於此一「抵制正法流傳」之事行,捨壽便墮地獄而受長劫尤重純苦;由於捨壽下墮三途之故,不再有真善知識攝受教導故,胎昧所遮障故,此世熏習邪見而轉易自己心中所藏之正法種子為邪見種子故,今世所修粗淺之證悟功德,必將隨之煙消雲散,絲毫不存;數十百劫之後回到人間時,仍須再從頭而修十信位之粗淺菩薩行;於後雖得再悟,仍將因於不信及大意之習氣種子現行故,逢遇假善知識時,復信其邪見,復對正法再造誹謗抵制之身口意業,重又下墮;如是輪轉無量劫後,仍墮凡夫邪見之中,勤求正法之升進而不可得,乃是最可哀、最可憐憫之人也!由是緣故,平實今造此文,不厭其煩而作敘述,宣示正義,以救彼等。深願彼等諸人能自悔過,改其舊往,而免來世不可愛之長劫異熟後報。

以上諸言,乃依《成唯識論》卷一至卷三論意,略說第九識與第八識並存之過失,「不許別有第九識」是佛菩提中之大原則故,以此原則能令「別創佛法者進退失據」故;亦說「彼等在阿賴耶識自體之上,又復頭上安頭而別立阿賴耶識另有所依心體者之過失」,亦說「彼等所『證』阿賴耶識所依之『體』,若異於正覺同修會所證阿賴耶識心體之過失」,亦說「彼等將第八識心體所顯示之真如性,『顛倒建立為心體之所依』等過失。」亦說「彼等將第八識心體所顯示之真如性,『顛倒建立為心體之所依』,故弄玄虛,用來籠罩他人」之過失。以供今時後世佛教界學人與諸大師參酌研討,能令今世後世佛法弘傳不能偏離正法。余之所以不作細說,之所以不將卷四至卷六之全論意旨段段舉示、繼續加以分說者,非唯余無閑暇故,亦恐智慧深利者讀之厭煩故;智慧深利者讀之即得解義,乃至能舉一反三而說其過故。

如是略說者,亦用以護持佛教真正法義,兼能攝受及護持諸多初悟之菩薩眾,攝受彼等修學佛法以來唯有三、五劫之新學菩薩眾:「於諸經論不起甚解、不入歧途」,令不誤將「心外求法」作為更勝之修證,令不誤將「頭上安頭、顛倒知見」作為更勝之修證;因此亦得擁護未來世中一切新悟菩薩,令不退轉於佛菩提,所以者何?若有人如是退轉於真正佛菩提時,心中悉皆自以為是更勝於前所修證之佛菩提,而悉不能自知其實是偏邪而入歧途故,此即是讀經時未依正義,因此產生甚解之過失也!解之太過則成非法故!過猶不及故!

若有人於諸經作諸甚解者,即成世俗所言「頭上安頭、畫蛇添足」之妄想;頭上安頭之始作俑者,即是藏密古時諸師。若人效法藏密古今諸師之未證阿賴耶識,而又於佛法之理論、行門、證境、果位名相上,再作頭上安頭之說,言為更超勝者,則將墮於邪見中而無法自拔,則將永遠無法避免隨其邪見而入歧途。今者彼亦如是,效法藏密古今上師,於佛法根本識上,再作頭上安頭之邪行,現前及將來,則必難免重蹈藏密法義今時進退兩難之窘境,有智學人思之!

若人因邪見而生邪解,身壞命終後,將墮地獄,長劫而受尤重純苦,非是有智之人也!如《中阿含經》卷六《教化病經》云:「長者莫怖!長者莫怖!所以者何?若愚癡凡夫因邪解故,身壞命終趣至惡處、生地獄中;長者無有邪解,唯有正解。長者因正解故,或滅苦痛、生極快樂;因正解故,或得斯陀含果、或阿那含果,長者本已得須陀洹。」若人有智,則依經中正旨而起正解,不應追求甚解,以免墮於邪解中;若不起甚解而得正解者,可得證果。

若因甚解而作邪解者,邪見已生,雖未說向他人,依如是阿含之經文所說,其人已然成就地獄因,未來捨壽時將墮地獄,於正法之中而生邪見故,非於外道法中生邪見故。若更說向他人,更增其罪,障他人修學正道法義故,亦是成就破壞正法大惡業故,將來捨報必墮無間地獄中;受諸長劫尤重苦果已,復於此方地獄毀壞之後,轉生他方地獄再受長劫尤重苦惱。如是果報,非唯四阿含經中具載,大乘經中亦載,乃是 佛口金言親說;一切學人務必嚴肅看待此事,謹言慎行,切勿輕舉妄動而作妄說,更莫輕易將彼等邪解、甚解說向他人,更應速將自己心中之邪見消弭,方是有智之人!

