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理隨緣與事隨緣



第二節 理隨緣



關於理隨緣,我們把它歸納為五類,分為五目來說明:

第一目 隨眾生心之緣:這個理隨緣又分為二個部分來說,第一部分是說實相心、如來藏,祂會隨眾生之緣而運作。這是說,如來藏這個實相心,祂永遠會隨順眾生心行的因緣來運作,這也就是《維摩詰經》所說「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的意思啦!那麼眾生在世間,由意識與意根在運作,總是會有所欲,也會有所厭惡;然而如來藏這個實相心,祂都能隨順眾生意識、意根的心想而運作,從來不會自己決定要作或不作,所以祂是隨緣的,不會自作主張。假使如來藏不是隨緣的恆順眾生,而是自己會有所主張的,那麼所有的有情在人間都將無法生活。想想看:我們覺知心以及作主的意根,時常有喜怒哀樂,也會喜歡、也會厭惡,所以會做許多的決定,決定要繼續享受、或決定要趕快遠離;可是如果你的如來藏祂也跟你一樣有喜怒哀樂,也會做種種思量決定,那麼每一個人都將會成為精神病患,成為雙重人格者。所以真實心是恆時隨緣、隨順眾生的,就像普賢十大願王講的恆順眾生一般;祂自己從來都沒有意見,永遠隨順眾生的心想而運行,這叫作了眾生心行,眾生心在想什麼?想要什麼?祂都知道,眾生想瞞也瞞不過祂的。

這個了眾生心行,不是證悟之前的佛弟子們所能了知的,所以悟前就無法真的證解般若了!只有證悟如來藏以後才能生起真正的般若智慧,因此證悟如來藏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了眾生心行」是很多人在《維摩詰經》中曾經讀過的,不過,一般法師都會解釋說:「如果你把覺知心修行很清淨以後,眾生在想什麼,你就會知道了。」那就叫作依文解義啊!可就免不了三世佛怨哪!也就是說,這樣的解釋是誤導了學佛人;你們學佛人都是未來佛,未來佛被誤導了,後來知道是被誤導了,難道心中不怨嗎?(大眾答道:會怨!)當然會怨。所以才說「依文解義、三世佛怨」哪!但「了眾生心行」其實不是他們講的那種意思,而是說如來藏於一切隨緣之中,卻能了知你意識與意根在想什麼?你決定要做什麼?祂完全了知,你絕對無法欺騙祂,這才叫作「了眾生心行」。所以,「了眾生心行」所說的「眾生」,是指自己五陰中的覺知心眾生,不是指別人那個眾生啦!所以對「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的「知、了」的定義,得要稍微瞭解,否則就會誤解佛法了!既然能了眾生心行,這個菩提心是有知的,當然是有知有覺而不是無知無覺的純屬名言施設。可是這個知是第八識菩提心的知,所講的知並不是六塵中的見聞覺知的知,而是指祂能了知你的心行,了知你覺知心與意根在想什麼事情?決定要做什麼?但完全不是六塵中的知覺。

可是這個知覺,畢竟不是一般人所能瞭解的,得要證得如來藏之後才能現前觀察、現前領受祂的知覺,所以說祂的知覺性極為微細而完全不在六塵中運作,因此,真實唯識門中就把專在六塵外起知覺的祂,定名為細心。這個細心是說第八識,祂的知覺性是在六塵外運作的;一般人及錯悟者所說的細心,則是意識覺知心,都是在六塵中有知有覺的第六識;所以這二心是完全不同的二個心,不可以混為一譚。因為祂是知覺上極細的第八識心,所以證知祂的這個知覺以後,就有了般若實相智慧,就是證得本覺智的菩薩;祂的這個知覺有很大的功德,無邊廣大;但是眾生每日受用而無所知,因此禪宗就有一句很有名的話說:「日用而不知。」

這個日用而不知,一般眾生都不能瞭解;乃至學禪十幾年之後成為老參了,仍然不能真的瞭解,所以就有一個古時很有名的禪宗公案,就是玄沙師備禪師的公案。有一天,有個當官的人去拜訪,接待就坐之後,他問玄沙禪師:「如何是日用而不知?」玄沙禪師隨口就說:「吃果子吧!」就把果子端給他,他就拿了個棗子吃囉!可是他吃果子時一直在想:「為什麼我正在吃果子的時間這麼長,禪師都沒有為我回答?」好不容易三口併兩口把果子吃完了,玄沙還是沒有回答,他就趕快再問:「禪師啊!如何是日用而不知?」那玄沙禪師就說:「這就是日用而不知!」玄沙禪師慢條斯理、漫不經心的回答完了!可是他還是只能繼續保持原來的迷惑,終究不能了知。這公案似乎很深,可是這個看來很深的公案,對於在座某些從台北講堂趕來參與這個法會的已明心者來講,其實就講得太分明了!怎麼會不知呢?可是畢竟,能知道眾生的如來藏在什麼處日用,也知道眾生始終不知這個日用的人,畢竟永遠都是少數人,智者永遠都是少數人。

這種「日用能知的人永遠是少數人」的情況,是自古以來就如此的,不是末法時代的今天才如此的,所以古來就一直都有很多日用而不知的人;但是卻有更多不懂「日用而不知」的人,裝著已經知道「日用而不知」的模樣,到處在籠罩別人。如來藏其實是非常親切的,眾生不知道祂,祂卻知道眾生:因此,眾生在想什麼,祂都知道;只是祂這個知,不是像意識覺知心屬於六塵中的見聞覺知性,所以祂對六塵是不加了別的。這並不是經由修行之後,故意處在一念不生中,而對六塵不加了別;而是從無始劫以來,祂一向就是不對六塵加以了別的。所以許多道場把意識心修行清淨一念不生之後,故意不去了別六塵,就說是證得無分別心了,那其實仍然是意識覺知心,其實是仍然在不斷了別六塵的,不是真的無分別心第八識如來藏,所以不是大乘佛法的正確修行方法,是錯誤的修禪方法。

