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眼藏——護法集



第二章關於開悟之辨正



第一則 某師云︰《悟有解悟頓悟之分,解悟即理悟,頓悟即事悟;解悟是見聞覺知腦筋的作用,見解高為大悟,見解淺為小悟;頓悟是一悟就悟,不悟就不悟,不分階級層次,即明心見性之頓教法門。》(1-26)

又云:《悟道者,明心見性成佛之謂也,悟理者明白道理之謂也,明白道理並非成佛。悟道是證悟,悟理是解悟。頭腦清楚之人,懂得經教道理,但仍須參禪修行,向心內用功,打破無始無明,才能明心見性,證悟佛道。故世人常謂「悟道是悟理」者,非也。佛性是絕對的,理是相對的,不能用理來代表佛性本體。》(1-232)

辨正:第一、頓悟是理悟而不是事悟,從來只有理悟事修,沒有事悟。故《楞嚴經》云:「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圓覺經》云:「一者理障,礙正知見。二者事障,續諸生死。」

理障就是不明真如佛性,又名所知障,就是無始無明,事障是指煩惱障,被根本煩惱及各種隨煩惱所障礙,不能取證涅槃。事障就是四種住地煩惱,也就是一念無明;除了《楞嚴經、圓覺經》說「理」是真如佛性,「理」是頓悟以外,《楞伽經》等其他諸經也是講「理」代表真如佛性。

世尊在許多經典裡面用「理」表示真如佛性,我們不應該因為儒家也學著我們套用這個「理」字在說「理」學,那我們就說「理」不可以代表真如佛性。如果因為儒家用「理」,我們就要把「理」取消掉——說「理」不能代表真如佛性的話,那佛教的了義經典大部分都要改了;要再創造另一個字來代表真如佛性了,所以不能說「理」不是指真如佛性,因為經典裡面處處都用「理」表示真如佛性,請佛子明白辨正。

第二、凡是解悟的人,他是意識思惟而落入妄心妄覺之中,悟得不真稱為解悟,那就沒有大悟小悟的分別;真正悟道的人才有大悟小悟之分。譬如悟得真如,但是只知道片段,這叫小悟;悟得真如能夠隨時隨地體驗觀照真如,這叫大悟成片,所以證悟才有大悟小悟之分。解悟不分大悟小悟,因為所悟不真,所以解悟的人沒有大悟小悟之分。

第三、證悟或悟理有層次差別不同,有人明心小悟,只有片段的真如體驗。有人明心大悟成片,有人明心見性,大悟徹底,一次便過三關,譬如西天二十八祖。有人明心而不見性,也有人見性而不明心,也有人明心見性而不能過牢關。像法末法時期,學人根器參差不齊,所以不能像西天二十八祖一樣,一悟便徹底,所以悟有多種層次之不同,沒悟的人才會說悟只有一次。佛子若能努力參究,親見本來面目,悟得徹底之後自可明證。

第二則 某師云:《今天明心見性,以後就永久不會壞的。宇宙有壞,佛性是不會壞的。一悟就悟,永久不會迷的。不是坐著才悟,起來就不悟的外行話。》(1-30)

辨正:明心見性的人,如果曾修行十信圓滿,信根信力具足,並且修學到第六住滿足,慧力圓滿成熟,基本定力也具足,那就必定不會退失。信力慧力定力不具足的話,仍然會退失。我們分五點來說明。

第一點、定力如果退失的話,那麼他眼見佛性的境界會隨之退掉。必須修回已失定力,才能恢復眼見佛性。想更詳細瞭解的話,可以請閱《大般涅槃經》卷 27、28、 29,世尊有很詳細的開示。從教學的經驗而言,也證實 世尊的開示是真實語。

第二點、從破本參明心而言,慧力信力不具足的人,如果遇到有大名聲的惡知識予以否定時,他就會退失掉,而否定了自己所悟的真心。要再另外去尋覓真如,那就變成心外求法。慧力信力具足的人即使遇到大名氣的惡知識加以否定,也不會退失,所以信力慧力不具足的人有退失的情形。如果自己不加以否定,則明心之開悟,今生永不退失。