於正法道場中,若因所求不遂而生邪志:欲壞善知識所弘正法。則因邪志故,起意曲解經論意旨,故意斷章取義、誹謗真善知識所弘正法為非法,是人身壞命終後,必墮無間地獄,長劫而受尤重純苦,罪更增上,非是有智之人也!助其宣揚邪解甚解之人,則是增長其破壞正法惡業者,則是成就破法共業者,非唯此世捨壽後之果報難以思量,未來多劫輾轉回到人間時,仍將難免餘報:縱使得入正法道場中,仍將親遇眾多邪見者私下耳語誤導而被轉入歧途,再造共同抵制正法之惡業。如是,未來世種種障道之緣,皆由今日所造,遺患無窮。無知之人,未來無量世中,猶自不知自己障道之業皆由今世所造也!彼時百般自怨自艾,卻不能知自己此世所造障道之業,於己於他,復有何益?為免後世障道之業,為免後世淪轉生死多劫而自怨自艾之愚行,是故今日必須深思! 必須慎始! 有智之人於此正法中之言行,悉當慎思!再慎思!

亦如《中阿含經》卷六《教化病經》云:「長者莫怖!長者莫怖!所以者何?若愚癡凡夫因邪志故,身壞命終趣至惡處、生地獄中;長者無有邪志,唯有正志。長者因正志故,或滅苦痛、生極快樂;因正志故,或得斯陀含果、或阿那含果,長者本已得須陀洹。」若人有智,則依經中正旨而起正志,不作甚解而故言正法為非,以免墮於邪志中,可得證果。若作甚解而起邪志,由邪志故欲作報復,故意妄言正法為非法者,捨壽後便墮無間地獄中,受諸長劫尤重苦果。

若因邪解而生邪志,造此惡業,捨壽墮地獄中;多劫受諸苦毒後,方生餓鬼道中;於餓鬼道中受諸苦毒多劫後,方得轉生畜生道中;受畜生報,被他所殺所食多劫後,方得再生人中;初生人中則盲聾闇啞,不具善根,甫聞正法時,因往世起瞋而謗正法及誣謗善知識之習氣故,彼時又復不能安忍而造故謗正法或誤謗正法惡業,捨壽隨又下墮地獄,如是輾轉不得出離生死苦海。

如是,不起邪解、邪志者,較之已生邪解、邪志者,一升一墮,相差不可以道里計,非唯天壤之別也! 有智行者當自慎思、謹言謹行,升墮皆在吾人一念之間爾。 有智之人當思:地上菩薩分證五分法身者,乃是親證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彼今既然不能忍於阿賴耶識之無生─ 指斥阿賴耶識為生滅法,於經中 佛說阿賴耶識即是法身之聖教量不肯生信,欲別覓阿賴耶識所依之子虛烏有法身,則成彼所印出責我之《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所斥之斷見者:「若無為是心,即名斷見。」離阿賴耶識外,別無無為法故,無為法乃是阿賴耶識心體之所顯性故,依阿賴耶識方有故,非是能生阿賴耶識之法故,乃是阿賴耶識之所顯法故,阿賴耶識方是佛法所說之常住心體故;今者彼竟建立「能生阿賴耶識之無為性、真如性」,作為阿賴耶識之所依法,即成子虛烏有之想像法,由是故說彼墮斷見中;若是墮於斷見中者,即是未證得慧身。

乃至因為彼不能忍於阿賴耶識之無生,外於阿賴耶識而求無為法性─ 認為別有無為法性是能生阿賴耶識之體,認為別有一法為阿賴耶識之所依法,則彼顯然未得七住菩薩之大乘無生忍─ 不能忍於阿賴耶識之無生故。彼若後時能自轉易邪見, 佛前對眾懺悔、更正邪見,回歸經中真實意旨,則尚可保七住位功德,否則即是退回外道見、凡夫見中,而又成就謗法重罪者。

今者現見彼以能見、能聞…能知覺性作為佛性,不能於無情物上眼見自己之佛性,則是尚未眼見佛性者;一切眼見佛性者,皆能於無情物上眼見自己之佛性故。未得眼見佛性者,則是未得十住菩薩之無生忍者,則是未得十住菩薩眼見佛性之證量者,則是尚未親證「未入地菩薩隨順佛性」之證境者,何況能有「已入地菩薩隨順佛性」之證量?何況能有增上慧學之證量?依彼對於法身之錯誤認知,及對佛性未曾眼見之證量以觀,顯然不證慧身(余早知其如是所墮,知其不能「於無情物上眼見自己之佛性」,然而多年以來包容隱忍,未曾一言說向他人。茲因彼已不能忍於阿賴耶識之無生,復又絕情絕義而私下耳語否定正法,是故今時披露之)。

彼既於 佛所說之阿賴耶識本來無生不能起忍,誹謗世出世間法根本之阿賴耶識正法,別行建立子虛烏有之無為性、真如性,作為阿賴耶識之所依法,藉以否定余所弘傳 佛之正法,則已成就謗法重罪;成就謗法重罪之人,云何能有增上戒學證量?成就謗法重罪之人,顯然未證戒身。

