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法雨——甘露法施與群疑解析



群疑解析



問︰密宗他們這樣的修行,有沒有什麼因果?

答:有因果-- 第一、成就大妄語,第二、破壞正法。大妄語是一定會有大因果的,破壞正法也一定會有大因果的。密宗的上師們,為了使人崇敬及篤信他們,往往會誇口說:將來捨報以後,要分身成五個人、化身為五個人來度眾生。諸位想想看:有這個可能嗎?我告訴諸位:不可能。他說他會轉世再來,有可能嗎?我向諸位打包票,一定可能;因為所有的眾生都是轉世再來的,難道你們每一個人不都是轉世再來的人嗎?那麼,你是轉世再來的人,他也是轉世再來的人,因為他和你一樣都是尚未離開輪迴的人。但是轉世再來、容有其實,分身化現、都是無稽;因為分身受生欲界身之法,那是八地以上菩薩的境界;三地滿心菩薩化現許多化身到各世界去,那也不是分身,只是化身影像,並沒有實質的欲界色身;在人間受生而示現多身,那是八地滿心以後的事,三地滿心菩薩有大智慧、大神通,尚且不能,何況密宗的上師們連明心的七住位功德都沒有,對初地的智慧尚且完全不知不曉,如何可能分身多位在人間受物質的色身呢?所以密宗的第一世頂果仁波切說他死後將分身為五個人,在人間受生,那是他的虛妄想,正是大妄語,目的只是要讓人對密宗升起信心而已。

他們未悟言悟,未證佛果而說已成佛( 最常見的方式是互捧︰我說你已成佛,我不說我已成佛;你來說我已成佛,你不說自己已成佛) ,這在《 菩薩瓔珞本業經 》 中,說這種行為就是大妄語業,犯十重戒,不可悔,捨壽後必下地獄;造下大妄語業而下了地獄,還能有分身化現在人間嗎?既然下墮到地獄去了,地獄又是長劫;想回到人間來之前,還得展轉受生於畜生道及餓鬼道受報,報盡以後才能回到人間當一個貧窮愚癡無智的人;所以第二世的頂果欽哲絕對不是第一世頂果欽哲本人,只是另外找一個人來頂替而已。他們大妄語,犯了嚴重的律儀戒,怎麼可能再受生於人間呢?諸位想想看:宣化法師說一萬隻螞蟻的真如合起來成為一個人的真如,一千個人的真如合起來成為一隻鯨魚的真如;他只是這樣把了義法說錯,不曾像達賴喇嘛一樣否定第八識如來藏正法,就已經落入鬼神道去了,雖有神通,還是救不了他;而密宗這些人用外道法來代替佛法,破壞佛法,又這樣大妄語騙人,怎麼可能逃得過因果的報應?至於達賴喇嘛,從第一世開始,都是否定根本正法如來藏、菩薩藏的人,怎麼可能世世轉生人間?又都世世當大法王受人尊崇?早都下地獄去了。在人間的所謂轉世再來的歷代達賴喇嘛,其實都不是前一代的達賴喇嘛本人,都只是找到另一個認物巧合的孩童罷了,不可能是同一個人。

在無量世前,我曾對一位真正證悟的善知識輕謗一句話,捨壽後就受生於畜生道,變成一隻老鼠了,果報真是厲害;好在我的福德修得很多,又知道懺悔,發願永不復作誹謗真善知識的事,才又回到人間。那隻老鼠還沒有成家立業就被貓爪撲死了,馬上又回到人間;所以那隻貓還真的是我當時的貴人,讓我不須在鼠道裏活到老死,迅速的回到人間。從此以後,若沒有證據,絕對不敢再輕易評論任何善知識。你們看,密宗那些人破壞佛法到這麼嚴重的地步,免不了要受地獄果報;宣化法師是我所尊敬的人,他的戒行那麼清淨,只為錯說第一義諦,就已經受到這種果報了,所以密宗那些人真的該引以為戒呢!因為佛法中的因果很重,所以我為了摧邪顯正而評論諸方善知識的時候,都很謹慎,一定證據在手,才敢評論;因為我很怕往世墮落鼠身的狀況再出現,到捨報時才出現的果報,想補救都來不及,真的很可怕。

如果沒有修大福德,一旦墮落地獄,你的修證就得再度從頭開始;《 菩薩瓔珞本業經 》 說,一旦犯了十重戒,捨壽時「三賢十地一切皆失」,又要從頭開始修,真是得不償失啊!所以妄評真善知識的法,以及無根誹謗真善知識的身口意行,後果真是嚴重。有的人實在很膽大,他只是聽了別人誹謗我,他就敢在網際網路上誹謗我;這個人在網際網路上貼文字說:「你所說的蕭平實,他的法如果對的話,我寧可下地獄!」啊!真是大膽,我的書都沒讀過,只憑著別人對我的批評,他就敢拿自己的未來無量世作賭注,竟敢這樣為了一時之快,就賭這樣的咒,真是愚癡啊!

問︰第七識為何有時清淨?有時不清淨?如何常使第七識相應無漏法種?

答︰第七識當然會有時清淨、有時不清淨;即使到了阿羅漢位,第七識都還有時會不清淨。譬如難陀比丘,他有三十種大人相,非常莊嚴,所有的女人都很喜歡他;可是他每逢說法時,眼光一定會先看女眾,然後才會看男眾。我方才上座時是先看男眾還是女眾?( 大眾笑了起來) 我忘了,沒注意到。難陀比丘凡是走入大眾之中,他一定先跟女眾招呼說話,然後才和男眾招呼說話;這就是不清淨的末那識,就是煩惱障的習氣種子,屬於菩薩道中所修斷的習氣種子。阿羅漢只是把煩惱障的現行斷了,但是習氣種子仍然存在。又譬如畢陵尊者,有一次想過恆河時,正好河水暴漲,佛又規定不許用神通過河,所以他就用天眼觀察恆河神是誰?結果是他過去五百世以來家中的婢女,所以他就指著恆河神說:「小婢!我要過河,你把河水降低,讓我過去。」恆河神一看,這是一位大阿羅漢,雖然不高興,也只得把河水降了,讓畢陵尊者過河;這恆河神覺得畢陵尊者不尊重他,就去向世尊投訴,說畢陵尊者罵他。佛就叫侍者找來畢陵尊者,問他:「你有沒有說他是小婢?」畢陵尊者說有,佛就叫他向恆河神道歉,畢陵尊者說:好!他就向恆河神說:「小婢!過來!我向你道歉!」他脫口而出,還是叫他小婢。這時佛就說了︰「他過河時,其實不是在罵你。那是因為你過去五百世以來,都在他家裡當婢女,他叫慣了,所以脫口而出就叫你小婢,這是他的習氣,不是故意罵你,這不是一時之間所能改得過來的,你不必生氣。」這就是佛教史上有名的真實故事-- 畢陵尚慢。他並不是故意起慢,只是往昔多世累積的慢習尚未消除,所以名為習氣。大阿羅漢尚且還有這種染污末那,何況是初學佛者?