真實的佛法,是繼續保有意識覺知心的分別性、了知性,而去親證另一個在六塵外能做種種了知的第八識如來藏,祂從來都不分別六塵中的一切法,這才是真實的大乘佛法,才是真正的親證無分別心。而這個實相心如來藏,固然在六塵中不做任何分別,可是在六塵外卻有無量無數的分別,才能使眾生處於三界六道之中正常的生存與運作,所以祂不是像石頭與木塊一樣的完全無分別,只是不在六塵中作分別而已。所以,無分別心的意思是指祂在六塵中的無分別性,不是如同石頭一樣的完全無分別,而且對六塵外的種種法都能分別,所以經中才會說:「於無分別中能廣分別。」就是這個道理。但祂在六塵中完全不作分別、不領受苦樂觸,不像離念靈知心的意識覺知心,打坐三、五小時下來就一定會領受腿痛,不再是無分別、不受六塵了!只有不知苦樂的心,才是真正的無分別心;離念靈知心靜坐久了,已經了知腿痛了,已經分別而知是腿痛了,那就是分別心。但這時的離念靈知心正在領受腿痛時,第八識如來藏卻仍然是無分別、不領受六塵中的痛覺,而且仍然依照祂自己的功德性繼續運作不斷,使離念靈知心可以繼續領受痛覺,而且在其他方面仍然繼續隨緣而運作不斷,所以祂可以隨緣而任運,不被六塵中的苦樂覺受影響,這就是祂的第一個隨緣:隨於眾生心想之緣而運作,祂沒有任何的意見而不停止祂自己的功德性,隨眾生心想而繼續運行不斷,這就是「理隨緣」的第一個部分。

第一目中的第二部分的理隨緣,是說祂隨順世俗意識心,隨順凡夫的神通意識心之所欲,生現種種神通境界的相分。這個部分,可能這樣講,諸位還是不太懂,我們稍微說明一下:有許多人好樂神通,特別是外道修行者;他們修學神通的目的,是因為可以向世人炫耀,得取名聞與利養。他們的神通境界是從哪裡來的?是他的意識心變現的嗎?其實不是。可是他們總以為神通境界的相分都是他們的意識心變現出來的。但為什麼不是他的意識心變現的?我們後面還會說到,現在就暫時不說它。不過他們所受用的神通境界的相分(神通境界的五塵境),其實還是背後的如來藏所變現出來的,不是他的意識所能變:意識只能處於神通境界的相分中,去作苦樂受的接受而已。所以如來藏有另一個隨緣性,就是隨順世俗凡夫有神通者的意識心希望,而配合變現種種神通境界的相分出來。除此以外,祂也能隨於八地菩薩的意識心作意的因緣,而變現出種種能利樂眾生的物質,也就是八地菩薩所變現的種種定果色,這也是如來藏的隨緣性。

第二目 隨應眾生果報之緣:如來藏的第二類理隨緣的隨緣性,我們要再把它分成A、B、C、D、E五點來說,祂的這種隨緣性,是指隨順而感應眾生果報的緣,這其實就是在講「三界唯心」的道理。

A:從人間來說,凡是人間眾生所需要的物資,都由如來藏感應變化而實現了物資的受用,所以就有摶食與觸食的苦樂受等覺觸。山河大地的成、住、壞、空,都是由共業眾生的如來藏收藏的共業種子功能的實行而有的,所以世界的成住壞空都是由共業眾生的如來藏本有的隨順業種的隨緣性而變現的,這是第一種隨應眾生果報的隨緣性;因為有這種隨應眾生業種果報的隨緣性,所以說如來藏是隨緣的,祂絕對不會逃避惡業種而貪著善業種,只是隨順業種而實行果報。

B:人間如此,欲界六天也是如此。至於色界天人,他們仍然有天身,有天身就須有天界宮殿安身;有天身就會產生覺觸,因此色界天人有身樂可以覺觸,也成就了觸食;他們以這個樂觸為天身之食而被稱為禪悅。這個身樂觸食的內相分,其實仍是由如來藏的隨緣性而成就的:隨順色界定的種子而變現定境中的樂觸內相分於色界身中。

C:可是無色界天人!他們都沒有觸食而有意思食以及識食。意思食、識食,是從如來藏及意根和意識上面來運作的,但是如果離開如來藏、意根、意識的意思食及識食,無色界天人的意識就不能存在了;因為如果離開了相分(特別是說無色界的定境相分),意識就不可能存在。而那個意識相應的定境相分,其實仍然是如來藏所變現的,無色界天都以這個定境相分為食,成就無色界天的有情功德。所以如來藏有這些隨緣性:隨著意識心修證高下的不同,而變現出不同的定境中的境界相,成就了無色界天人的識食體性的功德。但是不可以因此就誤會說:「這觸食、意思食和識食,只存在色界。」也不可以因此而誤會說:「意思食及識食只存在於無色界。」其實這三種食也和我們人類住在人間時的摶食同在的,我們在人間或在欲界天中都會有摶食,若沒有摶食就不能生存;但其實其他的三種食,也都和我們的摶食同在一處,就看個人修證高下而如何領略而已。既然人間、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共有四種食,都是依於如來藏異熟種子的隨緣性而產生的,而眾生的生命又不能離意識而正常的存在,意識又必須依於如來藏所變現的相分而存在,因此意識就只能在六塵中領受六塵的苦樂報,不可能離六塵而存在。因為六塵中才會有苦樂報,離開六塵就不可能有苦樂報,而這一些苦樂報的種種相分其實都是由如來藏所出生的,然後眾生的覺知心意識,就處於這些相分中來受報;而如來藏顯現這些相分的功能,並不是由意識來全部或局部掌控的,而是祂有自己的隨緣性,只要眾生的意識到達某一種境界層次,祂顯現的相分就會跟著意識提升到某一種境界而示現出來;譬如修得神通的人,如來藏就為他示現神通中的境界相;祂都是隨緣而作的,不會特地與意識對抗而作不同的對應,所以祂有隨緣性。

D:再來說礦物的生成以及一切植物的生、成、熟、爛,都使我們人間眾生可以在食物的爛壞體性上面成就飲食的功德性。而這也是實相心如來藏的隨緣性之一。我們在人間不可能離開飲食,而飲食的來源都從土地中來,所以《阿含經》中 佛說:過去無量劫食土眾生,於今食土。也就是說,過去無量劫就發願一直要在人間行菩薩道的眾生,如今經過很多劫了,仍然在人間吃土。吃土是指食用土地所生長的食物,當然不是直接吃土,是間接的吃土啦!釋迦佛在《阿含經》中說了這個道理,就作了一個譬喻說:「菩薩也是如此,過去無量劫以來不斷熏習如來藏法的人,現在聽到如來藏法義就會心生歡喜;過去無量劫中不斷熏習邪見而厭惡如來藏的人,現在聽到如來藏時,他就不會心生喜樂。菩薩亦復如是,無量劫以來不斷熏習如來藏妙義,所以現在聽聞如來藏法義時就心喜歡樂、思欲求證,猶如吃土眾生於今依舊吃土。」就是講這個意思嘛!這就是說,其實人間的眾生都是不斷在吃土的,吃完之後還要回歸於土。

