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唯識性相——對「紫蓮心海《辯唯識性相》一書否定阿賴耶識」之回應



辯唯識性相



紫蓮心海比丘(可能尚未受具足戒,仍為沙彌。不便查詢故,此書中姑以比丘稱之)所寫《辯唯識性相》自序全文: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佛云:「善男子!一切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及諸菩薩摩訶薩為欲利樂一切有情,以大悲力護持二事:一者為欲紹隆三寶種姓,常令不絕,捨俗出家,剃除鬚髮,被服袈裟。二者三乘出要四聖諦等相應正法。」

故知諸佛菩薩咸共護持其出家弟子及令正法久佈,佛種不斷。而彌勒、無著、世親、護法、龍樹、提婆、乃至中土玄奘、窺基等諸大菩薩皆廣陳正義,令當時、後世諸學子能有揀擇,縱不親證,亦不偏邪。世尊於經中一音演說法,後時菩薩造論各陳其解;又諸古文艱澀難懂,故如彌勒菩薩雖先說 《瑜伽師地論 》,又傳示現永明延壽以著 《宗鏡錄 》,皆愍後世學子故。

禪宗自六祖以降,法雖廣傳,而日趨淺薄,良以眾生福德業力所致;故期間或有親證真如者,有以阿賴耶識為真如者,有錯解七識末那,或者意識變相者;乃至時於今日,皆以意識為真心,緣起性空為佛法,五蘊淪為空談,十二處不知內涵,十八界不必現觀,而動輒輕言佛法盡會矣,嘆之末法,不勝唏噓。

今之佛學研究者,博學多聞,思路敏捷,然未知第一能變識;諸謂悟第一能變識者,不復深入經論,不知自性清淨心如來藏、真如、阿賴耶識之體性非一非異,不即不離之真實義理,故佛契經偈云「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即是此意。恐凡愚眾生不解非一非異,不即不離之理而妄執阿賴耶識即真如,故曰:「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說此阿陀那識極為深細,執持一切雜染種子,念念生滅相續,猶如瀑流不斷而難察覺,故於凡夫愚人不開演此微妙正理,唯恐此等人將生滅不斷之阿賴耶識執為真正的我、法身、如、實際、空性而迷妄為真。今為諸學子及謂悟得第八阿賴耶識者略述此非一非異,不即不離之理;然末學實屬凡夫,僅就諸大菩薩及祖師大德之論著,略伸管見,文詞未盡祖意,實屬必然,諸有能力為者,皆以白衣為由,戒慎恐懼故而不欲為之,末學既身為出家相,又於往昔曾發願彰顯法義,故今不自量力而為此事;願諸有智學子,真能深入經論,依法不依人,庶幾正法流布無有斷絕之虞,則吾人捨壽之時,方不愧對世尊及諸大菩薩矣,僅此短文,略伸吾意,是為之序。

大乘 末法比丘 紫蓮心海 西元二00 三年四月敬書】

辨正紫蓮心海比丘之自序:

今有紫蓮心海比丘,雖因平實導師之因緣,而悟得第八阿賴耶識總相,然不久復因惡知識之邪教導及自身無擇法眼,於此有種子染污之實相心、有種子染污之自性清淨心、有種子染污之如來藏(阿賴耶識)不能安忍而寫書否定之,妄謂阿賴耶識非是如來藏,退失佛菩提,誤解經論之真實義理,堅執法界實相心第八阿賴耶識非實我、實法,誹謗為妄心,妄說是生滅法。嚴重違背世尊法教,身披僧衣、吃如來食而破壞 世尊正法,故特予辨正法義,以期 世尊正法不會被破壞,眾生不會被誤導。

自古以來,捨俗出家、剃除鬚髮、被服袈裟,乃大丈夫之事,彼等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不貪供養,不求名聞,常為人天留下美好典範,是真實三寶種性,當為三世諸 佛、諸菩薩眾及人天有情所大力護持。何以故?以彼等住持 世尊正法、弘揚正法,眾生依此正法,有緣修學,得以出離生死苦海故,依此正法修學得以圓成佛道故。但末法時期之今日佛教,正法已少有人聞問,大家所注重的是道場規模之大小、信徒之多寡,強調布施行善、誦經拜懺、消災超度。於廣受眾生供養之後,卻教導眾生學習藏密之外道法,說是可以即身成佛;教導眾生有念或離念之靈知心,妄說此意識心是真心,教導眾生清楚明白能處處作主的意根末那識是真心,教導眾生入住定境所發起的各種清明覺知心是真心,教導眾生淺化、世俗化之佛法及人天善法,說這樣就是真佛法,教導眾生捨棄實相心(如來藏、阿賴耶識)以後之緣起性空、一切法空是真佛法。

諸如此類之佛教亂象不勝枚舉,難怪 世尊早因預知末法時期,有很多出家法師雖身著僧服,行的卻是外道法,乃獅子身中蟲,是壞佛正法者,為此而流下清淚。近來更有某大佛教團體,為欲抵制弘揚 世尊了義正法之正覺同修會,而私下運作,破壞正覺講堂所流通之結緣書籍,以避免暴露自身種種不如法之事相於大眾面前。實乃無智之舉,當知破壞正法之惡業,果報難以承受,不管是教唆者或執行者,皆同造此惡業故。

又佛、菩薩為欲利樂一切有情,以大悲力所護持之第二事,乃三乘出要、四聖諦等相應正法。紫蓮心海可知三乘出離世間、無明、煩惱纏縛之根本法要,都是實相心第八阿賴耶識嗎?謂實相心乃中道心,離有離無。阿賴耶識因緣力故,現行識生時,變生器世間、有根身、七轉識等十八界法,但自身於欲界、色界、無色界,無貪、無厭、無苦樂憂喜等三界之染污心行,是清淨故,此屬非有(離三界之有記業,不造生死輪迴業故)。又阿賴耶識於三界中雖無貪染之心行,卻又能攝持一切法種、於所緣境有了知性、有見分、相分,能執受根身等無量無漏有為之相用,使有情得以六道輪迴酬償業果,有條不紊,使佛子得以修學佛法,成就菩提,此屬非無(離三界無之一切法空,斷滅空)。合此離三界有、離三界無之阿賴耶識,不是中道實相心,是什麼?不是真心是什麼?

若言要有另一純無為、純無念、絕無作用、亦無種子生滅之真如才是真心,試問要此真心有何用?一切經論皆云,阿賴耶識是一切染淨法之根本,能生一切法、能攝一切法,當知淨法包括有為、無為等法,故有無漏有為法與無漏無為法;當知一切法中亦含攝無漏、有漏等法於其中;何以故?當知「一切法」含攝無漏法與有漏法,有漏法是無漏法之所生法故,不能離於無漏有為法而自行現起故;佛地法身無垢識以五法為性故名法身:具足無漏無為之真如法性及無漏有為之四智心品,無垢識以如是五法為性,才能稱為法身。所以無垢識是法身,因地即是阿賴耶識,能生一切法,即是實相心真心,此實相心即第一義諦所依,所以只能有一個,不可能有兩個真心並存,所以絕不可能有攝藏一切法之阿賴耶識真心,而又另有一個真如能攝藏一切法。若真如是純無為,則不能攝藏一切法,則不能出生一切有為法,則知真如不是一切染淨法之所依,那就不可能是法界萬法的實相真心。

又《楞伽經、勝鬘經》亦說阿賴耶識是有染污種子的自性清淨心,是有染污種子之如來藏,是故因地之真心、實相心即阿賴耶識,離此無有真如一法,真如乃阿賴耶識所顯示之真實性,真如依阿賴耶識心體之清淨性、平等性、不虛妄性、不變易性、離生性、無我性而假名施設;當知阿賴耶識心體自身乃是被動性,心體自身無欲、無貪、無為、無七轉識之覺知性、無七識心之造作性,不於六塵境界中起任何貪染心行,是真如性故。是故阿賴耶識非如紫蓮心海所說是生滅法、是妄心。

當知阿賴耶識具足體、相、用三法(後當廣說),自身心體是常住不滅、不變易、無為、清淨之空性(非無法之虛空)。此乃無餘涅槃位本際,亦是佛位之清淨真如、清淨法界,是心之真實性,依心之生滅因緣相方得顯示故。心之生滅因緣相須由心體之識種流注方能現起,是有為、有作用、有變易之法。前七識心之法相,在因地屬有漏有為法,在佛地屬無漏有為法。第八識心體之法有三種:一者由染污種子為因緣所現起之集藏分段生死法種之阿賴耶性,及由有漏法種所起之異熟性,皆屬有漏有為法;二者第八識自身本具之妙功德性,為酬償眾生於三界中之業果而生起之無量心行法相,皆屬無漏有為法;三者心體自住境界,寂靜無為,無因緣、無造作,是心之實性即是真如,屬無漏無為法。(詳如書末《八識簡表》所示)

又一切學人當知,不管是有漏、無漏之有為法(心體之法相),皆不可離無為法(心體、心之實性)而獨存,二者和合一體,不可分離故。無為性之第八識心體,須藉有為法方得顯示;又有為法乃指色心二法,此二法在因地屬雜染有漏,至佛地方得圓滿無漏,是故佛地之色、心方能具足顯示此心體本具之無邊功德。是故不得離心而言心體,以皆一心所攝故。不得離第八阿賴耶識而言有真如體(識之實性),以阿賴耶識具足體相用三法故。

復次《六祖壇經》 亦云:「真如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由六祖慧能大師開示之經文即知:六祖所說真如乃是指第八阿賴耶識心體,能起六塵外之念、能作六塵外之分別,非如紫蓮心海等人所堅執之純無六塵中之妄念、純無六塵中之分別之完全無作用法。

唯真如 — 阿賴耶識 — 所起之念、所起之分別,是六塵外之念與分別,非是五別境心所法中之念心所,亦非覺知心在六塵中之言語妄念,所以清淨無染,非屬六塵中之有記業之雜染心行,不於三界六塵境界中起貪、厭、瞋、癡、苦、樂、憂、喜故,唯是自性自在之功德妙用。若真如不具備六塵外之起念與分別,一切有情皆將立刻死滅,又有誰人能修學佛法?又有誰人能修證佛道?若真如是全無作用之法,則不可能依這個真如而證得一切法的實相,那麼修證這個完全不具有為法的真如,又如何能成佛道?

又此段六祖的開示,所說的真如自性有其作用,與正覺講堂及三轉法輪唯識教、唯識理所說的第八阿賴耶識之法義完全相同,謂阿賴耶識有真實的自體性,是本住法,阿賴耶識心體亦恆時顯示真如法相。又能攝持無量法種,由無始熏習之因緣力故,識種流注,生起其餘七識之法相,變生器世間、有根身、六塵境界等十八界法。壇經六祖所說之真如自性,即是指阿賴耶識心體之無漏有為法等自性,即是一切念之體,六祖所說真如是指第八識心體故;而自身所起之念、所起之分別(阿賴耶識之分別),是清淨無染,不落三界六塵有記業行之中,非生死輪迴禍首之七識心的虛妄分別故。

不僅阿賴耶識自身之了別性是清淨無染(識就是了別),於證解阿賴耶識之學人,皆得現觀:阿賴耶識為酬償業果而於三界現行運作時,所起之無量心行、法相皆清淨無染;於人間善惡境界中的時候如是,於天上勝妙五欲境界中也如是,於地獄尤重純苦境界中亦如是,永遠無有恐怖不安、遠離顛倒夢想,以阿賴耶識心體即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故,是自性清淨心故,是如來藏故。

復次,紫蓮心海諸人亦誤解無念、無分別之真實義理,彼等堅執「無『念生、念滅』之完全無念」 才是真如、如來藏、真心,違背六祖所說「真如能起念(註)」的開示,違背 佛說「如來藏是識、識即是了別」的聖教量,堅執完全無分別無為之心才是真心。若彼紫蓮心海諸人所說真如即是壇經所說真如,則應即是阿賴耶識;純無念、無作用者,即是所顯法之無漏無為真如法性故。又彼等認為阿賴耶識心體因識種流注,所起自身之心行法相,是生滅流注不斷,是有分別,故堅執第八阿賴耶識是生滅法、是妄心;彼等實乃「雖悟阿賴耶識總相而無法證解,觀行不足,慧力不生」,故而妄謗正法,出書誤導眾生。(六祖所說真如起念的念,是指六塵外之第八識所起念,非覺知心中所起之語言妄想等妄念,不可混為一譚。)

先說無念、無分別;壇經云:「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只要是正確熏習過第三轉法輪之如來藏唯識經教者,皆曉得八識心王中,見一切法而不染著之心,定是第八阿賴耶識,一切法由阿賴耶識生故;阿賴耶識雖生十八界等一切諸法,於十八界及萬法中,都不起貪厭之心行,清淨無染。六祖慧能大師稱此不染著之心為無念(非百物不思,無「念生念滅」之念絕,名為無念) 。此無念心即真如心,即本住真心,即是阿賴耶識,此識妙用遍一切處而不著一切處(第七末那識雖無始來亦隨阿賴耶識遍一切處示現,恒審思量,然非是有自體性之本住法,能受染淨法熏習而變易,非是不染著之心)。學人若悟本心(證解阿賴耶識) ,只要將本心所含藏之七識心染污種子淨除,即得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若如紫蓮心海之堅執無「念生、念滅」之無念心,堅執完全不分別一切法之無為、無分別、無語言妄念,才是真心,而無「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之德用,則要此真心有何用呢?即是慧能大師所訶責之「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是故真心非是完全無分別、無念之心,實乃不於六塵中起虛妄分別、不生妄念、不生貪染爾,實乃善能離於六塵而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亦不動心爾。即是《維摩結經》所說:「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

復次紫蓮心海比丘認為第八阿賴耶識,因自身有識種流注相續不斷之心行法相,而堅執阿賴耶識是生滅法、是妄心。此乃嚴重誤解經論意旨,第八阿賴耶識誠如馬鳴菩薩在 《大乘起信論》所述,具足體相用三法(後當廣說) ,若無種子流注,則無一切四聖六凡法界有情,則無一切佛法可修、可學、可證,一切佛法都是依阿賴耶識所含藏的種子流注,而修學故;最究竟的佛法一切種智,就是現觀阿賴耶識所含藏的一切種子,具足了知而成就佛道故。若單因阿賴耶識心體有識種流注,就妄言此識是生滅法、是妄心,則將嚴重誤導佛子,斷其法身慧命;以第八阿賴耶識乃法界實相心,三乘菩提之根本故。又第八阿賴耶識乃生滅與不生滅之和合,無為法與有為法之和合,一心具足體相用三法故,能起無量之心行法相;凡此種種法義皆當明了,才能稍解阿賴耶識無上甚深內涵之一小部分,更何況紫蓮心海僅以誤解經論後之斷章、殘句,如何能論斷焉。

佛說《不增不減經 》云:「甚深義者即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者即是眾生界,眾生界者即是如來藏,如來藏即是法身」。是故當知眾生心即佛心、即如來藏心,亦即是指一切眾生心,皆是同一阿賴耶識心體;是心則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此眾生心通說八識,前七識是無實體之法,其體性能熏習轉易,故名七轉識。《 成唯識論》卷四云:「唯第八識恒、無轉變,自能立故,無俱有依」。第八識在三界現行時,須有末那識作俱有依;但是祂卻能獨自存在於三界外,處於無餘涅槃中,不須有任何他法作為俱有依。是故當知第八阿賴耶識乃有「實體」之本住法、實相法,因地是有染污種子之自性清淨心,佛地即是究竟清淨如來藏心。因地心與果地覺皆同一第八識真心,只差有染、無染爾。又《佛地經論 》云:「如來功德蘊處界攝」,五蘊法通無漏故,蘊處界乃阿賴耶識之所生法,攝歸第一義諦,是故阿賴耶識在因地即隱含著未來佛地之如來功德。是故萬不可如紫蓮心海所說「阿賴耶識是生滅法、是妄心」,此乃嚴重誹謗第一義佛法故。

又一切學人於悟此本心之後,能證解而生後得智時,即知非唯阿賴耶識是真心、實相,六根、六塵、六識等十八界法,無一法非真、無一法非實相,以十八界法本是如來藏所含藏、所顯示之妙功德性故,唯因虛妄之無明、習氣種子故有不淨,有待長時多劫淨除爾。

又,如何於阿賴耶識自身識種流注,相續不斷中,證知有阿賴耶識心體(有時以真如稱呼此識)之常住不滅呢?當以譬喻明之,如虛空本不可知、不可見,由色法方得顯示故,虛空依一切色法之邊際方得建立,虛空依色法而假名施設安立,色法存在之當下,依色法之邊際而顯示有虛空;所以虛空與色法和合不可分離,非一非異。色法有法相,虛空則無法相,依色法之邊際而顯示、而施設;所以色法即是虛空之法體,虛空依色法而顯示其存在。色法的生住異滅等過程中,能現起各種色法的相用,由生滅的色法法相中,顯示出從來無生滅的虛空法體,虛空是無法故,依色法邊際而顯示故。

同理,第八阿賴耶識因識種流注而現起之有為法相,雖是念生念滅;念生時是有法,念滅後是無法,然無法非是斷滅,只因阿賴耶識這個空性心,無形無色,所以要藉所生蘊處界才能觀察到阿賴耶識的存在。阿賴耶識自身在無餘涅槃位中雖然無法相,但非無法體,只是無念相,非無念體,何以故?因第八識之識種流注,從無始來盡未來際恒常不斷,唯除入無餘涅槃位,獨存心體。是故當知阿賴耶識必定是常住不滅之心體,方得有恒常不斷之識種流注,使眾生在三界中現起各種功能(各種法的相用)。紫蓮心海比丘說「真如、如來藏、阿賴耶識非一非異」,但又不依 佛說「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如來藏即是法身」之聖教,不能了知「阿賴耶識心體即是法身」之意,在此前提之下妄說「證阿賴耶識時非即證真如」,則其所言之真如,只是虛妄想像所得之真如;否定了阿賴耶識以後,何處有真如可證?

復次,眾生之妄想與語言妄念,都從如來藏中出,如來藏即是阿賴耶識,故阿賴耶識是一切念之體,念即是阿賴耶識心體之相用,即是慧能大師所說「真如有性所以起念」,這是說於六塵以外的念,不是眾生的覺知心所起的念。此念非是覺知心所能知之,故六祖云:「真如起念,非眼耳鼻舌能知。」若有人自稱能觀此念者,彼人乃是落在覺知心所起「離語言之妄念」中,乃是念頭,即是無相念佛境界,仍非是悟,即是誤會「真如起念」之念相者。

阿賴耶識因有此本具真如心體,故有法相之「念生、念滅」相續不斷。所以才稱阿賴耶識具足體、相、用三法。因本具心體是故,成就阿賴耶識心為實相心、為真心。因本具心體是故成就阿賴耶識心為實我、實法(非如紫蓮心海比丘所說之妄心、妄法) 。是故 《密嚴經》 佛云:「阿賴耶識亦復如是,是諸如來清淨種性;於凡夫位恒被雜染,菩薩證已,斷諸習氣,乃至成佛常所寶持。」如是 佛意甚明,阿賴耶識即眾生因地時有染污的自性清淨心、有染污的如來藏,故「乃至成佛」還要「常所寶持」。又此心體須藉阿賴耶識的識種流注所現起各種法的相用中,方得顯示;如同虛空須藉色法方知,二者和合不可分離,若執色法是假,虛空才是真,則落有無二邊之法縛,即名邊見。更何況阿賴耶識心體之相用,除無餘涅槃外,亦無滅失之時,亦無生起之時(無始劫來恒轉故,成佛後亦永不滅失故),若如紫蓮心海所說是生滅法、是妄心,請問:第八阿賴耶識心體何時出生?何時可滅? 阿賴耶識心體又是哪裡虛妄不實?若是說,因為雜染、有漏法種流注,所現心行法相等種子生滅變異(集藏分段生死種子之阿賴耶性),所以說是生滅法,這已經在平實導師的書中早已多處宣示:悟後應修除這些有漏種子,轉去阿賴耶性,轉成異熟、無垢識。就不須再勞紫蓮心海比丘重說了。如果紫蓮心海重說這個道理,不也證實平實導師所說「阿賴耶識心體常住、永無生滅」的說法,是真實不虛的說法了嗎?那又何必紫蓮心海來否定阿賴耶識,又故弄玄虛說另有真如可證呢?

阿賴耶識心體恆常顯示真實性及如如性,故說真如即是阿賴耶識心體之所顯性;亦因是故,真如一名常被用來指稱阿賴耶識心體,表心體之真實、恒常、不變易。又此心體無形、無相、無為、無欲、無貪、無造作、清淨至極,故不可知、不可見,須藉心體流注自身法種時所現起之清淨法相,出生種種無漏有為法相,方得證知心體之真實性、平等性、離生性、無我性、清淨性、如如性……。能如此現觀者,名曰「證真如」。真如只是第八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實性,阿賴耶識心體是本,真如性是末,所以真如絕非能生阿賴耶識之法,真如是依阿賴耶識本具常住不滅之心體有真實自性、於六塵萬法如如不動而立名,以別阿賴耶識於三界中出生之各種有為有作用有變易之法相,所以施設「真如無為」一名。

實則有為法中必有無為法,無為法不離有為法;無為法必依有為法方能證知、顯示,無為法乃諸法平等實性故,是心體自性故。無為與有為二者,和合不可分離,由眾生心之八識心王於蘊處界中運作而生顯無為與有為二法,以此眾生心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故;又眾生心攝歸第八阿賴耶識,故知本具之阿賴耶識心體,即是能顯示真如無為之常住不滅法,心體之識種流注則現起一切有為法相。不論有為或無為,二者皆是阿賴耶識一心所攝,故不可離阿賴耶識而別言真如無為,更不可言阿賴耶識是生滅法,不可冠於阿賴耶識心體之上,再主張有另一不生滅之真如法,否則邏輯不通,理路錯誤,因真如是依阿賴耶識心體之常住不滅性、真實性而假名施設故。心體之常住不滅性(心體之真實性、真如性), 由第八識識種之無始時來盡未來際,恒時流注不斷所現起之心行法相即可證知故,非是虛妄想像。乃至成佛時五法三身之清淨法界,亦是因地之第八識心體之真如性(真實性),四智心品乃是心體之現行識(有流注識種所現起之現行法),此五法攝歸佛地之清淨如來藏心,此心改名第八無垢識,仍是因地之阿賴耶識心體。以第八識一法具足「心」之體相用故,因地、果地俱如是故。

是故紫蓮心海比丘所執「阿賴耶識是因緣所生、是生滅法 」,當知乃是因地凡夫之阿賴耶識心體,因雜染法種所現起之能藏、所藏、我愛執藏體性,乃是無始劫來妄想熏習因緣,而由阿賴耶識所生之七轉識染污法,故是生滅法(是阿賴耶識心體所現之有漏有為法),並不能顯示「阿賴耶識心體是因緣所生、是無常生滅 」,只能以此顯示七轉識是生滅法,由阿賴耶識心體出生。又色相生滅能顯虛空之真相,心相生滅方顯心體之實相,若無心相之生滅相續不斷,云何能顯心體之真實常住呢?是故心相乃「種子生滅、有為與心體之不生滅、無為」和合,所以非一。然心相與心體皆一心所生所顯,故亦非異,二者皆是一如來藏心而不可分離故。緣此當知第八阿賴耶識心,乃和合體相用三法不可分離,如此才符合經論所言:「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是故不可單執阿賴耶識心所出生之法相之生滅有為,而誣言阿賴耶識是妄心、妄法,而妄自主張有另一真如實法。亦不可單執心體之不生滅無為,而言阿賴耶識即是清淨無染之真心,妄言「不待淨除二障,一悟即得清淨如來藏心,一悟即至佛地」,此二皆是邪執邊見,都不可取。須待證悟阿賴耶識後,不執不捨此識,轉依心體之種種真如法相(平等、不變易、不虛妄、無我、離生、清淨……)經長時多劫淨除煩惱所知二障,證得心空(人我空、法我空),以無盡悲願為緣,方得圓滿顯露心體本具之無邊功德,利益眾生永無窮盡。

又,紫蓮比丘序文中說:【故佛契經偈云:「陀耶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即是此意。恐凡愚眾生不解非一非異,不即不離之理而妄執阿賴耶識即真如。】卻是自打嘴吧之言!此謂紫蓮比丘所舉示之 佛偈中,已經分明證實平實導師所說的「阿賴耶識即是真如」之說法完全正確了!而紫蓮比丘自己舉出來證明平實導師的法義正確,證明自己的說法錯誤了,卻還不知,還以此偈證明自己正確,令人哭笑不得!不知是應笑汝?或是應為汝哭?

佛在偈中既說「真非真恐迷」,就知道是因為含藏著不淨種子,所以習氣成瀑流,所以使得眾生流轉生死,所以說「非真」;心體卻是將來佛地真如理體之無垢識心體,不可外於此阿陀那識而求真心,所以又是「真心」,故說真非真恐迷,由此即可證實平實導師所說「阿賴耶識心體即是真心,但應淨除二障種子以後才能成為佛地真如所依的無垢識」,是正確的至理;何以故?謂 佛已說「阿陀那識即是阿賴耶識」故。紫蓮比丘自己舉出 佛偈來證明自己正確,結果卻只是證明平實導師正確,反而證明紫蓮比丘自己弄錯了,將自己誤會佛法的事實,以書籍公開印行告知天下人!豈是有智慧的人?

紫蓮心海比丘舉契經云:【「三界唯心」,云何一心而作三界?有三說:一者,二乘謂有前境,不了唯心,縱聞一心,即謂由心轉變,非皆是心;此即執心是無常,外法實有故。二者,異熟賴耶,名為一心,簡無外境,唯識變故,而說一心。三者,如來藏自性清淨心,理無二體,故說一心;又此一心,約性相、體用、本末等義。

如此三說,當顯差別。一者二乘愚人妄執外法實有。二者知無外境,唯識變故;玄奘菩薩等知見此病,故 《成唯識論 》卷二云:『諸心、心所,依他起故,亦如幻事,非真實有,為遣妄執心、心所外實有境故,說唯有識,若執唯識真實有者,如執外境,亦是法執。』今諸學人及謂悟得第八阿賴耶識者當共探此義,免為玄奘菩薩等已預說,而猶自入此窠臼,迷惑不覺。三者依如來藏而說一心,又此一心再開性相、體用、本末。此即馬鳴菩薩正義,玄奘菩薩所述正理。 《大乘起信論 》依此自性清淨心如來藏而說此心之體-- 心真如門,及此心之用-- 心生滅門。 《成唯識論 》則廣明唯識性、相。唯識性即說心之真實性真如也。唯識相則說三能變識與其相應法及諸法相,生滅變異而成其用也。】辨正如下:

契經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若能於此句不生疑惑,則不會有紫蓮心海比丘諸人之誤解:此「心」此「識」之外、之上,還有另一「真如、如來藏、真心」是阿賴耶識心之本體。三界心謂眾生心,此心《 楞伽經》云:「廣說有八種」,即八識心王;意謂此「心」說通八識,以「心」義狹,「心王、心體」攝;「識」義廣,「心王、心所」攝。既然是廣說共有八個識,則知除了八識心王以外,不可能別有第九識、第十識等;否則即是違 佛所說,自創佛法。

又經云:眾生本具「一」真心、如來藏、真如、自性清淨心,但也說此一自性清淨心無始來即有染污,也說如來藏無始來即有虛偽惡習等無明隨眠所染。又經云:此如來藏、自性清淨心本具無邊不可思議功德性、本自清淨無漏,淨法圓滿。雙具清淨無為不生不滅之真如性,及能圓滿成就萬法之有為功德性。緣此當知,此眾生心,此三界現行之八識心王,無始來即是:生滅與不生滅和合、有為與無為和合、有漏與無漏和合、清淨與染污和合、真與妄和合。也因眾生心有此和合性,是故能因無明之熏習,成就眾生於五趣輪迴不息、因果不爽之六凡法界;能因淨法之熏習成就四聖無漏法界,故名「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三界一切都是因八識心王而有,萬法都是從八識心王的運作,以及祂們運用各自的心所法……等,方能出生或顯示;包括真如也是一樣,都是從八識心王而顯示。

又此「一心」通八識之說: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等八識。前七識於種種染淨法熏習中,能改易其性,故名轉識。唯有第八阿賴耶識於染淨法熏習中,自身體性永不變異;亦能斷除煩惱障六根本煩惱而出於三界自立,不需俱有依;有此二義,故不名轉識。故於悟前(未親證第八識之真如性以前)當施設七轉識是妄心,因恆於六塵境界中起見聞覺知,思量不斷,我見、我執、法執不斷故,是可轉易其性之轉識故。亦當施設第八阿賴耶識為真心,因此識不於五欲六塵中分別好壞、善惡,無得無失、無苦樂憂喜、無恐懼不安,復能住持、能生一切法故。於悟後親證第八阿賴耶識,有根本無分別智以後,當親隨善知識,細究此八識心王如何於三界中現行運作,細究八識中每一識之彼此「依、緣關係」,每一識自身之心王、心所法、色法、相應法與無為法等百法明門之如來藏唯識增上慧學,即是後得無分別智之道種智等般若慧。

於此再去探索、觀行,去體證此本具染污種子之自性清淨心阿賴耶識,於三界現行中,所起的無量功能差別之心行、法相,並轉依此識自身之清淨、離染相,進而淨除、轉易有漏法種為無漏,即是三大阿僧祇劫之斷除煩惱、所知二障,即是菩薩道五十二階位之修證。

復次萬法唯識,例如人間有情,必須有阿賴耶識、意根末那入胎,執持受精卵,藉母血供給之四大,漸漸變現五色根。隨於五色根之漸漸圓滿,故令意根能觸法塵,生起意識;意識起已,則令前五識或俱起、或漸起,具足八識。由有八識心王,故萬法得以生起運行,故說萬法唯識。

次如色界有情,必須有第八識所變現之色界天身,而後有六七八識於定境中安住,方有四襌天等襌定境界現起;方有四禪天諸天人所有的眼、耳、身、意四識生起,隨同末那及阿賴耶識運作,而有四禪天人的種種作為。

三如無色界有情,必須有意識安住其境,方有無色界天之境界現前;然意識於此四天已極微細,名為意識細心,乃至非想非非想天意識名為意識極細心,要皆不離第七識意根。若離意根,意識即不得現起,意識要依意根觸無色界天境界法塵,而後能起故。意根非自在心,不能持無色界天業種,要依第八識阿賴耶方能現行運作。

有漏法如是依八識心王才能運作,無漏法亦如是,在人間要依八識心王的運作才能示現。譬如四聖法界之佛界,最後身菩薩成佛於人間時,其身口意行已皆是純無漏,然而卻是有為法;此無漏有為法,亦須八識具足現行運為,方能於人間托缽飲食、嚐味嗅香乃至說法;所以佛地真如的無垢識,還是有「無漏的有為法」存在。並不是紫蓮比丘所說的純無作用的「真如」。

次如無學菩薩與俱脫阿羅漢入滅盡定,前六識俱滅,離見聞覺知,猶如眠熟、悶絕而無息脈,狀若死亡,然阿含中 佛說:「滅盡定中有不離身識,身不爛壞,識不離身」,即是說七八二識,所以,即使是出生死苦的滅盡定無漏法,仍不離八識心王之阿賴耶與末那識在有為法上的運作。若阿賴耶識心體無這種無漏的有為法持身,則阿羅漢入滅盡定以後,將會立即死滅,那就沒有滅盡定這個無漏法了。

復次,二乘人依五陰十八界而作觀行,現前觀察五陰非有真實不壞之我,現前觀察十八界非有真實不壞之我,觀察欲界意識粗心是因緣假合而有,觀察色界意識細心是因緣假合而有,觀察無色界非非想定中之意識極細心亦是因緣假合而有,由是陰處界一一現觀、細觀,斷除「意識一切粗細心不滅」之「我見」;復由歷緣對境中之現觀,斷除意根之我執,而證有餘涅槃。而此涅槃之修證,唯在五陰十八界之範圍內 —依人無我而起觀行,實證無我觀。二乘不證第八阿賴耶識,不了三界唯心,不知諸法實相,不能證知諸法性之無我。故二乘執外法實有,畏生死而求涅槃,證我空、不證法空。

復次異熟賴耶者,當第八阿賴耶識經由修行斷盡分段生死的雜染種子後,改名異熟識,仍是原來第八阿賴耶識心體(唯改其名,不改其心體,有時方便說為第九識) 。菩薩依此第八識實相心之親證及領受其性,證知第八識法性之無我性、空性,而了知蘊處界一切法及菩薩所修學八識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種性自性、七種第一義、二種無我法,皆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如來藏、自性清淨心,即謂第八識心體阿賴耶識心體。為何稱阿賴耶識為心體呢?《攝大乘論》云:「若離阿賴耶識無別可得,是故成就阿賴耶識以為心體。由此為種子,意及識轉。」謂此自性清淨心,若離阿賴耶識心體,無別有體可得,是故,以阿賴耶識為此自性清淨心體,理極成就。又由此心能攝持一切種子故,意根及前六識及一切法皆得生起;既有所生起之法,當知必有能生之法,否則意根及前六識便不可能生起及存在;因離阿賴耶識無別他法可得,而佛法又非斷滅,故知阿賴耶識心體常住不滅,不可如紫蓮比丘之妄說為有生有滅之法。

《攝大乘論》也引 《阿毗達磨大乘經 》而說阿賴耶識是:「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此謂阿賴耶識乃無始時來就是本已存在的法界,為本住法,為第一義法,非所生法;一切有為法由它而生,一切無為法由它而顯。復次,阿賴耶識含藏煩惱障之種子及所知障隨眠,導致有情不斷輪轉於三界六道。但也因有阿賴耶識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體性,在有情斷盡二障種子隨眠後,才能夠成就佛地無住處涅槃之大功德。故知阿賴耶識心體常住不滅,紫蓮心海妄說阿賴耶識是有生有滅之法,違 佛聖教,已成為謗法謗佛之說。

如契經云:「阿賴耶識亦復如是,是諸如來清淨種性;於凡夫位恒被雜染,菩薩證已,斷諸習氣,乃至成佛常所寶持 。」由此聖教,可知阿賴耶識心體常住不滅,然因含藏著分段生死之種子,故名為阿賴耶識;證此識已,斷諸習氣煩惱,漸次改名為無學位之異熟識,乃至改名為佛地之無垢識;成佛之後,亦常保持此原有之阿賴耶識心體,是故阿賴耶識心體乃常住不壞、不變易之法;悟後只是轉依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如性,進斷心體中所含藏七識心相應之二障習氣煩惱,成為佛地真如心,改名為無垢識,常住世間利樂有情,永遠不壞,為諸佛所常寶持,是故阿賴耶識心體非是紫蓮比丘所妄說之「生滅法」。

契經云:「佛說如來藏,以為阿賴耶;惡慧不能知,藏即賴耶識。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輾轉無差別。」此經中 佛已明說如來藏即是阿賴耶識也!乃至明說:世間凡夫之阿賴耶識心體,即是如來之清淨藏心體,只是因為尚未淨除二障種子,所以不能成為如來之自性清淨心;故舉黃金未經打造,喻指凡夫之阿賴耶識心體(隱含各種妙用而未能全部發起);故舉黃金打造成為指環之後,喻如佛地之清淨藏心(到佛地時方可現起全部殊勝妙用)。

由上面所舉證諸經論之教證,可確知第八阿賴耶識心體是一切世出世間法的根源、本際,所以是實相法、第一義法、不生滅法、常住法,學人於此當深生敬信之心,以植正法因緣,切莫於自己所無法融會貫通之經論表相文字,妄加曲解;或依止大法師錯誤之開示著作,而輕易誹謗此第一義法為生滅法、為虛妄法,當知此法為菩薩藏、為如來藏, 《楞伽經》曾云,謗菩薩藏的人會成為一闡提人,成就無間地獄業,不可如紫蓮比丘一般魯莽的隨意加以否定、輕率的隨意加以誣謗。因為這是無間地獄業,所以不可不慎!

復次此心之性相、體用,當加以說明,如《 起信論》云:「以此心真如相,即示大乘『體』故;此心生滅因緣相,能顯示大乘『體、相、用』故」。大眾應該注意馬鳴菩薩言此「心真如『相』」,能示「大乘之法體」;非是說「心真如有『體』」,是說「心體的」真如性相能示「大乘之法體」。一切學人不可據此誤認阿賴耶心體以外另有一真如心體為阿賴耶識所依,此過失極大,因真如若為阿賴耶識所依之心體,則真如必為第九識,紫蓮等人說「真如能生阿賴耶識」故,能生他心之法必是心體故;此則違經說「廣說有八種識」之聖教,亦違論說「一心唯通八識」之聖教,唯字謂只能是八識,不可能有八識以外之識。且若如紫蓮等人所說「真如為體而生阿賴耶識」,則一切法也必定應為真如心體所生,此又違一切經論所言「一切法由阿賴耶識所生」之聖教。是故窺基大師云:「真如無為,非心之因」,謂真如並不是一切心體出生之「因」緣,所以真如不可能出生阿賴耶識,所以紫蓮等人說「阿賴耶識從真如出生」者,是虛妄之說(更有諸多過失,詳閱平實導師所著《燈影》書中所說,以及《八九識並存…等之過失》一文,附錄於《學佛之心態》書末) 。

真如有多種別名,謂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實際、無我、勝義…等。要皆不離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之真實性。依八識心王、五十一心所法、十一個色法、二十四個不相應行法等九十四法在三界運行中,所顯示此阿賴耶心體之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無我性等,依阿賴耶識心體假藉眾緣所顯示之真實如如體性而名曰真如。此真如之體性,才是大乘行人所應修證、觀行、轉依之法相,而非以阿賴耶識之阿賴耶性作為所觀行轉依之法相,故說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之真如相,是大乘菩提所依之法體。

譬如眾生行十善而上生天界,享受勝妙五欲,而自身中第八阿賴耶識心體卻於此五欲並無絲毫貪著。若眾生造惡業而下墜地獄受尤重純苦之果報時,阿賴耶識心體於此不可愛之五塵境仍不起絲毫的厭離。眾生於三界中起種種瞋恨、愚癡心行時,阿賴耶識心體仍安住於無瞋、無癡境界中,不於六塵中動心虛妄分別,恒住清淨平等境界中。於眾生之三世生死中,阿賴耶識心體常住,從不改易其清淨自性,而阿賴耶識心體卻又是無始本有、盡未來際永不壞滅。於一切證悟第八阿賴耶心體者,皆可現觀自身及眾生身中如前所述心體之真實性、不虛妄性、平等性、離生性、無我性,以此真實性及如之自性緣故名曰「真如」。由此當知真如是依阿賴耶心體而有,當知真如一名,是為遮止愚人執著此心體所顯現之生滅因緣相(乃遮止心體所生種種法相之生滅有為相,非指心體有生滅相) ,有諸大乘經教為證。由此第八阿賴耶識心體常住故,而有三毒種子不斷流注,導致眾生輪轉生死不能斷絕,由有如是生死種子故,說此第八識名為阿賴耶識;然此阿賴耶識之流轉生死體性根源之三毒種子,是可滅之法,可藉由三乘菩提之行門修除,滅除阿賴耶識性,餘名異熟識、心、所知依、阿陀那識,阿賴耶性已滅故,名為滅阿賴耶識;由此阿賴耶識之阿賴耶性非是永遠常住之法故,是可滅之法故,有時大乘經中方便施設說「無阿賴耶識」,令菩薩眾了知阿賴耶識性非真實常住,唯有心體常住而恆常住於真如法性中,恆常顯示其真如性,由此而假名施設為真如。所以讀經時應當真解其義,不可猶紫蓮比丘一般執言取義。

《瑜伽師地論》云:「真如唯無為」。《成唯識論》 云:「諸無為法離色心等決定實有,理不可得;且定有法,略有三種:一、現所知法,如色心等。二、現受用法,如瓶衣等;如是二法世共知有,不待因成。三、有作用法,如眼耳等;由彼彼用,證知是有。無為非世共知定有,又 無作用如眼耳等;設許有用應是無常,故不可執無為定有。然知無為,所知性故,或色心等所顯性故如色心等;不應執為離色心等實無為性。……。又諸無為許無因果,應如兔角,非異心等有。然契經說有虛空等諸無為法(虛空、擇滅、非擇滅、不動、想受滅、真如);略有二種:一、依識變,假施設有;謂曾聞說虛空等名,隨分別有虛空等相,數習力故心等生時,似虛空等無為相現;此所現相,前後相似無有變易,假說為常。二、依法性,假施設有;謂空無我所顯真如,有無俱非,心言路絕,與一切法非一異等;是法真理故名法性,離諸障礙故名虛空。由簡擇力滅諸雜染,究竟證會故名擇滅;不由擇力本性清淨,或緣闕所顯故名非擇滅;苦樂受滅故名不動,想受不行名想受滅。此五皆依真如假立,真如亦是假施設名,遮撥為無故說為有,遮執為有故說為空,勿謂虛幻故說為實,理非妄倒故名真如,不同餘宗『離色心等有實常法名曰真如』,故諸無為非定實有」。

由是《成論》之文,證實真如亦是假名施設之名詞,唯依阿賴耶識心體之常住不壞性之 真實,及依阿賴耶識之本來已如之性,而遮止愚人說「無阿賴耶識心體」、遮止愚人說「無真如可證」,故說為「真如實有」;又為了遮止「誤執真如、阿賴耶識猶如『三界有』」之愚人,故說為空性;不可說阿賴耶識之真如性虛幻,故說為實。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如性乃是真實正理,絕非虛妄顛倒之想而生者,故施設其心體之無為性,說為真如。是故 真如依他而有:依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而有,從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上面顯示出來。所以不可將真如顛倒建立為第八識心體之所依心也!真如只是呈現第八識心體之自體性爾,所以紫蓮等人公開倡議:「阿賴耶識是生滅法,是從真如出生者」,其實是違教而又悖理的謗法之說。由是緣故,《起信論 》中馬鳴菩薩依於一 心而說有二門之差別:

一、心真如門,謂眾生本具一自性清淨心,即如來藏心,這個真如相即是第八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之無為性。此自性清淨心是一法界 大總相法門體,此心本性乃不生不滅之實相,是法性、本際、實際故。又此自性清淨心(有時直接名為真如) 依言說有兩種內涵差別:一、真實空,即是此心(第八識心體)本具空性與有性功德之空性,究竟遠離不實之相,顯示此心有真實體性故。從本以來不與一切染法相應,離一切法差別相故,無有虛妄分別心故。應知此空性,非有相、非無相、非一相、非異相。以一切眾生之虛妄分別心所不能觸,故立為空。據實道理,妄念非有,空性亦空(非斷滅。實性無為無相爾) 。以所遮是無、能遮亦無故。 二、真實不空,即是此心(第八識心體) 本具「空性」,亦復本具「三界有」種種功德之「有性」,本性具足世出世間之無邊功德,有真實不滅之自體故,由妄念(虛妄念)空無(之後),即可顯示此真心之「真如性」常恒不變淨法圓滿,故名不空;亦無不空相,以非妄念心所行故,唯離妄念分別之後得智所能親證故。

二、心生滅門,乃謂眾生無始來就本有一含藏染污種子的自性清淨心,無始來就本有一無明、煩惱所染的如來藏,名阿賴耶識。正因阿賴耶識心體乃自性清淨心、乃是含藏一切法的如來藏,是故阿賴耶識能為一切染淨諸法之根本所依,能生顯一切世間、出世間法。阿賴耶識是諸如來清淨種性,雖於凡夫位恒被雜染,菩薩證已、斷諸煩惱無明習氣,即可發揚其本具圓滿功德之功能;所以證悟的人,必須悟後修除阿賴耶識心體中所含藏的七轉識相應的種種無明與習氣,而這些無明與習氣種子都是生滅法,七轉識也都是生滅法。是故《起信論》云:「心生滅門者,謂依如來藏有生滅心轉,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此識有二種義:謂能攝一切法、能 生一切法。」在《起信論》的這一段論文中說,如來藏即是阿賴耶識心體自身,不包括阿賴耶識所出生之七轉識在內;將如來藏與所生的七轉識,共八識心王合為一心時,才說是阿賴耶識;所以《起信論》 中所說的阿賴耶識,函蓋第八識如來藏與所生的七轉識。