為什麼第七識末那的這種染污習氣會存在很久呢?這是因為末那是遍緣一切法的。因為他是遍緣一切法的緣故,所以當你睡著無夢、意識斷滅時,他還是藉五塵上的法塵而遍緣一切法的;當五塵上的法塵有了劇烈的變動時,祂就會喚醒意識來作分別和判斷。在睡著無夢時、悶絕時、正死位時、無想定中、滅盡定中,祂都是這樣不休不息地遍緣一切法;更何況是醒著的時候呢?祂又有一個特性,就是思量作主的體性;這種思量作主的體性是分分秒秒都不休息的,所以大阿羅漢的末那在意識尚未加以檢查的時候,祂就已經在依過去的習氣運作了。所以難陀尊者仍有先看女眾的習氣,但是當祂的意識發覺到這個現象的時候,就會糾正末那;這樣一次又一次的糾正而消除染污末那的習氣以後,才能漸漸成為清淨的末那,習氣才算是真正的修除了;在尚未完全消除之前,都還有少分染污性存在。必須到了究竟佛地,才算完全消除轉換完成,所以在未成為究竟佛時,末那識都多多少少還有染污的種子存在。想要轉變為究竟清淨的末那識,必須在悟後歷經長時間的歷緣對境中,一分一分去轉變祂,並非一悟就可完成的。但也不是像世間法上所講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只要有決心,努力去做,時間久了,還是可以有成績的。

問︰夜間做夢,在清晨醒來時,為何有時記得、有時不記得?只依稀覺得好像有做過夢。

答︰夜間做夢醒來以後,有時不記得,是因為你的意識當時已經判斷︰這個夢不重要,不太須要記住。所以你醒過來以後就不太記得。有時記得很清楚,是因為你的意識當時認為這個夢是重要的,應該記住它;就像電腦的存檔一樣,因為你認為不可以忘記它,所以就自動的把它記住了,醒來的時候就會記得。這是因為意識的判斷,認為必須記住它,末那瞭解了、同意了,就會在這件事上用心,就把它儲存起來,醒來的時候就會記得。

問︰夢中的情景,如何判別是過去生的事、或今生曾習境的延伸?或含有警示、機鋒之夢境?或者只是天馬行空之幻想、無有意義?

答︰夢中的情景,俗語有一句話叫做「尿床夢」,就是即將夢醒而尿急時亂夢一場;那種夢是沒有條理的,亂七八糟、張冠李戴的,那就是一種無記的妄想。如果是有條有理的,而且它所示現出來的過程是很清明的,往往跟你周遭的人有關係,而且與他們的狀況和個性都相符合,卻不是今生的事情,那都屬於過去世的事情。

有的是你今生曾習境的延伸;這是說,有一些事物是你今生所不曾熏習過的、不曾接觸過的,但卻是過去世曾熏習過的,它有時會在今生的夢境中反復出現。譬如過去幾年所遭遇的逆境,或者非常重要的事,或者讓你非常快樂的境界經歷,事後在你的夢境中出現,那就是曾習境的延伸。

有時候,你會夢見正在研讀某一部經,經文的表面意思也能懂得;醒過來之後才發覺到今生根本不曾讀過這部經,也沒有聽說過這部經典的名稱。後來你去問別人,才知道真的有這部經;這就表示你過去世曾讀過這部經典,那麼這個夢便是顯示過去世的事情。我們會中有一位師兄,從禪三見性回來以後,有一天做夢,夢中在研讀 《 維摩詰經 》,醒來之後覺得很奇怪,因為他根本不曾讀過這部經,他就去問別人,看是否有這部經典,結果是真的有;他就去找了一部來讀,竟然和他夢中所讀過的內容完全一樣。他這一生從來只是持名念佛,不曾讀過什麼了義的經典,所以這是過去世所曾熏習的記憶,在夢境中、由於見道的功德而現前的。

至於警示的夢境當然也有,譬如向你作預告、或顯示預兆,使你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好事及壞事,讓你趨吉避凶;譬如民間信仰中,常常有人夢見土地公,告訴他一些事情,後來應驗了。有時則是佛法中的機鋒,目的是想幫助你開悟;往往有人來學習我們所傳的法以後,在夢中出現了一位老和尚,示現一些機鋒;當時往往不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後來證悟了,才知道那老和尚是在給他機鋒,原來夢中的老和尚是證悟的聖者,當時在夢中還不懂得向他頂禮呢!在鬼神道中,有時也會有證悟的神,雖然其數甚少,但不能說沒有,因為菩薩往往乘願受生於六道之中,平常他不會示現為一個證悟者的身分-- 當然其中也有是從禪師那兒學來的表面上的機鋒,但他其實並不知道那個機鋒的真正意思-- 譬如有位師兄小時候常常夢見他們家的神明,在夢中總是給他同一個機鋒;開悟以前總是覺得這位神明好像有些無聊,不知究竟在幹什麼。後來悟了,明心了,才知道那神明不是無聊好玩,才知道原來他是在示現禪的機鋒,原來那神明是個開悟了的聖者。不過這是極少數中的極少數,這往往是菩薩為了度某人證悟,故意去當他們家的神明;像這種情形,大多在他想度的人證悟以後一段時間,菩薩就會離開,另外去度別人,那家的神明也就跟著換人來當了,雖然神像並沒改換另一尊。

如果是天馬行空一般的夢境,那只是過去的曾習境,由末那的遍計所執性而使得見聞覺知的意識心在那裡面遊玩,與生命的實相和機鋒或警示,完全無關,和你的生活上的事物也沒有什麼關係;那只是像寫小說的作家在構想一些小說情節一樣,對於修行上來說,沒有什麼意義。

問︰您剛才所說那些夢境的狀況,六七識各有什麼差別?第八識有何不同?

