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蘊真義——依《成唯識論、唯識述記》正義略顯安慧論師《大乘廣五蘊論》之邪謬 ─ 兼述現觀識蘊內涵、取證初果、親斷三縛結之具體行門



第十三章 萬法匯歸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是萬法之根本,若無阿賴耶識,即無識蘊,更無一切世間與出世間法,由此當知阿賴耶識絕非生滅法。分述如下:

一、色蘊五根及意根皆依阿賴耶識而有:云何色蘊五根依阿賴耶識而有?謂色蘊眼耳鼻舌身等五色根,都是往世阿賴耶識與意根末那識,因於業種、無明、悲願故,而入母胎中,所以藉由阿賴耶識所有之大種性自性,方能執取受精卵,方能執取四大微細物質而造色身,方有此世之五根也;由是緣故, 佛於四阿含中說:「識緣名色。」又說:「識入母胎而住的緣故,使得受精卵或漸漸形成的色身不爛不壞。(語譯)」因有阿賴耶識故,方得有色身五根,故說五根從阿賴耶識出生,由阿賴耶識有大種性自性故,能執持受精卵及攝取母血中之四大種而製造吾人身根,然後才有五根、才有六識及萬法。又,一切證悟者在理證上,都可以從阿賴耶識心體對三界法之被動性、不貪取性,而知阿賴耶識在三界中運轉者,必須有意根為其主導,方能運轉;若非意根為主導,則不運轉,則入涅槃,故二乘菩提解脫道之修證,在於修除意根之我執。故《成唯識論》中亦說:【阿賴耶識俱有所依,亦但一種,謂第七識,彼(第七末那)識若無,定不轉故。】意謂:此阿賴耶識在三界萬法中運作時,必定有一俱有依,即是末那識;若無此意根為助伴,若無此意根作為導引之動力,則阿賴耶識必定不會自行運作故,則萬法即不可能現行。由此緣故,而說意根是現識─ 意根正是一切法現行的動力故。

《成唯識論》又言:【此第八識自性微細……頌中初半,顯第八識為因緣用,後半顯與流轉還滅作依持用。界是因義,即種子識無始時來展轉相續親生諸法,故名為因;依是緣義,即執持識無始時來與一切法等為依止,故名為緣。謂能執持諸種子故,與現行法為所依故,即變為彼及為彼依。變為彼者謂變為器及有根身,為彼依者謂與轉識作所依止,以能執受五色根故,眼等五識依之而轉。又與末那為依止故,第六意識依之而轉。末那意識轉識攝故,如眼等識依俱有根。】

語譯如下:《《這個第八識的覺了的自性極為微細……頌中的初半頌,是顯示第八識即是諸識的因緣,能有出生諸識的因緣的作用;後半頌是顯示第八識能作為眾生流轉的依持作用,亦能作為眾生修證解脫境界的依持作用。頌中的界字,即是因緣的意思,也就是說阿賴耶種子識自無始時以來,展轉相續而不間斷的親生色身……等諸法,所以稱之為諸法的因緣;依字的意思就是緣的意思,就是說阿賴耶識又名執持識,無始時以來一直都是給一切法平等的作為依止,所以說是諸法的緣。也就是說阿賴耶(異熟、無垢)識能執持一切種子的緣故,所以祂能給諸法作為現行時的依止,所以祂變現七識心王等諸法以後又作為七識心王等諸法的所依。變現的意思是說,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能變生器世間及有根身,「為彼依」的意思是說祂能作為七轉識所依止的處所,因為祂能執受五色根的緣故,所以眼等五識也就依止於阿賴耶識而運轉。又阿賴耶識也能給末那識作為依止的緣故,所以才能有意識依止於阿賴耶識而運轉。因為末那識與意識都是會轉變、生滅的識,就如眼等五識要依俱有依的五色根而運轉,所以末那與意識也須依阿賴耶識這個俱有依而運轉。》》這也就是說:第一、第七識意根與意識等六識,都是從第八阿賴耶識中出生者;並且出生而現行時,也必須有阿賴耶識作為依止及配合,才能繼續出生、現行、運轉;由此可知阿賴耶識是六根之根源。而六根是萬法生起之俱有依緣,若無六根,則一切都不能從阿賴耶識中生起現行,所以說阿賴耶識出生了六根,即是萬法之根源,所以萬法都要匯歸阿賴耶識心體。

二、色蘊五塵及法處所攝之一分色塵,亦依阿賴耶識而有:色蘊含攝色身五根及五塵,五塵為何是吾人之色蘊所攝?謂吾人之七識覺知心,既是心體,然心體無色,焉能觸五塵色法?故由阿賴耶識變生五色根以後,阿賴耶識即能藉祂自己所生之五色根來接觸外五塵,隨即如鏡現像而變現內相分五塵,七識心才能觸到內相分的五塵;由此內五塵而與外五塵相連結,才能在世間生活及與彼彼有情互動。故說吾人見聞覺知心所觸五塵皆是內相分五塵,從來不曾接觸過外五塵,故吾人覺知心所觸五塵亦是五蘊中之色蘊所攝,攝歸吾人五蘊中。非謂外五塵是吾人五蘊中之色蘊也。吾人所觸五塵既是阿賴耶識所變生而攝歸吾人之色蘊中,外五塵又是共業有情的如來藏種子所共同變生者,當知阿賴耶識是萬法之根源也,當然萬法都要匯歸阿賴耶識心體─ 如來藏。

三、識蘊依阿賴耶識而有:由有六根及五塵故,吾人見聞覺知心方能覺察五塵上所顯之法塵:由有五根故,阿賴耶識心體就在勝義根中變現出內相分的五塵,由內相分五塵上的法塵故,意根可以觸此法塵,可以根據法塵而生起作意等心行,眼識乃至意識因此可得出生,則有識蘊六識出現。若無阿賴耶識心體藉五色根而變現出來的六塵,則識蘊六識即不可能出生、現行、運作。識蘊六識由阿賴耶識變生的五根與六塵而出現了以後,配合意根末那識,則能了知六塵等法,故說識蘊依阿賴耶識而有,故說識蘊以阿賴耶識為所依、為根本,故說阿賴耶識是常住法,故說萬法都應該匯歸阿賴耶識心體─ 如來藏。

四、受想行蘊依阿賴耶識而有:以人間法界而言,由於阿賴耶識出生了意根及五色根,所以出生了七轉識;八識心王具足時,則有八識心王之心所法各各運行不斷,則色蘊、識蘊自性具足現行,方有五受、三受等受蘊現行;受蘊現行後,則有了知六塵諸法之想蘊現行(想陰即是了知性、知覺性);由有行蘊現行故,則有種種的觀察、思惟、分別、取捨……等,則根本煩惱與種種隨煩惱……等法隨之而起。乃至出世間法之二乘菩提,以及世、出世間上上法之大乘菩提,亦由五蘊之故而輾轉生起,由覺者轉為大眾漸漸宣說。如是追根究柢,其根源仍是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外於阿賴耶識心體,尚無一法可得,何況萬法?由是故說,阿賴耶識是常住法。

五、真如無為、虛空無為…等,悉依阿賴耶識而有:清淨法界即是真如故,由七識心王轉依第八識所顯示之真如法性而稱為清淨法界故,真如是阿賴耶(異熟、無垢)識之所顯性故。此謂:一切佛子次第漸修而至佛地時,其清淨法界即是無垢識連同純淨七識所顯示之究竟清淨境界,非唯第八識心體是真如性故,其所含藏之佛地七識心體種子亦皆究竟清淨而成為純無漏之有為法故;由此內外俱淨故,佛地六、七識究竟轉依第八無垢識心體之真如性,能令佛地八識心王顯出究竟清淨法界之境界,因此始能出生四智圓明之一切種智;然而如是清淨性之真如性相,絕非修行而得者,而是因地阿賴耶識時即已如是顯示,而且永不改易識體自身之真如性。由是緣故,可證六無為或者細分而說九無為、十二無為……等者,亦皆是依於阿賴耶識心體所出生之六根、六塵與六識心王……等一切法,方能有之。推其根源,仍是阿賴耶識心體,故說阿賴耶識心體是萬法之根源;若是萬法之根源者,當知即是實相心體,當知必是常住法,絕非生滅法。

六、佛地真如無垢識依阿賴耶識而有:佛地真如者,謂諸佛之無垢識藉佛地應化之有根身等法所顯示之真實性與如如性;而佛地真如所依之無垢識,則是由因地阿賴耶識心體,經由修行而淨除七轉識之分段生死種子,改名異熟識;再經由修行而淨除七轉識相應之無始無明等塵沙惑,轉生四智心品等無漏有為性之大功德法,而改名為無垢識,永遠不滅、不斷,恆示無垢識心體自身之真如法性。佛地具足之四智心品由無垢識為體而生,復由無垢識來生、顯佛地之一切無漏有為法上無量無數大功德法,廣利眾生永無窮盡。歸根結蒂,仍是阿賴耶識心體,由此而知:阿賴耶識心體永無暫斷之時,永無斷滅之時,故說阿賴耶識是常住法,不是楊、蔡、蓮等妄想者所誣謗的生滅法。

