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修学次第



第一章: 持名念佛法門



正修行的部分,分為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繫念思惟念佛、因地無相念佛、體究念佛、果地無相念佛、實相念佛及後續的修行等九章來加以說明。

持名念佛是「以持念佛的名號,來憶念佛菩薩」的修行方法。這是 世尊大慈大悲,特別為末法時代眾生的根性而宣說的一種方便法門。在佛法即將滅盡時,世尊以祂的佛力加持,讓此法門在世間多留一百年。雖然是方便法門,若肯下工夫去修,所登之境界也不比其他解脫法門差。因為解脫法門要修定、慧,而未法時代不容易修。若能老實持念佛名,真心相信並迥向發願求生極樂,臨命終時,彌陀世尊一定來接引。

到了極樂世界,就相似於解脫境界了。因為在那裡已經免除生死輪迴的苦難,所以叫橫超三界。也藉著 彌陀世尊和兩大菩薩的願力,和他們各種應化身的度化,可以很穩定的修行,直到究竟解脫。

《蓮宗寶鑑》卷六裡有一段話:「蓋一切人力量有大小,機智有淺深,所以行業不等。上上根智人,直下自悟,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是彌陀,此則是如來無住無依最上乘境界,萬中無一也。其未能頓悟之人,須是諦信淨土,一心念佛,漸次修進,仗阿彌陀佛願力攝持,自己一念真實下工,萬無一失也。」這是說一切佛子因根性不同,有的人信力強,有的人信力弱;有的人願力強,有的人願力弱;有的人定力強,有的人定力弱,故說力量有大小。

機智有淺深是指各人聰明解慧有所不同,因此所行、所修的各種淨業也不同。有功夫和知見的人,根性特別猛利,直下自悟。他不靠善知識,自己就能開悟,明白那個是自己的本心,並看見自己的本性,這就是親見自性彌陀。這個心和彌陀的心沒有差別,就是如來無所住、不需要依靠任何境界的最上乘的境界。但是這種人,一萬個人中找不到一個,因為自修自悟很困難,有善知識指導,要悟比較容易;但有時找不到真善知識反而被誤,所以說這樣的人是萬中無一。

而未能頓悟之人,就應真實相信有淨土,一心不亂、心無旁騖地念佛。事情忙完了想到的就是念佛,一起床想到的也是念佛,如果所作的事是不需用腦筋的單純工作,便應一邊作、心裡也一邊念佛,把念佛當作最重要的事,這叫一心念佛。但一心念佛要漸次修進,一步一步往上求進,不能老是停在持名上。並仗著 彌陀世尊的願力,來攝取加持;經由能念與所念兩方面的配合,則一人念佛一人去;一萬個人念佛一萬個人去,所以說萬修萬人去,是萬無一失,和萬中無一相反。而其中有句「漸次修進」,表示持名念佛的工夫有淺有深;我們把它分為四個層次來說明。


目錄:

第一節:隨緣念佛
第二節:心念心聽
第三節:心念心憶
第四節:一行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