答︰在夢的過程當中,第八識、祂是不管這一些事情的,祂是一點兒都不關心利害得失的。祂只是恆常不斷地把六塵相分-- 六塵的內相分-- 源源不絕的顯現出來,只是源源不斷地供應六七識的識種,讓你可以在夢中受種種苦樂;至於在夢中的你-- 見聞覺知和處處作主的心-- 有什麼得失或苦樂,祂是不管的,如如不動的。在顯現夢境內相分的同時,祂還是繼續在顯示外相分的五塵境,讓末那繼續接觸外相分的五塵境,只是見聞覺知心不知道而已,便以為此時沒有外相分五塵境。當你正在美夢當中享受美景良辰的時候,如果突然有人因為緊急事情必須喚醒你,因而大力的搖動你的身體;這個時候,末那識在這個大力搖動的觸塵所產生的法塵上,感覺它的變動太大,必加以分別了知,可是自己的分別能力太差,必須指令意識轉到外相分的觸塵上來作分別,因此就把意識調到外相分的搖動的觸塵上來作了別,所以,當意識轉換到外相分的觸塵上的時候,你就醒過來了,就不在夢境裡了。

我這樣舉例說明夢境中的六七八識的運作,它的實際情形,不容易瞭解;如果想要真正的瞭解,你還得要明心才行。如果沒有明心的話,就只能在意識上思維想像,無法實際去體驗這個過程的內容,所以必須明心了以後,才能真正的瞭解我所說的內涵。但是第八識如來藏不可以明講,如果我把如來藏的密意先洩漏給你,不是讓你自己參出來的話,將來你就不會有什麼功德受用,般若智慧也不容易生起。

在夢境當中,第六識還是在做了別-- 了別第八識依第七識之命而供應給你的內相分六塵;在夢境當中,你以為自己去到什麼地方了,其實都只是在自己第八識所示現的內相分裡面,從來沒有離開過第八識所示現的境界。意識就在這裡面起種種分別,與末那識一起在內相分裡面起貪愛厭憎。第八識在夢境當中,不隨你起貪厭及分別,祂源源不斷地流注內相分種子,使得夢中的六塵境不斷地現前;祂又源源不斷地流注六七識的種子,使你可以在夢境當中遊戲,在夢境當中喜怒哀樂或者繼續修行;但是第八識在夢境中或一切境界當中,祂卻完全不起心動念、完全不起貪厭的,這就是六七八識在夢境當中的不同所在。

問︰何謂睡而無眠?此與一般人之睡眠差異為何?要如何才能做到睡而無眠?

答: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將睡而無眠的定義弄清楚。所謂睡,就是四肢委臥、五體橫陳,這叫做睡;睡時六識暫滅不現,無有見聞覺知,於一切外境,心不明瞭、昏昧無知,名之為眠。睡而無眠的境界,不須去追求;有的人是腦神經衰弱,所以睡而無眠-- 是睡不著,不是不想睡;這個其實是失眠。

因為長期的睡而無眠,有後遺症,會導致火氣上升;人家是吐氣如蘭,你卻是滿嘴口臭,必須每天喝許多茶;只要三十分鐘不喝,就又出現口臭,所以不值得追求。也許有人會說︰「喝茶就喝茶,有什麼關係?茶又不是什麼高消費的東西。」但是你如果不懂喝茶,喝到後來身體變寒了,毛病就跟著來了,那可不好玩。

睡而無眠,有兩種情況:第一種人是剛才所說的神經耗弱,得了失眠症;或者突然遭逢大變故,使他放不下,因為焦慮而導致他睡而不眠。第二種人是由於修行,定力太好,所以使他睡不著。譬如我,每晚都很難睡得著;當我要入睡時,我只有一個辦法-- 就像捨壽要入涅槃的心境,把自己( 無念的了了靈知) 捨掉;如果不把無念靈知的自己捨掉的話,就無法入睡。當你一天到晚都是處於一念不生的狀態,這種無念的了了靈知,會使得你因為定力的關係而睡不著;心裡越清明,就越睡不著;越睡不著,就會更長時間的安住於無念靈知的境界中,定力就會越來越好,就會越睡不著,成為一種循環。所以我如果要修定的話,很容易,只要一坐下來,就可以馬上入定了;在身體累了的時候,坐下來想要打個瞌睡都不容易,還得像入睡一樣的努力一番呢。

有一次,有位師姊聽我這麼說,就跟我講︰「老師!你這樣子睡,很危險的;萬一你入了涅槃,那這些同修們怎麼辨?該學的法都還沒學完呢。」我說不會,這是因為我有個願在-- 不取無餘涅槃,捨壽時要轉入中陰身去,往生極樂世界面見彌陀修學更深的種智,然後再去中國大陸投胎,繼續弘揚如來藏的第一義諦微妙正法,所以不會入了無餘涅槃去;而且我也還沒有到了捨壽的時候,怎麼可能會入涅槃呢?

以上所說的這兩種人,都是因為覺知心無法滅掉-- 意識無法消失掉,所以變成睡而不眠;所以睡而不眠不是好事,因為長期下來,會使得身體無法負荷,越來越衰弱。我一向都以定力的緣故而睡得很少,可是連續十幾年下來,身體就難以負荷,所以我現在正努力的使自己睡得和一般人一樣。

至於不倒單,這裡面有兩種狀況;第一種人是假名不倒單,因為他是坐著睡覺,並不是入定。如果是坐著睡覺,那倒不如躺下來睡;因為躺下來睡,消除疲勞的效果確實比較好,如果是躺著睡不著,必須坐著才能入睡,那不妨繼續坐著睡。第二種人是入定修定;因為他在白天為眾生忙碌,沒有時間修定,他又不肯放棄修定,只好利用晚上來修定;這種人是已經有了定力的人,當他坐上蒲團之後,就立刻進入初禪,只要一剎那就能進入初禪;然後從初禪中,漸漸轉進二禪、三禪……等。可是他雖然每天晚上進入禪定之境界中,但是他在白天所累積的疲勞,並不能因為進入禪定境界而消除掉;這是由於禪定境界之中的意識心並沒有消失掉,意識心入了二禪以上的等至位中,覺知心還在,只是不觸五塵而已;雖然不觸五塵,可是等至位中的定境法塵還在,所以你的覺知心仍然不滅,所以你的神經系統不能得到休息,所以長期勞累而每晚不倒單的人,到了清晨打板而出定時,你的身體仍然很累-- 雖然精神蠻好的。