那麼,由於土的變化就產生了食物,讓眾生可以吃,可是飲食的功德成就,其實必須「以爛壞為性」;如果所吃的食物進了肚子以後都不爛不壞,我們是無法成就飲食功德的,吃了仍然等於沒吃,人將會死掉而不能生存。所以說「飲食是以爛壞為性」的,因此所有的食物吃下肚子以後必須經過發酵腐爛的過程,才能從爛壞的過程中攝取養分來維持色身的存在。可是我們受用的這些食物,為什麼會有生、成、熟、爛的過程?我想這是很多學佛人都沒有注意到的問題。所有的植物都會生,生以後就會成長,成長之後它會變熟,熟了之後它就會爛壞;沒有一種食物是生長、成熟之後而不爛壞的,也沒有生而不成,也沒有生成之後不熟的。那都是為什麼而會這樣呢?這些食物會有生成熟爛的過程,又是誰在運作它們?難道就像一神教的迷信講的「都是上帝的奇蹟」嗎?絕對不是!所以說,他們一神教的信徒,個個都是滅自己志氣,長上帝威風。實際上,他們的上帝根本就沒有這個功德,上帝沒有這個能力,實際上都是我們眾生的如來藏所擁有的能力。我們的意識沒有這個能力,意根也沒能力,而上帝的意識與意根也都沒有這個能力,只有我們共業有情的如來藏才有這個能力。

那麼自然外道不知道,就說那是植物的自然性,所以就變成自然外道了。但其實都不是,是我們的如來藏有這個能力。舉凡眾生所需要的所有物資,人間都會有的,只是人們有沒有去發覺到而已;所以不論什麼疾病,一定有藥可治,問題是眾生有沒有找到可用的藥而已;因為如來藏具足一切種子,祂已經全部準備齊全了;既然眾生是從如來藏而生,當然眾生所需要的一切物資與藥物,祂也會出生準備好,等待眾生去發覺;所以沒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找不到藥而無法治好的病,但是藥在人間其實都已經存在了!這意思就是說,如來藏有這種自動運作的隨緣性,祂會不斷的運作,使眾生在人間生存時所需要的食物,循著祂的運作條件與軌則而出生、成長、成熟,最後腐爛而回歸泥土;人間眾生就在這種食物的熟爛過程中,成就了飲食的功德,才能在人間生存。而這種功德性,正是如來藏的隨緣性之一。

E:接著說諸佛四種淨土的成就,其實也是如來藏的隨緣性運作而成就的。諸佛教導菩薩們修學佛道,常常強調要攝受眾生而成就佛土。可是一般人總把這個法門分成兩個來說,認為攝受眾生是一回事,成就佛土是另一回事。但其實不然,其實攝受眾生就是成就佛土,成就佛土就是攝受眾生,這兩者是同一件事;只是怕眾生不瞭解,所以特地把它從兩方面提出來說。但是到了末法時代,大家都誤會了,就把它分成兩件事來看待。我們要來說明一下這個道理,才會知道如來藏有這種特別的隨緣性。

諸佛成就佛土,是如何成就的?諸位對此都必須要了知。假使你不了知這一點道理,你的成佛之道將會崎嶇、迂迴;遲緩到極點,才能成就。為什麼諸佛常常要勸導菩薩們多利樂有情、攝受眾生呢?為何又教導我們修四攝法呢?其原因就是要我們攝受眾生;攝受了眾生以後,將來你的佛土就能成就。古往今後,都沒有不攝受眾生而能成就佛土的佛,因為當你發了大願、行菩薩道、事事利樂眾生,以利樂眾生來攝受眾生,這些眾生從物質的布施以及從佛法的布施當中,得到你給他們的利益;當你給他們這些利益以後,眾生的如來藏就會流注與你相應的種子出來,以後就會一世又一世不斷的追隨你。這樣子,經由如來藏的運作,以及經由諸佛菩薩的安排,被你攝受的眾生們將會生生世世追隨著你,一直到你成佛時,眾生都會追隨著你。這就代表一件事情:永遠追隨著你的眾生們,他們是幫助你成就佛土的。

也許有人聽了會覺得奇怪:「佛土的成就不是諸佛的事嗎?怎麼會變成跟眾生有關?」有的,因為佛土不是由諸佛一己成就的,而是因為無量劫以來攝受了無量無邊眾生以後,這些眾生的如來藏和成佛者形成了一個共業,叫作清淨佛土的共同淨業;而這個淨業共同成就時,在你將來成佛時,這些眾生的如來藏和你的如來藏共同運作,就會成就你將來度眾所需要的淨穢土、清淨土以及實報土;這時再加上一個你自己單獨成就的自受用法性土,你成佛時的佛國四土就具足成就了!所以其實佛土不是由成佛者一個人單獨成就的,而是由祂加上所攝受的所有眾生的如來藏的共同運作而形成那個佛土的。所以往生極樂世界,到底是全自力還是全他力?其實都錯了!沒有全純憑他力往生,也沒有全憑自力往生的!因為極樂世界佛土的成就,不是 阿彌陀佛自己一個人成就的,而是經由祂的願力,使眾生願意被祂攝受;然後,當眾生發願往生極樂佛土時,極樂佛土就為發願者再增加了一分,極樂佛土的七寶池就擴大了一分,那麼你需要的清淨八功德水就隨之而增加了一分,接著就出生了一朵發願往生者專有的蓮苞。

而那個佛土的增加與擴展,是因為有人發願要往生了!發了願要往生,在這個願沒有取消之前,那個極樂世界就會增加這個人往生之後所應該多出來的世界相,以及他專有的蓮苞就跟著出現了。所以那朵蓮花不是 阿彌陀佛賜給你的,是因為你有願想要往生,那個七寶池中就出生了你專屬的蓮花。彌陀世尊是怎麼來接引人的?祂只需觀察蓮花:這蓮花熟了、快要開了,祂就知道這個人要捨報了,就把那朵蓮花摘了來接引人呀!就是這樣來的。

