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自在——公案拈提集錦



第五一七則 道吾知有



潭州道吾山 圓智禪師 雲巖臨遷化時,遣人送辭書到。師展書覽之,曰:「雲巖不知有,悔當時不向伊道。然雖如是,要且不違藥山之子。」(玄覺云:「古人恁麼道,還知有也未?」又云:「雲巖當時不會,且道:什麼處是伊不會處?」)

藥山上堂云:「我有一句子,未曾說向人。」師出云:「相隨來也!」

僧問藥山:「一句子如何說?」藥山曰:「非言說。」師曰:「早說了也。」

星雲法師教人「把握真如自性」,舉偈釋云:《麗日昊天照寒空,風自西兮雲自東;好把繩頭牢穩住,莫隨流水任漂蓬。 倘若一個人把自己的真如自性發揚光大,就好像萬里無雲的晴空,一輪太陽在那裡照射,這個時候你盡可以逍遙自在,管他風向西邊吹去,管它雲向東邊飄去,境界、是非、外面的好壞,都可以不去管它,只要把自己的本性自心照顧好。………。一個人要緊的是金錢也買不動,美色也誘惑不動,威力也恐懼不動,儘管好好壞壞、是是非非,你如果一個真如不動,一切都奈何不了你,所以你只要「把自己的心扣得很牢」。扣在什麼上面?把它扣在慈悲的上面,扣在解脫的上面、扣在般若的上面。你不要順著流水隨波逐流,隨著人情、人云亦云,到最後失去了自己,自己沒有立場、沒有原則,當然成不了事。》(台視文化公司《禪詩偈語》頁38~39)

平實云:「把握真如自性」者,乃是未悟凡夫之說也;於般若正理中,絕不作是說也。所以者何?謂真如自性不必把握,本來自在,復永不失;假饒一神教之耶和華與阿拉,再加彼二人座下所有「聖眾」之力合為一力,亦無能力毀壞一極小身有情(譬如一隻螞蟻)之真如自性;一切有情之真如自性皆是本具者,皆是本來已自清淨者,皆是永住金剛性中,一切凡聖皆不能絲毫壞之、皆不能壞其自性令於一剎那之間不能運行。

是故一切學佛之人,皆不須如星雲一般「把握真如自性」,只須參禪尋之、覓之、見之;尋得真如之後,自然發起般若智慧,便入七住賢位中;見得佛性,便見山河大地一切處皆有佛性,世界如幻觀當下成就,便入十住賢位中;發心行諸正行以弘正法,便得轉入十行位中;悲憫眾生被誤導,出而力救眾生皆離眾生相,便入初迴向位中;次第修諸迴向行,便成就十迴向位功德;依此為基礎而進修種智,並又伏性障如阿羅漢,又起增上意樂而發十無盡願── 盡未來際以護正法,便入初地聖位中;凡此皆以本自存在具足之真如與佛性為基礎,進修如來藏一切種子之智慧而能次第升進,次第成就佛道。是故真如佛性本已存在具足,分明現前,但只覓得真善知識,學習法門而親證之即可;證已便知本自存在,誰人亦奪不走,誰人皆不能壞之,亦不曾須臾滅失不現,時時分明現前,不須吾人去把握之。是故星雲所言「把握真如自性」者,乃是未悟凡夫之說也,乃是未悟之凡夫臆想真如與佛性也。

如是,由星雲此一段開示語中,已證實星雲其實根本未悟,自身之真如何在?體性如何?皆未曾證知;自身之佛性何在?體性如何?見時是如何見?見後是何境界?亦未證知;如是未知未證之人,乃是凡夫俗子,而竟因為貪著於名聞利養之故,無根誹謗真悟之賢聖為邪魔外道,無根誹謗真悟賢聖所說完全同於 佛說之法為有毒之法,誹謗真悟賢聖宣說種智妙法之正行為必下地獄之邪行。如是無根誹謗之行,出於星雲法師曾受具足戒者之身上,豈非正是末法眾生之寫照?