《起信論》所說如來藏,單指第八識阿賴耶,諸經中亦多說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但《 起信論》中則是欲令眾生了知「一心唯通八識心王」之說,故以阿賴耶識一心含攝此八識心王:第八識如來藏、意根、前六識。如是特別指明如來藏即是阿賴耶識心體本身,而亦常可以阿賴耶識一名函蓋八識心王為一心。如是,如來藏一名,謂「心」本具足無量無邊體性功德故,即為《楞伽經》所云「阿賴耶識心體具有之七種性自性(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種性自性、因性自性、緣性自性、成性自性)。」

依阿賴耶識心體(自性清淨心) 無始來為無明熏習,而有與雜染種子互為因緣之集藏分段生死之阿賴耶體性(特指末那識所導致的我愛執藏性)及七轉識等生滅心相之現行運轉。此乃不生滅之阿賴耶識心體(假名真如)與生滅之阿賴耶性 —生滅之七轉識 —互相和合。二者和合非一非異,故名阿賴耶識,這是廣義的解釋阿賴耶識;此識能攝一切無為法,能生一切有漏、無漏之有為法。

又阿賴耶識心體乃自性清淨心,故阿賴耶識無量世來,雖藉各種雜染法種子為因緣而出生五趣有情之根身,及所依之器世間,而能圓滿酬償有情之各種業報。於此過程中,阿賴耶識雖有無量功能差別法相的現起,例如能緣根身、器界、種子,於所緣有了別性,能執持根身而令全身不壞、而生六塵外的自性受,亦能生七轉識相應的六塵內覺受;能因染污末那識之恒時相續作意不斷,而流注阿賴耶識心體自身及所執藏七轉識之無量法種,才會有相分、見分、自證分、及證自證分等。阿賴耶識雖有此無量之心行法相現起,但自身於三界現行運作中,卻恒時不斷顯現其清淨無染性、平等性、不變異性、真實性、無我性、離生性、涅槃性等,合名真如性。

是故阿賴耶識心體本具圓滿成就諸法之真實體性;凡夫異生位,此一心體現起能有集藏分段生死染污種子之體性,名為阿賴耶性,眾生因此而現起五趣輪迴不息之六凡法界;在此階位中,因為分段生死的煩惱特重,所以第八識依此立名阿賴耶識。雖阿賴耶性是一切煩惱無明根本,但阿賴耶識心體,本是自性清淨心,自身於三界中所現起之無量心行法相雖屬有為,但於一切時中皆顯示其無漏清淨無染的自性,可由一切證解阿賴耶識者所現觀。又二乘無學斷盡三縛結、五下分結、五上分結,捨報入住無餘涅槃,因我執斷盡,作意滅失三界中的自我,使得末那識斷滅而不再出生,現行法的識種子不再流注,唯餘阿賴耶心體(改名異熟識)獨存,如是自住之涅槃境界即是無餘涅槃。

又八地以上菩薩,雖無分段生死之雜染種子,但仍有變易生死之有漏法種,故此心體(自性清淨心)所含藏的種子現有異熟生與異熟滅,使得一切有漏法種異時、異類、變異而熟,是故此位第八識名異熟識,心體仍是清淨無染。又佛地因二障之種子、隨眠究竟轉易清淨,不再有異熟生滅,圓滿無漏,此心體即顯現自身本具清淨圓滿之無邊功德性,改名第八無垢識,顯現佛地真如性。

由此當知八識心王於三界現行運作時,雖有生滅因緣相:顯示阿賴耶性(亦是異熟性所攝) 、七轉識等心相。依無明、煩惱、習氣而不斷變異、生滅,而阿賴耶心體仍藉七轉識等心相之不斷變異、生滅等過程,顯示此一心體之清淨性、真實性。如《 起信論》云:「今言滅者,但心相滅,非心體滅。如水因風而有動相,以風滅故動相即滅,非水體滅。若水滅者,動相應斷,以無所依,無能依故。以水體不滅,動相相續。眾生亦爾:以無明力令其心動,無明滅故動相即滅,非心體滅;若心滅者則眾生斷,以無所依、無能依故,以心體不滅,心動相續。」是故當知心有心體與心相之差異,皆是阿賴耶識一心所攝。

由此可以證實阿賴耶識心體是常住、不生滅的真實法,故一切學人不可妄言第八阿賴耶識心為虛妄法、生滅法。此法若有生滅,則無一切染淨因果,則無一切世間、出世間法,頓成無因論、斷滅論外道見;由有此心常住不壞,能為一切法所依,能執藏一切有漏無漏法種,能生顯一切世出世間萬法,是故 佛說:「阿賴耶識是諸如來清淨種性;於凡夫位恒被雜染,菩薩證已、斷諸習氣,乃至成佛常所寶持。」因此若有聞經論言:「阿賴耶識是一切雜染法根本」、「阿賴耶識體是無常,有取受性(取受一切種子、業種及四大) 」、「阿賴耶識是煩惱生因」、「阿賴耶識能攝藏諸雜染法」、「阿賴耶識如惡叉聚喻」、「阿賴耶識是生滅有漏」,當知皆是言第八阿賴耶識心體無始來因無明煩惱熏習,而現起能集藏分段生死雜染種子之有漏體性,名為阿賴耶性,故說阿賴耶識是一切世出世間法的根源,故說是實相心。如拙著《八識簡表》彙集聖教所示,此阿賴耶性是阿賴耶識心體在凡夫位所執藏之種子是有漏有為法,非指阿賴耶識心體從凡夫地到佛地恒常不滅之無漏無為法。因地阿賴耶識心體,能執藏一切種子,能執藏一切業種,能恆時顯示出真如性,故有法性、法身、如來藏、真如、本際、實際、心、自性清淨心……等多名。是故 《成唯識論 》云:「唯第八識恒無轉變,自能立故,無俱有依(此指無餘涅槃位時)」。《密嚴經》亦云:「阿賴耶識本來而有,圓滿清淨,出過於世,同於涅槃」。

又阿賴耶者,此翻為藏,藏具三義。阿賴耶識(有阿賴耶性故名)能持雜染種子,種子名「所藏」,此識是「能藏」。又阿賴耶識所藏種子能被雜染法所熏,故所依染法名為能藏,此識為「所藏」。又阿賴耶識恒為染污末那所執藏,致有情執為自內我而不自知故,名為「我愛執藏」。

若聞經論有言:「轉依無間,當言已斷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正斷滅故捨二種取」、「對治阿賴耶識」、「阿賴耶識雜染還滅相」、「雜染根本阿賴耶識,以修習善法故即得轉滅」等,當知皆是 佛菩薩於佛子證悟第八阿賴耶識心體後,勉勵佛子當努力修學善法,將染污、無明、習氣之七轉識妄心,轉依清淨、自在、涅槃之第八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如性,漸次消除異生性、消除性障、斷除更深細之法我見與我執、斷無明煩惱習氣。正當轉依無間時,即是「將阿賴耶性斷除」,即是將第八識集藏分段生死體性斷除,即是「正斷、轉滅」阿賴耶識。此謂將阿賴耶識之「我愛執藏」滅除,將第八阿賴耶識心體改名第八異熟識心體,方便說為滅阿賴耶識、斷阿賴耶識,其實則是唯改其名不捨其體,乃至進修佛道斷盡二障種子、隨眠;改名佛地第八無垢識心體,依舊是因地凡夫之第八阿賴耶識心體。

學人於此聖教,若能尋經覓論,細心探究,當可證實末學上來所說誠諦不虛;當不再疑惑第八阿賴耶識生滅因緣相、雜染還滅相之真實義,於悟前不妄謗此第一義諦法為虛妄法、生滅法,未來方有證悟之因緣。悟後當努力觀行體驗此阿賴耶心體在蘊處界現行運作中,所顯示之清淨性、不虛妄性、平等性、離生性、無我性、不變異性……等真如法相。進而轉依,消除性障,斷除我執法執,轉依無間,圓滿菩提。

復次紫蓮心海比丘誤舉《成唯識論》 卷二之文句云:「諸心、心所,依他起故,亦如幻事,非真實有;為遣妄執心、心所外實有境故,說唯有識;若執唯識真實有者,如執外境,亦是法執。」及引《起信論 》所說,如來藏一心、心真如門、心生滅門等,而隱言「真如是體,乃不生滅法;八識心王為用,是生滅法。」又說:「唯識性是真如為體,是不生滅、不變易;唯識相為用,是生滅變異。」此說有誤,辨正如下:

「諸心、心所,依他起故。」文字表義乃說「八識心王、五十一心所法皆依他起」,句中文義有疑義之處為心王第八阿賴耶識,此「依他起」之阿賴耶識即是第八識染位之現行識 —阿賴耶識,具有「能藏、所藏、我愛執藏」之體性,與雜染種子互為因緣,故為「依他起」—依自己所出生之他法而現行於三界中;這是針對阿賴耶識心體的現行識而加以說明,也就是說,如果是單獨阿賴耶識心體,不依他法的話,是不能出現在三界中的;想要出現在三界中的話,就必須先依業種及無明而出生意根與五色根,然後才能再依意根與五色根而在三界中現行。這是說明阿賴耶識的現行識(述記中簡稱為現識),是依他而起 —依自己所生的種種法而現行於三界中,並不是說阿賴耶識必須依附他法才能存在,祂是可以離開一切法而獨自存在的,但是其餘萬法卻不能離開阿賴耶識而獨自存在,並且是必須從阿賴耶識中出生的;而且阿賴耶識的現行識所依之法,也是從阿賴耶識心體中出生的,所以阿賴耶識不是生滅法。

又阿賴耶心體,為圓滿成就此位(凡夫、異生、二乘有學、八地以下菩薩)因果,能圓滿酬償一切業種果報,而現起自身無漏有為法;此無漏有為功德法,乃如來藏妙功德性,故清淨無染,是本住法。故紫蓮所引用之《成唯識論》文義,非謂阿賴耶心體亦是依他起而如幻化之意,紫蓮心海比丘嚴重誤會論意,扭曲了玄奘菩薩的意思。阿賴耶識心體無始本有,為恐愚夫於一切法上妄執實我、實法,而起我執、法執,故說空性;玄奘菩薩又為已悟之佛子開示說:「若執唯識真實有者,如執外境,亦是法執。」此乃為破斥初悟之人執著阿賴耶識實有,便會類似凡夫恆內執阿賴耶識之種種功德為實我、實法,就會成為法執。但這句話的意思,是要除去初悟者的法執,並不是說阿賴耶識心體是生滅法,紫蓮比丘卻誤會了。又《成唯識論》云:「佛密意說一切法無自性,非性全無。」也是這個意思,是指一切法都從阿賴耶識心體出生,都不應執著,但不是說阿賴耶識的種種功德自性全然虛妄;因為第八阿賴耶識心體即是一切自性所依故,自性即是心之真實性故、即是真如故,乃至成佛常所寶持故。

《起信論》所言如來藏一心,所有經論皆言「一心通八識」,從來不說有第九識真如,也沒有第九識如來藏,只有坦特羅「佛教」 —天竺密教所編造的偽經中,以及藏密祖師所創造的密續中,才會有第九識的說法。真如乃八識以及六位心所、所變相分見分、以及分位差別等四位空理所顯示者,是此九十四法等蘊處界現行運作中所顯示出阿賴耶心體的人空、法空之清淨性,及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無我性……等無為心性,假名真如;並非在因地時之心體無此真如相,亦非唯有佛地方有真如相,故有邪行真如、正行真如、流轉真如、相真如、安立真如、清淨真如……等多名,故知此等多種名相所說之真如即是指阿賴耶識心體,隨阿賴耶識在凡夫位所顯示之真如性,隨證悟者於淨除煩惱障種子、所知障隨眠等過程中之真如性,乃至隨於佛地淨盡二障隨眠後之真如性所安立之假名施設;為遮止愚人因阿賴耶識,於三界現行生起種種法相「有作用、有變易」及此識在異生、二乘有學、八地以前,有集藏分段生死業種的體性(阿賴耶性) ,而言此識及所變生之七轉識及心所法都是虛幻、不實、生滅、變異;遮止愚人對如是虛妄法之認知,及對心體之阿賴耶性之錯誤認知,故藉施設「真如」一名以彰顯阿賴耶識心體。「真」謂真實,表阿賴耶識心體有真實常住不滅體性,「如」謂阿賴耶識心體的自性永不變易,表阿賴耶心體由凡夫位到佛地皆同一心體,皆同一真如性,即是自性清淨心、即是如來藏;所差異者,唯凡夫異生位自性清淨心含藏著二障染污種子;淨除後,即是清淨真如、清淨如來藏心。

唯識性者:《 成論》卷八說:「唯識真如,謂染淨法唯識實性 。」卷九中又說:「謂唯識性略有二種:一者虛妄,謂遍計所執;二者真實,謂圓成實性。」論中明言:唯識真如之真實唯識性者,函蓋第八識心體之真如性永遠不變,名為「淨唯識性」;亦說唯識真如函蓋第八識之集藏生死而流注一切種子之虛妄性,名為「染唯識性」。具足如是真實唯識與虛妄唯識 二門者,具足如是淨唯識與染唯識二門者,方是增上慧學中唯識性之真實道理。不可如紫蓮心海比丘所言之唯識性:唯取不生滅、不變易之真實唯識,而捨虛妄唯識一門;此即永明延壽禪師在 《宗鏡錄》中所指斥「唯立不變」的邪見!成為割裂的唯識性,成為不具足種智的唯識性。

因《勝鬘經》說,眾生無始來本有一染污的自性清淨心;《楞伽經》也說,眾生無始來本有一 無始虛偽惡習所染的如來藏。此種子染污之清淨心、種子染污之如來藏,名為阿賴耶識;此阿賴耶識是一切染淨法的根本,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法,即是正確的唯識性義理。是故因有此自性清淨心(如來藏) 隨順七轉識之無明煩惱熏習,而現起第八識之阿賴耶性、異熟性等七識心相應之遍計執之染唯識性,但自身之清淨真如性卻從未改變,此即是「不變」而「隨緣」。又第八阿賴耶、異熟識心體,雖於三界六道、五欲六塵境界中運作,卻恒時不斷顯示心體自身的清淨性、平等性、不變性等真如性之圓成實之「淨唯識性」,此是「隨緣」而「不變」。合此二者才是因地眾生第八識之唯識性,是雙具淨唯識與染唯識的;不可如彼紫蓮等人唯能現觀阿賴耶識之染污性、變異性、緣起性、有為性,而不能現觀阿賴耶識之真如性,而不能如實證解淨唯識性,而妄言「第八識是生滅法、是虛妄法」。紫蓮等人由於不能現觀此識之清淨性、不變異性、離生性、真實性等真如性,故外於第八阿賴耶識而產生虛妄想的建立另一想像中的真如(真心、如來藏),想像另外有一能生阿賴耶識心體,卻又純淨而無作用的真如、如來藏,此即永明延壽所破斥的「唯立不變」之邪見,可不慎乎!

復次,紫蓮比丘言:「唯識相則說三能變識與其相應法及諸法相,生滅變異而成其用。」也是妄說,辨正如下:

如馬鳴菩薩所說,此心生滅因緣相,能顯示大乘法的體、相、用。又《楞伽經》說此一心通八識,「體」謂第八識心體,於三界中現行;由凡夫異生位到佛地,不論在凡染位或在聖淨位,性恆平等,無增無減,無別異故,名為真如。「相」謂第八識心體本來具足無量無邊自性功德,名如來藏。「用」謂第八識心體,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此體、相、用,在八識心王之現行位當中顯露無遺,自是末法時期不肯自參自悟,從他人處聽聞密意而解悟阿賴耶識者所無法現觀,只能怪自己不肯自參自悟,偏要向他人探聽密意,失去自參自悟所能發起的功德智慧,又能怪誰呢?

「唯識相」謂阿賴耶識能出生器世間及有根身,並流注心法和色法種子,使八識心王(分為三種能變識)能於三界中現行運作,酬償一切染淨因果、出生一切有為法,顯示一切無為法,成就三界六道、四聖六凡一切萬法。於其中顯示出此心體之真如法相(清淨、平等、不變異、無我、離生……等心性)。於其中顯示此心體所具足之無量無邊功德性,於其中亦顯示此阿賴耶識心體,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之妙用。

是故「唯識性」與「唯識相」皆依阿賴耶識而有—皆依此一心而有—而此一心即是有染污種子的自性清淨心、即是有染污種子的如來藏心體。不可如紫蓮等人將本來一心、本來具足染淨一切法的阿賴耶識,加以切割,加以分離,將阿賴耶識心體之無為清淨不變異性,外於阿賴耶識而另立一虛妄想像之真如,妄謂為唯識性(因紫蓮等人妄說阿賴耶識是妄心,因彼等妄說阿賴耶識是從真如中出生者);不可如紫蓮等人妄將阿賴耶識自身種種無漏有為之無量心行法相,及有漏有為之集藏分段生死種子之阿賴耶性,稱為生滅變異之「唯識相」。此乃嚴重誤解佛法,破壞佛法之完整性;此謂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如性(淨唯識性)無法單獨現行於三界中,須藉阿賴耶識之業種、無明種(染唯識性) 及種種無漏有為之心行法相現起,方得顯示、方得親證。「唯識相」只是依「唯識性」而現行分位假立之說明,彼此非體用、非依緣關係,二者和合不可分離,相以性而顯示,故唯識相顯示更多不同層次之唯識性,乃是更為深入唯識性而證知更多唯識性之更深妙法,但卻是以唯識性為基礎,卻只是證知更多、更深細之唯識性而已,所以二者本是一體,不可分為二法故。又,因緣力故,「唯識性」有種種法相之現行,合此「唯識性」及所顯法相,名現行位,名「唯識相」。所以,依照成論的說法,唯識性與唯識相,仍舊是「生滅與不生滅之和合」,與《起信論》所說是一樣的,絕不是紫蓮等人所誤會的「唯識性是純粹不生滅法。」是故「唯識相」乃「唯識性」之現行法,「唯識性」含攝在「唯識相」中,要依「唯識相」之悟後進修內涵,方得證知究竟位之「唯識性」故,而「唯識性」中函蓋「淨唯識」與「染唯識」二門故。是故三能變識乃體用兼備,是生滅與不生滅和合之法。

因此不可如彼紫蓮等人執言取義,斷章取義而切割阿賴耶識,妄謂「唯識相(八識心王)是生滅變異法。」因離阿賴耶識心體,無別真如可得,真如乃阿賴耶識(心)之真實性、無為性,由阿賴耶識之現行法所顯故。當知依阿賴耶識故,得說一切法非有變異、非無變異。當知依阿賴耶識故,可言一切法非生滅、非不生滅。當知有為法中有無為法、無為法不離有為法。如是法界中道實相之道理,彼紫蓮心海等人云何不知呢?

真如乃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實性、無為性,《佛地經論 》云:「乃至真如雖非識變,亦不離識,識實性故;識上二空無我共相所顯示故。」由此論文可知真如是所顯法,而非所生法。所生法,譬如有根身、七轉識、心所法等,各有作用,所顯法之真如則無作用,所顯之法必定不可能有作用故。《 入楞伽經》云:「真如離心法,遠離於分別。」此經句中已經明說:真如離八識心王所具有之種種功能。七轉識能了別六塵境界,阿賴耶識雖不分別六塵,但亦有六塵外之種種分別性(了眾生心行、了根身、器界、種子等),然而真如連此功德亦無,故說遠離於分別,因為真如只是阿賴耶、異熟、無垢識所顯示出來的清淨體性。所以《唯識述記》亦云:「心性(心之體性) 者真如也,真如無為非心之因,亦非種子能有果法(也不是種子—功能差別—能有種種現行果位上的功能),如虛空等(猶如虛空等無為法一樣都無作用)。」

如此種種教證,皆說真如乃無為、無作用,乃是依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實性、無為性所假名施設,乃是心體在三界現行有為法中所顯示之真實與如之體性,乃是心體之自身體性、心性,不可顛倒建立為阿賴耶識心體之所依。離阿賴耶識心體即無真如故。佛法是圓滿、連貫、完整的,不可如彼紫蓮比丘,硬是要將真如與第八識心體分割,硬是要在八識心王之外之上,另行安立虛妄想的真如為其法體;硬是要切割唯識性相,妄謂 「唯識性為體,所以唯識性真實;唯識相為用,所以唯識相虛妄。」當知佛法 — 特別是大乘法、了義法、第一義諦法 — 絕不可如此分割,否則必將使得佛法漸漸支離破碎;支離破碎的佛法,終將無益於一切佛子之道業。

紫蓮心海比丘又舉:【 《楞嚴經 》云:「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宗鏡錄 》永明延壽釋曰:「此二種根本即真妄二心。一者無始生死根本者,即根本無明,此是妄心。最初迷一法界,不覺忽起而有其念,忽起即是無始,如睛勞華現,睡熟夢生,本無元起之由,非有定生之處,皆自妄念,非他外緣,從此成微細業識,則起轉識,轉作能心,後起現識,現外境界,一切眾生同用此業、轉、現等三識,起內外攀緣為心自性,因此生死相續,以為根本。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者,此即真心。亦云自性清淨心,亦云清淨本覺。以無起無生,自體不動,不為生死所染,不為涅槃所淨,目為清淨。此清淨體,是八識之精元,本自圓明。以隨染不覺,不守性故,如虛谷任響,隨緣發聲,此亦如然。能生諸法,則立見相二分。心境互生,但隨染淨之緣,遺此圓常之性,如水隨風,作諸波浪。由此眾生,失本逐末,一向沉淪都不覺知,枉受妄苦。雖受妄苦,真樂恆存。任涉昇沉,本覺不動,如水作波,不失溼性,唯知變心作境,以悟為迷,從迷積迷,空歷塵沙之劫,因夢生夢,永昏長夜之中。故經云『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以不了不動真心,而隨輪迴妄識;此識無體,不離真心,元於無相真原,轉作有情妄想。』」

故知此自性清淨心,具隨緣、不變二義;隨緣者,此心靈妙自在,不守自性,能受染熏,隨迷悟之緣,成凡聖之事,輪轉三界六道;又以不變,故雖隨緣而不失自性,常非虛妄,常無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此一心,常具二門,即真如、生滅二門。永明延壽 《宗鏡錄 》云:「此心……不變是性,隨緣是相,當知性相,皆是一心上義,今性相二宗互相非者,良由不識真心,每聞心字,將謂只是八識,不知八識但是真心上隨緣之義。故馬鳴以一心為法,以真如、生滅二門為義。論云依於此心顯示摩訶衍義,心真如是體,心生滅是相用。只說此心不虛妄,故云真;不變易,故云如;不守自性,故隨緣。以隨緣故,成無量義。又由不變故,始能隨緣,由隨緣故,方能不變。何者?謂若變自體,將何隨緣,如無水豈能成波浪,故知一心不動,義遍恆沙,雖遍恆沙,皆是一心之義。」】

紫蓮心海比丘又作妄言云:

【從上所引,雖是繁瑣,然欲令學人知此心之性,由此則知云何眾生於三界六道輪轉生死,皆是妄見,實唯一心之理,學人依此知見而入,則不執八識,亦知八識乃真心隨緣之義,如此便知勝鬘夫人說此難解之法問於佛時,佛即隨喜:「如是!如是!謂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污難可了知。有二法難可了知,謂自性清淨心難可了知,彼心為煩惱所染,亦難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薩摩訶薩乃能聽受,諸餘聲聞,唯信佛語。」如是稍解自性清淨心如來藏、真如、阿賴耶識已,方不致於錯亂佛道次第及經論原意,亦不致於對諸菩薩及祖師所引述之自性清淨心體性迥異於己所體悟之第八阿賴耶識而一一否定掉諸大菩薩及諸祖師,動輒輕言若非如此,則諸經論皆應改寫;動輒輕言若非如此,則諸大菩薩應非悟者;而究其原,諸經論其實不用改寫,諸大菩薩亦皆是悟者,錯在自己所悟乃第八阿賴耶識之片段,而諸經論及諸大菩薩所講、所悟者,皆是陳述自性清淨心如來藏及真如之理,如此角度之偏差,致使雖是護法心切,卻誤造謗佛、謗法、謗僧之行,實屬可惜可悲,諸學人當引以為鑑!今者我所熏習阿賴耶識是不生滅、無漏、無為無作、是圓成實性、是空性、是因地真如等知見,是否於經論上有所提及,抑或是我隨某師所言而作如是說,此事極嚴謹故。若經論皆未曾提及阿賴耶識有如是體性,而乃我所隨學之師作此異說,則有智學子當遠離之,豈可因情執而隨其言語亂舞,以學佛之善因而造謗三寶之惡果,豈非冤哉!】

辨正如下:

紫蓮心海誤會經中佛意,所說虛妄。《楞嚴經》所云:「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

無始生死根本,謂眾生將攀緣的七轉識妄心的種種自性,誤認做真心如來藏;然後透過各種修行方法,要將妄心修成真心;不知七轉識乃阿賴耶識心體從無始來所含藏無量法種,藉無明、業、愛等緣而現起,本無自體性,非屬常住不滅法;卻想要將虛妄的七轉識修行轉變成真常不壞心,久劫修行不得成就故,所以是虛妄之想。真心乃第八識,是無始以來本已是第八識,不是從七轉識修行轉變成第八識;如《成唯識論》所云:「唯第八識恒無轉變,自能立故,無俱有依(此依無餘涅槃位而說,非依有餘涅槃位而說)。」

無始生死者,即是一念無明,謂阿賴耶識無始來為七轉識妄心所薰,而有集藏分段生死種子的體性,緣此而有染污末那,恒與四煩惱相應:謂我見、我慢、我愛、我癡。緣於我愛煩惱,末那恒執阿賴耶識之相分及見分為自內我,名為我愛執藏;緣此我愛執藏及末那識的恒審思量性,俱生我執法執不斷,故恒與阿賴耶識所藏之染污種子相應,於無始來不覺,忽起一念相續不斷,而有種種虛妄想、虛妄分別及妄念,此即是生死根本。

「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此即是第八阿賴耶識心體,從因地至佛地都不改其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涅槃性等真如性。眾生悟此因地真如心,轉依此「心真如性」,斷除此心之阿賴耶性,即可離分段生死。

復次《宗鏡錄》所云業識、轉識、現識,並不正確,今舉馬鳴菩薩《起信論》之言當可明了。《起信論》中馬鳴菩薩開示云:「依阿賴耶識( 含藏之雜染種子) ,有無明不覺,起能見、能現、能取境界、分別相續,說名為「意」。此「 意」復有五種異名:一名業識,謂無明力不覺心動;二名轉識,謂依動心能見境相;三名 現識,謂現一切諸境界相,猶如明境現眾色相;現識亦爾,如其五境對至即現,無有前後,不由功力。四名智識,謂分別染境諸差別法;五名相續識,謂恆作意相續不斷,任持過去善惡等業令無失壞,成熟現未苦樂等報使無違越;已曾經事忽然憶念,未曾經事妄生分別。」

此《起信論》文之意乃謂:眾生無始來本有一染污的自性清淨心名為阿賴耶識,無始來即有一無明煩惱所熏之如來藏名阿賴耶識;依此識所含藏之雜染種子為因緣故,而有無明不覺心動,而起能見、能現、能取境界,分別相續,凡此皆名意根 ,即是末那識。此意根末那識復有五種異名:一、名業識,謂染污末那識恒與四煩惱相應,恒執阿賴耶識之相分、見分、為自內我,及自身之恒審思量性、俱生我執、法執體性,故末那恒與阿賴耶識所藏之染污種子相應,於無始來、常以此無明因緣力,不覺而一念心動,成就一切善惡業報,故又名為業識。 二、名轉識,謂末那識依此一念動心,而作意不斷的促使阿賴耶識流注七轉識種子,作為意識之等無間緣,使見聞覺知心現起,能見六塵境界,故名轉識。 三、名現識,謂無始來末那識(意根) 即為阿賴耶現行識之俱有依(非阿賴耶識心體依末那而有,有時說「阿賴耶識之俱有依唯末那」者,是說阿賴耶識在三界中現行運作時必須有末那識的作意、決定思,不是說「阿賴耶識必須有末那識為依才能存在」),因有末那恒時作意不斷,方得有阿賴耶識自身法種之流注及分段生死種子之現行,才有見、相二分功能之現起。故於有根身接觸五塵境之「外相分」時,因有末那之作意,阿賴耶識方能於根塵觸處流注相分種子,猶如明鏡現眾色相,而現起種種內相分。因末那恒時作意不斷,促使阿賴耶識恒時不斷現起「五塵內相分」,猶如明鏡顯現影像一般,五塵境對至即現,沒有前後分別,也不須作功,即得現起;末那識有這種「 促使阿賴耶識對境時『現起』內相分的功能」,故名現識。 四、名智識,謂末那識能依覺知心之熏習分別一切法之染淨、善惡、好壞、美醜等種種差別法,而有分別我執、分別法執的習氣現起故名智識。 五、名相續識,謂末那識無始來之「 恒、審、思量」性,故恒作意相續不斷,能使阿賴耶識所持之善惡業種,恒時不斷流注轉易而不壞失,成熟現在、未來一切苦樂憂喜等業報,因果不爽;已曾經事會因末那之我執習氣、劣慧心所、作意、思心所及覺知心忽然憶念生起,未曾經事會因末那之虛妄習氣配合覺知心而起妄想分別;末那識自無始劫來如是運作而從來不曾間斷,故又名為相續識。此五種識名,皆是意根末那識所攝。《起信論》中如此明言,符合《 楞伽經》中現識的說法與真義,所以馬鳴菩薩的說法是正確的說法,永明延壽禪師的《宗鏡錄》中,將阿賴耶識說為現識的說法,不符馬鳴菩薩的宗旨,也不符《楞伽經》中 佛的意旨,不應該引來作為明證。

由是當知,若無意根(末那識) ,則阿賴耶識將無法在三界現行運作;若無意根之作意及思心所,一切境界相將不能現起;若無意根,則無一切六塵上之見聞覺知,亦無三界萬法之能取與所取。故知染污末那實為生死根本,實為現起三界六塵萬法之根源。今言修行,當知唯是淨除七轉識相應的煩惱無明、雜染,阿賴耶識心體本身,不用你來修它,心體本自清淨;當七轉識轉依清淨無間,阿賴耶識含藏之染污種子,即轉易為清淨之無漏法種,永不變異,便成佛道。

復次《宗鏡錄》所云「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乃謂第八識阿賴耶心體雖自性清淨,但無始來,受無明熏習,含藏無量法種(有漏、無漏) 。能隨無明、業、愛緣,生起一切雜染法、有漏有為法,此為「不變隨緣」義。阿賴耶識心體雖在雜染法中現行運作,仍舊不斷有自身為酬償業果,配合十八界法而現起之無漏有為法,顯示出阿賴耶識心體之平等性、不變異性、不虛妄性、無我性、離生性、清淨性等真如法相(而為親證阿賴耶心體者所現觀) ,此即「隨緣不變」義(請參考《八識簡表》)。

復次,紫蓮心海比丘於此段結論中隱言:真心是體,是不生滅,依此體而出生八識心王及相用,是生滅的。此乃嚴重誤會佛法,而且是曲解經論。辨正如下:

一切經論皆說如來藏一心通八識,因為八識都是如來藏的體用 —七轉識也是從如來藏心體中所出生者。若如紫蓮等人所言「八識之外別有一真心」,則此能生八識之「真心」,本質上必為第九識。但一切經論皆說第八阿賴耶識才是無始時來的本住法,也說一切法都由第八識直接或間接出生,然而紫蓮等人所說第九識真心又為第八識之體,則將會有「兩個實相本體」的矛盾現象,是故紫蓮心海比丘此說有誤!

若如紫蓮等人後來改言「真心存在第八識中,與第八識非一非異、不即不離。」則又會出現「生滅的第八識中含藏不生滅的真心」的現象,又產生了過失:此真心必定不可離第八阿賴耶識而獨自存在,當「生滅的」第八識滅後,「永不生滅的真心」將會有無處安置的不合邏輯的怪現象。而且,生滅的妄心中,如何可能含藏不生滅的真心?真心若是由不生滅的妄心所含藏,則真心其實是以生滅的妄心為體,則此真心應當也是生滅的心,紫蓮比丘又怎可說真心是不生滅心?所以應該是「生滅性的」阿賴耶識 — 八識心王的識種流注性相 —含藏在不生滅的真心阿賴耶識心體中才對,所以,紫蓮等人後來改口說「生滅的阿賴耶識心中含藏著不生滅的真心」,這個說法也和以前的說法一樣不能成立。又,若如紫蓮比丘所言第八阿賴耶識心體是生滅法,則請問紫蓮等人:「第八識心何時生?何時滅?」有何教證與理證可以證明阿賴耶識心體是有生之法?有何教證理證可以證明阿賴耶識心體是有滅之法?

另外學人於此第八阿賴耶識常生疑惑,今當詳加說明。一、此識名「心」,因為此識能積集一切法種、一切業種,積集之義即是心義。既積集已,後起諸法,故說此識名為心,即是「心、意、識」中之心也。 二、此識又名心體,《攝大乘論》云:「若離阿賴耶識,無別可得」,是故成就阿賴耶識以為「心體」。三、此識又名為阿陀那識,執持諸種子、根身故。 四、此識又名所知依,此識為一切染、淨諸法之所依故,此識為圓成實性、遍計執性、依他起性等三種自性之所依,故名所知依。 五、此識又名種子識,能生諸法之義。

上述所舉第八識諸名(心、心體、阿陀那、所知依、種子識) 通一切位,即凡夫異生位、二乘有學無學位、菩薩有學無學位、乃至佛地。故一切學人當知第八阿賴耶識實乃常住不滅之真心、實相心。

此謂第八識心既能積集種子而無所遺漏,故知此心必定常住不滅,否則種子必有遺漏、壞散。又,此識既有心體之功能,則知此識必有一不生滅性,方能執持一切種子去至來世,否則一切眾生死後必成斷滅。又,此識既能執持種子,當知此識必有常住不生滅、堅固不壞之金剛體性,否則一切種子必有遺失,必將導致因果報償不能成就,則違背法界現實存在之因果律,使因果法則不能成立;又,此識恒時執持器世間與根身,不曾暫斷,是故此識必有一常住不滅之體性方得如此。又,此識既為 佛所說「一切染淨諸法之所依」,若此識有斷滅時,則一切染淨法依何而起?依何而滅?諸法生起之後有何原因能滅失?是故此識乃不生滅法。凡此種種皆明示阿賴耶識乃本具一 常住法,不生滅體性。

此外第八識又名阿賴耶,是能藏、所藏、執藏義,與雜染法互為因緣,才能在三界內出現與運作。凡夫異生、二乘有學、七地及以下聖位賢位菩薩之第八識,仍皆名為阿賴耶識,仍有集藏分段生死的體性。無學聖人、八地及以上菩薩,皆無我愛執藏位名,改名為異熟識。就是因為此阿賴耶識名之能藏、所藏、執藏與雜染種子互為因緣的體性可以滅除,方便說為「滅阿賴耶識」,使得眾多淺學之人誤會此識為生滅法、虛妄法,由於太大膽的緣故,就公開的否定阿賴耶識,另行施設建立一個想像中的真如心,想要求證這個想像來的、永遠不可能證得的真如心。

誠然,此位阿賴耶識之三種「藏」義,確實皆為雜染法、煩惱法、無明生死之根本(且三種「藏」之體性不斷隨雜染法的熏習而生滅變異) 。但這些只是第八識心體的局部,並不是第八識的全部(如前五位所述) 。於此顯現染污同時的阿賴耶心體第八識,仍不斷的現行自身之無漏有為法於三界煩惱法中,顯示出其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真如相(因無圓滿究竟佛地之色、心,故不能究竟圓滿的具足顯露,須待淨除二障究竟,方能有佛地之清淨圓滿真如相顯現),可為證悟之人所現觀(請參考《八識簡表》)。

此第八識又名異熟識,異熟有三義:異時、異類、變異而熟。能引異熟果故名異熟,佛地以下第八識皆可名為異熟識,異熟之名含攝阿賴耶識位,所以有時阿賴耶識亦名異熟識。此識又名無垢識,此名唯如來地有,乃斷盡第八識中煩惱障種子、所知障隨眠,使識中一切種子純為無漏圓滿,不再受熏變易,故名無垢;但仍是因地阿賴耶識心體,只是種子內涵不同,唯捨其名不捨其體。

由此當知阿賴耶識乃生滅與不生滅和合,有漏與無漏和合,有為與無為和合,具足世間與出世間一切法;是圓成實性、依他起性、遍計執性之所依,無有一性能離阿賴耶識而有;又是雙俱空性(體真如相故) 有性(能生一切無漏有為法與有漏有為法故) ,是《解深密經》所言之「七真如」故。

復次,阿賴耶識雖緣根身、器界、種子而有執受,但都屬於無記性,是無漏有為法,捨受相應,故於三界現行運作中,並不對根身、六塵起絲毫的貪染心行或執著,離見聞覺知,無我性;雖有了別性(屬於六塵外之不虛妄分別,《維摩經》說「知是菩提」故),但此了別,非屬七轉識在六塵中之見聞覺知,不分別六塵中之苦樂憂喜、好壞境界(你上天界享樂,它並不貪取;你下地獄受苦,它也不厭離)。雖有執受,卻一向不作主、不貪厭;當你對色身有貪而百般呵護,它對此沒有意見;當你對色身起厭離(如久病不癒,或如定性聲聞厭惡色身) ,想要自殺而捨身,它也沒意見,完全配合末那識的作意與思心所。由此當知阿賴耶識雖因染污末那,而現起雜染的身口意行,但於其中仍不改易自身本來清淨涅槃的體性。由此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阿賴耶識心體,才能有二乘人之斷盡煩惱障而證有餘、無餘涅槃,亦不墮斷滅境界中;才能有大乘菩薩之斷盡所知障,而證佛地之無住處涅槃,亦不墮斷滅境界中。故知此第八阿賴耶識心體,乃是真實之如來清淨藏。故經偈云:「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輾轉 無差別」。經中如是明言,云何紫蓮心海等人偏要執著於經偈中「輾轉(種子生滅變易,前後不同)」一詞,而故意忽略「無差別(心體恒常不變)」一詞呢?

復次,《勝鬘經》 云:「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污,難可了知」,即是《楞伽經 》所說:「如來藏為無始虛偽惡習所熏,名為藏識(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能含藏一切真俗境界,如明鏡不與影像合,而含影像,約「有和合義」邊說,若不和合義者,即阿賴耶識體(藏識識體) 常住不變,故名真如;本一真心,雙具有性與空性。所以,真心雖有執受,卻不可將這個執受性,作錯誤的解釋,不可像紫蓮等人一般誤會「執受性就是有漏性」;譬如佛地真如的第八無垢識心體,仍然有執受性,盡未來際都有這種無漏的有為法性存在,所以無垢識亦能執受諸佛在人間時的有根身;如果修到佛地以後,第八識心體就失去了這種器世間與有根身的執受性,那麼諸佛一旦成佛時,必定會立即進入無餘涅槃位中,不再能持佛地的人身,那就是說:人間不可能有佛示現及存在。如果紫蓮等人因為無垢識仍然有執受器世間與有根身的執受性,就誹謗說佛地的無垢識也是生滅法,那也是無根謗法、謗佛。所以永明延壽禪師於《 宗鏡錄》云:「若有不信『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別求真如理者,如離像覓鏡,即是惡慧。」今者紫蓮等人公開否定 佛說「本來而有、永遠不滅」的阿賴耶識心體,妄謗為有生有滅之法,不信阿賴耶識心體即是如來藏,另外施設一個想像中的永遠不能證得的如來藏,正是永明禪師在《宗鏡錄》中所說的「惡慧」。

復次,紫蓮心海主張說,凡是大藏經中所收錄的論,那些造論的菩薩們都是悟者,這是有過失的。現見安慧法師是未悟者故,而紫蓮心海……等人,如今卻以安慧所造的《大乘廣五蘊論》邪論,取來作為教材,用來誤導眾生,作為誹謗正法的根據,殊不知當年聖 玄奘菩薩及 窺基大師早已在 《成唯識論、唯識述記》中廣破之。其餘未悟之「菩薩」,亦復所在多有,仍待一一考證。紫蓮比丘自無見地,崇古未悟凡夫,輕賤今時真悟菩薩,跟著古時未悟求名之凡夫「菩薩」破法之邪論而起舞,絕非有智之人。

紫蓮心海比丘又云:

【前舉永明延壽所言之業、轉、現三識,此極微細,當更另引,與諸學子共探法義,彼此增長。龍樹菩薩《釋摩訶衍論 》云:「自性清淨心因無明風動,心與無明,俱無形相,不相捨離。」此即自性清淨心隨緣之義。又云:「名為業相業識阿梨耶識,所謂根本業相及業識,別立以為阿梨耶故。」與永明延壽所謂業識意旨如何? 《宗鏡錄 》云:「復次,依不覺故,生三種相,與彼不覺相應不離。云何為三?一者無明業相,以依不覺故,心動說名為業。覺則不動,動則有苦,果不離因故。」二者之意互通也。 《釋摩訶衍論 》又云:「名為轉相轉識阿梨耶識,所謂能見境界之相及與轉識,別立以為阿梨耶故。」又云:「二者能見相,以依動故能見,不動則無見故。」此亦與永明所謂轉識意同。又云:「現相現識阿梨耶識,所謂境界之相及與現識,別立以為阿梨耶故。」又云:「三者境界相,以依能見故,境界妄現,離見則無境界故。」從上二菩薩所言,當知三識皆指阿賴耶識起心之三種過程,而極微細故,若非承佛神力,云何能說?如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云:「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諸識有幾種生住滅?佛告大慧:諸識有二種生住滅,非思量所知。諸識有二種生,謂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種住,謂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種滅,謂流注滅及相滅。」如是過程,佛言非思量所知,若以意識思惟想像,云何能知?若言證量過彼龍樹菩薩者,而猶不解此間真意,奢言種智,實乃有過, 若更為文而謗聖僧,有如小兒無知,欲舔刀上之蜜。為警世人,茲舉二本楞伽經文以示眾學子。 《入楞伽經 》卷九:「我乘內證智,妄覺非境界,如來滅世後,誰持為我說?如來滅度後,未來當有人,大慧汝諦聽,有人持我法,於南大國中,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能破有無見,為人說我法,大乘無上法,證得歡喜地,往生安樂國。」

《大乘入楞伽經 》卷六:「自內所證乘,非計度所行,願說佛滅後,誰能受持此?大慧汝應知,善逝涅槃後,未來世當有,持於我法者,南天竺國中,大名德比丘,厥號為龍樹,能破有無宗,世間中顯我,無上大乘法,得初歡喜地,往生安樂國。」

學人深思之,世尊既於《楞伽經 》中授記龍樹乃初地菩薩而顯世尊正法教,豈不知其入地、住地心耶?所解經文有錯無錯耶?若知有錯而猶授記,將欲誤導眾生耶?而實非如此。若因己所解經意與佛授記之初地菩薩有出入,當思自身與菩薩差異何在?若諸菩薩所解經意皆同,而若為了朋比己意,便言此菩薩與彼菩薩所述經意不同,無乃詭辯乎?而隨學者卻不知揀擇,隨喜 誹謗初地聖人,豈真欲盡形壽依人不依法耶?《宗鏡錄 》卷97 :「龍樹尊者行化到南印土,彼國人多修福業,不會佛理,唯行小辯,不具大智,及問佛性,而云布施。我求福業,非解佛性,汝會佛性,為我說之。龍樹曰:『汝欲學道,先除我慢,生恭敬心,方得佛性。』眾曰:『佛性大小?』師曰:『非汝所知,非說大小,若說大小,即是大小,非佛性也。』彼眾曰:『我欲棄小辯,歸于大海。』龍樹即為說法,對大眾而現異相,身如月輪,當於座上,唯聞說法,不睹其形。彼眾有一長者,名曰提婆,謂諸眾曰:『識此瑞否?』彼眾曰:『非其大聖,誰能識也。』爾時提婆心根宿淨,亦見其相,默然契會,乃告眾曰:『師現佛性之義,非師身者。無相三昧,形如滿月,佛性之義也。』語未訖,師即現本身,座上說偈曰:『身現滿月相,以表諸佛體,說法無其形,用辯非聲色。』」故述此者,欲贊其德也。書寫此段文,而實熱淚盈眶;近聞有人著文而評龍樹菩薩,心實憂悲,看他龍樹、提婆二尊者傳法,徒知師意,師德如天;末學有師,而俱不如彼,然報師恩之心,佛菩薩可昭,著文至今,幾次痛哭;亦於世尊及地藏菩薩前發願:願生生世世跟隨地藏菩薩承事諸佛,盡未來際不捨菩薩本願,利樂諸有情,地藏菩薩成佛,弟子方願成佛。將此功德迴向吾師,早證真如,利樂人天;然見吾師著書立言評論龍樹菩薩彼段文已,不復言語,唯悲痛矣。】

辨正如下:

此段言說,實在有很大誤解(誤解大乘法義、亦誤解師長),由於自己的誤解,使得紫蓮心海比丘有了如此不必要的傷心痛哭,並且直接出書公開否定師長正確的法義,已成為無根誹謗師長及正法,今當詳加說明,以釋疑惑。又,師長之法義若實有誤,應當對面詳說,以令改正,方名真實報師恩者。若師長確有錯誤,面告之後仍不肯改正,方可出書否定之;不應如紫蓮心海其人,在尚未與師面談之前,亦未當面表示:「師長法義有誤,願與師長面談」,而且於師長希望面見論法之時,卻又串連而一起避見師長,然後便直接公開出書否定之,又將助其證悟如來藏之導師喻為小兒無知 ,恣意貶抑之。如此作為,與世人忘恩負義欺師滅祖之行為,並無差異;有違 為人弟子之準則,亦違世間為人處世忠厚之道,尚且沒資格當儒門弟子,何況能當修學出世間無上法之佛家弟子?