也許諸位心中自言自語說:「你這個是在講夢話吧!有什麼根據?」這樣想才是正常的,本來學佛就應該這樣,不能照單全收的,必需要經過如理作意思惟而加以探討:「這個道理是正確、還是虛妄的?」但是據我個人的體驗呢!它是正確的。因為自從我發願想要往生去極樂之後,有一次定中我看見了!我的蓮花很漂亮呀!雖然它還沒有開,只是一朵蓮苞(因為若是開花了,我就已經往生去了嘛!如果那朵花開了,諸位就聽不到我在這裡講話了),雖然它只是一個蓮苞,還沒有開敷,但那是一種介乎青色而又帶一點點紫色,我在人間沒看過那一種顏色,很漂亮!這就使我想起淨土經裡面「青色青光、黃色黃光」的開示。真的是這樣呢!可是蓮花散發出來的光芒實在太漂亮啦!那朵花本身的顏色,我在世間也沒有看過那種顏色,有一點像琉璃,但琉璃的顏色是綠色的,它卻是青色帶一點點的紫;散發出來的光明,卻又不只是青紫色,夾雜著數不盡的微妙顏色,真的是很難說明。當你看見了以後,當然你就會很感慨的說:「啊!確實!我發願了就一定可以去極樂。」佛陀說的《阿彌陀經》不是騙人的,我們從這裡也可以證明一個事實:當你發願往生,那朵蓮苞並不是 彌陀世尊幫你製造出來的,而是你自己的如來藏在那邊製造出來的。這是因為你的淨業種子已經涉及極樂世界了,因此你的如來藏就在那邊產生了一朵你專屬的蓮苞,將來緣熟了,蓮苞就會開敷,眼看蓮花快要開了,彌陀世尊就知道:某某人在某個世界將要往生了。就把你的蓮花摘了,帶來迎接你。

所以大家都不必爭執說往生極樂世界時有沒有經過中陰身階段,我告訴你:一定有!《觀經》中早就講得很清楚了:「行者自見其身、坐紫金台。」有沒有這句話?坐紫金台是什麼台?就是發願往生者專有的那朵蓮花,彌陀世尊把它拿來接引往生者,而往生者那時將會看見自己色身坐在蓮花台上面,花就合起來而被 彌陀世尊帶去極樂世界了!「行者自見其身坐紫金台,隨佛往生」,那不正是中陰身坐上蓮花台,不然又是什麼身?所以不必爭執。讀不懂的人才會有爭執,讀懂的人都沒有爭執。那麼你說:「極樂世界因為你要往生,而增加了一分你應該有的活動空間。譬如說那一朵蓮花,如果不是上品上生啊!去到那裡是在蓮花中住。」其實蓮花就是一個大宮殿,裡面的寬廣大約是五百由旬或是五百里,那你想有多大?你可以在裡面生活,一直到花開見佛為止,這都是由自己的如來藏變現出來的。

只因為你發願要去極樂世界而多出一分的淨土世界,這究竟是哪裡來的?當然不是 彌陀世尊自己獨自創造的,而是你的如來藏與 彌陀的願力共同創造出來的,但是你自己不知道。這些道理,除非你經由定中看見了,否則你也很難相信!所以 佛才會這樣子說:「這《阿彌陀經》的意涵真的令人難以相信。」說是不可思議,原因也在此。但是當你有種智時,你會瞭解:其實世界不是自己獨自造成的。所以將來你成佛時,並不是你自己造成那時的佛世界,然後等待眾生來投胎。而是你攝受了眾生以後,眾生發願要追隨你,你將來該在什麼世界成佛,眾生的如來藏會與你的如來藏共同感應,去示現出一個佛土;不論那個佛土是純一淨土、或者是淨穢土,都是這樣來的。所以佛土的成就,是以如來藏的隨緣性來成就的,如來藏這一部分的隨緣性是因為眾生的意識與意根的運作,祂隨順眾生心的作意而這樣去成就;所以將來你成佛時,你的佛土將會如何?那就要依你所發的別願來成就了!你發的願小,將來你的佛土就小;你發的願大,佛土就大;發的願莊嚴,將來成就的佛土就莊嚴。而這些都不是別人所做,都是你的如來藏和共業眾生的如來藏,也就是由發願要追隨你的眾生來共同成就的,但不是由意識與意根成就,意識與意根只是成就的動機,是擁有共同淨業者的所有如來藏來共同成就,所以經中才會說:攝受眾生即是攝受佛土。這句話的道理,似乎還沒有別人講過,現在就說出來奉獻給諸位;諸位今天來聽講,也可以值回票價。所以我們在這第二個部分作一個結論:三界的境界,都純粹是由如來藏所成就的,不是由一神教上帝的意識心來創造的,因為上帝也只能隨順於他的如來藏所顯現的境界而生存,他尚且沒有能力創造或改變他自己的內相分,何況能有那個能力來創造三界任何的世界。

第三目 隨應眾生現世所需之緣:第三種的理隨緣,是隨應眾生現在世所需的緣來成就諸法,這就是講「萬法唯識」。

A:譬如日用產品、科技產品的製造,又譬如藝術、文學、哲學、心靈境界等等,這都是要經由意識才能出現,才能存在,是因為由意識領受了這些境界,才會有這些境界在我們心中存在;而意識心只是領受,意識自己無法來成就其中的任何一法,祂必須要仰賴其他七個識,也就是眼、耳、鼻、舌、身五識加上意根和如來藏,有這七個識的配合,與意識和合而具足了八識心王之後,才能夠正常的運作,才能成就種種產品的製造以及種種心境的現前,這其實都是如來藏在這裡面運作才能成就的。而如來藏在運作的過程當中,祂完全是隨緣的,不會自己作決定要如何做?而是完全隨順於意識與意根二心去運作。

當然,也許有人想:「你這樣說,我沒有辦法發覺到我如來藏是怎麼樣跟著我運作的呀!」正因為你們心中這樣問,所以我就說你是「日用而不知」。假使你悟了,你就知道:「原來沒有如來藏,我還真的沒有辦法作任何事。」你什麼事情都不能成就的!那麼,如果你想要實證這一點的話,就請你來報名參加我們新竹共修處的共修。因為當你證悟時就會發覺一件事實:其實沒有如來藏的話,且不說山河大地不能存在,單說自己就好了,沒有如來藏時自己就根本不可能存在,那又如何能夠製造什麼科技產品?又如何能熏習種種藝術來自娛呢?不可能的!而且,這一點,在正覺同修會中,目前已有超出三百人都能現前體驗的,不是像大師們用籠罩式的言語來欺瞞大眾那樣的謊言。所以如來藏這個心體是可證的,祂不是一個思想,祂是現前可證、可以去體驗,並且在你悟後確實可以去運作祂的,這才是如來藏。

