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二門——公案拈提集錦



第二十三則 鵝湖點空



信州鵝湖 大義禪師 唐憲宗召師與諸師論義。有大法師問云:「欲界無禪,禪居色界。此土憑何立禪?」師云:「法師只知欲界無禪,不知禪界無欲。」大法師云:「如何是禪?」師以手點空,大法師無對。帝云:「法師講無窮經論,只這一點,尚不奈何!」

星雲法師舉韓愈參大顛禪師公案:《韓文公一日相訪,問師:「春秋多少?」師提起數珠曰:「會麼?」公曰:「不會!」師曰:「晝夜一百八。」公不曉,遂回。次日再來至門前,見首座,舉前話,問:「意旨如何?」座扣齒三下;及見師,理前問,師亦扣齒三下。公曰:「原來佛法無兩般。」》如是舉已,星雲法師便說禪云:《韓愈問春秋多少?其實人生歲月何用掛心?要緊的是人天合一,心佛不二,所謂道的大統;儒也、佛也,一以貫之也。是故禪師以手珠示意:佛儒一統也。及晝夜一百八,意旨歲月無多,莫為佛儒爭論,佛道、儒道,共襄攜手。》(佛光書局《石頭路滑》頁48)

平實云: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莫說詩。若不是真悟底人,千萬莫說公案,否則難免他時異日有個真悟底人,依照禪門祖師古風加以拈提,那時須不好看,老臉無處可擺也!豈不是求榮反辱之舉?焉是有智之人? 平實往年不曾片言隻字評論於星雲大師,非因不知其落處,只是因為心存與人為善之念,是故不曾拈提之,私下亦不曾評論之;奈何星雲大師仗其道場廣大、徒眾鉅萬、名聲震天、勢力強大,竟對毫無惡意之平實居士加以「邪魔、外道、法義有毒、必下地獄」等惡言。今日平實為護正法,不令佛教真實了義正法之弘揚受損,不得不加以回應,亦因是故而將星雲大師列入拈提之對象,雖非平實本意,殆是勢所使然耶!

韓愈參訪大顛禪師,詢問禪師年歲;大顛禪師卻提起數珠問云:「會麼?」韓愈不曉,次日又問大顛禪師座下弟子之首座,首座只是扣齒三下;韓愈依舊不會,又來問大顛禪師,大顛亦只是扣齒三下。那韓愈不會,只道得一句:「原來佛法無兩般。」離禪猶自遙遠也!可那星雲法師根本不知大顛禪師之意,亦不知首座之意,更道:《韓愈問春秋多少?其實人生歲月何用掛心?要緊的是人天合一,心佛不二,所謂道的大統;儒也、佛也,一以貫之也。是故禪師以手珠示意:佛儒一統也。及晝夜一百八,意旨歲月無多,莫為佛儒爭論,佛道、儒道,共襄攜手。》

然而儒家之學自是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學,乃是世間聖賢之學;雖有中庸之道,亦只是世間中庸,從來不曾與中國禪宗之佛法中道相應;雖有正心誠意之學,從來不曾言及法界實相之第八識如來藏,皆屬意識層面之世間法,與禪宗所悟第八識之法有什麼相干?與中國禪宗所觸證之出世間玄旨有何相干?星雲法師卻渾然不知,更道「儒也、佛也,一以貫之也」,一心要作世俗鄉愿之人;如是偏斜之心行、口行、意行,落實於文字書籍之上,一切真悟之人讀之,都不免要哂之!由是之故,平實便以星雲大師所曾舉說之偈,返贈星雲大師:路逢劍客須呈劍,不是詩人莫說詩。

今且先舉鵝湖點空公案,共爾星雲大法師說禪,說已再來返徵韓愈之公案,便得會通也!唐憲宗一日召請信州鵝湖大義禪師入皇宮,與諸大法師當面討論法義。有大法師提出考問云:「欲界之中並無色界之禪定,禪定境界居於色界,此人間國土憑何建立禪定境界?」那法師自以為精通佛法,其實根本不懂,乃至粗淺的通於外道之禪定境界亦復錯會,說得此語,益顯自己之無知也!所以者何?謂色界定境界雖屬色界所有,然而在人間之眾生,若有因緣及正確行門,欲證色界定者無難,是故人間亦能證得色界定;雖在人間,不能住入色界天之境界中,然卻可以住入色界天人所入之等至位中,境界無二無別;唯是異熟果之緣故,不能住在色界天人之日常生活境界中,不能了知色界天人之生活環境爾。