證得第四禪的人,可以幾年不睡覺,每天晚上不倒單,每晚入定;但是如果連續十幾年下來都是這樣的話,他的身體就會受不了,所以他有時還是得要睡覺的。這是什麼緣故呢?當進入第四禪的等至位中,息脈俱斷,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可是息脈俱斷的意思是:在定中,你不能消除色身的疲勞,因為呼吸及血液循環都停止了,所以你的肝臟所消耗掉的能量也就不可能在你進入四禪的等至位中為你補充了,所以當你出定的時候,身體仍然還是疲累的;所以,他有時還是得要好好地睡一睡。如果只是自己修行打坐,而不須每天為眾生勞累的人,有了第四禪的定力,他就可以永遠不必睡覺,可以每天睡而不眠,那就不會有夢。

至於進入無想定或滅盡定的等至位的人,他晚上入定之後,也是息脈俱斷的,但是與進入第四禪的人不同-- 他的定中了了分明的靈知心暫時斷滅了,沒有見聞覺知,好像眠熟無夢一樣,但其中還是有些不同的,今天不再重覆說明。如果有人是每天晚上不睡覺,每晚進入無想定或滅盡定中安住的話,他又是每天都很忙碌辛苦,那他每天早晨出定之時,也是一樣會覺得身體疲累,沒有消除身體的疲勞;精神雖然很好,身體還是一樣的累。

解脫道的修行與證得,並不是在不倒單上面修得的,而是在斷除煩惱障上面去證得的;佛菩提道的證得,則是在親證第八識如來藏上面去證得的,都不是在不倒單上面所能證得的。所以,睡而不眠並不是很重要的;除非你已經知道來日無多,而想在捨壽之前迅速證得滅盡定,才需要以不倒單的修法來迅速取證滅盡定,否則不需要如此辛苦。因為從長期( 連續十年以上) 來說,只要有身體存在,又每天為眾生忙碌,就必須睡眠,因為睡眠是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所必須的。如此看來,從一般情況來說,練習睡而不眠的功夫,並不是重要的。

問:在睡眠中可以內攝、專注、思維佛法而不觀外五塵境,或處在清明的狀態;如察覺妄念一起,隨即回到此境;如此反覆直到天明,上班時身心卻不覺得疲倦。這和一般因妄想紛飛導致一夜未眠之失眠狀態,此時身心會很疲倦,差異為何?

答︰這也是一個過程。這種過程,我在破參後大約維持了兩年半,幾乎沒什麼睡覺;那段時間,睡覺的時候都是在睡而不眠的狀態,我們稱之為覺明現前。可是睡而不眠時,你的色身一定仍然會有某些部分仍在使用,也就是仍在輕微的使力;當你觀察到了,就放鬆它,繼續安住;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你又發覺身體的某一部分又因末那識的緣故,而又有些輕微的著力,你又去放鬆它;像這樣不斷地重覆,直到天明。但這只是一種狀態、只是一個過程,我不主張大家去追求這種境界和過程,但也不能反對,因為這是參禪明心悟道、特別是眼見佛性十分清楚者,所必然會遇到的狀況和過程,不是故意去追求和證取的,這在我們來說,叫做覺明現前,是由證悟的禪悅所產生的。這個境界並不須要故意去保持它,因為對於修行而言,它只是一個現象;但是如果要藉它來修定的話,這就有大用處了。通常覺明現前的現象出現及存在的時段之中,不會使人覺得累,那是因為禪悅而使人心情愉悅的緣故。失眠則會令人精神委靡,因為睡時心神煩亂,並不安隱,所以在睡覺的過程中,不但沒有補充白天消耗掉的體力,在睡的過程中又消耗掉許多體力,所以醒來以後特別累,原因正在於此。

欲界人間的色身,必須靠睡眠來停止耗費能量;在睡眠的過程中,又可以藉著血液循環及呼吸,來修補細胞在白天的耗損,以消除疲勞;及補充肝臟的能量,使得我們明天又有精神可以做事及修行,這是欲界中的一種常態。所以在修道證道的時候,固然會有那種覺明現前的現象,但那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目標。我們所要求的是:把一念無明的四種住地煩惱斷盡而證得解脫果,是要把佛菩提道的所知障隨眠一分一分地修除掉,這才是我們所要用功的地方。

在睡眠當中內攝而專注地思維佛法也是很好的。密宗裡面也有一個法門叫做「夢瑜伽」,可是他們的夢瑜伽是在常見外道法上用心,跟我們所說的不一樣。他們還有一種修法,是睡覺時不睡覺,躺在床上,設法不理會外五塵-- 但不是不接觸到外五塵-- 只是不去觀察外五塵,而在不起妄想的狀態中安住。這樣用功當然也是很好的,但不可像他們那樣自稱已經證得佛地真如了,因為那種狀態時的覺知心,仍然是意識。如果用它來輔助修行禪定,這倒是好的。不過真要修學禪定的話,仍以打坐來修比較好;因為打坐來修定,會比較迅速。

不過在睡眠之前,用這個修行方法來用功,也有作用;我能知道許多過去世的事,就是用這種方式知道的。我曾經這樣用功過一段時間,後來功夫純熟了,就可以常常切換到另一個時空-- 雖然仍然不能隨意指定心裡想要看到的時空-- 就可以看到一些過去世的事情。每晚睡前,因為不容易入睡,所以常常用這個方法去觀看過去世的我曾經做過什麼事情?最常出現的情境是常州的城門,不曉得現在常州的城門是否仍舊是我所看見的那樣?九百多年前的常州城門,進城之後是一條街道,正對著城門;兩旁是店鋪,店鋪前面都有粗布做的遮陽棚,我每一次重複看見的時候,都是站立在遮陽棚下觀看常州城門。但是這些觀察,只是讓我多多少少知道一些過去世的事情,對於修道並沒有什麼大幫助。不過,對於如夢觀的修證,倒是多少有一些幫助;當你看到過去一世又一世的所造的種種業,以及所修的種種淨業,反觀現在之所作所為,彷彿是做夢,比對今生,就會感覺今生真的是在人生的大夢之中修行,菩薩道如夢的現觀,可以藉助於此而迅速成就;但是我的如夢觀不是藉此修成的,而是在明心與見性同時完成時,就已經同時成就了;這在我的見道報告中,早已寫在裡面了。

問︰弟子在睡眠時,常因作夢而隨著夢境而轉,自覺慚愧;明知夢境虛幻不實,卻身陷其中而不自知。後來發願,起作意要遠離此法,過後即體驗到在夢境中其實可以久看著它而不隨之。如此一說是否正確?

