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蘊真義——依《成唯識論、唯識述記》正義略顯安慧論師《大乘廣五蘊論》之邪謬 ─ 兼述現觀識蘊內涵、取證初果、親斷三縛結之具體行門



第五章 安慧「廣五蘊論」妄說意識即是意根



安慧認為意識即是意根,然而論中卻又往往自語相違。譬如《大乘廣五蘊論》中,安慧如是言:【「意」言者,謂是意識。】依安慧之論意,其意思乃是主張「意根即是前滅位之意識種子」,而不知意根與意識都各自別有自身種子,不知意根與意識種子同時並存於異熟識── 阿賴耶識中,亦昧於意根與意識同時現行運作之法界事實,而錯以意識種子作為意根故,誤以為根與識不是同時現行、並行運作之法故;如是安慧與陳那所說之法,同於藏密應成派中觀之邪見,與印順法師及宗喀巴在其著作中所說者相同。安慧之所以會作如是虛妄之說者,其實是因為他主張意根能生意識,眼根能生眼識,而說識之種子即是所依根,是故錯認眼識種子即是眼根所致也。此如前數章中 窺基大師所舉示破斥者,此處不復重舉贅說。

或謂安慧此段文字出自《大乘五蘊論》中,故其所說無誤;然而彼論中如是文句只在解釋與「尋、伺、睡眠、惡作」等四法所相應之意,故說:「『意』這個名言所說的是意識。」是預防有人將此意字誤會為意根,故作此言:「『意』言者,謂意識。」然而此句之意,不可引來解釋作意根即是意識;否則將與《大乘五蘊論》中此句解釋「與尋等四法相應的意是指意識」的本意大相違背了!依安慧的說法,把意根與意識合為一法,將意根說為前後不同分位的意識心,則將成為「意根會與尋、伺、睡眠、惡作四法相應的心」,那就與法界事實相去甚遠了!所以安慧將意根解釋為「前滅位的意識種子,意識未現行前的種子即是意根」,是有過失的。

然而安慧於同一論中隨後又言:【復有十八界,謂眼界、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界、法界、意識界。】卻將意根與意識建立為同時存在的二界,合法塵共為三界,非如前舉其說意根與意識為同一界也,則已自相矛盾。安慧論中復作是言:【幾有分別?謂意識界、意界及法界少分。】於此二段論文中,卻又別將意根與意識並列為二界,與前句所說意即是意識之自語相違;安慧如是於《大乘廣五蘊論》中,主張「意根是假名施設而有」。然而意識絕非意根,意根亦絕非意識之種子。如前數章所辨正者:滅盡定中意識已滅,而意根不滅。亦如聖教所說:意根與意識各有自類種子而不相混,意根與意識並行運作而非一現、一不現。由此可知意根絕非安慧所說之意識也!亦知安慧所說「意識種子即是意根」乃是虛妄說也!

安慧、陳那…等人設或救言:「滅盡定中實有意根,未現前之意識種子即是意根故。」則違 佛說意根與意識得同時現行運轉,復為意識之俱有依之聖教。譬如吾人眠熟之後,意識固然已滅,然而意根尚在現行運作之中,並非猶如識種之潛藏不現;是故安慧、陳那…等人若如是救言,仍無實義。

復次,如人清醒位時,意識與意根同時現行運作,並非意識現行時意根已滅不存;於法界現象上如是,於 佛及菩薩之聖教中所說者亦復如是,皆是「根與識並行運作」;是故安慧之說,即成妄說,不論於理證上及教證上,皆悉全違,故安慧所造之邪論不可信受。若人繼續信之,即成無智愚人也。無智愚人已不堪為,更何況將其邪論弘揚而成為破法者?

復次,如諸聖教所說,眼識現行時,必有眼根為其俱有依;耳識現行時,必有耳根為其俱有依;……乃至意識現行時,必有意根為其俱有依;若根壞時、斷時,識則不能現行運作,是故六識現行位,必定皆有其根同時現行,必定同有六根同時存在運作。若如安慧、陳那…等人論中所言「根即是識種」者,則應十八界法不可能同時存在,則應十八界法不可能同時現行運作,則應成為六處法,或應成為十二界法,而非 佛所說之十二處法、十八界法。由是故說:安慧與陳那之論著,不可信受。既不可信受,更何況弘傳之?