法義辨正者,《大乘起信論》馬鳴菩薩云:「此心生滅因緣相,能顯示大乘『體、相、用』故。」於 《解釋分》中又云:「生滅因緣者,謂諸眾生依心意識轉。此義云何?以依『阿賴耶識』有無明不覺,起能見、能現、能取境界,分別相續,說名為『意』。此『意』復有五種異名:一名業識,謂無明力不覺心動。 二名轉識,謂依動心能見境界相。 三名現識 ,謂現一切諸境界相,猶如明境現眾色相;現識亦爾,如其五境對至即現,無有前後,不由功力。 四名智識,謂分別染淨諸差別法。 五名相續識,謂恒作意相應不斷,任持過去善惡等業令無失壞,成熟現未苦樂等報使無違越;已曾經事忽然憶念,未曾經事妄生分別。……。言「意識」者,謂一切凡夫依相續識(意根),執我我所,種種妄取六種(塵)境界。亦名分離識,亦名分別事識,以依見愛等熏而增長故」。

如是論意甚明,「心」為阿賴耶識,「意」為末那識、意根,有五種異名:分別為業識、轉識、現識、智識、相續識。此五種識名之論解,詳如前述,此不再舉。「識」為意識,名分離識或分別事識。所以《起信論》所說,同於《楞伽經》的說法,都是說意 —意根 —有促使阿賴耶識現起萬法的功能,所以名為現識;「心」則是說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識」則是說意識 —分別事識。所以,馬鳴菩薩所說的「心、意、識」的定義,是非常明白的。

所以,紫蓮等人之師長 — 平實導師 — 所說法義完全同於 《起信論、楞伽經 》,今紫蓮心海卻舉偽論 《釋摩訶衍論 》之錯誤言論,隱言業識、轉識、現識為阿賴耶識,違背原論《 起信論》之真實義。當知《 釋摩訶衍論 》乃是《大乘起信論》之註解;如今觀其所說,與原論明顯不符,是故當依《 起信論》之說為準,不應依錯誤的《釋摩訶衍論》為準。

此外,《釋摩訶衍論》是否真為龍樹菩薩所造?自古已然多有爭議,中國佛教古來少聞此論,只有部分禪師引用之,並不是大多數的禪師都引用之。今時則被普遍認定為偽論,唯有日本與高麗佛教,方有部分人承認是龍樹菩薩所造者,仍非多數人所承認者。譬如今時的 《佛光大辭典 》中如是載:「釋摩訶衍論凡十卷,印度龍樹菩薩造,姚秦筏提摩多譯。……本書相傳為龍樹所作,然其真偽,論說不一,或謂本書乃日僧圓仁,根據新羅僧珍聰口傳而成立者;或謂原撰者為新羅國大空山沙門月忠;或謂本論諸咒各種奇特之異字中,有類於武則天之文字者,故推論本書成立於武周時代。」

近人印順法師亦作考證:「釋摩訶衍論,是大乘起信論的註解,無疑的是唐人偽作;無知者,也偽託是龍樹造的。」(《中觀論頌講記》頁三)(印順法師說法雖然錯誤連篇,又否定如來藏,成為謗法者;然吾人不可以人廢言,對其所說正確之處,仍應支持之,仍可引用之,不可全面推翻之,否則即是「以人廢言」之愚人也。)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翻譯之《龍樹菩薩傳》中,載有《 中論……》等著作,獨缺《釋摩訶衍論》。別譯「龍樹菩薩傳」亦然,皆未載龍樹菩薩曾造此論。

復次非唯天竺不傳此論,中國之「磧砂藏、嘉興藏、敦煌藏、龍藏」,亦皆無《釋摩訶衍論》;乃至日本後來之「萬正藏」中,亦無此論典藏。唯有「高麗藏」及日本更後出之「萬續藏、大正藏」方有此論。可知此論確為後人所造。

詳細論證,請閱平實導師所著《燈影》附錄之考證文,便可明了。

復次《釋摩訶衍論》說「意根是從意識細分而有」者,也違背 世尊所說「意識以意為根,故說意為意識之根」正理。甚至將阿賴耶識歸類為現識,此說有誤,阿賴耶識自身不具現識之功德,要由意根之遍計執性,方有意根之恒時作意相續不斷,方能令阿賴耶識所含藏之三界中分段生死種子不斷現行,方能令阿賴耶識不斷流注六塵相分……等。阿賴耶識自身恒住涅槃境界中,永遠住於「恒而不審」之清淨境界中,絕無可能自動流注相分、見分及分段生死之種子;經論中皆說阿賴耶識不能自行運轉故,要由意根作為俱有依,要依意根之作意與思心所……等,方能運轉故。《成論》 卷四云:「阿賴耶識俱有所依,亦但一種,謂第七識;彼識(意根)若無,(阿賴耶識)定不轉故。」

由此可知:阿賴耶識絕非是「能自動生現萬法」之識,恆而不審故,完全是被動性之心體故,從來不曾有現起諸法之「欲」故;是故阿賴耶識於三界中之六塵萬法悉無執受性,乃至執持器世間、色身……等法,亦是皆由意根之作意與思…等,而令阿賴耶識流注種子方能執持者;若意根作意欲死、欲自殺者,阿賴耶識絕無意見,必定完全配合,絕無主見,正是「不審」之體性。是故,阿賴耶識必須由意根之作意與思等,方能由阿賴耶識中流注種子而顯現萬法,故說意根方是現識。

綜觀《釋摩訶衍論 》法義,與龍樹菩薩《中論、大智度論……》所述法義廣泛深入而又嚴謹完美之風格,迥然大異,可知非同屬一人所造,絕非龍樹菩薩所造,必定是後人假託龍樹之名所偽造者(詳閱《燈影》書中之考證)。

且若非導師 平實居士大智、大悲,不畏辛勞多方舉證、辨正,令 世尊甚深佛法正義得以彰顯,令聖僧(龍樹菩薩) 之般若證量不會因此被質疑、不會因此被拖累;則一切學人恐仍難出離邪知邪見深坑,則恐難免有人因認定《釋論》是龍樹所造,而大力抨擊龍樹菩薩。若非 導師不與各方大師和稀泥、不做濫好人,有悲、有智、有勇,於此五濁惡世之各方學人及自身,難免被諸方錯悟大師籠罩、被古人所造偽論誤導;加上自己福德慧力不足,難免依語不依義,依人不依法,便將猶如紫蓮等人之執言取義、斷章取義、斷句取義,誤人誤己。以能知此事實真相之故,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因此,紫蓮心海比丘當可不用因為「同著僧衣」的緣故而如此悲痛, 導師法義正確無誤,於各不同時期所說者,但有深淺廣狹不同,以及新學、久學方便善巧之異,於三乘菩提則皆無有違越,於正經、正論法同一味故。是故一切學人,不可將後人偽作之《 釋摩訶衍論》 ,栽贓於龍樹菩薩身上,強謂偽論是龍樹菩薩所作,此是陷龍樹菩薩於不義之造大惡業者,亦是謗僧、謗法之愚行,以彼《釋論》 法義與正經、正論皆不相符合故,以彼偽論在西天、東土皆不被承認故,以彼論曾經多人考證為後人所偽作故。因此緣故,說紫蓮心海所說「平實導師誹謗聖僧龍樹」之語,是違背事實的構陷栽贓之語;以弟子之身分,而對師尊作此構陷栽贓之事,不是一個學佛的人所應該有的心態,更何況未經告知、未經與師討論辨正以求證實,便出書誹謗之?

紫蓮比丘作如是言,以謗助其證悟如來藏之恩師:「書寫此段文,而實熱淚盈眶;近聞有人著文而評龍樹菩薩,心實憂悲,看他龍樹、提婆二尊者傳法,徒知師意,師德如天; 末學有師,而俱不如彼,然報師恩之心,佛菩薩可昭,著文至今,幾次痛哭;亦於世尊及地藏菩薩前發願:願生生世世跟隨地藏菩薩承事諸佛,盡未來際不捨菩薩本願,利樂諸有情,地藏菩薩成佛,弟子方願成佛。將此功德迴向吾師,早證真如,利樂人天; 然見吾師著書立言評論龍樹菩薩彼段文已,不復言語,唯悲痛矣。」然今已經證實:紫蓮心海所引為真論之《釋摩訶衍論》正是偽論,乃是後人假託 龍樹菩薩之聖名而偽造者,論中處處錯謬,處處違背聖 龍樹菩薩之種種論著,紫蓮比丘對此,復有何言?而吾師所證諸種現觀,解說於《燈影 》書中,又豈是紫蓮等人所能臆想而知者?而證真如之意,平實導師亦已舉述及辨正於《燈影》書中,分明顯示真義,證明紫蓮比丘等人被楊先生所嚴重誤導,故說紫蓮比丘在其書中所說之言,都無可信之處。楊先生若有自信,有證量者,應該趕快針對平實導師的《燈影 》一書,及對 《略說八九識並存…等之過失》一文,以書籍提出辨正,公開流通,不該躲在暗處,教紫蓮心海比丘作擋箭牌,使紫蓮比丘受到誤導而出書,而被法義辨正所傷害;如此挑起兩端爭執、都有傷損以後,楊先生卻置身事外,坐收漁翁之利。

如今已經證實紫蓮比丘所說之 龍樹菩薩《釋摩訶衍論》,絕非 龍樹菩薩所造,紫蓮比丘為了後人所偽造之偽論被評論而痛哭流涕,乃是妄哭;又以此誤會後之邪論邪見而公開出書誣謗助其證悟如來藏之德過於天之恩師,誣謗「根本未曾謗僧」之上師為誹謗聖僧,乃是妄言,乃是無根據而以最重罪故意誣謗其恩師;如是妄哭、妄言、妄謗其恩師之後,而寫於書中公開流通,以謗有大恩於紫蓮比丘之平實導師,如此作為之紫蓮比丘,其人有何恩義可言?乃是不知恩義之人也!假饒平實導師之法義確實有誤,也應該先與平實導師私下研討辨正;經過多方辨正之後,如果確定有誤,而平實導師又不肯更正者,才可出書否定之;這是作人的基本行誼,也是為人弟子的根本行持。然而紫蓮比丘因為身披僧衣故,自命為 世尊之弟子,私下倡言非是平實導師之座下學法學生,不承認自己是平實導師弟子,而又不知平實導師是大乘法中之勝義菩薩僧,所以便大膽的出書亂作否定,並加以誣蔑,顛倒其說,豈符世間為人之道?師徒之道就更不必說了。

如今紫蓮心海比丘,被人誤導之後,不肯先與助其證悟之大恩師討論,避不見之,亦不肯求見討論,便直接出書否定;結果又是錯誤的否定,成為「以邪法否定正法」之謗法重罪,成為以邪見故意誹謗其恩師之誹謗大乘勝義賢聖僧之重罪,而說「幾次痛哭」,究竟是為誰而哭?又是為何事而哭?助汝證悟如來藏之師,乃是汝之根本上師,正可謂師德過天,過於生養汝之父母,而汝紫蓮比丘竟然如此無情的、不先商量討論便直接出書而公開否定之,有何恩義可說?而在書中處處以「汝」字稱呼其恩師,全無恭敬之心,又於誣謗之後,再以妄言示人以知恩知義之表象文句,而在書中妄說「為師而哭」,則是反說事實之大妄語人也!豈非其心可誅之人?紫蓮心海比丘若如自己書中所說「真欲報師恩」者,應當儘速公開懺悔,然後求見其恩師當面懺悔以求寬恕,而不是在書中亂發願、亂迴向。說穿了,這種亂發願、亂迴向之目的,只是想要彰顯他的恩師莫須有的過失罷了,正是司馬昭之心,何人不知?

紫蓮心海比丘書中又云:

【言歸正傳, 《成唯識論 》云:「阿賴耶識為斷為常?非斷非常;以恆轉故。恆,謂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故。轉,謂此識無始時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可為轉識熏成種故。恆言遮斷,轉表非常;猶如瀑流,因果法爾。如瀑流水,非斷非常,相續長時,有所漂溺;此識亦爾,從無始來生滅相續,非常非斷,漂溺有情,令不出離。」

問:汝說此識無體,不離真心,元於無相真原轉作有情妄想。何不解云此識乃七轉識,本無自體,不離真心阿賴耶識,而對無形無相之第八阿賴耶識迷為自我,而生七轉識之有情妄想,執著七轉識自我為真實;又阿賴耶識即因地真如,不生不滅,用是指種子流注及七轉識,念念生滅。

答:前舉 《成唯識論 》云:「諸心、心所依他起故,亦如幻事,非真實有」,即言八識心、心所皆是依他起,非真實有,奈何定執唯識?汝說阿賴耶識是因地真如,不生不滅,則體應是常;然彌勒菩薩《瑜伽師地論 》卷五十一云:「復次,阿賴耶識於所緣境念念生滅,當知剎那相續流轉,非一非常。……又阿賴耶識,體是無常,有取受性,轉依是常,無取受性;緣真如境聖道,方能轉依故。……又阿賴耶識令於善淨無記法中,不得自在,轉依,令於一切善淨無記法中得大自在。」諸經論皆未言阿賴耶識是因地真如,皆指阿賴耶識是念念生滅,有為之法,彌勒菩薩更直云阿賴耶識體是無常,若是真如,應非無常,則汝宗即壞,唯除不信彌勒菩薩語者,若彌勒菩薩尚且不信,吾人所說,自是無益於汝;今著此書乃為願真實探討法義,願依法不依人者說。】

辨正如下:

由紫蓮心海比丘此段所說,當知為「依語不依義、執言取義、斷章取義」,雖前已辨正過,此處因為回應其文,必須不厭其煩,再略加說明。彼既舉《成唯識論》文義而說,當知論已明言「阿賴耶識非斷非常 ,具『恒』『轉』之圓滿體性」,云何紫蓮心海比丘單取「此識無始來念念生滅,前後變異,因滅果生,非常一故,可為轉識熏成種故。」之阿賴耶性—種子生滅變異性;而忽略「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故」之不生滅性,妄言阿賴耶識是妄心、是生滅法,妄謗此菩薩藏,實非智者之行,是邪見邊見故。此謂阿賴耶識,即是《楞伽經》 所說「無始來本有虛偽惡習所熏的如來藏」;即是《勝鬘經》所說「無始來本有染污的自性清淨心」。是故阿賴耶識心體即是如來藏,即是自性清淨心;除非紫蓮等人認定如來藏是生滅心,否則怎可說阿賴耶識是生滅心?因為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故。是故阿賴耶識心體本具無邊自性功德,有圓滿成就諸法之真實體性;因地阿賴耶識心體雖仍含藏染污種子,而有集藏分段生死種子的體性(阿賴耶性) 現起,但心體自身恒時顯現其清淨無染之真如相,可為一切證解阿賴耶識者所現觀。

因阿賴耶識攝三種法(請參考《八識簡表》),一切學人不可不知:一、有漏有為法,謂阿賴耶識因無始來受七轉識無明虛妄熏習而有集藏分段生死種子體性(阿賴耶性)的現起,此阿賴耶體性與雜染種子互為因緣,恒受煩惱無明熏習,變異不定,是眾生輪迴五趣不息之根本原因,是眾生三界受生不斷的根本原因。是故《瑜伽師地論》彌勒菩薩云:「阿賴耶識體是無常,有取受性」,謂阿賴耶識心體的這種集藏分段生死種子的取受性是無常法,是可以經由修行而斷除的。 二、無漏有為法,謂阿賴耶識心體為酬償無量業報,因染污末那識恒時作意相續不斷,故有第八識自身種子恒時流注不斷,現起無量心行法相、功能差別。如藉無明、業愛、末那、四大之緣,造就器世間,出生有根身,流注七識種子現起見聞覺知心。阿賴耶識能緣根身、器界、種子,於所緣境有了知性,能執持根身,有不可知執受,有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等無量心行法相、功能差別,凡此種種雖是有為,但屬無漏,清淨無染故,佛地亦有故,名為無漏有為法。亦是阿賴耶識心體(如來藏) 之妙功德性故,是故於五欲六塵中,於天道、地獄中,於尤重純苦中,阿賴耶識皆無苦樂憂喜,皆無恐懼不安,無貪、無厭,清淨無染。 三、無漏無為法,謂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實性、常住性、不生滅性、本來性、無為性、不變易性、平等性、離生性、無我性……等真如性,是空性、無相、無為、無造作,非色非心而不離色心,無為無作用故。由是阿賴耶識本具之無漏無為法、無漏有為法、有漏有為法。可以確知阿賴耶識乃法界中道實相心。非斷非常、非有變易非無變易、非生滅非不生滅。遠離兩邊,契合中道,亦是實相般若中道之法體,是大乘所說因果相續緣起正理。

云何證知「阿賴耶識心體有此真如無為常住不滅之心性」呢?謂阿賴耶識心體於染位之阿賴耶識名、異熟識名及淨位之無垢識名中,無始來恒時相續不斷現起自身清淨無染之種種心行法相,此無漏有為法,雖藉法種之流注生滅方得現起,然經論皆言此阿賴耶識心體「性堅持種令不失故」,若此心體無「常住不滅性」,則一切法種雖有心念流注生滅之熏習過程,然於阿賴耶識斷滅時必將全部遺失,則成無因無果,因果將不可能成就,故不可說阿賴耶識心體有斷滅時。復次,對一般凡夫及外道聖人而言,末那識尚且是恆而不可斷滅之心,唯有二乘無學聖人方言可滅之心;更何況二乘無學聖人尚且無力滅除阿賴耶識心體,更何況 佛說阿賴耶識心體常住、性如金剛,不可壞滅?紫蓮等人云何妄言阿賴耶識心體是有生可滅之法?違教亦復悖理!

復次,若此阿賴耶識心體不具「無漏有為」之心性,則一切法種,不待七轉識之染淨法熏習,於藏識執持位即得因心體之「有漏有為性」而變易不定,將只選取有利於自己之業種而記存之,將排斥不利於自己之業種而不記存之,則必導致三界因果業報錯亂無章,使因果律不復存在。亦將使得無餘涅槃位第八識心體自住境界成為違佛所說之「非寂滅、寂靜」,以阿賴耶識是有漏有為性故;審如是,則是違教悖理之說,大違法界之真實相。

是故第八阿賴耶識,含攝上述三種法(有漏有為法、無漏有為法、純無為法) ,因地得以現見有情輪迴不息、世間生住異滅,井然有序,因果不爽。果地佛位因三無量數劫之善淨法熏習力,轉易所有雜染有漏法種為無漏法種,永不變易;亦圓滿一切無漏有為法種,使第八無垢識唯攝圓滿之無漏有為法及無漏無為法,成就五法、三身能顯現出此清淨如來藏心之無邊功德,由有圓滿之無漏有為法種,故能利益眾生永無窮盡。若無無漏有為法種,則不能利益眾生;若無漏有為法種不圓滿,則利益眾生時便有侷限;然 諸佛之無漏有為法種圓滿具足,故能利益眾生永無窮盡、廣大圓滿。所以第八識心體必須雙具有為與無為,若僅有無為法種,而缺無漏有為法種,則不能廣大利益眾生,亦將有窮有盡,不能成滿佛地廣大功德。

「諸心、心所依他起」,乃指八識心王於凡夫異生、二乘有學、七地及以下菩薩之三藏位(能藏、所藏、執藏),皆或多或少、尚有如前所述之有漏有為法。此位因阿賴耶性(集藏分段生死體性)特重,導致自身尚未斷除分段生死輪迴,不得止息(但地上菩薩是留惑潤生,不是無力斷除分段生死煩惱);因為「三藏」分段生死煩惱特重,從重立名,故謂此位之第八識名阿賴耶識。誠然,此位阿賴耶識之三藏體性與雜染種子互為因緣,因無明煩惱不停現前,七轉識之妄心熏習不斷,雜染種子隨之不斷生滅變異,導致三藏體性(阿賴耶性集藏分段生死種子體性)不斷生滅變異。故 彌勒菩薩說,此位阿賴耶識(有漏有為法) 體是無常,有取受性(有集藏分段生死種子的體性) ,當轉依此位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如相(此凡夫位及七地以下聖位阿賴耶識自身之無漏無為法,仍不斷在三界有為法現行運轉中顯示其清淨性、不虛妄性、平等性、不變異性、離生性、無我性……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真如性,可被親證者所現觀) 。當七轉識妄心轉依並熏習此心體之真如法相,轉依此無間斷之清淨如來藏心體,則阿賴耶性(集藏分段生死種子體性) 滅除,即無分段生死種子的取受性了,即可於善淨無記法中得大自在,改名異熟識。是故,為遣眾生執外境實有,故說 唯有「心」、 唯有「識」;為遣眾生執「 唯識真實有」如執外境一般之法執,故說「心、心所依他起(依心體所生色……等諸法而有阿賴耶識心行法相之現起)」,故說阿賴耶識心體乃真如、實際,是空性;為遣妄執,故 佛「密意說無自性,非性全無」,佛法是中道實相,所說之空性並非斷滅空故。

另第八識於自身無漏有為法現行時之「諸心、心所依他起」者,乃意指:心體(自性清淨心) 因緣力故、悲願故所現起之無量心行法相,是依心體本具之不可思議妙功德性,由無量無漏法種流注而有;心體之真實性、真如性、清淨性、圓滿性等,亦於其中顯現無遺。是故心 — 阿賴耶識 —有其圓滿而不可分割之完整性,有為法中有無為法,無為法不可離有為法而顯示,二者和合如一故,心體、心相和合是一心故。心體之真如性、清淨無為性,必須依阿賴耶識之現行識—阿賴耶識在有為法中現行之法相 —方得顯示故,真如乃阿賴耶識(心)之真實性、無為性故,依阿賴耶識(心)而有故,「真如無為」無作用故,不可顛倒而建立「真如是體,出生阿賴耶識之相用」。不可如紫蓮心海等人妄言:「阿賴耶識無體,是有情依真心而起的妄想,是生滅法。」此是大邪見,不僅嚴重破壞佛法之完整性,並落於八、九識並存的過失中(八九識並存的過失,詳見《學佛之心態》一書附錄)。是故契經云:「阿賴耶識亦復如是,是如來清淨種性,於凡夫位恒被雜染;菩薩證已、斷諸習氣,乃至成佛常所寶持。」《 密嚴經》亦云:「一切眾生阿賴耶識,本來而有,圓滿清淨,出過於世,同於涅槃。」《大乘入楞伽經》亦云:「顯示阿賴耶,殊勝之藏識,離於能所取,我說為真如。」於此誠懇的呼籲紫蓮心海比丘等人:要貫通 佛意與 彌勒菩薩的真正意旨才好,千萬不要誤會 佛意與 彌勒菩薩的真意,否則連佛菩薩都要喊冤了!

紫蓮心海比丘又云:

【略述世親菩薩《大乘百法明門論 》及窺基大師之《大乘百法明門論解 》:

論:「一切法者略有五種,……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應行法,五者無為法。」

《大乘百法明門論解 》卷一:「心法者總有六義:一、集起名心,唯屬第八;集諸種子起現行故。二、積集名心,屬前七轉識;能熏積集諸法種故。或集起屬前七轉現行,共集熏起種故;或積集名心,屬於第八,含藏積集諸法種故。三、緣慮名心,俱能緣慮自分境故。四、或名為識,了別義故。五、或名為意,等無間故、六、或第八名心,第七名意,第六名識;斯皆心分也。

言心所有法者,具三義故:一恆依心起,二與心相應,三繫屬於心。具此三義,名為心所,要心為依,方得起故。」 論:「一切最勝故,與此相應故,二所現影故,三位差別故,四所顯示故。」

論解:「言初心法八種,造善造惡五趣輪轉,乃至成佛皆此心也。有為法中,此最勝故,所以先言。言與此相應故者,謂此心所與其心王常相應故。……言所顯示者,此第五無為之法,乃有六種,謂此無為體性甚深,若不約事以明,無由彰顯,故藉前四斷染成淨之所顯示,前四有為,此即無為,先有後無,所以最後明也。」

論:「第五無為法者,略有六種:一、虛空無為,二、擇滅無為,三、非擇滅無為,四、不動無為,五、想受滅無為,六、真如無為。」

論解:「言無為者:是前四位真實之性,故云識實性也。以六位心所,則識之相應;十一色法,乃識之所緣;不相應行,即識之分位;識是其體,是故總云識實性也。而有六種謂之無為者,為,作也。以前九十四種乃生滅之法,皆有造作,故屬有為。今此六法、寂寞沖虛,湛然常住,無所造作,故曰無為。

言虛空無為者:謂於真諦離諸障礙,猶如虛空、豁虛離礙,從喻得名。下五無為,義倣此說。

擇滅者:擇謂簡擇,滅謂斷滅;由無漏智,斷諸障染所顯真理,立斯名焉。

非擇滅者:一真法界,本性清淨,不由擇力斷滅所顯;或有為法,緣闕不生、所顯真理;以上二義,故立此名。

不動者:以第四禪,離前三定,出於三災、八患,無喜樂等動搖身心,所顯真理,此從能顯彰名,故曰不動。

想受滅者:無所有處,想受不行,所顯真理,立此名耳。

真如者:理非妄倒,故名真如,真,簡於妄;如,簡於倒;偏計、依他,如次應知。又曰:真如者顯實常義,真即是如,如即無為。」

綜觀菩薩所言,皆直指阿賴耶識乃生滅之法,有為有造作,體是無常,有取受性,故須於大乘見道位親證真如已,轉依於此真如境聖道,漸漸斷除八識中二障粗重種,而於佛地永斷二障,第八識轉名無垢識,成純淨八識聚,名得大菩提,即四智相應心品。】

辨正如下:

紫蓮心海比丘等人,對此論文中窺基大師文句之誤解所在者,在此一句:「以前九十四種乃生滅之法,皆有造作,故屬有為。」故將阿賴耶識說為生滅法,阿賴耶識攝在九十四法中故。然而此乃誤解論意之虛妄想也!謂此句之前,基大師已作是說:「言無為者:是前四位真實之性,故云識實性也。……識是其體,是故總云。」如是一言,已經明說:六種無為法皆是前九十四法所顯示之 「識之實性」,皆以阿賴耶識心體為主體;若阿賴耶識心體亦是生滅法,則彼所主張之真如一法,更應當是生滅法也!由「生滅」之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之真如法性,當知必是生滅法故!真如既成生滅法,則百法皆成斷滅之法,則大乘佛法唯識教所說佛法應成為「斷滅空」法!是故當知論之註解中所說「阿賴耶識是生滅法」者,絕非紫蓮等人執言取義之文字表相上之意思也,是故應當探究其中真意:

基大師於《百法明門論解 》中已經明言:「阿賴耶識,華言藏識,能含藏諸種故。又具三藏義故,謂能藏、所藏、執藏也。與雜染互為緣故,有情執為自內我故,由斯三義而得藏名,藏即識也」。由是當知此位第八識之現行法—現識—仍是指染位執藏分段生死種子之阿賴耶現識,由於此心在凡夫位中之阿賴耶性特重故,「從重立名,阿賴耶識」。

此阿賴耶性既與雜染種子互為因緣,故屬有漏有為法,是生滅、變異法。然經論亦言法種有本有、新熏、有漏、無漏,亦言一切法種由第八識攝持。故言「此位阿賴耶識是生滅法」,當知是有漏有為法種之生滅,非指心體及其無漏無為法性是生滅。若如紫蓮比丘說者,則此識體(含識體之真如性) 滅時,無漏法種又當如何?是否亦隨同心體而滅?若如紫蓮比丘所言,則阿賴耶識體性滅失時心體亦應已經滅失,則第八識成為斷滅,則異熟識、無垢識所集藏之一切種子,當由何識所藏、所緣?而無漏習氣之一切清淨法種、無漏有為法種,又由何識所持?而能令染淨因果報償絲毫不亂?所以紫蓮比丘所說否定阿賴耶識心體,謗為生滅法之妄說,有大過失,何可信受?

新熏之無漏法種非此凡夫位之阿賴耶識所藏、所緣,唯有本有無漏法種為此凡夫雜染位之阿賴耶識所藏、所緣;既有本有無漏法種為阿賴耶識所藏、所緣,當知必有常住不滅之阿賴耶識心體恆存不滅所攝持故,本有之無漏法種(真如性)是阿賴耶識之真實性故。緣此得知第八識乃有為、無為和合,生滅、不生滅和合,雙具真如性與阿賴耶性,雙具空性與有性。阿賴耶心體所顯之真如性,但屬離言法性,無為無作用,故須由前四位九十四個有為法之運作過程中才能顯示,九十四法由阿賴耶識出生後,屬於能變生萬法之有性,阿賴耶識心體自身之真實性乃是空性,此空性不可滅除,否則即成斷滅;所以,基大師所說「阿賴耶識屬於有為」的意思,是說阿賴耶識所生之有漏有為性可以滅除,不是說阿賴耶識心體可以滅除;紫蓮等人誤會基大師之真實意,便振振有辭的否定阿賴耶識心體,將 佛說「本來而有、不生不滅」之阿賴耶識心體妄說為有生有滅之法,成就謗佛正法的大惡業。

諸經論中亦皆宣說:阿賴耶識心體轉去阿賴耶性之後,改名異熟識;轉去異熟識性之後,改名無垢識,亦名佛地真如。如是之言,已經明示:阿賴耶識心體乃是常住不滅之法,而心體因「含藏雜染有漏法種」所現起之阿賴耶性、異熟性可以轉滅、轉捨,眾生轉依心體本有之真如性,轉滅阿賴耶性與異熟性以後才得解脫、才得成佛。是故基大師此論解之真意,並非是說阿賴耶識心體亦是生滅法也!乃言阿賴耶識心體藉因緣力所現起有漏有為之現行法(阿賴耶性)是生滅法,二者差異不可不知。紫蓮心海等人不可依語不依義,自生錯會,致使經論義旨無法貫通,導致現在牽累學人同入謗法的大惡業中。

今舉窺基大師於《 大乘法苑義林章》 之說,以為佐證,窺基大師云:「楞伽第九頌云:八九種種識,如水中諸波。依《無相論、同性經》中,若取真如為第九者,真俗合說故;今取淨位第八本識以為第九,染淨本識各別說故。《如來功德莊嚴經》云:『如來無垢識,是淨無漏界,解脫一切障,圓淨智相應。』此中既言無垢識與圓鏡智俱。第九復名阿末羅識,故知第八識,染淨別說以為九也。」

如是窺基大師之意甚明,第八識染位乃凡夫異生之阿賴耶識,當淨除二障後成淨位第八識,改稱無垢識或阿末羅識,即是佛地真如所依之理體;唯捨阿賴耶識名,非捨阿賴耶識心體,故不可如紫蓮等人妄說「阿賴耶識心體是生滅法」。因地與果地皆同一第八識心體故,真識俗識皆同一第八識心體故,只是種子內涵有染淨及有漏無漏之差異,因此而改其名爾。是故第八阿賴耶識乃是因地真如,乃是因地真識;滅除阿賴耶性、異熟性後即是真識,即是佛地真如,即是淨無漏界。是故「阿賴耶識是有為法」一語,乃指第八識含藏之染污七轉識……等有漏有為種子所出現之法性是有漏亦是有為性,是可以經由修行而滅除的生滅法。非無阿賴耶識心體(真實性) 常住不滅,因基大師已明言「真如無為乃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實性」,明言「阿賴耶識所含種子轉易清淨即成佛地無垢識真如」故。

是故阿賴耶識既有真實體性(真如),一切學人萬不可因自身誤解經論意旨,而妄言第八阿賴耶識是生滅法、虛妄法,以免造下毀謗正法之惡業,因此說無法融會貫通三乘經論。謹慎!謹慎!

紫蓮心海比丘又云:

【 《成唯識論 》卷十:「云何四智相應心品:一、大圓鏡智相應心品,謂此心品、離諸分別,所緣行相,微細難知,不妄不愚,一切境相,性相清淨,離諸雜染,純淨圓德現種依持,能現能生身土智影,無間無斷,窮未來際,如大圓鏡現眾色像。二、平等性智相應心品,謂此心品觀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大慈悲等恆共相應,隨諸有情所樂,示現受用身土影像差別,妙觀察智不共所依,無住涅槃之所建立,一味相續,窮未來際。三、妙觀察智相應心品,謂此心品,善觀諸法自相共相,無礙而轉,攝觀無量總持之門,及所發生功德珍寶,於大眾會能現無邊作用差別,皆得自在,雨大法雨,斷一切疑,令諸有情皆獲利樂,四、成所作智相應心品,謂此心品為欲利樂諸有情故,普於十方示現種種變化三業成本願力所應作事。」

又云:「故此四品,總攝佛地一切有為功德皆盡,此轉有漏八七六五識,相應品如次而得。」

如是直顯因地八識乃至果地八識皆是有為,通有、無漏,真如則非如此,始從凡夫乃至佛地皆是無漏無為無造作也。 《占察善惡業報經 》卷下云:「眾生心體從本以來,不生不滅,自性清淨,無障無礙,猶如虛空,離分別故,平等普遍,無所不至,圓滿十方,究竟一相,無二無別,不變不異,無增無減;以一切眾生心、一切聲聞、辟支佛心,一切菩薩心、一切諸佛心,皆同不生不滅,無染寂靜,真如相故。」《釋摩訶衍論 》卷六云:「復次,真如自體相者,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非前際生,非後際滅,畢竟常恆。」

故《成唯識論 》卷十廣開演清淨法界真如與八識四智相應心品之差異:「清淨法界,無生無滅,性無變易,故說為常,四智心品,所依常故,無斷盡故,亦說為常,非自性常,從因生故。」此顯真如非八識所變故,體性殊異故,云何能謂第八識淨除二障而成無垢識真如也,諸經論皆未曾直言第八識即真如也,若有,則應明指何經何論?出處於何卷?否則即是自語,不可依憑。又佛地八識仍有所依所緣,所依者真如;論說所依常故,即是此義。所緣者一切法也,論說八識與二十一心所有法相應,遍緣一切法故。有此依、緣,云何無為無作?又 因地八識亦有所依所緣;依者,謂俱有依、因緣依、等無間緣依;所緣者,謂緣有根身、種子、器世間,云何無所依所緣?又依於真如,八識方能出生萬法,大乘見道後,依於真如境聖道,數數修習無分別智,方能淨除二障粗重種,到佛地究竟轉依,云何無依?】

辨正如下:

第一義法有它的完整性與圓滿性,不容許被紫蓮心海等人加以切割、分離。從 《瑜珈師地論、攝大乘論、成唯識論》 法義觀之,皆言真如乃第八阿賴耶、異熟、無垢識之真實性 — 是心之實性。此言義旨乃謂第八識除了有能生萬法之有為功德外,自身也是一個真實的心體,而此心體自身清淨無為。此清淨無為的真如性,必須藉八識現行法的運作中,才可顯示出來。因第八識心體是純無為(被動性心體) ,諸佛菩薩為防眾生誤解此第八識無為心體,同於第八識之種種有為法一樣有變易,故特取「真如」一名表彰之;「真」表真實,「如」表心性永不變異,是故《起信論》說第八識乃「生滅與不生滅和合,有為與無為和合、非一非異」,故第八阿賴耶識絕不是真如之用,事實上乃:第八阿賴耶識本身就具足體、相、用三法義,有圓滿成就諸法之真實體性,真如乃阿賴耶識心體自身所顯示的無為法性,真如依心體而有而顯故。

《起信論 》中,馬鳴菩薩云:「此心生滅(門)因緣相,能顯示大乘體、相、用故。」又言:「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在染在淨性恒平等,無增無減無別異故。」意指有情第八識心體雖能出生七識等種種有漏有為法性,但心體自身乃真實不變異性,不論在凡夫位或佛位,皆有無漏無為法之清淨無為性。本來就有的心體真實不壞性、清淨性、涅槃性。 又言:「相大,謂如來藏本來具足無量無邊性功德故。」意指有情第八識本身含藏無量無邊的功德,在凡夫異生位有過患圓滿之功,而同時顯示出其真如性;在聖位則有功德圓滿淨法之功,有利益眾生之無漏有為法之功。 又言:「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意指有情第八阿賴耶識能出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因果法,然於染位、淨位善惡有別故(善因善果中之貪求天界善業果報,亦是善因果所攝)。

是故當知第八識有一體三面之法義(請參考《八識簡表》),謂有漏有為法之有作用、有生滅、有變異及無漏有為法種之清淨、有作用、有變異(佛位則無變易), 及無漏無為法之無作用、恒常、清淨、不變異、不生滅。

復次,紫蓮心海等人舉《占察善惡業報經》云:「眾生『心體』從本以來,不生不滅,自性清淨,無障無礙,猶如虛空,離分別故,平等普遍…無染寂靜,真如相故。」

如是經義與前述末學所辨正的道理完全一致,第八識心體有種種「真如相」,自是紫蓮比丘不解其義,自生誤解。是故《攝大乘論》中,無著菩薩說:「若離阿賴耶識,無別可得,是故成就阿賴耶識以為『心』體。」 《密嚴經》亦云:「一切眾生阿賴耶識,本來而有,圓滿清淨;出過於世,同於涅槃。」即謂阿賴耶識心體本來而有,不是紫蓮等人所說的有生之法;此心常住不滅,自性清淨,恆具真如相,不是紫蓮等人所說的有滅之法。阿賴耶識心體雖出生一切染淨諸法,常處於五蘊染法中,自身卻恒現寂靜涅槃相,猶如虛空,遍持一切色法染法而其自身無染。楞伽諸經云阿賴耶識心體即是如來藏,是實體法,非虛妄法,具圓滿功德,出生一切有為法,攝一切無為法,同皆一心故,迥異紫蓮等人所說。

是故一切學人萬不可分割第八識為二,不可將第八識所顯之無為真如,別立為第八識所依之本體;因第八識自身有「體」有「用」故,真如只是第八識之所顯性,無體亦無用故;否則即成頭上安頭,落於「八九識並存之過失」中。更不可如紫蓮比丘等人妄言「第八阿賴耶識是生滅法、虛妄法」,如此即是毀壞佛教正法、誹謗 世尊了義正法,即是「謗菩薩藏」,將成一闡提人,學人務必謹慎小心!不可人云亦云。當自己無法肯定此一了義法時,當依止善知識,當請求善知識解疑除惑;若自身與善知識不能相應,最好先消除性障、轉修轉學二乘菩提,同時累積福德資糧,並發願迴向佛菩提,待因緣成熟時再來親近善知識。不然,念佛求生淨土也不錯;但不可謗大乘法,因為即使是最慈悲的極樂世界 彌陀世尊,也不肯攝受、不願收受謗大乘法的人,更何況是誹謗大乘法根本阿賴耶識的人?如何能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誹謗大乘法根本識的人,就只剩下墮落地獄一條路了!所以一切學人都必須極小心、極謹慎才好!

《成唯識論》云:「清淨法界(無垢識),無生無滅,性無變易,故說為常;四智心品,所依常故,無斷無盡故,亦說為常;非自性常,從因生故。」意指:清淨法界即是第八無垢識是究竟無漏無為之法界,是由阿賴耶心體淨除二障種子所成就之佛地真如性。何以故?譬如《 成唯識論》卷三言:「……或名異熟識,能引生死善不善業異熟果故。此名唯在異生二乘諸菩薩位,非如來地猶有異熟無記法故。或名無垢識,最極清淨諸無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來地有;菩薩二乘及異生位持有漏種可受熏習,未得善淨第八識故。如契經說:『如來無垢識,是淨無漏界;解脫一切障,圓鏡智相應』。」如是論中已經明言:清淨法界即是如來地之無垢識心體,也就是因地時的阿賴耶識心體,只因為還未淨盡二障種子隨眠,所以還不能稱為清淨法界;所以佛地的清淨法界,就是第八無垢識,就是因地的阿賴耶識心體;紫蓮等人為何還要頭上安頭?離清淨法界的無垢識心體,再尋覓另一個想像中的第九識清淨法界? 紫蓮等人既說清淨法界真如能生阿賴耶識,一定是第九識,只有執藏一切種子的心體才能出生其餘心體,真如既然是完全無為,又無作用,當然不可能出生阿賴耶識心體。既然紫蓮等人說清淨法界的真如能出生阿賴耶識等,當然就是第九識了,那又落到「八九識並存的種種過失」中,所說即成荒謬妄想。

佛地四智心品,乃佛地八識現行位之無漏有為法(隱含無漏無為法),乃阿賴耶識等八識心王,由因地經三大無量數劫淨除二障,轉成清淨圓滿無漏之無垢識等八識,轉此八識得生四智心品,體仍然是因地第八阿賴耶識心體之無為法性,是無生滅、無變異之真如性故。而此無垢識心體即是真如性清淨法界(因心體之無為性本無名,屬離言法性,強名曰真如,表真實不變異,心體真正「如」故,故清淨法界即是無垢識之所顯性) 之所依體,乃須由佛地八識現行法運作中,方得顯現。唯因地「色、心」屬有漏,不能具足發起此心體之真如性所能引生之無量功德,要待二障淨除究竟後,轉有漏有為「色、心」成圓滿無漏有為;七識已究竟轉依「常」性之真如法性故,方能轉生上品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方能轉生成所作智;第八無垢識已解脫一切障,方得生起大圓鏡智,此時方能究竟圓滿的顯示出佛地第八識心體之真如法性(在十方世界救渡有情中,藉由清淨身口意行,顯示出心體之平等、不變異、不虛妄、離生、無我、不思議…等真實心性) 。四智雖是有生之法,但因佛地八識心王常住不間不斷故,而說四智心品亦是常而不間不斷之常法。

因佛地無垢識所執持之法種皆清淨圓滿,永不受熏,永不變異,且第八識如前所說乃是一體兩面(佛位),雙具有為與無為,空性(真如性)及有性(能生萬法) 。以是故言「無垢識真如」,斯有何過?因識外無別可得,是故成就無垢識以為「心」之「體」。且窺基大師於《大乘法苑義林章 》已明說真如即阿末羅識,即無垢識,即第八識淨位,是「淨無漏界」。故《成論》說:「四智心品,所依常故,無斷盡故,亦說為常,非自性常,從因生故。」乃謂佛地一切有為功德,須依心體本具之無為性(真如法性) ,發起佛地之一切無漏有為法功德,方能常在十方利樂眾生,永無窮盡。非離阿賴耶識心體 —無垢識— 而有另一佛地無為之清淨法界。又四智心品乃無垢識心體及佛地七識心王之現行位,乃是佛地八識心王現識之無漏有為性,有其勝妙之利樂有情作用。是故第八識心體不管有無現行,心體本具無漏無為之心性是恒常住不滅的,亦是一切現行法之所依,若能滅除分段生死法種,依此滅除阿賴耶識體性之第八異熟識心體,而說即是二乘聖人之清淨真如;依此滅除異熟性之無垢識心體,顯現究竟圓滿清淨之真如法性,而說即是佛地之清淨法界。

復次,若如紫蓮等人所妄言之「真如出生阿賴耶識」,若妄言「阿賴耶識之上還有另一真如本體」,若妄言「阿賴耶識之外還有一如來藏心」,則應明確指示:出於何經何論?出於何卷?否則即是自語妄想,不可依憑。

復次,若如紫蓮等人所妄言:「真如是體,第八識是相用,真如與第八識不即不離 」,此亦顛倒,因第八阿賴耶識已具有「體、相、用」三法義,則紫蓮等人所倡言之此一真如,便是頭上安頭之虛妄想,變成「有兩個第一義法、兩個實相法、兩個本住法」故。若連 佛在《密嚴經》之開示:「一切眾生阿賴耶識,本來而有 ,圓滿清淨;出過於世,同於涅槃」的法語,都不肯信受,堅執「另有一能生阿賴耶識的真如才是本住法,才是第一義法,才是清淨法,才是涅槃法」,則是不信佛語的人;不信佛語的人,修學佛法又有何益呢?必定會依自意妄想而走入岐途故。

復次,若言:「永明延壽禪師於《宗鏡錄》有云:『此心……不變是性,隨緣是相,當知性相皆是一心上義;今性相二宗互相非者,良由不識真心,每聞心字,將謂只是八識,不知八識但是真心上隨緣之義。』」執此文句而言「真如是體,阿賴耶識是相用」,此乃誤解永明禪師意旨,何以得知?謂永明禪師已於文中明言「性相皆是『一心上義』」。此心有隨緣不變與不變隨緣之兩面義涵,謂此心「隨緣不變」是性,即是無漏無為法性,即是真如;此心「不變隨緣」是相用,是有漏、無漏之有為法(參考《八識簡表》)。要皆不離第八阿賴耶識心體而說「體、相、用」。謂阿賴耶識一名,依《 起信論》之意,乃如來藏真心與煩惱無明的和合;而阿賴耶識心體 — 如來藏 — 非是所生法,是無始時來的本住法;是故阿賴耶識心體即是因地真心,即是如來藏,故阿賴耶識心體雖長劫漂溺於生死無明之大海,得以相續不斷;長劫輪轉於五欲六塵中,卻恒時不斷顯示自身清淨無染、平等、無我、不變易、真實、圓滿等真心的體性。

是故阿賴耶識乃真妄和合識,一切有為、無為諸法,皆依阿賴耶識方得出生、建立故。不可如紫蓮等人離阿賴耶識,虛妄想像有另一真心,不可單說阿賴耶識是妄心、虛妄法、生滅法,論說離阿賴耶識無別真心故。是故永明延壽禪師於《宗鏡錄 》中亦云:「若有不信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別求真如理者,如離像覓鏡,即是惡慧。」紫蓮心海等人既然示現已經遍閱經論之相,舉示極多經論以證自己之主張,亦舉永明禪師之語而證自己之主張,何以對永明禪師這一段開示明說之意,卻不能審識其意旨?妄言「阿賴耶識心體非真實我,非實相心」,顛倒說「阿賴耶識是妄心、是生滅法」,不亦怪哉!