答︰這是正確的。譬如密宗的人修夢瑜伽,他們也說要現觀人生如夢;可是他們沒有辦法真正的現觀人生如夢,因為他們所說的現觀,都是在意識的境界上觀察;而意識與六塵相到,就會與六塵連在一起,當然就不可能如實的現觀人生如夢。必須要以這個第八識真如來觀察,才能夠如實的觀察到人生如夢,所以他們所說的修法是不正確的。但你如果能夠常常提醒自己:當我醒著的時候也是夢,是一場人生大夢;死亡的時候,就是醒過來的時候。常常這樣提醒自己的時候,在夢中時,也會有這種效果;這就是常常提醒自己一切時都是夢的好處。這樣一來,就可以很容易的從夢中醒過來,也可以在夢中作一個旁觀者。這是一般人的修法。

關於夢境的修行,還有一種,那就是二地菩薩所修證的「猶如光影」現觀-- 他可以自由地轉換夢境中的相分。但這個修證須要很好的智慧,跟禪定沒有多大的關係;但是因為須要能在兩種不同層次的境界間不斷地來回轉換,去體驗它,所以還是須要一些禪定的功夫。但是等你真正證得「猶如光影」智慧的時候,你會發覺:其實這個智慧本身跟禪定功夫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就好像你想要明心,我們會先要求你把看話頭的功夫鍛練好;可是等到你明心了以後,你會發覺:原來明心跟會不會看話頭並沒有關係。可是你如果心地粗糙,沒有看話頭的功夫,你是沒有辦法找到第八識真如的,所以也不是沒有關係。同樣的道理,「猶如光影」的修證也是這樣,在一個疑情出現的時候,要去參究它-- 但那個疑情是什麼?我不能跟你明說-- 參究出來之後,你還得要去整理它--智慧如果夠好的話,大概要整理二至三個月。整理出來以後,你會發覺:原來夢中夢外的相分是可以由自己去轉變的。但這個修證跟你方才所說的夢的觀行又不一樣了,這個現觀,需要很大的福德,要為眾生做許多事之後,定慧都有很大的進步以後,才有可能修成。在這裡順便為大家略說一下,作為將來修行的參考。

問︰請問妄想因何而生?打坐中雖無語言念頭,但見心識依然流注不已,知道有無數種子生滅不已。坐中一段時間會有一個念頭形成妄想出來,是否因第七識之恆審思量執著之特性而去引出第八識中此刻與其相應之粗重種子、遂成妄想?

答︰你說的沒錯,事實上就是這個樣子。妄想因何而生?大家都很想知道,因為有很多人想要成就一念不生的功夫,想要入定卻入不了。修定時很想不起妄想,偏偏它一念出生、很用心去對治,才剛剛過去之後,不知不覺之間又有一念生起,沒有辦法讓它不再生起。有很多人學過禪-- 其實那些法門不是真正的禪,那只是修定而已-- 他們教你數息,數息是最常看見的「禪法」。淨土宗的寺院則是教你念佛號︰用佛號來打死念頭,念頭很重就大聲唸,念頭輕的時候就小聲唸。可是不論你是數息也好,念佛也好,始終無法把妄想斷了。數息數得很好的人,他數過半個鐘頭、一個鐘頭之後,還是會有妄想出現,沒有辦法將妄想斷除。有好多人-- 如某一很有名的寺院,他們有好多人學數息法,數了十幾年,還是無法數到一心不亂、妄想不起。這就是說,他不知道要從斷煩惱來下手。

我記得在證悟之後,知道要修禪定,那時還不知道要修佛菩提之種智。那時起修四禪八定,還不曉得要修今天所修的無生法忍。在修四禪八定的時候,一上座就無相念佛,目的是希望妄念不起來,可是只能在起來之後不隨它,繼續保持憶佛的淨念,無法不讓它不起來;所以當年在修禪定的時候,也只能不隨妄念起舞,無法讓它不出現。到後來,初禪現前之後,要修二禪時,我心裡想:既然要修禪定,那就不憶佛,改用禪定的標準修法來修。可是仍然沒有辦法,要進入二禪很難。怎麼說難呢?初禪是離語言法,可是離語言的法卻又可以跟語言相應而沒有障礙;但是二禪完全不同,二禪之中,只要有一個念頭出現,那個念頭雖然沒有語言文字,只要它一出現,你就已經在二禪之外了。就是這麼麻煩,不必等到語言的妄想出現,只要這種沒有語言文字的妄念一出現,你就已經離開二禪的等至位了。

這種念頭,你沒辦法控制它、使它不出現。如果你有無相念佛的功夫,你可以不讓語言妄想出現;但是這種沒有語言的念頭,你沒辦法讓它不出現;當你進入二禪等至之中,才一會兒,這種無語言的妄想( 念頭) 一出現,你就沒有辦法再安住於二禪的等至位中。那個時候,我真的是很苦惱!修得有覺有觀( 初禪) 之後,要先經過無覺有觀三昧( 二禪前的未到地定) ,在無覺有觀三昧之中安住到很熟練之後,才能轉入無覺無觀三昧( 二禪) 。可是你如果沒有努力去斷煩惱的話,當你在無覺有觀三昧中安住很久之後,才剛剛轉入二禪不久,不知從什麼地方突然又生起那種沒有語言的一念妄想,你又離開二禪等至了,想安住也沒辦法。所以真的是很困擾。

後來因為弘法事務越來越忙,沒有時間為自己再進修三三昧了,也就放棄了打坐的樂趣;這樣不知不覺之間,已經有好多年了。可是,人家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最近這兩年來,我發覺到:現在就算是想要起那種沒有語言的妄念,還真的是不容易呢。到這個地步,要在二禪中長時間安住,已經不是問題了;不必很努力、很辛苦,就可以自然地不起那種沒有語言的妄念了。檢討這個現象之後,我發覺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煩惱斷除了,所以就自然而然地不會再有那種沒有語言的妄念了。

如果你要問我現在還有什麼煩惱?那就只有一個:恐怕佛教了義正法斷滅失傳的煩惱,此外就沒有煩惱了。因為沒有什麼煩惱,所以那些念頭就不會再出現了。在早期弘法的過程中,有時在打坐時,常會想起某師兄師姊的修行,會起念︰「不知道他們現在有沒有克服了難關?瓶頸突破了沒有?」在早期,打坐時往往會有這種掛念;現在我完全不想了。我已經認清楚了︰「這都是你們自己的因緣,我把法傳給你,又給你方便,至於你能不能證悟,悟後能不能再往前突破,那都是你自己的福德因緣所致,與我無關。」所以我已經不再掛礙了。因我在這裡為你打妄想,也沒有辦法幫你破參、突破;如果我在這裡為你打妄想,可以幫你破參及突破的話,那我就多多為你打妄想來幫助你。可是,不管我怎麼努力為你打妄想,對你都沒有幫助,那我何必為你浪費我的修行時間呢?就算我觀想你已經破參突破,那也只是我自己的內相分,不是事實,對你還是一點兒幫助都沒有,那我何必浪費我的時間呢?我何不自己用功呢?所以我就放下了。