當然,曾經有人(編案:是指印順派的藏密應成派中觀者)說:「如來藏就是外道的神我、梵我。」但祂是不是外道神我或梵我?其實大不相同。因為外道的神我、梵我都是意識心,既是第六識的意識心,就一定會落在六塵當中,沒有辦法外於六塵而作種種的運作;而且意識心是五陰所攝,是五陰中的識陰所含攝的妄心,因為是依意根與法塵為緣才出生的,是生滅法。意識心又是十八界中的意識界所含攝的,但如來藏從來不在五陰、十八界裡面,而五陰、十八界卻都在如來藏裡面,所以意識等法都是如來藏所含攝的,如來藏是出生五陰、十八界及萬法的心,是十八界外的真實法,不在十八界中,事實正是如此,所以祂不是外道所講的神我,也不是印順所栽誣的外道大梵我。大梵我,是一種外道們大家都歸屬的大天神,那也是由欲界五陰成就的,其實仍不能稱為梵,因為他的境界還沒有超過欲界六天。但如來藏不是這樣,如來藏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每一個人都有獨尊的如來藏,外道的神我、梵我、大梵天,也都是由他們所屬的如來藏出生的;沒有任何人能勝於如來藏,也沒有任何一個大威力者可以毀壞你的如來藏;因為三界內外沒有任何一法可以毀壞任一有情的如來藏,即使那個有情是如何的卑賤,卑賤到成為一個螞蟻或者細菌、病毒,但牠們的如來藏都是如此的金剛性,沒有任何人或神能毀壞祂,所能毀壞的只有意識心以及五陰,所以每一個有情的如來藏都是唯我獨尊的,祂都是三界中至尊的自在法。

這個如來藏,其實是眾生不能一日無祂,不能一時一刻無祂的;但是眾生因為無明所籠罩,因此無法了知祂的實際存在以及祂是如何在運作的;甚至於菩薩開悟明心之後,進修到等覺位時也無法具足了知,只能了知其中的極少分或極多分;當他具足了知時,就是如來藏中的一切種子都完全實證而沒有不知,那就是一切種智具足成就了,就稱為「成佛」了。這不是二乘聖人所知,也不是凡夫們所知,更不是否定如來藏的謗法者所能稍知的;即使菩薩初證悟了,也只知道一個少分而已。假使諸位想要親證如來藏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是存在哪裡?如何運作?那你就只有一條路,就是親證如來藏;除此而外,你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去證實祂;任憑科學再怎麼研究,哲學再怎麼研究,都不可能實證祂,因為他們都只能在五陰十八界上面作研究,都只能在種種現象上面去研究而探究不到理體。所以,實際修行以後,我們證悟後就可以現前看見: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乃至所有一切人文、科技、醫學的種種事物上面,祂是那樣的隨緣在運作。

B:接下來要說明如來藏以祂的大種性自性,來變生種種物質、色身以及相分,人類所製造的種種產品才能成就;而有情眾生的意識心,或者說在禪門裡面努力修行而誤會離念靈知心為真心的人,不管是哪一類人,他的意識心終究只能依五色根及如來藏所變現的六塵相分為緣才能存在,所以意識心其實只生存於如來藏變現的五色根和六塵相分之中,祂不能離開我們的意根、五色根和六塵相而存在的。也許有人心裡在說:「你講這個道理,到底是真的、假的?我也無法證實啊!要如何相信你?」但是已經有很多人隨著我走過這條路來證實如來藏的存在了,也都證實離念靈知、意識心是依六根與六塵為緣才能出生的,諸位無妨姑妄信之嘛!反正學佛那麼久了,道場逛那麼多了,就算再被我騙個兩、三年,應該也無所謂。因為過去十幾年、二十幾年都被騙了,現在再來試試看到底這是真的、還是假的?萬一是真的,那不就撿到便宜了嗎?到那時,豈不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平實今天先把祂的隨緣性告訴諸位,諸位在兩年半、三年後,可以去嘗試檢驗是不是真的?你可以親自證實祂。但是平實在這一點要說明的是:其實不論悟錯的人所說的離念靈知心,或者在藏密中修雙身法所得到的樂空雙運的覺知心,其實都是意識心;祂之所以會是意識心,是很容易辨別的;從五別境心所法就可以辨別,也可以從祂在五個時位中必定斷滅來辨別祂,也可以從祂的俱有依來辨別祂正是意識心。譬如祂必須要有俱有依才能生起及存在,祂須有甚麼樣的俱有依呢?首先,在人間的意識若要生起及存在,必須先有五色根作緣依及俱有依,要五色根還沒有壞,是完整的五色根作緣依與俱有依,也必須要有六塵相分作緣依及俱有依,否則就無法生起,何況能存在?既然是要以六塵相分作俱有依才能存在的覺知心,當然是意識心,所以 佛在《阿含經》中說:「意、法為緣,生意識。」佛又說:「諸所有意識,彼一切皆意、法因緣生。」這一點,是諸位未悟之前就可以現前加以觀察及證實的;譬如說一念不生的靈知心,你可以隨時去觀察:能不能離開六塵?有的人想:「可以呀!我可以打坐入定,然後色聲香味觸都沒有接觸到,那就沒有接觸六塵而離六塵獨自存在了!」那麼請問:沒有接觸色聲香味觸,進入了等至位中,那時你還有沒有定境中的法塵呢?結論是「有」,離開定境的法塵就不可能仍有意識覺知心存在的,所以定中意識一定有所知的境界相存在,那就是定境中的法塵,仍然是六塵之一。

只要意識存在,就沒有辦法離開所知的境界相;假使所知的境界相(六塵)真的消失了,那一定是意識斷了的境界。譬如正在打坐的定中,突然被人家後腦勺敲了一記悶棍,悶絕了!意識就斷滅了!這時才不會有定境中的法塵被你所知道,否則一定有六塵之一或者具足六塵,這就是意識心。可是這個六塵相及五色根是從哪裡來的?都是由你的如來藏變現出來的,所以如來藏有這種隨緣性;而這種隨緣性,不必你去交代祂,祂就自然會為你運作,等著你來受用其中的苦樂及不苦不樂相,這就是祂的隨緣性。

對以上第三目所說的法義,平實有個結論:如來藏能隨緣而出生山河大地、四大、意識種子,以及種種六塵相分與山河大地的外五塵等相分。但是祂自身從來不在六塵中出現祂自己的思量性、決定性、作主性,有情及佛門所有悟錯或未悟者所有的思量性、決定性、作主性,都是由他們各自的意識心與意根出生及運作的。由這種隨緣的自性,才能成就八識心王的和合運作而成就世、出世間萬法,所以才說「萬法唯識」。

