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修学次第



第一節:三資糧之一︰信



首先講「信」:欲求生諸佛淨土,或者要修念佛法門,首先要有個信,沒有信,不可能修學念佛法門。信是願與行的基礎。信是信什麼?信是相信 釋迦世尊四智圓明,告訴我們這些念佛法門必定真實。念佛法門不可思不可議,太深奧、太微妙了。但是卻很容易入門,所以它最契合末法時代眾生的根器。因此,無量無數諸佛,讚歎世尊能夠在這個五濁惡世裏面,宣說這種不可思議的法門。要修念佛法門,首先要相信:世尊講的法一定是真實的。

第二,我們要信:確實有個極樂淨土。有的人不相信有極樂淨土,所以他不念阿彌陀佛。那麼信有極樂淨土,要怎樣才能往生呢?還要相信極樂世界真的是殊勝、清淨、莊嚴。真的很容易就可以往生。因為彌陀的願太大了,太慈悲了。相信這一點以外還要相信什麼呢?相信彌陀世尊的壽命是沒有限量的。如果不相信祂壽命無量的人會說:「唉!我還要活三十年吧,三十年後我死了,彌陀世尊也不住世了,我還去做什麼呢?」就不發願往生了。所以必須相信彌陀世尊的壽命是無量的,叫做無量壽佛。彌陀世尊成佛以來,已經十劫了,將來還要住世無量無數劫,才會入滅,所以叫 無量壽佛。

另外我們要相信 彌陀有四十八個大願,相信了彌陀四十八大願的話,才能夠接受有九品往生。不相信四十八大願,就不會相信九品往生。如果相信九品往生,就知道 彌陀世尊攝取一切眾生,只要眾生有信、有願、有行、願意去,祂一定會接引;就會相信:「念 阿彌陀佛,必定可以生極樂世界。」在《大寶積經》裏面,世尊這樣開示:「他方眾生聞 無量壽如來名,乃至能發一念淨信,歡喜愛樂,所有善根迴向願生彼國者,隨願皆生,得不退轉。」所以只要是念 彌陀世尊,一定可以去。

還有,要信十方虛空,有無量無數的佛世界、佛淨土。在別的宗教裏面說:我們這個世界是宇宙的中心。但是佛經裏面不這樣講,佛經說我們這個世界只是宇宙裏面的一個小世界而已。光是我們這個銀河系的世界就數不清了。我們這個銀河系的太陽有多少?有二千億顆,是大約,確實的數目可算不清楚。我們這個太陽是最小的一顆。我們這個銀河系的全部世界,就是 釋迦牟尼佛所化度的世界。但是呢?宇宙之中還有更多的銀河系,數不完。為什麼?因為大智度論裏面說:「十方虛空無有窮盡,世界國土不可限量。」

虛空是無窮無盡的,如果說虛空有邊的話,那麼我們要問:「從這裏出發到我們這個虛空的邊以後,請問虛空這個邊的外面是什麼?還是虛空嗎?如果說外面那個虛空也有邊的話,再到那個邊,那個邊的外面又是什麼?是無窮盡的。那麼,虛空既然無窮無盡,當然世界國土就不可限量,既然世界國土不可限量,怎麼能說只有我們這個世界有佛呢?當然十方世界有無量無數佛。那麼十方世界既然有無量無數佛,我們當然也可以求生諸佛的淨土嘛。所以,釋迦世尊跟我們講八十八佛,講賢劫千佛,講過去莊嚴劫千佛,還有未來星宿劫千佛。這還是比較近的時間。遠的呢,數不盡,講不完。所以,十方虛空無量無數的佛土裏面,佛號相同的也很多。因為佛大多了,名號免不了會有重複,那麼,既然說十方虛空,無量世界有無數的佛,我們當然也可以求生其他諸佛的淨土。所以,求生淨土的念佛,不單只是念 阿彌陀佛,卻以念 阿彌陀佛為代表。以上是說,要信 阿彌陀佛壽命無量,十方虛空有無量無數諸佛及佛淨土,攝盡各種不同根性的眾生。