復次紫蓮心海比丘質問云:「因地八識亦有所依所緣;依者謂俱有依、因緣依、等無間緣依;所緣者,謂有根身、種子、器世間。云何無所依所緣? 」此亦誤會《成論》之意。阿賴耶識於染位(凡夫異生位) 為酬償業果,變生器世間、有根身、七轉識等十八界法。並為配合十八界法之正常運作,而現起自身之種種無漏有為法。故在三界現行之八識,彼此有種種依緣關係,方得圓滿此一無始來之因果律。此即是如來藏於染位,所現起之能令過患圓滿報償之功德。

當知佛法有二門:一、流轉門,二、還滅門。此二門皆依第八阿賴耶識而得建立。《大乘阿毘達磨契經》云:「無始時來界(阿賴耶識心體),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如《成論》 開示云:「此第八識自性微細難見,故須以作用而顯示之,頌中前半頌顯示第八識為因緣用,後半頌說明第八識可作流轉還滅的依持,是實體法。」今將此頌依《成唯識論》文義略加說明,以明《楞伽、勝鬘》諸經所說第八識是因地自性清淨心(有種子染污的自性清淨心),是因地如來藏(有染污種子的自性清淨如來藏),及第八識具有「體、相、用」而含攝真如一法之真實義理。

第八識是自無始以來一切法的因,也就是「種子識」;「種子」名為功能差別,又名為界,意即八識心王的一切功能差別、一切法界,都從第八識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出生,都含藏在第八識心體中,所以第八識名為「種子識」;也就是說,第八識是直接或輾轉出生一切法的「內因」。一切有為法和無為法都依止祂,依是緣義,即是執持識,執持一切法;所以第八識阿賴耶,自無始來為各人一切法的依止,故名為緣。能執持諸種子故,為現行諸法所依止,即變為彼及為彼依(謂第八識能變生一切法,是因義;復能為現行一切法的依止,是緣義)。「變為彼」者,謂第八識能變現器世間及有根身;「為彼依」者,謂第八識為前七識及一切心所法之所依止;能執持五色根令生覺受,眼等五識依之而轉;又為末那所依止,第六意識依之而轉,末那、意識皆是轉識所攝故。

又第八識自身的種種有為心性無量功能差別,亦須藉自身種子之流注方能現行,是故此識為因緣用。但第八識體性「恒而不審」,是一完全被動性的心體,故須藉末那之恒時作意相續不斷方能運轉,變生了種種有為法時,才能在有為法中顯示出第八識心體的真實性(真如)。非謂第八識心體是依他而有,乃言其功能(無漏有為法)之現行是依他起,須依第八識所變生之器世間及五根身與意根,才能使其無漏有為法現起運作,才能使其真如無為顯示出來而被佛子所親證,而其無漏有為法本有、其真如無為亦是本有,都含藏在阿賴耶識心體中;非如紫蓮等人所妄謂之「心體之真實性、無為性及其無邊功德性亦依他起。」是故意根末那識為第八識功能現行運轉之俱有依,一切學人不可因此而生誤會,妄解為第八識是緣起法、依他有、虛妄法。以聖教言轉識有七,以有變易故名轉識,卻又言皆從阿賴耶識心體所變生;《成唯識論》卷四云:「第八識(心體) 恒無轉變,自能立故,無俱有依。」既然說「自能立故」,當知不是依靠他法才能存在的心體,即是自己不依靠任何一法便可獨立而自己存在。返觀七轉識、五根身,以及真如無為,都須依阿賴耶識心體才能存在,所以紫蓮等人讀論而誤會論意,讀經而誤會經意,將依他起三字嚴重誤會了。

又有此第八識執持一切順流轉法(染污種子),令諸有情於善惡趣流轉生死。見惑、思惑、無明惑、塵沙惑皆依此識之受熏持種而得生起,是故此識為流轉門之依持。既是一切順流轉法種子之依持識,當知即是從來不生、永無壞滅之心體,不可謗為有生有滅之法。

又,有此第八識執持一切順還滅法(清淨無漏種子) ,令修行者依之可以證得涅槃,此中但說能證得聖道(即大菩提,四智相應心品);涅槃不依此阿賴耶識有染之識性生故,涅槃乃此識自身無漏無為之心性所顯境界;阿賴耶識心體離二障而施設真如一名(依心體之真實體性而假名施設) ,乃第八識心體本有此涅槃性,所以涅槃不是所生法,而是所顯法。雖心體本來自性清淨,而由客障覆蓋令不顯故,真聖道生時斷彼障故,令其相顯,名證得涅槃,乃心體所顯現之純無為境界,名清淨法界。

又此(此謂: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頌中初句顯示,第八識自性無始恒有,後三句顯示第八識為一切雜染法、清淨法的總相、別相之依止。雜染法者謂苦、集二諦,即有情因惑造業能感五趣之受生。清淨法謂滅、道二諦,即能證得之聖道及所顯得之涅槃。彼二皆依此第八識而有,若依轉識而說,理不能成立故。

又頌初句顯示,第八識識體無始相續不斷,後三句顯示第八識為三種自性所依止,謂依他起、遍計所執、圓成實性。如是應知紫蓮心海等人所謂之「真如、真心、如來藏、無為法、不生滅法、不變易、唯識性、唯識相、三自性、第一義、勝義諦」等法,皆從第八阿賴耶識所變生,離第八阿賴耶識皆不得成,此理極明,云何彼等諸人於此橫生邪見,妄言「阿賴耶識為生滅法、虛妄法、妄心」呢?此是最嚴重謗法的行為,將一切大乘小乘法的所依根本心體否定,將使大小乘一切法理都落入空想、妄想中,將使人永遠不能實證大小乘一切聖道;一切學人當以此為鑑,不可再妄謗正法。

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實性即是真如,是第八識藉緣顯現出自身之真實性,此第八識心體自身之真實性即是真如;萬不可將真如性從第八識切離,真如依第八識而有故;且第八識阿賴耶識心體本具無量有為無為功德,能生萬法、能攝萬法,然無法自行在三界中出現,因心體自身無形無色,又離見聞覺知、恒而不審故,要由意根之遍計執性,方能令阿賴耶識所執藏的一切有為法現行;經論中皆說阿賴耶識不能自行運轉故,要由意根作為俱有依,方能運轉故。《成論 》云:「阿賴耶識俱有所依,亦但一種,謂第七識;彼識(意根) 若無,定不轉故。」意謂阿賴耶識心體在三界中,若無意根作為俱有依,祂雖然可以獨自存在不滅,卻無法運作;若想要在三界中運作,就必須有意根作俱有依,才能運作。此意並不是說,阿賴耶識要依他法才能生起、或才能存在;紫蓮等人誤會論意,妄作亂解,不符論中原意。

「定不轉」三字的意思,乃七轉識的心相滅了,唯餘第八識心體獨存不滅,改名異熟識心體獨存,阿含諸經中名曰本際、實際;阿賴耶識心體「自能立故」,七轉識心體不能自立獨存故。是故當知,必須有俱有依的意根同時同處,阿賴耶識才能運作而直接或間接出生萬法。「因緣依」謂第八識自身有漏有為之阿賴耶性,與雜染種子互為因緣;若無有漏有為之雜染種子,阿賴耶識是必定會住於無餘涅槃境界中的,絕不會出現在三界內的;所以說阿賴耶識心體出現在三界內,而可由 佛指示予佛子們親證,而可由佛子們現前觀照到祂的實際存在和體性功能等,都必須有因緣依;否則,阿賴耶識心體必定常住無餘涅槃境界中,那時尚且沒有我們一切佛子,何況能有我們可以親證阿賴耶識的所在?所以說心體所含藏的雜染種子是阿賴耶識在三界中現行的因緣依,但不是說阿賴耶識心體要依種子才能存在,不可如紫蓮等人一樣誤會論意。

等無間緣依,謂意根能作其餘七識的等無間緣,所以說意根是阿賴耶識的所依;也說阿賴耶識是其餘七識心的等無間緣依,意思是,其餘七識若無阿賴耶識同時同處並行無間的現行運作,七識就都不能運作了,所以稱為等無間緣依;但是,這意思是說,阿賴耶識在三界現行運作時,必須有意根作為等無間的依止,才能運作;否則,阿賴耶識就不能在三界中運作與現行。但是這個意思,並不是說阿賴耶識要依意根才能存在,因為意根尚且要從阿賴耶識心體中出生,並不是自己本來就已經存在的心,也不是自己能離阿賴耶識而單獨存在。所以,不可因為阿賴耶識在三界中現行運作時,必須有意根為所依,就妄自解釋為阿賴耶識心體必須有所依才能存在;否則即是妄說佛法、曲解佛法。

復次,前六識自類種子,前念無間滅,開闢引導其位,使得後識種子緣於其位而從阿賴耶識心體中生起。且阿賴耶識本具的妙功德性,為了使萬法能正常圓滿的在三界中運作,故有種種的功能,配合七識心而無間現起,才能使七識心運作。如能緣根身、器界、種子,能執根身令生覺受,雖無六塵之見聞覺知,而了眾生心行,亦了自身之所緣境……等無量功能。是故第八識於三界中現行時之所依、所緣,並不妨礙此心體本具之清淨無染體性。也由於有此依、緣,第八識方能於三界中現行各種功能差別,進而顯示第八識有真實體性,非虛妄想、非假名施設有;此真實體性非緣起法,是無始即有的本住法。依此識藉緣所顯示之真實性與如如自性,假名施設真如一名。有此依、緣方能於真見道( 證悟第八識心體發起根本無分別智) 後,依於真如聖道,數數修習無分別智,方能淨除二障粗重種子與隨眠,轉依此心體無間斷之真如相、清淨相,成就佛地圓滿功德。真如即第八識心體之真實性故,是所顯法,依心體之真實性、無為性而假名施設。

紫蓮心海等人對於佛地之「四智相應心品」與「清淨法界」又生誤解,謂彼等所舉《占察善惡業報經 》卷下云:「眾生心體從本以來,不生不滅,自性清淨,無障無礙,猶如虛空,離分別故,平等普遍,無所不至,圓滿十方,究竟一相,無二無別,不變不異,無增無減;以一切眾生心、一切聲聞、辟支佛心,一切菩薩心、一切諸佛心, 皆同不生不滅,無染寂靜,『真如相』故。」於此段經文中,其實已詳說阿賴耶識心體的真實相貌為真如法相,已說阿賴耶識心體顯示真如之相,故云「皆同真如相故」,所以真如即是阿賴耶識心體行相所顯示之心體之法性,云何彼等讀之不解,橫生邪見呢?

眾生心體即是阿賴耶識心體,一切聲聞、辟支佛、菩薩心,皆是阿賴耶識心體,於不同時期分別施設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名;所以眾生心體與諸佛心體皆同是阿賴耶識心體(《攝大乘論》卷一,《成唯識論》卷三,餘論亦如是說),此第八識心體所顯示出來之真實存在不滅性,名之為真;此第八識心體在有為法中所顯示出來的如如不動性,名之為如;合此真與如名為真如,此真如既是由阿賴耶識心體在有為法中所顯示出來,當知真如即是阿賴耶識之真實體性。如是法義真旨,不論是在根本論的《瑜伽師地論》中,或是在曠古絕後的《成唯識論》中,或是在三地菩薩的無著所造《攝大乘論》中,都如是說。不唯如此,佛所說的諸經中也都如是說;現在仍可稽核,紫蓮等人卻被楊先生串聯結夥而否定之,卻不肯正視經論所說,而以自己的虛妄想加以妄解、亂解,曲解經論中的真實義。

由於真如是無為性故,由於真如是阿賴耶識心體的所顯性故,當知阿賴耶識心體是一被動性心體,是無為相;雖本具無邊性功德,但從不會主動欲起什麼法,或是想出生什麼法;所以阿賴耶識心體雖然含藏著無數的有為法種,卻不會由阿賴耶識自己主動生起任何一法,須藉末那識為俱有依,依末那識的作意相續不斷,方得有阿賴耶識自身及出生七轉識心體,以及出生七轉識的種種功能差別,而使得八識心王能同時在三界中現起,而有無量心行、相用在三界中運作;所以不可因為阿賴耶識心體能出生七轉識等有為法,就說阿賴耶識心體是不淨心、是有為有作的體性;阿賴耶識心體的有為有作體性,都是由於末那識的作意而運作的,如果沒有末那識的作意,祂將會獨自住在無餘涅槃的境界中,絕不會出現有為有作的現象,所以阿賴耶識本身是自性清淨的;所以不可因為阿賴耶識能出生萬法,就說祂是有生滅法。一切證解阿賴耶識者,皆得從各種生滅因緣中現觀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實性、清淨性、平等性、不變易性……等真如性,彼等言阿賴耶識無常、有變易者,是不正確的說法;應當改說為心體含藏之種子染淨熏習及其現起之心行法相無常、有變易,是生滅法,而非是心體無常、有變易。因心體自身永遠都是「真如相」故,永遠都是「無染寂靜」故。

又此心體諸有為法之現起,完全依照自身所含無量法種之染淨差異、有漏、無漏而有所不同。在凡夫異生位因染污法熏習的過失特重,而現起眾生輪迴五趣不息之有漏、染污之阿賴耶性,此阿賴耶性會因雜染種子之熏習而變易不定,故阿賴耶性屬無常、變易,虛幻不實;決非阿賴耶識之真實不變易、清淨無染之無漏無為心體。是故在阿賴耶性所現起之雜染法中,因心體攝持本有之無漏法種,阿賴耶識得以從無量世來恒時不斷顯現出示自身清淨、平等、無染、寂靜、無障礙、如虛空、不生滅、圓滿十方之真實心性,此心性是真實不變易,「真如相」故,是一切眾生心體故,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皆此心體故,是本有無漏法種故。紫蓮等人既在平實導師座下證得阿賴耶識心體,也可以這樣現觀,這是他們所不能否定的;只是因為沒有人為他們指示與說明,只是當年悟得太容易了,只是因為當年很多是從平實導師處明聞得來的,或是經由打聽得來的,缺少參究的過程,所以般若智慧難以正常的生起,一旦被惡知識所誤導,以為惡知識所說「另外有一個真如可證」的邪說是正法,所以就跟著開始否定「真如所依的阿賴耶識心體」;也因為被惡知識恐嚇為大妄語的緣故,就因為自己的般若妙慧不能生起,就立刻生起恐懼心,而跟著惡知識開始否定「真如所依的阿賴耶識心體」,因此而成就大力破壞正法的大惡業。這都是因為悟得太容易,或者從別人處打探阿賴耶識的密意,不是自參自悟的緣故,所以般若妙慧不能生起,空知阿賴耶識的密意,又有什麼好處?如今更因為明聞之故,般若妙慧不能生起,而跟著惡知識造作破壞正法的大惡業,卻還自以為是在護持正法、破斥惡見,其心顛倒。

是故四智相應心品,乃有情經三大無量數劫的求悟及悟後修行,淨除心體所含藏之二障種子、隨眠,轉易有漏法種為無漏法種至清淨圓滿後,因無盡悲願的緣故,而由心體之法種流注,才有四智心品;所以四智心品,是心體之現行位具有利益眾生之無邊法性功德,是無漏有為法(隱含無漏無為法) 而具有體、相、用三法。能真實利益眾生故,非虛妄想故,是前述無為、被動性的阿賴耶識心體(改名無垢識)藉「依」、「緣」而現行不斷故。

清淨法界即是第八識(心)自身「我空、法空」二理所顯示之真實心性(心體)。清淨法界即是第八識心體之無漏無為性,是常住不滅、不變易、無相、無因緣造作。第八識染位、淨位之心行法相雖不同,而心性的真如法相皆真實、不生滅、不變異、清淨無相無為。是故清淨法界即心體之真實無為性自住境界,顯示出第八識心體的真如相,並非另有一心,或另有一法可以名為清淨法界。而清淨法界以無垢識為體,故《成唯識論 》卷四云:「唯第八識恒無轉變,自能立故,無俱有依。」能獨自存在無餘涅槃境界故,不從他法出生故,能藉諸法而顯示清淨法界故;非如「真如性之法相—清淨法界」必須依第八識心體藉所依所緣才能顯示故。

復次,譬如紫蓮心海所言:【故 《成唯識論 》卷十,廣開演清淨法界真如與八識四智相應心品之差異:「清淨法界,無生無滅,性無變易,故說為常;四智心品,所依常故,無斷盡故,亦說為常, 非自性常,從因生故。」此顯真如非八識所變故,體性殊異故,云何能謂第八識淨除二障而成無垢識真如也,諸經論皆未曾直言第八識即真如也,若有,則應明指何經何論?出處於何卷?否則即是自語,不可依憑。】 都是誤會論意的邪說。因為四智心品乃佛地八識心王之現行位、現行法,須依第八識心體之真實無為自性(即清淨法界、即真如)及無盡悲願與無漏有為法,方能常住不斷;於三界中現起種種有為有作用之功德(無為性隱含其中),利益眾生永無窮盡。無垢識亦須藉由四智心品之有為有作用之功德法,才能顯示出無垢識自身之清淨法界無為法性;若不假藉自己依無漏有為法種所出生之純淨意根與色身,就不可能顯示出第八識心體的真如性、清淨法界性、無生無滅性、心體不變易性。

所以《成唯識論》 所說之四智心品所說之「清淨法界」,不是說另外還有一個自性清淨心名為清淨法界(一心說唯通八識故),而是說歷經三無數劫的修行之後,佛地的八識心王境界即是清淨法界,否則即是修至佛地以後,另外出生了一個第九識的清淨法界了,那就有「八九識並存的種種過失」了,也違背 佛說一切有情皆唯有八識的聖教了。所以紫蓮等人否定阿賴耶識心體以後,想要另外再證一個心體「清淨法界真如」,只是妄想,永遠都不可能證得的。譬如《 成唯識論》 中曾說:「識言總顯一切有情各有八識、六位心所、所變相見、分位差別,及彼空理所顯真如:識自相故。……。」亦如《楞伽經》中 佛說:「 廣說有八種識。」不允許有第九識。所以紫蓮等人另行建立第九識心體的說法,自稱另外有一個清淨法界的真如心體可證,違背 佛說,也違背菩薩說。

如果說真如、清淨法界不是心體,所以沒有八九識並存的過失,那他們所說的真如就不應該能出生阿賴耶識,就不可能是阿賴耶識的所依法體;因為只有執持一切種子的心體才能出生其他的心體,真如清淨法界如果不是心體,就不可能出生阿賴耶識心體。所以紫蓮等人誤會論中所說的「清淨法界、真如」的意思,妄想建立清淨法界、真如,作為另一個能出生阿賴耶識的說法,是自己誤會經論後的虛妄想,有智慧的人是絕對不會跟隨他們的。

此外,如果紫蓮心海想像的真如就是八識以外、或者八識以上的清淨法界,就是能生阿賴耶識心體的實相心,也會有另一種過失:應該佛地不只具有四智,而應該有五智,因為八識轉生四智時,另一心體「清淨法界真如」也應該出生另一智才對,可是一切 佛所說經,一切菩薩所造論中,都說佛地畢竟只有四智心品,而不是五智心品。只有西藏密宗的胡思亂想的祖師們所造的密續中,才會妄說佛地有五智,才會妄說他們已經證得佛地的五智(藏密的五智妄想的本質,請詳見平實導師所著《狂密與真密》四輯書中的舉證與解析)。

因第八識心體的真實心性(心體),無形無相,無欲無作,清淨無相;雖具無邊功德性,但微秘難見,須藉種種「依」與「緣」,方能有阿賴耶識的各種無漏有漏法相生起;若已證解阿賴耶識者,即得現觀此識現起之法相中所顯示之真實心性(心體之真如自性),此即是真如。是故阿賴耶識乃心體不生滅之真如法性(心體) 與生滅變異之識種流注(心之法相)和合一體,不可分離,合稱「一心」,合稱「阿賴耶識」。依阿賴耶識(八識)方能出生萬法,由現行萬法中,才得親證真如(證悟阿賴耶識之真實性、證悟眾生心之真實性),真如乃依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實如如自性而假名施設故。是故《 成唯識論、攝大乘論、瑜伽師地論、楞伽經、密嚴經、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等皆言:「阿梨耶識名如來藏」、「眾生本有菩提種悉在賴耶藏識中」、「阿賴耶識亦復如是,是諸如來清淨之藏」、「無垢識,最極清淨諸無漏法所依止故」、「若能了悟(此阿賴耶識)即成佛道」、「一切眾生阿賴耶識,本來而有,圓滿清淨;出過於世,同於涅槃」。

是故一切學人應知阿賴耶識是有真實獨自存在的體性,也恆時顯示在六塵萬法中如如不動的體性(真如性),非是虛妄法,乃實相法,是三乘菩提的根本。有阿賴耶識心體,方有眾生、世間故,不可如紫蓮心海比丘妄謗「第八識(阿賴耶識)是生滅法、是妄心」,此是嚴重破壞正法故,是破壞三乘正法的根本故。阿賴耶識是因地自性清淨心、因地如來藏、因地真心、是禪宗祖師所悟之實相心故。離此即無真如、無涅槃、無法身、無佛、無眾生、無一切法故。

所以,紫蓮心海等人誤會阿賴耶識所依、所緣之真實義,亦不能理解無漏有為法之實義,執言取義,故將阿賴耶識在三界中現行時所須之依與緣二義誤會,而以為阿賴耶識不能離於萬法獨存,而以為阿賴耶識心體是從另一個想像中的真如、想像中的清淨法界所出生,就由此妄想而誹謗「本來不生、永不壞滅之阿賴耶識心體」,謗成有生有滅之虛妄法。何以故?謂一切法既是由阿賴耶識所出生,經論中又說真如是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出來的清淨性, 佛與諸菩薩又說一切有情都只有八識心王,都沒有第九識,又說阿賴耶識是「本來而有、自性清淨」,所以阿賴耶識就是清淨法界,所以阿賴耶識不可能是所生法,不可能是由阿賴耶識所顯示的真如中出生者。所以紫蓮等人的想法,只是誤會經論之後,自己妄想的邪見。

復次,紫蓮心海誤以為有為法必定是斷滅法、有染污法,因見經論中說阿賴耶識具有種種有為法上的作用,就誤以為阿賴耶識心體是有生有滅之法,就因為誤會經論真義的緣故,而誹謗阿賴耶識是生滅法;但是有為法不一定就是生滅法,因為佛地的無垢識也是同有「無漏有為法」故,但佛地的無垢識卻不是生滅法,譬如《成論》卷九中說:「故此四品總攝佛地一切有為功德皆盡;此轉有漏八七六五識相應品,如次而得。智雖非識,而依識轉;識為主故,故說轉識得。」既然佛地八識心王所轉生的四智都是有為法,所以才能利樂有情,而且這四智都是永遠不會滅失的,因為這四智所依的八識心王都是永遠不會暫時斷滅、壞失的。

這個道理,紫蓮心海在自己書內所舉證的論文中,已經明說了,可是他自己卻不懂這段論文的真正意思:【故 《成唯識論 》卷十廣開演清淨法界真如與八識四智相應心品之差異:「清淨法界、無生無滅,性無變易,故說為常;四智心品所依常故,無斷盡故,亦說為常; 非自性常,從因生故。」】 茲將成論的意思語譯如下:清淨法界是無生無滅的,體性已經不再變易,所以說這八識心王為常;因為四智心品所依的佛地八識心王是常而不斷的緣故,佛地八識心王永遠不斷不盡的緣故,所以這四智心品也就跟著永遠不斷不盡,所以也跟著說這四智心品是常;因為這四智心品的自性並不是常,是有生的法,從八識心王的修行般若究竟,作為四智出生的因的緣故。

從《成論》這一段文句中,已經明說了,佛地的四智心品是有生之法,但卻是常,不會墮於「有生則必定有滅」的定理中,因為佛地的八識心王是清淨法界的緣故,是永遠不會再有變易的緣故,永遠不會有斷滅的時候;四智心品依附佛地常住不斷的八識心王而隨時隨地存在,所以也說是常;不是四智本身常,而是因為以佛地八識心王的常作為依止,以修行到佛地的究竟清淨法界的八識心王為因,所以說四智心品也是常。如果紫蓮硬要曲解論意,堅持說清淨法界是八識心王以外另有一心,那就違背這一段論意,而成為五智心品,《成唯識論》也就必須更正了,那就變成指稱 《成唯識論》 的法義不正確了,就是誹謗第一義天 玄奘菩薩的法了;而且也違背了 佛說「眾生廣說有八識,佛地總有四智」的開示了。

又紫蓮心海隨後所說諸語,亦復違教悖理:【此顯真如非八識所變故,體性殊異故,云何能謂第八識淨除二障而成無垢識真如也,諸經論皆未曾直言第八識即真如也。若有,則應明指何經何論?出處於何卷?否則即是語,不可依憑。】 如今,平實導師已在 《燈影》書中舉證歷歷,證實「真如只是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藉緣所顯的心體自性」,紫蓮心海豈有能力推翻經中佛語?推翻論中菩薩語?

又如上舉紫蓮心海一段辨正,所言亦是虛妄:【又佛地八識仍有所依所緣,所依者真如;論說所依常故,即是此義。所緣者一切法也,論說八識與二十一心所有法相應,遍緣一切法故。有此依、緣,云何無為無作?】 此等言語,只是紫蓮心海對轉依之真實義所生的誤會,因為轉依的意思,不是他所誤會的意思。佛地八識轉依真如的意思是說:因地的阿賴耶識心體雖然自性清淨,但是因為心體中含藏二障不淨種子,所以悟後轉依阿賴耶識心體的真如性,三大無數劫中修除心體所含藏的染污種子,淨盡二障染污種子以後,轉依究竟清淨的阿賴耶識心體(改名為無垢識)的真如性,轉成佛地的八識心王,名為轉依。此轉依之意,不是說佛地的無垢識須依真如才能存在;因為佛地的真如仍然是依阿賴耶識心體(改名為無垢識)的真實性、如如性而方便假名的,所以轉依的意思不是紫蓮心海所說的「佛地無垢識仍然需要所依才能存在」的意思,所以說紫蓮比丘嚴重誤會轉依的意思了!

佛地無垢識心體中之一切種子,已究竟清淨圓滿,亦名佛地真如,因此佛地八識現起時,必定不離佛地真常之真如所依理體無垢識心體。彼紫蓮心海等人所說「佛地八識仍有所依、所緣,所依者真如;論說所依常故,即是此義。」亦是誤會論意之邪說,若將真如另立於八識之外、之上層,則理不得成,違 佛所說「真如即是識性」之聖教故。彼紫蓮比丘等人又說真如是阿賴耶識的所依理體,則是說阿賴耶識從真如中出生者,則又落於八九識並存之無量過失中,所說道理不能成立。

而紫蓮比丘初離同修會時,常隨楊先生等人如是說:「一悟之時即可證得佛地真如,這樣才是證真如。同修會所證的只是阿賴耶識,不是證真如,所以不是真的開悟,所以蕭老師和會中被印證的同修們自稱是悟,都是大妄語,都得下地獄。」如此恐嚇會中部分學員,心生恐懼而又希求親證想像中才有的佛地真如,因此而隨之離去。然而佛地真如必須經由淨盡二障種子隨眠以後,才可能證得,如何可在現在因地尚未斷盡二障之時,就一悟而證得佛地真如?真是投機取巧之不誠實作為。而真如又是第八阿賴耶、異熟、無垢識之自性,是識實性,是識所顯,依於第八阿賴耶、異熟、無垢識才能存在,所以真如是以第八識為體,依附於第八識心體上而顯現 ,紫蓮比丘怎可隨同楊先生顛倒建立真如為無垢識的所依?

紫蓮比丘等人後來改口說「未曾說已證佛地真如」,如今在此書中,已經顯示彼等確實曾經宣示已證佛地真如:【 真如則非如此,始從凡夫乃至佛地,皆是無漏無為無造作也。】這就是他們宣稱已證佛地真如之證據!所以彼等早先宣示能證、已證佛地真如,引誘會中初學者、及初悟而尚未整理發起深妙智慧者,隨同離去,欲證佛地真如。後因平實導師講經時當眾破斥之,詳細說明佛地真如之真實義,才又改口說是「已證初地真如」;後又被平實導師講經時當眾破斥,略說初地真如之真實義,楊先生等隨即又改口說「會在未來的半年、一年之中努力求證初地真如。」後來又改口說:「初地真如的證得,是在一大阿僧祇劫以後的事,我現在全部歸零,不承認平實導師幫我證得的阿賴耶識是真如,我將從頭開始求證初地真如。」像這樣改來改去的修行理論,又未加以證實確認,就公開宣稱已證佛地真如,這是不負責任的說法。在佛法的修證上,不負責任的弘法者是修行者的最大忌諱,遇上這種人,就會嚴重的障礙自己的道業。

又,紫蓮所說此段辨正文中,也是嚴重誤會佛法的說法:【又 因地八識亦有所依所緣;依者,謂俱有依、因緣依、等無間緣依;所緣者,謂緣有根身、種子、器世間,云何無所依所緣?】 云何而言紫蓮此說有誤?謂因地八識若要在三界中現行,當然必須要有所依與所緣;乃至佛地無垢識若不住無餘涅槃中,要在三界中利樂有情,仍然需要有所依與所緣;所依者佛地的末那識,所緣者佛地的人間應化色身、天界莊嚴報身、自受用身…等。但不因為都有所依,就可以說「阿賴耶識、無垢識因為在三界現行時必定有所依,所以是生滅法」,因為這些所依與所緣等法,也都是全部從阿賴耶、無垢識心體中出生、變現的;乃至紫蓮所說的佛地的真如,也是從無垢識心體藉著無垢識所變生的有根身才能顯示出來的,佛地真如也是以無垢識為體的,只是無垢識的所顯性罷了。所以佛地無垢識在三界中雖然也有所依,但不能因此就說無垢識是生滅法,因為無垢識是從本來而有的阿賴耶識淨盡二障種子以後改名的,是本來就有的法,怎可說是有生之法?既是無生之法,怎可說是可滅之法?而且無垢識常住世間,利益有情永無窮盡,紫蓮怎可說是有滅之法?難道紫蓮真的要違背 佛說、菩薩說,而強行指稱無垢識是生滅法?

紫蓮心海比丘這一句話,也是大有問題的:【又依於真如,八識方能出生萬法,大乘見道後,依於真如境聖道,數數修習無分別智,方能淨除二障粗重種,到佛地究竟轉依,云何無依?】 既然紫蓮說「依於真如,八識方能出生萬法」,請問:有何經教證明此說正確?有何菩薩曾說「八識心王要依真如才能出生萬法」?根本沒有這種教證根據!這只是紫蓮個人的妄想編造的想法,怎可用自己的虛妄想來破斥別人依教依理所說的正法?

復次,如果紫蓮心海所說的法正確的話,那就應該是由真如執持一切有漏無漏法種才對;因為必定是依真如才能使八識出生萬法的緣故。如果不是由真如執持萬法法種,那就不該說「依於真如,八識方能出生萬法」。而且紫蓮這種說法,也違背 佛與諸菩薩的聖教,是與 佛菩薩唱反調的。因為 佛、菩薩都說一切法依阿賴耶識而有、而生、而顯,所以一切法都是依阿賴耶識才能生起的,既然如此,就證明紫蓮所說的法虛妄。

復次,紫蓮比丘既然承認:「 依於真如境聖道,數數修習無分別智,方能淨除二障粗重種,到佛地究竟轉依」 ,請問:「到佛地時的究竟轉依,是依何法而說轉依?」是否轉依真如?可是經教論教中,都說所轉依的真如,其實是第八識阿賴耶、無垢識心體所顯示的真如性,紫蓮如何可說八識需依真如而住?就像是人的覺知心與身體顯示了人性,人性是身體與覺知心所應轉依的法,成長過程中,應該修除共通動物的獸性,才能說是具足了人性;現在卻有人愚癡的說:身體與覺知心學習成長具足,修除獸性以後,應該轉依成長後的身體和覺知心以外的人性。這根本是妄想的邪見,與正理相違。真如既然是無垢識心體的「所顯性」,那就應該轉依無垢識所顯的真如性,才是佛地八識的正確轉依,才能成佛;如今紫蓮比丘卻追隨楊先生一同誤導眾生說,佛地八識是轉依另一個能生八識的真如,而不知道佛地的真如其實是無垢識心體的「所顯性」。所以說他是其心顛倒的人。

復次,紫蓮比丘說阿賴耶識是生滅法,如今又說「依於真如境聖道,淨除二障粗重種,到佛地究竟轉依」;意思是說,真如是不同於無垢識心體的另一心,這樣一來,就有兩種過失了:一者,既然真如是無垢識心體以外的另一心,那紫蓮心海的意思就是說,除了無垢識常住不滅以外,還有另一個常住不滅的心,那就變成有兩個實相了,也有八九識並存的種種過失了。但是這種說法,卻又違背了 佛說實相心只有一個的道理;也違背了 佛說真如是無垢識心體所顯示的自性的道理,也違背了 佛說只有八個識的道理,那紫蓮心海的意思是不是說「 佛的說法錯了」?二者,如果說無垢識是生滅法,紫蓮心海將會因此而成為謗佛、謗法,因為他這種說法,顯示 佛所說的法錯了,因為 佛曾說過:「 無垢識是從來不生、永遠不滅的心體。 」利樂有情永無窮盡故,無垢識的前身阿賴耶識是「本來而有」的緣故。如果不是 佛說錯法了,那就是紫蓮自己誤會佛法,說錯了,那就應該趕快公開修正才對。

復次,既然紫蓮比丘說:「究竟轉依的修行方法,是淨除二障種子。」請問:「所應淨除的二障種子是由誰所執持?是應修除哪一個心體所執持的二障種子?」如果紫蓮比丘說:「應修除真如所持的二障種子。」就嚴重違背 佛所說的聖教,就是謗法,意謂 佛的說法不正確故,因為 佛說二障種子是由無垢識的前身阿賴耶識心體所持的。紫蓮心海這個說法,也違背了轉依的道理,因為真如既然執持二障種子,那就不是紫蓮自己所說的純無為體了,就不應該轉依他所說的這個有染污的真如了,因為紫蓮比丘的看法是:真如是純無為的。純無為的心,就不應該含藏著有漏法種。

如果紫蓮比丘改口說:「二障種子應該是執藏在阿賴耶識心體中。」也有過失,因為既然是執藏在阿賴耶識心體中,那就表示阿賴耶識心體才是一切法的根源,那就表示:「真如是一切法根源的阿賴耶識心體所顯性,而不是冠於阿賴耶識之上的法,因為真如也攝在一切法中故。」所以紫蓮心海說「依於真如,八識才能出生萬法」,是錯誤的說法。

復次,紫蓮比丘如果主張二障種子是攝在無垢識的前身阿賴耶識中,而真如卻是另一個心體,那麼修除二障與轉依真如就已經是沒有關聯的了,那麼佛子只要轉依真如就好了,何必辛苦的經歷無數劫修除二障?或者說,只要修除二障就好了,何必轉依真如?如果紫蓮比丘又解釋說:「因為轉依真如,才能修除二障。」請問:「阿賴耶、無垢識心體以外,何處有真如?」有何教證與理證?可以證明紫蓮心海這個說法是正確的說法?是有根據的說法?阿賴耶識若是真如所生的法,則應該說真如也是心體,也有作用;能生阿賴耶識的心體必定是有作用法才是,才可能作為阿賴耶識的所依故。這樣一來,應該真如也是有心所法的心體才是。那麼真如的心所法是什麼?為什麼 世尊從來不說真如有心所法?還必須請問紫蓮比丘:「真如與阿賴耶識之間,又是如何互動的?」紫蓮比丘等人是絕對無法答覆的。而且,真如若是阿賴耶識的所依理體,那就又有新的問題:為何 佛說所應修除的二障隨眠是依阿賴耶識心體而修,不是依真如心體而修?為何 佛說二障隨眠不是含藏在真如中?又為何轉依紫蓮所說的真如以後,可以淨除阿賴耶識心體中的二障隨眠?紫蓮比丘等人對此問題,都還沒有想到,又如何能回答呢?

所以紫蓮比丘否定阿賴耶識以後,另外施設一個想像中的真如,那是妄想邪見,根本不是正確的說法,而且是破壞、抵制正法的破法惡見。因為經論中都說真如是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的所顯性故,都說阿賴耶識心體改名為無垢識而永無壞滅之時故,都說一切法種是由阿賴耶、無垢識心體所含藏故。

是故,究竟轉依是轉依淨盡二障種子後的第八無垢識心體的真如性,才能說是轉依佛地真如。但是這種轉依的道理,已經證明無垢識心體才是真如所依的本體,證明佛地真如依於無垢識才能存在、才能顯示,所以佛地真如以無垢識為體。紫蓮比丘不懂這個道理,卻顛倒說真如是無垢識所依的本體;卻將轉依的正理誤會了,就誣賴說無垢識也有所依的真如本體,因此而隱喻無垢識是有生有滅的心體,法蓮師的《如來藏與阿賴耶識》書中更明說無垢識是生滅法、有為法,所以兩人都出書叫人求證真如,卻又否定真如所依的阿賴耶、無垢識心體,不承認阿賴耶、無垢識心體是不生不滅法,就使真如也成為生滅法了,這樣作的結果是成為破壞 世尊正法的毀犯最重戒者,實質上已經失去比丘戒的戒體了,而且已經成為一闡提人了!真是可憐憫者。

紫蓮心海比丘又云:

【 《成唯識論 》又云:「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離二障,亦名法身,無量無邊力無畏等大功德法所莊嚴故。體依聚義,總說名身,故此法身,五法為性,非淨法界獨名法身,二轉依果,皆此攝故。」五法者,謂真如與四智相應心品。又云:「如是法身有三相別:

一、自性身:謂諸如來真淨法界,受用、變化平等所依,離相寂然,絕諸戲論,具無邊際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實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

二、受用身:此有二種,一、自受用,謂諸如來三無數劫修集無量福慧資糧所起無邊真實功德及極圓淨常偏色身,相續湛然,盡未來際,恆自受用廣大法樂。二他受用,謂諸如來由平等智示現微妙淨功德身,居純淨土,為住十地諸菩薩眾,現大神通,轉正法輪,決眾疑網,令彼受用大乘法樂,合此二種,名受用身。

三、變化身,謂諸如來由成事智變現無量隨類化身,居淨穢土,為未登地諸菩薩眾二乘異生,稱彼機宜,現通說法,令各獲得諸利樂事。」又以五法性攝三身者,其義云何?

論又云:「初一攝自性身,說自性身本性常故。說佛法身無生滅故,說證因得,非生因故。(四智心品為所生得,故不同自性身)又說法身,諸佛共有,偏一切法(而四智心品則偏緣一切法,故又不同)猶若虛空,無相無為,非色心故。然說轉去藏識得者,謂由轉滅第八識中二障麤重,顯法身故,智殊勝中說法身者,是彼依止彼實性故。自性法身雖有真實無邊功德,而無為故,不可說為色心等物。四智品中真實功德,鏡智所起常偏色身攝自受用。平等智品所現佛身攝他受用。成事智品所現隨類種種身相攝變化身。」

故知二者體性殊異,說真如自性法身即是無相無為,非色心等,說四智心品則起常偏色身,或現佛身或現隨類種種身相,皆是有相有為有色心等,云何不知差異?