第三點、信力慧力不具足的人雖明心見性了,如果沒有諸佛菩薩或真善知識的護持,時間久了,他也會自己懷疑否定而退失掉。例如《菩薩櫻珞本業經》云:「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長住不退。」 世尊又云:「佛子!若不退者,入第六般若,修行於空、無我、忍、主者,畢竟無生,必入定位。佛子!若不值善知識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會眾中有八萬人退。如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惡因緣故,退入凡夫不善惡中。」

從以上 世尊的開示中,我們知道明心見性以後還是可能有人會退失掉。譬如有人悟得真如以後,去尋覓被公認為已悟而其實尚未明心的人求印證,被認定他所悟的不是真如,加以否定,那個開悟者就退失了。我們也發現有一些人因為讀此師的語錄而自我否定,退失了,非常可惜。他們不知此師尚未悟,相信此師的錯誤知見,所以自我否定而退失掉了。一切佛子必須覓得真正開眼的善知識印證,以免被假名善知識所誤。

第四點、明心見性的人應該深入全部了義經典,融會貫通,則此生絕不會退失,也不怕大名聲的惡知識否定。而且要趕快修除煩惱,進入第四禪,再以四禪的定力加修天眼通與宿命通,那就可以配合明心見性的功德,生生世世永不退失。如果明心明得不真,見性見得不真,又沒有天眼或宿命通,猶如此師一般,就不免會有隔陰之迷,入胎就迷失掉了。如果有天眼通與宿命通而沒有明心見性的人,他不知修道之次第與內容,而執著一念無明中之欲界愛與色界愛住地煩惱,這個人必定會往生欲界天或色界天。天福享盡大多會落入三惡道中,也會同時失去了天眼與宿命通,所以會退失菩提。

第五點、因為有隔陰之迷的緣故,不信受善知識攝受護持而起疑的緣故,遇到惡知識否定的緣故,雖然已經明心見性,仍然有可能會退失,乃至一劫十劫才退。知道了退失的因緣以後,我們就會知道悟後起修之道應如何走?所以明心見性以後,有人退失,有人不退失,並不是悟後的人都永不退失。

第三則 某師云︰《禪宗是頓教,一悟便悟,不分階級漸次。一般人主張參禪要破本參、重關、末後關,名破三關,乃是後人偽造,傳燈錄中無此說。》(1-46、3-102、5-72、10-68)

又云:《證悟就是明心見性成佛。成佛只有一次,所以證悟亦只有一次。因這是絕對的悟,所以一悟永悟,不會今天是證悟,明天又要證悟,如果這樣,則那一天能算成佛呢?》(6-353)

又云:《禪宗本無階級,一悟便悟,不悟便不悟,本參、重關、牢關是偽造的,古無此說。》(7-54)

辨正︰第一、參禪之證悟情形有許多種不同,有人明心而不見性,有人見性而不明心。明心的人又有三種不同,初參明心,有人悟得片段,也有大悟成片者。也有大悟徹底,牢關與本參同時過。所以三關真實有,不是偽造。

西天二十八祖只要一關即大悟徹底,因為根器猛利、心性調柔、定力圓滿的緣故,所以只須一關。後人不同,必須三關二關才能徹底。此師說沒有三關,可是他講《圓覺經》時又云:「諸大菩薩有已悟及未徹悟者,而諸弟子尚居學地。」(8-23)既然悟而未徹底,就必定還須再參究徹底才能停止,怎麼可以說「一悟便悟,不分階級漸次」?這就自相矛盾了。

第二、除了最後身菩薩已歷經十地和等覺,修集各種功德以後,從兜率天降神母胎,於人間明心見性可以成佛之外,一切人如尚未具足福慧及五十二位階的過程而明心見性的人,都不能稱為究竟佛,通常稱為「相似即佛」,最多只能稱為「分證即佛」而已。所以不可因為成佛只有一次便說證悟只有一次;更不可說見性就是佛,因五十二位階所應修集的福、慧、定,都還不具足的緣故。

第三、《傳燈錄、續傳燈錄、指月錄、碧巖錄、天童宏智禪師廣錄、無門關、人天眼目、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等,在在處處都曾提到末後句、末後關,不可以因自己沒深入研讀或不曾體究牢關,便否定一切大悟徹底的祖師,說他們偽造末後關的說法。

