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無我觀——悟前與悟後別說



大乘無我觀 子題:《悟前與悟後別說》



各位菩薩大眾:

阿彌陀佛! (大眾回答:阿彌陀佛!)

本來只是想來這裡看一看,因為侯董事長那麼誠懇,親自專程到台北去邀請,所以我想還是來結個法緣。後來有些同修們建議說: 「老師難得到南部去一趟,以後大概很少有機會再去了。既然決定要去,乾脆順便作一場演講。」 我就答應說: 「好吧!那就順便講一場吧!」 因為是臨時提議,所以我也沒有準備什麼講稿或綱要,今天可以說是隨興跟大家聊一聊 — 直接從心裡面「稱性」而說。

我們今天要聊什麼呢?我要跟大家聊的題目就是海報上寫的「悟前與悟後」。但是不像我們 《 禪 — 悟前與悟後 》 那本書那樣講,我們加了一個子題,這個子題叫做「大乘的無我觀」。這個大乘的無我觀,跟一般人所講的無我觀不一樣,我們還是依「悟前與悟後」這個題目的順序,來闡釋大乘的無我觀 (編按:後來因為此書內容主要在講大乘菩薩悟前所需具備之條件,及悟後修道次第的無我觀,與 《 禪 —悟前與悟後 》 一書之偏重於破參證悟有所不同,為作區分,便將此書依子題而正式命名為 《 大乘無我觀 》 ) 。

首先要講悟前的部分。剛才有人感嘆的說: 「大乘了義佛法很難弘揚。」 難以弘揚的原因是因為:大乘般若的修證非常困難,不像二乘法之容易,光是見道就已經很困難了,悟後起修的「成佛修道次第」的內涵更難以了知,更別說成佛了。

在二乘法中,只要有親證解脫道的善知識指導,幾乎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藉意識的思惟,在身、口、意當中,去體證、去現觀十八界法虛妄,因此而斷除我們對這個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空相的誤計,不會將蘊處界法中的某一法 — 譬如離念靈知心 — 誤認為實有;可是大乘法卻不是只有講二乘法的蘊處界的空相,除了二乘所講的「空相」以外,也講「空性」。空性就是我們大家都有的真如正理的本體:我個人有這個理體,你身上也有你的真如本性,這個叫做「空性」。大乘佛法的困難,就在於這個空性的觸證非常困難,這個空性真如的觸證,也就是禪宗講的明心 — 開悟。

這個大乘法的開悟很困難,是因為這個第八識真如,祂的心行的法相很微細。雖然真如一天到晚跟你在一起 — 你睡覺祂也跟你在一起,你起床了祂也跟你在一起,你昏迷了衪還是在,可是,祂在哪裡呢?找又找不到!因為一般的學佛人都找不到,所以說開悟很困難。所以一般學佛人聽到 「學佛就是先要明心見性」 ,光是聽到明心見性這四個字,腳底就涼了,就說: 「我何人斯?焉敢望此!」 說我是什麼人?哪兒敢想明心?不敢想!但是,以現在的台灣地區來講,或者大陸也有所謂的八大修行人,這些人個個都說已經明心了,已經開悟了,可是他們所說的悟,為什麼經不起經典以及律藏的考驗呢?這就是說:他們弄錯了,錯將意識心當作是真如了。從這個地方就可以暸解到:要獲得大乘法的見道 — 就是要找到真如而發起般若慧 — 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既然找不到真如,大乘經典你就讀不懂;讀不懂的緣故,你就無法進修大乘佛法的成佛之道。所以,大乘佛法的弘揚,三百年來一直都保持在很膚淺的狀態,這就是一個最大的原因。開悟既然這麼困難,而你想要求開悟,當然必定得具備許多的條件,那麼我們就先要講悟前的部分,說明開悟所須的條件:

第一個條件: 你得要有信力。你光是有信心,仍然沒有用,還要信力;信力的成就,是要從你過去無量世以來,對三寶的護持、對佛法所熏習培養起來的那些善根福德,才能夠讓你具足信力。所以信力不夠的人,無法信受,聽到有人明心破參,心裡面就想: 「哪有可能?那是聖人的事。我不可能的。」 有的人心裡甚至會想: 「你恐怕是大妄語喔!」 根本不敢相信現代末法時也有人能悟,更不敢相信自己也能悟,那就沒有證悟的因緣了,所以信力非常重要。

第二個條件: 就是定力。當你的定力不夠的時候,你的意識心是很粗糙的;心粗糙的時候,你要找到那個行相很微細的真如就很困難,所以說第二個條件要定力。鍛練定力的方法,並不是每天盤腿打坐就可以成功,因為那是靜中的定力,下座後沒幾分鐘就漸漸的消失了,然而參禪卻是在日常活動中參究,不是靠打坐來參。所以要有一個實際上的次第、一個方便善巧,讓你可以鍛練動態中的長時間的定力。而鍛練定力最重要的事,就是動中的鍛練;因為將來要破參也是在動中容易,將來要看見佛性,還是要在動中看。如果你只是靜中有定力,一下座,定力就漸漸散掉了,那你將來就算能看見佛性,大概也只能看個幾秒鐘、幾分鐘,一下座,動一動,馬上又看不見了,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的功德受用。所以說在大乘法中要見道,第二個條件是要有動態中的定力。

第三個條件就是: 你的慧力要夠。你的慧力如果不夠的話,就算讓你破參了,找到了你的真如,你還是會懷疑: 「這個到底對不對?」 不知道!然後你本身又沒有那個能力去加以思惟整理,無力確認祂是正確或錯誤,你就會懷疑這個心可能不對,又退失掉了,所以慧力很重要,能讓你分辨正訛。慧力,除了過去世的熏習以外,還要加上今生跟隨善知識的熏習,慧力才能增長。

第四個條件: 必須把慢心消除掉。慢心如果無法消除掉,善知識講的正確知見,你根本就不會相信;你不能信受的時候,就沒有辦法照他所說的理路,一步一步付諸於實行,那你就無法突破見道上的障礙。

第五個條件是: 要有福德。如果你說: 「我們學習明心見性的法,既然完全是慧學,那為什麼又說一定要有福德呢?」 好像不相干。其實不然,因為這個明心見性的法,它是菩薩的根本大法、是大乘菩薩道的入道之法、是唯一佛乘的法,必須從這個大乘法的見道開始。大乘法見道的這一關過了,才算開始修行大乘的法道;還沒有證悟之前的修行,都只是在修集見道所應具備的福德資糧而已,都不能稱為修道。菩薩想要在大乘法中見道,而這個法又是佛法中的根本大法,那就表示說:你想要悟道的話,必須要有證得這個法的福德因緣 — 你必須是一個菩薩 — 必須具足當菩薩的條件。

過去世的你縱然沒有證道,但是今生有希望證道,可是過去世沒有證道的時候,你必須要在事相上廣修菩薩的六度萬行:所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與智慧,這些都必須要去熏習。你過去世不斷的在熏習這六度,雖然沒有辦法進入內門修六度萬行,但是在外門修六度萬行當中,你就累積了很多的福德;當你修證大乘般若的福德具足的時候,你才能夠遇見真正的善知識,否則你遇不見。福德因緣不具足的時候,就算是善知識住在隔壁,或者跟你對門而住,你也不會相信他,就錯過了,所以第五個條件是要有福德因緣。

第六個條件: 還要加上正知見。正知見就是有善知識跟你教導:要怎麼樣去尋覓你的真如?你的真如在哪裡?體性如何?你要如何尋覓?在尋覓真如的這個過程上,正知見非常重要;般若的正知見若不具足,你就找不到。就像是西藏密宗:密宗自古以來,四大派的祖師就不曾有人是真正開悟的,只有一個小派 (覺朗派) 是有開悟的人。那些密宗四大派的祖師們、法王們弄錯了,為什麼會錯呢?就是因為正知見不具足:他們總是想要把我們這個能知能覺的心修除妄想 — 把妄想修除以後意識就變成真心。他們不知道我們這個能知能覺的心 — 這個妄心意識 — 存在的當下,處在無念離念狀態時,另一個第八識真如也同時存在,他們對這個道理不瞭解;所以他們就想把這個能覺知的妄心意識修除妄想,入定了就變成真心了,說這樣叫做開悟了。

如果這樣可以叫做開悟的話,那諸位!你只要會無相念佛的功夫時,就是開悟了 — 已經一心不亂、淨念相繼了嘛!可是他們那個無念離念的境界,仍然不是禪宗的證悟,那只是意識心的境界。如果那樣可以叫做開悟,問題就很嚴重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個能知能覺的心是前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那個處處作主的心則是第七識 — 末那識;這個處處作主的心又叫做意根,是十八界法的六根之一,在唯識系列的經典中,稱之為「 恆審思量 」的末那識。當你把第六識意識變成真心以後,意識妄心就不存在了 — 意識已經變成真心而不是意識心了,那問題就來了:如果原來的妄心意識沒有了 — 沒有這個能夠了境分別的覺知心 — 那就應該只剩下「 恆而不審 」的真心了,真心既然「 恆而不審 」,那麼請問: 「佛悟了以後是不是就變成癡呆漢了?」 變成「 不審 」一切境界的心了,跟白癡一樣了!所以問題就很嚴重了。所以在我們這七個識以「外」,還有一個第八識 — 我們的真如,又名如來藏,又名阿賴耶識,衪是一直都跟我們見聞覺知的妄心意識、跟我們處處作主的意根妄心在一起的,是八識心王並行運作,應該這樣才對。

我們這個意識心 — 見聞覺知的心,修除妄想以後,雖然能夠入定出定,其實還是落在兩邊:入定是一邊,出定又是另一邊。可是我們的第八識真如,從來沒有入定與出定,從來不曾住在定中與定外,所以祂不落兩邊:所以祂是中道心。但是現在佛門中的大法師與大居士,普遍都不知道這個道理,都是想要將妄心修除妄念而變成真心;知見錯誤到如此嚴重的地步,如何能有因緣證悟呢?因此說:正知見非常重要,必須有善知識告訴你: 「明心是找到另一個真相心,是和我們的覺知心同時在一起的心,是真心與妄心同時並存的。」 這樣參禪而證得「 恆而不審 」的如來藏,才叫做明心,這樣才能夠經得起小乘、中乘以及大乘佛法的檢驗,所以正知見很重要。

當善知識所開示的知見錯誤的時候,你就會錯將意識妄心的無念離念境界當作是真如,你就無法證得真正的真如心;如果自以為這樣就是開悟了,就以聖人自居,那就變成大妄語業,那是地獄罪,那問題就很嚴重了。所以我們同修會的這一些書出版了以後,已經救了很多人免除掉大妄語的地獄罪了。在入口處,等一下諸位臨走的時候,可以帶一些回去,我們那邊準備了很多正知見的結緣書。還有一位師姊大發心,把 《 楞伽經詳解 》 也買了兩百本來,要跟諸位結緣,等一下諸位臨走時可以多帶一些回去。這意思就是說,想求開悟明心的人,必須要有第六個條件:知見要正確。

以上是悟前要做的事,悟前的這個階段就是在唯識五位的成佛之道當中的資糧位與加行位;在你還沒有接觸到這個能使人證悟的法門以前,都是在資糧位裡面修集資糧,雖然也說是菩薩六度萬行,其實所行的六度,都是在外門廣修六度萬行。然後你把這個加行位,也就是我們所教的正知見都熏習瞭解了,你可以去證實我們這個世間法上及佛法上所講的一切「名」 — 我們的顯境名言、表意名言 — 都是虛妄,包括今天我所講的這些名言的義理和意思也是虛妄;再去證驗我們的自性 — 也就是我們的見聞覺知心、處處作主的心 — 這個自性也是虛妄;然後再從名、義、自性這三個法裡面,將它們的差別性去加以詳細的了知,親證 能取心、所取境 都是無常空相,我見就斷了 —再也不會去認定離念靈知心的意識心是真實心了。到這裡,算是四加行完成,我見已經斷了,大乘別教的六住位加行才算圓滿。

這時候還是沒有破參明心,只是聲聞的初果人而已,這時候你就得開始參禪了;參禪的時候不是要打坐 — 打坐修習一念不生的人,他把腿坐斷了還是悟不了,他們往往自以為真的悟了,其實根本就不曾證悟。雖然我是在打坐中破參的,但是我發覺用打坐的方法來參禪求悟,是錯誤的觀念;因為我這一世的師父教給我的觀念和知見都是錯誤的,所以我才會在打坐中參禪求悟;所以在證悟之後,我反而勸大家參禪時不要在打坐裡面參,而是要在四威儀中、一切時中去參,尤其是在動中參,特別容易破參。這時候你就去尋覓:我這個見聞覺知心是虛妄的,我的真如究竟是哪一個心?祂究竟在哪裡?去尋覓! 這就是參禪。

參禪的時候很辛苦 — 如喪考妣。如果證悟的福德與因緣尚未具足,就叫你去參禪,那是害你長期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參禪時,就像吃熱湯圓,捨又捨不掉,因為它很好吃;可是要吞又吞不下,因為太燙了;就哽在嘴巴裡面很難過。可是等你悟了,你才會知道什麼叫做禪悅;不是法喜,而是禪悅!因為你找到了第八識實相心以後,你會發覺:原來 佛在經裡面都明講了嘛!怎麼我以前老是讀不懂呢?所以當你找到了祂以後,你會責備自己笨: 「 佛都已經明講了,為什麼我以前這麼愚癡?竟然都不知道?」 會責備自己以前真是笨。這就是說:你已經真的破參了。如果你的慧力夠,信力夠,福德因緣夠,你就不會退轉;你若不會退轉的話,就算是進入七住位了。

七住位算不算聖人呢?對外道來講:算! 對於佛門裡面的凡夫來講:也算是聖人。可是對於大乘別教的修行次第來講,還不算,只是賢位的凡夫而已,也就是三賢位的賢人。因為你見道之後還沒有通達般若的正理,只是知道總相智而已。見道位裡面應該要斷除的三縛結中的我見先斷了 — 無始無明打破了;三縛結裡面還有一個疑見,你也已經斷了。

疑見斷 的意思是說: 「於這個真如本心不再懷疑了。」 可是 佛有時候又說: 「所謂疑見斷了,就是於諸方大師不疑。」 於諸方大師不疑的意思,是說諸方大師有沒有斷我見、有沒有證悟,你聽了他們的開示以後,對他們的證境都能了知,而不會再有懷疑了;因為你已經可以明確的知道:這位大師沒有悟,那位大師有悟。對於諸方大師的修證,你不會再有懷疑的心,你能夠確定,這也叫做疑見斷。

從此以後,就進入唯識五位裡面的第二位 — 勝解行位。也可以叫證解行位,因為你真的見道了 — 親自證知般若正理的本體了,但是還沒有通達,所以還不是初地的聖人。因為大乘的見道和二乘的見道不同,二乘見道了就是斷三縛結,可是大乘的見道,因為它是屬於般若中觀與種智的部分,所以叫做證得「人無我智」。所以七住菩薩所證的人無我,部分內容和聲聞初果一樣,也是斷了我見,但是又從所證悟的自心真如而觀察到自心真如離一切我見我執,從來都沒有我的觀念存在,這是證悟的菩薩所證得另一種人無我,不共二乘聲聞初果人。證悟前尚未伏除性障的人,如果只是斷了我見,尚未明心之前,成為六住位菩薩,他的解脫果證境,就等於聲聞初果;因為性障未除,所以證悟般若以後,只是進入第七住位而已,不能成為通教的阿羅漢,在通教位與凡夫來看,算是聖人了,可是在別教裡面還不算是聖人。

在別教中,他雖然不算是聖人,可是他的般若中觀的智慧,不迴心的阿羅漢是摸不著邊的。阿羅漢聽七住菩薩說法,茫無所趣,不知所云,他聽不懂;因為這是實相的智慧,是法界本際的智慧。法界的實相不是在講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無常空的法,而是說蘊處界的根源實相心;阿羅漢只證得蘊處界空相,沒有證得實相心,所以阿羅漢聽不懂,所以七住菩薩的般若智慧,從定性聲聞聖人看來,真是非常可觀。但是從別教聖位菩薩來看,套一句俗話說: 「還只是一隻菜鳥。」 還很膚淺,所以他還要再跟隨善知識繼續熏習一切種智;因為這個時候他只知道總相:這個真如是真的、我的離念靈知的五蘊是假的。

七住不退菩薩,悟後有一個現象,就是會觀察世界如幻,觀察世間如幻。世間如幻還包括什麼?包括自己的五陰世間如幻:色身如幻、受想行識如幻。現在,大乘無我觀,第一個觀行就先講到如幻觀。識陰的七識心全部都是如幻的,這是說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識及意根都是虛妄。換句話說:有念的覺知心固然如幻,但離念的靈知心也一樣虛幻不實;六根中的五色根虛妄不實,最後的意根無色根 — 恆審思量的末那識 — 也一樣虛妄不實;六識六根都虛妄不實,六塵就更加虛妄不實了。七住菩薩因此而確認自己虛妄 — 根本就沒有真實不壞的自我存在。

但是這個無我觀的證得,卻是不同於六住滿心位的無我觀;六住菩薩的無我觀,只是現觀六根六識六塵虛妄而斷我見,不知實相心何在,他所作的無我觀,同於聲聞法的無我觀 — 不離蘊處界空相的觀行。七住菩薩卻又從所證得的第八識實相心,現前觀察祂的常住而不曾剎那暫斷,以及無始以來就如是的無我性;由這個從來不曾暫斷的無我的實相心,再來返觀以前所觀行的六識與意根等十八界我的虛妄。能作如是現前比較觀察,所以他的無我觀與聲聞及六住菩薩的無我觀完全不同,所以無我觀的智慧迥異,這就是七住位至十住位所要修證的如幻觀。

我們先從大乘見道之後所要修學的無我觀的次第,來作簡略的、全盤的介紹,再回來講如幻觀的修證。七住菩薩證得 蘊處界無我 的 身心如幻觀 ,但是仍不具足,接下來十住見性分明時,才能具足 世界如幻觀 ,因此而具足如幻觀的無我修證,進入初行位中修行。

十行位所修證的無我觀,叫做猶如陽燄 — 好像太陽曬在遠處熱沙地上那個熱氣反射上來,空氣晃動猶如有水流動,然而智者知道那個水不真實,那叫陽燄觀。譬如諸位夏天時看那個柏油路,遠遠看去好像有水,其實不是水,那個水是虛妄的,這叫做陽燄觀。這意思是說:我們能覺知、能取六塵萬法的覺知心與作主心末那識,都是猶如陽焰的出現,現實上雖然存在,但卻是假有暫有的;如實的現前觀察,就是十行位的無我觀 — 具有能取性的了知六塵之心,猶如陽焰之虛妄不實,能使眾生渴求世間五欲六塵而熱惱不息。

接下去進入初迴向位,進修到十迴向位時,叫做如夢觀成就;十迴向位的菩薩在行菩薩道時,現前看見世界如幻、能覺能知能作主的自心猶如陽焰,自己所行的菩薩種種自修與利眾上的無量事行,感覺上猶如在夢中實行一樣 — 好像在夢中行菩薩道。