加上我那最小的孩子前年也考上大學了,又是甄試上的,都不必我在大熱天去陪考;孩子本性也不錯,不須我窮擔心;老來的生活費,如果省吃儉用的話,也不怕無法過日子,生活無虞,我還有什麼好擔心的?我如今唯一的煩惱,就是怎樣使佛的了義究竟正法永續流傳?以及如何使未來的幾百年間的佛法保持其純淨?除此而外,沒有其他的煩惱了。

沒有煩惱以後,打坐時就不用與妄想、妄念對抗了,就輕鬆了,要入二禪中久住,也就容易多了。這意思就是說,妄想及妄念之所以會產生,就是由於對世間法有掛礙-- 對三界中的法有貪愛,對自我有貪愛,對眷屬有貪愛的時候,就會常常有許多的妄想及妄念升起,就會妨礙我們修習禪定,所以說,妄想與妄念都是從煩惱來的;煩惱斷了,妄想與妄念就會隨著煩惱的減少而日漸淡薄,乃至消失。解脫道的原理也就是這樣-- 煩惱斷盡了就得到解脫果,不是由於禪定而得解脫。如果沒有斷盡煩惱障,隨時隨地都會有妄想或妄念忽然升起,一念之間就出現了,在大乘法中說這個就是一念無明;所以說,妄想與妄念都是因為煩惱沒有斷,所以會出現。

妄想有二種,前面所說的是打坐時心裡面出現了語言文字打妄想。可是《楞伽經 》 中所講的妄想,是指邪知邪見所產生的不正確思維與推理,叫做虛妄想,經中簡稱為妄想,與此處打坐中出現的語言妄想不同。經中所說的這種妄想,就不是由一念無明的煩惱而產生的,而是由於對法界實相不如實了知-- 也就是因為無始無明的所知障而產生的不如理作意的思維-- 對法界真實相不如實知。在打坐當中,都是先有一個念頭出現,由這個念頭再引生意思,然後才有語言文字隨後出現;如果是很散心的話,再接下去就會有影像被引生出來,那就是作白日夢了。他們的出現,是有其先後次序的。

念頭( 沒有語言文字的妄念) 為什麼會出現?其實是由意根的攀緣執著而出現的;意根-- 末那識-- 無始以來就具有的遍計所執性,祂從無始以來就不斷地在執取一切法;這個不斷在執取的,就是你自己。我們且先不說這個不斷在執取的你,先來說一說大家所知道的自我-- 意識;大家都沒有真的認識意識,老以為意識就是自己;所以往往以這個能知能覺的見聞覺知心為自己,將意根的自己以為是不可知的心。有的人更荒唐,以為意根是大腦;如果意根是大腦的話,那麼應該每一對父母都會看到嬰兒帶著大腦來入母胎,可是明明每一對父母都不曾看到有什麼大腦來入胎啊!意根是心,不是有色根;佛說人死之後,意根帶著前世名色所緣的識,來入母胎;這個意根,就是處處作主思量的你;意識只是被你所運用的心而已。但是眾生不瞭解,往往將見聞覺知的意識誤認為自己,反而將真正的自己給忽略了,其實意根-- 處處作主恆審思量的心-- 才是真正的你自己,才是凡夫眾生我見的我;可惜的是不但眾生都不知道,甚至連正在學佛的佛子們也不知道,乃至連佛學大師的印順法師都跟著誤會了。

那麼外面學佛的人聽了我這個說法,可能就會向我抗議:「你說意根末那識就是真正的眾生我,可是當我睡著無夢的時候,明明沒我存在,我明明消失了。如果我還在的話,而這個意根的我是會作主的,那我正在睡著無夢的境界中時,應該就會知道有我存在啊!可是這個處處作主的我,睡著以後明明消失了啊!」如果你也像他們那樣想的話,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意根不像意識能返觀自己,意根是不返觀自己的;從狹義的種智來說,祂沒有證自證分( 從更微細深入的種智來說,祂也是有證自證分的;但這不是初悟菩薩的般若慧所能知之) ,因為沒有證自證分,所以祂不能返觀自己,所以當祂仍然存在、仍然在不停地運作時,祂不知自己是存在的;因為沒有這個證自證分,所以你在睡著無夢時,意識的證自證分消失了以後,沒有意識的證自證分來證知自己仍然存在,就不知道自己仍然存在;但是,眾生睡著了以後,末那的自己其實是仍然存在的,只是祂因為沒有證自證分-- 返觀自己的能力,所以就不知道自己其實是存在於當下的,醒來以後就以為能見聞覺知的意識才是真正的自己,而不知道意識因為睡著而斷滅以後,仍然還有處處作主的末那存在。所以眾生往往要等到醒來之後,才又感覺到有自己的存在-- 因為意識重新現行後,就又有證自證分來自覺存在了。

末那識的體性就是遍計執性,從無始劫來就一直保持這種體性,不曾改變;祂的另一種體性又稱為恆審思量,也就是說:祂從無始劫以來,不論是睡著或者悶絕,乃至正死位與滅盡定、無想定中,祂都是永不斷滅的,所以說祂「恆」;祂從無始劫來就一直在審度一切法,包括睡著無夢乃至悶絕、死亡、無想定與滅盡定中,一直都是如此,不曾有絲毫改變,恆常存在地審度一切法,所以說祂「審」;末那識的你,在你醒著時,不斷地藉著意識對於五塵的直接了別,而對一切法作思量-- 是否繼續、或是否改變?這種思量在你醒著的時候,是剎那剎那地持續進行而不斷絕的;睡著無夢時,以及悶絕等四種狀況中,祂也是這樣持續不斷地在運作著,但是祂必須在覺得異常時,先喚醒意識( 令阿賴耶識流注出意識的種子) ,使意識出現,藉意識的分別性來判斷應該作什麼?所以在眠熟等五位中,末那仍然在運作不停;如果沒有末那的你在眠熟等五位中繼續存在,你一旦睡著了,將會永遠醒不過來了。由此可知,末那識的這個你,在你的意識因為睡著而斷滅了以後,祂仍舊是存在而運作不輟的。眾生對於一切事物,經由意識的分別判斷之後,都必須由末那識的你去作決定,然後才會有下一步的行動,但是眾生卻都不知道這個事實,往往將那夜夜斷滅的意識「我」誤認為是自己。