第四目 如來藏隨應眾生業種之緣而運作:理隨緣的第四個部分要說的,是如來藏常隨眾生業種之緣而運作,我們把它再細分為兩點來說明。

A:善惡業種必定會由如來藏執持種子而隨緣應報,歷經無量世而昭昭不爽。在佛法中,從祖師們的真實故事中就可以看見這個事實了。有許多祖師早知道他們當世的果報了,所以特地去還報。這表示他們有往世多世的業種留存下來,為了早日把債務還清,可以早日成佛,就直接去受報。像安世高大師,就是一個很具體的歷史例子。而這些業種絕對不會是由意識所執持的,因為意識不能持種。假使意識能持種,那就表示天下早已大亂了,都沒有因果可說了,!因為意識會抉擇啊!我們的覺知心都會抉擇啊!假使意識能執持種子,那麼前天造了善業,就把這個種子保留;昨天造了惡業,就揀出那個惡種子丟掉,不要它!那麼請問:眾生丟掉的惡業種子該由誰來受持?總不能把那些惡種轉給別人執持吧?別人的意識心也不會同意接受啊!假使真能這樣做,那麼三界中就不應該有三惡道有情在受苦而不能出離了,因為三惡道有情的意識也可以決定「什麼惡業種子都不要」啊!

若是意識覺知心真的能持種,那麼三惡道的種子全部都丟棄掉,那就每一個人都能如此,現在就不該會有三惡道的有情了!可是目前卻有許多雞、鴨、豬、狗被人宰殺虐待,無法脫離痛苦,顯然惡業種子不是由牠們的意識所持的;而這些惡業種子可以歷經無量世而存在,善業種子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有人超過八萬大劫以前,被老虎追趕時,驚慌之下爬到樹上大聲呼喚:「歸依佛!歸依佛!」就因為這樣子,超過了八萬大劫以後遇到 釋迦牟尼佛,他就有因緣出家了。而這些種子都不可能存在虛空中,假使種子是存在虛空中,問題就很大了!因為善業種子可能被別人受用,而下一世的你得到的可能是別人造作的惡業種子,那真是沒道理呀!因果就不能成立了!可是大家明明看見因緣果報昭昭不爽,歷經多劫而仍然存在;業種種子既然存在,可見必定有個持種心。但不可能是意識覺知心來持種,因為現見三惡道有情明明存在,然而卻沒有人願意受三惡道的惡報,而他們至今仍然正在受惡報,顯然不是由他們的意識所執持的,那當然是由如來藏來執持的,那就一定是無記性的不分善惡的無分別心。種子其實也不可能由虛空來執持,因為虛空是無,只是名言施設,是依物質邊際的空缺處來施設而名為虛空,所以虛空只是名詞,用來表示那裡沒有質礙的物質存在而已,是依物質的邊際而施設的名詞而已;既然不是心,只是名詞,當然不可能持種。

既然法界中有一個能持種的自性,祂既不是意識,更不可能是意根;因為意根會依意識而做抉擇:這個惡業種子我不要,那個善業種子我要。可是現證不可能由祂們做抉擇,而如來藏是不分別善惡法的,只要是自己的意識與意根所造的種子,就會一體收存,都不分別那些種子在未來世中會使自己的意識、意根受到什麼苦樂報,這樣才能使三界中的因果報應絲毫無差,這正是因果律絲毫不爽的不可轉易的道理。那麼如來藏這個實相心,祂既然能執持業種及各類種子,祂就必定會有祂自己獨有的體性,這個自體性就是:依於業種與因緣而去實現它。所以造惡者不想受的惡報,時間到了就不得不受;該受的樂報呢?時間到了故意推也推不掉,它就出現了!如來藏恆常都有這個隨順業種的隨緣性。除非有意識、意根去造作不同的業,去增益或損減它,因此而改變了善惡報;否則,業種一定會被如來藏加以實現。而有情在造善惡業以後,又隨順外緣去造作而增減原來的事業,當新造的業作完以後,種子成就,使得更早的業種有所增益或損減,那個增益或損減業種的自性其實也是如來藏的隨緣性,所以意識、意根新造的業,都會由如來藏去改變業種,祂有這個隨緣性。既然祂有這個隨緣性而主動去實現業果,就表示如來藏有祂的自體性,不是印順法師所說的單單只是名詞施設的法相,而是一個確實存在而一直完美運作著的心體;所以不能說如來藏是種子的集合體,假使如來藏只是種子的集合體,就表示祂沒有自性。但如來藏是有自性的,雖然祂是任運而隨緣的,卻仍然保有祂的自性,而意識與意根在多方面都是無法去掌控祂的,所能做的永遠只是改變祂心中的業種,只是去加以增益或損減而已,永遠都不能改變如來藏的自體性,祂的隨緣性是永遠存在、永遠不變的。

並且,那些人故意這麼說:「如來藏是種子的集合體。」有時故意這麼說:「阿賴耶識是種子的集合體。」意思是說:第八識並沒有自己的體性,只是由種子聚集起來而顯示祂的存在而已。但這種說法是有大問題的:若說祂只是種子的集合體,那麼祂怎能集藏種子?若有集藏種子的自性,顯然是有祂的自體性存在的。若沒有集藏種子的自性,天下就大亂了!因為一切有情所造的業種都將散落無依而消滅了!或者說一切有情所造的業種將會如同岩漿一樣的隨機聚合,就像一顆顆的石頭一樣,那麼三世因果的道理── 因果律── 就不可能實現了!然而現見有情的各類熏習種子,都沒有這種現象:某甲熏習的種子存放在某乙心中,反之亦然。既然各人熏習的種子都存在各人心中,不會錯亂,顯然各人的如來藏是有外於前七識而獨自擁有的自性;因為各人的意識與意根都不能持種,都只能由第八識如來藏來持種。所以如來藏不是由種子集合而成的,而是實有心體及自性在運作,由祂的自在性及自體性的運作,才能集藏各各有情自造的一切業種及熏習而得的各種淨業種子。所以不該說祂是種子的集合體。

B:第二個部分說,如來藏必定隨業種的緣而實現,祂從無始劫以來不曾起心動念去貪戀善惡業種,業種才能隨因緣而成就,實現了善惡果報。如來藏就是這個體性,祂不像離念靈知心會有喜貪或厭惡之性。離念靈知一定有喜貪、有厭惡之性,但許多人不瞭解,他們總是說:「當我離念而了了分明時,我沒有任何分別、沒有任何喜厭。」當他一句話還沒講完,你猛的五爪金龍給他,他質問說:「你為什麼打我?」「你不是沒有分別、沒有喜厭之性嗎?為什麼知道我打你?」知道就顯然是有分別的,起瞋而質疑,就是有厭惡之性。所以他們這種說法都叫作睜眼說瞎話嘛!