七、二乘涅槃及二乘菩提都依阿賴耶識心體而有:二乘所證之生空真如,即是滅盡我見與我執之後,所顯示出來之阿賴耶識心體,改名為異熟識。然而 佛說不迴心之二乘聖者不能親證異熟識,所以不證實相;又從理證上觀之,斷我見、斷我執者,只須在三界世俗之蘊處界法上現觀其緣起性空即可,只須如是斷除蘊處界我常住不斷之我見,只須斷除對於蘊處界我之自我執著即可,不必親證蘊處界我之根源阿賴耶識,不必親證萬法實相心體阿賴耶識;若已斷我見與我執,不必證得真如法性,即可名為證得生空真如(這是依菩薩所證的真如法性來現觀阿羅漢所證的涅槃而說的,阿羅漢自身則不知生空真如之內涵);要待親證第八識心體,現觀萬法皆從第八識生起之時,才可名為證得法空真如;故說聲聞緣覺不證阿賴耶識─ 異熟識。若能親證第八識心體,則知法界之真實相即是第八阿賴耶、異熟、無垢識也。然而從大乘菩薩所證般若,以觀二乘聖人所證之有餘無餘涅槃,其實二乘菩提仍然是依異熟識(阿賴耶識心體)而有;若非尚有第八識獨存不滅,則二乘聖人滅盡十八界我、十二處我、五蘊我之後,捨壽而入無餘涅槃時,即成斷滅境界,無異斷見外道言論。今者 佛說無餘涅槃之中確有本際、實際不滅,在四阿含中稱之為「我、如、本際、實際、如來藏、心……」等,當知即是第八異熟識,即是阿賴耶識心體也。二乘涅槃及二乘菩提既然都依阿賴耶識所改名之異熟識而有,當知阿賴耶識心絕非斷滅法。

八、大乘菩薩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依阿賴耶識而有:大乘菩薩所證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即是證得阿賴耶識之後,現觀第八識心體之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涅槃性;涅槃性者即是不生不滅性也。是故大乘菩薩所證得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仍是第八識性,乃是識性所顯。由是緣故,說第八阿賴耶識是大乘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所依理體;若離阿賴耶識心體,即無大乘法中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可知、可證。由因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是常住法,是不生滅法,故說所依之阿賴耶識是常住法。而二乘聖人所證得二種涅槃之本質,既然仍是大乘法中所證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仍以本來性淨涅槃為體,而此涅槃復是阿賴耶、異熟識性所顯,當知二乘聖人所入無餘涅槃境界,其實仍然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只是二乘聖人不能證得第八識,是故不能了知何為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是故不能了知無餘涅槃中之實際境界,是故不知法界之實相,不能通達般若智慧,不知菩薩智慧。由是緣故,說阿賴耶識是常住法。

九、佛地之無住處涅槃依阿賴耶識心體而有:佛地之無住處涅槃,乃是依不住無餘涅槃境界,而又已經斷盡分段生死現行,又再進斷二乘聖人所不能斷之變易生死種子,是故成佛之後雖然仍在三界廣利眾生而不斷受生於人間天上,然而卻已不住於分段生死及變易生死之中,故名不住生、死;如是不住於生、死之中,又不住於無餘涅槃之中,故名無住處涅槃。而如是不住涅槃亦不住生死之境界相,其實仍是因地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只是經由悟後之不斷進修,漸斷思惑及塵沙惑,究竟圓明一切種智,成就四智心品……等無漏有為法,故有佛地之無住處涅槃證得。而此無住處涅槃,其實是依果地無垢識心體而有;果地無垢識心體則是由因地阿賴耶識心體淨除二障而來,追根究柢,仍然是阿賴耶識心體,是故阿賴耶識心體是常住法,非是生滅法。

十、佛地四智依見道智慧而有,修道智慧則依見道智慧而有,然而不是因此初始見道就具足佛地四智圓明,要由因地的見道智慧漸次進修而有,因地見道智慧則依親證阿賴耶識心體而有,因此見道智慧即是修道成佛之基本故。由是緣故,說證得第八識者,由有根本無分別智故,即能發起下品妙觀察智與平等性智之初分,即能漸次提升下品妙觀察智與平等性智,經由修諸勝行而漸次引發後得無分別智,若至初地之入地心時,則能具足下品二智;既然下品妙觀察智及平等性智等根本無分別智,以及部分後得無分別智,都是由親證阿賴耶識心體所在,於現觀心體的真如法性時所生起,當知初明心之時即是大乘真見道位之菩薩。有論為證,《攝大乘論釋》(二智差別章第十)云:【〔攝大乘〕論曰:「若菩薩如此入初地已,得見道,得通達,入唯識。」釋曰:此下顯見道為修道依止。由先成立見道故,修道得成。若菩薩於願樂地中,具修諸方便,得入初地。所以得入初地,由得見道故,見道即無分別智。所以得無分別智,由通達真如及俗諦,故知「塵無所有」,是通達真如;「唯有識」,是通達俗。復知「此識無有生性」,是通達真如;「此識是假有」,為通達俗。若不通達俗,無以能得見真,以離俗無真故;若不通達真,無以遣俗,以俗無別體故。所以能通達真俗,由能解唯識理故。此文即顯四義:一、出世果,二、出世行,三、出世境,四、出世方便;初地是果,總「有為無為法」為體,福德智慧行是有為,真如及煩惱不生是無為。初地是假名,由是總故,見道是行,所通達真俗是境,入唯識是方便。由入唯識為方便故,能通達真俗境;由通達真俗境故,得無分別智行;由得勝行故,得初地果。】

語譯如下:《《在《攝大乘論》中有如是說:「如果菩薩如此修行而入初地以後,就稱為得到見道功德、得通達見道內涵、真入唯識位。」解釋如下:從此這一句話以下,是顯示「見道為修道之依止」的道理。由於先成立見道內涵的緣故,所以後面的修道位才能成立。如果菩薩於三賢位之願樂地中,能夠具足修集種種方便的話,就可進入初地。菩薩之所以能進入初地,是由於先得見道功德的緣故,見道所得的內涵即是無分別智。之所以能夠發起無分別智的原因,是由於通達真如及俗諦,所以了知眾塵皆無常住不壞性、皆無所有,只有第八識體常住不滅而恆常住「真實性與如如性」之中,這就是通達真如;了知「一切都唯有識」:「都從第八識體中出生,所以一切法都不真實」,這就是通達大乘法中的世俗諦。復由於了知「此第八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從來都不曾出生過,也不可能有出生之體性」,這就是「通達真如」;這個第八識其實無形無色,不可名狀,所以所說阿賴耶、異熟、無垢識,都只是假名施設;親證此識而了知這個道理,就是通達俗諦。如果不通達俗諦,不知道俗中有真的話,就不能見到真諦,因為如果離開俗諦、離開蘊處界的話,那就沒有真諦可說了;如果不能通達真諦的話,就沒有智慧能排遣世俗法中認假為真的邪見,因為世俗法的五蘊並沒有別的本體故,都同樣是以第八識為主體故。菩薩所以能通達真諦與俗諦者,是由於能證解萬法唯識之正理故。這段論文中已經顯示出四種真實義:一、出世間果,二、出世間的正行,三、出世間的境界,四、出世間的方便法,而初地就是「行、境、法」的果,總括而包含一切有為法與無為法,作為初地果的體;福德與智慧的修行都是有為法,識體所顯的真如法性,以及因為見道而導致的煩惱不生等事實則是無為法。這個初地也只是假名施設,由初地這種總含無為法及有為法的緣故,而說見道是出世間行,所通達的真俗諦智慧即是初地的出世境,真入萬法唯識的行門即是方便法。由於初地菩薩能以進入唯識性的行門作為方便法的緣故,所以能通達真諦與俗諦二境;由於通達真俗二諦境界故,能獲得無分別智的出世行;由於獲得出世間的殊勝行的緣故,所以才能證得初地的果位。》》

如是論文及釋文中,已經明說:由見道故方能有諸地之修道事行與理行。又說:在大乘法中,必須了知外塵都無所有,才算是通達真如;必須了知萬法皆空,都由第八阿賴耶識所生,才算是通達俗諦;必須了知此第八阿賴耶識從來無生,才算是通達真如;必須了知第八識離言、離名、無形、無色,不可名狀,不是「三界有」法,假名說為「實有」法,才算是通達大乘法的世俗諦,大乘法的世俗諦是以親證如來藏為基礎而作現觀故,不同於二乘世俗諦單依蘊處界而不必依如來藏來作現觀故。由此已可了知:初悟之時絕非初地,尚未完成如是俗諦、真諦之種種觀行,尚未通達故。若已通達如是種種觀行,即知此第八識是本來無生,故永不滅,怎可能還會否定祂呢?由此故知初見道、真見道,絕非已入初地也。楊、蔡、蓮等人不知此理,自抬身價,初時妄謂初見道時之真見道位,即已證得佛地真如;或如後時之改言初見道時已入初地,皆是大妄語也(後來推究其所謂之初地真如,則是離念靈知意識覺知心,正是我見未斷,返墮常見外道知見中);後來雖然改口說「我不承認蕭平實幫我所悟的阿賴耶識是如來藏、真如,我現在全部歸零,從頭再求證如來藏、真如,所以現在是尚未見道的凡夫。」但是初離正覺同修會時宣稱已證佛地真如、初地真如而示現為佛果、初地菩薩之大妄語業,已經成就;若未公開悔除及得見好相,其罪不滅,當受苦果,應當詳審思之,莫作輕易觀,當速懺悔求滅重罪,方是有智之人。求滅重罪之最好方法,則是一改以往之無根誹謗,大力擁護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之正法。

復次,此論文及釋文中,既說菩薩能入初地者皆由見道故,又言見道所得者即是無分別智,而見道位所得無分別智有二:根本無分別智與後得無分別智。後得智要依真見道時所得的根本智為基礎,再轉入相見道位中,向前不斷進修與觀行,方能通達圓滿;然後還須永伏思惑如阿羅漢,並於佛前勇發十無盡願,方始入地(此後即須進修一切種智),不可如楊、蔡、蓮等人甫離同修會時之妄言一悟即可進入初地也。

復次,彼等妄言第八識之上、之外,另有一個實體法之心,能出生阿賴耶識,謂之為真如;彼等後來雖然辯稱此一實體法之真如不是心、不是識,但彼等所言之真如體性,卻是真實不假之心體、識體,以彼等所說之真如、如來藏,是能生阿賴耶識之實有性故;如是則知必定是心、是識,不可狡辯為非心非識也;非心非識之法則無心識之用,既無心識之用,當知不可能出生阿賴耶識心體也,只有心識方能出生所附屬之心體故。彼等既言真如能出生阿賴耶識心體,當知彼所說之真如必定是心識,如是則墮「八九識並存之種種過失」中,進退維谷、陷入兩難之局,無法自解困境。