論又云:「又說法身無生無滅,唯證因得,非色心等;圓鏡智品與此相違,若非受用,屬何身攝。又受用身攝佛不共有為實德,故四智品實有色心,皆受用攝。」

由此知真如與淨第八識相應之圓鏡智品相違,當知真如非是第八識轉成;實乃因地與佛地皆同一真如,與八識不即不離,非色心,無為無作,不生不滅。今諸謂悟得第八阿賴耶識之仁者,若言第八阿賴耶識即因地真如,轉去煩惱障名異熟識,轉去所知障方名無垢識真如者,當知是則謬說,非正理也。今有人認為佛地第八識方可名為真如,因地第八識只能方便說為真如,如此尚且無力正解真如,不知真如,云何批判已證真如之龍樹菩薩未證得其所謂初地滿心之猶如鏡像,二地滿心之猶如光影現觀。否定因地無有真如與八識不即不離,而處處明示、暗喻己身乃登地菩薩及某菩薩再來,無乃太過;如《楞嚴經 》卷九:「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元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應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勞;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師本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於前世,於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此名厲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諸學人當自揀擇此段經文;又如幻、陽燄、如夢、鏡像、光影、谷響,水月,變化所成,等八喻乃指證真如已,親見八識依他起性,猶如此八喻等,有如幻事,似有非真;豈可自比為某一位階滿心之現觀,動輒生慢而評論不符己意之諸大菩薩及祖師;又諸經論有時順序並非如此,又或有言乾闔婆城、如露、如電、泡影,云何不說此譬喻?】

辨正如下:

前述所說之清淨法界(即第八識心體之實性、識之實性),此真實心性即是如來清淨法界,自性常故,永無變易、無生滅故,雖具真實無邊功德,無相無為、猶若虛空,非如色心之有為有作用故;是遍一切法之平等實性故。由此無垢識真實之真如心性,加上心體現行位之四智心品,合成五種法性,名為法身,有無量無邊力無畏等大功德法(清淨法界是心體之無漏無為法,四智心品是心體之無漏有為法,二者皆依心體而有) 。所以《成唯識論》中說:「體依聚義,總說名身;故此法身,五法為性,非淨法界獨名法身。」五法者,乃是第八識心體所顯之真如性,以及四智心品。以八識心王聚集此五法故,名為法身。

又此無垢識所顯示之無為真實心性(亦名清淨法界),離相寂然,絕諸戲論,在清淨如來藏心中、在無垢識之有為功德法中,是真實如如之性故。因地在眾生心、阿賴耶識、異熟識之無漏有為法中,方得顯示出此心之真實性故。心體之真實如如之真如性(心體)與心是一體,所以真如與阿賴耶、無垢識非一亦非異;識之實性與識是一體,有其圓滿性、完整性,不可分割切離。不可如紫蓮等人捨識、捨心,單求真如;冠於心識之上另求真如(真如是心之實性、識之實性故);譬如愚人捨棄藏有摩尼寶珠之垢衣,而別覓寶珠,終不可得。《楞伽經、勝鬘經》說「阿賴耶識即是有染污之如來藏」故,「阿賴耶識即是有染污之自性清淨心」故。「真非真恐迷」故,「 佛於凡愚不開演」故。一旦開演,難免會有紫蓮等人產生嚴重誤會故。《成唯識論》云:「已入見道諸菩薩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我世尊正為開示。」此理甚明,云何紫蓮心海比丘讀之不解呢?妄說阿賴耶識是妄心呢?

復次,如來藏一心名通八識,本具無量無邊性功德,攝盡一切有為、無為功德,故《成唯識論》說:「故此法身,五法為性,非淨法界獨名法身,二轉依果皆此攝故。」因地如來藏名通八識心說,佛地清淨如來藏一心亦通八識,故清淨法界及四智相應心品,攝盡一切無為、無漏有為功德,成就五法為性之清淨法身圓滿功德。二轉依果,謂涅槃及菩提;清淨法界謂佛地無垢識心體所顯示之真如性相,若不然者,就違背 佛說:「廣說有八種識」的正理,就會變成共有九識的說法了,就會成為謗佛、謗法的妄說,就會成為意指「 佛說法有誤」的變相謗法、謗佛了。紫蓮心海不懂 《成唯識論》 中所說「法身以五法為性」的真正意思,才會引用這一段證明自己說法錯誤的論句,來證明自己的立論,成為反證自己錯誤的證據。

涅槃是所顯得,不是所修得;謂第八識雖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而由客塵煩惱障覆,令不彰顯,真正聖道出生時,斷除第八識無始熏習的種種無明、煩惱障覆故,令第八識之分段生死種子執藏的染污相消除,顯現斷除我執的清淨相,使得第八識心體原有的涅槃相顯露,名為證得涅槃;然而尚未修除煩惱障我執之時,第八識心體仍然是住於涅槃境界中,所以涅槃非本無今有。此依第八識之真如( 識之實性,心之實性) 之離障而施設涅槃,故無住處涅槃之體即是清淨法界。是故《密嚴經》云:「一切眾生阿賴耶識,本來而有,圓滿清淨,出過於世,同於涅槃。」涅槃即是第八識真如性之另一名稱,因此緣故《 成唯識論》中方便說為「阿羅漢證得生空真如」,這意思雖不是說阿羅漢真的已證得第八識心體,卻可彰顯真如即是第八阿賴耶識常時都如是之本具自性;只要能離煩惱障,即有第八識心體的涅槃相顯露出來,所以涅槃是「所顯得」,而不是「所生得」。所以依據成論的說法,清淨法界即是依佛地第八識所顯之真如無為心性而假名施設,顯示無垢識心體之常住不滅,永不變易。要皆不離法界實相心第八識心體。

何以知離第八識、離此「心王」無真如?謂一切經論皆言此第八識心通一切位:凡夫異生位、二乘有學無學位、有餘依涅槃位、無餘依涅槃位、菩薩位、佛地聖位。謂此一切位皆有第八識如來藏心體(無餘涅槃位乃滅除十八界後獨存第八識阿賴耶心體改名為異熟識後之純無為性自住境界) ,故說一切位皆有此第八識「心體」恆住不滅,《成唯識論》卷十明言:「又說『彼無無餘依( 涅槃) 』者,依不定性二乘而說,……此位唯有清淨真如,離相湛然寂滅安樂」。意謂有時經中若說「彼無無餘依」者,是為了不定性的、終將轉入佛菩提道中修學大乘法而永遠不入無餘依涅槃的二乘阿羅漢而說的,因為他們不是決定性的二乘聖人,如果迴向大乘法的時候,將會永遠都不入無餘依涅槃境界中,所以有時經中說「彼無無餘依」,不是正說阿羅漢沒有證得無餘依涅槃。窺基法師在《 瑜伽師地論略纂》亦明言:「又真實理門,末後一剎那,亦唯第八識無覆無記,入無餘依」。也正是說,入無餘依涅槃時,是從意識與意根將滅時的最後一剎那轉為無覆無記心,然後七識都滅,只剩下第八識進入無餘依涅槃中;是故當知無餘涅槃位,唯有第八識心體之自住境界,已無十八界中的任何一法。

彼紫蓮心海比丘不得謂「無餘涅槃位無第八識心體」,此無餘涅槃位離相湛然寂滅,故知是無心體在三界內之現行法,非無阿賴耶識心體(改名異熟識)獨存;若無餘涅槃位無異熟識心體獨存,則此位便成斷滅,則二乘涅槃解脫即成斷滅法,與斷見外道無異。然亦不許紫蓮比丘主張:「無餘涅槃位有真如獨存,故非斷滅。」經論皆說真如是第八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之所顯性故,是故無餘涅槃位確有第八識心體獨存於絕對寂滅之境界中,故不可說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是生滅法。由是涅槃實義,確知真如即是第八識心體之無為性功德,種子究竟清淨時即是經中所說佛地清淨法界。皆同一第八識而含攝有為、無為二功德;故不可將第八識之無為功德(真如) 硬從第八識心體上切割分離,不可外於第八識、或上於第八識而單獨安立真如,而言此真如是一切法主體,而作妄言:「真如不生滅、不變異,第八識是相用,有生滅、有變異。」因第八識具足體、相、用三法義,故第八識在三界中所生起之所有相用都是有為法,然第八識心體自身則是無為法、是不生滅法;合此二法:有相用、有為的生滅法,及無為性、真如性的心體,即是圓滿之一心。真如只是此心體之無為性上的假名施設,所以真如以阿賴耶、異熟、無垢識為所依體,故不可說「阿賴耶、異熟、無垢識 —心 —是 生滅法,真如才是不生滅法。」此是顛倒說,真如依心而有故,由心所顯故。

菩提意指四智相應心品(八識心體之現行位),有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等四,總攝佛地一切有為功德,能在三界中於有為性的運作中廣利眾生故,說為有為功德;此乃轉無漏性的第八識所現行之有為功德,及無漏的七、六、五識,得此四智。《成論》 云:「此四種性雖皆本有,而要熏發方得現行,因位漸增,佛果圓滿。」此四智心品是「所生得」,總名菩提。乃指此四智心品之得以出生現行,是從因地本具之八、七、六、五識,經三大無量數劫之淨除二障,方得究竟轉依真如,方得無漏圓滿,方得具足此四智心品之出生現行以利眾生。

是故法身者,以第八識心體之真如性、涅槃性及四智圓明等五法為其體性,攝歸佛地淨位第八識(具足體相用,含識之相用及識之實性,二者是一體);無垢識(即清淨心) 含藏一切功德(有為、無為) ,故窺基大師於《大乘法苑義林章》說:「無垢識即真如。」是故 佛說「阿賴耶識乃至成佛常所寶持」,如契經云「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輾轉無差別。」

此法身有三相差別,謂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自性身即是清淨如來藏心之真如無為功德,即第八無垢識之無為心性,離「心攀緣」,無有諸相,一切文字不能顯說,究竟平等永無變異不可破壞,本性具足無邊功德,常恆不變淨法圓滿,為受用身及變化身之所依止。 《成唯識論》 云:「自性身唯有真實常、樂、我、淨,離諸雜染,眾善所依,無為功德,無色、心等差別相用。」

受用身及變化身即是清淨如來藏心現行位之有為功德所變化成就,自受用身謂圓淨智相應之清淨無垢識,他受用身謂平等智大慈悲力,變化身謂成事智大慈悲力。而現行法之圓淨智乃是有為功德本,是故受用、變化二身攝屬清淨如來藏心現行位之有為功德。又契經云:「有為法住無為性中」。在凡夫果報之受用身之有為功德中,隱藏著自性身(無為法性)時時現前,為未悟之人所不能知,故名隱藏;然真悟之人可以時時現觀無誤,證明經中所說「有為法住無為性中」的說法完全正確。合此三身具顯此一心二法( 無為、有為) 圓滿功德。而一心通八識,出生一切有為法,顯示一切無為法,是故當知第八無垢識(因地名為異熟識、阿賴耶識) 實乃法界實相所依本體,實乃大功德法之所在,豈可否定之?

紫蓮心海如是說:【故知二者體性殊異,說真如自性法身即是無相無為,非色心等;說四智心品則起常遍色身,或現佛身或現隨類種種身相,皆是有相有為色心等,云何不知差異?】 然而紫蓮其實完全誤會所舉成論之真實義,譬如成論卷二云:「二依法性假施設有。謂空無我所顯真如。」亦如卷二云:「真如亦是假施設名:遮撥為無故說為有,遮執為有故說為空,勿謂虛幻故說為實,理非妄倒故名真如。不同餘宗『離色心等有實常法名曰真如』。故諸無為非定實有。」如今紫蓮卻正好落在《成論》卷二所破斥的外道法中,主張「離色心等,有實常法名曰真如」,殊不知真如乃是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出生色身及五塵相等法及七轉識等心以後,於種種有為法中所顯示之第八識心體真實性,是故成論說「不許外於色心等法別有常住實法真如」,紫蓮心海自稱懂得成論,不斷舉示成論開示之文句,想要證明自己的推論正確,卻變成不斷的以成論文句證實自己的想法與推斷錯誤百出,根本與成論的開示完全相反,對自己所說與成論所說明顯的差別,「云何不知差異?」

由於紫蓮心海比丘誤解經義論義,將第八識圓滿完整之有為性與無為性強行切割分離,妄說雙具有為無為之「第八識心體是生滅法、是有為法、非真實我、是妄心」,實乃天大之錯誤,亦將完整之佛法切割成支離破碎之難以修證狀態;因為真如若從第八識心體上割離以後,將永遠不可能再有真如可證了,所以紫蓮比丘等人否定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之真如性以後,至今仍然不能另外證得自己所想像中之真如;彼等諸人之領導人楊先生,在二○○ 三年初說言:「我會再努力參究,半年一年以後,應該可以證得初地真如。」 然而至今已近一年,仍然不能證得真如;即使再增加三大無量數劫以後,也仍將不能證得真如,因為真如本來就是第八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的所顯性,否定了第八識心體以後,否定了第八識心體所顯示的真如以後,就永遠都不可能會有別的真如可以親證了。所以一切學人不可信受紫蓮等人的妄說,因第八識乃三乘佛法之根本,乃全部佛教正法之根本,能出生一切有為法,能分明顯示無為法,具有無邊自性功德。

又彼紫蓮心海比丘如是大膽妄說:【今諸謂悟得第八阿賴耶識之仁者,若言第八阿賴耶識即因地真如,轉去煩惱障名異熟識,轉去所知障方名無垢識真如者,當知則是謬說,非正理也。】 此是嚴重謗法之破法者,此言一出,當時就立刻失去比丘戒的戒體了,因為凡是毀犯菩薩十重戒的人,毀犯謗如來藏根本的阿賴耶識的人,比丘戒及菩薩戒都是當時就已經失去了,縱使紫蓮仍然披著袈裟,其實只是身披僧衣的俗人罷了。將來如果想再獲得比丘戒及菩薩戒的戒體,必須對眾公開懺悔以後,再日日佛前懺悔,直到親見好相,謗法及謗賢聖的重戒戒罪才能消滅;滅罪以後,才能重新受戒,才能得到戒體;若不見好相,則是戒罪未滅,縱使每年再受一次戒,也仍然得不到戒體,仍然是身披僧衣的俗人。如是破壞正法、無根誹謗賢聖的出家俗人,有何可敬之處?

彼紫蓮心海既然信受《成唯識論》,且以此論舉證說明之,以救紫蓮等人,令知其謬,早日籌謀公開懺悔、消除謗法重罪之事,否則地獄長劫苦受難免也。《 成唯識論》卷三有言:「此(阿賴耶)識無始恒轉如流,乃至何位當究竟捨?阿羅漢位方究竟捨。謂諸聖者斷煩惱障究竟盡時名阿羅漢,爾時此識煩惱粗重永遠離故,說之為捨。」又言:「然阿羅漢斷此識中煩惱粗重究竟盡故,不復執藏阿賴耶識為自內我,由斯永失阿賴耶名,說之為捨,非捨一切第八識體;勿阿羅漢無識持種,爾時便入無餘涅槃。」又言:「七地已前猶有俱生我見愛等,執藏此識為自內我,如何已捨阿賴耶名?」此言七地及以下菩薩之第八識,都仍然名為阿賴耶識,尚不曾捨阿賴耶識之名,故意留惑以潤未來世生,以便繼續修學佛道故。論中又言:「然第八識,雖諸有情皆悉成就,而隨義別立種種名:謂或名心,由種種法熏習種子所積集故;或名阿陀那,執持種子及諸色根令不壞故;或名……。或名異熟識,能引生死善不善業異熟果故;此名唯在異生、二乘、諸菩薩位,非如來地猶有異熟無記法故。或名無垢識,最極清淨諸無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來地有;菩薩、二乘及異生位,持有漏種可受熏習,未得善淨第八識故。如契經說:『如來無垢識,是淨無漏界;解脫一切障,圓鏡智相應』。」

如今《成唯識論》 中舉證經中 佛所說之偈句,而明文開示說:清淨法界、淨無漏界、佛地真如,都是如來地的無垢識心體的異名。又說真如即是阿賴耶、異熟、無垢識所顯示出來的「心的真實性」;而無垢識卻是由因地的阿賴耶識淨除二障而成就,此無垢識即是佛地真如、清淨法界、淨無漏界。如今紫蓮等人卻公開出書流通,公開否定淨無漏界、清淨法界,而另外再依自己的妄想,另行建立想像中的清淨法界真如。如此公開的否定 佛在經中的說法,公開的否定《 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攝大乘論、顯揚聖教論》的說法,因為其他的正論也都是依照 佛在經中的說法,而說清淨法界、淨無漏界、真如,即是無垢識;如今紫蓮等人卻公開以書籍否定無垢識,使得大乘佛法所說的真如的修證,成為永遠都不可能;和印順法師一樣的以想像中的真如,作為大乘佛法的主軸,這不是穿著僧衣、住如來家、吃如來食、受佛子供養而作破壞正法的事業嗎?

又彼紫蓮心海諸人,將法義錯誤、漏洞百出、廣受各方質疑,實乃後人所偽著之《釋摩訶衍論》(詳閱《燈影》書中之考證) ,託名是龍樹菩薩所作。當時 導師姑信彼等諸人所言(以為真是龍樹菩薩所作) 而提出法義辨正。不因它可能真是龍樹菩薩所造的論,就放棄正法義理,而敢於履行 世尊「依法不依人」的教誨,不依彼假名的「龍樹菩薩」名號,而依正理勇敢的提出辨正,質疑 《釋論》中違背諸經諸論之處,而作理證上之評論,實乃針對該論假名龍樹之作者而論,非針對真正之 龍樹菩薩而論。既然是因姑信彼等所言確為 龍樹所造而評論之,後來發覺彼論錯誤百出,實無可能真是 龍樹所造,故加以考證,證實為偽論之後,並於《燈影》書中詳細辨正,已還 龍樹菩薩公道:因被後人附會,以致龍樹證量因為偽論而廣受各方質疑之冤曲,得以昭雪,正是維護聖僧龍樹清譽之人。而彼紫蓮比丘諸人弘揚此一偽論錯誤之法,強加偽論惡法於聖僧龍樹身上,導致龍樹因此偽論而不能免除古今後世證悟者之評論,更增加今時乃至後世有智菩薩對龍樹之質疑,實乃構陷聖僧龍樹者,亦是謗法毀佛者;又兼以誤導學人,壞人法身慧命,過失無量。如是過失無量之紫蓮心海等人,豈有資格再舉偽造之《釋摩訶衍論》,以責平實導師?

今紫蓮比丘又舉《 楞嚴經》卷九, 佛破斥天魔外道之說,隱喻 導師為魔,實為玷汙之說,與事實不符。謂導師平實先生雖有真實修證,而從來不顯於外,平易近人,極為隨和,從無大師、名師架勢,拒人千里;亦不攀緣諸方,不和稀泥於四大山頭、不作濫好人;亦不畏懼藏密外道及印順法師等人在佛教界之龐大勢力,一心一意為令 世尊了義正法得以彰顯,為令佛道次第得以明了。不畏艱辛,將浩瀚、隱誨、繁雜難懂的佛法義理以及名相,融會貫通、提綱挈領,以淺顯易懂之語文繕寫成書以利眾生,數達四十冊之多,利益台灣、大陸、東南亞、美國……等無數佛子;今猶未生滿足之心,仍在繼續努力而為眾生埋首寫作之中。

若非大智大悲大勇,何能成就此一廣大無畏功德?怪就怪在: 導師雖有菩薩之實,而無菩薩外相,極為平凡實在,不受人頂禮、供養,除為維護法義之純正以外,除為指正破壞正法、誤導眾生之大師以外,一向與人無諍,說話和氣,不曾有怒容或瞋相;既不強調神通有為境界,而亦不排斥神通等有為境界法;深具般若、禪定之修證,而又不顯露於外,親切得就像溫文儒雅之長者。

對於如此真實之佛子,上能生心領會各種勝妙法義,下有各種善巧方便引導學人,又具無盡悲願,肯為佛法、為眾生而任勞任怨的作事,不計個人名聞,不求個人利養,卻願出言隱說、顯說各種曲解、毀謗佛法之大師,得罪諸多曲解佛法、誤導眾生之大師。如是之人,世難見有。如今紫蓮等人身為 導師多年苦心教導之弟子,竟然不肯先與 導師商談法義淆訛之處,便自以為是,便斷然公開出書否定 導師所弘之如來正法;如斯等人,實乃人倫喪盡,五倫不具,毫無道德可言。是故末學今有此問:「對真善知識無恭敬心,能有因緣從善知識處證得真實絕妙之正法嗎?」若有所得,都將只是表相、文字、名言而已,不可能獲得真善知識的勝妙心傳。

莫謂自己今日得以明心而入七住位,乃至得以見性而入十住位,其實都還不能與善知識相提並論;但當返觀自身之親證阿賴耶識心體所在,實乃直接或間接因善知識因緣(書籍、言說、教導、禪三) ,方得親證,絕非自己之力所能親證,更非自己之十信位功德已經圓滿,亦非自己初住乃至六住位功德已經圓滿,因為紫蓮等人能證阿賴耶識之真如性,其實非因自己四加行圓滿而得親證,都是因為 導師的緣故,才能證得。 導師是自參自悟,無師自悟;自己卻是因為 導師的開示、書籍…等因緣與方便,才能悟得;由此而觀,實質上本已遠遜於 導師,如何卻自高自大而自以為更上於 導師?而妄想證得更高於 導師之證量?

一切學人何不於此詳加思量:於數年前,自身廣被四大法師邪知邪見誤導之時,是誰引我出於邪見深坑?是誰助我證得真如?於自身之福德慧力未具足時,於自身無明煩惱習氣無量而又無力修除時,雖因 導師之慈悲提拯而親證阿賴耶識,對自身有何廣大之功德受用?當知唯有依止善知識而更加精進用功,努力消除性障,精進熏習更深之般若種智,當一心轉依阿賴耶識之真如性,以求貫通經論意旨,才能於漫長的菩提道上走得安穩。否則,如現在的誤以謗法破法作為護法,以無根、無情誹謗抵制 導師之作為,成就謗法毀佛及謗賢聖的地獄罪,要如何收場?

復次,紫蓮心海比丘對於三賢位及五地之「如幻、陽燄、如夢、鏡像、光影、谷響、水月、變化所成」等八喻之現觀境界,有極深之誤解,今應稍加說明,以為針對紫蓮一書之回應,詳述請閱《燈影》一書所說。

此謂欲證以上所說八種現觀境界者,必須先證阿賴耶識心體,現觀第八識心體所顯示之真如性而轉依之,方能發起「真見道位」之「根本無分別智」,隨後再進修「相見道位」之種種觀行已(非以此八喻之現觀境界作為無我觀之法門或行門次第,而是別有觀行之法門,乃是經由三位五地之種種法義行門而作觀行,然後自然發起如是八種現觀境界) ,方能發起「後得無分別智」;由此「後得無分別智」之漸次發起具足,然後「方能了達依他起性如幻事陽燄等」八喻也,非初見道位之真見道菩薩所能一時雙見、多見或具足見此八喻。

此八喻之內涵與次第不可顛倒,此是依《楞伽經、攝大乘論、成唯識論、唯識述記》所說三賢位、初地乃至五地之佛道次第而說,有其根本智、後得智、無生法忍之淺深次第故。

復次有些經論或言「乾闥婆城、如露、如電、泡影」諸譬喻,與此八喻順序不同,亦不具足此八喻者,當詳審前後法義所云為何?不可將某一層次之方便譬喻,與此佛道次第現觀混為一譚。是故若為諸真見道菩薩而說成佛之道所應進修之增上慧學一切種智、十波羅蜜者,定依三賢十地之道次第淺深境界相而說,不可躐等。限於篇幅,亦因不欲重複而說,只作略述,請詳見《燈影》書中之開示即知。

紫蓮心海比丘又云:

【問:「汝前所說諸心、心所皆依他而起,亦如幻事等,非真實有,吾尚有疑,謂百法皆由八識心王而生而顯,八識心王匯歸一心即阿賴耶識,云何阿賴耶識非圓成實性而言依他起?」

答:「《成唯識論 》卷八云:『眾緣所生心、心所體及相見分,有漏無漏,皆依他起,依他眾緣而得起故。』又云:『或諸染淨心,心所法皆名分別,能緣慮故,是則一切染淨依他,皆是此中依他起攝。』此即顯八識心、心所乃至相見二分皆依他起,依他眾緣方得起故,諸心、心所皆能緣慮分別故,又因此八識分別緣慮,展轉而生而顯萬法, 然於此依他起諸法中,能顯圓成實性,故論又云:『二空 所顯圓滿成就諸法實性名圓成實;顯此遍常,體非虛謬,簡自共相,虛空我等。』

《成唯識論述記 》云:『依二空門所顯真理,一圓滿二成就三法實性;具此三義,名圓成實。如何真如具此三義?由此真如,一者體遍,無處無故,即是圓滿義。二者體常,非生滅故,即是成就義。三者體非虛謬,諸法真理,法實性故;即此體言,貫通三處。』如前所舉彌勒菩薩所言,『阿賴耶識於所緣境念念生滅,體是無常,有取受性』,而此段文則言真如乃圓成實,體遍、體常、非生滅,諸法實性,與阿賴耶識迥異,當知阿賴耶識非圓成實而屬依他起。然汝當知,離於依他起諸法,便不見圓成實。 《成唯識論 》云:『此即於彼依他起上,常遠離前偏計所執,二空所顯真如為性,說於彼言,顯圓成實與依他起,不即不離。』

故知若離依他起諸法,便不見圓成實;何以故,諸法實性名圓成實性故。如 《大乘法苑義林章 》窺基大師所引喻:『於繩起蛇覺,見繩了義無,證見彼分時,知如蛇智亂。』謂眾生於麻繩而妄起蛇覺,此即偏計執。若見是繩,則知蛇乃妄執,繩即依他起,而偏計所執(蛇)無自性,依於依他起(繩)而有,然不可執此依他起(繩)即圓成實(麻) ,如汝所執;當知繩依麻起,麻方是繩之實性故。同理,眾生依八識所生所顯萬法妄計執著,起諸顛倒妄想,此即偏計執,八識及萬法皆依他起,然依他起萬法中,能顯諸法圓滿實性,即圓成實真如。故證此圓成實之真如已,便見依他起性有如幻事,雖有非真,如頌言:

非不見真如 而能了諸行 皆如幻事等 雖有而非真

《成唯識論 》云:『無始來,心、心所法已能緣自相見分等,而我法執恆俱行故,不如實知眾緣所引自心、心所虛妄變現,猶如幻事、陽燄、夢境、鏡像、光影、谷響、水月、變化所成,非有似有。』又云:『此中意說三種自性,皆不遠離心、心所法。謂心、心所及所變現,眾緣生故,如幻事等,非有似有,誑惑愚夫。』

如是義理皆明言八識心、心所及所變現是眾緣所生,猶如上舉八喻,非有似有,誑惑愚癡凡夫,云何與諸地滿心現觀劃上等號,不應理也。《唯識述記 》卷五十一窺基大師亦是此解,義理皆同,茲不重引,學人自查,故諸學子當知佛菩薩譬此八喻義理;若所引非當,則易於諸地上菩薩而生誹謗之虞,慎之!《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 》佛言:『離有為法,無為法不可得;離無為法,有為法不可得。須菩提,是有為性無為性是二法不合不散。』從上佛菩薩所述正義皆明言有為無為,依他起圓成實不即不離之理,學子深思之。

略說三自性已,亦當簡述三無性,云何三無性?依前所說三性,立彼後說三種無性;謂相、生、勝義無性,故佛密意說一切法皆無自性,非性全無。《唯識述記 》云:『故依三性有體、無體,總密意說三種無性。三種無性,非無後二性,但無計所執。』 《成唯識論 》云:

『謂依此初偏計所執,立相無性,由此體相畢竟非有,如空華故;依次依他,立生無性,此如幻事,託眾緣生,無如妄執自然性故,假說無性,非性全無。依後圓成實立勝義無性;謂即勝義,由遠離前偏計所執我法性故,假說無性,非性全無。』 《唯識述記 》云:『初性(偏計所執)體無,後二密說,體有法故……勝義但由無性所顯,名為無性;依他有緣生,無自然生性故,名為無性。』」】辨正如下:

修學佛法,最怕的就是像紫蓮等人一般依文解義、執言取義,硬是將實相中道法,強行分割切離,落於兩邊而說空、說有,說虛、說實,說有為、說無為,說依他起、說圓成實,所說盡成妄言。

眾生心、如來藏心,此心云何能生一切法?謂此阿賴耶識心,本具圓滿成就諸法的真實體性,即是《楞嚴經》所說「如來藏妙功德性」,經中具說分明;假使如紫蓮一般,將圓滿成就諸法的真實體性滅除,則三界中將無四聖住持人間以度眾生,亦將不能使眾生所造一切善惡因果報償不爽;如是種種世間有為德用,亦皆是如來藏之妙功德性,非唯有真如無為才是如來藏之妙功德性也,楞嚴具說分明,紫蓮云何不懂?紫蓮所舉示之成論文句中也如是說,竟然誤會論意之後,反而妄責他人所說虛妄。

此心本具無量法種,因七識心無始虛偽雜染惡習所熏、成就無量雜染種子;由此等雜染種子及無明之因緣力故,促使此心無始來恒於三界現行,託生六道,此歿彼生無有了期,名為阿賴耶識,阿羅漢位亦名異熟識。緣此當知因地於三界現行之阿賴耶識,乃和合三法而名:一者、第八識阿賴耶心體本身之無漏無為法(真如) ,二者、心體為酬償業果而現起於正報中所顯示之無漏有為法(此屬《楞嚴經》所說之「如來藏妙功德性」),三者、心體因雜染種子而現起之七識心等有漏有為法。合此三法名為阿賴耶識(請參考《八識簡表》及《起信論》)。

且紫蓮心海比丘引用《成唯識論》卷八時,漏掉了一段重要文句,強行分割而不能連貫合觀,故落於空、有二邊,堅執阿賴耶識是依他起(空),堅執真如是圓成實(有)。實乃不知「心、意、識秘密善巧」之愚人,雖因從他人明聞之故而悟得阿賴耶識,但般若慧不生,無法現觀阿賴耶識之真如心性,故說另一心名為真如;亦無法如實證解阿賴耶識,墮於聞慧思慧而無修慧,全被文字、名言遮障。《成唯識論》卷八云:「由斯理趣,眾緣所生心、心所體及相、見分有漏、無漏皆依他起,依他眾緣而得起故。頌言『分別緣所生』者,應知且說染分依他,淨分依他亦圓成故。」紫蓮心海比丘漏掉了頌言「分別緣所生者,應知且說染分依他,淨分依他亦圓成故」,因為漏掉了這一段重要論文而產生偏見,執空、執有。

今言「眾生心」、言「阿賴耶識」能生一切法,是一切染淨諸法之所依,不正顯示此「心、識」具有圓滿成就諸法之 真實體性嗎?既有真實心性、真實識性,當知即是圓成實性,豈可定執此心虛幻不實,定執阿賴耶識生滅、無常而謗是妄識呢?紫蓮心海比丘此種作為,正是虛妄分別之遍計執,知見已然偏邪故。當知眾生心、阿賴耶識本具完整性、圓滿性,是不可分割的,當言依他起中顯示有圓成實,當言圓成實不離依他起,如此說者方是正法。前已辨正過,因地自性清淨心名阿賴耶識,攝有漏有為法,亦攝無漏有為法及無漏無為法三種,故知阿賴耶識亦攝圓成實、依他起、遍計執三自性,《成唯識論》中明文具說,紫蓮心海為何視而不見?聖位無垢識(佛地第八識清淨心),唯攝圓成實、依他起二自性,亦是成論中所明言者,紫蓮於此正義不可不知。

緣此紫蓮心海比丘所舉《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經》云:「離有為法,無為法不可得;離無為法,有為法不可得。須菩提!是有為性無為性,是二法不合不散。」才有意義。若如彼紫蓮等人單取「一心之局部」、單取「阿賴耶識」之如幻、而謗言「阿賴耶識心體是有為、變易、無常、生滅、依他起」,果真如此,云何此心(阿賴耶識)能生萬法?若如彼等單取阿賴耶識心體假借有為法所顯示之「真如」無為、不生滅、不變易、諸法實性、圓成實,說為真正之圓成實者,云何一切法(三界六道、器世間、有根身、見聞覺知、五陰、十八界) 非從真如出生?而一切經論皆言「心、阿賴耶識出生一切法」呢?若真如不能包含世間及出世間一切法,如何能說是圓成實性呢?顯然是不圓滿的體性,是不能圓滿成就諸法的「有缺陷性」,如何可以說是圓成實呢?是故此「眾生心」、「阿賴耶識」具有其完整性、圓滿性,乃有為心性與無為心性之和合,乃生滅法與不生滅法之和合,攝依他起與圓成實(因地亦攝遍計執)故,具足世間出世間萬法之體性故。

是故《大乘起信論 》馬鳴菩薩云:「一切眾生心;是心則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依此顯示摩訶衍義;以此心(眾生心即第八阿賴耶識) 真如相(表心、阿賴耶識有其真實、非虛幻、常住不生滅的一面),即示大乘體故。」此心(阿賴耶識)生滅因緣相(表心、阿賴耶識有其緣生、生滅、變易、有為有作用的一面) ,能顯示大乘實義的體、相、用故。既然此眾生心(阿賴耶識) 能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於三界現行運作中能顯示大乘法的「體、相、用」,當知此心(阿賴耶識) 必定含攝真如法、如來藏法、染法、淨法、有為法、無為法、生滅法、不生滅法,云何紫蓮心海比丘自稱已悟阿賴耶識,竟讀不懂如此淺顯易知之理?定要朋附邪見而切割心(阿賴耶識) 之圓滿性、完整性?堅執「諸心、心所、依他起,亦如幻事,非真實有」;堅執「阿賴耶識,生滅、變易、無常、有為、是妄心、妄識」呢?

復次《大乘起信論》又云:「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如是一語更明確道出阿賴耶識,是真妄和合識,是具足圓成實與依他起之法性,是有自性、有體之法,非僅具有種子七識心等虛妄、不實、幻生之法。阿賴耶識有一不生滅的真實識性(心體恆而不審、常顯示真如無為),雖受無明煩惱等生滅法的熏習而有所藏種子的生滅性,但卻恒時不斷顯示出心體自身之清淨、無染、平等、不變易的真如心性;如是具足能生世間萬法,亦具足出世間真實如如之自性,方是圓成實性;若唯有其中一種,而缺其中另一種,則成有缺陷之法性,不能稱為圓成實性。如今紫蓮等人卻要認定其中的真如性才是圓成實,則成為欠缺其中一種的法性,就成為有缺陷的法性了,怎能稱為圓成實性呢?所以紫蓮等人的說法,不但違背理證,也是違背教證的。

復次《成唯識論》卷八云:「七真如者:一流轉真如。謂有為法流轉實性;二實相真如。謂二無我所顯實性;三唯識真如。謂染淨法唯識實性;四安立真如。謂苦實性;五邪行真如。謂集實性;六清淨真如。謂滅實性;七正行真如。謂道實性。此七實性圓成實攝,根本、後得二智境故。」如是成論文句開示甚明:圓成實者乃是阿賴耶識所顯示之心真如性與心生滅性(阿賴耶性) 。猶如成論所說唯識性函蓋「不生滅之真實唯識門」與「生滅之虛妄唯識門」等理,亦可知圓成實性函蓋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二義也,如此才能顯示「圓滿成就萬法」之真實體性,是故不可猶如彼紫蓮等人「將圓成實性局限在心真如門中」也!亦如《起信論 》中所言「一心二門」而含攝如來藏之不生不滅與種子流注之生滅性,可知圓成實之真義也。

由於觸證阿賴耶識後,即可現觀阿賴耶識具足世間法一切種子(功能),亦具足出世間法一切種子(功能),而阿賴耶識心體自身則具足真如性,是故若得親證阿賴耶識心體時,即可如是現觀真如之存在,即可了知真如確是阿賴耶、異熟、無垢識之所顯性,然後轉依第八識心體所顯示之真如性,由此轉依方能漸次成就佛道。由於阿賴耶識心體自身從來一向是真如性,而又含藏七轉識相應的遍計執性之染污種子,故能引現世間有漏法之種子;心體中亦具有依他而起之六識心等有漏無漏之有為法種子,是故成就意根之遍計執性;意根末那識的遍計執性,其實就是在阿賴耶識的依他起性種子所生的六識心及六塵萬法上,因為普遍的誤計而執著所生,所以遍計執性若離依他起性,則不可能存在,眾生就不可能再輪迴生死。但是,遍計執與依他起,都是在阿賴耶識心體的圓成實體性中現行與流轉,因為圓成實性是函蓋世間與出世間萬法的,所以遍計執與依他起二性,都是含藏在圓成實性的阿賴耶識心體中的。既然如此,已經顯示圓成實性就是遍計執與依他起的所依,也顯示圓成實性是阿賴耶識心體的真實性,紫蓮等人如何可以否定阿賴耶識?是否要將圓成實也否定?因為阿賴耶識具足世間與出世間萬法之種子,由是緣故說阿賴耶識心體自身及所含藏之一切種子,合為整體而說時,即是圓成實性,故說圓成實性函蓋遍計執性及依他起性。親證阿賴耶識後即得從阿賴耶識自體而現觀意根之遍計執性,亦得現觀意識等六識之依他起性。依他起性說的是前六識心,從來不是說阿賴耶識心體,紫蓮比丘等人食古不化,雖然努力研讀《成唯識論》,但不能真正懂得論意,所以把依他起性的法相,解釋錯了;正因為誤解依他起性的緣故,就跟著誤解而走錯路頭了!

然若從第八識與雜染種子互為因緣之阿賴耶性,及在三界中的俱有依的意根、所生的六識而觀,則有為有造作有生滅之八識心王皆屬依他起,因為阿賴耶識心體若要在三界中現行運作的話,當然不可獨自存在而不出生意根與六識心王,當然不可獨自存在而不出生五色根(無色界雖無五色根,卻須意識心證得四空定,才能生存於無色界中,而使得阿賴耶識在無色界中存在);若不具足這些阿賴耶識所生的法,阿賴耶識當然就不可能出現在三界中運作,因果律當然就不可能實行;所以,阿賴耶識心體如果要在三界中出現與運作,當然要依他眾緣而起,否則即成無餘涅槃的境界了,就將只有阿賴耶識心體改名異熟識而獨存了,就將與定性聲聞阿羅漢入無餘涅槃一樣了。所以,有時論中所說「有取受性、依他而起」的意思,不可誤會,妄自解釋。一切身根、器世間、六塵等法皆依他而起—依於阿賴耶識心體的圓成實性及意根的遍計執性法種而生起—然後意根再於其中復起遍計執性的熏習,流轉不息;眾生不了此一切有為法皆依他而起,橫計為實,於中貪著,處處作主而生取捨,即名遍計執性;以遍計執性作用故,覆障真如正理,不能相應,故說應捨。

菩薩於依他起性之蘊處界法中,如實觀見蘊處界及其所生一切法,悉依本來不生之阿賴耶識自體(空性) 而起,幻有非真,無自在體性;以此現觀故,證得遍計執及依他起性中之圓成實性 —二空所顯真如(清淨性、平等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無我性、離生性……等),是故於依他起性中遠離遍計執性。證圓成實性已,即起法智忍(忍的意思即是接受之後能夠安住);以法智忍而作觀行,隨起法智;法智起已,便知應離所證圓成實性中之劣無漏法(因地阿賴耶識真如無為中尚有之染污種子與無始無明) ,是則三性俱離,名為「於心、意、識秘密善巧菩薩」;若執所證圓成實性,是則已墮遍計執中,是故證已即知遠離故,名為無生忍。以此密意,說三自性為三無性,非無三自性法常住一切凡夫有情界中。

此外,紫蓮心海比丘從《成唯識論》 中斷章取義,誤會論意,舉來作為證據而妄責他人,是不誠實的行為,有愧比丘身分,不符比丘名義。譬如紫蓮前舉成論之文: 「眾緣所生心、心所體及相見分,有漏無漏,皆依他起,依他眾緣而得起故。」但此段論文之前尚有一段極重要之前提被紫蓮所故意忽略不提:「若緣所生內相見分非依他起,二所依體,例亦應然,無異因故,由斯理趣,」若依論中原文,合之應為: 「若緣所生內相見分非依他起,二所依體,例亦應然,無異因故,由斯理趣,眾緣所生心、心所體及相見分,有漏無漏,皆依他起,依他眾緣而得起故。」語譯如下:

「如果眾緣所生的內相分與見分不是依他而起的法,那麼這二分所依的體 — 前七識及七識心的心所法等 —依這個道理為例,應當也不是依他起的了,因為它們都是從同樣的因 —從阿賴耶識心體所含藏的種子因緣 —而出生的緣故。由這個道理的真實義,說依於眾緣所出生的眾生心及心所法的體 —前七識心 — 及相分見分、有漏法、無漏法,皆是依他而起;因為都是依附他法眾緣才得以生起的緣故。」這一段論文中所說的法義辨正,是說明遍計執性與依他起性間的關係,而不是在辨正阿賴耶識是否為生滅法,紫蓮等人誤會成論,不懂論意,引喻失當,即是基大師所說之「引證偏答」也。

謂紫蓮等人所引成論此段文句所辨正之前提:「次所遍計,自性云何?攝大乘說是依他起,遍計心等所緣緣故。」然而紫蓮等人卻加以妄引,用來誤破阿賴耶識,謗為生滅法。云何誤破?云何為謗?因為紫蓮所引用的成論文句中,已經明說阿賴耶識是圓成實性故,自是紫蓮等人讀之不解,妄生誤會,反而引用證明己法錯誤的文句,來證明自己正確,真是顛倒。

何以故?因為此段論中是在辨正:遍計執性的見分與依他起性的六識見分與六塵相分,都是依他起性而不是本有的圓成實性;是辨正見分與相分的依他起,而不是在辨正所說阿賴耶識 —因緣 —是否為依他起也。所以論文中所說的心與心所,指的是前七識心與心所法見分與相分等,紫蓮斷章取義,誤引「證明阿賴耶識是萬法因緣」的論文,用來證明「阿賴耶識是依他起性」,豈非顛倒?因為論中已經明說:「如果眾緣所生的內相分與見分不是依他而起的法,那麼這二分所依的體 —前七識及七識心的心所法等 — 依這個道理為例,應當也不是依他起的了,因為它們都是從同樣的因 —從阿賴耶識心體所含藏的種子因緣 —而出生的緣故。由這個道理的真實義,說依於眾緣所出生的眾生心及心所法的體 —前七識心 —及相分見分、有漏法、無漏法,皆是依他而起;因為都是依附他法眾緣才得以生起的緣故。」既然前提已說是七識心及心所法等,又說眾生前七識心及心所法等都是從因緣而生,阿賴耶識心體不包含在遍計執性與依他起性中,並且是能生依他起性及遍計執性的因緣,則知阿賴耶識心體必是常住法,紫蓮怎可妄說阿賴耶識心體是依他起性呢?豈非顛倒!

紫蓮又引成論文句:「或諸染淨心、心所法皆名分別,能緣慮故,是則一切染淨依他,皆是此中依他起攝。」而作辯論云:「此即顯八識心、心所乃至相見二分皆依他起,依他眾緣方得起故,諸心、心所皆能緣慮分別故,又因此八識分別緣慮,展轉而生而顯萬法, 然於此依他起諸法中,能顯圓成實性。」也是妄說!因為論中所說的「染淨心、心所法皆名分別」者,所說的心是因地染分的前七識心與心所法,因為論中已經明說是「能緣慮故」;而不是在說佛地的淨分前七識心與心所法,因為佛地的淨分前七識的依他起性,不但能緣慮分別,也是攝歸圓成實性的緣故。既然論中已指明是染分依他,而且論文的前提中也已經說明是前七識心及心所法,當然這句依他起所說的心體,不是阿賴耶識心體;但是紫蓮等人讀不懂成論,亂引之後再作妄解,再謗三乘一切法所依體的阿賴耶識為生滅法,將佛法完整的法義橫加割裂而支離破碎,表面上自稱是護法,本質是毀法,而且是毀壞三乘菩提所依的根本法體。

而且在紫蓮自己所說的語句中,也已經證明阿賴耶識心體是不生滅法,他自己卻不知道,卻還振振有辭的誹謗阿賴耶識心體是生滅法:「此即顯八識心、心所乃至相見二分皆依他起,依他眾緣方得起故,諸心、心所皆能緣慮分別故,又因此八識分別緣慮,展轉而生而顯萬法, 然於此依他起諸法中,能顯圓成實性。」意謂:從見分與相分的真實義中,已經顯示八識心王及其心所法,若欲在三界中現起及運作,都必須依阿賴耶識心體所生的五色根及前七識的見分與相分,才能在三界中現起,所以亦有依他起性;但是這種依他起性的意思,並不是論中所說的依他起的意思,因為不論是圓成實或遍計執、依他起,都是從阿賴耶識心體中出生的緣故。而且,依紫蓮自己的說法:「然於此依他起諸法中,能顯圓成實性。」就已經顯示真實義:從阿賴耶識心體所出生的依他起性的諸法中,可以顯示圓成實性(顯示阿賴耶識心體的圓成實性,不是顯示外於阿賴耶識的想像中的圓成實性)。既是依他起諸法可以顯示圓成實性,而依他起的萬法卻都是從阿賴耶識心體中出生的,就已經分明顯示阿賴耶識心體才是圓成實性。紫蓮自己把阿賴耶識心體的圓成實性說出來之後,自己卻又否定阿賴耶識心體,顛倒的反說阿賴耶識心體是依他起性,這不是妄說,又是什麼?