這三觀,我這一世破參見性時,當時就已經有這三觀的現觀了,所以在一九九○ 年十一月寫給我師父的見道報告中,有這麼一句話:「 人生如戲、世界如幻、菩薩道如夢 ( 編案:經查報告原文為:……如是聞聲,約二十分鐘後,睜目迴顧,但覺佛堂之牆壁、矮桌、舍利塔等,皆悉如幻。此後默觀人事物,則有 人生如戲、世界國土如幻、菩薩道如夢之感觸。 …)」,這就是十住位的如幻觀成就,十行位的陽焰觀成就,十迴向位的如夢觀成就。只是因為隔陰之迷所遮障,所以當時一時之間還沒有發起過去世所修習的種智智慧,不知道這三觀的法相名義,所以就用自己所現觀的感觸來述說。當然現在都已經知道了。

這三賢位的無我觀 — 如幻觀 (世界如幻) 、陽焰觀 (人生如戲) 、如夢觀 (菩薩道如夢) — 修行圓滿具足了,就能發起聖種性及修道性,又因為十無盡願的增上意樂,及初地的入地心所應具備的增上慧學具足了,便是證得通達位功德,有了無生法忍而進入初地。入地後,修到初地滿心時的無我觀,叫做猶如鏡像。入初地之後修學百法明門及布施波羅蜜滿足了,證得 猶如鏡像 的現觀時,就進入二地心,專修持戒及修福德。

二地要修證的無我觀叫做 猶如光影 ,這是說:我們這個離念而了了分明的見聞覺知心,以及處處作主思量的意根,就好像鏡中的光影一樣 — 由這個光影而形成及改變鏡中的影像。當然二地心還要加修千法明門的無生法忍 —一切種智,還要明解戒律,嚴持戒法而不能毀犯;這些條件滿足了以後,才能證得 猶如光影 的現觀。這時候開始便可以隨心所欲而不犯戒,因為這時已經瞭解如何去改變自己的內相分了,這時候可以自己作主來改變內相分了,可以自己控制內相分而使它轉變清淨了,這才是真正的持戒者,滿足了戒法的修行。這意思是說:增上戒學的修證和圓滿,還是要由無生法忍而從內心證得的。

然後轉進三地修學萬法明門及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等。到了三地滿心的時候,他的無我現觀,叫做 猶如谷響 ,也就是一切法音的宣流都好像山谷的回音一樣。證得 猶如谷響 的現觀以後,就正式進入四地而修無生法忍。

四地滿心的無我觀,名為 如水中月 ,五地的無我觀名為 變化所成 ,六地的無我觀名為 非有似有 ,七地的無我觀就是斷盡我執、及我執的大部分習氣,證得 念念入滅盡定 ,我執永不現行,我執的習氣種子也很少現行。八地的入地心菩薩,由 佛傳授「引發如來無量妙智三昧」而證得如幻三昧、成就了深妙的大乘無我觀,從此以後進入於相於土都能自在的境界,此後對於解脫道,永遠都是處在無功用行的境界 — 一切解脫道之知見與行門的修習,對他而言皆無功用;凡有所說,只是單純的利他,於己完全無所增益,這就是八地滿心的大乘無我觀。然後九地修學的無生法忍是大乘諸法的總持,由此緣故而證得四無礙辯,稱為善慧地,無私無我的廣利眾生;十地叫做法雲地,到滿心位時,是修學一切法門圓滿,可於一切時地中,法音宣流而無窮無盡,永利眾生永無窮盡;滿心位時,諸佛授職,成為法王子。這是大乘無我觀的現觀上面,大略的觀行內涵。

以上這些次第,只說名稱,等一下再來解說。我們先回到前面的如幻觀來講。為什麼說七住菩薩也能證得如幻觀的境界呢?因為他從證得的這個真如來觀察:當我出世的時候,自心真如是這樣子的從來不曾間斷過;在我出世以前,祂也是這樣子從來不曾一剎那間斷;我將來死了,祂還是這樣子不變。我現在如果昏迷了,祂也這樣不曾暫斷,還是繼續祂自己的心行而不中輟;我晚上睡著了,覺知心暫時斷滅了,祂還是這樣;無始劫以來,祂從來不曾間斷過,從來不曾間斷過祂的心行,以後盡未來際也將永遠一樣不會剎那間斷。他從真如的立場來看:我這個肉身的世間大不了幾十年,彭祖最多也不過七八百年,也是要死掉;那這個真如— 如來藏 — 一直都不壞,所以從如來藏來看,五陰世間真的是猶如幻化一樣。

然後他再從這個如來藏來觀察我們這個世界:當我們跟人家祝壽時都說: 「祝您老:壽比南山。」 可是南山,這一個大劫過去時,南山也壞掉了,這個世界也壞掉了,可是我的自心真如還在 — 永遠不壞;所以他從真如的永遠不壞,來看這個世界,也是猶如幻化。這個無我觀的境界,必須要證得真如,才能有這種覺受出現,這是七住菩薩的無我觀。

但是七住菩薩的無我觀,是以如來藏自體的對照,而經由觀行來的;如果你進修到九住圓滿,再修眼見佛性的法,因緣具足時忽然親眼讓你看見佛性,那又整個不同了,那個解脫的覺受又更強烈,如幻的這種覺受也變得更強烈。這個十住位的如幻觀,不是由觀行而得來的,而是恆常處於世界如幻的境界中,現前觀見唯有真如與佛性是真實法,世界與身心都是猶如夢幻一般的不實在。這不是由次第觀行而得到的境界,而是見性時便在剎那間住入這種境界中,由肉眼看見世界與身心 (七識心) 的如幻不實。如幻觀成就了,才算是滿足十住位的無我觀的修行。

然後就進入初行位,開始要修十行位的修行;一到十行的細節暫且不談它,單說十行位的無我觀。十行位的修行,主要的就是在於陽燄觀。必須真正的證得如來藏,而進入七住位作無我觀,及眼見佛性分明時才能具足成就大乘十住位的如幻觀;以此為基礎,才容易修習十行位的陽燄觀,這是有其次第性的。陽燄就是太陽晒下來,遠處地面熱氣晃動不停,那個熱燄好像透明的水,它會使得你對遠處所看到的影像扭曲,那就叫陽燄。我們的色身如幻、世界如幻,可是我們這個能取的心,不斷的在執著色身以及色身所接觸的色聲香味觸法,但是這六塵也如幻;我們的這個能取的心,就是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加上處處作主的末那識意根,都是在這六塵法裡面,隨著這個色身到處攀緣六塵,可是這些六塵猶如幻化;那我們這個覺知作主的心,在六塵裡頭去攀緣,其實並不是常住不壞的真實法,只是假合而有的一種表象而已;就好像陽燄似水一樣,並無真正的水存在,我們的這個覺知作主的心,就是這樣不真實的一直在晃動,猶如陽焰一樣動個不停。

眾生一直都以為:我們能見、能聞、能知、能覺的心,祂是真實的。其實不然,你每天晚上睡著了,祂就斷了,祂要靠另外一個本來就不了知六塵的如來藏心,以及似有知似無知的意根,才能讓這個能見聞覺知的心重新再現起。你這個能知覺的心,既然眠熟時就間斷了、不在了,那就是無 — 沒有;不存在的 無法 ,怎麼可能明天早上自己又生出來呢?那不就變成無中生有了嗎?一定要有個能生祂的法,祂才能在第二天早上再生出來而出現知覺性,所以覺醒過來。這個被生出來的見聞覺知的心,就是在攝取六塵的現象中現行的意識心,一般人沒有深入去觀察時,總以為祂是真實有的法,可是祂並不真實,猶如陽燄晃動一樣。能夠作如是現觀,十行位菩薩的陽燄觀成就,便滿足十行位的無我觀,這時才能真正的生起聖性,從這個時候開始,就不會再有私心與貪心了,就正式進入初迴向位修行,累積更大的福德資糧,以及實行菩薩的正道,藉此利樂眾生、救護眾生迴入正道,而漸次的發起修道性。但十迴向位仍然還不是別教中的聖人,因為還沒有獲得初地聖人的道種智 — 還沒有證得初地所應證的無生法忍。

初迴向位起,就是不斷地迴向,十迴向位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一種迴向;十種迴向的目的,就是在於發起修證佛道的種性。但在發起道種性以前,卻必須先發起十行位的性種性、和滿足性種性,如果能在悟後認真修行陽燄觀,異生性障就可以消除掉 — 異生性就是凡夫性。如果能認真修行陽燄觀,異生性對佛道修行的障礙就可以消除掉,就具備了菩薩性。凡夫性消除掉以後,你的菩薩聖性才能發起,才能具足十行位的性種性;可是聖性發起以後,你還進不了初地,還得要在十迴向位中,再修十種迴向的菩薩行,利益廣大佛子;於無我無私廣益佛子的修行過程中,才能成就如夢觀而發起初地的聖種性。

在廣利眾生而無私心的十迴向行中,同時要再進修唯識學的五法、三自性、七種第一義、七種性自性、兩種無我法,這就是地上菩薩所應進修的增上慧學。十迴向行滿足的時候,你再把這個法無我的智慧修學滿足,那就表示你的見地已經通達了;通達了以後就是唯識五位的通達位,你已經進入初地了。但是先要有一個條件 — 如夢觀的現觀。

因為你要發起道種性,如果沒有如夢觀的成就,修道的種性就發不起來;道種性如果發不起來,就無法修十地的菩薩道,就會像俗人一樣,老是覺得這個東西很好吃 — 真的好吃 — 貪了!我這個太太好溫柔 — 真的溫柔 — 貪了!我這個先生好體貼 — 真的體貼 — 貪了!世界可樂 — 真的可愛 — 貪了!因為覺得這些都很真實嘛!

可是當你以七住十住的如幻觀,以及十行位所成就的陽燄觀,你再進一步來修學觀察,如實的去觀察:能取的我、所取的境,就是「我」的全部了;換句話說:我們所有的人,在人間全部的法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六種,離不開這六種,無法超出這六種;而這六種法當中,就是我們能取境的心,在這六塵萬法裡面混來混去;乃至我以這個如幻觀、以這個陽燄觀,在修菩薩六度萬行的時候,其實跟晚上作夢一模一樣,這叫做 菩薩道如夢 ;這種如夢觀成就的時候,我性就消除了,就進入「性障永伏如阿羅漢」的境界,修證佛菩提道的聖種性與道種性就具足了,就可地地進修了,就進入初地以上的修道位了。因為你的執著性已經消除掉很多了,以後凡有所作,都是為了佛法、為了眾生,不是為了自己;異生性永伏了,發起聖性及道性,就可以準備入初地、就必須以初地的入地心的無生法忍為主修了。

換句話說:以觸證領受如來藏為基礎,以眼見佛性為基礎,去熏習法無我,可以成就大乘十住位的如幻觀;以如幻觀為基礎,去觀察能覺知能作主的我,以及相應的各種心所有法悉皆如幻,可以成就陽燄觀,發起聖性,遠離自我的貪執;以陽燄觀為基礎,去觀照法無我的熏習及菩薩道的修行,可以成就如夢觀而發起地上菩薩的修道心,成就道種性。三觀若不成就具足,便不能入初地;聖性及道性不發起,便不能入初地,這些現觀境界的修證,是環環相扣的。

好!現在已經說完應學五法、三自性等無生法忍增上慧學,以及這個聖性道性發起了以後,現在你要怎麼進入初地?只剩下一個:那就是要發起增上意樂,這個增上意樂可不容易發了。在場的諸位之中,可能有很多人已經讀過 《 華嚴經 》 或者 《 十地經 》 , 《 華嚴經 》 的十地品裡面有講到:初地菩薩要發十無盡願,發了十無盡願才能入初地。我們這次舉辦的禪三期間,有好多位護三的菩薩在佛前胡跪而發十無盡願;但是可能諸位看見十無盡願的內容以後,你就不敢發了;因為想要發起十無盡願時,你先得要有大心。可是沒有證得真如,沒有經過世界如幻、能取的心猶如陽燄、菩薩道如夢的觀行 — 這三個無我觀沒有成就的時候,你就無法生起盡未來際行菩薩道的增上意樂 — 不敢發十大無盡願,你會害怕!心裡面害怕: 「我哪有可能做得到?我算什麼?」 所以心生下劣之想,覺得自己不夠資格,所以不敢發十無盡願。

我們剛剛說:三種無我觀完成了,你這個聖性道性發起之後,加上初地應具足的增上慧學完成了,然後你在佛前發十無盡願;十無盡願發了,就是增上意樂成就了 — 發這十無盡願的人,都是盡未來際受持的,都是永不休止的。在未來的無量世中行菩薩道,要盡未來際永不休止的去修持那十種無窮無盡的願。這要有很廣大的心才敢發 — 那麼發了這個心而不退悔,就是成就增上意樂了,就是進入初地了;這時候才叫做別教的初地聖人,在這之前,都只叫做通教或三藏教的聖人 — 只是別教的賢人。

換句話說:在這之前所修行的智慧,是屬於人無我智。人無我智的修行就是說:到達七住位圓滿的時候,是人無我智,稍微再作一些觀行完成它;接下來就是熏習種智,就是五法、三自性……等,那就是法無我智的熏習;七住菩薩所證是人無我觀,初地所證是法無我觀,不一樣的。

那麼 人無我 與 法無我 的差別在哪裡?人無我所證的跟二乘的人無我又有什麼差別?這也是很大的題目,但是我們可以跟諸位做一個簡單的報告:二乘人的阿羅漢、辟支佛所證的人無我,就是現前如實的觀察: 「我的五蘊是無常空,我的十二處、我的十八界是無常空。」 緣覺乘辟支佛是從十二因緣當中去如實觀察我的五蘊、我的十二處、我的十八界,都是藉藏識因及父母、無明、四大、業種作為因緣,所以有蘊處界的緣起緣滅;蘊處界既然是緣起緣滅的體性,所以說蘊處界「性空」。這是二乘所證的人無我智。

可是現在南傳佛法的二乘人, 如果 有人真的能夠親證這個人無我智之後,他還是不知道法界的實相,所以七住菩薩向慧解脫及俱解脫的阿羅漢說: 「你所說的人無我空,我全都知道了,我已經證解了,如實現觀了,可是請問你:你現在成為慧解脫、俱解脫的阿羅漢,你捨報入涅槃之後,涅槃是不是斷滅?如果不是斷滅,那你入無餘涅槃以後的實際,又是什麼?」 這一問,慧解脫和俱解脫的阿羅漢嘴巴張開,舌頭打結,說不出話了;為什麼?他會這麼想: 「對呀!那我是緣起性空,十八界的我都滅盡了,那我入了涅槃、滅盡十八界以後,我已經不存在了,是不是什麼都沒有了?如果不是什麼都沒有了,不是成為斷滅空,那麼十八界統統滅盡以後,一定還有一個實際存在,這個實際又是什麼?」 因為入了涅槃就是十八界的我完全消失了嘛!

現在問題來了,人家這麼一問: 「涅槃之中是不是斷滅呢?」「如果涅槃是斷滅,那我入無餘涅槃以後就跟斷見外道一樣了。」 他想一想,摸摸後腦勺,還是弄不清楚。所以七住菩薩就跟他講: 「無餘涅槃之中不是斷滅,涅槃之中有個真如;這個真如叫做如來藏,還沒有成佛以前叫做阿賴耶識、叫做異熟識、叫做菴摩羅識,到達佛地時改名為真如無垢識,無餘涅槃中就是這個識單獨存在。可是這個識離見聞覺知,祂也沒有思量性,所以沒有證自證分,所以祂不知道有自己,真的無我;又沒有了意根,所以祂也不作主;祂完全是寂滅性,完全是無我性,所以無餘涅槃之中只有祂。」 末法時證悟的菩薩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現在的阿羅漢卻無法知道這個道理 (如果現在南傳佛法真的還有阿羅漢存在的話) ,因為末法時的現在,沒有應身佛住世為他們說明這個實相正理。

涅槃,諸位要瞭解:大部分的人認為取涅槃時,都是想用我這個能知的心去進入涅槃的境界中安住。但是,對不起!你錯了!所謂的無餘涅槃,就是「十八界我」全部消失掉了,然後我那另外一個心 — 我的真如 — 不再來入胎輪迴了,這叫做涅槃。是「我」消失、消滅掉了,不是「我」去入涅槃;是真如保持原來所住的涅槃無我的狀態,不再出生未來世的另一個「十八界的我」,這樣叫做涅槃。如果是覺知心的我,或者是作主心的意根去入涅槃,那涅槃就不是無我了,而是有我了;那涅槃也不是寂靜了,而是有我的覺知心性存在了,那就一定會有法塵境存在了,那就不是真正的寂靜了。慧解脫、俱解脫阿羅漢這麼一聽,他就知道了: 「原來無餘依涅槃裡面不是斷滅,而且根本就沒有一個我存在涅槃裡面,因為我的十八界全部都滅盡了,只剩下實際如來藏存在,而沒有任何見聞覺知與思量心。」 他終於懂了。佛在世時,阿羅漢們都記得 佛有講過涅槃中還有個阿賴耶識(改名異熟識)繼續存在,他終於想起來了:原來第八識阿賴耶識,就是涅槃的本際。

可是當你問他: 「你的第八識 — 你的如來藏在哪裡?」 他會跟你老實的說: 「我不知道,我也找不到。」 找不到,就不知道法界的實相,都只看到法界的表相 — 蘊處界緣起性空、無常無我;無法瞭解法界的實相。雖然他證得人無我,七住的菩薩也證得人無我;可是七住菩薩的人無我,是從真如本體的無我性與涅槃性,而現前觀察阿羅漢所證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空相,所以他也知道阿羅漢所證解脫果的內容與境界。阿羅漢能入無餘涅槃,卻還不知道無餘涅槃裡面是什麼;七住菩薩悟後兩三年,還沒有能力進入無餘涅槃,就已經知道無餘涅槃裡面是什麼,所以七住菩薩的智慧,阿羅漢不能測量。

這是從法界實相心的證得,來反觀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虛妄與緣起性空,所以證得無我 — 證得如來藏時是無我的。可是這個時候七住菩薩證得的空性,也只是總相而已:知道我的如來藏、我的真如就是這個;去觀察祂 — 祂果然永遠都不消滅、永遠都不曾暫時間斷。永遠不消滅、不暫斷,就不可能會有生,就永遠不會有滅,所以祂離開生滅兩邊,離開斷常兩邊,祂是中道,這樣就知道了。

但因為是只知道總相,只是獲得大乘的法智忍及法智而已,然後接下去他會去觀察:一隻螞蟻爬過來,他就看這隻螞蟻,牠的如來藏也在嘛!那麼他這一觀察,類智忍便成就了;類智忍成就的時候,類智就一定會隨後成就;到此階段,終於類智出現了:原來蟑螂、螞蟻、我的親朋好友,乃至耶穌基督、耶和華、阿拉,全都有這個如來藏,只是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於是大乘無生忍的類智完成了。這樣,大乘般若的法智忍、法智、類智忍、類智就出現了。這四智完成之後,也就到了通達位的初地心入地心了,接下去就進入修道位了。