復次,彼等妄謂另一個能出生阿賴耶識之實體法,名之為真如,或名如來藏;謂人曰:「證得這個真如、如來藏時,才是真見道;真見道當時即可成為初地菩薩。」然而諸經諸論中皆說,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心體本身,並沒有另一個如來藏;經論中又說真如唯是第八阿賴耶、異熟、無垢識之真實性,乃是識性所顯,純無為而無任何作用,是故不能生起任何一法;而彼等諸人當時所謂之已證初地真如,後來證實仍是平實所預料的離念靈知意識心;意識離念靈知心尚且不能出生六根、六塵,反而要依六根與六塵才能出生與存在,又焉能出生六根六塵根源之阿賴耶識心體?故知彼等所說「真如出生阿賴耶識」,或者「如來藏出生阿賴耶識」之說法,皆是虛妄邪見法,乃是因為文字障、無明障而誤會經論之後,又轉信印順對《起信論》曲解後的邪見以後,心生妄想所作的妄語,不可為憑。

理證上如是,教證上亦如是,全無任何經論中曾說過「真如出生阿賴耶識、如來藏出生阿賴耶識」的聖教;而且所有說到阿賴耶識的經論,都說阿賴耶識心體是本來已有,從來不生,亦永不滅,唯有經由證道而改名異熟識、無垢識,然後利益眾生永無窮盡、永不壞滅,絕無心體滅失之說,故說楊、蔡、蓮……等人否定阿賴耶識心體,謗為生滅法,別立另一阿賴耶識以外、以上的真如、如來藏者,既違理證、亦違教證,皆是自意妄想、憑空想像。

今據此段論文所說,亦可證實彼等所說者皆是妄語也,論釋中言:【復知此識無有生性,是通達真如。】意謂:親證第八阿賴耶識以後,親自現觀而了知此第八識的體性從來不生,永無出生之時,永無他法能出生之,亦恆時顯現其真如性;如是現觀者,即是通達真如。既如是說,當知親證此識而現觀其能生萬法而常住不滅、而從來不曾被他法出生;又現觀此識於六塵萬法一向如如不動其心,故知阿賴耶識心體即是真如之理體,故知真如亦是假名施設,依阿賴耶識心體而有,如是方可名為證真如,名為通達真如,方入初地通達位中。《攝大乘論、攝大乘論釋》中,既然皆說:「證知阿賴耶識心體從來不生,一向都是無生之性者,方是通達真如者。」則知唯有從種種別相智上證知阿賴耶識心體恆顯無生之性者,方是通達位之初地菩薩;如今楊、蔡、蓮……等人卻是不能現觀此識之無生性,謗為有生有滅之法,怎有可能是已經安忍於大乘無生之人?七住賢位之忍尚且不能安住,又怎有可能是證得初地真如的初地菩薩?彼等不能通達初地真如即是初地菩薩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之真如性故。彼等諸人外於阿賴耶識、上於阿賴耶識,別求永不可證的想像真如、想像如來藏,妄想證得想像中才會有的另一真如、如來藏,而在妄想妄證當時,竟然對人宣稱一悟即入初地,非慢而何?

此「論」及「釋」中復言,要由真見道之後,進入相見道位再作觀行,於通達真諦與俗諦之後,方得成為初地菩薩,要非初見道之時便得入地也;楊、蔡、蓮等人何得妄言初見道之時即得入地?如是自高、自抬身分,非唯違教、亦復悖理,所說虛謬,有何實義?

亦如《成唯識論》卷九 玄奘菩薩云:【前真見道,證唯識性;後相見道,證唯識相;二中初勝,故頌偏說。前真見道,根本智攝;後相見道,後得智攝。……菩薩得此二見道時,生如來家,住極喜地;善達法界,得諸平等,常生諸佛大集會中。於多百門已得自在,自知不久證大菩提,能盡未來利樂一切。】

語譯如下:《《前面的真見道位中,證得「萬法唯阿賴耶識所生」之唯識性;後面的相見道位中,證得萬法唯阿賴耶識所生的種種法相;真見道與相見道的這兩種功德,以初時的真見道為勝(因為這個真見道是發起相見道與修道功德的基礎,能使後面的相見道功德得以發起,所以殊勝),所以在唯識三十頌中,世親菩薩偏說真見道的部分(因此而少說相見道的部分)。但是前面的真見道位所得的智慧,只是根本無分別智;後面相見道位的悟後觀行進修所得的智慧,則是後得無分別智所攝。……菩薩具足獲得真見道與相見道時,就是出生在如來家的真實佛子,就是住於極喜地的入地心菩薩;這樣的菩薩善於通達一切法界的真實相,獲得種種法相上的平等觀,未來世中常常都會出生在諸佛的大集會中。這初地菩薩於許多種的百法明門已得自在,能作眾生的依怙,他自己可以知道:不久以後(再經過二大阿僧祇劫)就會證得大菩提而成佛,能夠盡未來際而利樂一切的有情。》》

平實以往諸書所說正理完全符合如是《成論》 玄奘菩薩所言,是故所謂證真如者,實際內容仍是證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然後現前觀察此心體真實不壞性與如如不動心之體性,名為證真如;而此證真如,尚未通達見道位中所應有的全部見地,要再作相見道位中所應作之種種觀行以後,現觀而確定阿賴耶識心體的從來不生,並且通達阿賴耶識心體的真實與如如法性,方可名為通達位的初地入地心菩薩也。凡夫菩薩初悟時所證真如,即是阿賴耶識心體在萬法中所顯示之真實性與如如性;阿羅漢迴心大乘修學禪宗之法而證真如者,即是親證異熟識所顯示之真實性與如如性;最後身菩薩所證真如者,即是親證無垢識所顯示之真實性與如如性,都不離第八識心體如來藏;由是緣故,證真如者即是親證第八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由證此第八識心體故,方能於萬法中現觀此第八識心體之真實性與如如性,方得名為證真如;如此所證真如,方是真正之證真如也。

若有人外於第八識,或者上於第八識而另覓「能出生阿賴耶識之真如」者,其人即是「將非道見以為道」之愚人;若有人如同楊、蔡、蓮等人一般,在善知識助其親證第八識之後,不能生忍,因而否定第八識心體,妄行求覓另一「能出生阿賴耶識之真如」者,即是「將道視為非道」之謗法者, 佛在般若系經典中曾說真如乃是識性所顯故,真如是第八識心體所顯示之心行法相故,真如非是能有作用之法故,真如非能出生任何一法故,真如只是第八識心體之相分故。

亦如《成唯識論》卷十 玄奘菩薩云:【平等性智相應心品,菩薩見道初現前位,違二執故方得初起;後十地中執未斷故,有漏等位或有間斷,法雲地後與淨第八相依相續,盡未來際。】

語譯如下:《《平等性智相應之清淨末那識及其心所法等,是在菩薩真見道功德初現前時,由於初違我執與法執故,方得首次現起;在隨後的十地次第進修的過程中,由於我執與法執尚未斷盡的緣故,由於在七地前尚有有漏種子的緣故,有時會出現間斷的情況;但是都得要到法雲地以後的等覺地中,才能與修除二障種子隨眠的清淨第八識相依相續,盡未來際,永不間斷。》》

由此可見,平等性智在初見道、初觀阿賴耶識的真如行相時,就已經初起了,只是尚未具足初地所有的下品平等性智罷了;而初地菩薩的真如,仍是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出來的識性。既然初證阿賴耶識之時,即能發起下品平等性智的少分,即能現觀一切眾生之根本心悉皆同一清淨性、同一涅槃性、同一真如性、同一能生萬法性、同一無生性、同一不壞性、同一具足萬法性、同是本來而有不從他法出生之自性……皆同一性而無差別;如是現觀一切有情依此根本識而平等平等,唯有事相上因為往世之造業受報而有此世之種種差別,由此現觀而得發起下品平等性智之初分;而此下品平等性智之初分現起,皆由初證第八阿賴耶、異熟識方得發起,所觀平等性亦是依眾生第八識心體之平等性而現觀,並非單觀第八識心體的真如性而已,是故,七住菩薩初次親證第八阿賴耶、異熟識時,即是大乘法中之真見道,不可妄說初地入地心時才是真見道。

而此平等性智有上中下三品,而且必須進修到初地入地心時才能具足下品平等性智,以此當知:親證阿賴耶識而現觀其真如法性時,即是真見道;楊、蔡、蓮……等退分菩薩,焉可誹謗親證第八阿賴耶識心體之人為非真實見道?此非誹謗賢聖而何?