紫蓮比丘不懂《成唯識論》真義,引來作種種謬論之後,作此結論:【故論又云:『二空 所顯圓滿成就諸法實性名圓成實;顯此遍常,體非虛謬,簡自共相,虛空我等。』】 也正是證實阿賴耶識雙具有為法與無為法的體性,雙具有漏性與無漏性的體性,正是證實阿賴耶識心體常住不壞,正是證實阿賴耶識心體是萬法根源的圓滿成就諸法實性,名為圓成實;因為阿賴耶識體恆常住故能生萬法,具有圓滿成就諸法的真實體性;因為能生萬法的心體必定是常住不滅的金剛性,若是有時會間斷,或者以後會間斷的心體,絕無可能是萬法的根源,絕無可能具有圓滿成就世間流轉法與出世間無為法的自性;所以,由紫蓮自己所說的話中,也已經證明阿賴耶識心體是常住不壞的金剛性了,因為由阿賴耶識能出生依他起性及遍計執性的自性來說,就已經顯示阿賴耶識有能生世間萬法的自性了;再從阿賴耶識心體能在有為法中顯示真如性來說,已經顯示阿賴耶識也具足出世間種種無為法的自性了;如此具足世間與出世間萬法的心體,顯示了祂的遍在一切法中存在的體性,也顯示了祂的常住不壞的金剛性,名為「顯此遍常,體非虛謬 」,因是出生萬法的心體故,當然阿賴耶識是遍在十二處中的,當然是遍;又因是能生萬法的根源本體,說此心體是常,非常之心不能出生萬法的緣故。又能夠「簡自共相,虛空我等」 :謂能簡別阿賴耶識心體的自相與共相不同於虛空無法,也不同於眾生的五蘊我、不同於常見外道所妄言的常而不壞的意識心我等。所以,從紫蓮自己所說的話中,已經證明阿賴耶識心體是常住法,是圓成實性,紫蓮自己說了之後,卻還不知道,還來指責別人所說「阿賴耶識是真如體,是常住法」的正法錯誤,真是顛倒!

又如紫蓮比丘所舉 彌勒菩薩的論文,也是錯解,前面已經辨正完畢,這裡就不再重複辨正。因為 彌勒菩薩所說的「體是無常」的意思,是說阿賴耶識心體在因地的阿賴耶性,是應該滅除的,也是可以滅除的,所以說阿賴耶體性是無常,但不是說阿賴耶識心體無常、可以滅除,因為祂是永遠不可能被滅除的,所以紫蓮比丘嚴重的誤會了 彌勒菩薩的意思。如果紫蓮硬要說阿賴耶識的心體是可以滅除的,請問:「阿賴耶識心體何時可以滅除?」如果阿賴耶識心體是可以滅除的,是無常的法,那就一定是以前曾經出生的法,因為只有有生的法才是可以滅除的,那麼請問紫蓮等人:「阿賴耶識心體是在什麼時候出生的?」有何教證與理證可以證明阿賴耶識是你所說的「從真如出生」的?

如果還要繼續狡辯說阿賴耶識是可以滅除的,那麼 佛與彌勒菩薩及諸大菩薩都說:「阿賴耶識心體淨除二障種子後轉成無垢識,永無滅時,利樂有情永無窮盡。」豈不是妄說?請問: 佛與彌勒、諸大菩薩是不是妄說?再請問:「有何方法可以滅除阿賴耶識心體?」請公開為大家說明。再請問:「如果阿賴耶識心體可以滅除,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中,需不需要滅除阿賴耶識心體?如果需滅除,涅槃是不是成為斷滅法?如果不需滅除,怎可說阿賴耶識心體是生滅法?」紫蓮不可說阿賴耶識是從真如中出生的,因為諸經諸論中常說阿賴耶識心體藉著種種有為法而顯示出自己心體的真如無為故。紫蓮等人對於上面所提出的幾個問題,能夠公開出書對佛教界答覆嗎? 如果這麼簡單的幾個問題都不能答覆,那麼其餘所引證的經論,也就可想而知:都誤解經論、斷章取義、執言取義的了。

紫蓮心海比丘又云:

【問:「此間八識與真如及三自性之關係可否更說?」

答: 《解深密經 》卷一先述「勝義諦相品」,說明真如;次說「心意識相品」,述明八識,故知經論但述真如與心意識時,則定分別述說,體性殊異故,又卷一末則述「一切法相品」,方舉三性;今引經云:「爾時世尊告法涌菩薩……我說勝義是諸聖者內自所證,尋思所行是諸異生展轉所證……我說勝義無相所行,尋思但行有相境界…我說勝義不可言說,尋思但行言說境界……我說勝義絕諸表示,尋思但行表示境界……我說勝義絕諸諍論,尋思但行諍論境界……當知勝義超過一切尋思境相……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內證無相之所行,不可言說絕表示,息諸諍論勝義諦,超過一切尋思相』……由此真如勝義法無我性,不名有因,非因所生,亦非有為,是勝義諦;得此勝義,更不尋求餘勝義諦。唯有常常時,恆恆時,如來出世,若不出世,諸法法性安立,法界安住。是故善現!由此道理,當知勝義諦是遍一切一味相。」此即真如相,超過一切世間諸相,菩薩當善知此真如與心意識之差別相,方免偏邪。

次引心意識相品:「爾時世尊告廣慧菩薩摩訶薩曰……吾當為汝說心意識秘密之義。廣慧!當知於六趣生死彼彼有情,墮彼彼有情眾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濕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展轉和合,增長廣大,依二執受:一者有色諸根及所依執受,二者相名分別言說戲論習氣執受。有色界中具二執受,無色界中不具二種。廣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極滋長故。

廣慧!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六識身轉,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此中有識,眼及色為緣生眼識,與眼識俱隨行,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有識,耳鼻舌身及聲香味觸為緣,生耳鼻舌身識,與耳鼻舌身識俱隨行,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廣慧!由似瀑流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若於爾時有一眼識生緣現前,即於此時一眼識轉;若於爾時乃至有五識身生緣現前,即於此時五識身轉。

廣慧!如是菩薩雖由法住智為依止,為建立故,於心意識秘密善巧。然諸如來不齊於此,施設彼為於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

廣慧!若諸菩薩於內各別如實不見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不見阿賴耶,不見阿賴耶識;不見積集,不見心;不見眼色及眼識,不見耳聲及耳識,不見鼻香及鼻識,不見舌味及舌識,不見身觸及身識,不見意法及意識,是名勝義善巧菩薩,如來施設彼為勝義善巧菩薩。廣慧!齊此名為於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如來齊此施設彼為於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

由此故知實證真如勝義,方能於內如實不見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乃至不見意法及意識,如實知阿陀那識,乃至意法及意識等心意識秘密善巧,齊此勝義善巧及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如來方名彼為於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故知雖悟第八阿賴耶識而未證真如,乃至誤以為第八阿賴耶識即因地真如者,不知此二者之體性差異,尚不名勝義善巧菩薩,何況名為於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故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於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為我。」當知世尊於此頌意即已明言阿陀那識與真如之差異,有智者當就經意而自深思。

卷一,一切法相品「世尊告德本菩薩曰……吾當為汝說諸法相。謂諸法相略有三種;何等為三?一者偏計所執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圓成實相。云何諸法偏計所執相?謂一切法假名安立自性差別乃至為令隨起言說。云何諸法依他起相?謂一切法緣生自性,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謂無明緣行乃至招集純大苦蘊。云何諸法圓成實相?謂一切法平等真如。於此真如,諸菩薩眾勇猛精進為因緣故,如理作意無倒思惟為因緣故,乃能通達;於此通達,漸漸修集,乃至無上正等菩提方證圓滿。」

上說三相,當知眾生於三界萬法中執為我、我所,而起計著,假立名言,安立自性及差別相,是為偏計所執相。又依他起者,當知一切法依緣而生,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其所述十二因緣中,當知識支則含八識,皆依他起所攝,又 《成唯識論 》說:「眾緣所生心、心所體及相見分,有漏無漏皆依他起,依他眾緣而得起故。」此間心、心所即含八識,亦即是此意。圓成實者則謂真如;此方是諸法平等實相故。論文云:「此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即是湛然不虛妄義。」】

辨正如下:

紫蓮等人處處誤會真如法性,處處誤會經論真義。真如者,乃是「真如無為」之簡稱,含攝虛空、擇滅、非擇滅、不動、受想滅無為。亦說究竟佛地之第八識真如無為;然而佛地之真如無為者,其實仍是六無為中之虛空無為也,唯因究竟淨除心體中所含藏之七識心相應二障煩惱種子故,易名為真如無為爾,本質仍是阿賴耶識心體之虛空無為之體性也!此謂阿賴耶識在因地中,體如虛空,湛然清淨,故名虛空無為也!如是無為性,謂之為真如;是故唯識學中說虛空無為之義為:真如離諸障礙,猶如虛空,是名虛空無為。如是依第八識阿賴耶心體之真如性,從喻立名,並非如彼紫蓮等人所妄說的:別有一法、一心,名為真如。

然而第八識阿賴耶心體,理是真實,絕非妄倒,故名真如;而此真如一名,亦是假名施設,以阿賴耶識自心為體,假藉阿賴耶識所出生之有為萬法而顯示之;其體則是唯證所知,其真如無為亦是唯證所知,非是言詮所能及者,聽聞他人宣說阿賴耶識之真如無為性者,仍然無法真知真如之義。是故真如無為者,亦只是說明第八識阿賴耶心體之真如性也!是故真如一名絕非實有,唯是顯示阿賴耶心體在凡夫地、在有學無學地、在佛地之真如性爾,離阿賴耶識心體之外,而欲別覓真如者,皆是愚癡無智之人也!是故《大般若波羅密多經》云:「如實觀察真如但有假名施設言說,真如不可得故。」又云:「復次善現!若真如實有性者,則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間天人阿素洛等;以真如非實有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真如既然是阿賴耶識心體的所顯性,既是顯示阿賴耶識心體的自性,當知真如是識之實性,當知真如即是依他起性,依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而顯;若人否定阿賴耶心體,而別行建立一法,作為阿賴耶識之所依體,說為真如者,即是顛倒見者。

以阿賴耶識即是真如體故,真如是阿賴耶識之所顯性故,此才是《解深密經》所施設之「勝義善巧、心意識秘密善巧」,謂佛子若證阿賴耶識心體已,能現觀八識心王之一一心體所在及其體性,則能了知三自性;了知三自性已,悉皆離之,方是經中所說之「於心、意、識秘密善巧菩薩」;若現觀圓成實性之後,又執著實有圓成實性之阿賴耶識真如性,亦是法執,即非「於心、意、識秘密善巧菩薩」。

復次,紫蓮心海云:「故知雖悟第八阿賴耶識而未證真如,乃至誤以為第八阿賴耶識即因地真如者,不知此二者之體性差異,尚不名勝義善巧菩薩,何況名為於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由此一段話中,即知紫蓮心海比丘雖「悟」阿賴耶識,而無法「證、解」阿賴耶識,無法現觀此心(阿賴耶識) 之真如相,不知真如與阿賴耶識間之差異,不知真如與阿賴耶識非一非異之真實義,由於信未具足故,認為「現在能夠證得的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的真如法相絕非真正的真如,真正的真如豈有如此容易親證?」而不知是因為善知識緣故所以能得親證,於已得之真如不能生忍,所以另外再起妄想,想要再證另一心體真如,想要再證另一能生阿賴耶識的真如心體,所以至今無從轉依真如聖道。

這都是因為落於文字障中,而堅執此心(阿賴耶識) 是「依他起、如幻、不實、生滅、無常」,是「相」、是「用」,另有一真如是圓成實、常住、不生滅、無為、是阿賴耶識(眾生心)之「體」。這實在是「於勝義無有善巧」的新學菩薩。

一切唯識經教皆言:「一切有情各有八識,六位心所,所變相見,分位差別,及彼空理所顯真如。識自相故、識相應故、二所變故、三分位故、四實性故。如是諸法皆不離識,總立識名。」是故真如即是阿賴耶識(心)的空理所顯,非心而不離心,真如是阿賴耶識(心)真實性故。又《成唯識論》明言:「若說空理,空非心因」,《唯識述記》亦說: 「心性者,真如也,真如無為非『心之因』。」是故當知阿賴耶識(心),沒有另一個因,也沒有另一個「體」能生此阿賴耶識(心)。因為真如是依阿賴耶識(心)之真實性而假名施設,依阿賴耶識(心)之二空心性假名施設;如今述記中明說真如不是阿賴耶識心之因,即是明說阿賴耶識不是從真如出生者,紫蓮等人如何可以顛倒說真如出生阿賴耶識?一切證解阿賴耶識(心)者,皆得現觀此識於三界六道中、於五欲六塵中,所顯示出「心的真實性、清淨性、平等性、離生性、無我性……」等真如性。

是故當知阿賴耶識(眾生心) ,自身就是有「體」之法,自身就有常住不滅之真實心性,假立真如一名;這就是說,揀擇因阿賴耶識(眾生心) 於三界現行運作中有無量「相、用」之依他起、如幻、無常、變易、生滅之種種有為有作用法相,而施設真如一名,「真」表心性本淨(阿賴耶識之實性),真實常存不壞;「如」表不變易,心性永於六塵萬法如如不動。所以真如是心空理所顯爾,不離第八識心、不異第八識心,遮「執真如為有」故說為空,理非妄倒故名真如;真以簡妄,如以別倒。或「真」以簡有漏,非虛妄故,如以別無漏,非有為故;真是實義,如是常義,故名真如。

如是真如實因阿賴耶識(眾生心)而有,萬不可如紫蓮心海等人顛倒建立「真如是體(常住、不生滅、不變易、無為)能生阿賴耶識、眾生心(是相用、如幻、依他起、生滅、無常、有為) 。」如此即將心的完整性、圓滿性切割分離了,使佛法支離破碎,使得真如妙法淪為虛妄想像之法,將使紫蓮等人永無親證真如之時。真如要由現觀阿賴耶識心在有為法中現行之狀態,方能證解故;若入無餘涅槃中,則不能證得及現觀;是故阿賴耶識(眾生心) 本具有為與無為功德,本具生滅與不生滅法,和合不可分割故,是一體故,法爾如是故。

是故《勝思惟梵天所問經》云:「有為法住無為性中」。此句經文表顯「有為法中即有無為法,無為法不能單獨在三界中現行,須依附於有為法中。」亦表顯心之實性與心體之不可分,由心體藉有為法所顯示故。識之實性與識不可分,由阿賴耶識顯故。《密嚴經》云:「一切眾生阿賴耶識,本來而有;圓滿清淨,出過於世,同於涅槃」。一切證解阿賴耶識(心)而有慧力、信心不退者,皆得現觀此識(心)之本來常住不滅性、有真實自體性(非因緣生,非依他法方能出生) 、清淨無染性(於五欲六塵之苦樂境界不貪、不厭) 、涅槃性(不生不滅、無欲無為無造作),即名證真如者。

又紫蓮心海比丘言:「真如即是如來藏」,但《密嚴經》云:「阿賴耶識亦復如是,是諸如來清淨之藏。」《入楞伽經》亦云:「大慧!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又云:「是故大慧!諸菩薩摩訶薩欲證勝法如來藏阿梨耶識者。應當修行令清淨故。大慧!若如來藏阿梨耶識名為無者,……此如來心阿梨耶識如來藏諸境界,一切聲聞、辟支佛、諸外道等不能分別。」又云:「大慧!如來藏識阿梨耶識境界,我今與汝及諸菩薩甚深智者,能了分別此二種法;諸餘聲聞、辟支佛及外道等執著名字者,不能了知如此二法。」此已明說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乃至未來成佛時之「如來清淨藏」,亦是今時之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實心性(心體)所改名者,故說阿賴耶識是常住法,非是生滅法;否則即無未來佛地之「如來清淨藏」,否則如來藏即成虛妄法,無有一法可成為如來藏故。如今紫蓮等人既然說真如就是如來藏,如今經文中的聖教卻說如來藏就是阿賴耶識,那就分明顯示真如本是阿賴耶識心體的所顯性了,紫蓮等人卻心生顛倒見,另立一個能生如來藏的真如,絕非真正的佛法。

復次,紫蓮心海比丘執諸多經論之文字名言表義,意謂「色心( 有根身、八識心王) 皆是生滅、依他起、有為、有作、有變異。真如是非色、非心,不生滅、圓成實、無為、無作、無變異。」而誤會經論文字名言所宣示的真實義,實在是「不知心意識秘密善巧」的新學菩薩。今舉《成唯識論》卷二以為證明,論云:「『諸無為法離色心等決定實有』,理不可得;……,故不可執無為定有。雖諸無為所知性故,或色心等所顯性故如色心等;不應執為離色心等實無為性。……。餘部所執離心、心所實有無為,准前應破。又諸無為許無因果故,應如兔角;非異心等有。……諸無為法,略有二種:一、依識變,假施設有;……二、依法性,假施設有;謂空無我所顯真如,……真如亦是假施設名,遮撥為無故說為有,遮執為有故說為空,勿謂虛幻故說為實, 理非妄倒故名真如,不同餘宗『離色心等有實常法名曰真如』,故諸無為非定實有。」

由是成論卷二之文的前提,所說皆是在宣示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真如法相以觀;又由卷二文句,明說「真如亦是假名施設之名詞,是心體的真實性」,唯依阿賴耶識心體之常住不壞性,心體之無為性,心體之真如性,施設真如一名。遮止愚人「撥心體之真如法性為無法」,故說為真;遮止愚人說「無阿賴耶心體,無真如可證、可現觀」,故說為實。是故真如依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心體而有、而顯。不可顛倒建立為第八識心體之所依心也!真如只是呈現第八識心體之自體性、只是呈現第八識心體的真實性爾!既然信受《成唯識論》,為何不肯全論都信受?只舉證自己所要的少數文句?只信論文中的少數文字?而不肯全部貫串證解?而且所舉證的論中文句,又是處處錯會、曲解,如何能懂唯識的性相?如何有資格與人談論唯識的性與相?

紫蓮心海比丘又云:

【 《攝大乘論 》無著菩薩云:「所知相復云何應見?此略有三種:一依他起相,二偏計所執相,三圓成實相。此中何者依他起相?謂阿賴耶識為種子,虛妄分別所攝諸識。……由此諸識,一切界趣雜染所攝依他起相,虛妄分別皆得顯現。如此諸識皆是虛妄分別所攝,唯識為性,是無所有,非真實義顯現所依,如是名為依他起相。

此中何者偏計所執相?謂於無義、唯有識中似義顯現。……無量行相意識偏計顛倒生相,故名偏計所執。自相實無,唯有偏計所執可得,是故說名偏計所執。

云何成圓成實,何因緣故名圓成實?由無變異性故名圓成實。又由清淨所緣性故,一切善法最勝性故,由最勝義名圓成實。

云何應知偏計所執自性?應知異門,說無所有。云何應知依他起自性?應知譬如幻、燄、夢、像、光影、谷響、水月、變化。云何應知圓成實自性?應知宣說四清淨法。何等名為四清淨法?一者自性清淨,謂真如、空、實際、無相、勝義、法界。二者離垢清淨,謂即此離一切障垢。三者得此道清淨,謂一切菩提分法,波羅蜜多等。四者生此境清淨,謂諸大乘妙正法教。」

《成唯識論 》云:「或轉變者,謂諸內識轉似我法外境相現,此能轉變,即名分別,虛妄分別為自性故,謂即三界心及心所。」學人當知,既名能變識,體即非常,又因地是有漏有為,修行轉之清淨,至佛地而成清淨無漏有為,非如圓成實之真如,始從凡夫,聲聞、緣覺、辟支佛、菩薩乃至佛地,皆是不變易,不生不滅,無為無作,二者體性迥異,云何不覺?

《辯中邊論 》云:「虛妄分別有九種相,一有相,二無相,三自相,四攝相,五入無相方便相,六差別相,七異門相,八生起相,九雜染相。如是已顯虛妄分別。」諸菩薩所言皆指八識乃三界心,皆名分別,以虛妄分別為自性故,不可昧言七轉識是三界心而第八識不是,不可昧言第八識之分別非三界內之分別,第八識有執受處與了,執受謂有根身、種子,處即器世界,而自體了此執受處,此執受處皆在三界內,云何其了別謂非三界?學人自思之。

略說上述九相,當知差異。 《辯中邊論 》「頌曰:

虛妄分別有 於此二都無 此中唯有空 於彼亦有此 論曰:虛妄分別有者,謂有所取能取分別(此則八識,八識皆有所取能取分別故)。於此二都無者,謂即於此虛妄分別,永無所取能取二性。此中唯有空者,謂虛妄分別中,但有離所取及能取空性。於彼亦有此者,謂即於彼二空性中,亦但有此虛妄分別。…復次,頌曰:

故說一切法 非空非不空 有無及有故 是則契中道

論曰:一切法者,謂諸有為及無為法。虛妄分別名有為,二取空性名無為。依前理故說此一切法非空非不空,由有空性、虛妄分別,故說非空,由無所取能取性,故說非不空。有故者謂有空性、虛妄分別故,無故者謂無所取、能取二性故。及有故者謂虛妄分別中有空性故,及空性中有虛妄分別故。是則契中道者,謂一切法非一向空,亦非一向不空。如是理趣,妙契中道,亦善符順般若等經說一切法非空非有。如是已顯虛妄分別有相無相。此自相今當說,頌曰:

識生變似義 有情我及了 此境實非有 境無故識無

論曰:變似義者,謂似色等諸境性現。變似有情者,謂似自他身五根性現。變似我者,謂染末那與我癡等恆相應故。變似了者,謂餘六識了相粗故。此境實非有者,謂似義,似根無行相故,以我似了非真現故,皆非實有。境無故識無者,謂所取義等四境無故,能取諸識亦非實有。復次,頌曰:

虛妄分別性 由此義得成 非實有全無 許滅解脫故

論曰:虛妄分別,由此義故成非實有。如所現起非真有故,亦非全無,於中少有亂識生故,如何不許此性全無?以許此滅得解脫故。若異此者,繫縛解脫則應皆無,如是便成撥無雜染及清淨失。已顯虛妄分別自相,此攝相今當說?但有如是虛妄分別,即能具攝三種自性。

頌曰:

唯所執依他 及圓成實性 境故分別故 及二空故說

論曰:依止虛妄分別境故,說有偏計所執自性,依止虛妄分別性故,說有依他起自性,依止所取能取空故,說有圓成實自性。已顯虛妄分別攝相。當說即於虛妄分別入無相方便相,頌曰:

依識有所得 境無所得生 依境無所得 識無所得生

論曰:依止唯識有所得故,先有於境無所得生。復依於境無所得故,後有於識無所得生,由是方便得入所取能取無相。復次,頌曰:

由識有得性 亦成無所得 故知二有得 無得性平等

論曰:唯識生時,現似種種虛妄境故,名有所得。以所得境無實性故,能得實性亦不得成。由能得識無所得故,所取能取二有所得,平等俱成無所得性。顯入虛妄分別無相方便相已,此差別異門相今次當說,頌曰:

三界心心所 是虛妄分別 唯了境名心 亦別名心所

論曰:虛妄分別差別相者,即是欲界、色、無色界諸心心所。異門相者,唯能了境總相名心,亦了差別名為受等諸心所法。今次當說此生起相,頌曰:

一則名緣識 第二名受者 此中能受用 分別推心所

論曰:緣識者,謂藏識,是餘識生緣故,藏識為緣,所生轉識,受用主故名為受者,此諸識中,受能受用,想能分別,思、作意等諸相應行,能推諸識,此三助心,故名心所。今次當說此雜染相,頌曰:

覆障及安立 將導攝圓滿 三分別受用 引起并連縛 現前苦果故 唯此惱世間 三二七雜染 由虛妄分別

論曰:覆障故者,謂由無明覆如實理,障真見故。安立故者,謂由諸行植本識中業熏習故。將導故者,謂有取識引諸有情至生處故。攝故者,謂名色攝有情自體故。圓滿故者謂六內處令諸有情體具足故。三分別故者,謂觸能分別根境識三順三受故。受用故者謂由受支領納順違非二境故。引起故者,謂由愛力令先業所引,後有得起故。連縛故者,謂取令識緣順欲等連縛生故。現前故者,謂由有力,令已作業所與後有諸異熟果得現前故。苦果故者,謂生、老死,性有逼迫,酬前因故。唯此所說十二有支,逼惱世間令不安隱。三雜染者,一煩惱雜染,謂無明、愛、取。二業雜染,謂行、有。三生雜染,謂餘支。二雜染者:一因雜染,謂煩惱業。二果雜染,謂所餘支。七雜染者,謂七種因,一顛倒因,謂無明。二牽引因,謂行。三將導因,謂識。四攝受因,謂名色、六處。五受用因,謂觸、受。六引起因,謂愛、取、有。七厭怖因,謂生、老死。此諸雜染無不皆由虛妄分別而得生長。

如此總顯虛妄分別九相,不可昧言第八識無相也,不可言第八識無三界分別也,三界分別之根本即第八識也,而皆以虛妄分別為自性也。次云空性,頌曰:

無二有無故 非有亦非無 非異亦非一 是說為空相

論曰:「無二謂無所取能取,有無謂有二取之無。此即顯空無性為性,故此空相非有非無,云何非有無?二有故。云何非無有?二無故。此顯空相非有非無(亦顯空與妄分別離一異相)。」又空性異門云何?頌曰:

略說空異門 謂真如實際 無相勝義性 法界等應知

故知空性謂真如、實際、無相、勝義性、法界,非謂第八阿賴耶識為空性者。此空性義云何,頌曰:

由無變無倒 相滅聖智境 及諸聖法因 異門義如次

論曰:「由無變義說為真如。真性常如,無轉易故。由無倒義說為實際,非諸顛倒,依緣事故。由相滅義說為無相,此中永絕一切相故。由聖智境義,說為勝義性,是最勝智所行義故。由聖法因義,說為法界,以一切聖法緣此生故。此中界者,即是因義。」由此中義即知空性非謂第八識,常轉變故,豈名真如;虛妄分別為自性,豈無顛倒;依緣生故,不說實際;上說諸相,豈名無相;有能取所取,豈是最勝智所行之勝義性;真如是聖法之因,故說法界,轉依真如境聖智,聖法緣此生故,方名法界。又頌云:

有為無為義 謂若假若因 若相若寂靜 若彼所觀義

論曰:「應知此中假謂名等,因謂種子所攝藏識,相謂器身並受用具,及轉識攝意、取、思惟。意謂恆時思量性識,取謂五識取現境故,思惟即是第六意識,以能分別一切境故。如是若假,若因、若相及相應法,總名有為。若寂靜者,謂所證滅及能證道,能寂靜故。彼所觀義,謂即真如,是寂靜道所緣境故。如是所說若諸寂靜,若所觀義,總名無為。」

如是菩薩所言者,即謂八識及執受、處、了,所生萬法總名有為。而所證滅及能證道及二聖諦所觀之真義真如,能令寂靜故,皆是無為。如此有為無為,分界極明,不可將有為之第八識欲修成無為之真如而反責人欲將妄心修成真心乃煮沙成飯,豈不怪哉?望諸學人及謂悟得第八阿賴耶識者當以此而自檢視之,莫輕經教,佛道甚深難思議故。】

辨正如下:

雖說紫蓮心海比丘在平實導師的幫助下,已「悟」阿賴耶識(悟後又否定之,所以退失於悟境,故悟字以「」顯示之),但法義卻處處誤解,滯礙不通,自我否定、退失菩提,雖然仍知阿賴耶識所在的密意,但因為被惡知識楊先生等人誤導的緣故而自我否定,所以已經失去大乘法中的無生忍了;因為大乘法中的無生之忍,是以阿賴耶識心體的本來無生為主體的;否定阿賴耶識心體的本來無生,就是失忍的人。如《菩薩瓔珞本業經》所言,自身福德、慧力不足,又無佛、菩薩、善知識攝受所致,或因自己生慢而不肯接受善知識所攝的緣故而退失。誠然,三界心即眾生心,眾生心攝歸一心即第八阿賴耶識;既有阿賴耶識心體現行識,則必有識種之流注,方得有第八識功能之在三界中現起(心之法相),然現行識中必有無為法。

又眾生無始時來恒漂溺於四生五趣,流轉於三界六道不得止息,皆因染污末那之遍計執性,故恒時作意相續不斷,方使藏識田中各類法種流注不息。其中阿賴耶識亦因為酬償無量業報,而有自身之現行法在三界中藉緣運作。然聖教云:「轉識有七」,前六識無自性、有間斷、有轉易,故名轉識,必假阿賴耶識的現行識為俱有依,方得出生在三界中故。第七識末那亦無自性,雖無間斷,於三乘見道位能有轉易,亦名轉識,末那識的俱有依即現行之第八識,有現行第八識為依止故得有末那。唯第八識非轉識,有真實自性,故謂真如,瑜伽系經論皆言,真如乃阿賴耶識(心) 之真實性故,又 《成唯識論》 卷四云:「唯第八識恒無轉變,自能立故,無俱有依」。此謂第八識心體即是無為法性,自己不依他法獨能存在 —自能立故 —才能恒無轉變。

復次,第八識自身於三界中所現起的功能差別皆是清淨無染,皆是無漏有為之法性,此是一切證解第八識者所能現觀,故知阿賴耶識心體即自性清淨心。云何紫蓮心海等人會妄言「第八識之了別性,是虛妄分別呢」?謂第八識於所緣境雖有了別性,然不是如同前七識之在六塵中了別,而且此了別性是清淨無染的,不與善惡性相應;因為第八識並不會因為有此了別性而起貪瞋癡心行,而起苦樂憂喜之覺受。如此六塵外的了別性,不是清淨無為法性,又是什麼?云何是虛妄分別呢?紫蓮比丘對此最基本的十八界法運行的理路都不能通達,難怪會誤解菩薩之論意。

莫謂阿羅漢、世尊於人間托缽,第八識所起的了別性,也是虛妄分別。如契經云:「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即是此清淨無漏之有為法性。又彼紫蓮等人舉第八識於根身、種子有執受,而妄謂為有遍計執、為虛妄法;但此功能也是清淨無染、恒無變易的,謂凡夫異生位、二乘有學、無學位、菩薩位、佛位之第八識現行時,皆能執持根身而生覺受,皆能執持法種而不失,莫謂聖人於三界中利益眾生時,不能執持有根身、不知冷熱痛癢、無一切身口意行。

是故第八識雖因含染污法種,而有阿賴耶性(集藏分段生死種子的體性)、異熟性(一切有漏法種變異而熟體性) 的現起,此二種體性雖然是無常、變易的,然只是所含種子的體性有變異,而不影響第八識自身的體性;因阿賴耶識心體的本有無漏法種,於三界六道中所現起的各種功能差別,都永遠保持清淨無染及圓滿成就諸法的體性,永不變異。又彼等舉《辯中邊論》云:「由無變義說為真如,真性常如,無轉易故。」即是說阿賴耶識心體的真如性永遠是如、是真實性,永遠不會有轉變的時候,即知第八識心體具有真如之心性。

復次紫蓮心海…等人認為「第八阿賴耶識既名能變識,體即非常,因地是有漏有為,修行轉之清淨,至佛地而成清淨無漏有為,非如圓成實之真如,始從凡夫、聲聞、緣覺、辟支佛、菩薩乃至佛地,皆是不變易,不生不滅,無為無作,二者體性迥異。」 隱言第八識是妄心,真如才是真心。

大凡修學佛法者,最忌諱的就是「在蘊處界中現起貪瞋癡等煩惱心行」,因為這些心行會集聚未來世三善道、三惡道的五陰種子。今親證第八識阿賴耶心體者,可在蘊處界中現前觀察阿賴耶識,在各種五欲六塵境界中,沒有任何貪染心行。於人間、天上、畜牲、惡鬼、地獄各道,各種境界受中,皆是無苦、無樂、無憂、無喜、無悲、無恐懼、無不安等,皆是離一切轉識心行之清淨無染相,是故此阿賴耶識心王之心相迥 然大異妄心七轉識等心相,故般若經說此乃「無心相心、非心心、不念心」。

再觀此阿賴耶識雖與五遍行心所法相應,然此乃心性本具之妙功能性,並非雜染;謂佛地仍有此五遍行心所,此心所乃此心王本具能圓滿成就諸法之功德。又阿賴耶識為酬償業果,緣根身、器界、種子,有「不可知執受、處、了」之功能現起,此等無漏有為法上的功能,並非是在十八界中了別六塵等法的虛妄境界,所以並不妨礙阿賴耶識自身的清淨相、離染相,反而是必須藉此等六塵外的有為法上之了別功德,才能顯示出真如,才能被佛子所證悟;也就是說,必須藉此有為法上的功德,佛子們才能證得真如。亦謂阿賴耶識於執持根身而生七識心之覺受時,阿賴耶識並不於根身起任何貪取、厭離心相,於緣器界、種子時亦不起各種染污心行,於了別自己所緣六塵外境界,亦在了別從自己所出生之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中,並無貪瞋癡三毒於中現行。故謂第八阿賴耶識自身清淨無染,於凡夫、異生、二乘有學、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地皆不改易此清淨性。

又《六祖壇經》云:「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由上述即知八識心王中不染著之心唯有第八阿賴耶識,因地前七識皆或多或少而有染著故,故知阿賴耶識乃般若經所說之「無念心、無分別心」。是故眾生之真心、實相心即阿賴耶識,恆有不染著一切法之念、不虛妄分別一切法之功能。非如紫蓮心海等人所堅執之真心有如百物不思般,念絕般之無念、無分別;若此,尚且不能如他們所說的出生阿賴耶識及萬法,要這真心有何用?而且也與他們所說真如能出生阿賴耶識的說法自相衝突,自語相違,正是顛倒說也!

且阿賴耶識既然不與五別境心所法相應,故知此識恒離六塵中之見聞覺知,不分別六塵中之一切境界,是純粹的無我性,一向 恒而不審故。又阿賴耶識,具平等執持有情根身之體性,從人身、畜牲身、餓鬼身、地獄身、天身,都能執持,從不挑剔,不分好壞,一律平等而持。又阿賴耶識雖有因種子流注生滅而現起之各種法相,但心體自身卻又常住不斷,從睡眠、昏迷、正死位、二無心定一直都在,從凡夫位到佛地一直都在,只是改名為異熟、無垢識而已,故顯示出阿賴耶心體的本住性、恒常性、真實性。如此經論中的 佛語、菩薩語解說甚明,紫蓮等人云何不覺?

此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所顯之清淨性即是真如,故說是阿賴耶識(心)之實性;此第八識心之體性即真如,雖非色蘊之五根身,亦非八識心王,而不離色蘊五根而顯,亦不離八識心王而顯,由此等色心所顯示故。如今紫蓮等人卻想要離八識心王及色身等法,而求真如,而說真如是能生色心等法之實體。違背《成唯識論》卷之開示,與成論卷中所說外道及佛門中其餘誤解佛法之宗派等無異。然而真正之唯識性與唯識相,卻與紫蓮等人、餘宗、外道不同,故成論中說:「不同餘宗離色心等有實常法名曰真如。」即是訶責紫蓮等人也!

此阿賴耶識自體之心性清淨、無為、不變易。此心性之真如法相,既是阿賴耶識(心)之無我理、空理所顯性,故唯無為,不具任何無漏有為法性;且「心無我空理所顯之真如無為」非心之因,是心之真實性故。心性雖無漏無為、而心相有染,因為含藏著七識心相應的有漏種子及業種;故真如心體之阿賴耶識,性雖本淨,若不修習淨除有漏法種,無以彰顯佛地真如之究竟清淨相,亦無以轉生佛地無垢識之無邊妙功德性故;如珠寶等物本性雖然光潔,若不磨瑩,無以出光故。「真如無為」由阿賴耶識(心)所顯,如同「美麗無為」由花體所顯,如同「光潔無為」由珠寶所顯,心真實性之真如,則是由心所顯故。

真如無為是諸法平等實性,以譬喻明之,則易得解:如能量存在一切物質之中,而能量自身無為無作用,只是名相施設而已,能量依物質而有故,以物質本具不滅之體性,假名能量。真如亦復如是,真如只是阿賴耶識心之真實性,真如依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實存在而假名施設故,真如一名只是表顯第八識心體之真實性故。有為、有作用、有生滅(形相)、有變易(形相) 之物質,即代表存在著無為、無作用、無變易之能量。離開物質則無有能量故,即是近代科學之質(物質、質量)能(能量) 互換、能量不滅(實則能量不滅是依物質不滅而有) ,只是相用之變化(物質形相改變,故能量存在之方式也改變)而已。實際上物質是不滅的,佛法中亦如是說,譬如 《楞伽經》所說:「四大極微不滅」;故知所謂物質生滅,乃指形相之生滅變易爾。

今施設此一形相有生滅、變易之物質,而本質是真實無滅之體性,假名曰能量。第八識心體本具真如無為之心性,是諸法平等實性,就如同能量一般,自身清淨、無為、無作用、不可見,離一切尋思境界,屬離言法性。不滅的能量只是依不滅的物質本體(四大極微)而假名施設。例如木頭火燒後能量轉移到熱空氣及殘灰上,在世間之總能量不滅、不減。火燒前能量乃依物質(木頭)而有,火燒後能量依物質(熱空氣及殘灰)而有。實際上物質本體即四大極微,是不滅的,能量不滅即是物質本體不滅,能量依物質而有故。第八識之法相變易就好像物質形相之變易,由這些物質形相生滅中,就能顯現有不滅的能量存在(有物質本體的不滅) :由第八識之法相變易就能顯現第八識本體之不滅性(真如)。離開物質就連能量之名相亦不可得,同理,離開第八識心體之法相,就連真如之名亦不可得。

能量自身無為無作用,乃依物質之不滅性而有,藉物質形相之生滅、變易、有為作用,方得顯示故。如同第八識心體之真如無為,乃第八識心之不生滅性,於第八識出生器世間、有根身、七轉識等十八界法之運作輪迴中、生滅因緣中,顯示第八識自身常住不滅(真如)。是故第八識因緣力故而現起種種有為、有作用之法相的同時,已隱含顯示心體之真如無為,二者是一體而不可分離,本是一心所攝故,是故無為法之阿賴耶識真如性,不可離有為法之蘊處界等法而獨存,無為法須藉有為法方得顯示故。

就如同能量(無為) 之於物質(有為) ,二者不可分離,依於物質形相之有生滅變易、有為、有作用,方能顯示能量之存在。又物質形相雖有生滅、變易,但能量並不因此就消失或減少,乃改變其存在的形態,總能量仍維持不變故。是故眾生依於第八識心體之真如性、不壞性,方得於無窮盡之輪迴生死中,現起無量之有漏、無漏之有為法,圓成一切染淨因果,並於此中,恒時顯現自身永不變易清淨無染之真如相。

今紫蓮心海等人之過失即是:誤認物質是生滅法,而言能量才是不生滅法。實不知物質乃生滅之形相與不生滅之本體(四大極微) 和合,不可分離。不生滅的物質本體,一向都在生滅的物質形相上。故不可單言物質是生滅法,能量才是不生滅法。孰不知能量之不生滅性乃依物質本體之不生滅性才有。就如同第八識心體常顯現識種之流注生滅(法相),卻與不生滅之心體和合不可分離。不生滅的心體(法性)雖然空無形色,卻一向都在生滅的法相上顯現。故不可單言「第八識是生滅法,真如才是不生滅法。」殊不知真如之不生滅性,乃依第八識本體(心體)之不生滅性,假名施設而有真如一名。

是故所謂親證真如,即是禪宗祖師證悟實相心(證解阿賴耶識)後,由阿賴耶識所現起之各種無漏有為之相用中,證知此一真實之心性(真如) 的存在(若聽人明說,則會如同紫蓮等人一般不能發起般若智慧,不能證解真如之真實義) ,現觀此真實之心性(真如)是常住不滅、不變易、無因緣造作、本住、法爾如是故。此即親證「真如」,於證解阿賴耶識,生起根本智時即得現觀,因真如乃阿賴耶識之實性,由阿賴耶識之相用而顯示故。不可如紫蓮心海諸人否定阿賴耶識之實性、真如性以後,要另外找尋一個虛妄想之真如;如是顛倒心行,不亦怪哉!是故一切學人不可妄說阿賴耶識是妄識、妄心、生滅法,不可妄說阿賴耶識無實性、無體,此是嚴重謗 佛毀法故,三乘菩提以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如性為根本故,真如則依阿賴耶識心體而有故,離此即無佛道可成,無真如、無涅槃、無眾生、無世間可安立故。

真如像物質所顯的能量一般,都是無因緣、無造作;能量只是依物質不滅而假名施設(因物質形相有生滅變易,但四大極微不滅) 故,因有物質不滅,才有能量不滅,故不可顛倒建立「能量為物質之所依」,真如與阿賴耶識亦同此理故。

由上述阿賴耶識自身,於三界六道現行運作中,所顯示恒不變易之清淨性,恒不變易的無我性、恒不變易的平等性、恒不變易的常住性、真實性,這就是真如了。真謂真實,如表不變易,親證阿賴耶識心體以後,才能現觀真如的存在;現觀真如是阿賴耶識的真實性者,即是證真如的人。《大般若經、辯中邊論》中,說真如有多名,謂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無我性……等。《成唯識論、百法明門論》所云:真如是八識心王現行運作中所顯示之真實不變心性。紫蓮心海等人為何要違背經論中的真實意?為何要曲解經論中的真實?為何要把第八識看成妄心而要另外找一真心?若如紫蓮等人的想法,此則謂虛妄想,妄分別故。

本一真心阿賴耶識心體,而為無始來的七識心惡習熏習,而有染位、淨位之異。染謂阿賴耶識、異熟識中,具有執藏雜染種子體性,具有變易生死種子體性,導致有情不斷受生三界六道,或者不能成就正遍知覺。由於具有異熟有漏法種體性,導致菩薩不能顯露第八識心的圓滿功德。淨位謂無垢識,即第八阿賴耶識淨除二障後之佛地清淨如來藏心,即是法身;此心具五種法性,即自心實性之清淨法界真如,及轉八識心王所得之四智相應心品,攝盡一切圓滿功德,故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識皆意指第八識心王,唯「心」義狹,通常說第八識心體;「識」義廣,通常涵攝八識心王故,「識」亦含攝相應之心所法故。故《攝論》云:「(第八阿賴耶識乃) 無始時來界 ,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契經云:「賴耶體常住,眾識與之俱;如輪與水精,亦如星與月」。契經云「阿賴耶識亦復如是,是諸如來清淨種性;於凡夫位恒被雜染,菩薩證已、斷諸習氣,乃至成佛常所寶持 」。既然是「乃至成佛常所寶持」,顯然阿賴耶識不是生滅法。

是故一切學人當信佛語,莫捨第八阿賴耶識心體而別求真如;真如只是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實性,為遮凡夫妄謗無此心體,故說此心真實、隨處皆如,而假名施設真如一名,令諸學人親證之後轉依此識之真如法性而住、轉依此識之真如性而修正身口意行,是名轉依;由此轉依故而修正身口意行故,逮至我執斷已,即名「斷阿賴耶識、捨阿賴耶識」,乃是方便說斷、方便說捨,然實不捨心體也,唯是捨棄阿賴耶識心體之阿賴耶性故。然為遮止親證之人悟後執著此識而不進修,令知此心尚有不淨識種應滅,故說「阿賴耶識有生滅法應滅,名阿賴耶識。」彼等諸人所舉經論中已具說此意,然彼紫蓮等人卻於自己所舉經論之真實意旨無法真知實解,更不能貫通之,是故心生迷惑,妄於「色、心」外另覓一永不能證之真如實體,終其一生仍將徒勞無功。若不改此一邪見,三大無量數劫後,仍將以凡夫身而自謂已成諸地菩薩、或謂成佛。謂真如乃心(阿賴耶識)之實性,須藉色身與阿賴耶識而顯,不離色心。故永明延壽禪師斥責紫蓮等一類人云:「若有不信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別求真如理者,如離像覓鏡,即是惡慧。以未了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之義,而生二執。」 紫蓮等人既然信服永明禪師,則應當依止此義。

復次,紫蓮比丘如是云:【如此有為無為,分界極明,不可將有為之第八識欲修成無為之真如而反責人欲將妄心修成真心乃煮沙成飯,豈不怪哉?望諸學人及謂悟得第八阿賴耶識者當以此而自檢視之,莫輕經教,佛道甚深難思議故。】末學於此奉勸紫蓮比丘:有為法中雙具無漏有為法與有漏有為法二種,有漏有為法是佛子所應修除者,無漏有為法卻是永遠都不可修除者;乃至成佛之後,仍將永以無漏有為法廣利眾生,永遠都不捨棄絲毫無漏有為法。復次,無漏有為法是心之本有自性,除非如紫蓮比丘一般一心要作定性聲聞,捨壽必入無餘涅槃、灰身泯智;否則,必如十方諸佛永遠不滅無漏有為法,並且還要使無漏有為法具足圓滿的發起,才能具足一切本有功德;這正是一切種智中極為重要的修證內容,也是想要成就一切種智者所必須修證之勝妙法。【如此有為無為,分界極明】, 紫蓮比丘對此竟然完全不知,反而生起邪見,公然出書來否定正法,豈是有智慧之人?