前面所講的這些,都是三賢位中的真見道;你一念相應找到如來藏是真見道,可是真見道位,才是正要開始修行而已 — 正要進入內門修菩薩行、進修相見道。這個時候完全是從真如來觀察蘊、處、界,在一切的所知境上面去證驗真如,去領受祂的體性;然後拿所有的經典來印證,也用 佛所說的律典來印證;如果與經藏律藏不符合,就是大妄語。印證的結果,果然不錯!然後,這個真見道位的菩薩就須要跟隨大善知識 — 除了剛剛所講的要修如幻觀、陽燄觀以及如夢觀以外 — 他還要跟隨大善知識修學種智。種智就是唯識學,唯識種智就是最究竟的中觀,就是地上菩薩所應進修的增上慧學。

凡是沒有證得第八識真如而修學唯識,都叫做熏習唯識觀,不是修學唯識觀,因為你無法把唯識經典所講的 真實唯識門 來加以體驗,只能體驗其中的 虛妄唯識門 — 七轉識及七識相關的虛妄法。證得真如以後,才有能力觀察第八識心,才有能力修證真實唯識門的法,才能將八識心王一一加以體驗。這個時候你得要開始修學唯識種智 —《 楞伽經 》 所開示的五法、三自性、七種第一義、七種性自性、二種無我法,然後才能進入初地的入地心位。唯識學的百法明門,就是證悟者在一切種智上的起修課程,這個部分的修學,就是初地所應修學的法無我、無生法忍。這個部分是大乘的無我觀,與二乘的純從蘊處界緣起性空而觀察人無我的無我觀,是完全不同的。

明心見性的菩薩所要修學的 法無我 是什麼?是從蘊、處、界以及你的真如配合所生的一切法中,去實際觀察 — 證實這一切法中並無實有不壞的「我」:你的真如出生蘊處界以後,再與蘊、處、界配合,就能出生一切法;在所生的這一切法當中,你去觀察這個真如,祂有多少的種子?種子又叫做界,界又叫做功能差別;你如實的去觀察,如實的去體驗祂,現前觸證及領納祂的體性。結果你將會觀察到:於蘊處界等一切諸法當中,確實沒有常住不壞的我,而如來藏本身又是離見聞覺知、不自知我的「無我性」。這樣現前觀察的結果,既是人我的空,也是諸法我的空,具足人無我性的現觀,也生起了法無我性的現觀智慧。這樣一一現前細觀,接下來就是發起道種性及聖種性,增上慧學也跟善知識熏習圓滿通達了,進入通達位前再發起增上意樂 — 於佛前發十無盡願而進入初地。

初地要修學什麼才能進入二地?初地要修學百法明門,目的就是要讓你證得鏡像觀 — 一切六塵如鏡中像,六塵在你的自心如來藏鏡子上面顯現,並非真實不壞的常住法,乃是有生有滅的法。一面明鏡,它會有影像出現,在明鏡所映現的影像中,明鏡本身的鏡相不會讓人發現,可是它顯現出它所映照的影像,讓凡夫眾生貪著於它所顯現的影像而忽略了明鏡的本身。一切凡夫之所以執著世間的法,就是由於覺得這色聲香味觸,以及這五塵所生的法,是有它的真實性,而沒有觀察到六塵並不真實,不知道六塵是由藏識明鏡所生,不知道藏識才是真實法。

如同小猴子不知鏡牆是鏡,誤認鏡中自影是另一隻真實的小猴,便跟鏡中的自影小猴齜牙咧嘴,一直在示威,牠以為鏡中的影像是真實的,而不知鏡子才是真的,不知鏡中影像是假的;凡夫也是一樣,因為覺得六塵有真實性,根本不知道自己所接觸到的色聲香味觸以及各種的法塵,全都是自心藏識所顯現出來 — 是你的如來藏所顯現出來的,你不知道,就以為是六塵是真實有的法,就以為自己是真的接觸到身心以外的六塵,所以就對自心如來藏以外的六塵萬法產生了貪著,卻不知道應該去了知如來藏才是真實法,不知道我們所接觸到的六塵其實只是藏識明鏡所顯現的虛妄法。

那麼你開悟明心而且通達了以後,繼續修學百法明門,就是修學法無我的現觀;你在修學 法無我觀 的過程當中,可以從諸法裡面、從百法裡面去證驗:原來我所接觸到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都是我的自心如來藏所顯現的。由於這個現觀的緣故,便不再對百法等境界有所執著,這便是初地 法無我觀的具足修證 — 猶如鏡像現觀 — 初地滿心的無生法忍。

這個部分因為我們今天時間有限 — 打算留一個鐘頭給大家發問 — 所以不能跟諸位詳細說明為什麼六塵萬法都是猶如鏡像。但是我們實際上的證驗是:六塵根本就是自心如來藏所顯現 — 如鏡現像。就像我們的如來藏把這個六塵映現出來,大家卻都以為你所看見的一切景色,一切色相都是外面的;其實你根本沒看到外色相,你看到的六塵都是你的如來藏所顯現出來的 — 跟外面的色相一模一樣的似有色相的色塵相;你從來不曾看到外面的六塵,你看到的都是你的自心藏識所顯現的內相分色塵。這個道理今天沒有時間來解釋它。

同樣的,聲塵也是一樣,你聽到了音樂,不禁讚歎: 「這個音響好美妙喔!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好妙喔!」 可是,其實你沒有真的聽到天樂,你聽到的是你如來藏所顯現出來的內相分的聲塵境。色、聲如此,香味觸法也是一樣,你從百法的修行裡面去證驗這一事實,當你這個鏡像觀如實的現前觀察而顯現出來、而如實領受的時候,你就完成初地無生法忍的增上慧學的修證了,就完成初地滿心所應修證的無我觀,成為初地的滿心菩薩了,接下來你就進入二地了 (作者補註:欲入二地心,尚須圓成初地應修之布施波羅蜜多;然因這一演講內容只在增上慧學之無我觀而作宣說,故略之不論) 。

二地菩薩主要是修持戒波羅蜜多,於一切的微細戒都無所犯,這是二地的修行。二地滿心才算是真持戒;諸位!你們常聽到有人說: 「我去受菩薩戒了,所以我現在持菩薩戒了。」 對不起!你騙人!你這個叫做學戒,不叫持戒;二地滿心開始才叫做持戒,在此以下都叫做學戒。二地修持戒法非常地嚴謹,戒行圓滿,心地清淨,然後在這過程當中還要再修學千法明門;在千法明門當中也是 法無我 — 無生法忍。

千法就是法,由百法再衍生出來的更微細的千法明門;在千法明門之中,你去證驗你這個能知能覺的心 — 就是這個能取六塵的心 — 在取六塵 (也就是取自心第八識如來藏所現的六塵境相)。你這個能取六塵的自心,其實就像是鏡子映現出這些外面的影像的時候,其實是要靠光影來照射,才會顯現出鏡中的影像;你所以能夠攝取這六塵,其實要靠你的這個能取的心,就是你的前七識 — 前六識加上意根 — 見聞覺知的心加上處處思量作主的心,在鏡像裡面運作,才顯現出六塵萬法;所以七識心的這種體性,在唯識增上慧學中,稱之為顯境名言。然而這七識心,其實根本就沒有在外面的六塵法中運作,都在內相分的六塵法中運作。

諸位聽起來可能覺得很玄,但是有一天你若走到這個地步,你會覺得一點兒都不玄,確實是這樣,因為事實本來就是這樣。由於自心七轉識的貪著運作,所以使得自心如來藏中不斷累積污垢,不斷積藏有漏法種,所以顯現出來的六塵影像就變成不清淨的影像;二地滿心菩薩可以經由這個猶如光影的現觀,而了知如何能使自心如來藏所含藏的種子轉變清淨的道理,從此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力去改變自心的染污種子,去轉變自心如來藏所含藏的內相分;這就是猶如光影的現觀成就了,使得七轉識的染污性可以完全根除。那麼這個觀行,就是二地所修的大乘無我觀 —猶如光影 — 二地的無生法忍增上慧學圓滿時必定會證得的無我觀。若不能證這個 猶如光影 的現觀,就不能圓成二地心的無生法忍修行,表示他的二地的無生法忍的觀行還沒有完成。從此以後,二地滿心菩薩可以自己轉換污垢的內相分為清淨的內相分;這樣觀行而成為二地滿心,成為真正持戒的菩薩,心地清淨就漸次進入三地了。

進入三地以後要修學什麼?三地菩薩要修學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三地修學這些境界很迅速,事半而功倍;為什麼很迅速呢?因為你在初地應修的增上慧學,和應修的檀波羅蜜的福德已經圓滿,所以修學禪定等法將會很迅速。簡單舉例來說:譬如說三地要修學四禪八定與四無量心、五神通等,得要有清淨安靜的地方才能用功;初地修布施波羅蜜多圓滿,自然就會有那個環境讓他用功。又如三地的行門也牽涉到等引、等持、等至,可是你們諸位誰知道什麼叫做等引、等持、等至?這三個禪定的證量是什麼?不知道!

等引,可能大部分人知道,請問:等持與等至的境界有什麼差別?它們各自的作用又在哪裡?這二法的作用差別又在哪裡呢?也是不知道。不知道,你就無法具足三地修行的方便善巧,所以初地的修道,就是三地的準備工作 — 福德與慧學非常重要。二地也是三地的準備工作;當你的心不夠清淨的時候,一天到晚有攀緣的習氣現起 (心中常有念起,此念雖無語言文字,而其意思卻能被自己所知,此種無語言文字的念頭,即是攀緣的習氣所現行) ,你哪裡能夠修學禪定呢?你修學等至時,根本就進不去;進不去就不可能圓熟等至,就不可能於等至位中轉入等持位,就不可能嫻熟等持位的狀態;也就不可能在以後從初禪位中直接進入上地的等持位,那你如何能入等持位中修證五神通、四無量心呢?不可能!所以說,初地、二地的滿心,所證得的無生法忍智慧,能夠使三地的修學禪定等行門很迅速成就。

三地修學四禪八定之外,增上慧學還是要繼續學,還是一切種智 — 三地之無生法忍慧;二地主修是增上戒學,初地是增上意樂及百法明門,三地是以增上心學為主要,增上心學就是以意識心來修學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讓意識心可以增上,以便修證四地的無生法忍。可是這個時候也不能忽略到三地本身所應該要修的增上慧學,所以三地還要修學萬法明門,這樣地地增上:萬法明門、十萬法、百萬法、千萬法、億萬法明門,這樣一直深妙的修上去,直到九地滿心證得總持門。

三地菩薩除了這個以外,他還要修學到什麼境界呢?初地鏡像、二地光影、三地叫做谷響。因為菩薩即使在修增上心學,也不可以自己一個人獨自躲起來,還是要繼續去利益眾生,那麼這個時候,他要怎麼做?他當然要宣說妙法來利樂有情,可是在利樂有情的時候,他也同時在觀察自己 (也觀察別的上地的大善知識) :在利樂有情的時候,說法無量;但是在說法無量當中,三地菩薩觀察這些法音的宣流,都是猶如空谷回音 — 猶如谷響 ;他修學萬法明門的目的,就是要證實這些:凡有所說,皆無實義。說來說去都是自心,一切法音宣流都如谷響,所聽聞到的自己法音的宣流,只是在自心如來藏中迴響而已。三地菩薩修學無生法忍,這個谷響觀圓成的時候,滿心了,就開始進入第四地了。

第四地的入地心,他就要檢討: 「我接下來要修學什麼?」 要修學億法明門 — 四地無生法忍。這是增上慧學,地地都要學,不斷地深細,一直到等覺菩薩為止。這個增上慧學,要地地進修,一直都不斷的,直到絕對究竟圓滿為止。但是四地有一個觀行,他得要觀察:三地菩薩修成四禪八定、修成四無量心、五神通,都已具足,又現觀法音宣流猶如谷響,所以現在成四地心,可以隨意到十方世界度化眾生、隨意化現了 (四禪八定及五神通未修學具足者,則不能發起意生身,不能去至他佛世界;也不能在各佛世界化現及度眾生) 。

可是他觀察: 「我化現這些化身到處去度眾生、說法,其實都是猶如水中月一樣;真實的本心在這裡,我卻化現了很多的化身出去度眾生,去說法利樂有情,都像空中的月照在潭水裡面一樣— 千江有水千江月。」 他化現很多化身,每一個化身都像是一個水中月,都不是真正的我;當他完成四地的無生法忍的觀行時,而這個觀行也完成的時候, 猶如水月 的無我現觀就完成了;當這個 猶如水月 的無我觀完成的時候,就成四地滿心了。

這時他轉進五地,再去修學增上慧學;從三地滿心以上都要跟佛修學,三地滿心前可以跟人間的地上菩薩修學;三地滿心以上的菩薩都是直接跟報身佛修學 (這是依三地滿心所證得的意生身而說的,但也有菩薩到四地五地才發起意生身,才能直接跟佛修學) ,這個等一下再來說;佛度眾生有很多方便善巧。

現在話說回來,說他三地滿心, 猶如谷響 境界正受完成,進入第四地;四地觀行 猶如水月觀 正受完成,進入第五地。進入五地的時候,他又依無生法忍重新觀行;因為如果完全住在 猶如水月 正受中,他會要急著入涅槃,所以不可以這樣。他就再觀行: 「我這樣到處示現化身度眾生,其實這些都是自心真如變化所成的相分。」 作這樣的觀行有個好處:既不會貪著涅槃 — 不會因為如水中月的無我現觀而發覺一切虛幻,便去入涅槃,他也不會因為有這樣的神通變化等等功能運作而產生了執著。所以五地菩薩所應修習的一切種智圓滿時,最後必須觀行:一切諸法 — 包括自己莊嚴的意生身及化身、輪寶等 — 都是猶如幻化、好像是有,其實不是真實有,只是自心如來藏變化所成 — 非有似有 。這個變化所成 的觀行圓滿,就成五地滿心而轉進六地。

進入六地的時候,他還要再觀察這個 變化所成 的種種法,看來好像是有,卻不是真的有,因為幻起幻滅嘛!所以叫做 似有非有、非有似有 ;六地菩薩這種 非有似有 的境界正受,是依六地增上慧學無生法忍的觀行而生起的境界正受;因為有這個境界正受,所以六地菩薩便在很自然的情況下取證滅盡定 — 不是刻意去取證滅盡定 — 因此而成就六地滿心俱解脫的無我現觀。

六地跟四地、五地的增上慧學的修行也有差異,四地的增上慧學的熏習主要在哪裡呢?在重新依相見道位去觀行:觀聲聞法中的四聖諦。四聖諦有十六心:苦聖諦的法智忍、法智、類智忍、類智,這樣觀行。苦聖諦的四心觀行完了,再來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也各有如是四心:法智忍、法智、類智忍、類智。十六心觀行的完成,不是依二乘法的那種方式觀行,而是以真如的立場,從無生法忍來觀這四聖諦的十六心,叫做安立諦十六心;四地相見道的觀行主要是在這上面。觀行完成時,便能獲得水月觀的正受,成為四地滿心,轉入第五地。

五地把十二因緣法依無生法忍再來觀行,這樣來做法無我觀的粗相觀,十二因緣的 法無我 的粗相觀完成了,便能生起 變化所成 的境界正受 — 現觀諸法都是自心如來藏變化所成,成五地滿心,轉入第六地。

接下來六地 法無我 的細相觀,是依五地的無生法忍,將十二因緣法再作細相觀;六地法無我的細相觀完成,那麼這個 似有非有、非有似有 觀行的境界正受完成,接下來就準備進入第七地。

七地菩薩所須修證的是念念入滅盡定,要靠修習方便波羅蜜多而得。阿羅漢入滅盡定時還要盤腿,坐下來,然後從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樣次第轉進而經過四空定,最後入滅盡定。七地滿心的菩薩不然,剛剛一坐下,想要入滅盡定,一坐下就入了:念念都可以入滅盡定的等至位中。每一念的當下也都在滅盡定的邊緣中,其實他說法度眾時,若突然不想說了,也可以隨時入滅盡定;對俱解脫的阿羅漢及我們而言,這真是「匪夷所思」。

這個時候,因為他的修證是寂滅極寂滅 — 寂靜觀成就,所以七地滿心菩薩很容易會取無餘涅槃,所以這個時候,佛「不懷好意」的來了,祂說 「某某菩薩!我傳給你一個三昧,叫做『引發如來無量妙智三昧』。」 七地菩薩問說: 「這個三昧很殊勝嗎?」 佛說: 「殊勝極了!這個三昧超過你從無量劫以來修學所有三昧的總和,全部加起來還不如這個三昧。」 那麼請問:如果你是七地滿心的菩薩,你要不要修這三昧?當然要嘍!怎麼可以放棄?對不對?好!修了!可是你一修,就上當了 — 你沒辦法入無餘涅槃了。為什麼?因為你自己根本就不想入了,因為這三昧太妙了,直修下去,必定可以成佛。

你就依這個三昧去修,修這個三昧,不久就進入八地,依之而修,便可以成就八地的 如幻三昧觀 。因為所成就的如幻三昧觀,是由七地的方便善巧而來 — 七地有方便善巧波羅蜜多。八地因這個如幻觀的 法無我智 成就,而且有方便善巧波羅蜜的完成,所以於相於土都能變化自在。七地菩薩若想現相現土時,還要起作意之後去觀行;他不必作觀行,只要心中一起作意,就可以在十方世界隨念化現。這個時候他跟七地不同了,由於這個緣故使他產生了一種極廣大的願心,所以在八地中就是專修願波羅密多,要成就願波羅蜜多。這個願波羅蜜多修學成就,配合如幻三昧的法無我現觀,便成八地滿心,便進入九地。

九地專修四無礙辯 — 四無礙心。所謂四無礙是法無礙、義無礙、詞無礙、樂說無礙。法無礙要怎麼修?有很多人持咒,咒又叫陀羅尼,陀羅尼叫做總持,總持就是要讓你修學諸法而不漏失— 念不忘失,所以持咒時要了知它的意思。持咒不是教你修習定心的。每一首咒都是一個總持 — 但護法神的感應咒語除外 — 一個咒裡面,每一句拆成兩字一組或者一個字一組,或者三個字一組不等;每一組就是一個法門,一個法門就是代表一部經。所以你把咒文整個誦出來以後寫下來,其中第一句可能就有三部經,你就把第一部經誦出來,誦完再誦第二部,再誦第三部;第一句誦完,再依同樣的方式誦第二句的每一部經。所以陀羅尼咒又叫做總持咒。