亦如《成唯識論》卷十 聖 玄奘菩薩云:【妙觀察智相應心品:(1)生空觀品,二乘見位亦得初起,此後展轉至無學位;或至菩薩解行地終,或至上位,若非有漏或無心時,皆容現起。(2)法空觀品,菩薩見位方得初起,此後展轉乃至上位;若非有漏、生空智果,或無心時,皆容現起。】

語譯如下:《《妙觀察智相應的清淨意識心與心所法等,有兩種空觀:1.生空觀相應的清淨意識與心所法等,在二乘人斷我見時的見道位中,也可以初次現起,不必一定要親證大乘法中所說的實相心才能發起;或者大乘行人進修到菩薩解行位終了而證得第八識的時候就會現起,或者在進修到上位時,在「非有漏位」,或者在「非無心位」時,都可以現起。2.法空觀相應的清淨意識與心所法等,在菩薩依大乘菩提而得見道時方能初次現起;此後輾轉乃至地上各位中,如果不是有漏心位,不是在通教菩薩的生空智果位中,不是生空智的二乘果位中,不是在無心位時,都可以現起的。》》

由是緣故,說二乘聖人依世俗諦而觀行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都是緣起法,無常故其性空,證知三界世俗法之蘊處界悉皆虛妄,因此而斷除對五蘊我、十二處我、十八界我之我見與我執,由是而成聖道,名為證得生空觀等法品。然而二乘人唯斷我見與我執,所觀行之對象為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法,不須證得法界實相心,不須觀行第八識體性,是故從菩薩的智慧觀之,方便說他們唯得生空智果,即是斷煩惱障的現行;由於不須親證萬法實相心的第八識故,不知萬法皆由第八識心體中出生,誤以為萬法在心外實有,不知萬法皆是自心阿賴耶識所生,是故不得法空智果,不能現觀一切法悉皆由如來藏所生,皆是有生有滅之法,無常故空;不能現觀一切法皆是自心所現之現量境界,所以不得法空觀,誤以為心外實有諸法存在而能被五蘊之自己所領受,不知「蘊處界我」所領受之一切法皆是自心異熟識所出生者,不證第八識自心現量,故以為心外實有諸法能被自己所領受,故不能了知一切法空,執著心外之法為實有。菩薩由是親證,而信 佛語,而入種智;諸 佛由是親證之具足而成就一切種智、而成佛道,而為諸利智菩薩說一切法皆是自心現量,而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由是緣故,二乘人觀苦、斷集、證滅、修道,皆是依於三界世俗法之蘊處界空而觀、而滅、而修、而證,都是依「眾生我緣起性空」之觀行而證,從來不曾證知蘊處界所從來之根源:第八識如來藏。由因二乘菩提之親證者,不須親證法界實相之如來藏心故,不須觀行第八識心體自性故,不知一切法皆是第八識自心現量,由是緣故,不知心外一切法空,是故聖 玄奘菩薩說二乘人不證法空觀,只證生空觀。然而不論生空觀或法空觀,都是意識心所觀、所修、所證,若離意識心,即無可證者;由此緣故,正當意識心眠熟而滅時,生空觀與法空觀所起妙觀察智及平等性智,便皆不起;生空觀與法空觀之智慧,要依意識同時現行時方得運為故,若住眠熟等五位中,即皆不得現起。

據實以觀,不論生空觀抑或法空觀,皆須匯歸於阿賴耶識;若無阿賴耶識,尚無包括意識心在內之七識心,尚無識蘊存在,何況能有意識心所證之生空觀與法空觀?若無阿賴耶識,何況能有蘊處界?若無蘊處界,何況能有蘊處界緣起性空、一切法空?故說二乘菩提仍以大乘菩提之如來藏阿賴耶識為歸,二乘菩提依於生滅無常之蘊處界而有故,蘊處界則依如來藏而有故,如來藏即是阿賴耶識故,異熟識、無垢識亦是阿賴耶識之異名故。

生空觀如是,法空觀亦復如是;一切法皆是自心現量者,所觀一切法謂:蘊、處、界、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一切無為法、山河大地、一切三界萬法等,實無一法非由如來藏所生、所顯;但隨菩薩證量深淺廣狹之別,而得隨力分別、隨力了知其中實相正理:或者少分親證一切法皆是自心現量,或者分證一切法自心現量,乃至具足證得一切法自心現量而成佛道,具足了知眾生其實從本以來未曾親觸自心如來藏以外之一切法,無量劫以來一直都是住在自己第八識心體所出生、顯現的境界中而修種種行;如是具足修行而親履自心如來藏之一切功德境界以後,名為具足行普賢行之菩薩,即可成就佛道,如是名為具足了知眾生所觸知之一切深廣微細萬法皆是各人第八識之自心現量。

二乘聖人中之定性不迴心者,由不能親證實相故,誤認為:除了二乘菩提所說的蘊處界皆是生滅法,是故緣起性空,以外就沒有別的佛法了。因此緣故,二乘定性聖者,捨壽時由胎昧未除故,畏懼來世另一個全新的意識心不能了知此世所證之解脫慧與解脫果,畏懼因為發願受生而被胎昧所障、再有生死,所以一心一意取證無餘涅槃;雖知取證無餘涅槃者實無取證,只是滅了蘊處界自己而已,卻不知剩下的仍然是自己的如來藏離見聞覺知而獨存;由此緣故,定性二乘聖人因為慈念眾生的悲心不夠,以及掛念正法能否久住的護法願不夠堅強,所以在知苦、斷集、證滅、修道後,捨壽必入無餘涅槃,盡形壽不知無餘涅槃實際之如來藏何在。

菩薩則不然,由於已經親證一切法皆是自心現量之故,了知涅槃實際即是如來藏,了知蘊處界及一切法皆是從如來藏中直接、間接、輾轉出生,了知一切法實即如來藏之局部自性,是故發心欲證如來藏所含藏之一切法種,發心求欲成就一切種智;亦因慈念眾生不得解脫生死苦、不了法界實相,以及掛念正法能否久住以利眾生,由是種種緣故,不似二乘定性聖人一心取滅,所以效學諸 佛永不入滅,利樂眾生永無窮盡,是故悟後雖猶未離胎昧,而能不畏永劫所受生死眾苦,上求下化,由此而世世受生於三界中,故能成就大白牛車之乘,而非二乘羊車、鹿車之乘。

然而觀察二乘菩提與大乘菩提之異處,唯在是否親證實相而有別異,非因是否斷除我見與我執而有別異,大乘法亦須斷除我見與我執故,乃至進斷二乘聖人所不能斷之我執習氣種子故;大乘菩薩所證如來藏,以及悟後所證般若之別相智及一切種智,皆非二乘聖人所能證得故;唯除後來迴心而入大乘法中,隨 世尊或隨勝義菩薩僧修學親證者。大乘菩薩所證妙觀察智中之生空觀,同於二乘斷除我見與我執之觀行,內涵並無差異;大乘菩薩妙觀察智中之法空觀,則非二乘聖人所能稍證、稍知者,法空觀要依親證如來藏後,再作萬法皆從如來藏出生之確實觀行方得初起故,二乘聖人尚且不能證得如來藏,尚且不知如來藏的所在,從何觀行?故說定性阿羅漢不證法空觀。

既然菩薩所證妙觀察智中之生空觀,要依於如來藏阿賴耶識所生之意識心觀行所得智慧而有,而意識所觀行者則是生滅無常之世俗法蘊處界,然蘊處界要依如來藏阿賴耶識而有,當知生空觀不得外於阿賴耶識而有,是故二乘菩提既是妙觀察智二觀中之生空觀所攝,當知二乘菩提要依阿賴耶識而有。菩薩所證之法空觀,仍要依蘊處界中之意識心而有,意識心則仍然要依如來藏而生;而妙觀察智之法空觀所觀行之自心現量實相,則是由親證實相心阿賴耶識而有,是故法空觀仍然不得外於阿賴耶識而有。

如是世間法之蘊處界及所生一切法,皆依阿賴耶識而有;生空觀與法空觀亦皆依阿賴耶識而有,當知萬法悉皆匯歸於阿賴耶識心體,實無一法能離阿賴耶識心體而有;由是故知大乘菩提之親證與觀行者,悉皆不離阿賴耶識心體。乃至斷盡我執後之異熟識,亦是阿賴耶識心體所改名者;斷盡我執習氣種子之佛地無垢識,亦是阿賴耶識心體所改名者;佛地之一切種智之建立者,亦是依無垢識心體所含藏一切種子之具足證得而有者;佛地真如亦是由無垢識假藉萬法之運行,於諸佛示現於三界中之無垢識所現行諸蘊而顯示者,而無垢識即是阿賴耶識心體淨除二障後所改名者,由是故說一切世、出世間法,皆是阿賴耶識心體自心現量,皆匯歸於阿賴耶識心體。

十一、法身即是阿賴耶識心體:佛地無垢識以五法為性故名法身,無垢識即是阿賴耶識心體所改名者,非別有一心可名無垢識故,亦非別有一法可名清淨法界。此謂法身者,如經所說:【「舍利弗!甚深義者即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者即是眾生界,眾生界者即是如來藏,如來藏者即是法身。」(《佛說不增不減經》)】亦如經說:【「此如來藏者名阿賴耶識,而與七識共俱。」(《入楞伽經》)】亦如 金剛藏菩薩所示:【賴耶體常住,眾識與之俱。】亦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所說:【鈍根小乘聞一乘,怖畏發心經多劫;不知身有如來藏,唯欣寂滅厭塵勞。眾生本有菩提種,悉在賴耶藏識中。】

此謂清淨法界者,即是阿賴耶識淨除二障習氣種子、隨眠以後,成為無垢識時之清淨境界,名為清淨法界;而此清淨法界者,實以阿賴耶識心體之本來所顯真如法性為體,經由淨除二障習氣種子、隨眠後,所顯示之佛地無垢識心行與種子絕對清淨之境界,名為清淨法界;究其實體,仍是阿賴耶識心體。由阿賴耶識心體恆顯真如法性,而含藏著七識心相應之種種不淨法種及無明、煩惱種子,故名阿賴耶識為不淨眾生之法身;由阿賴耶識心體淨除所含藏之七識相應之煩惱障不淨習氣法種及無明隨眠以後,改名無垢識而顯示佛地之究竟清淨境界時,即名清淨法界,由是故說阿賴耶識改名為無垢識時即是諸佛之純淨法身,其實仍是因地阿賴耶識心體,並無二心,唯是種子等改變後而改名爾。阿賴耶識心體既可以是眾生之法身,亦可以是諸佛之法身,故說清淨法界以無垢識為體─ 即是以阿賴耶識心體為其法體─ 是故阿賴耶識心體即是眾生之法身,亦是諸地菩薩之法身。阿賴耶識心體既是眾生、諸地菩薩、諸佛之法身,焉可說阿賴耶識心體是生滅法?所以安慧將阿賴耶識心體歸類於生滅法的識蘊中,是無智的行為。

復次,清淨法界是 佛所安住境界,如是清淨境界法,則是由無垢識心體所顯,故清淨法界非是心體,絕無出生任何一法之作用,絕無無漏有為法之體性,楊、蔡、蓮…等人焉可建立為能生第八識之法?絕無斯理! 譬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成佛品第十二〉云:【爾時薄伽梵能善安住清淨法界,三世平等無始無終,不動凝然常無斷盡,大智光明普照世界,……】所言即是佛地八識心王所顯所住清淨境界,乃是表顯佛地八識心王所顯的清淨境界,絕非實體法,更非是心;若非實體法,亦非是心識者,楊、蔡、蓮等人焉可建立為能生第八識之法性?