第四、此師未明心的緣故,讀不懂傳燈錄,所以講「沒有末後關」。據傳燈錄所載,唐宋年間就有末後句、末後關的存在,不應以個人管見,說三關是偽造。譬如投子山大同禪師,有僧人問︰「如何是末後句?」大同禪師云:「最初明不得。」巖頭禪師云:「恁麼恁麼,不恁麼不恁麼,是末後句。」又云:「雪峰雖與我同條生,不與我同條死。欲會末後句,只這是!」

招慶大師問羅山禪師云:「如何是末後句?」羅山禪師云:「雙明亦雙暗。」招慶大師三日後又來問。羅山云:「盡情向汝道了也。」招慶大師云:「和尚是把火行。」羅山云︰「若恁麼,據大師疑處,問將來。」招慶云:「如何是雙明亦雙暗?」羅山云︰「同生亦同死。」招慶大師禮謝而去。

所以說末後句是有的,後來招慶大師悟了末後句,開示云:「我在天上說一句,他在人間也知;我在東勝神洲說一句,他在西瞿耶尼洲也知。」所以古來真實有末後句。

遠錄公云:「末後一句,始到牢關。指南之旨,不在言詮。」克勤圜悟大師也說︰「會末後句,方到牢關。」無門慧開大師也說過,會末後句只是到達牢關,須有末後句之體驗才算過牢關,所以三關確實有。若有行人悟得不真或缺乏體驗,便敢開口毀謗一切大悟徹底的祖師,不免要承擔誹謗三寶的因果,後世學人千萬別學假善知識胡言亂語,免得揹負因果才好。

第四則 某師云︰《考查歷史以來,照教下道理用功的,沒有一人明心見性。》(1-37)

辨正:第一、此師如此說法,太武斷了。自古以來有不少人因讀了義經典或祖師公案語錄而悟,也有不少人因聽聞法師提示祖師公案或聽聞法師說了義經典而悟,不可因自己讀經教不能悟,就說照教下道理用功不能悟。

最著名者,例如民初有位法師讀《楞嚴經》,讀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而開悟的。古時也有許多人因教通宗,例如玄沙師備禪師因讀《楞嚴經》而開悟見性。此種事例,不勝枚舉。如果依教下道理用功不能明心見性的話,那麼 世尊所說那麼多的了義經典應該燒掉了。很多經典上記載,世尊說法時,有多少人、多少天子,證得無生忍或者無生法忍或法眼淨或者見道跡。怎可說用教下道理用功沒有人明心見性的呢?

第二、讀經教用功比較難以悟入,雖是事實,但是不可以說從來沒有一人讀經教而悟的。例如我們從開始共修以來,若有人來學禪,我們一開始都教他少讀經教,專學功夫以及禪法,悟後才鼓勵他去讀經教。這不是因為讀經教不能悟,而是因他功夫還沒有具備,因此難以體會經教所講意旨。例如《成唯識論、百法明門論、八識規矩頌、解深密經、深密解脫經、楞伽經》讀這些經典,如果沒有人教導,一般人根本就讀不來。

如若經教研究很透徹的人,能夠深入唯識學,真正體悟《成唯識論》的宗旨,那他必定可以悟明真如。除非他對《成唯識論》沒有深入研究而落在法相上。真正深入通達《成唯識論》者必定可以悟明真如,只是欠缺功夫,不能眼見佛性而已。當他悟明真如之後,只需半年,便可以精通禪宗各種公案,只是沒學功夫不能眼見佛性。倘能加學看話頭功夫,有朝一日一念相應,便可以眼見佛性,一樣可以過重關的。所以照教下道理用功的人,亦不應錯失開悟之因緣。

所以不應學此師說「照教下道理用功的,沒有一人明心見性。」這樣的說法是在鼓勵佛子輕視教典佛經,是在破壞佛菩薩所說的經論,即是謗 佛、謗法、謗僧。如照這樣講,此師生前講《圓覺經》,註疏《楞伽經、維摩詰經》也用不著了。因講那些經沒有辦法明心見性,讀那些經典註疏也不可能明心見性,那他講經和註疏就沒有意義了,又何必講?何必註疏呢?( 以上由陳○○ 居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