如果你所有的總持都能夠念不忘失:佛告訴你的總持都在你心中,不會忘了;這樣你就完成了法無礙的修學。法無礙的修學之後,你還要知道這些總持裡面所有的意義是什麼?它的真實的內容是什麼?如實的證解,如實的了知,這樣就是義無礙了。因為法無礙、義無礙,所以你已經了知一切世間及出世間法;可是你想要能夠宣說所知道的這一切法之前,必須要詞無礙 —你能夠用很多的方便善巧與名相及修辭,具足顯示出這些法以及法的正義,這樣就是詞無礙。

詞無礙的修學,主要是在因明學:宗、因、喻、破、結語等五個法上來建立,也可以再加以細分而更細膩。破外道的時候以宗因喻等方法來破他:你這個法不對!再舉出 為什麼不對 的原因,然後以比喻來證明他不對,然後再以宗因喻的方法來證明自己的法正確,最後作結論:先說自己的某一種法正確 (宗) ,是什麼原因而說是對的 (因)?然後再作譬喻舉例及解釋:為什麼是對的。最後作總結。

你能夠把這四無礙辯弄清楚了,你對現量、比量、非量、證量等等都已了知,這時候樂說無礙的功德就出現了。因為法無礙、義無礙、詞無礙,當然於一切時地演說一切法時,都可以毫無牽掛,又有救度眾生的大慈悲心,所以樂說無礙的境界就自然出現了。九地滿心菩薩成就四無礙辯,所以又稱為善慧地,能如實而詳細地宣說三乘正法,能將法無我與人無我都具足而圓滿的宣說,無人能加以訶責,所以處於一切境界都無所畏懼,成就力波羅蜜多。

九地滿心後,不久就會進入十地,進入十地可就漂亮了、莊嚴了;怎麼說呢?當你到了十地的時候,把你在九地之前所修的一切福德、一切的功德來作迴向,迴向的結果,你就在色究竟天宮完成了一個大寶蓮花王寶殿。這個大寶蓮花王寶殿無量廣闊,當你進入十地完成這個部分的時候,坐上寶殿裡的寶座而放光照耀十方佛世界時,十方諸佛就發動十方世界所有的十地菩薩,帶著他們各自的九地以下菩薩等眷屬,都來到你這個寶殿來,然後十方諸佛同時伸手放光遙灌你的頭頂,以及諸菩薩之頂,你便因此而成就受職位的功德,成為法王子。這個灌頂才有用,密教的那些灌頂是沒有用的,只是灌著好玩兒的,都是邪思妄想 (編案:詳見《 狂密與真密 》 一至四輯書中所說) 。

十方諸佛灌頂加持以後,你就成為十地滿心 — 受職菩薩。十地滿心時能夠為一切眾生說法如雲如雨,永無窮盡,普益十方佛子,所以十地菩薩又叫做法雲地;這是因為圓滿了大乘的無我觀,所以成為法王子。這個時候,十地菩薩就像國王在很多王子裡面選出來的一個太子一樣,成為諸地菩薩中尊。可能你會想:這樣可就太好了。可是,先別高興太早,因為接下去更難修 — 要在種種境界中實踐大乘的無我觀,而不只是現前觀察而已。

怎麼說呢?因為接下去,你進入等覺菩薩位了,這等覺如來的修行法門,不是你我所能修的;怎麼說呢?譬如某甲來跟你說: 「我要熬一個藥,我的藥需要一顆眼睛,把你的眼睛送一顆給我吧!」 你就得要當場挖給他,不可以遲疑。另外一個人來說: 「我需要一斤人肉」 ,你就要當場割給他;他說我需要你的命,你就得要送給他。等覺菩薩的修行法門就是百劫修相好:無一時非捨命時,無一處非捨命處。於一切時地廣施內財外財,修集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隨形好所須的福德。意思就是說:在這一百劫當中,幾乎完全是在修集福德、是在與眾生廣結善法因緣,一直在物質世間中,實際上履踐無我法 — 對自己的五陰完全沒有任何執著,使得我執的微細習氣能夠斷除淨盡,這樣修集三十二大人相,及無量的隨形好。

佛經中曾說過:有的出家弟子稟佛說: 「世尊!您要入滅了,那我們怎麼辦?沒有人供養,以後修道怎麼辦?」 佛說: 「你別愁,我這三十二種大人相,隨便一相的福德,就夠你們吃喝不盡了。」 為什麼?因為祂的每一種相好莊嚴,都是百劫修來的;每一種相好莊嚴,都是以內財外財來修集無量的福德才能完成,所以隨便一相的福德拿出來,就夠祂後代的遺法弟子享用不盡了。這些福德在百劫中修集圓滿之後,才能示現降神母胎,於人間八相成道,成為妙覺如來。這就是等覺菩薩的大乘無我觀的實際履踐。

那麼從七住證得大乘人無我以後,開始熏習的般若慧,除了初期的別相智以外,都是法無我 — 一切種智的修習。七住菩薩所證的是大乘人無我,在這一切法當中去觀察無我性 — 這個如來藏是無我性。真如的無我性有兩種:祂是人無我性,也是法無我性,這就是大乘菩薩的無我觀,不同於二乘的無我觀。二乘的無我觀是依我們的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的人我,去觀察這蘊、處、界是無常,是緣起緣滅;但是菩薩的無我觀是從真如的恆不生滅、真如的無我性的現觀境界,然後再來返觀二乘人依蘊處界所作的無我觀,也現前觀察所化現的一切化身與萬法,都是無我性,這就是悟後所應該走的路 — 大乘的無我觀,這只是其一。

另一方面則是從真如所含藏的一切種子,去觀察諸法無我,就是法無我觀,也就是前面所說的猶如鏡像……乃至十地、等覺位無生法忍的無我觀行與實踐。但是,說起來很快,做起來則很難;你看我們這樣述說,從凡夫地進修,一下子就成佛了、完成了,但是你要如何一步一步的付諸於實行?

我今天所講的法,對我們同修會將近三分之一的同修來講,是很切實際的東西,是他們現在就要做的、就要修的;可是對於今天來聽演講、第一次與我結緣的諸位來講,對你可能並沒有實際上的作用,只是植入一些無生法忍的種子罷了;那麼你現在的當務之急是什麼?就是趕快破參,趕快證得你身中的真相識 — 第八識如來藏。證得以後,你才能漸漸瞭解三乘佛法當中,佛到底在說什麼?三乘佛法有什麼異同?你瞭解了以後,才能進入修道位,否則無法修道,那我今天所講的佛法,跟你就完全不相干。

有人可能會提出一個問題說: 「你說的比唱的好聽,我問你:你既然修這麼好,請問你有沒有輪寶?你有沒有莊嚴報身?」 人間的初地、二地菩薩,凡是戒慧直往的菩薩,乃至剛進入三地— 像玄奘菩薩已經是三地的菩薩了,但是還沒有到滿心,他還是沒有輪寶,還是沒有莊嚴報身 — 廣大莊嚴的意生身;可是他一旦捨報,生到色究竟天宮去,馬上就有,這是無生法忍的後世果報 — 地上菩薩的可愛異熟果;法爾如是,所以諸佛的加持力,與無生法忍的修證,非常的重要。

如果你今生在這裡修行能夠照我這樣說的次第,努力去精進、去用功,如實的修行,十年下來、十五年下來,大不了三十年,可以到初地;到初地之後,你往生時,如果說: 「我不到極樂世界,我要先去見釋迦牟尼佛的莊嚴報身盧舍那佛。」 也好!去色究竟天也不會比較差,去到那邊時,你馬上就具足了輪寶,這是地上菩薩修證無生法忍上的來世異熟果 — 生往色究竟天時自然就會有的可愛異熟果。

可是你所見到的佛不一樣 — 一至十地菩薩所見的報身佛各各不同;初地的入地心菩薩見到的佛,不是真正的莊嚴圓滿報身佛,而是從祂的莊嚴報身之中示現出來的一個他受用身,這個他受用身很莊嚴,很廣大;祂坐一個蓮花座,蓮花座有一百瓣的蓮瓣,非常莊嚴,祂會跟你教導百法明門。當你初地完成而進入二地的時候,你的正報身變大變莊嚴了,你的輪寶也變大變莊嚴了,你見到的佛的形相也會跟著變了;二地所見到的佛,祂的 他受用身 不同於初地所見,更為高廣莊嚴。報身佛有自受用身無量無邊的廣大,但是另外還有化現給十地菩薩所見的他受用身,二地菩薩所見的他受用身的莊嚴報身佛,身量比初地所見又更高廣,蓮座是一千瓣的蓮座 — 千葉蓮座。

那麼這樣地地增上,每一地所見的報身佛不一樣,所以你如果還沒有往生到那裡去,雖然你是人間的初地菩薩了,還是沒有用 — 世間凡夫俗子根本看不起你;因為一來你沒有神通,二來你也沒有輪寶;就算有,他們也看不見。可是阿羅漢會尊重你,因為阿羅漢知道法,當你一說法,他知道這是甚深正法,不是未悟的人胡說亂扯;可是他聽不懂: 「怎麼會有這麼妙的法?我竟然聽不懂?我是人天所應供,諸天天主還要供養我呢!怎麼我會聽不懂呢?」 不一樣了。真正求智慧的人,才會懂得恭敬、尊重你,凡夫俗子是不屑於一瞧的 — 看你一眼都懶。因為你一來沒有神通,二來也沒有示現什麼莊嚴報身,他瞧不起。

可是真正有天眼的人,他會佩服你,為什麼?他看來看去,大家的光都差不多,怎麼這個人的光特別不一樣?像布袋戲講的 「金光鏘鏘滾 (台語)」一樣,就像這樣,光的色彩與強度絕對不同於一般有神通的人;智光、慧光是金黃色的光,如果有禪定的功夫,就會加上禪定白色的光,使得金光黃光更加的耀眼光輝。所以你們如果有天眼,看到我們會中的親教師,以及幾位見性的菩薩們,你們會看到他們的光是與常人完全不一樣的。

那麼以上所講的就是大乘人無我、法無我的修證大概,這是大乘的無我觀,不同於二乘的無我觀;一個是從法界實相修證所得的人無我觀、法無我觀,然後再回頭來觀察我們的五陰、十二處、十八界它的無常、無我、緣起性空;可是二乘人只能從五陰、十二處、十八界去觀察緣起性空與無我,他無法觀察法界實相的無我觀,也無法在蘊處界的法無我上作深細的現觀,所以大乘的無我觀是具足人無我與法無我的現觀,兼含世俗諦與法界實相的勝義諦;二乘的無我觀只在現象界的五陰、十二處、十八界上面作觀行、去作人無我的觀行,或作蘊處界的法無我的粗相的觀行,但是永遠不能觸及法界實相心,不能觸及第一義諦,這是大乘與二乘法所作無我觀的最大差異處。

所以二乘阿羅漢只能證得解脫果,無法得到大菩提果,他只得到聲聞菩提、緣覺菩提,所證的是解脫果。可是大乘法的修行,到最後,不但證得二乘所證的聲聞菩提、緣覺菩提的解脫果,也證得佛地的大菩提果,這是大乘與二乘修證無我法之所以差異的地方。

那麼諸位也許心裡面說: 「唉呀!你說得是像行雲流水,都不必打草稿,好像是說得不錯;可是你說的境界,那就像是在天上飛呀!飛呀!我們站在地上又搆不到,那你也得發發好心嘛!幫我們見道嘛!不然我來聽你演講做什麼?」

可是諸位!其實打從諸位來到這裡一開始,我就不斷地從另一方面在告訴你:哪一個心是真如。當我口沫橫飛的在為大眾說法的同時,我也在另一個心上面不斷的指示你們各自都有的真如,可是你們聽到現在都還沒有體會到,都只是在語言文字的表相上聽我說法。如果你真的還不會,回去以後就像我這樣 (舉手用力拍桌) ,桌子狠狠一拍,仔細看看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南、北呢? 好!我們今天就說到這裡。那麼下面大約一個鐘頭的時間,留給大家提出問題。現在是午後將近三點半,哪一位菩薩要是有問題的話,請舉手,我們這裡有麥克風。

問題一:略 (錄音帶中發問部分,由於現場迴音很強,又因發問者距離錄音頭太遠,麥克風亦未直接與錄音機連線,故很模糊難辨,無法謄稿,略而不錄) 。

蕭老師答:關於智顗大師的修證,自古以來有很多人很推崇他,可是如果你具備法眼智慧的時候 — 慧眼還不夠 — 你來觀察智顗大師所說的法,其實有許多是值得你去加以簡擇的。那麼最大的一個問題是:他沒有找到真如,這是他的最大問題所在,所以他只能說自己是五品弟子位;不過他的五品弟子位的定位,他是以圓教的五品弟子位來定位,不是在別教的五品弟子。我們認定他的般若證量,相當於別教中的第五住位滿心。

圓教有六即佛,圓教的六即佛就是理即佛、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以及究竟即佛,這是六即佛。在我說明如何是理即佛以前,我們先要講什麼叫名字即佛?當你們來學佛法,善知識告訴你,說你本身也有真如,也有佛性,所以在理上來說:你跟佛是一樣的。你聽說身中也有未來的成佛之性存在,知道了: 「那我也有佛性,我也有真如,我將來也可以成佛。」 你這樣叫做「名字即佛」。

外面那些不學佛的人,他們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他們也不知道,但是從證道者來看他們,他們也有真如,也有佛性,未來也可以成佛。諸位來到這裡,我看你們的真如佛性,了然清楚;我們看那些俗人們,連聽都沒有聽過佛法的人,他們不知道這個道理,可是他們在理上也是佛 — 是因地的佛,也有這個理體,所以叫做「理即佛」。

接下來你聽到這個道理之後,你就開始修學用功了;用功的時候,你去熏習正確知見,然後你開始尋覓;尋覓就是觀行、觀察:到底我身中的真如在哪裡?到底我的佛性要怎麼樣才看得見?在你還沒有證得真如之前,叫做「觀行即佛」。觀行即佛就是在別教的六品弟子位中;也就是說:別教的六住位滿心以下,統統是觀行即佛。還沒有證得真如的人,就是在這個階段;所以他的五品弟子位,就相當於別教的五住位滿心或六住位的入地心。

因為他比較客氣,他認為: 「這個『無我住』,我還沒有究竟通達」 ,所以不能算六住滿心 — 能取所取空還沒有完全如實證知。如果已經如實證知,那就相當於阿羅漢了,所以他說自己是五品弟子位,就相當於別教中十住位的第五住的滿心位,因為六住位已經雙印能所取都是緣起性空,就相當於慧解脫的阿羅漢了;他既自認還不是阿羅漢,所以是五品弟子位。因為在大乘別教中,如果找到如來藏而不自我否定,就不會退失般若正觀,不會誤會般若的正確觀行,就是七住位了,不叫五品弟子了。

因為你們還沒有證得真如,所以你們也無法去判斷他有沒有證得真如;可是總有一天,你終究會證得的;等你證得真如的時候,你再去檢查他所著作的那些論藏,你就會證實我所說的話是真實的。這是我對智顗大師所謂的五品弟子位的一個解釋。

問題二:略 (理由同前。似乎是問:開悟明心見性是不是就已經成佛了,因為有許多法師都說開悟就是成佛,……。心中對此不能理解。)。

蕭老師答:好!這個問題非常好。 《 六祖壇經 》 這一部分是方便說法。他講的法是正確的,但是有一些部分則是方便說法。譬如壇經所說的 「一悟即至佛地」 的說法,請問: 「六祖是不是成佛了?」 顯然還沒有! 《 六祖壇經 》 所說的法都是在總相智與別相智上面,還談不到種智;一切種智與初地的道種智都談不上,他還在真如般若的總相及別相上說,所以他那個法,沒有辦法讓你進修到初地。你就是把它讀爛了,把它吞進肚子裡去了,又把它思惟到厭膩了,還是到不了初地,還是無法成就初地的無生法忍智慧。你如果真正的證悟以後,要進修到初地,你要怎麼修呢?要依照 《 楞伽經 》 去修。

我們之所以要出版 《 楞伽經詳解》 ,就是這個道理,因為我們同修會裡面有很多同修悟了,可是悟了以後接下去要入初地,乃至要入八地,要怎麼修呢?要依照 《 楞伽經》 進修。

那麼,你要到八地、要到十地,更重要的是 《 解深密經 》 與 《 成唯識論 》 ,我們每週二講的就是 《 成唯識論 》 。所以, 《 六祖壇經 》 裡面又講:「 心直即彌陀 」 — 你如果心地直爽而不歪曲,那就是彌陀了。如果心不彎曲就是彌陀,那是不是表示:西方就沒有彌陀世尊了呢?不是! 《 六祖壇經 》這樣的說法,是一個方便的說法,他有他的時空背景,為了破斥當時以定為禪的北宗,所以他必須要這樣講,藉以攝受那些人,這是一個方便說法。

《 六祖壇經 》 裡面有許多言句都是方便說法,但是他所講的明心與見性,是真正一點兒都沒有差錯的。可是你剛剛講到說「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就像剛剛那位師兄問的: 「好像你一生就可以到初地,那麼簡單,那一生就過完一大無量數劫,是不是大妄語啊?」 世尊在 《 解深密經 》 裡面,即將講完的時候,祂有交代,祂說: 「三大無量數劫是怎麼計算的呢?有的人是以一劫為一劫」 ,那就是悟了以後很懈怠的人,不肯精進修行的人,他的修行佛道,一劫就是一劫時間,不能縮短;精進一點的人,他「 以一個小劫為一劫 」,縮短許多了;再更精進的人,福德因緣更具足的人,他可能以「 一年為一劫 」;甚至有的人以「 一個月為一劫,一天為一劫,一個時辰為一劫 」;乃至以「 一時、一分、一剎那為一劫 」。

如果你是以一時、一分、一剎那為一劫的話,那麼一大無量數劫,不必說一生,可能五年十年你就過完這第一大無量數劫了,所以這個劫是指什麼?就像菩提達摩大師所講的:說你要度過三界的境界,怎麼度?把貪欲斷除了就是度過欲界了,你把瞋心斷除了就度過色界了,你把愚癡斷除了就度過無色界了,就出三界了;所以斷三毒就出三界了。

可是斷三毒只是斷一念無明,只是成就解脫果而已;想成佛,卻要在無始無明上面去用心,這就難了。可是,對於有福德因緣的人,有信心的人,有慧力的人,消除了性障及習氣的人,其實不難;真正有福德的菩薩,有信力,有慧力,各方面都具足的菩薩,他是容易的可以遇到一個真正的大善知識,可以帶領著他從初住位一直往上走,在一生之中完成初地的道業,這,在他而言並不困難。

諸位今天一定是半信半疑的,不要說一生完成初地的道業,就算最簡單的一個明心開悟就好,諸位也是一定半信半疑的,那麼你要如何才能相信不疑呢?只有一個辦法:試著依照我這些書上所講的方法與知見去用功。如果你自己沒有辦法,可以來參加我們同修會的共修,你就當作讓我騙去三年、五年的光陰,試試看。過去十年、二十年那麼久的時間,都被人家騙去了,頂多再給我騙個三年五年,其實也沒什麼了不起,你就試試看嘛!