復次,《佛說不增不減經》卷一有云:【舍利弗當知:如來藏本際相應體及清淨法者,此法如實不虛妄,不離不脫智慧;清淨真如法界不思議法,無始本際來有此清淨相應法體(如來藏),舍利弗!我依此清淨真如法界,為眾生故說(如來藏)為不可思議法自性清淨心。 舍利弗當知:如來藏本際不相應體,及煩惱纏不清淨法者,此本際來離脫不相應煩惱所纏不清淨法,唯有如來菩提智之所能斷。 舍利弗!我依此煩惱所纏不相應不思議法界,為眾生故說為客塵煩惱所染自性清淨心不可思議法。 舍利弗當知:如來藏未來際平等恆及有法者,即是一切諸法根本;備一切法,具一切法,於世法中不離不脫真實一切法,住持一切法,攝一切法。舍利弗!我依此不生不滅常恆清涼不變歸依不可思議清淨法界,說名眾生。所以者何?言眾生者即是不生不滅、常恆清涼不變歸依、不可思議清淨法界等異名,以是義故,我依彼(如來藏)法說名眾生。】

語譯如下:《《舍利弗!你應當知道:如來藏這個本際相應的實體及其所顯示之清淨法,這個法如實而不虛妄,不離不脫智慧境界;這個清淨真如法界不可思議的法,是無始本際以來就有的這個「如來藏能夠與真如法界相應」的法體,舍利弗!我依這個煩惱所纏的七識心不曾相應過的不可思議的如來藏所顯真如法界,為了能令眾生聽得懂的緣故,說是客塵煩惱所染的自性清淨心不可思議法。舍利弗當知:這個如來藏本際─ 七識心從來不曾相應過的自性清淨心─ 卻又不斷的出生了煩惱等不清淨法,而被這些七識心相應的煩惱所纏縛、不能出離三界生死的第八識如來藏心;而這個如來藏心從無始本際以來就一直都遠離、解脫於第八識如來藏所不相應、卻被纏縛住的不相應煩惱等不清淨法(也就是凡夫的八識心王都不相應的無始無明等過恆河沙數上煩惱),但是這種「心不相應」卻被縛住的不清淨法,只有如來所證得的佛菩提智慧才能斷除淨盡。舍利弗!我依這個煩惱所纏又是七識心不曾相應過的不可思議法界如來藏,為利樂眾生的緣故而說「如來藏是被客塵所染污的自性清淨心」不可思議的法性。舍利弗啊!你應當知道:如來藏在無盡的未來際中,平等的、永遠的能夠與一切「三界有」種種法互相觸及,所以如來藏即是一切「三界有」諸法的根本;所以祂具備一切法的種子,具足了一切法;於世間法中運行作為之時也是不離不脫真實法界的一切法,祂能住持一切法,能攝持一切法。舍利弗!我依此不生不滅、常恆清涼不變而可歸依的不可思議的如來藏自己的清淨法界,而說三界有情名為眾生。為何這樣說呢?我所說的眾生,其實也就是不生不滅、也就是常恆清涼不變、歸向依止的法界,也就是不可思議清淨法界,有如是等種種異名,由於這個真實義的緣故,我依上來所說的如來藏種種法而說如來藏名為眾生:眾生界就是如來藏。》》

如是證明,清淨法界只是佛地八識心王所顯示的清淨境界罷了!如果取清淨法界一名來代表心體的話,也只能說是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的異名罷了;不可如楊、蔡、蓮……等人執言取義,妄將如來藏所有多名、異名,建立為另一心體,或者建立為另一能生萬法之實體,否則不免他人責之為執言取義也!經中如是說清淨法界,諸論亦復如是,多有如是註釋者,皆同一味。是故清淨法界只是如來藏阿賴耶、異熟、無垢識所顯示之清淨境界,只是一種心體所顯示之現象,非是實體法,故說清淨法界非心非識,絕對不可能出生任何一法,何況能出生「出生萬法的阿賴耶識」?絕無是理也!是故楊、蓮…等人曾私下改口而再度傳言:「清淨法界才是不生不滅法,才是萬法的根源;阿賴耶識不是清淨法界,是生滅法。」真是妄說、妄想之法。

如是,諸經諸論等悉如是說,唯除未悟示悟者所造論,唯除古時二乘法中論師所造破壞大乘正法之邪論。略查經論同此所舉正說者,約如下述:《佛說無上依經卷一、七佛經卷一、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十、方廣大莊嚴經卷九、佛說佛地經卷一、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一、佛地經論卷二、卷三、卷六、卷七、究竟一乘寶性論卷四、廣釋菩提心論卷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贊卷一、金剛般若經贊述卷二、金剛般若論會釋卷三、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疏卷二、妙法蓮華經玄贊卷二、大方廣佛華嚴經演義鈔卷七十六有二處、華嚴經明法品內立三寶章卷二、宗鏡錄卷一、釋淨土群疑錄卷一、梵網經古跡記卷一、攝大乘論釋卷三、卷十三。》

亦如聖 玄奘菩薩於《成唯識論》中所示:【一、所顯得,謂大涅槃;此雖本來自性清淨,而由客障,覆令不顯;真聖道生,斷彼障故令其相顯,名得涅槃。此依真如離障施設,故體即是清淨法界。涅槃義別略有四種,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謂一切法相真如理,雖有客染而本性淨,具無數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一切分別;尋思路絕,名言道斷,唯真聖者自內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二、有餘依涅槃……。】

語譯如下:《《一、所顯得,也就是說「大涅槃」;這個大涅槃雖然是由阿賴耶識的本來自性清淨而有,然而由於客塵所障的緣故,由客塵所遮蓋而令此大涅槃不能發顯;直到真正的聖道出生了以後,斷除了煩惱障與所知障的緣故,而使得大涅槃的法相分明的顯現出來,由此而名為「證得大涅槃」。這個大涅槃其實是依無垢識所顯示出來的「真如法性已經永離二障」而施設為大涅槃,所以大涅槃的法體其實就是無垢識所顯示的清淨法界。涅槃的真義分別而言大略有四種,第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也就是說一切法相中所顯示出來的第八識的真如自性的正理;雖然因地一直都有客塵所染污而導致所含藏的種子不清淨,但是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的自性卻一直都是清淨的,這個阿賴耶識具有不可數說的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然清淨猶如虛空,一切有情平等的、共通的都有這個自性清淨心;而這個自性清淨心與一切法是不一不異的,這個自性清淨心遠離一切相、遠離一切分別;是凡夫以意識尋思而不能親證的,是意識思惟所不能到的,一切的名言到了這個第八阿賴耶識本際時都是用不著的,所以說「語言道斷」;這種智慧境界,是只有真正的聖者才能夠獲得的自內所證,由於所證得的這個阿賴耶識心體,其性本來寂靜,永遠不曾與世間語言相應,永遠不曾與六塵喧鬧境界相應,故名涅槃。二、有餘依涅槃……》》

如是論文中,聖 玄奘菩薩明說清淨法界只是第八識的真如行相(清淨法界就是無垢識的真如法性繼續存在而顯示出來的過程),是由第八識心體藉著三界諸法而顯示出來的真如行相;又說大涅槃以清淨法界為體,而清淨法界則是「依真如離障」而「施設」;佛地大涅槃的真如離障,則是由因地的阿賴耶識修除二障種子隨眠以後的境界,而佛地的真如又是無垢識所顯,無垢識則是阿賴耶識淨除二障種子隨眠以後所改名者,所以真如離障所顯出的清淨法界,仍是阿賴耶識心體,改名為無垢識。如是可知:清淨法界者,其實仍是由因地的阿賴耶識心體本具的真如性相而成就,由是緣故,聖 玄奘菩薩開示說真如法性、真如行相是【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

由於一切有情平等共有(共有之意非是共同擁有,而是共同都有),故說初始證得阿賴耶識的人,能發起下品平等性智的初分智慧;由於因地眾生的清淨法界是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之真如行相,而阿賴耶識又與一切法不一不異,故說阿賴耶識「平等恆及一切三界有之法」,故說阿賴耶識法身「具無量數微妙功德」。由此可知,三界有之一切法都以阿賴耶識為主,都由阿賴耶識而生,乃至佛地常住不滅而能利樂眾生永無窮盡的無垢識,四智心品所依的無垢識所顯清淨法界,亦都是阿賴耶識心體所輾轉出生、顯示者,以此證知阿賴耶識是萬法之本源,亦是清淨法界之主體,亦是真如性相之主體;真如既非生滅法,則真如所依主體的阿賴耶識心體,焉可誣謗為生滅法?所以安慧造《大乘廣五蘊論》,將阿賴耶識心體歸類為生滅性的識蘊所攝,是荒誕的說法。

復次,佛地一切種智既依阿賴耶識心體所含藏之一切無漏有為法種子而命名,當知阿賴耶識即是佛地一切種智之所依、之根源,焉可是生滅法?二乘涅槃亦是以阿賴耶識所改名之異熟識為體,焉可誣謗阿賴耶識心體是生滅法?世間萬法亦是從阿賴耶識中直接、間接、輾轉出生,顯見阿賴耶識是世間、出世間萬法之根源,即是一切佛法之根源,焉可誣謗萬法根源之阿賴耶識心體是生滅法?既然萬法悉皆必須匯歸於阿賴耶識,當知阿賴耶識心體是常住法,心體恆常、不間、不斷,永離剎那生滅,當然更不可歸類為生滅性的識蘊所攝。