可是很有趣的一個現象是:有許多自命為很理性的物理學家、科學家,有很多人拿到物理學博士、電機學博士、化學博士……等各類的博士學位,都是很理性的人。但是很奇怪!他們一遇到宗教就變迷信了!可是佛教是絕對不迷信的,為什麼這些很有世間智慧的人一遇到宗教就迷信起來了?是不是很奇怪?我們打個比方好了:陳履安,他也是得到博士學位才歸國的,當年是很有名的「歸國學人」;正因為這個緣故才當上國防部長,後來漸漸的當上監察院長嘛!可是為什麼一遇到宗教他就迷信了?竟然迷上了外道法的藏密,竟然能相信密宗的雙身法也是佛法!這就是從科學上的迷信,轉變為佛法上的迷信,始終都沒有擺脫無明嘛!但是我們修學佛法時不應當如此,我們來修學佛法時,應該如同在科學上面探究一樣,一定要追根究柢。

因此,第八識如來藏和第六識離念靈知有什麼不同?不可隨順於某些名師(當然不是光明的明,是有名聲的名),不能隨順於那些「名」師的說法:「我們覺知心靜坐到清楚明白而無雜念,這就是真心了,就是如來藏。」這是不對的,這永遠是意識心!換句話說,當你清楚明白之時就是了知嘛!了知就是分別已經完成了嘛!所以了知、清楚了然時,當然是分別心,只是沒有語言文字妄想而已。所以凡是有見聞覺知就都是有分別的,不可能是實相心;正當有見聞覺知時就一定有分別,有分別就一定不可能隨緣任運。而世俗人所說的隨緣,其實都不是真正隨緣的,而是覺知心與意根作主:「我決定要隨緣而行。」其實是已經決定了,不是真的隨緣;真正的隨緣是沒有作決定的,只是自動化一般,而且是永遠都隨順因緣業種去實行的,那才叫作真正的隨緣。如來藏正是沒有自己去做決定的隨緣,所以不論是善業種或惡業種,祂都能如實去實現它,不管它是會使自己的意識、意根受苦的,或會使人受樂的,只要緣熟了祂就實現業報,這才是真正的隨緣。所以有情就會有五趣的受報差別,果報是由不得眾生的,眾生無法自己作主。

C:又譬如說,出生在此時的人間,有人長壽達百來歲;有人短壽的三十幾歲身體健康無病就死了;也有人甚至於短至在母胎中就成為死胎了,這都有他們各自的因緣。又如出生之後,有人身體強壯、有人瘦弱,有人長得俊美、有人長得醜陋,有人依報非常的富有而很有勢力、有人很貧窮而沒有絲毫的勢力;這些狀況都是由如來藏的業種來實現的,但是祂對這些業種都沒有簡擇性,祂只是任運而為,不做任何的思量與決定,這就是祂的另一種隨緣性。所以在第四目的部分,平實對此作一個小小的結論:三界有情的窮通壽夭、隨處受生,其實都是依如來藏的隨緣性而使得業種一一現行受報,因果律就這樣昭昭不爽的報應,無人能自外於此。那麼諸位也許起了個疑問:「誰人能自外與此?」我告訴你:就是諸位。當你開始修學佛法,親自證得這個實相心之後,你就會開始轉變了!經由這個轉變,你的如來藏中集藏的種子就跟著轉變,壽命的長短(窮通壽夭)都會跟著轉變,如來藏會自動去轉變它,會使你的種子開始轉變。但這卻是要經由你的意識、意根去造作淨業,才可能轉變。

可是一般人的意識、意根想要轉變這些種子,是非常困難的,這都是因為沒有智慧的緣故。還沒有生起真相的智慧之前,只能依靠對於佛法的信仰、對於善法的支持,用意識心生起強制的力量去跟另一面下墮的力量互相拉扯。當你的善法力量比較大而贏了,就暫時把另一面下墮的惡法力量降服住了;可是你如果有智慧,就不必用這種拉扯的方法。當你有智慧時,會發覺為了貪求種種逸樂而造作了惡業之後,種子不會跑到虛空去,也不會存在別人的如來藏裡面,都在自己的如來藏中,這是悟後可以現前觀察出來的,除非智慧還很差,或者沒有大善知識指導。而這些善惡業的一切法其實都無所得,因為意識有所得,可是因為無常而會過去,最多只是一世就報完了,所有的財富、名聲、眷屬都帶不走;而覺知心的你正在受樂時,你的如來藏並沒有受樂啊!祂離六塵見聞覺知,何處受樂?而受樂的意識覺知心則是虛妄的、念念變異的,那個樂也是無常而不真實,所以結論是沒有樂可受,都無所得。既然如此,又何必去造作惡業而使自己的惡業種子在來世承受惡劣果報?根本就沒有必要。所以當你有這個智慧時,就了知萬法中的苦樂其實都無所得,心性開始轉變了,就可以轉變你如來藏中的種子,把惡種轉變為善種,把有漏善種轉變為無漏善種,來世的可愛異熟菩薩果報成就,你就有具足的資糧可以廣行菩薩道了。所以我們學佛人要懂得怎麼樣去使用如來藏的隨緣性,悟後將來的菩薩道就全部由你自己來掌控,這才是真實佛法的修行。這個道理的親證與實行,就要靠諸位去求證如來藏心體,然後再進修,才能達到。

第五目 隨應其他眾生之緣:理隨緣的第五點,要說明如來藏隨應其他眾生之緣。這個隨應其他眾生之緣,平實要把它分成四點來說:

A:如來藏會感應世俗眾生及學法眾生的所需而作回報。譬如世間人在定中,或者學佛人在定中,以及在夢中等等,往往會感應到諸佛、大菩薩,或者感應到證悟的菩薩們去示現;我想,這種事情諸位接觸到的可能已經很多了!而且常常有人說:「我去過一回禪三了,可是一直無法破參,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是向 釋迦佛請求。可是也有人接著說:「佛距離我好像太遠了!蕭老師是現前可以看得到的啊!」他就自己在家中禮拜:「蕭老師啊!幫忙我!我全都依靠您!」結果他夢中遇見我去給了他機鋒,他就找到如來藏啦!從此以後把經典翻開來讀就可以懂得真實義了!在正覺同修會中,其實這種情況是很普遍存在的,有人感應 佛陀,有人感應我為他開示。你不要說只有悟了的人才有這個現象,不然!有時媽媽很牽掛一個孩子,她突然想到一件事情,應該幫孩子開示一些話,可是她找不到孩子啊!但是心中一直牽掛著,結果沒幾天,孩子夢見了,打電話來說:「媽媽!妳夢中跟我講什麼,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可是妳自己不知道。

這就是說,意識與意根的想法以及作意,往往會經由如來藏去示現,就在妳兒子夢中出現了;他的如來藏會接收到,會示現給他的意識與意根去了知。可是妳自己並不知道,菩薩也沒有人是完全了知的,只有誰能全部知道呢?只有諸佛。等覺菩薩都還不能完全知道,這個現象與運作,只有諸佛才能完全了知。而諸地菩薩只是或多或少了知,仍然不具足了知。這也是如來藏的另一種隨緣性:能夠隨順於世俗人或隨順於學佛者的心想而感應,這是祂的隨緣性。但是往世假使沒有與佛、菩薩、善知識結善法緣,或者自己證悟的因緣還沒有成熟,還差太遠,就不可能感應到了!