又如紫蓮比丘所說:【不可將有為之第八識欲修成無為之真如而反責人欲將妄心修成真心乃煮沙成飯,豈不怪哉?】 也是顛倒是非之說,謂正覺同修會所說諸方大師欲將妄心修成真心者,乃是說諸方大師欲將第六意識心修成第八真心如來藏,故說彼等大師是煮沙而欲成飯;然今同修會所修證之第八識阿賴耶心體,本來就是真如之所依體,真如是依第八識阿賴耶、異熟、無垢識而有;若離第八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則無真如可知、可證,所以阿賴耶識正是真心,自是紫蓮比丘等人自生顛倒邪見,更欲外於真如所依之理體阿賴耶識心體以外,別求真如,正是永明禪師所斥責之「不信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別求真如理」之惡見者,正是外於真心而欲別求想像中才會有的真心者,正是無知邪見愚人,自己正是煮沙而欲成飯之愚人,如何反來責備正知、正見、正修、正證者為邪見?

正覺同修會平實導師從未教導說:「將有為之第八識修成無為之真如」,然而卻處處開示學人:應將第八識中所含藏之七轉識染污種子修除,使得第八識之心體能離二障而轉顯大涅槃、轉生大菩提。真如無為的法性,非修而得,本自具足故;亦非不修而能得,心體中本有染污種子而覆障故。彼紫蓮比丘及楊先生…等人,在平實導師座下已熏習多年這樣的正知見,如今卻昧著良心而扭曲平實導師所傳授的正知見;必定是被自身之瞋與慢之煩惱所障,才會如此誣謗而說、扭曲而說。學人應引以為鑑,慎莫重蹈謗法、謗勝義僧之覆轍。

今以紫蓮比丘之語,反贈紫蓮比丘…等人:【望紫蓮比丘與諸隨學等人,從平實導師處悟得第八阿賴耶識者,當以此而自檢視之,莫輕經教,佛道甚深難思議故;莫信偽論,必致誤入岐途故。】以紫蓮比丘等人,對於經教中明說的真見道位之內容,尚且不能了知;對於真見道位所證得之七住位真如理體,還不能安忍,如何妄求初地之忍?更何況是經教中所說十地境界之無生法忍?更不能知也。是故仍以紫蓮比丘之語,勸請紫蓮比丘等人:【莫輕經教,佛道甚深難思議故。】

紫蓮心海比丘又妄解《唯識性相》云:

【問:「可否略述唯識性、相?」

答: 《唯識述記 》卷一窺基大師云:「又言唯識相、性不同,相即依他,唯是有為,通有無漏,唯識即相,名唯識相,持業釋也。性即是識,圓成自體,唯是真如,無為無漏,唯識之性名唯識性。」如前所舉,八識皆是依他,俱有諸相故;俱是有為故,通有無漏者,謂因地雜染是有漏,佛地純淨,唯是無漏,皆是有為。恐汝不信,更舉 《成唯識論 》為證:「有根身者,謂諸色根及根依處,此二皆是識所執受,攝為自體,同安危故。執受及處,俱是所緣,阿賴耶識因緣力故,自體生時,內變為種及有根身,外變為器,即以所變為自所緣,行相仗之而得起故。」又云:「然有漏識自體生時,皆似所緣能緣相現;彼相應法,應知亦爾,似所緣相說名相分,似能緣相,說名見分……故心、心所必有二相。」

《成唯識論 》中皆廣明三能變識之自相、因相、果相、行相,有智者當深入廣明之,此乃初無數劫所需修集之福德智慧資糧,望行者自為,廣利有情。又由上所列證,當知八識至佛地是無漏有為,豈可與無漏無為之真如混為一譚,若說第八識淨除二障而成佛地無垢識真如者,即為謬說,非正理也。 《唯識述記 》中窺基大師廣明此義:「此說識體是依他性,轉似相見二分非無,亦依他起,依此二分,執實二取,聖說為無,非依他中無此二分,論說唯二依他性故,此除真智緣於真如,無相分故。… 問:「真如非識之所變現,何成唯識?亦依真如執為實法,寧非染分之所依止?」答:「 雖非識變,識實性故,亦名唯識;真如離言,與能計識非一非異,非如色等,可以起執,故非執依……真如既非識所轉變,應非唯識,不以變故,名為唯識,不離識故,亦名唯識。」故契經說「心性淨者,說心空理所顯真如,真如是心真實性故」,由上而總說之,言唯識性者,當知即為真如,圓成實攝,若說唯識相者,即八識與萬法,依他起攝。」

辨正如下:

如紫蓮心海比丘所引經論云:「唯識相即依他,唯是有為,通『有、無漏』。唯識性,圓成自體,唯是真如,無為無漏。」又如紫蓮所引《成論 》文句義:第八阿賴耶識,能藉因緣力,內變根身、外變器世間;能緣根身、器界、種子,能有執受,能於所緣境有了知性,因地是有為有漏,佛地是有為無漏,而真如從因地至佛地皆是無為無漏。准其所引文義,當知:唯識相即是阿賴耶識以其唯識性,變生諸法,成就三界萬法唯識所變之真實義,此諸唯識所變之法相,即名唯識相;然唯識相皆是依他而起,謂須阿賴耶識依於業種、無明、所變器界根身,方能變生六識六塵等法,方有萬法之現行;如是依於萬法唯識之體性,而變生種種事物之法相,皆名唯識相。

然而此等變生萬法之一切法相中,皆不得獨由阿賴耶識變生,謂阿賴耶識欲變生萬法時,仍須先由自體所有之大種性自性…等七種自性,變生有根身…等法已,然後方能再藉以變生萬法也;故唯識相所言者,乃是在唯識性基礎上,親證萬法唯識之一切細相、具足相,然後證得一切法唯識所變之現觀。而如是唯識性上所變法相,雖名唯識相,雖皆屬於三界中之有為法性,卻通有漏與無漏;阿賴耶識所變生之器界與根身及種種法,雖皆是有為法,必定出生於三界而有生滅故,但其中卻非全屬有漏法,亦有無漏法,譬如阿賴耶識心體假藉器界根身而變生萬法時,於有為有漏法中卻不斷示現其真如性;亦如凡夫證得第四禪時,雖仍屬凡夫,亦名證得不動無為;然此無為本依其阿賴耶識心體之無為性而施設,攝屬無漏法。亦如俱解脫阿羅漢入滅盡定,雖依意識心滅而不入眠熟位中,攝屬有為法,然亦由心體之真如無為法性而施設為無漏法。是故,變生萬法之際,能顯六無為者,通於無漏,故言唯識相通有漏無漏。

乃至唯識性,由另一層次觀之,亦通有漏與無漏:謂唯識性之真實義,若不依有漏法之業種與無明,則不可能有唯識性之現行,亦不可能有器界與根身存在三界中,亦不可能有六無為等法顯現;紫蓮等人唯能依文解義,如何能知此義?由不知故,妄將唯識性定位為純無漏,用來否定阿賴耶識心體能變器界根身、能執受所變器界根身之法性,妄將不生不滅之阿賴耶識心體否定,謗為有生有滅之法,成就謗法毀 佛之大惡業,云何謂為有智之人?有智之人絕不造作如是惡業也!又,「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正義略顯已,當知阿賴耶識自體配合所變器界根身…等法之唯識相中,顯示萬法皆由阿賴耶識心體變生,顯示萬法皆以阿賴耶為體,乃至出世間一切法,亦皆以阿賴耶識心自身為體,故名為唯識性。既知萬法皆由阿賴耶識心體所變生、所顯示,即知阿賴耶識心體乃是常住性、不生不滅性,紫蓮等既知如是理,云何卻敢否定阿賴耶識心體?為何卻妄加誹謗?

由此以觀,當知以唯識性為基礎,可以擴展一切種智;所擴展之一切種智範疇,皆屬唯識相所攝,是故唯識相者,乃是親證唯識性之明心不退者,悟後所應進修之法相,直至成佛前所修者,莫非唯識相等法,故知唯識性之義狹,唯識相之義廣;唯識性之義淺,唯識相之義深。唯識性「唯」顯「三界唯第八識心所生」故,唯識相「廣顯三界萬法皆由阿賴耶、異熟、無垢識所變生」故,三界萬法包含世間出世間一切法故,乃是一切種智之範疇故。是故,唯識相者,非如紫蓮等人誤會之後所謂之八識心王也,而是含攝因地乃至佛地之一切世出世間法—一切種智也。紫蓮、楊師…等人不知其中妙理,更將唯識相橫加貶抑,妄說為低於唯識性之法;更將世出世間一切法本源之阿賴耶識心體謗為生滅法,更將含攝一切法之唯識相加以貶抑與否定,成就謗法毀 佛大惡業,由此可知紫蓮比丘與楊先生…等人之膽大妄言也!

如是唯識相與唯識性所顯有漏與無漏,本是一體兩面,猶如紙之一張兩面,不可以想要維持紙仍是一張,而將兩面加以分割開來;但紫蓮等人卻強行加以分割,將第八阿賴耶識心體與心體所顯之真如,切割分離成「有性、空性,有為、無為,生滅、不生滅」二邊,可知其所言說之「佛法」本質全屬虛妄想。由於自意妄想而作如此分割的緣故,令彼諸人心中所知之佛法變得支離破碎,所以百思不得其解,便起顛倒想,堅執真如是能生第八識之法體,堅執第八識是妄心、是真如體之相用,非實相心。此乃自身慧力不足,又有私心、慢心,不肯與善知識討論法義所致,如今走入死巷裡,不能轉身,亦不肯轉身,正是死路一條,進退不得,只能坐困愁城,凡事都不能為,實可憐憫。

佛法甚深極甚深,一切學人不可因自身小有聰明才智,因善知識之幫助,能解一些經論文句、名相,而對善知識生慢、生狂,自障聖道。倘若加上自身福德、慧力不足,性障復又現前,則難免有離經叛道、欺師滅祖之行,造下毀 佛謗法的各種大惡業也不無可能。是故一切學人當戒慎恐懼,不可因一時之法義見解與善知識不同,便於未與善知識研討之前,就對善知識與廣大菩薩眾所苦心經營的正法團體,妄加破壞詆譭,否則來日有殃在。言歸正傳:

謂「心」,有「七轉識心相」與「第八識心體」之差異,「一心」之言則「唯」言八識,不許言第九識真如;前七識無自體,乃緣起法,由第八阿賴耶識直接出生或藉因緣而出生,故都攝歸阿賴耶識,故名一心。又阿賴耶識心體有三種法(參考《八識簡表》),前七識之「心相」中,分別有:了別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之心相,是屬前五識;亦有了知分別五塵總相、別相和法塵等心相之第六意識;而第七末那識有恆審思量、恆緣第八識相分見分執為自內我、與前六識作等無間緣、恆時作意相續不斷,使第八識流注各類法種,現起各種功能差別,恆與四根本煩惱相應……等無量心相。且此七轉識因無始虛偽惡習熏習不斷(我見、有支、名言熏習) ,故有種種我見、我執、法執等無量染污心相相應不斷。

第八識心體之現行法(謂第八識之現行識,簡稱現識) ,廣說無量;略說則有三:一、無漏有為法,心體為酬償業報,出生有根身、器世間、七轉識等十八法界。並為配合十八法界之正常運作而有五遍行心所法相應,能攝持一切種子,能緣根身、器世界、種子,故能持身,故有不可知執受,於所緣境有了別性;然不於六塵境界起分別,於六塵境界離見聞覺知,不於六塵境界思量作主;亦因染污末那之遍計執性,故第八識心體無始以來相續不斷流注種子,有如是等無量心行法相。 二、無漏無為法,雖然能出生種種有為法的運作,心體自身則常住不滅、清淨無染。於五欲六塵中,不貪、不瞋、不癡,無苦無樂、無憂無喜,無恐懼無不安等。 三、有漏有為法,即以雜染種子為緣而現起之阿賴耶性,特指與染污末那相應之我愛執藏。是故當知有為法乃第八識心體因緣力故流注種子而有八識之現行法運行於三界中之「心行法相、功能差別」,如是萬法皆由八識心王而生起現行運作,皆由八識心王而顯現,八識心王則可攝歸一識,總名為阿賴耶識;如是萬法「唯識生顯」之法相,名為唯識相。此唯識相者,顯示一項正理:一切有為法皆從第八識阿賴耶心體所出生,顯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正理,是故「相有生滅,相是有漏」者,乃指阿賴耶識所流注種子而出生之色身與七識等,總名唯識相,非指第八識「心體」有生滅。

云何得知「有第八識心體常住,不生不滅,為第八識心相之所依」?謂須由第八識心相(第八識所生色身與七識心……等)之生滅因緣中,才能顯此無為、純淨、無漏、不生滅之第八識心體。云何得顯?謂第八識心相因識種流注不斷,念念生滅,而於三界中現起種種法相等功能差別,此第八識心相(色身及七轉識……等)於念念生滅變異中,第八識心體卻又相續不斷,於五位中(眠熟無夢,昏迷、正死位、無想定、滅盡定) 也不曾剎那斷滅。於凡夫異生位、二聖有學無學位、菩薩位、佛位也不曾斷滅過。為何紫蓮心海等人不肯於此深思?第八識心相雖念念生滅,卻是滅了又生、生了又滅,相續不斷而出生萬法,然而心體卻始終存在不滅。且《成唯識論》明言第八識「自能立故,無俱有依」,謂阿賴耶識心體可以獨自存在,成為無餘涅槃;不似七轉識必須依阿賴耶識心體才能存在,亦不似真如必須依阿賴耶識心體的現行識才能顯現,才能存在。則當知必有一不生滅之心體(阿賴耶識— 如來藏)為此心相所依,不即不離,合此不生不滅,無為之心體(真如相)及七識生滅、有為之心相,名「一心」,名「八識」。

故馬鳴菩薩《大乘起信論》將阿賴耶識心體自身立名為「如來藏、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真如」。又云:「問:若心滅者云何相續?若相續者,云何言滅?答:實然!今言滅者,但心相滅,非心體滅。……眾生亦爾,以無明力令其心動,無明滅故動相即滅,非心體滅;若心滅者則眾生斷,以無所依、無能依故;以心體不滅,心動相續。」《攝大乘論》 無著菩薩云:「若離阿賴耶識,無別可得,是故成就阿賴耶識以為心體」。是故心體有其完整性,具足唯識性與唯識相的「一心」,才能具足有為、無為,具足世間、出世間之圓滿功德。

如今紫蓮心海比丘,卻獨取第八識阿賴耶心體所顯示之無漏無為性之真如,而否定識體本身,則彼所說真如即成虛妄想;故說彼等諸人「建立識體所顯示之真如性為萬法之根本」,乃是顛倒見。一心「唯」通八識,總說八識心王;而八識心王又攝歸第八阿賴耶識,是故「心」即是「識」;然而有時說心,有時說識者,以「心」義偏狹,獨言心體而不攝心所法故;「識」義成廣,非唯識體,亦含攝心所法故。是故當知:第八阿賴耶識者,已函蓋識相(心體及心體所顯真如法相) 及識性(心體能生萬法之體性),即是函蓋唯識相與唯識性;阿賴耶識一名既已函蓋唯識性與唯識相,紫蓮等人云何可以否定之?又如何可以單獨主張唯識性而貶抑更勝妙之唯識相正法?唯識相乃第八識出生色身及七識心與心所法,而能使八識在三界中現行而有八識心王之相分,名為唯識相,函蓋之法性遠更深廣於唯識性;八識心王於三界現行中所顯種種法性之生滅因緣相,屬於有為有生滅,而通有漏與無漏,名為唯識相,總顯一切種智之深廣內涵,是證得第八識者悟後應修的「法無我」內涵。唯識性,乃八識心王於種種生滅因緣中,顯示出此第八識心王除了流注種子所生的生滅之心相,以及顯示萬法之生滅相,而匯歸於第八識心體,名為唯識相;除此以外,顯示還有另一真實心體常住而不生滅,顯示萬法皆依第八識阿賴耶識心體而生而顯,故名「萬法唯識」,名為唯識性。故知唯識性乃是在萬法唯識所顯之唯識相上所顯示者,乃是識之實性,從而說為「萬法唯識」者,故唯識相其實函蓋唯識性,而唯識性一直存在修道位乃至成佛時之一切位中,依唯識性而顯示唯識相,依經論中所說之唯識相而具足了知唯識性。

由前論述,當可明了,一切有為法由八識心王所生,一切無為法由八識心王和合運作時顯示,要皆不離八識心王,八識心王則匯歸第八阿賴耶識,如此才是《瑜伽師地論、攝大乘論、成唯識論 》及所有第三轉法輪諸經之教法,才是如來藏唯識教之真實義,故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三界一切法,都是唯識現量,唯識所生,唯識所顯。親證阿賴耶識而能現觀其真如性者,方名證真如者;證真如以後,再進修相見道位的深妙法以後,即能現觀萬法皆從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出生者,方名證得唯識性者;如果不能現觀萬法皆從阿賴耶識出生者,即是尚未證得唯識性者。如今紫蓮比丘、法蓮比丘、楊先生、蔡先生…等人,不能現觀萬法皆從阿賴耶識心體出生,即是尚未證得唯識性者;未證得唯識性的人,是不可能知道唯識相正理的。未證唯識性,又不知唯識相正理的紫蓮等人,卻敢出書否定「能生萬法的阿賴耶識」,實質上否定唯識性根源的阿賴耶識,也未免太膽大了!更何況是否定親證唯識性相而有道種智的賢聖,膽子大到令人不敢想像的地步,真是不能思議。

故一切學人不可如紫蓮心海比丘等人,誤解唯識性與唯識相的佛法名相以後,妄謗「第八阿賴耶識是生滅法,是虛妄法,是妄心。」 阿賴耶識之心體與心相有異有同故,不可強行切割分離第八識心體之無漏無為法與無漏有為法,如此會破壞大乘佛法原來之完整性故,會破壞佛法原來之圓滿功德故。第八識乃有為無為和合故,乃生滅與不生滅和合故,二者非一非異故,不可分割為二,本是一心之性與相故。當以因地第八阿賴耶心體為主體,經三大無量數劫修行,淨除煩惱、所知二障種子隨眠,轉易有漏法種為無漏,即為佛地清淨藏真如心,名為無垢識,連同佛地之七識心王,仍名「一心」,此心之心體仍是因地有漏「一心」之心體,心體自身(非指種子流注等法相)是真如性故,無為、不生滅,不變易故,本性具足無邊功德故,常恒不變、淨法圓滿故,方名唯識性。是故唯識性只是針對第八識心體的橫面敘述,不涉佛道次第,不涉佛道全部內涵,非如唯識相之法義深廣究竟也。

既然真如法性乃第八識心體之「所顯法」,依第八識心體所顯示之真如性,而假名施設真如一名,由第八識心相所顯,皆不離第八識,故《攝大乘論》云:「(阿賴耶識是) 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成唯識論 》中也證成此一論點,由此即可明白一件事實:第八阿賴耶識一名,乃心體與心相之和合,不可分割切離,具足一切無為、有為功德。也是一切染淨法之所依,凡夫異生位因阿賴耶識中含藏雜染有漏法種,導致有情三界六道輪轉不息。聖位也因阿賴耶識心體已轉易有漏法種為清淨無漏永不變易,而得出生本性具足之廣大圓滿功德,及顯示此心體清淨無為之無住處涅槃等四種涅槃法性,故改異熟識名為無垢識。

復次,《成唯識論》卷八云:「若於真如,假施設有虛空等義,圓成實攝。有漏心等定屬依他,無漏心等容二性攝,眾緣生故,攝屬依他。無顛倒故,圓成實攝。」此義為:於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如性上,假名施設虛空無為等五種無為法,皆屬於圓成實性所攝。阿賴耶識因藏有雜染種子,而現起七識心王及自身集藏分段生死種子之各種染汙心相,此等法相雖從圓成實的阿賴耶識心體上出生,雖亦屬於阿賴耶識心體的法性,亦皆屬依他起攝,皆是阿賴耶識待緣而起的法性故;但阿賴耶識心體本具自性清淨之涅槃性,圓成實攝;阿賴耶識到佛地時改名無垢識,是純無漏心,容許是圓成實與依他起等二性所攝:心體自身是圓成實性,是無漏性,但所流注出生之佛地純無漏的七識心王及種種法,亦須依佛地在人間之色身為依,亦需依大悲願為依,方能出現在人間運作,是是依他起性,亦是唯識相也 —唯是無垢識所變生、顯示之法相故。是故唯識相含攝因地佛地一切法相,其義深廣;唯識性則唯示第八識心體之能生萬法體性,其義淺狹。

無垢識的種種無量清淨圓滿心相,出生一切世間萬法,亦流注出生出世間一切深妙法,乃由無量無漏法種藉緣及依無盡悲願,而從無垢識出生,利益眾生永無窮盡,亦名唯識相;是故成佛之後,亦復化導一切有緣眾生悉皆悟入唯識相,冀諸眾生皆得成佛,是故《成唯識論》卷九云:「修習位中如所見理,數數修習伏斷餘障,至究竟位出障圓明,能盡未來化有情類,復令悟入唯識相性。」故知唯識相是基於唯識性上而修萬法,而證萬法唯識之性與相,故知唯識性唯說萬法唯識所生所顯,其義淺狹;唯識相則函蓋深廣,須證得唯識性之後,深入萬法之中,於一切法中深細證解萬法皆是唯識所生之法相;性則唯一,相則萬千,廣說不盡。相上皆悉親證而無漏失,方名親證唯識相滿足者。

然若有人因此而妄將唯識性與唯識相分割者,又成妄想,謂唯識相雖然義深相廣,然卻必須依於唯識性而次第漸修成佛;唯識相之基礎實乃唯識性,依唯識性而次第進修唯識相,方得成佛;是故唯識性與唯識相不得分割為二,否則即墮紫蓮等人所墮窘境中,難免有時會被智者所破。所以佛法應是完整的佛法,不可以此斥彼,強加分割,而令佛法支離破碎,遺害當時及後人皆不能親證,皆墮於妄想之中。

如是佛地利益眾生之有為功德,亦是依他起攝;又此心相,《成唯識論》云「無顛倒」故,亦圓成實攝。是故非唯心體是圓成實所攝,於佛地聖位之無垢識所生能利益眾生之有為法上一切心,皆是淨分攝故,雖是有生之法,然因未來終將永無滅時,亦圓成實攝。故 平實導師言「無垢識真如」,契合聖教,有何不可?且 導師從不曾將心體與心行法相切割分離,自始至終強調此「心」之完整性、圓滿性及不可分割性(紫蓮心海比丘言「阿賴耶識虛妄,真如才是實我。」則是將心體與心體所顯示的真如行相切割分離。又不肯承認阿賴耶識心體的真如行相,而起邪見妄想,想要在心體之內裡另行尋求真如)。彼等諸人自身誤解經論意旨之後,造下謗法、謗善知識、誤導僧俗四眾、抵制及破壞了義正法道場之大惡業,實屬不該,應早日懺悔,速謀補救之道。

又,紫蓮比丘書中所引述窺基大師《 述記》中所說法義,已經證明他自己所說錯誤,已經證明「真如是識之實性」,已經證明真如是假名施設,是依阿賴耶識之真實性而假名施設者,不可能反而出生阿賴耶識心體。而他自己所說的文句中,也已經說出了這個義理,卻又大膽否定阿賴耶識,妄說為生滅法,違背了自己所說的義理。由此而觀,紫蓮等人若不是文字障,就是腦筋被漿糊給糊了,所以自語相違之後,竟敢印出來公開流通,自曝其短;於彼等諸人商討研究之時,竟然無人發現己方眾人在此書中所主張的義理,正是自己所反對之義理。譬如紫蓮自己書中如是載,並且還以顏體字體標示出來:【問:「真如非識之所變現,何成唯識?亦依真如執為實法,寧非染分之所依止?」答:「雖非識變,識實性故,亦名唯識;真如離言,與能計識非一非異,非如色等,可以起執,故非執依……真如既非識所轉變,應非唯識,不以變故,名為唯識,不離識故,亦名唯識。」故契經說「心性淨者,說心空理所顯真如,真如是心真實性故」,由上而總說之,言唯識性者,當知即為真如,圓成實攝,若說唯識相者,即八識與萬法,依他起攝。】

現將紫蓮上面所說法義的真實意如實解說如下:【問:「真如既然不是阿賴耶識心體所變,而是阿賴耶識心體的真實性,如何能夠成立萬法唯識的義理?而且你所說的萬法唯識的說法,也是依識體的真如法性而執著為實有法,豈不是染分諸法之所依止?」答:「真如雖然不是阿賴耶識所變生,然而卻是阿賴耶識所顯示出來的真實性的緣故,所以也可以名為唯識(所顯);真如法性是離於一切言說的,真如與能計著萬法的七轉識所導致阿賴耶識的能緣根身器界等執藏性,其實是非一亦非異的,是依附在阿賴耶識心體上面顯示出來的;所以真如不像色身與七識心等法,可以現起執著性,所以不是執著性的所依……真如既然不是阿賴耶識心體所變生的法,本來應該不屬於「唯識所生」的「萬法唯識」體性所攝;但因為佛法中並不是以唯識所變生的才可稱為唯識,因為真如是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現的阿賴耶識自性,所以不可能離識而有真如,也可以名為唯識。」所以契經裡面說:「心性清淨的意思,是在說明 『第八識心的空性正理所顯示出來的真如性』,真如是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的真實性的緣故。」由以上所引經文而總說之,所說唯識性的意思,當知 就是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的真如性,圓成實所攝。】 到這裡為止,紫蓮心海的說法是正確的,但是卻完全否定了他自己書中所說的道理,違背了他自己所主張的「真如出生阿賴耶識心體,阿賴耶識心體是真如的相用,阿賴耶識是生滅法、虛妄法」的說法;因為紫蓮自己既然已說真如是識之實性,當然識是不生不滅法,不是虛妄法;如果依照他的說法,真如是識之實性,而識又是虛妄法的話,那麼紫蓮應該說真如也是虛妄法,因為紫蓮自己也說真如是識之實性故,所以阿賴耶識不但不是紫蓮所說的生滅法,而且還是真如的所依本體,因為識體顯示真如的體性故,真如是識體所顯示的真實性故,依識體阿賴耶識才有真如的緣故。

接下來他所作的結論,卻與上面他自己所說的一大篇理論完全相悖:「 若說唯識相者,即八識與萬法,依他起攝。」 如是否定唯識相、貶抑更高於唯識性的唯識相;也將含攝唯識性、含攝唯識相的阿賴耶識等八識心王推斷為所生之法,推斷為「依於他法才能出生的虛妄法」,卻嚴重違反了他自己所舉證及所述說的「 萬法唯識所生,真如唯識所顯」 的說法,因為唯識性相都是依八識心王及萬法才有的緣故。

紫蓮比丘也對「依他起」三字的意思產生了嚴重的誤會,因為此段論文中所說的依他起的意思是:萬法唯識所生所顯的唯識性,乃至未來佛地的唯識性,都須依於唯識相的修證,都須依於八識心王及所生萬法才能具足修證,都須依於阿賴耶、異熟、無垢識所生的色等器界根身萬法而作現觀,才能具足親證佛地的唯識性,所以唯識相函蓋唯識性,而唯識相以阿賴耶、異熟、無垢識能生萬法的「唯識性」的根本智作為基礎。既然唯識性必須以阿賴耶識等八識心王為基礎,才能證得;紫蓮比丘又說唯識性是究竟法,又如何可以否定八識與萬法是依他起呢?因為八識中的第八識是能生能顯唯識性相的心體,而唯識性與唯識相都是依八識心王才能生顯的。也因為乃至佛地的唯識性相,也都須依八識心王及萬法才能證得;乃至佛地真如、佛地的唯識性相,也都必須以八識心王為根本,不能離佛地八識心王,更不能離佛地的無垢識心體,所以說佛地的唯識性與唯識相,都須依他(他就是無垢識心體及七識與萬法)而起;若無八識心王及萬法,佛地的唯識性也是不可能證得的。但是紫蓮等人卻不懂這個道理,硬要將唯識性與唯識相從八識心王上面切割開來,硬將第八識心體與唯識性相切割開來,而誹謗能生顯唯識性相的第八識心體是生滅法,而另外求證想像中才會的唯識性;這麼一來,紫蓮比丘等人修學唯識性與唯識相,又有什麼意義呢?這樣的唯識性相都將成為生滅法了;這樣切割的結果,也使得 佛所說的完整的唯識性相增上慧學,被割成支離破碎了;這不是謗法、壞法,又是什麼?

紫蓮心海比丘又云:

【問:前所言大乘見道是初地菩薩親證真如,有說七住菩薩般若正觀現在前,悟得第八阿賴耶識是名大乘見道位,進修別相智而至十迴向前名為相見道,入初地之入地心名見道通達位,此理如何?

答:當依經論也, 《解深密經 》云:「善男子!於所了知真如義中,都無有相,亦無所得,當何所遣?善男子!我說了知真如義時,能伏一切法義之相,非此了達餘所能伏。」故知了達真如義都無有相亦無所得,亦能伏一切法義之相,非悟第八阿賴耶識所能伏也。

《解深密經 》又云:「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若諸菩薩已得奢摩他、毗缽舍那,依七真如,於如所聞所思法中,由勝定心,於善審定,於善思量,於善安立真如性中,內正思惟。彼於真如正思惟故,心於一切細相現行尚能棄捨,何況粗相?善男子!言細相者,謂心所執受相,或領納相,或了別相,或雜染清淨相……於彼現行,心能棄捨;彼既多住如是行故,於時時間,從其一切繫蓋散動,善修治心;從是已後,於七真如有七各別自內所證通達智生,名為見道;由得此故,名入菩薩正性離生,生如來家,證得初地,又能受用此地勝德。」經皆明言親證真如名為見道,是為初地菩薩;莫說初地功德少分,七住菩薩功德於 《華嚴經 》具載;莫道七住菩薩功德,十信位菩薩功德即不思議,學人自閱經典可知,切莫生慢,又若辯言戒慧直往、戒定直往二種菩薩者,當明何經有曾言及此二名相,若欲掩飾自身無 《華嚴 》等經所記載之諸功德而自創此二名相,則心態可議,非誠實者。

又唯識五位云何?

【一】資糧位: 《成唯識論 》云:「初資糧位其相云何?頌曰:

乃至未起識 求住唯識性 於二取隨眠 猶未能伏滅

論曰:從發深固大菩提心,乃至未起順決擇識,求住唯識真勝義性。齊此皆是資糧位攝,為趣無上正等菩提,修習種種勝資糧故。為有情故,勤求解脫,由此亦名順解脫分。此位菩薩依因、善友、作意、資糧,四勝力故,於唯識義雖深信解而未能了能所取空,多住外門修菩薩行,故於二取所引隨眠,猶未有能伏滅功力,令彼不起二取現行。此二取言,顯二取取,執取能取所取性故。二取習氣名彼隨眠,隨逐有情眠伏藏識。或隨增過,故名隨眠,即是所知,煩惱障種。」此資糧位多住外門修菩薩六度萬行,若言七住見道從此入內門修菩薩行,當知是為謬說,增長我慢而已。資糧位攝何位階?窺基大師《心經幽贊 》云:「五位者何?一資糧位,從初發起大菩提心,乃至始修四尋思觀,住四十心,皆此位攝。」四尋思觀者,加行位中尋求思察名、義、自性、差別,假有實無。四十心者,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心,意謂十迴向心修四尋思觀前,皆資糧位攝,云何自高言悟得第八阿賴耶識即是七住大乘見道位,經論皆未如是說也。

【二】加行位: 《成唯識論 》又云:「次加行位,其相云何,頌曰:

現前立少物 謂是唯識性 以有所得故 非實住唯識

論曰:菩薩先於初無數劫,善備福德智慧資糧,順解脫分既圓滿已,為入見道,住唯識性,復修加行,伏除二取,謂煖、頂、忍、世第一法。此四總名順決擇分,順趣真實決擇分故,近見道故,立加行名,非前資糧無加行義。」故知此位猶未見道,依四尋思四如實智,於明得定、明增定、印順定、無間定而雙印能取所取空,心心無間,必入見道,然皆帶相故,未能證實,故說菩薩於此四位中猶於現前安立少物,謂唯識真勝義性,以彼空有二相未除,帶相觀心,有所得故,非實安住唯識真理,彼相滅已,方實安住。窺基大師於 《成唯識論掌中樞要 》判千部論師世親菩薩為「位居明得、道鄰極喜」,即此間煖位。若言六住滿心四加行圓滿,般若正觀現在前,悟得第八阿賴耶識,遇真善知識護持,常入七住不退,則諸謂悟得第八阿賴耶識之仁者,何不親入檢視「猶在煖位」之世親菩薩所著諸論,比量自己所悟第八阿賴耶識即是「大乘見道」位的功德、智慧,是否更勝於猶在煖位的世親菩薩,此事極嚴謹故。窺基大師於其著作之用字遣詞皆極嚴謹,何況判教判果,懇勸諸仁者莫等閒視之。

【三】通達位: 《成唯識論 》云:「次通達位,其相云何?頌曰:

若時於所緣 智都無所得 爾時住唯識 離二取相故

論曰:若時菩薩於所緣境,無分別智都無所得,不取種種戲論相故,爾時乃名實住唯識真勝義性,即證真如。智與真如,平等平等,俱離能取所取相故,能所取相,俱是分別,有所得心,戲論現故。」又云:「此智見有相無,說無相取,不取相故,雖有見分,而無分別,說非能取,非取全無,雖無相分,而可說此帶如相起,不離如故。」又云:「加行無間,此智生時,體會真如,名通達位, 初照理故,亦名見道。」

諸謂悟得第八阿賴耶識起根本無分別智仁者,當以此段文檢視自身所悟內涵,應知阿賴耶識於所緣境念念生滅,當意識心觸知、分別此識,皆帶相故,意識心了知此識於身中運作,云何離能取所取?云何能符無分別智諸理?諸經論所說大乘見道皆是菩薩起無分別智親證真如而入初地故。於此之前已歷經初無數劫善備福德智慧資糧順解脫分,復於加行位中順決擇分,現觀、雙印能取所取空,心心無間,入見道位親證人、法二空所顯真如。非謂第八阿賴耶識即是真如,非謂悟得第八阿賴耶識即方便說證得因地真如,差異極大故,大乘見道極嚴謹故,若不知其間差異而輕言已證大乘見道者,當知未證言證,未得言得之大妄語業及果報隨侍在側,慎之!慎之!再三思之!

《成唯識論 》又云:「然此見道,略說有二,一、真見道,謂即所說無分別智,實證二空所顯真理。實斷二障分別隨眠,雖多剎那,事方究竟,而相等故,總說一心……二、相見道,此復有二,(一)觀非安立諦,有三品心,一內遣有情假緣智,能除軟品分別隨眠。二內遣諸法假緣智,能除中品分別隨眠。三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緣智,能除一切分別隨眠。前二名法智,各別緣故,第三名類智,總合緣故,法真見道。二空見分,自所斷障,無間解脫,別總建立,名相見道。……(二)緣安立諦,有十六心。此復有二,一者依觀所取能取,別立法類十六種心;謂於苦諦有四種心,一苦法智忍,謂觀三界苦諦真如,正斷三界見苦所斷二十八種分別隨眠。二苦法智,謂忍無間,觀前真如,證前所斷煩惱解脫。三苦類智忍,謂智無間,無漏慧生,於法忍智各別內證,言後聖法,皆是此類。四苦類智,謂此無間,無漏智生,審定印可苦類智忍。如於苦諦,有四種心;集滅道諦,應知亦爾。此十六心,八觀真如,八觀正智,法真見道,無間解脫,見自證分,差別建立,名相見道。二者依觀下上諦境,別立法類十六種心,謂觀現前不現前界,苦等四諦各有二心,一現觀忍,二現觀智。如其所應,法真見道,無間解脫,見分觀諦,斷見所斷百一十二分別隨眠,名相見道。……菩薩得此二見道時,生如來家,住極喜地,善達法界,得諸平等,常生諸佛大集會中,於多百門,已得自在,自知不久證大菩提,能盡未來利樂一切。」 《心經幽贊 》云:「三、通達位,從四定後,初地初心,真相見道。」故不可將真相見道拆開,別立七住為真見道,後至十迴向為相見道,初地為通達位,如此則名異說,諸學人當依經論正說,而非自創異說也。】

辨正如下:

正覺講堂所謂之證悟般若,即是證悟實相心第八阿賴耶識,由現前觀察此識雖有念念生滅、種子流注功能差別等行相現起,但卻恒時相續不斷,於睡而無夢、昏迷、死亡、二無心定等五位中皆不曾斷滅。緣此證知阿賴耶識心體之常住不生滅、無相、清淨。實乃一切染淨心相之根本依,名為大乘見道(真見道、相見道) 二位中之真見道,即證唯識實性,依《菩薩瓔珞本業經》所說:般若正觀現在前,判為七住位。云何彼等諸人既在講堂多年,親聞平實導師常常開示見道內涵,竟然連大乘相見道位所攝範圍,是由真見道之「七住位開始經近三分之二個無量數劫之二十三個相見道位階才可進入初地」之知見,也會混淆不清,而妄言見道證真如(明心) 即是初地;自己有慢,妄言明心即是初地,正是大妄語者,卻反過來責備不妄語的正覺講堂大妄語,不亦怪哉!

此中差異分歧云何?謂現今多有學人悟緣未熟,於十信位功德未滿足,於初住位乃至六住位功德亦未滿足,於四加行功德亦未滿足,我見不能真實斷除;隨善知識學法時,雖然從聞而知「十八界我虛妄」,但是聞後不作觀行,後來純因善知識之各種因緣(書籍、言說、教導) 而悟得阿賴耶識,卻因自身褔德不足、慧力不足及受惡知識所轉,於自身所悟實相心阿賴耶識之具足唯識性與唯識相,不能體驗現觀,不能轉依阿賴耶識於五欲六塵中所分明顯示之清淨無染心相(不貪、不瞋、不癡、無喜、無憂、無苦、無樂、無恐懼、無不安等) ,又不能轉依此阿賴耶識無相心體(真如— 如來藏) 之離言說、離尋思等真淨無漏。是故猶如彼等諸人,於此「阿賴耶識心體本來無生」之正法不能安忍,於此阿賴耶識實相心體不能生起智慧而無功德受用,退失菩提;又因性障現前,復謗正法,抵制正法之弘揚。

是故一切學人當以此為鑑,萬不可於緣未熟,於四加行未滿足、我見未斷前,多方刺探、拼湊第八識之密意。如彼等諸人雖「悟」第八識密意,但不能證解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如性,故無功德受用,故言第八識是妄心,是生滅法,再別求另一永不可證之真如心體。實相心阿賴耶識之密意,如果是刺探拼湊而知道的,沒有參究的過程,於聽聞後,不能發起無生忍,就不能生起真正般若正觀 — 不能體驗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如性相。如果是由別人明說的,那個明說的人正是直接虧損如來,使甘露變成毒藥,使一切隨學者無從體驗、無從觀行,不能生起根本智與後得智,於此必不能生忍,將隨著那些明說密意的人輕易毀壞及誹謗正法,將嚴重破壞三乘菩提之根本。所以經中說:「空性(如來藏、阿賴耶識)隨應說,不應演非處;若演於非處,甘露即為毒。」

復次,如紫蓮比丘所云:【故知了達真如義都無有相,亦無所得,亦能伏一切法義之相,非悟第八阿賴耶識所能伏也。】此言實有過失,乃是不知所云的說法,咎在紫蓮比丘不懂 《解深密經》 中所說的真如實義。因為證真如者,必須是親證第八阿賴耶識心體,才能觀察真如法相;如今紫蓮比丘否定第八識心體的真如性,想要另外再求證「能生阿賴耶識相用的第九識真如」,就是心外求法的外道,如何能證真如?否定了真正的真如而想再證另一想像中的真如,即是永遠不能證得真如的外道比丘,卻想要伏一切法義,豈非癡人說夢?

復次彼等諸人於經於論,處處皆有文字障,處處皆無法貫通經論意旨,云何作此說?彼等舉《華嚴經》,意謂人間之初地、七住、十信位皆當有華嚴經中所說天界菩薩之種種神變不思議功德,此乃不知佛法之言說。若彼所說正確,則馬鳴、無著、世親諸菩薩及西天二十八祖、東土五祖、慧能、玄奘、窺基、克勤諸菩薩,近人廣欽老和尚,若無顯現種種華嚴之不思議神變,或無現輪寶到百佛世界,則能以此標準而說西天東土之歷代祖師大德,非十信、十住、地上菩薩嗎?顯然不能!依照紫蓮比丘等人的說法,應該說這些祖師都是未悟的人了,因為未曾見到任何記載說到他們已經現起輪寶故。所以紫蓮比丘等人的說法,其實是誹謗西天中土諸聖僧 —謗他們都未見道。

謂《華嚴經》 所說十住者,乃是為忉利天之天界菩薩們所說之法,非是為人間之菩薩所說之法,不可取來與人間菩薩之證境相提並論;若不爾者,則華嚴應於人間宣說,不必分別升至六天宮殿各別次第宣說。天界之證悟菩薩們本已有如是可愛異熟果報,悟得般若之前已有,悟後即可增益之,不可與人間菩薩之眇劣異熟果報混為一談也。否則即成謗經、謗法之說,《大般涅槃經》中佛說眼見佛性者即是十住菩薩故,但以眼見為取足,不以天界菩薩異熟果報為佐證。人間之七住位菩薩,則當以所明之心是否確為如來藏心作為標的,華嚴所說天界證悟菩薩之世間有為法功德,繫乎三界「異熟果」及「佛法般若修證」合併之功德,與二者息息相關,不可單有一者便欲得之(詳見《燈影》及《學佛之心態》二書說明)。

復次「資糧」,平實導師明言菩薩道五十二階位,各位皆有其必須滿足之福德、慧力,非謂悟前外門廣修六度萬行廣集福慧資糧,悟後就可不用修集各種福慧資糧,此乃眾所周知,云何彼等誤解論意、自生邪解? 又,外門、內門之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有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高雄佛光山有一題名為「不二門」之山門,此二句皆指「實相心(本心)乃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根本,也是一切佛法根本。」此第八識心具有非一非異、不即不離、非生滅非不生滅、非有為非無為之中道實相體性。不可如彼等諸人誤解經論,硬是強行切割分離此實相心,單取心體所顯之無為、不生滅一邊,謂為真心、實相,而將心體斥為有為生滅,實乃墮邊見而不自知;今以此為界限:悟此心者名內門修學,不證此心者名外門修學,有何不可呢?