觀乎佛光山四眾弟子(特指星雲法師座下出家二眾弟子),每日佛前唱誦懺悔偈文:「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我今佛前求懺悔。」又發願云:「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每日佛前唱誦、懺悔罪業,祈求佛菩薩加持得遇弘傳正法之明師,期望證得般若正法;然而逢遇佛菩薩遣來真善知識時,卻又各依表相而無根誹謗其法及人;如是每日佛前求遇真善知識、求悟智慧、求消災障等,復有何義?豈非至愚至癡者之心行?如斯等人每日隨星雲個人之邪見,而造作故意誹謗正法賢聖、故意誹謗正法之身口意業;對於佛菩薩所安排示現於人間之正法賢聖,卻以名聞利養之流失等顧慮,而依善知識之表相,恣意加以無根誹謗,豈非心口相違之人,豈是有智之人?

譬如星雲所言:「應須把握真如自性」。審如是者,則星雲自身既未曾證真如,亦未曾眼見佛性,欲待如何把握?故其把握之言,乃是空口徒言也!若如所言應須把握者,則當先證真如、先見佛性,然後方有把握之可說也!而今星雲既未證之、見之,何能把握之?顯見星雲之未悟言悟、籠罩眾生也!

如是未知未證之人,而言「應將真如自性扣在慈悲上面,扣在解脫上面,扣在般若上面」,其實根本不知應扣在何處、應如何扣之,是故皆成空口徒言也!復次,真如自性,從來不失、不斷、不壞,從來具足慈悲、解脫、般若,本自具足,不曾剎那而失,不須吾人將之扣牢;然而星雲不知真如所在,不知自性所在,不知般若實義,而竟教導徒眾應將之扣牢,諸佛菩薩聞之,難免苦笑:「竟有如是弟子大師,而又身任台灣佛教界之龍頭地位,真乃眾生福薄之相也。」此乃台灣佛教之悲哀也!台灣地區如是,大陸地區亦復如是,皆是未曾親證真如、未曾眼見佛性、未具般若慧之凡夫,竟教人應將真如佛性扣在慈悲、般若、解脫上面,臨濟義玄禪師聞之,必定不免為諸眾生潸然淚下。

當知將心附和於解脫、般若、慈悲者,皆是意識心也;唯有意識覺知心,方能將之隨附於解脫、般若、慈悲上。從真如佛性自身之地位以觀,從來離見聞覺知、離色聲香味觸法、亦無眼耳鼻舌身意、亦無四聖諦、八正道、解脫、慈悲、般若等三十七道品,乃至最後總結為「無智亦無得」。如是正理,《心經》誠證分明,云何星雲卻要將真如佛性扣在慈悲、解脫、般若上?真乃無知愚癡之言也!

然而平實卻道:「確實可以將覺知心扣在慈悲、解脫、般若上面。」此謂意識覺知心親證真如、親見佛性已,則意識心中漸次生起般若智慧,從此常住於般若智慧中,即是星雲所言「扣在般若上面」者;而此境界,星雲至今不知不證。意識覺知心證悟真如佛性已,則可常見真如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轉依之,如是即能常住於解脫之境界;亦可了知:無餘涅槃之解脫境界,其實唯是自心真如境界,非是意識心所住境界;覺知心如是轉依之,名為常住解脫境界中,名為有餘涅槃。如是正理,尚非定性大阿羅漢之所能知,何況星雲未斷我見,尚不能入住聲聞初果境界,何能知之?

菩薩由如是親證、如是現觀,返觀眾生及佛門四眾弟子之迷於正理、迷信表相大師、盲從表相大師而排拒所未曾聞之正法,不免心生慈悲而欲救之;如是慈悲之心行,亦是意識覺知心所攝,真如佛性含攝意識之慈悲…等種子,卻從來不起慈悲之心行也。如是正理,星雲亦復不知、不證、不見,而以世間表相之營謀宣傳,示現大師之相,卻說如是愚癡之言,妄說正法,誤導四眾弟子鉅萬,其罪非輕。乃竟不知罪之深重,復因名聞利養之考慮故,對佛教中真正之正法、妙法,橫加無根誹謗,說為毒法、邪人;如是破壞佛教正法、無根誹謗勝義僧之罪,於聲聞戒或菩薩戒中,皆是地獄重罪,犯已不通懺悔,必下地獄七十大劫,長劫之中受諸尤重純苦;七十大劫已,罪猶未消,次入鬼道,受種種苦多劫;罪猶未消,次入畜生道,受種種苦多劫;罪猶未消,始回人間時,猶有種種餘報;如是果報,《楞嚴經、阿含諸經》具載,非是平實徒言也。