等到有一天我跟你印證,說你破參了!你開悟了!你就可以把三乘法的所有經典拿來加以檢驗,你可以自己去證實: 「究竟蕭平實跟我印證的悟,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你可以親自加以證實,那個時候你才會真正的信我。在那時之前,合理的懷疑是應該有的;如果你沒有合理的懷疑,只憑著名氣廣大就篤信不疑,那你就真是個愚癡者。

有智慧的人一定會有合理的懷疑,這個合理的懷疑,讓你在每一個修行的次第,在每一個階段當中,你都會去檢查: 「我在正覺同修會的親教師所教的法,到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如實的證驗之後,你才會信我,明心之後,通過三乘經典的檢驗,你才會真正的信我;等你肉眼看見佛性的時候,你才會真的相信我: 「佛性無形無相,竟然肉眼真的可以看得見。世間竟然有這個法,我現在真的遇見了!」 你才會真的信我。可是你沒有到達這個階段的時候,你始終會有懷疑的,但是這個懷疑是應當的,是正當的。但是一定要有能力、要有智慧去加以簡擇,加以判斷;並且你要努力的嚐試著去修修看,如果你都不進入這個法門來試試看、來實修看看,你就作判斷,那你就錯失了一個很好的、千載難逢的機緣。

所以說一世要到達初地並不困難,難的是你有沒有那個福德因緣?能不能如實地去修?那麼, 佛既然告訴我們:三大無量數劫甚至能「 以一分為一劫、一秒為一劫、一剎那為一劫 」,那麼一世之中要超過一大無量數劫,並不困難;除非福德智慧……等都不具足。不但這樣,我們還打妄想:希望看這一世能不能夠再突破?再努力突破,將第二無量數劫去完成它,我們正在打這個妄想。希望諸位也跟我們一起打這個妄想,看這一世能不能到初地?試試看!好不好?

問題三:略 (理由同前。大意是問印順法師的事) 。

蕭老師答:我不曉得諸位有沒有讀過我一本黑色封皮的書,叫做 《 真實如來藏 》 (編按:後已改為深咖啡色) 。 《真實如來藏 》 就是專門為他 (印順法師) 寫的,他也知道我是為他寫的。我寫好之後,還親手以掛號郵寄給他,到現在,他仍然沒消息回覆我。 《 楞伽經詳解 》 (編按:此處是指第一輯) 裡面也有稍微提到他,只是沒有指名道姓,我也曾寄給他,也沒有消息回我。有一個人 (編按:鐘慶吉居士) 寫了一封信,在自立晚報上公開勸諫他,他馬上回信,就加以辨正。可是我這兩本書印出來那麼久了,他一點兒消息都沒有;因為他自己知道已經出了大紕漏了。

我們 《 真實如來藏 》 寫出來,證實是有如來藏;諸位有機會的話,應該去買那本書來看,那本書非常精采,保證是你前所未讀。他說沒有如來藏,沒有第八識,因為他是根據天竺晚期佛教的密續 (坦特羅) 佛教,根據西藏密教的應成派中觀的思想來說的。可是應成派中觀思想既是斷見,又是常見,落在兩邊,具足常見與斷見,是外道法,可是在西藏密宗的黃教裡面,卻把它推崇為至高無上的佛法。

關於密教的部分,我們以後會出專書 《 狂密與真密 》 ,再來破斥 (編案:已經出版了) 。三百年前,我有幾世出生在西藏,我把真正的如來藏法傳給他們,他們反而把我的法消滅,把我趕出西藏;我們在那個年代,有好多同修被他們打死殺死。藏人薄福,他們反而說我們是破法者,但是現在反客為主了;現在我要讓他們轉變,我不消滅他們 — 當年他們消滅我們,我們現在不消滅他們 — 我們要轉變他們,使他們回歸佛教的正法,而不是消滅他們。

那麼印順導師最大的盲點就在這個地方,因為他不知道真如在哪裡?也不知道自己的意根在哪裡?因為他不知道自己的如來藏在哪裡,他找不到!他研究如來藏,研究四、五十年以後,結果找不到,所以他認為沒有如來藏。諸位也曉得我出了一本書叫做 《 正法眼藏 — 護法集 》 ,是專門破斥月溪法師的邪法;但是印順導師對佛法的傷害,其實遠比月溪法師更為嚴重,因為他把三乘佛法的根都挖掉了;如來藏是三乘佛法與世間法的根本,他卻完全的將祂否定,墮入斷滅見之中。

我剛剛也講過,說阿羅漢證得解脫果,捨報入無餘涅槃,那就是說十八界都滅了;十八界滅,就是六識 — 眼耳鼻舌身意識 — 滅了,六塵也沒了,然後六根也滅了;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根,這五根是有色根,最後一個是意根,意根是末那識,是無色根 — 恆審思量的心。如果這十八界都滅了之後,又不允許有從來離見聞覺知的第八識真如獨存,那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時就是斷滅空;那麼諸位!你們不必來學佛法,不必來聽我演講,也不必把省吃儉用、辛苦賺來的錢財,用來供養三寶,大家都拿去跳舞、唱卡拉OK 好了,何必去修學印順法師的應成派中觀見呢?因為不必修行了,沒有第八識如來藏嘛!死了就是斷滅了。既然沒有如來藏的話,人死以後就一切都沒有了,沒有未來世了 (因為意識不能去到未來世,印順又否定意根,那就沒有意根可以去至未來世) ,那就全部都消滅掉了 —這就是印順法師所說的沒有意根的一切法空。既然是這樣,那你們還來聽經聞法作什麼?不如把握現在的身心,每天去吃喝玩樂就好了,不必來辛苦的修學佛法了,也不必供養三寶了。因為既然沒有未來世,今世修了也是白修,那又何必省吃儉用的來供養三寶呢?是不是呢?

現在有一位傳道法師 — 印順導師的信仰者 — 更荒唐,他連末那識都不承認是真的存在;末那識如果是虛無的法,就變成沒有意根 — 末那就是意根 —這樣一來,十八界就變成只有十七界了;可是 佛明明開示欲界眾生有十八界,他卻說只有十七界。他們這些法師真的是胡作非為,弄不懂佛法還要亂說一氣。宜蘭的自在居士也是一樣否定第八識,也是胡扯。所以現在居士們也是一樣,法師們也是一樣;真正證道的人很難找,所以我們就以道種智的智慧,從很多的觀點去證實,從理上去證實有如來藏,所以寫出 《 真實如來藏 》 這一本書,利益末法時的學佛人。

當然我不可以在書中跟你明講:你身中的如來藏是哪一個?我不可以明講。我若明講了,密意洩漏了,那就麻煩了;因為 佛曾告誡我們不許洩漏密意。你如果想要證得祂,就必須要自己辛辛苦苦地去參究,才會有體驗的過程與內涵,不然你不能承擔,真正的智慧就不可能發起來,你就會誹謗無上深妙正法;謗法的人捨報時就得下地獄了,所以我不可以洩漏密意給你。但是我卻以道種智的證量,從理論上證實有如來藏,寫成 《 真實如來藏 》 ,印好了以後,掛號郵寄給他,他到現在仍不敢公開反駁。因此,如果沒有如來藏的話,無餘涅槃的境界是不是斷滅?一定是!

現在有很多人跟著印順法師在學應成派中觀,可是應成派中觀所謂的中觀是什麼?那並不是真正的中道觀。應成派中觀就是從藏密的西天祖師月稱「菩薩」的 《 入中論 》 的斷常見的理論取來作根據,而漸漸發展出來的。轉入西藏以後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才有宗喀巴大力弘傳,他並著作 《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 》 ,依據月稱的 《 入中論 》而明目張膽的否定第七識與第八識,不承認 佛在 《 阿含經 》中所說的第七識意根和第八識如來藏。

現在的達賴喇嘛,也是依據宗喀巴的邪見,這樣代代相傳下來,繼承了應成派中觀的邪見而傳遞至今天,繼續在誤導眾生。這種邪見是藏密的黃教所特有的,印順法師便認同這種邪見,讚歎得很,並且一生努力弘傳它。至於紅教白教花教,他們是屬於自續派中觀,承認有如來藏,但是從來不曾說到第七識意根在何處?又把第八識如來藏誤會了,將意識覺知心放在一念不生的境界裡,說這樣就是已經變成真心如來藏了。但這樣錯會佛法誤導眾生,雖然罪業嚴重,如果比起黃教的應成派中觀的重罪來,比起印順法師的否定如來藏來,這個罪卻又顯得輕了。

達賴喇嘛及印順導師,這兩人和他們的徒眾,都是不信第三轉法輪唯識經典的,他們只信二轉法輪、初轉法輪的經典,所以達賴喇嘛公開說:三轉法輪經典是方便說,是不了義說。和印順、宗喀巴、土觀……等人一樣不信受 《 楞伽經、解深密經、如來藏經、無上依經…… 》 等大乘方廣經典。

印順法師自己去繼承了密宗應成派中觀的邪見思想,他也認為 佛的第三轉法輪諸經是方便說,也不承認第三轉法輪的經典是 佛所說,認為是 佛入滅後,弟子們因為 「對 佛的永恆懷念」 ,而創造出來的經典。然後印順法師又引述 《 楞伽經 》 說: 「為了開引計我諸外道故說如來藏。」 以這句經文來證明如來藏思想是方便說,來扭曲經文說有如來藏的語意而成為無如來藏。可是 佛在別的經文中又反過來說:「為了開引斷滅見外道故說如來藏。」你又怎麼解釋呢?是否應該解釋為有如來藏呢?一個是開引計我常見,一個是開引計滅的斷見,依他的解釋方法,應該這兩種說法會完全相反才是,所以他們都誤會了經典的意思。

那麼 《 楞伽經詳解 》 的第三輯裡面 — 明年七月會出版 (編案:已經出版了) — 諸位讀了就會知道:印順法師所謂的般若中觀,它的本質,其實是「 兔無角 」的法 — 兔子頭上沒有角。一神教的法叫做兔角的法;一神教認為有一個造物主創造一切有情、創造一切世間,可是實際上沒有一個造物主來創造有情、創造世間,所以他那個法是子虛烏有的法啊!就好像兔子頭上長的角,是無智慧的人想像出來的;因為是子虛烏有,所以叫做兔角法。

那麼印順導師主張:「般若就是一切法空;如來藏也沒有,一切法都是無常空,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緣起性空才是究竟實義。」可是,如果只許一切法緣起性空,而不許有如來藏空性存在的話,那就要變成一切法都是斷滅空了,都是無因而可唯緣便起了;那,一切法斷滅了的時候,問題就來了 — 變成 無因論 了。

無因論 就是說:沒有一個能使萬法生起的正因,而一切法都只是由各種外緣就可生起。這麼一說,那問題又來了!應當諸位每一天都同時生,一切法都可以同時生起嘛!不須要有因嘛!但是諸位為什麼會不在同時生?因為你有你的因,他有他的因嘛!結果印順法師落入 無因論 中而說一切法空,那也應當一切法同時滅啊!就應該同時起、同時滅,可是現見不能。

那麼他就執著說:「一切法空,這個緣起性空的道理才是真實的法。」可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緣起性空以後,就是沒有法嘛!就是沒有究竟不壞的法存在;既然沒有究竟不壞的法存在,那就是滅了以後變成「 無法 」了嘛!可是「無法」 — 把這個 無法 建立為真實有的法,然後你再去從意識思惟中去離兩邊,說這樣就是中道,這就叫做 兔無角 的法。他說兔子頭上一定沒有角 — 兔子頭上沒有角這個法才是真正的法。那麼我們在 《 楞伽經詳解 》 第三輯裡面有談到他墮於兔無角的邪見中,敬請諸位期待 — 明年七月出版 (編按:已於二○○○ 年五月出版) 。

所以遇到他們那一些人的時候,你們只要問他一點就好: 「你既然不許有第八識如來藏,請問你:阿羅漢證得涅槃、入無餘涅槃之後,十八界都滅了以後,是不是一切法皆空的斷滅空?」 他就只好嘴巴張開,舌頭打結,無法回答你的話了。

那如果遇到傳道法師,你就問他: 「你說不許有末那識,可是佛說末那識是意根、無色根,那麼請問你:你是不是只承認十七界?不承認十八界?」 那傳道法師也要舌頭打結了。這是他們自己的盲點,可是他們自己無法了知,所以,各位!你們就記住這兩點;如果人家主張沒有末那識,你就告訴他: 「佛說末那識就是處處思量作主的心,是恆審思量的心,請問:你會不會作主?顯然你會!既然會作主!那就有意根末那識嘛!那如果沒有末那識,請問:十八界是不是要減掉一界?」這樣,問題就解決了。還有沒有問題?剛剛那位師兄似乎還有一個問題?

某師兄問:「 (錄音不太清楚,大意如下) 我想請問老師:老師說眼見佛性,那眼見佛性跟住心看靜有什麼不同? 」

蕭老師答: 住心看靜 和 眼見佛性 不一樣的, 住心看靜 就是你的心是有所住的,你在六塵諸法之中清清楚楚分明了然的去觀察六塵萬法,而不起心動念、不起語言文字、保持一念不生;可是眼見佛性是在六塵諸法之中,去看見佛性,不是看六塵境中的萬法,也不是看覺知心自己有沒起語言妄想,兩個不一樣。但是眼見佛性的現量境界很難解釋,不像明心的人互相之間可以用語言說得清楚,這是唯證乃知的。就算是你已經知道佛性的名義,並不見得你就是眼見佛性了,因為見性必須有功夫;明心不一定要有定力,見性則必須有動態中的定力。你如果定力不夠,你就看不見佛性;你如果看見佛性的時候,以後不再增長你的定力,或不保持定力 — 定力退失了,你也會漸漸地看不見了。

那這個眼見佛性很難解釋,只有見與見的人,互相能夠討論了知自他互相之間的心意,沒有眼見的人聽不懂,無法了知,聽了一定會誤會的。所以這個不能跟你解釋;因為解釋了也完全沒有用,完全只是在語言表相上面在說明,而聽了對你一點兒幫助都沒有;講出來的都是我的東西,對你完全沒有利益。因為我舉出來的已經夠多了,我再講,還是那一些東西:非六入,不離六入;非見聞覺知,不離見聞覺知。你聽了,等於錄音帶再重複放一遍而已,對你終究還是沒有幫助。

這個眼見佛性,你必須要有功夫,還要有福德;有功夫有福德,還要加上有慧力,祖師們也常說要有時節因緣。定力、慧力、福德,三者缺一個,或者三者之中有一件不太具足,你就一定看不見佛性,就算是參出佛性的名義來,也是沒有用的。

師兄又問: (大意為) 老師說眼見佛性,那如果說見了佛性,定力退了就看不見佛性了嗎?

蕭老師答:定力退了就看不見了!但是如果你把定力再修回來,你又可以重新看見。佛性無形無相,但是看得見,所以很奇妙;我們在座有好多位同修跟我一起來,他們是看見的。那位師兄有問題要問?

某師兄問: (大意是問李善單先生的書與法義。錄音不清,略不謄錄)

蕭老師答:這個人說的是外道法,因為他的書,我在四、五年前就讀過了。那麼我在他的書上劃了很多紅線 — 不是劃重點、而是劃錯誤,每一頁都有錯誤。但因他在佛教界中,可以說是無足輕重,所以我不去談他、不管他。此外,「一切東西皆有佛性」,這個就是沒有見性的人所說的話。

有見性的人會這樣說 — 依我來講、依我們這些有見性的幾個同修來講 —他們從我身上看見我的佛性,也可以從我身上看見他自己的佛性;他也可以從牆壁上看見他自己的佛性,所以說:「哪裡沒有佛性?」牆壁上也有佛性可以看見啊!但是看見的佛性卻不是牆壁的佛性,而是他自己的佛性,所以這是很妙的、也是很奇怪的事!什麼無情的牆壁上怎能看見自己的佛性?就是可以看見!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是眼見佛性。

那沒有看見的人,聽人家說牆壁石頭上都可以看見佛性啊,他就以為牆壁石頭真的有佛性。其實不是,是人家眼見佛性的人,從牆壁上,從石頭上看見自己的佛性,但自己的佛性卻不在牆壁石頭上。所以,從他來講,什麼東西上面都有佛性可見,但不是講那個東西有佛性,也不是講自己的佛性在所見的無情物上面,懂了嗎?所以,說法要很小心,如果你沒有親自的證驗領受,沒有親自觸證,而以自己想像的就去說,有一天,如果有人證道了,就都會被人家一一拆穿。

那麼現在 (像李善單先生) 這種附佛法外道非常多,最特別的是密宗;桃園縣有個地方叫南崁,南崁有個「大活佛」,可能有很多人聽過,因為他很擅長作廣告 — 花錢請記者去採訪他。其實採訪的那個稿子都是他們裡面的法師代寫的。那麼這一些法師後來都已經離開了 — 當然會有別的法師繼續受命寫採訪稿 — 因為他們怕了!因為看了我的《 平實書箋 》 以後,知道他們那裡面所謂的證聖的事,其實都是大妄語。

那麼他的師父義雲高,他們的徒眾們私下裡這麼流傳著耳語: 「這位喜饒根登是大活佛,他的修證比釋迦牟尼佛還要高一級;喜饒根登的師父大陸四川的義雲高,修證比釋迦牟尼佛還要高兩級。」 那麼這樣一來,釋迦牟尼佛應該要改為「有上正等正覺」啦!不能稱作無上正等正覺了,因為還有更高修證的人啦!可是我聽他們這麼一講,真是太荒唐了,他們不但是凡夫,而且還是附佛法外道,所以我就把他師父義雲高寫的東西拿來拈,拿來寫了一篇東西:密教所講的最殊勝的心中心法,名為 《 仰兌掠影 》 。心中心法的內容是什麼?是常見外道法。然後我就附帶把他師父義雲高所寫的 《 般若心經講記 》 的部分內容舉出來評論,寫進這篇文章裡面去。

義雲高落在哪個地方呢?他是以那個能見、能覺、能知的心作為真如啦!他說如果能夠證知:這一個能觀的心就是真如,那就是成佛了,所以我把他作了評論,並且打字印出單張來流通;我們講堂的 《 平實書箋 》 書中,都把我那一篇文章夾入,到處流通。

他們看到義雲高都被我破了,沒辦法,又去弄一個女生來,叫做帕母。帕母有時或者叫做空行母、佛母,她的名字叫做阿王諾布。結果有一天,他們裡面有個人寄了幾本這個阿王諾布的書來,我一看,仍然是個常見外道,仍然沒有悟;但是我不批判她,因為他雖然沒有悟,可是有很多觀念是好的,對於密教那種狂傲的情形,已經在作修正,在作轉變,所以我接納她,我不評論她,所以我回了一封信給那個寄書給我的人,我也回他兩本著作。