由於末那識具有這種「恆、審、思量」的特性,所以不管是在清醒的時候,或者悶絕等五個狀況之中,祂都是不斷地想要作什麼,不甘於寂寞,不願處於無為的狀態之中,所以當意識的你正在修定,想要使憶佛的淨念能夠相續成片,或者想要證禪定而在定中長時安住,祂卻常常會悄悄地突然給你一個沒有語言文字的妄念,你若沒有察覺,就跟著那妄念轉,接著就是語言文字的妄想出現了。由於這個緣故,你雖然每天很努力的在修定,仍然沒有什麼成果;所以禪定修不好、妄想很多,原因就是由於末那識的你喜歡攀緣貪著,不肯安於無為寂寞的境界之中,所以意識的你雖然知道要修定而證取俱解脫,可是末那識的你還沒有透過定的修行而加以揉服,所以在初習定的過程之中,祂仍然會依過去喜歡攀緣的習氣,繼續製造妄想給意識的你,使你修定難有成就。如果你期望在定的修證上面有所成就,你就必須在歷緣對境之中去斷除對世間法的貪著,才可能在定境上面有所成就;如果是已經擔任會中的重要職務的人,譬如任親教師、或幹部職務…等,必須除掉私心及眷屬欲,否則,連意識的貪著都不能除掉,怎麼可能除掉更剛強的末那識的執取性呢?因為私心及眷屬欲,都是意識層面的貪著啊!這位師兄問到這個問題,可見你已經有在精進修定,對於我所開示的種智,也有真正的領受與體驗,所以知道妄想的源頭就是末那識。現在大家知道妄想出現的道理了,就可以死心蹋地的從煩惱的消除去下手,煩惱消除了以後,定的境界就容易證得了。

問︰平時如何在無語言文字之慧觀中去斷這些種種惑業的種子?

答︰這個問題之中,有兩種種子︰惑的種子、業的種子。業的種子不能從慧的觀行中斷除,業的種子要在現行後的受報之後才能消除;不過,證道的人受報時有一個好處-- 重罪輕報。譬如以前有一個人欠了你的錢,可是這個人後來學到了賺錢術,當了老師,教人賺錢的方法;他有許多使你賺大錢的方法,有一天你找上他,求他幫你設計賺錢的方法;後來你真的賺大錢了,這個時候你還會要他還錢嗎?可能你只會要他象徵性的還一些就算了,那他不就大錢小還了嗎?同樣的道理,過去世你如果有對不起別人的地方,而這一世你已經證道了,剛好這個過去世曾被你虧欠的人來向你學法,他就算知道過去世被你辜負,這一世也不會要你全部償還的,這不就是重罪輕報了嗎?就好比有人見了某人以後,一直想送東西給對方,不送就會覺得不好意思,那就有可能是過去世曾欠了人家;現在遇見了,心裡不自主的產生了歉意。但是對方因為有隔陰之迷,他也忘了,只是見了你就沒有好感;現在他為了學法,來跟隨你,因為已經成了你學生,所以也不會對你太無禮;甚至於在他證悟之後,會對你感激不已,那你們的關係在這一輩子就改變過來了,這不就是重罪輕報了嗎?( 但是對於性障很重的學法者來說,這個說法並不適用,因他是對一切人都看不順眼的) 這樣一來,你的業種就又斷除了一部分了。

如果在過去世曾經不小心誤殺了一個人,這雖然是無心所殺,本意並非要殺他,但畢竟還是過失殺人;殺人是有記業,未來必須在緣熟時償還;現在這一世遇見了,本來是應該在意外的情況下死於對方手中,但因為這一世的你已經證道了,他為了求法而成為你的弟子,剛開始時可能對你不太喜歡,但因你的法正真,他不得不跟你學法;後來因為你的教導而證道了,他滿心歡喜,使得他過去世枉死的不平之憤也就消除了,你業種也就跟著消除了;在消除之前,最多就是在他證悟之前誹謗誹謗罷了。如果是一般人的話,那非得要一命抵一命不可了;法界有些像人間一樣,欠債還錢以外,還要加上利息的;這是業種,得要現行受報了以後,才會消失掉的。

惑的種子,可以在慧觀當中去斷除;有定力的人,也可以在沒有語言文字的慧觀之中去斷除;但是如果是在沒有語言文字的慧觀中斷惑,他的定力必須是非常的好,否則,這樣的慧觀是不容易斷惑的;所以我通常都勸人在有語言文字的慧觀之中去斷惑種,因為在有語言文字的思維觀當中斷惑的話,在你作思維修的過程當中,末那識在這個過程之中比較容易被說服而捨棄思惑的種子。

但是菩薩的無生法忍的斷惑,卻必須用語言文字來作思維修;菩薩以這種有語言文字的思維修來斷惑,完全不會妨礙到菩薩的禪觀,也完全不會妨礙菩薩在解脫道上的修證;因為無生法忍所斷的惑,通通是無始無明的上煩惱,而無始無明的上煩惱,都是很深細的法,若不透過語言文字來作精細的思維與解析,絕對不可能加以斷除的;所以菩薩在無生法忍的修證上,必須借助於語言文字上的功能,來一分一分斷除這些塵沙惑。所以在作慧觀時,是否必須離語言文字來修斷惑種,其實也是因人而異;也是要看惑種是那一類的惑種,才能作定論的。此外,思惑是種子;塵沙惑屬於所知障,只有現行而不是種子,今天沒有時間,不作解釋。

問:甘露與大悲水的區別如何?

答:大悲水不是甘露。甘露是欲界天人的搏食,它是欲界天人的日常食物,是有物質的,也是有微細地大成分的物質;大悲水固然也有物質,但它只有水大的成分;它是由人持唸大悲咒,求觀世音菩薩加持,使得服用大悲水的人,受到咒語所唸到的那些護法神的護持,因而消除了業障病,使學人的業報延後到未來世有能力時再受報。但是甘露並沒有這些功能力用,它只是提供欲界天人色身上的能量,讓他們有體力可以繼續享樂而已,沒有消除及延後學人業報的功能及力用;也沒有治病的功效,所以和大悲水完全不同。

問︰第七識是遍計一切處、一切時,那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常常會東忘西忘的?既然它恆審思量,為什麼很容易犯這個毛病?