先以理證言之:一者,譬如人有五色根之勝義根與扶塵根,若眼之扶塵根─ 眼球─ 毀壞,眼識即不能與外五塵連結而覺知外色塵,故眼盲之人只能觀見黑暗,即成瞎子;唯有在夢境中方能觀見色彩……等。或有人因外力撞擊故,致令眼之勝義根─ 腦筋中掌管視覺之部分─ 毀壞,則亦不能令眼識現起,則其人雖眼球完好無缺,仍不能眼見外色塵。由是現象界之理證,可知眼識在清醒位中,必定有所依五色根隨同運轉;若內根壞時,識則不現、不轉,若外根壞時,識則唯能見暗,而不能見外色塵。眼識如是必有有色根之眼根為俱有依,意識亦復如是,必有無色根之意根為俱有依;由根與塵同時現前故,方能令六識現行與運轉。

二者,以睡眠言之;譬如一切人眠熟之後,意根不滅,故能由於意根之觸法塵故,於次晨了知色身之功能恢復正常,已離疲倦,故而喚起意識心而覺醒,現起顯境名言,復能了知六塵。若無意根存在,意識於眠熟後已經滅失,阿賴耶識之體性復是於一切位中皆離六塵之見聞覺知性,復是從來不作主之體性─ 從來不在六塵中起思與作意等心所法─ 云何能令意識再度現起?則一切人皆應眠熟之後永不能醒。然而現見一切人眠熟之後,次晨皆又自然而醒,可證眠熟位中,必定仍有一心能觸五塵上之法塵,又具有作意與思心所法,方能使意識種子自阿賴耶識中流注而出,方能使人離開眠熟位而覺醒。

三者,於實證上,觀察眠熟位之意根,與經教所說體性完全相同;復觀清醒位之意根,亦與經教所述體性完全相同;皆能處處作主,體恆不滅而藉意識之分別性來審度萬法,不曾稍違經教所說;若入眠熟位中,既無意識之分別性與返觀性,則意根唯能在五塵上之法塵而作粗劣之分別,亦不能返觀自己正在眠熟位中,不能了知自己正在睡眠中,故說其慧極劣;然卻能夠普緣、廣緣萬法上之法塵,非如意識之唯能專注一境而了別之,故又說意根極為伶俐。若眠熟後無此意根者,則一切人皆將無法再令意識之分別了知性再度現前,顯境名言則滅;由此可知,意識必有意根為其俱有依,方能隨意根俱轉。如前所說滅盡定位中,亦復如是,必須有意根繼續存在運作不斷,方能令大阿羅漢從滅盡定中再出定外也,是故安慧所說意界、意根即是意識種子者,其說虛妄,大違理證,不可信之也。

復次,依教證上言之:一者,四阿含諸經中, 佛說「一切粗細意識皆『意、法』為緣生。」又說:「『意、法』為緣生意識。」亦如第三轉法輪諸經中 佛曾處處開示云:「根、塵、觸三生眼識」,乃至「根、塵、觸三生意識」,皆是此意也!如是聖教中,已經說明一項事實:意識必須有二法為緣而且相觸,方能出生,即是意根與法塵二緣。若缺其一,則意識必定不能出生;若滅意根,縱有阿賴耶識心體駐身,仍將立即捨身而入無餘涅槃,不能令色身久時長住而不壞也!阿賴耶識─ 異熟識─ 亦將不能使其功德現行,不能令無漏有為法繼續運作,乃至亦將不能知色身已壞而應立即捨身也!縱使未捨身,亦將因為阿賴耶識─ 異熟識─ 之無漏有為法上功德不能運作而令色身毀壞也!教證上既如是說,當知意識必須以意界(意根)為俱有依根,方能令意識現行運作也!經中 佛語如是開示,證悟菩薩之妙論中亦復悉皆如是開示;徵之於根本論之《瑜伽師地論》,或徵之於《顯揚聖教論、成唯識論、攝大乘論…》等,莫非如是說;安慧與陳那二人云何可以妄說意界即是意識種子?云何可以妄說「根即是識之種子」?大違經論!有智之人豈肯信其妄說?