我在信中說: 「阿王諾布帕母,雖然我沒有評論她,是因為她的書,在導正密教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我相信他是吸收了我的 《 念佛三昧修學次第 》書中很多的正知見,所以我不評論她;但是你不可以因為我不評論她,你就認為她已經開悟了。」 結果這個人一接到我回贈的書跟那一封信,他很生氣的回信: 「我們的至尊帕母,比大活佛還高的至尊,你竟然說她沒有開悟。」 不得了啊!他就把我的信拿給上面看,他所謂的上面不曉得是裡面的法師、還是給阿王諾布看,還是大活佛喜饒根登看,我不曉得。結果上面跟他交代說: 「你自己處理就好,我們不處理。」 所以他又把我送給他的書也退回來,正法的緣也就錯過了。那麼這個人,法緣既然斷了,我也就不回信啦!就不了了之。所以這種附佛法外道非常多,諸位一不小心,就會被誤導而走入歧途,這是很平常的事 (編按:坊間傳聞阿王諾布亦是義雲高稱名假扮,裝神弄鬼的名號,阿王諾布在照片中也蒙著頭、戴著面具,不曾示現她的面目) 。

但是今天我不想去談論太多,因為談論太多,可能諸位聽了會起煩惱:「怎麼每一個人到你手裡都變成沒有悟的人?」 可是事實確實是這樣嘛!因為那些東西不能經得起佛的經典、律典的檢驗,所以我會這樣說。畢竟那些錯誤的外道知見,是非常多的。那麼這些外道們,並不只是穿著居士服的人,也有人是穿著佛教法師僧衣的,所以 佛說: 「我在世的時候,天魔波旬沒有辦法破我的法,可是我入滅後,他會派魔子魔孫來人間剃髮著染衣,受三壇大戒,穿如來衣,住如來家,吃如來食,然後說如來法、以破如來法」 ;就像是月溪法師、印順導師、達賴喇嘛一樣。

那麼印順導師的東西,有時間的話,可能我會專案來處理。我最近買了他的書 — 花費了六七千塊錢買了將近三十本— 但是最近還是沒有時間去處理它。我還在等,看他捨報前會不會作修正?如果不修正,我再來幫他修正(編案:後因有人為印順法師抱不平,認為等他死後再評論的話,他就沒有機會為自己所說的法義作答辯;認為我們專對死人作評論,而死人不會回辯,這樣就無法使真理越辯越明,也對死人不公平。因此便改變主意,提前加以辨正) 。這個事情一定要做,因為這事如果不做的話,眾生一直信受他的著作,一直走下去,佛法到最後將會變成佛教文學、佛教哲學、名相佛學,以及成為佛學的教育,就會永遠都沒有修證啦!所以廣欽老和尚當年主張佛法應該是親修實證的,不贊成辦佛教教育,問題就是在這裡。他也反對佛學的研究,問題也是在這裡;你必須要親證嘛!你沒有親證佛意,講來講去都是意識思惟和佛學研究來的,那沒有用。所以南崁那種外道,暫時不要管它,目前他們既然無足輕重,就不必去理會它,把它放下就好!好不好?(編按:後來義雲高與喜饒根登、釋性圓、釋性海……等外道,在各大報紙第一版刊登半版的彩色廣告文,對蕭老師作全面的謾罵與攻擊;後來又刊登了一次四分之一版的廣告,一面辱罵蕭老師是蝦蟆精所變成的人身,另一方面卻又攻擊蕭老師沒有神通,所以不是真正開悟的人……等自相矛盾的辱罵言語,本會因此便請正燦居士為文回覆,集印成書,名為 《 菩薩正道 》 。欲知內容者,可向本會索閱) 還有剛剛這位師兄要問,請把麥克風給他。

有師兄問: (語音聽不清楚) 。

蕭老師答:這是兩個問題,一個是 「修行是不是應該要出家?」 第二個問題說: 「悟了是不是可以用神通來證明?」

先答覆第一個問題:我個人喜歡出家的生活,我也希望我今生有機會出家。但是我這一世要作的事,使我不能出家。我過去,在定中看見過去世曾在印度北方當比丘,有一次也看見是在印度南方當比丘 (編按:蕭老師曾言及此事,乃是在印度朝聖時,前往菩提伽耶的遊覽車上入定所見) ,後來又看見九百多年前,我在河北、也在浙江、山西等地當禪師;我上一世也在浙江生活,是在家相;而這一世也是在家相。但是這一世我不能出家,過幾年也許我可以出家,但是我還得要我家裡同修的同意啊!

因為我這個人向來不作勉強人家的事,如果她主動的說: 「好!你出家去了!」 那我就出家了,二話不說就走了。如果她不同意,我決不會強求,這是我一向的理念。但是現在我還是希望出家,我還是存著出家的念頭。可是諸位要瞭解:這一世我如果出家,還能夠出版這一些書嗎?不行!我的剃度師、親教師、軌範師 — 戒師,以及我的依止師,都會來遮止;這一遮止,我就不能出書啦!這一來,可能就沒有人能像我這樣破邪顯正、救護眾生了;所以我不出家,才能作這一些事 (編按:為了要寫作 《 狂密與真密 》 一書,更不能以出家相來作) 。

那麼我們作這一些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勇敢的出來作這些破邪顯正的事,佛教的宗門正法,到這一代 — 廣欽老和尚以後就會斷絕了。大乘佛法的實質,能不能夠繼續再延續下去,還要看我們這一代怎麼做;因為大陸現在沒有宗門正法,全球都沒有,目前只有台灣有。可是說一句不客氣的話,全台灣也只有正覺同修會有,目前確是這個樣子。諸位也許覺得我講話很狂傲,可是我知道我不是狂傲,我心中也沒有一絲一毫的狂傲,我只是說老實話,不作人情,也不說鄉愿的話,只是這樣!

那麼關於出家與在家這一回事情,各位要瞭解:出家或者在家,只是一世的表相,一生而已;這一世你在家,也許上一輩子你是出家,無妨是一個大禪師、大法師,不一定啊!我過去生中也曾是大禪師、大法王啊!跟今生的我所表現的「什麼都不作主」的風格完全不同;今生的我,都交給同修會的制度去運作,只有修證的方向、弘法的方向,我一直堅持;其它的一切業務,怎麼樣的發展運作,原則上都交給同修們依照制度去運作,我不作主;因為這一些不是我要做的工作,我要做的是在正法上面怎麼樣鞏固,讓它不受外道的滲透和破壞,讓它可以保持清純、永續留傳,一直到月光菩薩出世最後五十二年時,都可繼續存在而不斷絕,這是我的任務;可是我如果出家了,我今生將會有很大的阻力,可能沒有辦法完成這一些工作,所以我今生得要在家。

但是修證佛法,其實與在家出家無關,六祖也是在家的時候悟的;可是這樣說,並不代表我喜歡在家,我還是喜歡出家。我現在的生活跟出家人沒有兩樣,甚至比出家人還要勤苦。昨天我去台中上課,但我前天晚上還寫書到昨天凌晨兩點才睡覺 — 半夜裡要趕稿子啊!我吃飯比你們簡單,兩菜一湯或一菜一湯,我就解決一餐了;不方便的話,殘羹剩菜吃吃也就過了,不注重吃。你們吃三餐,我一天吃兩餐,我就這樣過日子啦!

我這個衣服也是很省錢的啦!今天是因為來這裡演講,所以穿得好看一點兒,這衣服平常不穿的,我平常穿的衣服是一套六百塊錢的粗衣,北投榮民總醫院旁邊那個地攤買的灰色唐裝,一套只要六百塊就有了,這就是我的穿著。所以,出家與在家,其實無關修道。如果有好因緣,出家也可以修到很好,在家也可以修到很好。

諸位看看菩薩哦!什麼叫「菩薩」?菩薩就是覺悟的有情嘛!覺悟的有情有兩種:一種是出家菩薩,一種是在家菩薩。剃髮著染衣,住到如來家,是出家菩薩;你受了菩薩戒,你不剃髮著染衣,住在俗家,有家眷成群 — 是在家菩薩。可是菩薩有凡夫菩薩,有聖位的菩薩;你證到了道種智的時候,你有法眼,一切善知識都不能瞞你,你能夠了知他們在佛法上的修證境界所在,能挑出他們所有的毛病,知道他們一切的錯誤,這是初地以上的菩薩。如果不到這個地步,他有慧眼 — 有慧眼就是七住到十迴向位是慧眼 — 有慧眼是外聖內凡的菩薩,六住位以下則是凡夫菩薩。

可是菩薩還有實義菩薩、假名菩薩的差別;受了菩薩戒,不好好用功 —假名菩薩;實義菩薩呢?受了菩薩戒之後,嚴持不犯,然後去修證,證得真如 — 實義菩薩。所以菩薩有很多種,不能把它侷限在一個局部裡而說。你看那一些地上的菩薩,從初地開始,大部分是示現天人相的;初地以上的菩薩,你要找一個出家相的菩薩,是很少見的!諸位!五大菩薩的名諱,請諸位唸唸看! (大眾一起唸:)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 請問:這些等覺位的大菩薩們,有幾位出家? (大眾回答:一位!) 是嘛!只有一位地藏王菩薩啊!

諸位再看看 《 華嚴經 》 中,善才童子五十三參;善才童子五十三參完畢時,成為等覺菩薩,他一世就完成哦!一世就到等覺,不得了!他所參訪的菩薩們,或者現妓女相,或者現屠夫相,或者現一般作官的、專門剁人家腳後跟的宰官相,什麼樣的菩薩都有;也有當國王的,都有;可是五十三參中,只有五位是出家菩薩。那麼,我有一次在家中打坐時,看見未來世的我,也是在家時多,出家時少,那是因緣的關係,不是自己喜歡示現在家相,您能瞭解我的意思嗎?

我還是喜歡示現出家相,因為我如果出家了以後,將會很容易度眾生啊!只要披著僧服出現,大家就信了啦!也不必一定要有正法的證量。我穿了這個唐裝,沒有幾個佛弟子會信受我啊!常常有人遇見了我,會問我說:「師父!請問你是不是在教氣功?」 我回答說: 「對!對!對!」 因為實在懶得跟世俗人解釋啦!

第二個問題是問: 「悟了是不是就有神通?」 不是!七住菩薩有沒有悟?有嘛!初地菩薩有沒有悟?有嘛!二地乃至三地的入地心有沒有悟?有啊!可是都沒有神通啊!到三地即將滿心時,才修學五神通,那請問您:「是不是這些初地、二地菩薩沒有悟呢?」 不是。

那我有時跟你講過去世某一些事情,我不是由於神通、宿命通去看見,我是在打坐的時候,進入等持位時,有時候它出現了看見了、是這樣來的,不是修學神通。我不想修神通,因為我如果有神通,我一天到晚要為俗人忙死了,沒有辦法弘法度眾,更沒有辦法為佛法的將來永續留傳而寫這些書了,沒辦法了!為什麼呢?因為每天要等著發掛號牌,一天到晚人家要來找我: 「啊!師父!你幫我看一下啦!我丟了一顆鑽戒,是跑到哪裡去啦?」「我家阿貓是丟了?走到哪裡去了?我好苦哦!我好掛念牠。」 弄這些就好了,就會一天到晚跟世俗人沒完沒了,都不得安寧了。

就算有一天真的有神通了,我也不會告訴你,我就當作沒有。但是你如果有神通,我會看得出來;如果你沒有,我也會看得出來。可是當我有神通的時候,你看不出來,鬼神也不會知道我有神通,這就是無生法忍的好處。所以悟了不一定有神通,但因悟後起修,心清淨了,也會知道一點兒過去世的事。

好!還有沒有什麼問題?這邊女菩薩們怎麼都沒有問題呢?好希望這邊也有一兩個問題。有沒有?有了!請遞一下麥克風好不好?

有師姊問: (錄音不清。大意似乎是:覺知心無念時應該就是真如,無念時應該就是無所住,無念時應該就是見到本性。真如應該就是佛性,為什麼要將明心與見性分成兩關?)

蕭老師回答:好!我瞭解你的意思。從真如跟佛性兩方面來說,她這個問題非常好,我可以藉這個機會,讓大家修正一個很久以來就有的錯誤的知見。現在很多的大善知識,都告訴諸位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我們這個覺知的心不要有所住;我看見東西好吃也不動心 — 無所住,我看見風景好漂亮我也不動心 — 無所住;我看見狗屎一堆,雖然很討厭的東西,我也不討厭它 — 無所住。」

現在大部分的善知識,而且是大名鼎鼎的善知識 (編案:是不指名道姓的說台灣的四大法師) ,都這樣教導。但是不曉得諸位有沒有把我剛剛講的話,把它連帶貫穿起來一起思惟呢!我剛剛說的是: 那個無所住心是另外一個第八識的心,是一直跟你的覺知心同在一起的另一個心;是那個心本來就已經無所住,而不是你這一個能覺知的這個「我」去無所住。

那麼在西藏密教裡面,除了覺朗派以外,所有的密教祖師、所有的法王、仁波切、格西、咕嚕,都一樣,他們都說: 「我這一個見聞覺知性不動,我看見你罵我、我也不生氣,我的覺知心不動,這就是無所住,這樣就是解脫;我將來捨報的時候,我要入涅槃,我就是以這個不打妄想的覺知心入涅槃。」 錯了!這是前六識的體性,這是「常見」的外道見,不是無住心。所以,無所住的心,它是跟你一直在一起的另一個心,是第八識本來就無所住,不是以這個第六識覺知心去無所住;第八識是本來就無所住,無始劫以來就已經是無所住的心,不是以現在你的覺知心修行以後變成無所住哦!這樣的無所住是修來的,不是本來就無所住的;修來的無所住,以後還是會壞掉的、會再變成有所住的,這樣就成為會變易的法,這樣就不是真正的佛法了。

你這一個見聞覺知的心,只要是現起而能了知的時候,就一定有所住,只是你自認為是無所住而已。為什麼?因為如果有聲音來的時候,你馬上就知道那個聲音的意義了嘛!當有光影照進來的時候,你也是馬上知道光影了嘛!在聲光上去了知時就已經是「住」了嘛!你與六塵相到 — 相接觸、相攀緣,當你了知的當下,分別就已經完成了,那就是「有所住」了嘛!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知」就是分別、就是住啊!不曉得啊!

譬如說,你在學校上課,老師解說過了,他會問你: 「知道了沒有?」你回答說: 「知道了!」 請問:「 知道了 」三個字是不是表示:你對他所說的意思已經分別完成了?有沒有完成分別?(大眾答 有! )對嘛!我 (拈起毛巾) 告訴你說: 「這個是毛巾,知道了沒有?」 你說: 「知道了!」 那就表示你在見的當下就已經分別完成: 「這個就是毛巾!」 你已經分別完成了。所以知的當下就是分別嘛!這樣知道嗎?無念的靈知心既然是分別心 —能在一剎那間就分別完成那是什麼,這個分別心當然就不是無所住的心嘛!

所以,無所住的心,不是講無念靈知心,而是在講另一個與無念的覺知心同在的心,祂是從過去無量世以來,一直到現在為止,一向都是離見聞覺知、無分別、無所住的,不是因為你修行以後祂才無所住的,更不是將有念覺知心修成無念靈知心而變為無所住的,無念靈知仍然是有分別的心,仍然是有所住的。

那麼把一念無明的煩惱 (編按:一念無明之意義,詳見蕭老師所著的結緣書 《 正法眼藏 — 護法集 》 之解說) 滅除掉以後,無念靈知心的「你」消失掉了,「你」消失掉了以後,是第八識的祂不再入胎受生,所以沒有來世的你在輪迴,這就是無餘涅槃。可是你還沒消失之前,你還在輪迴的當下,這第八識的祂還是沒有輪迴啊!你在輪迴當中喜怒哀樂,祂卻從來都沒有喜怒哀樂啊!你死了,來世的另一個覺知心的你重新再出生,祂也沒有死、沒有出生,祂還是原來的祂。可是因為祂不生不死,才有你的生死。可是你這一世死了,你無法去到下一世去,因為你只有一世 — 你這個覺知的心只有一生,當你的中陰身死掉以後,這一世的離念覺知心就永遠滅失了,不能去到未來世。

如果你這個離念覺知的心是可以從過去世來到今生,是可以去到未來世,那你從過去世來到今生時,你這個覺知的心,就一定剛出生便能覺知一切法,就應該像今天早上醒來時一樣,記得昨天的事情;那你也應該記得上一輩子出生在哪裡?是在什麼樣的家庭生活?後來做了什麼事?姓甚名誰?然後死了色身埋在哪裡?你應該知道啊!可是現見你並不知道,這就是說:你這一個無念或有念的覺知心,是你這一世的五色根出生以後才有的,是以這一世的五根為緣而出生的,不是以過去世的五根為緣而出生、而來到這一生的,不是跟過去世同一個覺知心,所以你只有一生,你也沒有輪迴生死。只有一生,怎麼可能有生死的世世輪迴?可是因為如來藏不生不死,才會有世世輪迴生死的現象,如來藏會重新入胎,藉著父母的因緣,又出生了來世的你。

你這一世做了什麼業,就會有「後有」的種子,使得你死了以後又去投胎嘛!投胎後就又出生了。可是你沒有輪迴啊!你只有一生而已,你哪有輪迴?你這一世出生後,老了死了就沒了嘛!你哪有輪迴?是祂在輪迴。可是祂在輪迴的當中卻沒有輪迴,為什麼?祂跟本就不壞死嘛!哪裡有重新出生?祂是本來就存在的,怎麼可以說祂有生?沒有重新出生就沒有輪迴。祂從來沒有死過,怎麼會有出生?沒有死沒有生,怎麼叫做輪迴?

所以,當你悟得真正般若的時候,智慧出現了,你說覺知心的你有輪迴也對,說沒有輪迴也對;你說第八識真如有輪迴也對,真如沒有輪迴也對。可是你如果沒有悟得真的時候,你這個理一定講不通,因為你是思惟來的,不是證驗來的,你無法從你的心中直接就講出來,所以常會前言不對後語,可是我可以直接講出來,前後所說都是一貫性的。

這就是你所問的第一個問題:「無所住」。真如的無所住,祂是本來就無所住,不是我們這個見聞覺知心修行以後去變成無所住的心。當我在這裡跟諸位說法 — 我的覺知心有所住的時候,我的真如還是無所住;覺知心的我在跟你說法,是有所住的;但是在我說法的同時,我的真如也在跟你說第一義諦的法,可是祂跟你說法的時候祂又無所住,就這麼奇怪!可是等你悟了以後,哈!原來是這麼簡單,開悟就只是這麼簡單的一念相應而已,你就證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真如從來無所住的般若智慧境界了。

那麼佛性的無所住又是怎麼說?佛性和見聞覺知的體性是在一起的,「祂」無分別又非無分別,你們聽起來就會像在繞口令一樣,可是當你證驗到佛性的時候,你才會知道我講的話確實不是繞口令。但是這個部分最難解釋,很多人知道佛性的名義究竟是什麼?可是卻看不見,因為沒有功夫與慧力,也欠缺福德;沒有功夫的人,參破佛性的名義時,就會落到妄覺裡面去,就是這樣!