B:隨於二地滿心菩薩意識心的造作為緣,改變他自己的內相分。這就是說,二地滿心菩薩的證量,可以改變他自己的內相分;有哪些不好的種子想要轉變掉,他可以自己決定什麼時候轉變;轉變的速度想要有多快,他也可以自己決定。轉變之後,重新入定再去觀察有沒有轉變完成,這是可以檢查、可以驗證的,這就是如來藏的另一個隨緣性。如來藏會隨著二地滿心菩薩的意識與意根的運作而隨順轉變心中的種子,祂絕對不會抗拒或另有意見,這也是祂的隨緣性。三地菩薩呢?當他的無生法忍修學到某一個程度,他也可以去轉變別人的內相分。但是,他不能做,他沒有這個權限,但是他有那個能力。這也是因為由如來藏的隨緣性,配合三地菩薩的意識與意根的運作才能完成的,並不是三地菩薩的意識、意根就能單獨完成的,必須有如來藏配合運作,所以也是另一種隨緣性。

C:如來藏的這些隨緣性,是隨著二地滿心以上的菩薩,依他們的無生法忍修證境界的高低而極少分知道。所以二地滿心菩薩對他自己的如來藏去感應眾生、幫助眾生的事,他自己知道的也很少。三地菩薩呢!稍微知道多一點點,也只是多那麼一點點,不是多很多。乃至等覺菩薩都無法全部了知,只有諸佛才能具足了知。這個境界講起來好像很玄,但是等你修到那個境界時,你會知道:其實不是不可了知的,但是要隨著你心地的清淨性,以及隨著無生法忍修證的高低,而產生多分或少分了知的狀況。假使你得到諸佛護念,你的佛道將會很迅速完成。假使你得到的是上師的護念,上師將會常常在夢中告訴你一些事情;所以接著問題就來了:你得要謹慎的選擇善知識作你的上師。因為假使你選錯了上師,他正好是個常見外道,那他將會常常在夢中告訴你:「離念靈知就是真如心。」可是他自己都不知道,而你常常夢見他這樣為你開示;如果沒有正知見,就會相信那個常見外道的上師有分身、有神通,是大證悟者,就會跟著他永遠成為常見外道。

你的上師如果是真正的善知識,他不會常常入夢來告訴你,只是有時會入夢為你開示:「離念靈知是妄心。」為你說明祂為什麼是妄心。你說:「那我怎麼找到如來藏?拜託啦!請上師告訴我啦!請師父告訴我啦!」他就常常會入夢來給你機鋒,你就開悟般若了。而這種事情,在正覺同修會的所有時間裡,包括我以及所有的親教師都不許作,但是夢中不受限制(大眾拍手、歡笑……)。所以,你要懂得如來藏這個隨緣性的重要,也要懂得如來藏的隨緣性中,有許多是配合意識與意根而完成的:如果上師的意識、意根都對你沒有好感,你就難以夢見他入夢說法、給機鋒。但是這個隨緣性,不應該被用到錯誤的方向去;所以,如來藏有這個隨緣性可以供你運用,你可以祈求而從上師那裡感應他的如來藏的隨緣性來入夢為你做指導、注意你的道業,這就是「上師之所護念」。

同樣的道理,你如果常常想著佛、常常求佛,佛若護念你的話,那麼你的感應將會很快,你要悟得如來藏也不會有很大的困難(除非你的因緣還很早,太早悟入對你不太好)。然而問題是你的意識與意根要如何做到讓佛願意護念你,這才是最重要的地方啊!所以,在這種佛法上,諸位不曾聽過的道理,其實都有它的深意在裡頭。所以經中說的「諸佛之所護念」,到底是怎麼護念的?而這個護念的功德是如何成就的?都有很深的道理在裡面,這都是在無生法忍的範圍中才能了知的,並不是一般人在表面上讀的:「諸佛會護念我,就是說祂會示現化身給我看見。」不一定是這樣子,因為眾生大多沒有因緣遇見化身佛。而得到諸佛護念的時候,諸佛最容易示現開示的情況就是夢中。因為大部分人沒有定力而進不了定境,所以夢中來示現是最容易的;你如果曾經夢見真正的佛(不是鬼神冒充頂替)來為你開示,那就是得到諸佛的護念了。假使常常夢見上師,一定是上師對你有好感;如果他對你沒有好感,你就夢不見;即使你對他有好感,還是夢不見的,這就是護念的原理所在。這都是因為如來藏的隨緣性而完成的,但是這個隨緣性是要與意識、意根相通的,卻不是意識、意根單獨能做到的,所以諸位對這一點也應該有所了知,未來世的菩薩道就容易進修了。

D:但是我們雖然談到二地滿心菩薩能改變內相分,雖然談到三地以上的菩薩能改變別人的內相分,諸佛當然更沒有問題。可是諸佛、菩薩們都不做這種事情,原則上不會特地廣做,因為這是在干預因果。凡是干預因果的事,諸佛菩薩都不會做,原則上要由眾生自己歷緣對境去修行,去轉變自己的種子,然後才有可能成就佛道;所以這個隨緣性也有它的限制,在法界中並不是全無限制的,不是可以由諸菩薩任意而為的。好!這些理上的隨緣性,都不是未悟之人所能知道的,已悟的人也是隨著他的因緣,要看他所悟智慧境界是深或淺而有不同的差別了。這種隨緣性的具足了知,是只有到達佛地以後才能完全了知的;所以等覺菩薩會對諸佛無比的恭敬,比我們對佛的恭敬還要恭敬,原因正是因為諸佛境界不可思議,不是等覺菩薩的意識揣度所能瞭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