答︰第七識並沒有遍一切處又遍一切時,遍一切處、遍一切時的,是第八識。第七識自無始以來遍一切時,但是並沒有遍一切處;因為第七識只是在我們的五根-- 五勝義根-- 裡面,它並沒有遍在我們的五扶塵根,所以它並不是遍一切處。此外,它只在五塵所生的法塵上面起作用,不直接在五塵上起作用,所以它不遍十二處,那就不可以說它遍一切處。

第七識的遍緣一切法,是說它普遍的去執著一切法,而不是說它遍在一切處;只有第八識才是遍在一切處的。此外,第八識從無量劫以來就是遍一切處的,而且也遍一切時都不會暫斷,乃至入無餘涅槃時也是不會斷滅的;第七識從無量劫以來固然是遍一切時而不曾暫斷,但是成為俱解脫的阿羅漢以後,他入了滅盡定時,第七識是會有少分消失的;到了入涅槃時,第七識則是永滅無餘,所以是不可能遍一切時的。由這些說明,諸位應該可以對第七識有了多一些的瞭解。

問︰為何會健忘?

答︰這位師兄很會問問題,一題緊扣一題,息息相關;若不是有道種智,答起來將會前後矛盾,不能自圓其說。關於健忘;末那識既是遍緣一切法的體性,普遍地計執一切法,理論上來說,似乎應該是不會健忘才對,那為什麼有時又會忘記了一些東西呢?為什麼有一些法你很想記住它,卻又老是記不住?這有兩種情況使得你記不住某些事,不是由於末那識的缺乏遍計執性所致。

一、當你接觸到某一法,或者某一法生起現行時,在那個法進行的過程當中,你的意識去加以分別:認為這個事情是重要的、應該記住的;這時的意識起了這樣作意的時候,雖然並沒有語言文字說與末那識知道,但是只要一起作意,末那識就知道了,他就會把這件事情記住,末那就會把這件事的內涵存在你的大腦裡面;捨報時就會轉移到你的阿賴耶識裡面,帶到下一世去。所以重要的事情,到了下一世時,若是遇到緣熟時,它就會在你的夢境或者定境當中出現。若是不重要的事,它就不會再出現。譬如有的夢境,醒來之後仍舊記得清清楚楚,那是因為在夢中時,你的意識認為這件事很重要,所以末那就把它記住了;若是不重要的事,末那就不會去記住它。末那在三界一切法中所作的行為,都是依於意識的判斷而作決定,他的遍計執性不能離開意識而單獨作為。末那離開意識所能作的行為極為有限,只有在眠熟悶絕等五位中的極簡單作為而已,無關你所問的記憶的問題。如果醒來之後,不記得夢境,那表示你長久以來都認為那種夢境不重要,所以末那一時之間沒有被說服去記住它,所以醒來之後就記不起來了。

二、當你在學某一個法門的時候,意識是確定必須完全記下那個法的,末那也是同意的,並且有在認真的去記它;可是無論你如何努力,總是記不住。這是因為意識對於所學的法,尚未如實的了知,所以末那不知道要記住什麼?事後你再怎麼回想,仍然是記不起來的。這並不是表示末那在這個時候沒有遍計所執性,而是他不知要如何去記住這個法,所以事後所記住的那個法,是雜亂無章的、模糊不清的;這是由於意識對那個法的認識不清所導致的,並不是末那在當時沒有遍計執性。

問︰現在常常看見有老人癡呆症;如果透過修行的過程,怎麼來克服這個老人癡呆症?

答︰老人癡呆症,沒有辦法用佛法在這一世中克服,但可以用佛法在未來世加以克服。這意思是說你先得要明白它的特性,你才會懂得我這句話的意思。老人癡呆症,這問題的所在,是在於這位老人他有那個果報。為什麼那個果報能夠成就?就是因為意識的俱有依的關係。意識必須要有俱有依及其他的因緣,才能現行運作;意識現行的因,就是第八識所含藏的意識種子-- 以第八識的現行( 此唯證悟明心者才能知之) 和第八識所含藏的意識種子為因,意識才能現起。可是祂要現起的話,還得要有其他的緣,緣就是祂的俱有依。意識的第一個俱有依就是意根末那識,如果沒有意根作祂的俱有依,見聞覺知的意識心就不會現行運作。意識的第二個俱有依就是五根,五扶塵根是色身-- 眼如葡萄、耳如荷葉、鼻如懸膽、舌如半月、身如肉桶,這是五扶塵根;五勝義根就是我們的頭腦以及傳達訊息的神經纖維。五根如果全部毀壞,意識就無法現起運作;五根如果有所損傷,意識就不能順利運作。五根之中掌管記憶及了知的部分,如果受到了損傷或老化得非常迅速嚴重,就會成為老人癡呆症的患者。到了這個時候,就會把朋友、成長過程中的老師、親戚…等,全部忘掉了;由於分別的能力受到勝義根的傷損而不能順利運作,又失去了記憶的能力,他就變成老人癡呆症的患者了。換句話說,他會成為老人癡呆症的患者,早在他受生而得到這個遺傳基因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發病以後只能靠藥物來減輕症狀而已。如果將來有新藥出現而能夠完全醫好,那就表示人類在這方面的果報已經減輕乃至消失了。

如果不想在下一世成為老人癡呆症的患者,就不要對了義正法作輕微的誹謗,也不要對證悟者作輕微的誹謗,否則來世免不了會成為老人癡呆症的一員;如果是作嚴重的誹謗,早就下地獄受長劫尤重純苦了,不可能還在人間。所以想要免除未來世成為老人癡呆症的患者,千萬不要對正法及弘傳正法者作出輕謗的行為。若能如此,將來你活到八九十歲時,仍將像現在一樣頭腦伶俐、非常靈光的。像我父親到九十三歲臨命終時,頭腦還是很靈光,這就是說他一向對三寶非常恭敬,絕對不會誹謗三寶,所以得到的果報就是好的五勝義根,不會障礙意識的運作。所以你如果想對治老人癡呆症,用佛法是只能對治下一世的,不能對治這一世的。這是純粹就佛法來講,不是就神通來講的;如果有人因某一大因緣,而得到佛或大菩薩的加持,這一世的老人癡呆症也是可能完全治癒的。

( 以上是依據二000 年十二月在桃園懿蓮念佛會的演講錄音整理修飾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