如是餘報盡已,方有因緣聞受正法;然因往世貪著世利名聞習氣,及無根謗法謗人之宿業與習氣故,甫聞所未曾聞之深妙正法時,又將再度誹謗正法及弘正法者,遂爾再度重受長劫苦惱,輪迴三途難盡;如是正理,《大乘方廣總持經》中具說,星雲法師及其四眾弟子,皆宜細讀熟記,力求避免如是大過。莫待臘月三十到來時,怨怪平實未曾提醒。

星雲法師又云:《「江月不隨流水去」,燕子去了,有再回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發青的時候,可是光陰一去就不回頭了。所以我們要如同天上的一輪好月映在水裡,要能把握住自己,不要隨著流水漂流,不要失去自己。「天風直送海濤來」,海濤的聲音隨著風一起吹來,好像我們一個人如果把自己準備好:要演講之前,把講稿先準備好;要做生意,先把資本、對商場的調查、各種的評估計畫都準備好,這樣就能事半功倍。你自己準備好了,天風直送海濤來,自然會有你的好消息、你的好運道,你必定會成功。》(台視文化公司《禪詩偈語》頁40~41)

平實云:平實於此書中所言「星雲法師未斷我見,仍是凡夫俗子」者,乃是實語,未曾絲毫冤枉伊。今者此段星雲之開示中,亦已顯示彼從來未曾斷我見,根本未曾證得聲聞初果之分證解脫境界;復又未曾證得真如、未曾眼見佛性,故亦未證入菩薩數中;由此故說星雲其人乃是具足凡夫,與印順、昭慧、傳道…等人並無差別;唯是印順……等人較之聰明伶俐,能言善道爾,然而凡夫俗子之本質則無差別。

星雲於此段開示中,教人「要能把握住自己,不要失去自己。」然而這個自己,卻正是四阿含諸經中 世尊所廣破之五陰十八界虛妄法, 世尊說之為「有為、緣起、無常、生滅、苦、空、無我」之法, 世尊教諸四眾弟子悉皆應予細觀:「現前觀察自己虛妄,緣起性空,現觀自己虛妄,根本無有常住不壞之我。」故名無我。佛弟子四眾由如是現觀故,證得須陀洹乃至阿羅漢果,名為出離觀、無我觀。如今星雲卻教其四眾弟子「要能把握住自己,不要失去自己」,正是執著五陰十八界我為真實有我之凡夫也,我見未斷,未入聲聞初果位中,根本不懂原始佛法阿含諸經所說之聲聞解脫道,卻教示徒眾要將自己之真如時時扣在解脫上面,以如是執著於我之繫縛邪見,以如是完全違背解脫之邪見,而欲將我住於解脫境界中,豈非癡人說夢之具體事證?佛光山四眾弟子,何不比對四阿含諸經實地求證之?何不求證於四阿含 佛說正理而確認平實所說為正?為非?

星雲之所墮、所著、所執,亦正是古今錯悟大師之所墮、所著、所執者,亦正是如今台灣南洋等南傳佛法專修解脫道之法師居士所墮、所著、所執者,唯是大同小異之別爾;同皆教人:「應當了了分明而不執著六塵萬法,不生一念煩惱妄想而住於了然分明之清明警覺性中,如是時時分明了然地活在當下,即是涅槃。」然而眾生何嘗了知其謬?根本不知如是言說本違 世尊解脫道正理。天可憐見,如今平實引經而又據理,如實明示其邪謬所在,令眾週知;期望佛教之解脫道及佛菩提道,將可日漸澄清,以此緣故而令今時及未來之佛弟子,可以親證解脫果及佛菩提果。今觀星雲之所說者,不唯粗淺,亦復邪謬,全違解脫道之出離觀,亦違佛菩提道之安隱觀;二道二觀俱違,有何證量之可言耶?而示現上人法、大師法,以邀令名,以亂眾生,其罪難喻!