可是佛性的本身並沒有所住,沒有所住之中又有祂的功能差別,那個功能差別又不能說祂完全無所住,如果說祂完全無所住,那不就跟木塊、石頭一樣了嗎?然而祂不是啊!祂是有情啊!所以佛性的無所住,應作如是觀。這樣的答覆,你一定不會滿意,要怎麼樣才會對我這個答覆產生滿意呢?要你明心,然後再加上眼見佛性,你才會滿意。好!還有沒有問題?

又有師兄問: (錄音聽不清楚。)

蕭老師答:你現在似乎是要我扮演星相家的角色。我也跟諸位講過:我知道一些過去世的事,但我並不是修神通而知的,我是從定中看來。可是定中看來,並不是你想要看什麼、就能看見什麼,不是這樣的。那麼你說的這一些事情,就是一種共業;九二一地震來的時候,當然我們在台北是沒有那麼嚴重,在台北只有四點幾級,當然沒有像南投東勢那麼厲害,但是也像在坐船了。可是有的人很緊張啊!我卻不緊張,我照樣睡我的大頭覺,因為我心裡面想: 「我沒有那個業嘛!我怕什麼?」 沒有那個業,所以不怕。我們同修會在中部地區的新班舊班共有兩百多人,中部最嚴重,死了那麼多人,新社與東勢死了最多人;我們有好多同修住在新社與東勢,但是一個也沒死,因為沒有地震的大共業。那麼你說這一些地震共業要怎麼樣去把它轉變呢?這個定業已經形成了,猶如箭在絃上,不得不發,轉變不了,所以就發生了;但是還有一部分的未定業,是可以去轉變的,可以使它不會在將來成熟為定業,那麼這些未定業就要靠大家努力幫忙來做。

台灣的殺業,現在很嚴重,一天要吃掉幾萬頭的豬、一二十萬隻的雞鴨,還有多少條的魚?數不清。速食店的炸雞每天在炸,烤鴨店每天在烤,屠宰場每天在殺豬羊,這個人間,其實就是傍生有情的地獄世間。這一些殺業,還是要靠大家怎麼樣去宣導: 「素食其實是比較營養的。」 吃肉 — 我們如果吃一斤肉,可是那一斤肉要經由大約十斤的素食的食物才能生產出那一斤肉,那你想想看:如果大家都素食,可以少掉十分之九的米糧了嘛!也可以將這些地用來保護環境了嘛!也可以少掉很多的殺業!對不對?所以這一些殺業造下來以後,將來緣熟的時候就必定要報;如果過去世殺業不重,最多是受傷;如果過去世沒有那個殺業,地震來的時候你怕什麼?震不死你。

我們有一位師姊更有趣啊!她們家住在斷層帶旁邊,地震一直震,震到她家旁邊兒為止,沒啦!她的小姑還有兩個兒子死掉了,她家卻沒事,就這樣!我們還有一個同修,隔壁大樓一棟又一棟的倒,好像骨牌一樣一直倒,倒到他那一棟旁邊,沒事!沒有重業嘛!你沒有業,就不會住到那種大樓去。所以這一些業,還是要靠大家去轉變,當人心轉變為善心的時候,業就會轉小;惡行都改為善行時,惡業就漸漸轉變了。如果轉變不大的時候,定業就不可轉;善業轉變到很大的時候,定業就轉了,所以定業也不是絕對的。如果你能夠在半年內、一年內,讓整個台灣的人全部不殺生、不吃肉,都改為素食,那就一定可以轉。但是你做得到嗎?一定做不到!

我們十年來,為宗門了義正法在奮鬥,但是能夠把所有的外道邪見消除嗎?不可能!也只能做到哪裡、算到哪裡。這就是定業的業力仍然強過我們的努力。既然過去世有那個願,我們今生就把它完成,可是有一些定業,實際上是沒辦法轉的。

佛不度無緣人; 佛曾想要度一個老太婆,但是度不動,對不對?有一天, 佛說我再去度她,要讓眾生瞭解這個道理,祂要再度示現給眾生看:這老太婆看見 佛遠遠的來了,她把門關起來不見。 佛說: 「我來幫妳說法,幫妳求證解脫,妳怎麼不見我?」「不見!不見!」 她既然不肯見,佛就現神通,變到屋裡面去,老太婆就把眼睛矇起來不見。 佛又化現到她心中去,讓她看見;她說: 「我就是不想看見你嘛!你為什麼要給我見?」沒有辦法嘛!

佛回來告訴阿難尊者: 「阿難啊!你去度那個老婆婆。」 阿難說: 「哎喲!世尊!您不要開玩笑了!您都度不動了,我哪有可能?」 佛說: 「不然!因為我過去世跟她沒有結過緣,你過去生跟她結過緣,你一去,她就會聽你的話。」 果然,老遠看見阿難尊者,她就趕緊打開大門說: 「阿難尊者!你怎麼現在才來啊!」 你看!有一些事情很難說,你沒有辦法完全轉變它。所以世間有定業、也有不定業,不定業中它又有些會變為定業,所以因果是非常複雜的;這世間的因果關係,只有到佛地時才能究竟了知。所以有些事情,我們能做多少,就儘量去做,其它的就聽「業」由命了。那我們大家如果今生就不造那個地震死業,也不去造其他的種種死業了,那未來世,有什麼眾生共業現前的時候,你可以安心睡你的大頭覺,沒事嘛!還有沒有別的問題?

有師兄問: (因回音聽不清楚。大意似乎是問:植物也有生命,吃植物應該也是殺生。佛法又不許殺生,否則就是犯重戒,應該怎麼辦?)

蕭老師答:你說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沒錯啦!但是植物是無情生。植物是從哪裡來的?大家知道嗎?是從大家的真心來。山河大地世界的形成,也是從大家的真心來: 有緣的共業有情的心中的業種感應,會在虛空中產生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到了可以居住的時候,這些共業有情就開始往生到這裡來。 在這世界中一方面受業報,一方面造新的業。

諸位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種子種了下去以後,它就會自動生芽?為什麼它就會自動成長?就會自動開花結果?為什麼果實自動會熟?這些都是因為共業有情眾生的真心中,同有這個種子 — 功能差別,這個種子,會感應而生出了無情生的植物,也會感應而使得無情生有這一些運作,所以它就會變成那樣。如果那一些植物與果實,不按照這一個規則運作,世界就沒有辦法讓有情生命存在;所以植物的生長,以及果實的成熟與爛壞,都是為了有情的存在而變異成熟 — 由共業有情的真心所含種子而變異及成熟、爛壞。

那麼我們說:在人間的有情都要有團食,才能生存;團食就是一團一團的食物;或叫段食 — 一段一段;譬如青菜拿來切成一段一段。段食都是屬於有物質的法,這一些東西,請問你:「你不咀嚼爛了就吞下去,然後從你的小腸大腸又排出來,這樣能夠成就你這個飲食的法嗎?」不能成就!所以在唯識種智裡面說:「段食或者團食,它是以爛壞為其食相。」如果這個東西不爛不壞,就不能成就你飲食的功德法相;因為食物會生長、成熟、會爛、會壞,所以你吃下去,它就開始變爛發酵分解,你才能吸收營養。然後在大腸裡再發酵以後把它排泄出去,讓植物可以重新吸收,在這當中成就了你的飲食的功德,讓你的色身能夠成長、能夠運作以及持續的存在,讓食物循環不絕、不虞匱乏,這就是我們的食物 — 無情生命 — 的由來。所以「無情生(植物) 」就是從有情真心的共業種子感應而來啊!那無情生的植物,既然是眾生的心所共同化現出來的,那你吃它是不是殺生?不是嘛!它是無情。所以你把有情拿來吃的時候才叫做殺生,你吃無情不是殺生,而且它是你的資財,人及一切有情的資財。

無情生的植物,都是共業有情的藏識集體感應而生出來的,不是憑空而有的,不是上帝創造的,不是自然而有的。植物既然沒有真心,也沒有七轉識以及情緒等,都是共業有情的真心所變現的,沒有八識心王,所以他們就不可能成佛。如果無情能夠成佛,那無情就應該懂得說法。可是無情明明不懂啊!

至於禪宗所講的無情說法,也是依證悟者的自心現量親證而說的,並不是無情真的會說法;無情因為沒有如來藏心,也沒有七轉識的喜怒哀樂,所以它是無情。必須有一個如來藏住在你的五蘊身或四蘊當中,因此而出現了意識等心的行為,才能夠說你是有情;所以吃無情、吃那些植物,沒有殺業,因為它是眾生的真心所共同化現的資生之物,他們沒有真心與妄心。因為不是把眾生的五蘊加以殺害、割取來吃,沒有使得有情生命受害,所以吃植物沒有殺業,你要問的是不是這個?

師兄又發問: (錄音不清,無法謄錄。似乎是問:有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的疑問)

蕭老師答:如果無情也能夠圓證種智,那請問:一顆石頭能不能成佛?應該可以嘛!因為它也成就一切種智了,對不對?好了!那是不是大顆石頭成大佛,小顆石頭成小佛?不是嘛!那是不是把石頭切割成半,就成為兩個佛?那如果切割成沙子那麼細,是不是成無量佛?好!那這樣的話,石頭的真如又是可增可減、可以分割了,對不對?所以這個都不是中道的正理嘛!不符合中道義,所以無情是不可能成佛的。

六祖證悟的時候,五祖跟他說:「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記不記得這一句?為什麼不說「有情無情都來下種」呢?因為無情沒有這些異熟業的種子嘛!只有有情才有異熟業的種子嘛!因為有情有如來藏、有意根,如來藏裡面有異熟果的種子以及很多其他種子,而意根有遍計執的心性,才能夠來人間受生嘛!無情沒有這個如來藏所含藏的種子,也沒有意根的遍計執性,怎麼能受生呢?所以這個「有情無情同圓種智」是有道理的,有什麼道理?有值得深入探究的道理。

那麼大家要有智慧去探討,如果無情的石頭……等也有種智,也能成佛的話,這在三乘的各部經典裡面都是不通的,都是牴觸的。如果無情也能成佛,我們侯董事長他們蓋這個宗祠的時候,不曉得這些石頭水泥要哭過多久?因為你總要敲敲打打,要把它混合一下,拌一拌,它很痛苦,一定要哭嘛!你們問侯董事長:看當時石頭有沒有哭呢?沒有嘛!無情圓成種智,是依有情成佛而說的;當你成佛時,你的真如所變現的一分山河大地,也視同圓成種智,相分與你的八識心王非一非異的緣故。所以無情是不可能成佛的,無情是不能圓滿種智的,因為無情沒有主體識的緣故 (編按:有情無情同圓種智,在蕭老師的 《 宗通與說通 》 書中,尚有其他方面的詳細演述,請逕閱之) 。還有沒有問題?好!廖師兄你說。

廖師兄問: 「老師!我今天中午剛從山上受菩薩戒回來,剛剛老師說到出家的問題,這的確出家須要有一些福德…… (語音不清,大意是:老師如果出家了,一定會成為大法師,可能會變得很忙,大家可能就沒有多少時間可以親近請法了,所以) 老師如果要出家的話,請晚一點兒再去。」

蕭老師答:這也是老實話啦!有許多同修跟我說: 「老師啊!你如果要出家,跟我通知一下,我跟你出家。」 所以我如果出家的時候,會有很多人跟我出家,可以說是一票人。不過這個出家的因緣很難講,最主要的,還是看 世尊怎麼安排,我就怎麼做;我沒有第二句話。如果 世尊要我出家的話,祂一定會先去跟我同修溝通,不必我去溝通。如果沒有必要,祂老人家可能不會多此一舉。因為祂也沒有交代我說: 「你要出家!」 沒有啊!那麼這個問題也很難說啦!

那出家以後也可能會更忙,你們親近我的機會當然會更少;現在機會就已經不多了,會更少是正常的。不過,隨緣啦!我一向不設定說我一定要出家、或一定不出家,我是隨著因緣去做的。所以我也不能答應你晚一點出家、早一點出家,或者一定出家、一定不出家,隨緣去作,這樣好不好?還有哪一位要討論什麼?我一直在看,還有哪一位女菩薩要提出問題來。好!終於有一位了。

有師姊問: (大約是問:真如與佛性有何不同?)

蕭老師答:真如與佛性,因地叫作如來藏與佛性,祂們是非一非異的,關於這個問題,在我的 《 正法眼藏 》 書裡面有說明。另外還有人提出質疑,不相信,他認為真如就是佛性,是一,所以寫了信來質問,那我們答覆的時候也出了一本書,叫 《 平實書箋 》 。這本 《平實書箋 》 的書皮是深藍色的,等一下散會時,諸位請儘量走那邊下去,那邊有書,你們儘量要搬走,我們省得再帶回去啦!那麼真如與佛性非一非異的道理,在那本 《 平實書箋 》 裡面說了很多,最主要的一點可以證明不是同一個,也不能說祂不是同一個:佛性在你正死位的時候,正死位祂不現前;你入無餘依涅槃的時候,祂也不現前;可是其他的時候祂現前。好!既然入無餘依涅槃……的那些時候佛性不現前,可是無餘涅槃當中又有如來藏啊!如來藏還在,可是佛性不在啊!那妳想,這樣佛性和如來藏是不是同一個?

打一個比方:太陽現在照進來,太陽光跟太陽是不是同一個?對不對?比方說一盞燈:燈點亮了以後,燈發出來的光,跟燈是不是同一個?你不能說它不是同一個啊!因為光就是由燈所照射出來的啊!可是你也不能說它是同一個啊!因為你把它開關一扭,燈還在,光沒啦!所以光與燈非一非異,不是同一個,也非不是同一個,所以不能單方面的主張是「一」。那麼這個道理我們在 《 平實書箋 》 裡面解說了很多,請諸位回去的時候不要客氣,每一種書都把它拿一本回去。不要說拿兩本三本不好意思,不會!我們印出來就是要送給大家的;既然今天結了這個法緣,那你就好好把它帶回去啊!那些書籍裡所說的法,都是諸位在市面上沒見過的,你走遍了全球也見不到這種書的。

因為前面所比喻的道理,因此說真如與佛性並不是同一個,也不能說祂不是同一個。這個道理很難體會,只能用光與燈來作一個比喻,讓妳比較瞭解;但是妳真正的證驗祂、瞭解祂,如實現觀,還是要在妳破參明心,再加上眼見佛性以後,妳才會真的瞭解 (作者補註:這是從十住菩薩的眼見佛性的層次來作說明。但是還有凡夫位的隨順佛性,已入地菩薩的隨順佛性,諸佛的隨順佛性,層次與內涵就有所不同。此處暫時不作分解,略而不述) 。

師姊又問: 「那老師!再請問一下:照老師說,見到如來藏,見到如來藏是真心,…… (以下語音聽不清。) 」

蕭老師答:好!好!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我們欲界中的人,一共有八個識,前七識是由如來藏所生;前七識有生滅性 (作者註:前六識只有一生,第七識意根則是由如來藏所含藏之第七識種子不斷現行而不暫斷,但是這些種子前後剎那生滅變異,所以意根也不是無生滅性,不像如來藏的體恆不變,亦不前後生滅) ,如來藏沒有生滅。那麼如來藏為什麼會生死輪迴呢?眾生有時候上了天而出生了天人身,讓你當天人;有時候下了地獄而出生地獄身,讓你當地獄有情;這是因為過去世所生的七轉識造了業,造善業就生天,造惡業就下地獄嘛!所以有輪迴。

那我們想要成佛,先不說成佛,說簡單一點:說要成就解脫果出三界好了;當你想要成就無餘涅槃的時候,你先要了知:為什麼你無法證得涅槃?因為如來藏每一世所生的七轉識,不斷的在造作導致後有的業種,而讓如來藏收集後有輪迴的種子嘛!所以這一世死了以後,你說: 「我不想再輪迴了」 ,但是沒辦法啦!你的中陰身又出生了。中陰身出生了以後,你說:「我不要輪迴,我的中陰身滅了就算了!」偏偏不!偏偏又去投胎去。為什麼?因為我見不滅,或者我執沒有斷盡:「有愛住地」不滅。

有愛住地是什麼?就是錯認這個能知能覺的心!錯認這個處處作主的思量心!這個「我」不肯滅掉,這個我見不滅、我執不斷盡,就是要輪迴。好!現在你把我見滅掉了,這就是見道啊!還要不斷的把如來藏當中的七識的自我執著的煩惱的現行或是種子,把它消除掉,這就是二乘法的修道啊!如來藏當中的七轉識自我執著的煩惱消除掉以後,這些輪迴三界生死的一念無明煩惱消除了的時候,你捨報時就不會再有中陰身出現,那就可以取證現般涅槃。你在三界中消失掉了,不再受生,這就是無餘涅槃。

可是你要消除掉這如來藏中的七轉識的自我執著煩惱,要怎麼消除掉?要用這七轉識去修行嘛!只有七轉識能夠轉變自己如來藏中的種子嘛!所以你在修行時是要修你自己,不是修如來藏;也不是教如來藏去修行、去轉變祂自己。而你自己解脫道修行完成時,自我的執著完全滅盡了,卻是如來藏入涅槃,不是覺知心的你、思量心的你去入涅槃,所以你先不要高興。這個道理懂了嗎?這個涅槃的道理你們沒聽過的(編按:這場演講後已出版 《 邪見與佛法 》 ,書中已明說) ,因為那些大法師、大居士都說錯了,你們都被誤導了。當你第一次聽到真正的二乘涅槃的修證時,會說: 「怎麼涅槃的道理會是這樣的呢?」 等你弄清楚了,去比對四阿含經中 佛的說法,或者親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了,發起道種智了,你就會說: 「啊!果然是這樣的。」 還有問題嗎?請再提出來。

師姊又問:「…… (錄音帶中完全聽不清楚) 。」

蕭老師又答:妳現在不懂的問題,就是出在這裡,我告訴妳啊!對於第八識本身的體性,以及祂所生的前七識的體性,兩個要分清楚:第八識生出第七識,第七識不斷的在處處作主,在貪著世間六塵諸法,在造業的時候,第八識跟著祂在一起。祂造的業完成以後,結果業的種子落謝又回到八識之內。換句話說:第八識裡面輪迴的業種是什麼?就是七轉識所造的業種嘛!現在你的七轉識開始修善行,把那些業種修除掉,回到第八識內的種子就轉變成清淨無漏的法種,那就不輪迴了嘛!