十二、證得阿賴耶識已,得通禪宗諸祖之見道功德,能通禪宗諸祖開悟公案,唯除較深之重關與牢關公案:證得阿賴耶識已,若不退轉者,亦得二乘見道所能獲得之功德,謂斷三縛結;亦通般若系經典所說密意,亦通唯識系經典所說內涵而可以懂得唯識系經典之局部,因此而可漸漸進修唯識系經典所說一切種智增上慧學之全部。由是諸理,故說證得阿賴耶識者,即是真見道者;既然從理證上及教證上,都已證明真見道之內容是以親證阿賴耶識為標的,當知阿賴耶識絕不是可壞滅之生滅法。是故阿賴耶識不可歸類於識蘊中,阿賴耶識是世、出世間萬法之本源故,亦是清淨法界真如之理體故,若離阿賴耶識心體即無所顯示之真如清淨法界故;識蘊亦是阿賴耶識所生之法故,所生法不應含攝能生之法故,所生之法含攝在能生之法中故。由是故說,安慧與其徒弟般若趜多,將阿賴耶識攝在阿賴耶識所生之識蘊中,真是荒唐無稽之說法;唯有無智之人方會信受其理,有智之人悉皆不受。

十三、如《成唯識論》所云:【前真見道,證唯識性;後相見道,證唯識相。前真見道,根本智攝;後相見道,後得智攝。】亦可證知真見道必是證得阿賴耶識而現觀真如所依之實際即是阿賴耶識也,名為親證唯識性:真如唯識所顯。是故真見道即是初證阿賴耶識而現觀其真如法性之時,因為是初見道故智慧粗狹;相見道則是真見道後之悟後再作更深細之觀行,了知阿賴耶識能生諸法,以及現觀阿賴耶識在諸法上所顯示之更深細之真如法性,故其智慧深廣,故說相見道智慧深廣於真見道位,名為後得無分別智,不是真見道時較為原始而粗略的根本無分別智。由此亦可了知,真見道在前,相見道在後;真見道之智慧較粗淺,相見道之智慧較深廣;由是可知,初證阿賴耶識而現觀識體所顯之真如性者,必是真見道位;然而真見道之智慧較淺,相見道之智慧較深。而且證真如者,唯有親證阿賴耶、異熟、無垢識者,方能證之,除此無別真如法性可以現觀、可以親證故,真如法性只是第八識心體在三界萬法中運作時,所顯示出來之第八識真實性、如如性、清淨性之行相故,真如攝屬第八阿賴耶、異熟、無垢識之相分故。

譬如《攝大乘論釋》〈二智差別章第十〉云:【(攝大乘)論曰:「若菩薩如此入初地已,得見道,得通達,入唯識。」釋曰:此下顯見道為修道依止。由先成立見道故,修道得成。若菩薩於願樂地中,具修諸方便,得入初地。所以得入初地,由得見道故,見道即無分別智。所以得無分別智,由通達真如及俗諦,故知塵無所有,是通達真如;唯有識,是通達俗。復知此(第八)識無有生性,是通達真如;此識是假有,為通達俗。若不通達俗,無以能得見真,以離俗無真故;若不通達真,無以遣俗,以俗無別體故。所以能通達真俗,由能解唯識理故。此文即顯四義:一、出世果,二、出世行,三、出世境,四、出世方便;初地是果,總有為、無為法為體;福德智慧行是有為,真如及煩惱不生是無為。初地是假名,由是總故,見道是行,所通達真俗是境,入唯識是方便。由入唯識為方便故,能通達真俗境;由通達真俗境故,得無分別智行;由得勝行故,得初地果。】

語譯之文詳如前面第二九四頁,今不重譯。然由此「論意」及「釋意」中,可以證知:真見道即是證真如,而真見道所證得的真如法性,卻是第八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在世俗萬法中所顯示出來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又說證得通達真如果位─ 初地─ 的證量,是以「證知阿賴耶識心體無生的體性」作為基礎的;所以主張阿賴耶識心體是生滅法的安慧及楊、蔡、蓮等人,絕無可能證得初地果位。乃至七住位中尚未通達阿賴耶識心體無生的人,都知道阿賴耶識心體本來無生,然而自稱已證初地真如、通達真如的楊、蔡、蓮等人,竟然不能忍於阿賴耶識心體的無生,連七住位功德都保不住,豈能示人以初地之果相?豈非所稱與所證自相顛倒?

由是故說,非唯世間萬法以阿賴耶識為歸,乃至出世間一切無為法,以及諸地諸位親證無生忍、無生法忍所證之果位,亦皆匯歸於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二乘聖者所證一至四果之施設,亦是依阿賴耶識心體所含藏之「我見煩惱種子現行、我執煩惱種子現行」之斷除而立名故,二乘羅漢所取證之無餘涅槃亦是依阿賴耶識所改名之異熟識心體而立名故;最後身菩薩所證得之佛地真如,亦是依阿賴耶識所改名為無垢識心體所顯示之真實性與如如不動性而立名者故。由是緣故,說世間、出世間一切法,都匯歸於阿賴耶識心體,無有一法可以離阿賴耶識心體而有。

又,猶如《成唯識論》中聖 玄奘菩薩所言者,佛地所生四智心品,非一亦非四:皆由八識心王之配合運作而出生了能作觀察、思惟、分別、了知的意識心,再由意識覺知心觀察第八阿賴耶識心體,而了知第八識心體之真實性與如如性,方得出生意識所有之妙觀察智,方能在意識覺知心上顯示第八識心體恆處於真如法性中,因此而顯示佛地清淨意識之清淨法界故;亦由佛地清淨五識相應之成所作智心品,而顯現佛地五識之清淨法界故;亦由佛地之清淨意根相應之平等性智相應心品所行境界,而顯示佛地意根之清淨法界故;亦由第八無垢識相應之大圓鏡智心品,作為四智之所依,因此而顯示佛地無垢識之清淨法界故;如是四智心品所行智慧境界、所顯清淨無雜境界,與第八無垢識心體合名清淨法界。亦說無垢識心體猶如虛空而不能染污其體性,說為清淨法界故,是故清淨法界非是心法,只是佛地八識心王所顯示之清淨智慧境界;清淨法界既非心、非識,則無出生任何一法之功德,焉能猶如楊…等諸人所說而出生阿賴耶識?故說楊……等諸人心行顛倒、執言取義,於諸佛經及菩薩論生顛倒見。

既然四智心品及佛地清淨法界,皆是由於真見道及相見道的通達般若,發起增上意樂而入初地;皆是由於進修阿賴耶識心體所含一切種子之智慧,以及修集無量福德,淨除第八阿賴耶識所執藏之二障種子隨眠,方得成就佛地清淨法界及四智心品,當知世間萬法與一切佛法都須匯歸於第八阿賴耶識心體。若捨阿賴耶識,若否定阿賴耶識而欲別覓另一能生阿賴耶識之法者,即是心外求法之外道見,同於當代外道所臆想之真如、如來,同於 世尊未降生人間以前諸外道依過去佛所遺留下來而失傳之傳說中之真如、如來而作之種種臆想,皆是外於實相心而求解脫、而求佛法者,故名心外求法之外道,楊榮燦先生……等人皆不能自外於此。

如今且於書末公開請問楊先生、蔡先生、法蓮師、紫蓮師、…等人:「爾等諸人認同安慧法師《大乘廣五蘊論》之邪說,取作教材來誤導眾生,因此而將阿賴耶識歸類在阿賴耶識所生之識蘊中,公開出書主張阿賴耶識是識蘊所攝、是生滅法,亦皆以言語而對正覺同修會諸同修公開否定阿賴耶識,誣謗為生滅法,並謗證得此識之同修們為錯悟、為大妄語。今且請問爾等諸人最簡單之問題:阿賴耶識心體既言是生滅法,請問是在何時出生?而說為有生之法?阿賴耶識心體又在何時可以滅除?而說為可滅之法?有何教證上之證明?有何理證上之證明?」有請汝等自認是「更高層次之大修行者」以文字公開流通說明之。當知爾等諸人對此極簡單之問題,皆不能置一詞也!皆只能顧左右而言他,只能正問偏答也!

乃至僅問最簡單、而且你我皆無諍議之問題:「阿賴耶識所有、能令眾生流轉生死的阿賴耶性種子─ 一念無明種子─ 是何時出生的?是不是無始即有此阿賴耶性?或者是有始方有此性? 若是有始者,請說明始於何時? 若是無始本有此阿賴耶性者,如何可謂阿賴耶識性是有生之法?阿賴耶識性尚且不曾有生,更何況含藏一念無明阿賴耶性之阿賴耶識心體,焉是有生之法?」有勞爾等自認為修證層次遠高於平實,而拒平實於千里之外、不屑接受平實之求見─ 於平實六度求見之時仍不肯垂賜一見面談法義之「地上」大修行人─ 請舉示教證與理證,用以證明爾等所說非是邪理;有請爾等諸「大菩薩」對那些追隨你們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公開說明之;或者在追隨之四眾提出請問時公開回答之,並懇請書於文字上公開流通之,以弘汝等「大」法,以「護」「佛」之大法、以救吾等「大妄語者」之地獄業、以「利」今時後世佛子,不是單利此時追隨爾等之佛弟子。

若不能從教證與理證上證明之,則請儘速公開懺悔,改易謗法之言而說護法正言,改易所行破法之行而作護法之行,莫再心中明知所言是誣謗正法,卻仍顧慮面子而繼續誣謗正法,以免來世七十大劫之地獄罪;以免枉受七十長劫地獄尤重純苦之後,再入餓鬼道中飽受饑火中燒及「苦、渴、餓」之苦受多劫,然後再入畜生道中受苦多劫,求食難得而又世世逢殺被食;初回人間之五百年中又復盲聾瘖啞、生在邊地,不聞佛法;餘報盡已,生到中國時初聞深妙法,又將因為往世謗法所熏惡見種子未滅故、再度謗法,又墜地獄;如是不斷重複淪墮三惡道,難以重得正法修證之實益。

平實誠懇籲請楊、蔡、蓮…等諸人,夜半人靜時,冷靜審細而思惟之;為自己及追隨者之今世與未來無量世之實質利害得失,審細思量,萬勿只顧短短一世面子而漠視之、而拒思之!此事關乎自己及追隨者未來無量世切身之利與切身之害故。平實誠懇呼籲爾等:請勿視作馬耳東風,漠視自己及追隨者未來無量劫之重大「利、害」!若不如是,誤導追隨之四眾弟子同造破法共業,陷害彼等同墮地獄業中,捫心自問:於己豈能無愧於心?對他復又於心何忍?