若論定身,禪定之初禪…等世間禪定,彼亦未曾證得,不能如實宣示其內涵與修證之過程;自尚不能親證,當知不能指導他人修證,何況能有增上定學?則定身亦無足論也! 若論解脫身,彼欲別覓阿賴耶識之所依,否定 佛說「恒而不審」之常住心阿賴耶識,說為生滅法,則是認定:阿賴耶識非是涅槃之實際,而又建立子虛烏有之「非由阿賴耶識所顯示、是阿賴耶識所依體」之無為性、真如性,作為阿賴耶之所依法體,作為涅槃之實際,即墮妄想與斷見中,即是未證解脫者,顯然未證解脫果,未發起解脫身。 彼之所以墮此心外求法之邪見中者,之所以會嚴重偏離 佛語聖教者,咎由解脫知見之邪謬,嚴重偏離「欲親證解脫者所應有之正知與正見」;是故說彼未具解脫知見身。

如是,自作聰明而否定阿賴耶識,否定阿賴耶識所顯示之無為性、真如性,另行建立「能生阿賴耶識之無為性、真如性」,作為阿賴耶識所依之體,起顛倒想而建立為阿賴耶識之所依法,則成虛妄見、虛妄建立;若離阿賴耶識所顯示之無為性、真如性,則無一法可知可證故,「能生阿賴耶識之無為性、真如性」純粹是意識妄想所生之法相故,由是緣故說彼同於心外求法者─ 外於阿賴耶識而求佛法。既成心外求法者,則五分法身之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俱皆未得,有何佛法之增上證量可言?

然而彼作是如妄想之後,卻必定誤以為自己之所知、所「證」,是較往昔更高之慧學證量,卻不知自身實已偏離佛法正道、偏離菩薩正道,成為虛妄想之斷見者,正墮自己所舉示經文之「無為斷見」中;乃竟舉示斥責於己之經文,藉以斥余,豈非顛倒?以如是無為斷見之邪見,不肯稍念根本上師之恩德,不肯稍顧為人弟子者所應有之基本立場(不肯先與上師討論法義,不肯待上師詳細說明之後再作定奪。逕行否定而私下運作流傳之後,亦不肯給與上師見面探討之機會。於世間法而言:若弟子後來縱有更高之證量,即使不願感恩回報上師,亦應給與相見討論法義之機會;卻斷然否定上師之正法,而後絕情絕義、不肯給與一次面見討論或電話之機會),有何恩義可言?

如是絕情、絕義之作為,尚且不符世間法為人之道,何況於世出世間法中為人弟子之道?如是心行之人,尚遜於世俗法中之學藝者,焉是能證出世間法增上戒學、增上慧學…等五分法身之地上菩薩? 竟來否定余所弘傳完全同於佛說之正法? 卻來頭上安頭、畫蛇添足,對人妄言自己妄想所得之法相,為更高之佛法修證;於否定根本上師之法以後,卻又避不見面、迴避自己應有之負責任之作為:不肯以文字正式提出自己之正見,不肯提出對自己列印流傳之經文章句之『正確』解釋,令諸已悟未悟之人得以據理辨正。又教令隨從於彼之人等,不可令余知其所說之法義;如是令余唯能臆測其說而破斥之。

由彼暗中否定余法,而以私下耳語流傳、教令隨從者不許向他人言說之作為,及「應作為而不作為」之事相中,已可斷知彼之實際修為境界。有世間智慧之人,自能分辨彼所說法之正與訛。由彼列印而私下流傳之經文開示中,及彼私下耳語流傳之法義中,有智之人自能依經中 佛語真旨加以比對分辨之;無智之人則必隨之而轉,正當退墮之時,反自以為是增上、更上之境,誠可憐憫!

越是末法之世,正法越難弘傳;眾生每多執著表相,復又情執深重,不肯理智正視佛法實義。如是現象, 佛早已預記:「當來之世,無量眾生受諸邪見,於彼演說正法比丘信受者少,不懷敬重、請問經義;又不供養親近往來,亦不承事,返生凌蔑。於說非法比丘,信受者多,得大勢力,為諸眾生所共敬重、請問經義,供養稱讚是非法者……。」余今世既非示現比丘相,復又不樂營造大名聲、大道場,亦不夤緣諸大法師、居士,不引為奧援;所傳正法,更迥異諸大道場所傳世俗化之佛法,當知更難獲得末法時代無智學人之認同。由是緣故,不受一般學人之敬重,亦復不受座下少數新學弟子之敬重,此事乃是末法時之必然現象,無可驚怪之處。

然而為護正法,為令正法不遭少數人斷章取義、扭曲經旨、導入歧途,是故愚今暫停註解經典,特造如是長文,非唯鞏固今時正覺同修會流傳中之佛教真正法義,令不偏差;亦令諸多外道不能破壞佛教宗門正法,令得久遠流傳而不滅失,以此功德迴向

娑婆三千大千世界有情普獲智慧光明!

佛教了義正法源遠流長,常住十方永無窮盡!

佛子 平實居士 敬造

公元二○○ 三年一月十五日

註:其後由於回應彼等私下不斷改口流傳之說法,補充105 種以後之過失。200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