二者,前六識心名為眼識……乃至意識者,皆是因根立名,故知六識必定各有自所依根、隨之共同運轉,非唯六識心自行運轉也;故知六識心現行運轉時,必定同有其根並行運轉,即是根與識同時現行運轉,非無教證也。譬如《成唯識論》卷五中云:「後應辨了境能變識相,此識差別總有六種,隨六根境種類異故;謂名眼識乃至意識,隨根立名,具五義故;五謂依發,屬助如根。雖六識身皆依意轉,然隨不共,立意識名;如五識身,無相濫過。或(者意識)唯依意(根),故名意識。」又云:「如契經說:『眼識云何?謂依眼根了別諸色。』廣說乃至『意識云何?謂依意根了別諸法。』」如是,聖 彌勒、無著、玄奘、窺基菩薩,及與世親……等菩薩聖教所說甚多,非唯成論作如是說也,至今皆猶可稽,證非虛言也。由是故說,安慧與陳那等人所說「意根即是意識種子」,或說「根即是識」者,其說不可信也,徵之教證,處處違背故。

三者,「處」異於「界」,體性異故別別施設「十二處」與「十八界」。意識乃是十八界法所攝,意根雖亦是十八界法所攝,然亦是十二處所攝法;今觀 世尊所設十二處法中,不攝六識心在內,可知界與處二法,必定有其同處及異處也。同處者,謂眾生在人間存在生活者,必定同有十八界法,唯除殘障者。然而復因眾生同在人間生存時,「處」法之十二處,必定因阿賴耶識─ 異熟識─ 為依託故,而永遠存在不斷;但十八界法中之六識心體,則是夜夜眠熟已即斷滅,要於次晨再依十二處法為依託,才能復從阿賴耶識中現起,是故處之異於界者,於此可知也!此即是 佛於十八界法中另立十二處之主旨所在也!既然「處」異於「界」,則知意識異於意根,不可如安慧與陳那之說「意識即是意根」也!亦由十八界法之俱存而並行運作,可知意識絕非意根也!可知安慧與陳那所說意根即是意識之種子,有誤也!

四者,云何言六識必與六根並行運作?證明識與根並行?有何教證而作是言?且依意根與意識之相應心所法同異,而作證明:譬如《成唯識論》舉安慧之邪說云:【此中有義(此有義者乃是安慧之主張):末那唯有煩惱障俱,聖教皆言三位無故[0024a07] 。】安慧因為誤解經中 佛語故,如是主張:末那識只能與煩惱障相應,不可能有清淨末那識存在,所以在無學聖人位(如二乘無學及八地以上菩薩)入滅盡定時,在有學聖人入滅盡定位時(譬如大乘別教中之六地滿心及七地菩薩),以及二乘定性無學入無餘涅槃位等三位中,都不可能有末那識存在。

然而安慧誤會 佛語聖教極為嚴重, 佛說三位中無染污意,乃言無染污意,非無清淨意;故諸無學聖人親證無學果後,仍有清淨意根同時存在,已將染污意根之染污性清除,轉變為清淨性之意根;故大乘別教六地滿心位菩薩,或七地入地心、住地心、滿地心等三位菩薩,若入滅盡定位,仍有微分染污意存在不滅,謂故意留惑潤生而保留最後一分思惑不斷故;此等位中雖然已證滅盡定,仍屬染污意故。是故 佛所說「無染污意」者,同於《成論》所說:【此染污意無始相續,何位永斷或暫斷耶?「阿羅漢滅定、出世道,無有」;阿羅漢者總顯三乘無學果位,此位染意「種及現行」俱永斷滅,故說無有。】安慧讀經不解,執言取義,故生誤會;誤會之後復又不肯聽人辨正之言,堅執此三位境界中絕無意根,是故 玄奘菩薩舉安慧之名以辨正之,載於《成唯識論》中;後因 基大師之勸阻而不指名道姓,改以「有義」二字而論之,流傳至今。

云何知此「有義」謬說乃是安慧所說者耶?且觀 窺基大師於《唯識述記》中註解云:【述曰:下更諍也,安慧等(人)云:「三位體無。此識俱時,唯有人執,無有法執;對法等說三位無故。若此俱有法執,應言三位有。」准此師計,即成佛時(應)無第七識,(唯有)餘七識(無垢識及前六識)成佛。[0405a20] 】