破斥邪說已,當示佛菩提之入處;若得真入佛菩提道者,亦自能入解脫之道,能證聲聞解脫果也;便舉道吾知有公案,共諸大師學人說禪:

潭州道吾山 圓智禪師,因雲巖禪師將即捨報之時,遣人送來辭別之書信。道吾禪師展開書信閱覽之,閱後對大眾道曰:「雲巖禪師卻不知有,我如今真是後悔當時不曾向伊開示。然雖如是,雲巖仍然不曾違背藥山禪師之法道,仍然是藥山禪師之真子。」後世之玄覺禪師閱得此個公案,便拈向天下所有出世說禪已久之老宿,問道:「古人恁麼道,究竟是已經證得真如呢?或是未曾證得真如呢?」後來又問諸方講禪之大德云:「雲巖禪師當時不會,且道:什麼處是伊雲巖不會之處?」

如今平實便以玄覺之語,問於今時諸方多年講禪底四大法師,省卻多少氣力?如今爾等四大法師,還有道得者麼?試斷看! 若斷不得,根本即是未曾證悟般若,即是凡夫之身,何得出頭示現證悟之身相?正是籠罩天下人之野狐也!若道已悟,試斷看!非唯天下人要知,爾等座下四眾弟子亦皆要知也!

雲巖當時若下書來與平實,平實且教人送上三兩麵粉供養之;更無一語。若問「道吾云何言其不知有?」平實但道:「雲巖只解如是去!不解如此來!只成個阿羅漢,非是大心菩薩,是故平實只願供養伊三兩麵粉。」若問:「道吾既然言其不知有,云何卻又稱許雲巖仍然不違藥山?仍是藥山之真子?」平實答云:「伊但知禪門所證解脫之道,要且唯得般若總相之智,不得別相智與種智也。由是緣故,捨壽之時,解去不解來,只值得三兩麵粉供養。」如今平實和盤托出,爾等講禪之四大法師,還能答得玄覺之問麼?且道:雲巖還知有也未? 且道:雲巖當時不會,什麼處是伊不會處? 速道!速道!

藥山禪師一日上堂開示云:「我有一個好句子,未曾說給人知。」道吾禪師聞言,知藥山故意引起眾人疑情,乃出列云:「已經相隨而來了!」只如這一句子,爾等四大法師還曾知麼? 這一句子,在爾等大法師身上分明呈現,不可道不知也!且道:藥山這一句子卻在何處? 若不會者,且覓平實話道;平實甫見大師獨自來見時,只向大師如是道:「相隨來也!」還會麼? 若會得,且書房奉茶共話無生;若不會,且放三十棒,要教爾會得棒下無生忍!

這一句子,有僧久參不會,乃上問藥山惟儼禪師:「這一句子,究竟是如何說的?」藥山禪師答曰:「不是言說。」道吾禪師隨侍在側,卻向藥山道:「師父您早就說出了也。」

這一句子,普天下阿師不會,如今台灣四大法師聞之,個個頭痛欲裂,管教個個抱頭苦思三年下來,亦必不會;不會之最大過咎,皆因不肯斷除我見,是故執著意識覺知心之種種變相所致也。只如那僧上問這一句子,藥山只道這一句子不是言說,明明未曾明示,云何道吾禪師卻言藥山早已明說了也?究竟藥山在什麼處明說了?以致道吾禪師作是說? 爾等四大法師既敢出頭講禪而且示悟,如今卻不得迴避平實這一問,且要舉向天下人,大家要知! 若道不得,儘是野狐大師,只成個籠罩天下人之誑語者,焉得承當大法師之名耶?

頌曰:

雲巖真悟不知有,毫釐有差天地隔。

玄覺才舉早是有,如今老宿誰出格?

一句子,早明說,相隨來去曾未蟄。

穿簑戴笠勤種禾,出家求道卻隔閡。(調寄鷓鴣天。由公案拈提《宗門密意》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