信— 不但是學佛的基礎,也是一切善行的根本。人們必須相信行善之後,在未來世將可得福報,或可升天才會行善。如果缺乏信的基礎,人們便很難自動去行善了,念佛也是一樣要有淨信做為基礎。

信可分為迷信、仰信、解信、證信。一般人為求人天福報,末去探究菩薩與一般神明之區別;一見到寺廟,不管那兒供的是神、是菩薩或是佛,見了就拜,這就是「迷信」。之後偶而接觸到正信佛教,聽聞些佛法,瞭解佛菩薩大慈大悲護佑眾生之心願外,深一層裡更蘊藏有東西,漸漸概略性的瞭解了佛法,由內心激起一股崇仰之念謂之「仰信」。有了仰信就會自動去親近佛法,進而由讀誦一些經典和聽聞佛法,而認識佛教的根本教理。譬如因緣果報、真如佛性。也知道念佛法門不只是持名念佛,尚有觀想、觀像、繫念思維、無相、體究、實相等念佛方法。並確信這種法門能幫助眾生到達解脫的境界,這就是「解信」。進入解信階段後,就會老實的一步一步修行上來,有一天到達果地無相念佛境界,知道什麼是自性彌陀,並且親證和感覺到祂的存在,接著又看到了佛性,此時稱之為「證信」。

佛法的修行過程,如果沒有「信」的支持,一般人不可能捨棄世間的享樂,不可能使用許多時間,聲嘶力竭稱念佛號,或忍受盤腿的痛苦在那兒與妄心掙扎—— 打坐參禪。《華嚴經》上說十信是成佛的開始,就是在具足了信—— 十信圓滿入了初住位後,從此就可開始按部就班的修上來,直到成佛。所以說「信是百行之宗」。各種法門之內容、方法和深淺,或許稍有差異,然這八萬四千修行法門缺少了信,修行都不可能有所成就的。

《法華經》以「正信為入道之門」,而正信在大乘佛法而言,不是從斷煩惱入手,也不是從修定入手,而是從明心見性入手。念佛也是一樣,在《無相念佛》書內也介紹過,一切佛法的修行法門,莫非念佛法門;因為不管是在迷信、仰信、解信或證信的任何一個階段都不離佛心,不離念佛心。一切眾生心是佛心,一直到證信入了初住位,乃至見性入了十住位,甚至其後的修行,一直到十地等覺都不離成佛之心與念佛之心。「因為念念是成佛,念念是度眾生,念念不離十方諸佛」這個心稱為念佛心。對一位立志成佛之修行人而言,這念佛心,一直到成佛為止,不曾離開過我們。所以說一切法門都屬於念佛法門所函蓋的範圍。

《蓮宗寶鑑》云:「若一信不慢,信念佛門中有微妙法」,因為信(相信念佛法門有無上甚深微妙法)的具足而不輕慢念佛法門。不輕慢念佛法門的緣故,能得到很大的利益。雖然開始只是持名念佛,因信心具足,老實念佛,得以層層升進,不停轉進,終究到達實相念佛階段。另外在五根裡,以信根為第一根,五力亦以信力為第一力,《華嚴經》云:「信為道源功德母、信能長養諸善根、信能超出眾魔路、信能得入三摩地、信能成就佛菩提」,由此可體會從學佛開始一直到最後成佛為止,莫不是信的力量支持著我們繼續勇猛精進。倘若有一個人修到了七信、八信、乃至十信未圓滿,有天喪失了「信」,這個人就不會再繼續修行了。那麼信要到何時才算初步成就而不退失?要到十信位滿足,進入初住位。能到達初住位信就不再退失了。(修到第七住是位不退,再修上去還有行不退、念不退)。在求生諸佛淨土之前,如果不先建立信心,就不可能發願求生;不發願求生,就不可能修行念佛。所以信、願、行三資糧中,信是最重要的部分,是願與行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