語譯如下:【述記曰:接下來安慧…等人更再諍論也,安慧…等人說道:「在滅盡定等三位中,都無意根末那識。因為意根末那識存在的時候,只和煩惱障相應,只有人我執,而沒有法我執;《對法》中說滅盡定等三位中沒有意根末那識的緣故。若說意根存在的時候也有法執,那就應該在滅盡定等三位中,仍然有意根末那識,就違背對法所說的道理。」如果准許安慧法師等人的這種道理正確的話,那就應該成佛的時候已經沒有第七識意根了,就應該只是由剩下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及無垢識,共七識心而成佛道;那就成為佛地只有七識心王,而缺了一個意根末那識了。】

《成論》舉述安慧…等人的說法以後,隨即破斥安慧之邪說:【有義(此乃玄奘菩薩之主張):彼說教、理相違,出世末那經說有故;無染意識如有染時,定有俱生不共依故。論說藏識決定恆與一識俱轉,所謂末那;意識起時,則二俱轉,所謂意識及與末那。】語譯如下:

【安慧他們的說法,不但是在教證上與 佛菩薩所說互相違背,在理證上也與事實互相違背,因為能使人「出離世間生死」的清淨末那識,經中已經明說是確實有的緣故,安慧他們怎可強辯滅盡定等三位中沒有清淨末那識呢?而且,在理證上來說,悟後進修而成為沒有染污的意識現行時,就像是有染污的意識現行時一樣,都是必定同時有俱生而不共五識所依的意根末那識一起運作的緣故。在根本論的《瑜伽師地論》中, 彌勒菩薩也說如來藏決定是永遠與另一個識同時運轉的,所說的另一個識就是末那識;如果意識現起時,則有兩個識與藏識俱時運轉,所謂的兩個識就是意識及末那識。】

由《成論》中所說如是教證與理證以觀,即知安慧所說滅盡定中無染污末那識,而引申為亦無清淨末那識,所以主張「滅盡定等三位中並無末那識意根」者,所說乖違聖教,亦違理證事實,是故,安慧所造之《大乘廣五蘊論》中,主張「意識即是意根」,主張「在現象界中事實上並沒有意根」之說法,荒謬無稽,不可信之;更何況是取來作為教材,用以誤導自己及諸隨學眾生?真乃無智之人所行、所為之蠢事也!有智之人當予辨正深思,尚且遠之不及,更何況追隨修學之?

復次,由意根相應之心所法,與意識之相應心所法迥然大異,可證意根與意識確實同時並存:意識相應之心所法為「五遍行之觸、作意、受、想、思,五別境之欲、勝解、念、定、慧」,而意根相應之心所法為「五遍行之觸、作意、受、想、思」,與五別境心所法中之「慧」心所之極少分,故意根之慧心所極其弱劣,迥異意識之慧心所具足而極為伶俐聰明。既然意識與意根之心所法,有如是極大差異,顯然是兩個可以在現象界中同時存在與運作之心,絕非同一個識,亦非一為識種、一為現行;既然意根有其獨立之心所法,自行在三界中運作,當知絕非意識心之種子,意根自無始劫以來一直都是具足現行法故;亦當知是與意識同時存在運行之心,安慧與陳那…等人焉可妄自主張「意識之種子即是意根」?不應正理!

若意根與意識為「種子與現行」之分位差別,則應意根不具自己所相應之心所法,更不應是具有迥異意識之心所法;若意根具有自己相應之心所法,而其相應之心所法復又迥然大異意識者,則安慧與陳那……等人即不可說「識種子即是根」也。

復次,經中 佛說意識以意根為俱有依才能運轉,已經說明一項事實:意識是與意根同時存在而並行運轉之二心。又說阿賴耶識恆以意根為前導,方能運轉,當知意根絕非意識之種子也;意根若是意識之種子者,則應阿賴耶識在三界中運轉時,不以意根為前導,而應以意識為前導也!審如是,則又滋生多過,說之難盡也!三轉法輪諸經,始從四阿含諸經,末至第三轉法輪諸經,亦皆必須重說、重寫也!故知安慧與陳那…等人之說法,其過極多,難可罄述!有智學人不應輕信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