平實復又在此誠懇呼籲楊先生之支持者:支持破法、謗法之人,即是成就破法、謗法共業者。未來世中將如彼等諸人一般正受種種尤重純苦長劫重報,平實既已見之,不能知而不言,誠難自忍於心中,今於此處明言告之,請您務必正視此一對自身有深切利害之重大課題;務請細心思惟,速謀補救。

如 佛所說,五蘊十八界之一一界皆應滅除已,方得成就二乘所證無餘涅槃;今者楊、蔡、蓮三人,妄將阿賴耶識心體攝歸識蘊而謗為生滅法,則五蘊十八界滅已,識蘊滅盡之後的無餘涅槃應成斷滅;因為除了八識心王以外,別無第九識可獨存於無餘涅槃中故,因為 佛說如來藏即是阿賴耶識心體故,因為 佛說真如只是假名施設:只是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所顯示的清淨真實自性,只是第八識心體行相的相分,不是心也不是識,尚且不能出生任何一法,何況能出生阿賴耶識心體?由此則知安慧《「大乘」廣五蘊論》所說之無餘涅槃及滅盡定等,皆是斷滅法,同於斷見外道無二無別也。由此可證安慧論師及其徒弟般若趜多,正是佛門內之外道破法者,正是以小乘法師之心態而冒充大乘法師,而妄造「廣五蘊論」,並虛妄的冠上「大乘」之名,以欺騙大乘法中之法師與居士信受其謬說。由是故說安慧將能生五蘊之阿賴耶識心體,攝在阿賴耶識自己所生之五蘊中,有無量無邊大過也!乃是心行顛倒之惡見、邪見也!在阿含部《長阿含經》卷九 舍利弗尊者說:【「或有眾生生於中國,而有邪見,懷顛倒心,惡行成就,必入地獄。」[0055c13] 】又如《雜阿含經》卷二十,阿那律尊者說:【「此諸眾生身惡行。口.意惡行。誹謗賢聖。邪見因緣。身壞命終。生地獄中。」[0140b12] 】

乃至為人稱說世間邪見者,尚且不免惡趣地獄之報,何況誹謗出世間最了義法之真實如來藏阿賴耶識者,而能不入地獄?何況以常見外道所執之離念靈知心,取代 佛所說真正真如法性之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而妄說為佛地真如、初地真如者,正是最嚴重破壞 佛正法者,豈能不入地獄?

有何教證而言世間邪見者當墮惡道?且觀阿含部經典 佛如何說:【佛告聚落主:「若言古昔伎兒能令大眾歡樂喜笑,以是業緣生歡喜天者,是則邪見;若邪見者應生二趣:若地獄趣,若畜生趣。」(《雜阿含經》卷32[0227a25])】起世間邪見而誤導眾生者,尚且墮落畜生或地獄中,何況謗大乘法中之最究竟法者?

復次,【佛云:「若復有眾生身口意行惡:造不善行;命終之後生餓鬼中。或復有眾生身口意行惡:誹謗賢聖,與邪見相應;命終之後生畜生中。或復有眾生,身口意行惡,造不善行:誹謗賢聖;命終之後生地獄中。」(《增一阿含經》[0674b25])】造作身口意惡行者,不過墮落餓鬼中;以惡心謗諸賢聖者,則不免墮落畜生道或地獄道中。又如佛告比丘:【「彼云何趣泥犁之路、向涅槃之道:邪見趣泥犁路,正見向涅槃之道。」(《增一阿含經》[0755c12])】不捨邪見者,往往因己所執邪見而謗賢聖所說正法,謗為非法;以誹謗賢聖及諸賢聖所說正法故,趣向地獄。是故一切邪見皆當儘速棄捨而勿稍留,是故舉凡教授邪見之師長,皆應儘速捨而遠離,免為邪見之師所害。

由此緣故,總結云:安慧論師及其徒弟般若趜多創造《大乘廣五蘊論、破大乘論》等,皆是以二乘法而破斥大乘諸菩薩所弘揚之大乘正法者;而且安慧與般若趜多對二乘菩提法義復又錯會,不能使人實證二乘斷我見之功德。如是謬行,古時有密宗之月稱、寂天、阿底峽、宗喀巴、克主杰、歷代達賴喇嘛等人,以及今時之達賴喇嘛……等人,一貫的使用密宗應成派中觀的邪說,以小乘法內涵來解說大乘法的手段,令人誤以為彼等所說已經誤會了的小乘法即是真正的大乘法。顯教中的印順法師及其繼承者,近年來為求生存故,也沿用此一手段,開始在有線電視台上廣說唯識增上慧學,將真實唯識門棄而不言,單取唯識增上慧學中之虛妄唯識門,用以誹謗唯識方廣經典所說是不了義法、是虛妄法,暗示一種邪見予修學者:「萬法唯識是虛妄見,三界不應是唯心而有。」再妄以二乘菩提之一切法緣起性空之理,倡言即是大乘般若之全部正法,倡言唯識學中不說實有如來藏,倡言唯識學中所說的如來藏是假說、方便說,扭曲唯識正義,據以否定第七識意根的實有及存在,據以否定第八識如來藏正法,如是取代勝妙之唯識增上慧學,如是破壞佛教中最勝妙之第三轉法輪大乘方廣正法。此一假藉弘揚唯識學之表相而實質上抵制唯識學之事實,應當加以披露,普令大眾了知。

復次,古時之月稱、寂天、阿底峽、宗喀巴、克主杰,今時之達賴喇嘛、印順法師及其繼承人,如是作為,其實亦間接的破壞了二乘菩提正法。因為他們所說的唯識學等法理,都是以二乘菩提之本質,並且是誤會了二乘菩提以後所說的二乘菩提,用來取代真正的大乘般若正理,極力的否定第七、八識,公然的說如來藏並不存在,將 世尊諸經中所明說如來藏實有、如來藏出生一切法的聖教加以否定。如此一來,將使大眾隨之誤會二乘菩提正理,誤以為二乘菩提的涅槃果中所住的無餘涅槃境界,仍然是他們所說的意識細心的境界,則將永無修斷我見的時候,則將永無取證二乘菩提之時候,將永遠是未證二乘菩提的凡夫,將會久修佛法而永遠都不能取證 佛所開示的解脫境界,更何況是大乘菩提所說的般若實智的見道境界?

由是緣故,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曾修習密教之雙身法而毀破所受戒法者,余皆不欲指陳姓名而說之,自有護法善神慈愍而警覺之,自有拙著《狂密與真密》可警覺之;自有因果報應,能令破戒者反思當受其報而有所警覺故;唯除故意誹謗余所弘傳 世尊正法者,唯除彼等四眾所破之戒,乃因邪見而壞正法、而謗佛教大乘廣大法寶所依之阿賴耶識者;彼所破戒乃是緣於惡見、壞正知見而生者故,攝屬壞見者故。由經中 佛所指示之聖教,遵循經中 佛所指示之聖教:對於破壞正法者,一切佛子皆應當摧伏之,並須依於自己所得之般若智慧,盡引破法者之惡見邪理而分析之,令其邪謬之處廣為人知,以護學佛者;並須盡引正見之理而闡釋之,當令眾生皆得知所遠離、知所趣道。亦因此故,余今不辭勞苦,於弘法繁忙之際,更造《識蘊真義》一書,摧破惡見,降伏彼諸壞見者,以救彼諸追隨者。

又,後來有人在讀了《宗門密意》之後,見到台灣南部某大法師的邪說被平實所評論,只因為崇拜名師的緣故,情執深重、心生不滿;請託楊先生要求平實不再出版《佛教之危機、學佛之心態》二書,而不能成功,心生極度不滿之憤恨心,故作種種事相上之無根誹謗。亦有名師座下之出家法師,因為其師被評而不能答覆一語,彼法師因此而心生唇亡齒寒之想,欲制止平實對彼名師之評論,是故請託彼人威脅平實,希望以後不再評論彼名聞中外之大法師;便因受託之故,在網站上,故意以其先前在平實幫助下所證得之阿賴耶識心體所在密意,倡言欲加以公佈,以如是作法,欲使大乘佛法密意廣被外道及盜法者所知,以如是破壞正法、虧損法事、虧損如來之手段,要脅正覺同修會,不再出書評論「暗中破壞正覺同修會的某大法師」。但是正覺同修會寧可玉碎,不求瓦全,絕不可能接受此種威脅,其原因有六:

一、不論是直接或者間接隨從平實修學而得到般若密意,卻因某種原因而將平實遵循 佛語所不斷交待的不可明說的密意,意欲加以公佈、明言廣說,用來威脅平實,那正是世間法上所說的忘恩負義、欺師滅祖,正是世間法中一切人天所不能容忍的;這樣作的人,只會招致世人的不齒,正是毀壞自己弘法前程的愚人。