然而如是禪定正理,於禪宗之證悟而言,非屬重要之事,是故鵝湖大義禪師聞彼法師如是問已,卻不針對如是錯誤加以辨正,仍本於禪宗法旨而評論云:「法師你只知道欲界無禪,卻不知道禪界無欲底道理。」不與伊說明禪定與禪宗之禪有何同異,但言其不知禪宗所悟境界不在欲界中之道理。那大法師聞鵝湖禪師如是答,便扣住此一答題,緊追著問:「如何是你所說底禪?」以為鵝湖禪師答後,即可加以破斥。不料鵝湖禪師口中不言,卻伸出手來,往空中一點,更無二話。那大法師見狀,根本不知鵝湖禪師之心行,由是不知所對。唐憲宗見狀便評論云:「法師講得無窮無盡底經論,只是對鵝湖禪師這一點,尚且不能奈何啊!」

禪宗之禪乃是般若智慧,非是世間禪定境界法門,根本無境界、無所得。禪門學人不知,或因被大師所誤導故,便多學習靜坐,以禪定之修法,尋求一念不生之境界,以之為悟;多以為覺知心一念不生時即是離分別,以為覺知心不觸外境時便合經中所說離見聞覺知之真心境界,更有人坐至未到地定之深定中,暗無覺知、亦不知自己之存在,便以為如是境界已經符合大乘經中所說之離見聞覺知之真心境界,便將住在暗無覺知境界中之覺知心認作真心如來藏。若是有人問著時,便答道:坐至不知自己存在、不知有六塵時,便是能所皆離,便是開悟境界。如是自以為悟。

然而經中所說無念、離見聞覺知等,其實並非滅卻覺知心之見聞覺知,而是在覺知心之見聞覺知歷歷不昧之際,有一離見聞覺知、離一切語言妄念之第八識如來藏心同時存在運作。而此離於六塵見聞覺知之如來藏心,其實並非完全無覺無知,只是其覺知之行相、其了別之行相極為深細,非是覺知心所有之六塵中之了別及六塵中之覺知也。由是緣故,六祖開示云:「真如起念,非眼耳鼻舌能知。」一般人之眼耳鼻舌身意識,無法了知此真心之起念行相也,唯有真悟之人方能知之,故說真實心並非全如石頭木塊之完全無知,而是擁有能了知眾生心行、能了知世界根身之覺知也。然非六塵中之覺知也!

大法師們以禪定之理而測度禪宗禪師所悟,不免錯會,便以一念不生之法作為修證禪悟之境界,難免專在一念不生之禪定境界上揣摩,以為鵝湖禪師將會與彼等探討禪定修證之境界,卻不料鵝湖不是以禪定境界說禪,只是望虛空一點,大出彼等大法師之所料,是故難知鵝湖禪師之般若智慧境界也! 只如鵝湖大義禪師以手點空,這一點意在何處?豈是意在一點之際一念不生? 彼大法師以為自己讀得經論百部,可以問倒鵝湖禪師,不料鵝湖以手點空,壁立千仞,教伊無下手處,在這一點之下沒了手腳,豈況能有言說? 爾星雲大法師如今還能會得鵝湖禪師這一點麼?若會不得,平實教爾三招禪法:一者每日持一數珠,且於佛光山中到處遊走,見人便提起數珠問云:「是什麼?」 二者見人道不會時,當時便為伊扣齒三下再問:「會麼?」 三者當人不會,再伸手點空,問道:「會麼?」 是名平實三招秘訣!能使爾星雲大法師遍走五湖四海也!只是走不得正覺講堂!

如是三招,對一座下弟子用已,便請星雲大師自行轉身離去,不可多言,以免賈禍。再逛佛光山,若遇其他弟子,便又如法一一炮製。如是每日行之,平實保爾三年之內必得會去!只恐爾星雲大師怕人笑是瘋子、乩童,不敢每日如實行之,便無會處。

爾星雲── 佛光禪師── 如是每日奉行不輟,三年後會得,不得妄謗平實,不得妄言平實為爾有所說法。平實從來不知不見,何曾責爾星雲大師?又何曾為爾說過法? 莫謗我好!

(由公案拈提第一輯《宗門正眼》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