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理隨緣與事隨緣



第三四五則 龐公江水



襄州居士龐蘊 衡州衡陽縣人,字道玄。世以儒為業,而居士少悟塵勞,志求真諦。唐貞元,初謁石頭和尚,忘言會旨。復與丹霞禪師為友。一日石頭(希遷禪師)問曰:「子自見老僧以來,日用事作麼生?」對曰:「若問日用事,即無開口處。」復呈一偈云:

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頭頭非取捨,處處勿張乖。

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埃;神通並妙用,運水與搬柴。

石頭然之曰:「子以緇耶?素耶?」居士曰:「願從所慕。」遂不剃染。

後之江西,參問馬祖云:「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祖曰:「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居士言下,頓領玄要,乃留駐參承,經涉二載。……自爾機辯迅捷,諸方嚮之。嘗遊講肆……居士所至之處,老宿多往復問酬,皆隨機應響,非格量軌轍之可拘也。

達賴喇嘛云:《一般來說,我們將宇宙當作沒有開始。在兩種立場之間,一者說東西生出來無需有特別原因,一者說意識是無始的連續;雖然後者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與前者相較,後者較合邏輯。》

海華博士云:《好吧!不過科學家們所持的觀點是:意識是由物質的因生出來的。》

達賴喇嘛云:《佛教徒對此無法接受。你必須將因分為兩種:主因與助因。物質只可能是意識的助因,絕不會是主因。這與宇宙學很有關係。依照佛教的演化觀點,有一個無窮大的宇宙;佛教的宇宙學認為,任何一個世界系統都會經過各種階段:有時被毀滅了,有時生起,有時有大物體,有時沒有大物體,但真正是無始也無終。而細意識卻永遠存在。因此,什麼是一個有情眾生?一個有情眾生是一有身體與心智的個體,而基本上這裡所謂的心是極細心。》(眾生出版社《揭開心智的奧秘》頁267)

平實云:達賴喇嘛應成派中觀見所說:「意識是無始的連續。」若屬正確,則四阿含諸經 佛說即成謬誤,則應 釋迦非已成佛,乃至仍未證得解脫果,四阿含所說都與應成派中觀見牴觸故。四阿含諸經中,佛處處說「意、法為緣生意識」,意識需藉外緣(意根、法塵、色界欲界五根或無色界四空定力及法塵)方能生起,若緣有缺,即不得生起,故名緣起法。緣起之法,無常性空─ 無有常、恆、不壞性,云何可言是「無始的連續」?無斯理也!

復次,意識不論修至如何微細,皆是三界有為法,永遠不離緣起性─ 必須依他緣而起。依他而起之法,名為依他起性,如何可說「細意識卻永遠存在」?如是緣起法之意識粗細心,細至非想非非想處中,乃是十方三界最細意識,無過於此;然如是極細意識,仍是依緣而起,若離意根及非非想定法塵,即不能生起故,無有常恆不壞之自體性。如是緣起法,云何應成派中觀師(如古時月稱與宗喀巴、今時達賴與印順)可說此心為輪迴生死之主體?依世俗常識即可知其夜夜眠熟斷滅、悶絕及正死位亦滅故。

若意識是無始連續心,則應是實相;然意根是意識之根,則應意根是實相中之實相;法塵及欲界五色根亦是意識生起之緣因,則法塵及五色根亦應是實相中之實相,則實相有三,合意識實相為四;是耶?非耶?如是應成派中觀邪見,而可稱為至高無上之佛法者,則十八王公之狗神亦可稱之為佛,是耶?非耶?

禪宗真悟之人悉皆遠離如是邪見,不墮意識緣起法中,亦離意識之緣因相,直探實相── 涅槃本際,故名義學。爾等密宗法王、活佛,欲離如是邪見者,當共探禪宗公案,便舉龐公江水公案,與爾等共話無生:

龐公名蘊,字道玄。自從悟後,眉藏寶劍,袖籠金鎚,到處行腳,專斷禪門不平之事;多少野狐禪師,死在他寶劍金鎚之下,臭名聞四方,不復濫贗賢聖、誤導眾生,當時禪門不平之鳴因之漸寂。

唐德宗貞元年間(公元七八五年後),龐公初謁石頭希遷禪師,得魚忘筌;與丹霞山天然禪師莫逆。後有一日,石頭禪師問曰:「汝自從見老僧以來,日用事如何?」龐公對曰:「如果問我日用之事,那就沒有我開口之處。」又呈一偈云:

每天日用之事,其實並沒有別的,

但是卻只有我自己與祂對偶和諧;

於行住坐臥一切境界中,祂都不取捨,

於一切境界中,祂卻處處都不張揚、都不乖違。

稱皇稱帝作威作福,是誰在稱號?

於祂而言,卻像丘山絕無一點塵埃;

對我龐蘊來說,神通與妙用,

無非只是運水與搬柴罷了。

石頭禪師然可了他的悟境,便問他說:「你希望出家呢?還是在家呢?」龐公答說:「願師父聽從弟子一向之所慕求。」所以就不剃髮著染衣,保持在家之身。

龐公後來到江西,參問馬祖大師:「不與萬法為侶者(不與萬法相到,不了知六塵中萬法者)是什麼人?」馬祖大師回答說:「等你一口吸盡西江水,我就向你說。」龐公於此言下,也是頓時領受馬祖玄奧之法要,乃駐留馬大師處參問承事,經歷達二年之久。

自從久住馬大師座下參承歷練之後,龐公的機鋒與辯才極為迅速敏捷,諸方學人老宿都嚮往他的悟境。他亦曾遊歷講經法會,點化一些講經座主。龐居士所到之處,那些有名大師,多會與他往來問訊酬答,龐公都隨著各種機緣而每扣必響,非一般格局度量軌範所能拘束。

只如眾生每日裡朱紫為號,自稱是皇帝、是董事長、是大財團總裁,都不過是妄心僭越,狂妄自大;此世過已,還有三皇五帝朱衣紫衣可著否?真實心王卻如丘山絕點埃,纖塵不染;生死與榮辱,伊俱不關心。如是心王自無始來,未嘗稱朱號紫,卻被佛門學人奉以朱紫之號,千山萬水尋師訪道,無非欲晉謁如是無為心王。及至一朝得覲,方知如是心王唯在日用之中,與吾人一向偶諧;又復頭頭非取捨,處處勿張乖。若人問著悟後之神通與妙用,也不過是運水與搬柴爾。

龐公自從說得此偈,一時風行,千古流傳,禪門中幾無不知者;及至問著神通與妙用時,個個口似扁擔,水也不會挑,柴也不解搬;一似木頭,不解下口。今時全球密宗活佛三千餘人,法王有四,可中還有能於龐公此偈真意下得嘴者否?若有者,放馬過來!在下只問一句:爾喚什麼作馬?

頌曰:

日用無別吾偶諧,未嘗取捨沒張乖,干爾什麼事?

朱紫為號絕點埃,神通妙用運柴水,是什麼事?

休!休!莫問日用事,教我難開口。

如今諸方活佛、法王欲開口麼?

且向西江水,摘取麥管閉口吸著吧!

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