二、這也是一切天人、天神、鬼神、護法神所不容的,如果因此而招致護法神的懲罰,只能怪自己造作了欺師滅祖的惡行,只能怪自己故意違背 佛誡而造作了虧損法事、虧損如來的惡行,不能怨怪護法龍天。而且已經有人因為離開正覺同修會之後,由於公開以言語宣說正法密意、或者破壞正法的緣故,因此而瞎掉一眼,或者忽然無故耳聾,或者爆炸傷身,或者撞斷雙腿,或者撞斷一腳,或者謗法之後生子嚴重殘障,或者事業忽然一蹶不振;或者欲聞我法而尋過失轉向彼等宣說以破我法,導致當日小車禍而斷二牙;或者無故忽然罹患緊急重病、救治無效而亡……種種現世苦報現報,不一而足;所以平實特地在這裡再度籲請大眾特別小心,千萬不可人云亦云,皆當明哲、善保自身,以修正法。這些都是現世報的事實,都是真實確有「人、事、時、地」的事實,願彼等諸人千萬勿再輕忽之。

三、如果有人得到了 佛所遺傳的般若密意以後,卻故意將 佛所一再咐囑不可洩露的密意,公開宣佈,那又會成為虧損法事及虧損如來的重罪。這在經中 佛已經明言開示。虧損法事及虧損如來的人,不論護法神再怎麼慈悲,都不會坐視他們繼續虧損法事、繼續虧損如來的;所以有智慧的人,絕不會造作這種虧損如來的大罪。

四、正覺同修會對這種因為誤會或者因為所求不遂,便公佈密意而戕害學人智慧發起的事,而為害佛教、虧損如來的事,雖然並不樂見;但並不是沒有能力處理這種事件,所以正覺同修會永遠不會因為害怕被公佈密意而妥協謗法的人。即使他們強行再作虧損法事、虧損如來的大惡業,寧可謗法、寧可公佈密意來虧損法事、虧損如來,願墮地獄七十大劫,願在七十大劫後再轉受餓鬼、畜生數十劫的餘報、及接受初回人間的五百世諸根不具的下賤人惡報,強欲繼續虧損如來,欲令正法永滅而公佈 世尊正法之密意者,正覺同修會還是會繼續破除少數無根誹謗正法的大法師的邪說,寧為玉碎而不求瓦全,絕不會因此而妥協、而坐令諸大法師繼續破壞佛教的正法。我們的想法很簡單:與其坐視佛教正法被諸大法師轉易為常見、斷見外道法,導致佛教名存而實亡,終至走上天竺密宗滅亡佛教的舊路;反不如直接破斥諸大法師之邪說,尚能在此世中救得具有慧根、善根之佛弟子;雖然被公佈密意之後佛教不免滅亡,但卻不是滅在吾人手中;這種情況也仍然勝過被全面外道化的佛教。

五、本會如果接受了此次的夥脅,以後任何退轉的人皆可如法炮製,以同樣手法不斷威脅正覺同修會;則如是威脅之事件,必將層出不窮而難以杜絕。此時接受了威脅之後,雖然暫時相安無事;然而未來,彼諸破法者若因掙扎圖存而不能成功,再度或再三、再四以此公佈密意之手段而相夥脅,要求本會以後永遠不再破邪顯正救護眾生時,仍然不能不面對,仍然逃避不了彼等之威脅。既然如是,不如現在即予嚴拒,不令得逞;彼等若因此而正式公開佛教般若之密意,導致眾生不信佛教正法,則佛教正法從此永滅於人間,吾人仍可轉生其他星球以弘正法;而此界正法滅絕之極重業,由彼諸人自行承擔;佛教從此永絕於此地球人間,亦是無可奈何之事;此界眾生只能怨怪自己福德不足,只能怨怪此界之五濁事實,只能怨怪此界眾生之心性惡劣,不能怨怪於吾人也。

六、住持正法之一切在家及出家菩薩,寧可喪身捨命,亦絕不能受人要脅;若接受要脅者,則有大過。此謂住持正法之人,必須為後世住持正法之出家、在家菩薩考慮故;若現在接受了威脅,後世亦將有心性惡劣之人,效法如是惡行而再三、再四威脅之;若現在建立不受威脅之風範與教風,則未來世之住持正法菩薩,即可援引此例而不受威脅也,則反將因此而使正法得以在此人間廣利眾生也。反之,若真有惡人在得到佛法密意後,卻因所知障中見道所斷之異生性尚未斷盡故,由於私心不能得遂,而故意造作虧損法事、虧損如來之「公佈佛法密意」惡事,致令眾生聞之生疑不信,致令此界人間佛法不能繼續弘傳者,亦尚有娑婆世界中之其餘星球可以弘傳正法,何需為此掛礙?由是諸多因緣,不能接受任何在我正覺同修會中得法之人,因私心不遂而以公佈密意作為威脅之手段。

如果正法因為他們公開宣佈佛法的密意而斷絕的話,那個惡業就由他們自己去承擔吧!正覺同修會多多少少還是會有善後的能力,但是仍需先提醒他們考慮思惟「虧損法事、虧損如來的長劫尤重純苦果報」,以及正報後所應再受之「多劫餓鬼道、畜生道之種種苦報」,以及最後受生人身時,仍將因為種子未曾懺除而繼續謗法、墮落、永無出期,亦永無重新見道之時。 並且請他們思惟:公佈密意戕害眾生,導致眾生同他們一樣因為明聞密意之後不能發起深妙之般若智慧,不能深觀阿賴耶識心體是不生不滅的法體,以致心不信受而走向他們所走的謗法覆轍,再度造作破法的地獄惡業,也可能使得佛法永滅於人間,陷害眾生與自己同樣的成就世間最大惡業及苦果。這樣執意破法,執意陷害眾生,有何意義? 為了一世之私心與意氣之爭,而以自己及廣大眾生未來無量世之長劫尤重純苦果報相博,豈是有智慧的人?為了自己一個人的私心,而公開宣佈 佛所告誡不應明說之密意,陷害其數眾多的當代及後代無辜眾生,慈悲心又何在?有智慧的人,由此即可了知事實的真相了!即可正確的作出抉擇了!

有智慧的人,最好不要去聽他人明說阿賴耶識的密意,否則將會同他們一樣:因為那些早期從平實明聞密意的楊榮燦先生等人,由於沒有經歷參究過程的磨練,所以不能發起深妙的般若智慧,所以無法現觀萬法皆由阿賴耶識而生、而顯;由於欠缺參究過程的啟發故,所以無力深入觀行,導致心中始終懷疑:「阿賴耶識是不是萬法的根源?」即使經中明說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但是他們心中始終不信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對於平實所註解、所舉示《楞伽經》中 佛語明文記載說「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的聖教,仍然不肯信受,所以才會有二○○ 三年初的楊、蔡、蓮…等人,大膽的公開誹謗阿賴耶識,謗為生滅法,誣謗阿賴耶識心體不是如來藏;成就謗法及謗賢聖的大惡業,令彼諸人至今難以收拾、善後。

凡是聽聞他人明說阿賴耶識所在的密意者,都無法發起深妙的般若智慧,就會因此而不能消除所知障中的異生性,而同他們一樣的把謗法當作護法,成就謗法的地獄業。因為參禪的辛苦過程,其實正是釐清意識心種種變相境界的好機會,正是斷除意識心我見的好機會,也正是啟發悟後深利智慧的必要過程;如果放棄了參究的過程,而從別人口中明聞,即是放棄這些好機緣的愚癡人;表面上看來似乎是佔了便宜,但從長遠的修行過程中所必將出現的障礙上來看,卻反而是「得便宜處失便宜」;所以勸請有智慧的人,認取前車之鑑,不要因為好奇而去讀那些人所寫的書,不要去讀那些人在網站論壇上面的不負責任的話,不要去聽聞那些人為你明說的密意,以免加害自己不能發起深妙智慧,乃至將來可能因為不能發起深妙智慧的緣故而不能簡別法義之正訛,而隨同他們一起謗法,造作地獄業,得不償失。

支持那些人,讓他們有能力繼續造作虧損如來的大惡業,就是大惡業的共業者;有智慧的人,還是應該趕快遠離才好!因為支持他們也就是支持謗法者,就是造謗法的共業;若不趕快修正,繼續成就更深的謗法共業,將來再怎麼後悔,都不及了!幫助那些人印書,出資助印、幫助流通、提供場所共修,也都是謗法的共業,而且是三界中最大惡業的共業;為了賺一些小錢而幫他們印書,為了多年相處的情份難以推辭的緣故,就得提供場地幫助他們謗法壞法而成就大惡業的共業,未來世在地獄中,再怎麼怨嘆,都將於事無補!為了人情而不能捨離,而不得不繼續前往「共修」幫他們壯大聲勢,卻正是使他們繼續破法行為的動力,正是害他們不能早日結束破法惡業的人。但是有人卻不能想到這個事實真相,真令人感嘆!所以平實不忍心,不得不再次誠懇的呼籲,請大眾細思、深思!

復次,為救退失菩薩道之百餘人眾(今已所餘無幾),特別是想要救護法蓮、紫蓮、慧廣三人,於此應當提示 佛在阿含中之聖教,促使三人速離惡知識、令生明慧。《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一 佛云:「若有比丘成就九法者,於現法中不得長大。云何為九?與惡知識從事、親近,非事恒喜遊行、恒抱長患,好畜財貨、貪著衣缽,多虛乾妄、亂意非定,無有慧明、不解義趣,不隨時受誨,是謂目連:『若比丘成就此九者,於現法中不得長大、有所潤及。』設有比丘能成就九法者便有所成辦。云何為九?與善知識從事,修行正法不著邪業,恒遊獨處不樂人間、少病無患,亦復不多畜諸財寶,不貪著衣、缽,勤行精進無有亂心,聞義便解、更不中受,隨時聽法無有厭足,是謂、目連:『若有比丘成就此九法者,於現法中多所饒益。』是故,目連:當念勤加往誨諸比丘,使長夜之中致無為之處。」[0771b17]

願彼等三人速離惡知識,惡知識者謂印順法師之一切著作,及楊先生、蔡先生等人無根誹謗阿賴耶識心體是生滅法之邪說;願彼等三人速離無明、廣發大明。無明者謂:不解真義、迷於諸經文字,誤解真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