所以關於修道,你說「 修道是修如來藏的修行 」,這個說法不能說它對,也不能說它錯,還是中道。你若說修道是修七轉識的修行,不能說它對,也不能說它錯,還是中道,不論怎麼說都是中道。你修七轉識,七轉識對自我的執著完全斷除的時候,就是我執斷盡;我執斷盡後,如來藏中就沒有了我執現行的種子,捨報就不會再有中陰身出生,就不受生死嘛!只剩下真如,真如無形無色,離見聞覺知,也不思量一切法,就消失於三界,真如不再出生中陰身,也不再去受胎;不出生中陰身就不會去受胎嘛!就不再有生死了嘛!這就是涅槃。

所以你的七轉識把自己完全修行變成清淨,對自己的執著都消除的時候 — 對能知能覺的自己、對作主的自己完全沒有執著 — 願意自己死掉,不再出現,這樣就是我執現行的斷盡;我執的現行性都已經斷盡的時候,如來藏中所收藏的七轉識的這一些煩惱的種子就是斷盡了嘛!七識的你斷盡我執的煩惱,就是第八識的祂斷盡煩惱種子了嘛!所以修行七轉識時,與修如來藏是不一不異的嘛!祂的煩惱種子斷盡,你死時沒有意願要再現行,便入無餘涅槃了。如果「我」不願消失掉,心想: 「我沒有了,怎麼可以?不得了啊!」 結果你又有中陰身從如來藏生出,又得要再入胎輪迴去了。

你這個我執斷盡的時候,「你」就不會再出現,就沒有中陰身、沒有這個覺知心再出現,作主的心也不再出現,不出現的時候只剩下如來藏;可是如來藏無形無色,就從三界中消失了,就不見啦!找不到祂啦!這就是無餘涅槃!這樣,這個涅槃修證的理論知道了沒有?

這是 《 阿含經 》 中 佛所說的法,不是我個人所創造的法;只是佛說的很簡略,大家讀不懂,就誤會了,但是我把它解釋一下,讓你們容易瞭解。所以說悟後修道是修如來藏,或說是修七轉識,都不對!也不能說都對,還是中道之理。當你悟得真的時候,全部的法都是中道,沒有一法離開中道。還有沒有問題?

又有一位師兄發言:「…… (語音聽不清。) 」

蕭老師答:她問的不是這個問題,但是你這個問題很好,又有機會再來討論。 佛在世的時候,有許多外道去見 佛, 佛跟他們開示兩三句話,他就馬上成為俱解脫阿羅漢,有的當下就求 佛允許他先入涅槃了。可是,如果今天我幫你悟了,你還是入不了涅槃。為什麼?因為你對於三界中的那一些愚癡無明 — 修道所斷煩惱 — 你還沒有完全降伏。如果有一天你證得四禪八定具足了,你來找我,我只要幫你明心,你當下就可以入無餘涅槃。

明心是可以入涅槃的,可是你如果明心了以後入不了涅槃,你不要怪我,你要怪你自己;那是因為你的條件不具足:還沒有完全降伏三界中的修所斷惑 — 尚未修得四禪八定具足,那你悟後就要七次人天往返才能入涅槃。如果你悟後很精進去用功斷除我執的煩惱,修證慧解脫,可以在一生中、最多四生,可以成慧解脫的阿羅漢而入涅槃 —慧解脫的入涅槃是要待時的。可是你如果不具備四禪八定,你不要來跟我要求說: 「蕭老師啊!你幫我明心,讓我可以馬上入涅槃。」 辦不到!不是我們作不到,是你的條件不夠,所以解脫道有見道、有修道、有見道後修道、也有修道後見道 (譬如先證四禪八定具足,然後見道,方便說為先修道、後見 道。詳見 《 平實書箋 》 中之辨正) 、也有見修道同時完成的 (譬如見道時即成慧解脫、俱解脫) ,它們也可以顛倒著玩,很有趣的。

什麼叫先修道後見道?其實天下沒有這一回事啦!這只是方便說啦!譬如說你先修學四禪八定,四禪八定修成,就已經把你對三界法的執著全部都完全降伏盡了啊!只差尚未見道而斷我見,所以不能斷除。那你完全降伏了的時候,你只要一見道,馬上就可以取證無餘涅槃,那麼你在見道之前所修的四禪八定的用功,不也是可以追算為修道嗎?是啊!那你這個時候一見道就可以馬上取涅槃,就是見修道同時完成嘛!但是你如果沒有這些先修得的基本條件,你就必須要先見道,之後再把一念無明的後三種住地煩惱,也就是三界思惑修除掉;見思二惑修除掉以後你才能待時而取涅槃,必須等待壽盡時才能取無餘涅槃,成為慧解脫的通教聖者,所以這裡面是有許多不同的。這個道理在 《 平實書箋 》 裡面也有很詳細的解說哦!各位讀了就清楚了!所以那一本書回去時請記得拿。還有沒有問題?

楊師兄發言:「…… (聽不清楚。現場聽聞的大意是說:最近曾去法鼓山的台南共修處,與一位常住法師討論看話頭的功夫,那位法師其實是落在話尾中。法師表示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再與楊師兄討論看話頭功夫的修證方法。楊師兄並說明聖嚴法師所教的看話頭方法錯誤了,都是落在話尾中自問自答。又說聖嚴法師籠罩人:常常說「講開悟的人就是沒有悟的人。師父我從來都不說我有開悟。追求開悟就不可能開悟,不求悟才能開悟。」楊師兄主張:應該是開悟了以後,才不必求悟。他的語意大約如此)。 」

蕭老師答:啊!講得好棒! (大眾熱烈鼓掌) 是應該鼓掌嘛!對!他對看話頭的功夫說得很正確,講得很棒!

A師姊又發言: 「我是覺得說,如果是悟的話,既然是不生不滅的話…… (語音聽不清楚,大意是對蕭老師所說之法提出質疑,認為心中想求開悟時,就已經不是開悟了。想跟蕭老師問清楚:開悟的定義。) 」

蕭老師答:好!好!我告訴妳啊!簡單的說,開悟就是找到如來藏,瞭解嗎?找到妳的第八識真如,就叫做開悟。

A師姊又發言:「可是剛剛老師說如來藏跟佛性不一樣啊!」

蕭老師答:是不一樣啊!找到了如來藏以後,還有第二關要妳去眼見佛性啊!

A師姊又問: 「可是如來藏和佛性有什麼不一樣呀!」

蕭老師答:非一非異,不能說不一樣,找到如來藏,可以親自體驗祂,才叫做開悟。妳沒有找到如來藏以前,怎麼可以說不必求開悟?妳要不要開悟?妳如果不去追求證悟,不去親自體驗開悟的境界,如何能開悟?妳如果沒有找到如來藏,就可以叫做開悟,那妳根本就沒有悟;還沒有開悟就叫做開悟,那就不必開悟了嘛!那妳學禪宗作什麼?

A師姊又問: 「那如來藏就是這樣的話!那如來藏就不等於佛性囉!」

蕭老師答:如來藏不等於佛性,也不是不等於佛性。這個道理我現在沒有時間跟妳說明,時間已經晚了,妳去看那一本 《 平實書箋 》 ,回去好好去讀。如果妳讀得不懂,妳就把真如與佛性非一非異的說明那一篇,在佛前誦;每天誦,當作課誦一樣每天誦,誦久了妳就會知道。這個道理甚深極甚深,光是明心的見道,妳就已經是這樣子弄不清楚了,何況是眼見佛性和初地的道種智?你們無法想像。

如果依妳所說: 「你講開悟時就已經不是悟」 ,那請問:世間有沒有開悟這一回事?世間可不可以弘傳開悟這回事?如果你說「講開悟的人就不是真的悟」,因為有很多大善知識都這樣講哦!他們那些方便示悟的大法師都會這樣講,我學學他們的說法好了: 「講開悟的人就是沒有開悟 (編按:這位師姊是法鼓山的信徒,她應該以這句話去問聖嚴法師,因為他大部分的著作中都在說開悟的事。那麼聖嚴法師自己應當承認沒有悟,卻又以悟者的身分在說法) 。」然後他會話頭一轉,轉到旁邊去;等了一下,過三、四分鐘,他又講: 「師父我從來都不說我有開悟。」 (大眾哄堂大笑。編按:這是聖嚴法師以前常說的話。) 請問:師父我有沒有開悟?你們一定會想我有開悟,對不對?可是表面上我又沒有犯大妄語罪,對不對?這叫做 方便大妄語! 懂嗎?方便大妄語!

如果說: 「講開悟境界的人,他就是沒有開悟」 ,請問你:釋迦牟尼佛祂有沒有開悟?祂所有的經都在講開悟的境界啊!達摩祖師與六祖有沒有開悟?他們都在講開悟啊!所以不能像你那樣講。那是沒有悟的人,怕人家問他說: 「師父你有沒有悟?」 怕犯了大妄語業,不敢公開說是有悟;又不肯承認自己還沒有悟,卻想誤導人家,讓別人以為他是證悟的聖者,信徒才不會流失掉,名聲才不會降低,所以他就講 「開悟的人從來都不講他有開悟。」 ,等一下又跟你講: 「我從來不說我有開悟。」 這就是在 籠罩你。

A師姊又說: 「我的意思是說:要把悟的正知正見弄清楚。」

蕭老師答:妳既然要弄清楚,所以當妳還沒有悟的時候妳一定要求悟,妳悟了以後就不必再求悟了嘛!懂了嗎?但是妳悟了的時候,妳要告訴人家:開悟是悟個什麼?又要怎麼修行參禪才能開悟,要提出具體可行的方法,不然人家怎麼知道要如何開悟呢?瞭解這個意思嗎?如果你不說開悟的境界是什麼?誰知道你有沒有悟呢?那大眾怎麼知道要來跟你學開悟的法呢?那他們就永遠無法證悟了。

六祖悟了以後,他還要求悟嗎?他不需要嘛! 佛悟了以後還要求悟嗎?不須要嘛!可是祂為什麼還一天到睌在講悟呢?哎!是因為要幫助弟子們開悟嘛!所以祂才要不斷的在講什麼是開悟。那你悟了以後就不必再求悟啦!懂了嗎?

但是我們前面也有介紹過:你悟的時候是真見道—你找到如來藏就是真見道。真見道就是找到如來藏啊!就是禪宗的開悟啊!可是找到如來藏之後,還有相見道要修行啊!如來藏有很多的種子功能差別,你都不知道,悟了以後還得要去弄清楚,讓智慧源源出生,那就是相見道。相見道就包括別相智以及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及道種智就是無生法忍。這個跟妳講,妳就會更迷糊了,更難懂。

我們講一部 《 成唯識論 》 講了將近四年。每週講兩個鐘頭,得要將近四年,才只有十卷而已。你說:這些無生法忍的內容,在你還沒有證悟之前,我要怎麼跟你說呢?沒辦法!所以你如果真的有心要求明心以及眼見佛性—這兩關是不同的,明心不一定能眼見佛性、眼見佛性的人也不一定就能明心—請你來參加共修。明心與見性兩關都具足的人,才能夠完全懂得我講的真如與佛性非一非異的道理,不然你還是不會懂的,因為這是唯證乃知的事。還有沒有問題?

(沈寂了一會兒,似乎已經沒人有問題要問了)

蕭老師繼續開示:我們還是感謝楊師兄這個說法說得好:悟了就不必再求開悟。可是你還沒有悟的時候,一定要求開悟啊!如果沒有悟的人也不必求悟,那是不正確的說法;有一句話很好笑,有一位台北很有名的大法師(編按:是聖嚴法師) 曾這麼說: 「講開悟的人就是沒有悟。你也不可以求悟,你不求悟才能開悟啊!」 不求悟怎麼會悟啊?就好像說: 「你不要求吃飯啦!不求有飯可吃,才會飽啦!你不要求飽啦!不求飽就會飽」 ,這真是很有趣的一句話。但是世間其實沒有這一回事,你沒有悟的時候,你一定要知道悟是怎麼回事?你一定要去尋求怎麼樣才能開悟;悟了以後你就不必再求悟,然後你可去告訴人家怎麼悟,當你在告訴別人怎麼悟的時候,絕不會因為你在解說開悟的道理,就變成沒有悟。(作者補註:聖嚴法師認為: 打坐至一念不生時就是開悟,如果心裡面想求悟,那就不是一念不生了,所以想求悟的時候就不是悟了。 這是一種以定為禪的邪見。如果一念不生就是開悟,那就不必看話頭,也不必參話頭、參公案了,而應該專心修證一念不生的境界才對。但是縱使能夠保持整天都一念不生的境界,仍然不能證得自己的如來藏在什麼處,就永遠無法生起般若智慧,所以一念不生的修持,是修定,不是禪悟。法鼓山聖嚴法師以定為禪,所以近年每每教授徒眾們專心打坐而求一念不生的境界,說之為默照禪,與天童宏智正覺禪師的默照禪完全不同,與天童禪師的證境完全不同,誤會天童禪師的證境極為嚴重。)

開悟是可以互相傳遞、可以互相檢驗的。修學佛法不能夠像那一些假善知識講的說: 「悟是唯證乃知,所以只有我能悟,你們是沒辦法像師父我這樣開悟的。」 不是這樣的!他既然可以悟,你依照他開悟的方法去參禪,也應該一樣可以悟;你所悟的將會跟他完全一樣,互相可以證知;這個證境,只有未悟的人才會聽不懂,這樣才叫真正的開悟。如果只有他可以悟,而大家依照他的方法去參禪,卻沒有一人能悟,那他所說的悟,一定不是真正的開悟!懂了嗎?

又有師兄發問:「……。 (回音太大,錄音帶中聽不清楚) 。」

蕭老師答:好!其實這個看話頭的問題,對各位才是最切身的問題。可是看話頭的方法,有很多道場都在講,但是大部分都說錯了。我們問他說:「你看話頭是怎麼看啊?」 他說: 「我就是在那邊打坐,打坐的時候我就是這樣問自己啊:『到底打坐的是誰啊?』我這樣一直問下去!這樣叫做看話頭、參話頭。」 好!我請問你:你在心裡面自問自答 「打坐的是誰?」 這一句話在覺知心裡面出現,然後過去了;過去了以後,你這個覺知心是住在這一句話的前頭?還是話的尾巴?是這句話的尾巴嘛!你這個叫做看話尾、參話尾啦!這叫做照顧話尾,不叫照顧話頭。話頭是一句話的前頭才叫做話頭。但是這個得要有功夫啊!話頭要時時刻刻不斷;我跟你們說話時我也可以看話頭,我跟你們說法時,我也可以無相念佛。廣欽老和尚就是有這個功夫啊!

我一面跟你說話,一面也在念佛啊!你知道嗎?你不知道!這就是無相念佛的好處。那麼你的心要住在那一句話的前頭去看住它,這個看話頭的功夫如果沒有作好,你將來就算是參出來什麼叫佛性?你還是看不見佛性;一定要有這個功夫,要很純熟,參出來時你才能看得見佛性。然後,這種定力退失了以後,你就算是已經看見了佛性,所看見的佛性也會漸漸的模糊消失,最後看不見了。要重新再把動中的定力練回來以後,才能夠再看見佛性。

那麼要鍛練這一種功夫,讓自己時時刻刻都住在那一句話的前頭。譬如說: 「參禪的是誰?」 或者 「念佛是誰?」 這四個字在心裡面都沒有出現,它還沒有出現時,你就把它看住,讓這一句語言文字出不來,你要看住它,這才叫看話頭嘛!可是看話頭這個功夫,一百個人有九十九個做不到,那要怎麼鍛練?有辦法:無相念佛是最好的辦法。

修無相念佛,我們還有一些方便善巧,那麼那一些書,諸位等一下回去時每一樣拿一本,帶回去,照那些書的說明好好去做功夫。如果你們有心要學,目前我們是沒有老師可以派下來,我們的師資很缺乏;因為我們要求的師資標準是高標準,不像以前只要有人願意出來教,我們就派出來;所以訓練師資很難,目前沒有辦法來台南開新班。如果你們要學,台中很近嘛!兩週去一趟,明年四月開新班。今年十月的班,楊老師!你這班有幾位啊!

楊老師答:「六十幾個。」

蕭老師繼續說:六十幾個,那還可以收一二十個吧?大班一點也可以啦!如果有興趣,現在還可以插班,才剛剛上過兩堂課而已,還來得及。那如果你自己有把握真的能讀懂我書裡面所講的,你就一步一步去作,把無相念佛的功夫作好了,你自然而然就會看話頭;你會看話頭了,你參出佛性是什麼,你就看見佛性了。可是你看見了佛性,仍然不會知道真如在哪裡。

真如的參究是在另一個方向,明心與見性,這兩個法的方向是顛倒的,所以要具足修證這個法,非常的困難;要有善知識指導的原因就在這裡,因為它是兩個相反的方向,所以要具足修證確實很難。那這樣瞭解了嗎?想要鍛練這個看話頭的功夫,就是要先修無相念佛,可是修無相念佛的功夫必須每天禮佛,在禮佛當中去鍛鍊它,這是最好的方法。還有沒有問題?再來算是最後一個問題好了!哦!快五點半了,就最後一個問題。

有師姊問: 「有時候在…… (聽不清楚。現場所聽到的大意是:打坐時離開了色身,可以在這種) 情況下看到自己整個臉。」

蕭老師答:那是妳過去世有修過天眼通或神足通,透過神通,可以這樣作;但是這個與佛法無關,如果妳真的想要學這個法,那個境界暫時還是要丟掉。我們這個法是無為法,是無境界法;明心完全無境界,眼見佛性有一點兒境界,可是那個境界又不算是三界中的世俗境界,跟一般世俗的法不同。

一般說來,無為法比較難學,因為無所得法比較難使人信受,所以真正的無為法、無所得法,大多是比較有智慧、比較理性的人才容易相應,所以大多以男性為多。外面的道場共修的時候都是女眾多,女眾要比男眾足足多出一倍以上;我們這個法卻很特別,每班都是男眾比女眾多一些,這是我們這個法很特別的地方。這個法是大丈夫的法,所以如果都是那一種女人心態在心中的時候,就沒有辦法與這個法相應。女人心態不是依色身說男人女人;女人的心態就是小心眼兒,愛計較,心量不夠廣闊,就與這個法不相應。我們這個法,到目前為止,都是男眾多、女眾少,每一班都是這樣,很奇怪!跟別的道場完全不同。所以這個法不同於世俗的法,不是有境界的法,是無為法、無所得法,是般若智慧的法。

而且你如果來學這個法,必須要信心具足,你要基本的知見與慧力具足,才有辦法學。因此我們學這個法必須要兩年半共修的課程,然後你才能報名參加我們的禪三,禪三中破參整理以後,還要再準備過第二關 — 眼見佛性。然後在這個過程完成以後,還有很多法要學,一直要讓你學到初地所該學的法,要修學完成,所以,想要修完這個法很不容易。那麼諸位有沒有因緣呢?自己斟酌看看吧!目前我們就是在台中開班,這邊有沒有因緣?要到以後再看。目前是沒有這個打算,因為派不出老師來 (編按:台南班已經開課了。台南班的共修詳情請見書後附載之本會共修狀況與招生公告表)。

好!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現在請大家合掌,我們一起來為這一場大乘了義佛法開演的法會,作一個迴向,請大眾隨我一句一唸:

茲以共修正法殊勝功德,迴向侯氏宗祠一切祖先,迴向此地一切有緣眾生,得蒙諸佛菩薩加被,早生善處,修學佛法,同證菩提。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法會功德到此圓滿,謝謝各位!

阿彌陀佛!

註: 本書係依據 平實導師,應邀於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四日午後,在台南縣北門鄉侯氏宗祠所作之隨興演講,以及即席問答所錄之錄音帶,整理成文,印製成書,以利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