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修学次第



第三目 解脫正受



第三個功德是解脫的正受,解脫的正受大略把他分為六種來講:

第一種解脫的正受是慈悲心。因為自己已經親證空性了,回頭來看看一切的有情眾生,還在生死海裏輪迴,還不能覺悟,所以他生起了慈悲心。古德常講,慈能與樂,悲能拔苦,所以得到念佛三昧之後,他能夠同感一切有情的喜樂,能夠悲憐一切有情的痛苦。所以有一個現象是,當他看到別人很歡喜在玩樂的時候,尤其是看到小孩子在嬉戲遊樂的時候,他心裏面沒來由的跟著他們歡喜;當他看到有人痛苦的時候,他心裏面沒來由的會去悲憐他,去憐憫他;當他看到一切佛子學佛法而不得力的時候,他心裏面就起一種悲愍的心態,而想要去幫助他,這個叫做慈悲心,不修而得。

第二種解脫的正受叫做無私心。無私心是因為見到一切都是空,沒有一個我可以得到任何的法。無私心是因為悲愍眾生的緣故。人之所以會有私心,就是因為覺得有一個「我」能夠有所得,例如有人送來一杯水,喝了這一杯水解口渴,「我」得到解除口渴的法。又如有人送給「我」一本書,是精裝的,好漂亮哦,這是因為『我』覺得有一個『我』獲得了這一本精美的書,所以生起喜樂。因為有一個『我』得到這一本書,就怕別人偷走,所以產生私心,現在既然沒有一個『我』而無所得,既然無所得,誰要,就送給他,不必偷了,所以他除掉了私心。因為畢竟無所得的緣故,一切空的緣故,悲愍眾生的緣故,因為沒有私心的緣故,所以有人要偷他的東西,他也不擔心,得到解脫的受用。

第三種解脫的正受,是他沒有慢心和瞋心,而不會在心裏而生起煩惱。瞋心和慢心是因為有一個『我』在,瞋是因為慢心而生,因為慢,所以覺得別人應該聽我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是「我」的學生、「我」的徒弟,每一個人都應該來跟「我」學。有人不來跟我學,我就起瞋心,說這個人不明道理,居然不認識我這個善知識。那是因為這一種慢心分別而生起瞋心。可是,一個人剛修證到果地無相念佛的時候,雖然沒有這種大慢心,但是還會有輕微的慢心,深沉的慢心。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上週談到一個果地無相念佛的人,他雖然沒有大慢心,可是仍舊有輕微的深沈慢心。這種慢心以實相念佛的人而言,兩年到四年之間就可以非常淡薄。如果仍然有很強烈的私心、慢心或者瞋心,那就不是真的親見自性彌陀,也不是實相念佛的境界;他是以妄心,定心作為自性彌陀。因為真見的人已經失去了身心的真實感,「我」的真實感消失掉,所以兩年到四年之間,慢心、瞋心、私心都會變得很淡薄。

第四個解脫正受要解釋的是:有少數人初見自性彌陀後,反而有貪、瞋轉盛的現象,跟一般貪、瞋轉為淡薄不相同,這是因為知見不同所致,但都沒錯。有的人見佛性以後明瞭真如,然後他就可以隨意的發脾氣、隨意的喜樂、隨意的讚歎,都是任性而為,但是不犯道共戒。有的時候,他的想法很奇怪,譬如走過華西街,他的朋友可能說這老闆好殘忍哦!當街殺蛇,看蛇這樣扭過來扭過去把皮剝掉,活活的剝皮好殘忍。可是他說「你認為有人殺牠,我認為牠根本就沒有被殺掉嘛」。踩死了一隻螞蟻,他說牠根本沒死。有沒有錯呢?沒有錯。事實上,一般人看到的是蛇、螞蟻的五陰的生死,他則是從真如佛性來看那條蛇,那隻螞蟻,所以沒有死。死了換一個五陰還是照樣在世間,所以有時候他的觀念看法對一般人而言,真有些奇怪。但是,你跟他說:「那你去殺掉那隻蛇好了」,他說:「我何必殺?我殺了牠,牠也沒死,殺了等於沒殺。」所以這不叫殘忍,而是因為從見地而生的一種跟世俗人迥異的觀念。他不被世俗的觀念所束縛,當遇到逆緣時,譬如說,遇到一個人不可度,只有當眾跟他大聲斥責才能度,他就索性當眾大發脾氣,不但是大發脾氣而且是從深心裡面直接就發出來,一發就不可收拾,所以瞋心很重;可是一轉身,他又心平氣和,一點脾氣也沒有了。

有些初見道者說:「貪欲是道嘛!瞋恚也是道嘛!所以在貪欲之中既然是道,那不樂就白不樂了。」好吃就吃,男女欲也是一樣,為什麼?他在這裡面也看到真如佛性的運用自如而不受染污,所以貪欲也是道啊!反正又不影響真如佛性,所以初期可能會有貪欲轉盛的現象。這種人經典上也有記載。但是在悟後的保任過程和修道過程中,他會一步一步去思惟、去觀察,要實證涅槃的時候,道路該怎麼走?修行的方法是應該用什麼方法?然後他就會漸漸的理出一條頭緒,開始走向實證涅槃的究竟境界,那就是說要增強他的功夫,即是定力。

要修定就必須除掉煩惱。貪欲、瞋恚、愚癡都是煩惱,所以到最後這兩種人必定都會貪瞋癡轉為淡薄,但是在轉為淡薄之前,那段過程裡面有起伏的差別不同,所以有時貪瞋非常強,有時候又淡薄得幾乎就像是已經不食人間煙火了,但是到最後都會很淡薄。

第五個解脫正受是:當他親見自性彌陀之後,他自己知道必定可以得到上品上生,乃至終究可以獲得究竟解脫的果報,但是必須他已經開始深入教門,從經典所講的各個層面去深入閱讀,以他自己親證的現量來加以印證。如果這個時候他讀《觀無量壽佛經》,讀到第十四觀,他就知道必定可以上品上生。如果他讀到修證方面的解說經典,他就知道自己現在的解脫境界是在那一個層次裡面,從而瞭解將來必定可以究竟解脫,所以能夠安心而自在的於世間生死之中自度度他。

第六個解脫正受是:這個人到了實相念佛之後,他真實的瞭解功德與福德的不同。一般人說「功德無量」是在什麼時候用呢?在有人勸了一大筆款項來布施、來蓋寺廟,就說這位師兄師姊您是「功德無量」,然後這位勸募巨款或者捐出巨款的人,就在心裡面沾沾自喜:我捐這一大筆款項大有功德,歡喜了。嘴巴裡客氣的說:「那裡那裡,不算什麼啦!」心裡面卻想「我來生有大福報了,我有大功德了。」這不叫功德,這叫福德。

功德不是虛幻的東西,功德是自己真實的獲得受用。我們前面講的五種解脫正受叫功德:斷結叫功德;心能安定而能自在這叫功德;逆境出現的時候,心不為所動而能自在,離開了一般人因為貪、瞋、無明而生的痛苦,很自在的生活叫功德。是親自獲得受用,而不是虛幻的、期之於來生的,所以他已經瞭解了功德。

福德是五陰所受的依報或者正報叫做福德,譬如行善者來生得欲界天身,享欲界天的天福,這叫福德;布施者來生得布施的果報,所以富有資財、眷屬和樂,這叫福德。功德是指出離三界方面的、解脫方面的受用。那麼因為有見地、有定的正受、有解脫的正受的緣故,所以對於功德與福德的不同,他是已知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