至於紫蓮比丘所質問:【 又若辯言戒慧直往、戒定直往二種菩薩者,當明何經有曾言及此二名相;若欲掩飾自身無 《華嚴》等經所記載之諸功德而自創此二名相,則心態可議,非誠實者。】 此段已有法師問之,導師已於《燈影》書詳說,請詳《燈影》一書所說,此處不再重說。

復次「加行」之意義,紫蓮比丘亦誤會不知,因為加行通一切位。《成唯識論 》云:「前『真見道』證唯識性,後『相見道』證唯識相。」又言:「前真見道,根本智攝;後相見道,後得智攝。」又《成唯識論 》所云之四加行,既已明言為「入見道住唯識性」,此見道當屬真見道,亦已明言真見道所證者為唯識性,真見道後所進修者才是唯識相,所以真見道功德劣於相見道功德,與紫蓮比丘所說真見道勝於相見道的說法相反。

又此位加行之內涵,未能「遣相縛」,於粗重縛亦未能斷,唯能伏除分別二取(伏除意識心相應之能取與所取),乃二乘見道之根本智所攝,尚非大乘見道親證第八識心體之根本無分別智所攝。決非完成相見道十六心觀行,為入初地之「後得無分別智」所攝之加行,此二加行差距之大,云何彼等會搞錯呢?是故《成唯識論》所云四加行位階乃是在六住到七住之間,學人為求真見道、求住唯識性(即證悟實相心,般若正觀現前)而加功用行,此意甚明。云何彼等諸人會誤解此四加行是十迴向位圓滿心,要入初地前之加行呢?

且從六住位之加行,到入初地前之加行,其間相差二十三個位階,將近三分之二無量數劫的修行時間。莫道無量數劫,僅一小劫就不知幾億年了,世親菩薩入初地前之加行,距我等六住之加行,所須修行用功時間,不知相差多少千萬億年,彼等諸人何曾夢見在!是故我等諸人不敢於世親菩薩有慢,因皆已明知六住位與十迴向位滿心,二者之差異,自身所欠缺之智慧、福德、性障之降伏,須長時多劫努力精進方得到達。自是紫蓮心海比丘顛倒黑白,硬是將初地前之加行位與七住前之加行位拉在一起比較高低,即是比喻非當,太不像話了。

又我等學人亦當審察自身,雖證悟實相心第八識心體,是緣熟或未熟時親證?於七住位前各階位所應修集之功德是否已經圓滿?若無,當知仍有退失菩提之可能,故經云:「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是故悟後當謹慎一切身口意行,努力消除性障,勤加觀行,實斷我見,於自身尚無道種智之前,須有善知識攝受,以免因無量世之妄想、顛倒、無明,或因惡知識誤導而入歧路、而不自覺。

復次通達之涵意,彼紫蓮比丘諸人引經引論,卻又看不懂經論,處處誤會經論,可也真奇怪。云何?謂由《成唯識論》及《心經幽贊》之論意可知:階位順序有三:加行位、真見道位、相見道位。通達位含攝範圍廣,由真見道( 七住) 證得第八識心體而現觀真如性,證得真如,再經相見道( 二十三階位) 的十六心…等觀行,到初地初心為止,皆名通達位。「見道」一名及「見道位」兩者亦指通達位故,見道一名函蓋真見道與相見道故。《成唯識論》中及《心經幽贊》中都如此說,紫蓮心海引用成論及幽贊,卻違背此二論中的正義,令人覺得他的文字障真是嚴重得太超過了。

真見道位、相見道位及通達位,皆得般若正觀,然而同是般若正觀,淺深有別;乃至佛地亦是般若正觀,而有淺深廣狹及究竟不究竟差別;是故,般若正觀初現前時,當知即是七住位,不可謂是初地也!唯得根本智故,未起後得智故。由於欲入地者要須後得智圓滿故,經論皆說初地要須真見道後,續修相見道十六心……等觀行,多劫之後方得圓滿見道功德;此過程中,並須修除異生性,積累初迴向位等功德之後,熏習十無盡願多時,發起清淨意樂後,始入初地。

又《成唯識論》云:「諸『相見道』依『真』假說,世第一法無間而生及斷隨眠,非實如是,真見道後方得生故,……。前真見道證『唯識性』,後相見道證『唯識相』。」又云:「前真見道,根本智攝;後相見道,後得智攝。」又如彼等所舉成論明言相見道有十六心…等之觀行。如是當知『真、相見道』有前後次第及深淺差別,不可混淆,且「相見道」之十六心…等觀行,要多劫始得圓滿,云何彼等諸人引證《 成唯識論》及 《心經幽贊》 意旨,卻不懂其意旨,不知真見道與相見道之分際差異所在呢?且彼等早期主張唯識性難修證,唯識相易修證,此乃自創異說,一切學人不可信受。

又,紫蓮比丘如此說:【窺基大師於 《成唯識論掌中樞要 》判千部論師世親菩薩為「位居明得、道鄰極喜」,即此煖位。】 名為誹謗聖僧,是地獄罪。何以故?因為經論中都說親證第八識心體,而能現觀心體所顯的真如性,就是證真如,證真如的人就是見道位菩薩;如今紫蓮所舉示的《成唯識論》中文句中,也如此說:「體會真如,名通達位;初照理故,亦名見道(紫蓮心海著《辯唯識性相》51 頁)。」這是說,真見道位有時也可方便說為通達位;但是初照理,也就是說第一次觸證到真如理體的時候,也是稱為見道位菩薩的。請問:初照真如理,難道不是因為親證阿賴耶識心體才照見真如理嗎?而且經論中也都說真如是阿賴耶識心體的所顯性,證實「初照理」就是指第一次觀照到真如理 —第一次觀照到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的真如體性正理。

如今紫蓮比丘這種說法,就是指稱世親菩薩還沒有證得阿賴耶識心體,不是親證真如理的人,是還在煖位的凡夫菩薩;但是世親菩薩真的沒有親證阿賴耶識心體嗎?真得沒有證到阿賴耶識心體的真如正理嗎?還請紫蓮比丘去問修證比你更高的楊、蓮…等人吧!如果世親菩薩沒有證得第八識心體,沒有初照真如理,他能說得出那些偈頌及種種論著嗎?如果他沒有證得就能講得出那些深妙的論著,那麼印順法師……等人也應該可以吧?為什麼卻不能?如果說印順法師…等人因為否定如來藏,所以不能講得出世親所講的那些妙論,那麼紫蓮比丘所追隨的楊、蓮等人並不否定如來藏,應該也能講得出世親一樣的妙論吧!為什麼如今他們所說法理卻處處乖違經教與正理?

所以,親證阿賴耶識心體而能觀察心體的真如正理,即是真見道,不可說還是凡夫。而且,經中明言:「般若正觀現在前,得佛菩薩、善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位,常住不退。」而般若正觀,以及照見真如理,都是由於親證第八識心體才能發起的;除非是聽聞密意的人,沒有參究的過程,所以不能現觀第八識心體的真如理,才會否定這個正理。如今紫蓮比丘因為窺基大師判世親未入地,就說世親尚未見道,說世親只是煖位的凡夫,真是大膽誹謗聖僧的愚癡人,因為這是地獄罪。

復次,窺基大師的判斷,是依《楞嚴經》所說欲入初地所須的加行而說;不一定就是絕對正確的說法,也不能說他的說法有誤;所以世親菩薩依律部的《菩薩瓔珞本業經》而說四加行位在七住,也符合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所說證得無生之時是第七住位的說法;此因《楞嚴經》 中所說的四加行後的見道的內容,有異於《瓔珞本業經》中所說的見道的內容,不可混為一譚;故不可以此非彼、以彼非此。譬如《成唯識論 》中說:具足真見道與相見道二法,才是通達位的初地菩薩;而且真見道到初地心,其中還有許多應修的相見道法義,具載於成論之中,並不是初見道的真見道位就是初地;而煖、頂、忍、世第一法等四加行,卻是真見道之前所應加修的行門。窺基大師卻說四加行是在地前,而不是真見道前,與成論中聖 玄奘菩薩所說的內容不同。如今請問:是玄奘菩薩的般若證量較高,還是依附第一義天的玄奘菩薩才能證悟的窺基大師的般若證量較高?應依何師所說為準?所以,基大師的說法,仍有商榷的餘地,但亦無可厚非,所說之見道內涵有別故。

又,紫蓮比丘如此說:【若言六住滿心四加行圓滿,般若正觀現在前,悟得第八阿賴耶識,遇真善知識護持,常入七住不退,則諸謂悟得第八阿賴耶識之仁者,何不親入檢視「猶在煖位」之世親菩薩所著諸論,比量自己所悟第八阿賴耶識即是「大乘見道」位的功德、智慧,是否更勝於猶在煖位的世親菩薩,此事極嚴謹故。窺基大師於其著作之用字遣詞皆極嚴謹,何況判教判果,懇勸諸仁者莫等閒視之。】意謂證得第八識心體的人都不是見道位,隱喻正覺同修會親證第八識心體而現觀心體的真如性,如是「親證真如」的人都不是見道,隱喻同修會的見道者自稱開悟,即是大妄語,並私下恐嚇諸人「必下地獄」,致使部分慧力較差的新學菩薩心生惶恐。

但是,既然證得第八識心體,就可照見真如理,就可以發起般若正觀,就應該說「初照理故名真見道」,因為照見真如理體,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親證阿賴耶識心體的所在,因此而有能力觀察阿賴耶識心體的真如體性,由此而發起般若正觀,由此而照見真如理體。此外並沒有任何一法可以照見真如,也沒有任何一法可以發起般若智慧。如果紫蓮……等人否定這個正理,那麼《成唯識論、瑜伽師地論、攝大乘論、顯揚聖教論、心經幽贊》以及第三轉法輪的經典,也都變成偽經偽論了,那紫蓮…等人這樣的說法,就是謗經、謗論、破法、毀佛,這是有智慧的人都不肯輕易去想的事情,何況是去作呢?

如今紫蓮比丘否定世親菩薩,說世親菩薩還沒有見道,還在煖位的凡夫位中;但是和紫蓮比丘一樣跟隨楊先生的某些學人卻曾說過:楊先生早已證得佛地真如了。後來雖然因為平實導師破斥的緣故而改口說是證得初地真如,卻在2003 年初,有人當面問他是否已證初地真如時,又親口倡言:「 我會努力修證,半年一年之內應該可以證得初地真如。」 然而卻又不敢公開說明是否已證初地真如;後來更改口說:「 證初地真如是無量數劫以後的事。我如今全部歸零,只是沒有悟的凡夫。」 現在從紫蓮比丘所說「世親還沒有證悟」的話看來,這不正是「以凡夫身而否定世親聖僧」的人嗎?當初宣稱已證佛地真如、初地真如時,不正是大妄語嗎?現在紫蓮比丘卻主張明心即是證真如,即是初地心,然後又大膽的在書中否定 世親菩薩,說 世親還沒有證得真如理體—還沒有明心—還沒有見道,這不是以凡夫身而無根誹謗聖僧嗎?也真是太大膽了!

紫蓮比丘既然舉出窺基大師的《心經幽贊》文句,證明自己的說法正確:【 《心經幽贊 》云:「三、通達位,從四定後,初地初心,『真、相』見道。」故不可將真相見道拆開,別立七住為真見道,後至十迴向為相見道,初地為通達位,如此則名異說,諸學人當依經論正說,而非自創異說也。】 但贊中卻明言道:通達位中有二種見道:真見道與相見道。成論也分別說真見道只得根本智,不起後得智;並將真見道與相見道的內容分開說得很清楚,不承認真見道與相見道為同一階位;並且明說:要具足證得真見道與相見道時,才是極喜地的菩薩。因為經中所說的般若正觀現前,只是七住而已,因為 佛說般若正觀現前的照見真如正理,只是第七住位,而且還須有諸佛菩薩或善知識攝受,才能不退失般若正觀。紫蓮比丘如果硬要說經中的說法不正確,那就是謗 佛毀法。

如果經說與論說有所不同,也應該依經而不依論才是。所以紫蓮比丘的文字障與邪見,實在太嚴重了。有智慧的人,應該好好的想一想,不應該被別人的邪見牽著走,免得跟著別人破壞正法的時候,還以為是在護持正法、摧邪顯正呢!如今紫蓮比丘等人所說之法理,明顯的處處違背 佛旨與菩薩意,明顯的處處違背經論正說,處處曲解經論意旨,自創異說,卻反說別人完全符合經論真義的人是自創異說,真是世間最顛倒的人了!

紫蓮心海比丘云:

【 《四 》、修習位:論云:「次修習位,其相云何?頌曰:

無得不思議 是出世間智 捨二麤重故 便證得轉依

論曰:菩薩從前見道起已,為斷餘障,證得轉依,復數修習無分別智。此智遠離所取能取,故說無得及不思議。或離戲論,說為無得;妙用難測,名不思議。是出世間無分別智。斷世間故,名出世間。二取隨眠是世間本,唯此能斷,獨得出名或出世名。依二義立,謂體無漏,及證真如。此智具斯二種義故,獨名出世,餘智不然。即十地中無分別智,數修此故。捨二麤重,二障種子立麤重名,性無堪任,違細輕故,令彼永滅,故說為捨,此能捨彼二麤重故,便能證得廣大轉依。依謂所依,即依他起;與染淨法為所依故。染謂虛妄遍計所執,淨謂真實圓成實性。轉謂二分轉捨轉得。由數修習無分別智,斷本識中二障粗重,故能轉捨依他起上遍計所執,及能轉得依他起中圓成實性。由轉煩惱得大涅槃,轉所知障證無上覺。成立唯識,意為有情證得如斯二轉依果。」

由此故知菩薩見道起無分別智證真如入初地已,於修習位中數數修習此無分別智,依此智無漏體及所證真如,令捨本識阿賴耶識中二障粗重種方證廣大轉依,非謂悟得阿賴耶識已,令七轉識轉依阿賴耶識也。阿賴耶識體是無常,有取受性,有漏有為有造作,於所緣境念念生滅,有能所取,虛妄分別為自性,七轉識依之而生,亦具此性,何必轉依,轉依又何益修行。故諸經論皆曰緣真如境聖道方能轉依,即是此義,諸學人當自行檢視經論。又轉依義略述有四種:一、能轉道:此復有二,(一 )能伏道,謂伏二障隨眠勢力,令不引起二障現行。(二)能斷道,謂能永斷二障隨眠。

二、所轉依:此復有二,(一 )持種依,謂根本識。由此能持染淨法種,與染淨法俱為所依,聖道轉令捨染得淨。(二 )迷悟依,謂真如,由此能作迷悟根本,諸染淨法依之得生,聖道轉令捨染得淨。

三、所轉捨:此復有二,(一)所斷捨,謂二障種。(二)所棄捨,謂餘有漏、劣無漏種。

四、所轉得:此復有二,(一)所顯得,謂大涅槃,此雖本來自性清淨,而由客障覆令不顯,真聖道生,斷彼障故,令其相顯,名得涅槃。此依真如離障施設,故體即是清淨法界。涅槃義別略有四種, 《成唯識論 》云:「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謂一切法相真如理,雖有客染而本性淨,具無數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一切分別,尋思路絕,名言道斷,唯真聖者自內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二有餘依涅槃,謂即真如出煩惱障,雖有微苦所依未滅,而障永寂,故名涅槃。三無餘依涅槃,謂即真如出生死苦,煩惱既盡,餘依亦滅,眾苦永寂,故名涅槃。四無住處涅槃,謂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從上所顯,當知轉依皆謂轉依真如而非轉依阿賴耶識,不可妄執阿賴耶識即因地真如也,否則便生偏邪,難符經論。(二)所生得,謂大菩提,此即四智相應心品,文前已述,茲不重舉。《五 》、究竟位: 《成唯識論 》又云:「後究竟位,其相云何?頌曰:

此即無漏界 不思議善常 安樂解脫身 大牟尼名法

論曰:前修習位所得轉依,應知即是究竟位相。此謂此前二轉依果,即是究竟無漏界攝。」有問:清淨法界(真如)可唯無漏攝,八淨識所生四智相應心品如何亦無漏?論云:「道諦攝故,唯無漏攝,謂佛功德及身土等皆是無漏種性所生,有漏法種已永捨故,雖有示現作生死身業煩惱等,似苦集諦,而實無漏道諦所攝。」又云:「此轉依果又不思議,超過尋思言議道故,微妙甚深,自內證故,非諸世間喻所喻故。此又是善,自法性故。清淨法界遠離生滅,極安隱故;四智心品妙用無方,極方便故,二種皆有順益相故,違不善故,俱說為善。……此又是常,無盡期故。清淨法界無生無滅,性無變易,故說為常;四智心品,所依常故,無斷盡故,亦說為常,非自性常,從因生故。」由此能知真如淨法界無生無滅,常無變易,四智相應心品所依之清淨法界真如常故,亦說是常,非四智心品自性常故,若言第八識至佛地改名真如,當知處處皆違經論之第一義諦也,學人不可不察,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況此明顯違背經論者!

論又云:「此又安樂,無逼惱故。清淨法界眾相寂靜,故名安樂;四智心品,永離惱害,故名安樂,此二自性,皆無逼惱及能安樂一切有情,故二轉依,俱名安樂。二乘所得二轉依果唯永遠離煩惱障縛,無殊勝法,故但名解脫身。大覺世尊,成就無上寂默法故,名大牟尼。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離二障,亦名法身。無量無邊力無畏等大功德法所莊嚴故;體依聚義,總說名身,故此法身,五法為性,非淨法界獨名法身,二轉依果皆此攝故。」

由此知佛法身不可思議,切莫以凡夫未昭之慧,測度佛地無盡之智。此五法者,前雖已詳舉論述,今再舉 《佛地經論 》更加廣說,願諸學子切莫煩厭!《楞嚴經 》佛云:「因地覺心欲求常住,要與果位名目相應。」若強以已意解說佛旨,則生偏邪,若更謗法,殃墮無間,可不慎乎!

《佛地經 》云:「爾時世尊告妙生菩薩:妙生當知,有五種法攝大覺地。何等為五?所謂清淨法界、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佛地經論 》曰:「大覺是佛,具三種身。一者自性,二者受用,三者變化,後當廣說。地謂大覺所依所攝所行境界,安立自相所緣差別。以一切法為境界故,安立所緣言攝一切,安立自相唯攝自體,合為一故。大覺地中無邊功德略有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無為功德,淨法界攝,淨法界者,即是真如無為功德,皆是真如體相差別。有為功德,四智所攝。無漏位中,智用強故,以智名顯一切種心、心所有法及彼品類;若就實義,一一智品具攝一切功德法門。……如是四智具攝一切佛地無漏心及心法,若俱有法,若所變現品類差別。清淨法界攝真如上諸相功德;是故五法具攝一切佛地功德。」由下廣說五法:

「清淨法界者,謂離一切煩惱、所知客塵障垢,一切有為、無為等法,無倒實性,一切聖法生長依因,一切如來真實自體,無始時來,自性清淨,具足種種過十方界極微塵數性相功德,無生無滅,猶如虛空,遍一切法,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非有非無,離一切相,一切分別,一切名言皆不能得,唯是清淨聖智所證,二空無我所顯真如為其自性,諸聖分證,諸佛圓證,如是名為清淨法界。

大圓鏡智者,謂離一切我、我所執,一切所取能取分別,所緣行相不可了知,不愚不忘,一切境界不分別知,境相差別一切時方無間無斷,永離一切煩惱障垢有漏種子,一切清淨無漏功德種子圓滿。能現能生一切境界諸智影像,一切身土影像所依,任持一切佛地功德,窮未來際無有斷盡,如是名為大圓鏡智。

平等性智者,謂觀自他一切平等,大慈大悲恆共相應,常無間斷。建立佛地無住涅槃,隨諸有情所樂,示現受用身土種種影像,妙觀察智不共所依,如是名為平等性智。

妙觀察智者,謂於一切境界差別,常觀無礙,攝藏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諸妙定等,於大眾會能現一切自在作用,斷一切疑,雨大法雨,如是名為妙觀察智。

成所作智者,謂能遍於一切世界,隨所應化,應熟有情,示現種種無量無數不可思議佛變化事,方便利樂一切有情,常無間斷,如是名為成所作智。」又云

「復次建立如是五法:佛自體故,因故、果故。佛自體者,清淨真如為體相故,及緣此境無分別智為體相故。因謂無量常無間斷,於諸有情平等性智。果謂饒益一切有情,二殊勝智觀察可化不可化故,隨其所宜成所作故。

復次建立如是五法:謂於佛地果位差別,即智斷果為佛地體。斷果即是清淨法界,於中一切障永斷故。智有四種,大圓鏡等。於佛果地諸心、心法分位所現,諸功德中,智最殊勝,以智為名,總攝一切有為德故。」又云

「復次,如是所說四智,轉何法得? 《攝大乘論 》說轉識蘊得。何故轉心而得心法?非得心法,四無漏心智相應故,假說名智故。」又說「轉識蘊依得四無漏智相應心,謂大圓鏡心,廣說乃至成所作心。轉第八識得大圓鏡智相應心,能持一切功德種子,能現能生一切身土智影像故。轉第七識得平等性智相應心,遠離二執自他差別,證得一切平等性故。轉第六識得妙觀察智相應心,能觀一切皆無礙故。轉五現識得成所作智相應心,能現成辦外所作故。」

如此當知八識皆為識蘊所攝,豈可自言己所證之第八阿賴耶識是無為無造作是圓成實性,而自絕於識蘊外。昧言轉第八識成真如,非理也。】

辨正如下:

《佛地經論》云:「如來功德,蘊處界攝。」如來功德包含清淨法界、自性身之無為功德,及四智心品、報身、化身之有為功德,皆由因地蘊處界等八識心王所含攝,何以故?因地阿賴耶識心體即是如來藏故,契經云:「有為法住無為性中。」是故識蘊通有漏、無漏法,紫蓮心海比丘可知此理否?

唯識增上慧學之經論(楞伽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攝大乘論、唯識三十頌、成唯識論等)之真義乃:一切法,包括有為、無為法,皆「唯識所生、唯識所現、唯識所顯」,謂真如亦是阿賴耶識藉緣所顯,識體以外無別有法。除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所顯示之真如性以外,沒有別的真如可證。又識唯通八識,可攝歸第八阿賴耶、異熟、無垢識,通有漏、無漏。前七識皆依第八識所含藏之種子流注而現起,以現行之阿賴耶識心體為所依,雖末那識無間斷,前六識有間斷,但都會因各種熏習而有所轉易,故名七轉識。

第八識何以不名轉識?因心體有真實不壞不變性故;因地第八識乃有漏與無漏之和合,含攝圓成實性、依他起性、遍計執性等三自性。果地屬無漏,唯圓成實及依他起二種自性,攝盡一切有為、無為功德。《 成唯識論 》卷八云:「無漏心(無垢識位之八識心王) 等,容二性攝。眾緣生故,攝屬依他。無顛倒故,圓成實攝。」

又《百法明門論》 明示:真如無為等六法由前四位之八識心王、心所、色法及心不相應行法而顯,故知真如無為等法乃所顯法,非所生法,乃是第八識所顯之真實性,不是第八識心體所生之法,亦名心體,代稱第八識阿賴耶所顯示之真實性。由是當知阿賴耶識乃和合體:乃生滅之萬法與不生滅之阿賴耶心體之和合、有為與無為之和合,乃不可分離之本心。生滅有為諸相,乃第八阿賴耶現行識之流注萬法心相,即阿賴耶、異熟、無垢識之心行法相,名為現行識,有時簡稱現識。不生滅無為之第八識心體,乃有漏位、無漏位現行識之實性,即心體,由此心體之真實如如自性而顯示真如之理。而包括真如無為在內的一切法,又唯此八識心王所生、所顯,是故當知「識之實性—真如」與阿賴耶識不可分離,心體與心相不可分離。

又雙具二法之阿賴耶識心體,才有能生一切法之功德,才有完整性、圓滿性,才能稱為圓成實性,法界之理必如此故。又如《大乘起信論》云:「依如來藏有生滅心(七轉識) 轉,不生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此段論文中已經說明:阿賴耶心體自身名為如來藏,是不生滅法;不生滅的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出生了生滅的色身、七識心王、心所法……及真如無為等;這些生滅有為的法,乃至有為法上所顯示出來的真如無為依他起法,亦是與不生滅的阿賴耶識心體如來藏和合而顯;如是和合有為與無為等萬法,名為阿賴耶識。所以,阿賴耶識心體不生滅,能出生色身、七識心王……等生滅法,不生滅與生滅法都攝在一心阿賴耶識中,此阿賴耶識既然能藉種種有為法而顯示不生不滅的真如無為正理,怎可說阿賴耶識純是生滅法?

論中又云:「問:若心滅者云何相續?若相續者云何言滅?答:實然!今言滅者,但心相滅,非心體滅 。如水因風而有動相,以風滅故動相即滅,非水體滅。……眾生亦爾:以無明力令其心動,無明滅故動相即滅,非心體滅;若心滅者則眾生斷,以無所依、無能依故,以心體不滅,心動相續。」是故若如紫蓮心海比丘所言「阿賴耶識是生滅法」,是阿賴耶識滅則眾生斷,此是斷滅見、邊見,實不可取也!

由上述即知真如無為乃「第八識之實性」、乃「心體」之所顯性,自無實體,依第八識心體而有。第八識心體自身因有實性故,恒於三界現行常住不斷,有漏位、無漏位皆如是,由第八識心體不斷故,說真如常住不斷。唯除無餘涅槃第八識心相不現行(十八界皆滅故),只餘真如性、本際、無為性之心體、識之實性獨存,此時之真如無為即不能顯示出來,故說真如無為雖是無漏無為性,卻是依他起;若無阿賴耶識假藉所生萬法而現行在三界中,若無阿賴耶識現行時,即無真如無為可說也,故說真如無為亦是依他起。又此心體雖非色身及七識心,但亦不離色、心,謂須經由色心之修行而淨除二障,才能具足顯示其清淨圓滿之真如自性。有漏位亦能顯示心體之清淨無為,此乃親證第八識心體者所能現觀,皆是現量,非虛妄想,有真實體性可親自驗證故。

又謂因地阿賴耶識雖有集藏分段生死染污種子之體性(此體性無常、變異,與雜染種子互為因緣、屬生滅有漏,是第八識無量心相中之一種) 。但於五欲六塵中卻分明顯現自身清淨無染,不貪、不瞋、不癡、無喜、無憂、無苦、無樂、無恐懼、無不安。不僅過去無量世如此,現在如此,未來無量世也是永遠如此。不僅在人間這般,在天上、畜生、惡鬼、地獄也是這般,此清淨無染之真如性恒不變異。又此識有平等持身之功能,於好色身、不好色身、天身、人身、畜牲身、惡鬼身、地獄身,皆平等而持,此平等性貫通三世恒不變異。又此識恒而不審,從不分別六塵境界好壞、善惡、美醜、得失,不具七轉識在六塵中之見聞覺知我性故,此無我性亦貫通三世,恒不變異;又此識自身有常住不壞之真實體性,貫通三世恒不變異。

合此阿賴耶識心體自身所顯現之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無我性、清淨性、涅槃性等,顯現阿賴耶識心體常住不滅之真實性,顯現無苦無樂之如如性,即是真如,離此無別真如可求。如 《大般若經、辯中邊論》 說真如有多名: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無我性、離生性……。故不可如紫蓮比丘等人硬將真如從阿賴耶識心體切離,妄說阿賴耶識生滅、虛妄,再顛倒妄說真如出生阿賴耶識心體。實乃真如是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之真實性,乃是指阿賴耶識心體本身,以阿賴耶識心體為體;而阿賴耶識之識體與識性,就如同前面所說心體與心性是和合一體的,有心體就定有心性,有識體就定有識性,不可切割分離,所以真如非識而不離識,非識所變生而是識所顯示,是識實性也;有時則因識體恆常顯示真如法性故,亦以真如而名心體。《攝大乘論》既云:「離第八阿賴耶識無別可得」,是故成就阿賴耶識以為(不生滅之)心體。既然阿賴耶識能恆常顯示真如法性,由是緣故有時方便稱說第八識心體為真如,並非外於阿賴耶、異熟、無垢識心體而別有另一心體真如。

因此彼等所舉經論,謂「法身以五法為性」,即佛地清淨法界及轉無漏八識而得之四智相應心品,誤會經論本意故,將清淨法界之無垢識心體,另行建立為一法,而說清淨法界才是不生滅法,才是能生阿賴耶識心體之性用實體。然由上述所舉教證及理證,可知這五法中之清淨法界即是佛地清淨如來藏心 —無垢識,此無垢識「一心」含攝五法:謂無垢識心體本具之無為心性即是清淨法界,心體之現行法乃四智心品,是無漏有為功德,亦是依他而起之法(無為性亦在其中),因為四智心品是有生之法故,能廣利眾生故。而此佛地之「一心」又通佛地之八識心王,無垢識之實性真如,即是清淨法界,現行位之八識出生四智,乃無為心性之有為相用,如是成就佛地無漏有為之功德,故說「佛之法身,五法為性。」故契經云:「有為法住無為性中。」和合此心相與心體,識相與識性,名為「一心」,名為唯識,具足清淨圓滿功德。因地第八識仍含藏七識心有漏法種,故雖清淨,但無漏功德仍未圓滿,表現出來的反而是過患圓滿,能令有情三界六道輪迴因果不爽,是在有漏法上顯現無漏法性的真如,卻又能圓滿的成就因果報償等法界定律。當悟後漸漸淨除煩惱所知二障,即開始轉易法種為清淨、無漏,即有較殊勝之色身與七識心,可以出生較圓滿之有為功德,顯現更圓滿之「人無我、法無我」心性等無為功德。

又彼等諸人初離同修會時,普皆倡言「 成佛之道在 《成唯識論 》」,故今不厭其煩,再舉成論之文以明「真如無為」乃依第八識心體之實性而假名施設。論云:「然契經說心性淨者,說『心』空理『所顯真如』,真如是(阿賴耶識)心(之)實性故。或說心體非煩惱故,名性本淨;非有漏心性是無漏,故名本淨。由此應信:有諸有情無始時來有無漏種,不由熏習,法爾成就。」又云:「『識』言,總顯一切有情各有八識、六位心所、所變相見、分位差別及彼空理所顯真如,識自相故,識相應故,二所變故,三分位故,四實性故。如是諸法皆不離識,總立識名。」又云:「諸無為(真如無為等) 法離色心等決定實有,理不可得;……,故不可執『無為定有』。然諸無為(真如無為等)所知性故,或色心等所顯性故,如色心等;不應執為離色心等實無為性。……然契經說有虛空(擇滅、非擇滅、不動、想受滅、真如) 等諸無為法,略有二種:一、依識變,假施設有;謂曾聞說虛空等名,隨分別有虛空等相,數習力故心等生時,似虛空等無為相現;此所現相,前後相似無有變易,假說為常。二、依法性,假施設有(即是紫蓮比丘等所堅執之想像中之真如);謂空無我所顯真如,有無具非,心言路絕,與一切法非一異等;是法真理故名法性,離諸障礙故名虛空。由簡擇力滅諸雜染,究竟證會故名擇滅;不由擇滅本性清淨,或緣闕所顯,故明非擇滅;苦樂受滅故名不動,想受不行名想受滅。此五皆依真如假立,真如亦是假施設名,遮撥為無,故說為有;遮執為有,故說為空;勿謂虛幻,故說為實;理非妄倒,故名真如。不同餘宗離色心等有實常法名曰真如,故諸無為非定實有」。

由上所舉成論之文,證實「真如亦是假名施設之名詞」,唯依阿賴耶識心體之常住不壞性,而遮止愚人撥為無法,故說為真;遮止愚人說無阿賴耶識心體,故說為實;遮止誤執阿賴耶識心體猶如三界有之愚人,故說為空性;不可說阿賴耶識之真如性虛幻,故說為實;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如性乃是真實正理,絕非虛妄顛倒之想而生者,故施設其心體之無為性,說為真如。是故真如依他而有:依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心體而有。不可將依他而顯之真如性顛倒建立為阿賴耶識心體之所依心也!真如只是呈現阿賴耶識心體之自體性爾!

是故一切學人當知「心」與「識」,具有其完整不可分割切離的體性,謂「心」定是心相與心體之和合,心真如相必定與第八識心體和合如一,離心體則無從顯現心相故;亦謂「識」定是識相與識實性之和合,於識相上顯示識性故。生滅與不生滅和合,有為與無為和合、非一非異,才可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萬不可如紫蓮比丘等人錯解經論,妄言阿賴耶識是妄心、是生滅法,妄自分割心體與識之實性,只取心相所顯示之真如性,而排除識之行相(識現行之法相);更何況紫蓮比丘等人是「否定第八識心的心相真如,而另外施設一個想像中的能生阿賴耶識的真如」;如此,必使勝妙的佛法成為無體、無性之妄想法(虛妄想像阿賴耶識外另有一實體、實性之真如), 必使信受他們所說歪理的後人,永遠無法安忍於阿賴耶、異熟、無垢識之空性、有性,永遠不能實證真如理體;否定阿賴耶識心體,則將悖離正法,不生智慧,亦無法淨除二障,無法現出此心此識之廣大圓滿功德,則永不能成就佛道,更不能利益眾生永無窮盡。

又,紫蓮引親光菩薩所造《佛地經論 》之論文,證成己說:【「復次,如是所說四智,轉何法得?《 攝大乘論》說 轉識蘊得。何故轉心而得心法?非得心法,四無漏心智相應故,假說名智故。」又說「轉識蘊依得四無漏智相應心,謂大圓鏡心,廣說乃至成所作心。轉第八識得大圓鏡智相應心,能持一切功德種子,能現能生一切身土智影像故。轉第七識得平等性智相應心,遠離二執自他差別,證得一切平等性故。轉第六識得妙觀察智相應心,能觀一切皆無礙故。轉五現識得成所作智相應心,能現成辦外所作故。」如此當知八識皆為識蘊所攝,豈可自言己所證之第八阿賴耶識是無為無造作是圓成實性,而自絕於識蘊外。昧言轉第八識成真如,非理也。】

紫蓮比丘如是說法,實有過失:一者,一切菩薩之見解是否符合 佛意?應當先探究之,不可見有論著,便信受之;否則,便如同藏密行者迷信祖師所造密續經典,一體信受,便走入外道法中。 二者,親光菩薩在《佛地經論》說:「如是四智轉何法得?《攝大乘論》說『轉識得』。何故轉心而得心法?非得心法,四無漏心智相應故,假說名智故。」 然而《攝大乘論》中,不曾說『轉識蘊得四智』,而是說轉變識蘊七識心之無明,而有八識心王之轉生四智心品,不是說「轉識蘊得」而得四智心品;第八識非是識蘊所攝故。紫蓮比丘如是以己之意,構陷《攝大乘論》聖 無著菩薩,非是誠信之人也;若非誠信之人,所說之法焉可信之?是故學人對法義必須有所簡擇。 三者,識蘊之義,當依 佛說為準;古來印土中土皆有無智之人,妄以己意解釋識蘊之義,絕無正理可言;若如安慧師徒二人,皆非真悟之人,所說識蘊之義,違 佛真旨,何可信受?

今當依據阿含諸經 佛之旨意,說識蘊義:四阿含諸經中,處處皆有 佛說,謂識蘊者乃是依他三法而生者,所謂「根、塵、觸三生眼識」……乃至「根、塵、觸三生意識」;此謂眼等六識,皆依「根、塵、觸 」等三法而生,名為識蘊;識者皆依此三法而生,若非依此三法而生者,即不得名為識。由是緣故,四阿含諸經中, 佛終不說意根是識,而說是根、是意界;以能作為出生識之俱有依故,以能作為識出生之助緣故,是故名之為根,終不說是識;既非是識,則非識蘊所攝。意根一法,唯於第三轉法輪諸經中,方說為識,以意根是心故;然若因此而說為識蘊所攝,則違原始佛法中四阿含諸經 佛意;謂此意根非是常生常滅之法故,無始以來常存不滅故,一切外道凡夫眾生悉不能滅除故,一切外道「世間聖人」所不能滅故,由是緣故, 佛不將之歸類為識蘊。唯有大乘法中可以方便歸類為識蘊,以意根亦是心故;然此歸類,亦只是方便說,而非正說,是能為緣出生識蘊之法故,非同識蘊依根為緣而生故,同於六塵俱是識蘊出生之助緣故,是六根所攝故,六根是識蘊出生之「所依緣」故,識蘊出生之所依緣,不得歸類在識蘊中故,否則即有過失:識蘊能生識蘊。由是緣故,說意根歸類為識蘊者,乃是方便說,非是正說。

如是,意根尚非可以正式歸類為識蘊中者,云何能生意根、能生識蘊之阿賴耶識,可以歸類於識蘊中?絕無斯理也!今觀安慧師徒將意根與阿賴耶識普皆歸類於識蘊中,可見安慧法師對識蘊之本質尚無正確之理解也。古今每有不曾正確理解識蘊之人,為取信佛子大眾,妄自攀緣無著菩薩之《攝大乘論》,編造假事實,誣言《攝論》中曾說「轉識蘊得四智」,乃不誠實之作為,心態可議。何以故?謂《攝大乘論》中,欲尋四智中之任何一智名相,尚不可得,紫蓮比丘如何可以妄言攝論曾言「轉識蘊得四智」之語?是故紫蓮在書中所說者,非誠實語也。

如是,依四阿含諸經中, 佛對識蘊之定義 —「根、塵、觸三法所生」之聖教 — 紫蓮等人尚且不可將意根歸類於識蘊中,如何可將能生意根六根之阿賴耶識心體歸類於識蘊中?由是緣故,說紫蓮如是說法者,乃是虛妄想者所說:【如此當知八識皆為識蘊所攝,豈可自言己所證之第八阿賴耶識是無為無造作是圓成實性,而自絕於識蘊外。昧言轉第八識成真如,非理也。】由紫蓮比丘誤引經論中之虛妄不實言語為證一事,可知紫蓮比丘等人只是食人涎唾之無智人,自無見地,不能了知 佛旨,如何可以否定自有見地之 導師正法?

復次,由第一至第三轉法輪諸經中,或明說、或隱說「阿賴耶識心體能生萬法」之 佛旨而觀,即知阿賴耶識心體絕對不應歸類於識蘊中也。如今紫蓮比丘等人如是歸類,嚴重違背 佛旨,破壞 佛之旨意,亦使 佛所說萬法根源之阿賴耶、無垢識成為生滅法;紫蓮比丘等人為救此病,乃又尋文逐義加以曲解,另行施設而言另有清淨法界是能生阿賴耶識者,以免墮於斷見中;如此以虛妄想像之法,取代 佛所說本有而且可證之法,讓佛法成為玄學,成為永不可證之法,本質完全是破法者。

亦謂如歸類之言,而言為 佛說者,實質乃是謗法毀 佛之言,必將坐 佛於「不如實語」之譏諷中。何以故?謂若阿賴耶識是識蘊所攝,則是意謂「識蘊能生識蘊」,則成嚴重過失, 佛言識蘊從阿賴耶識中出生故。若 佛確曾言「阿賴耶識是從阿賴耶識自己所生之識蘊中出生」,則顯示 佛之智慧尚不能及於正覺同修會中現在自參自悟而進修相見道智慧之證悟者,何況能及初地心之 龍樹菩薩?何況能成究竟佛?然而 世尊終究不曾如此妄言,由此可知創造《大乘廣五蘊論》之古天竺安慧法師,尚猶未證如來藏阿賴耶識矣!若紫蓮比丘等人仍執意要引安慧法師之論中言句,用以否定阿賴耶識,堅持阿賴耶識應歸類在識蘊中者,即是故意破壞佛教正法者,一切佛門中人,皆應群起而攻、口誅筆伐,不應因為紫蓮比丘等人身著僧衣,便曲意維護之,便縱容彼等眾人壞法毀 佛;這種人皆是獅子身中蟲故,獅子身中蟲是 佛在人間時所最不喜見之人故。

紫蓮心海比丘復云:

【「復次如是所說四智相應心品為何所緣?大圓鏡智相應心品若一相說,唯緣真如無分別智,非後得智所緣行相,不可知故,若具相說,緣一切法。 《莊嚴論 》說,大圓鏡智普於一切所知境界,不愚迷故。……由此鏡智於一切時緣一切法,故說如來具一切智。……如是鏡智,內緣自體功德種子,外緣一切若真若俗所知境界,現身土等一切影像。」

「平等性智相應心品:有義,唯緣大圓鏡智……有義,唯緣真如實際,緣平等性為境界故。如實義者,此智亦緣一切為境,普緣一切平等性故。《莊嚴論 》說:平等性智緣一切有情,自他平等故。隨諸有情勝解,示現佛影像故。」

「妙觀察智相應心品:普觀一切自相,共相,皆無障礙故,緣一切所知境界。成所作智相應心品……如實義者成所作智亦緣一切,於一切境皆無障故。《莊嚴論 》說,成所作智於一切界起種種化,無有數量不可思議,作諸有情一切義利。」

「復次,如是所說四智相應心品有幾心法共相應耶?有二十一。謂五遍行、五各別境、十一唯善。」

「復次,如是所說四智相應心品何位初得?何位現行?無漏種性無始本有,依異熟識生滅相續,發心已去,由外熏習漸漸增長。」

「大圓鏡智相應心品:金剛喻定現在前時,轉滅一切有漏種子異熟識等,爾時方得最初現行。一切佛果無漏種子圓滿依附,盡未來際常無間斷。」

「平等性智相應心品:菩薩初地現觀時最初現行。從此已去後後地中,修令增長清淨圓滿,無漏觀等現在前時恆常現行,若有漏心現在前時,則便間斷,如是展轉乃至十地最後心時。自此已後,盡未來際,常無間斷。如有漏位阿賴耶識恆與末那一識俱起,無漏位中大圓鏡智亦應常與平等性智一時而起,故平等智亦無間斷。」

「妙觀察智相應心品:亦在初地,初現觀時最初現行。從此已後,漸修增長,若有漏心正現前時,或無心時,則便間斷,如是展轉乃至佛果。若入滅定亦不現前。」

「成所作智相應心品:有義,初地已上諸位皆得現行,墮法流故。如實義者,佛果方起。以十地中有異熟識所變五根,非無漏故;能依五識亦非無漏。有漏五根發無漏識曾未見故。於佛果上,此智亦不恆現在前,作意起故,數數間斷。」

「如是四智相應心品,種子本有,無始法爾,不從熏生,各本性住種性。發心已後,外緣熏發,漸漸增長,名習所成種性。初地已上,隨其所應乃得現起。數復熏習,轉增轉勝,乃至證得金剛喻定,從此已後,雖數現行,不復熏習更令增長,功德圓滿,不可增故。」

從上廣說八識所生四智相應心品及淨法界真如理,當知真如非識所變之正理:論云:「如是應知,一切境相皆是自識變異顯現,非別實有。以識勝故,但言唯識,非無心法,亦不說言唯有一識,以諸有情各有八識及心法故。一切色等雖各有種,皆是自識變異,熏習識上功能差別為性,故變現時,還不離識。就世俗說別有心法,非真實義,以就勝義諸法皆無定別性故。乃至真如雖非識變,亦不離識,識實性故,識上二空無我共相所顯示故。」如是當知若言第八識至佛地改名真如,則違經論,是為謬說,論說 真如非識所變故。(編者案:真如非識所變,是識所顯。)

《佛地經 》曰:「自性法受用 變化差別轉」

論曰:「雖諸如來所依清淨法界體性無有差別,而有三身種種相異轉變不同,故名差別。自性法者,即是如來初自性身,體常不變,故名自性,力無畏等諸功德法所依止故,亦名法身。受用即是次受用身,能令自他受用種種大法樂故。變化即是後變化身,為欲利益安樂眾生,示現種種變化事故,體義依義眾德聚義,總名為身,如是略釋三身名義。

又法身者,究竟轉依真如為相。一切佛法平等所依,能起一切自在作用,一切白法增上所顯。一切如來平等自性,微妙難測,滅諸分別,絕諸戲論。故契經言,諸佛法身不應尋思,非尋思境,超過一切尋思戲論。

受用身者,一切功德圓滿為相,一切佛法共所集成,能起一切自在作用,一切白法增上所起。一切如來各別自體微妙難測,居純淨土,任運湛然,盡未來際自受法樂。現種種形說種種法,令大菩薩亦受法樂。

變化身者,一切神變圓滿為相,一切化用共所集成。示現一切自在作用,一切白法增上所引,一切如來各別化用,微妙難測,居淨穢土,現種種形說種種法,成熟下位菩薩、二乘及異生眾,令入大地,出離三界,脫諸惡趣。如是略釋三身相用。」

又五法攝三身者,前雖舉 《成唯識論 》已說,為顯正義,今更以 《佛地經論 》廣明。論云:「初一攝自性身。四智自性,相應共有,及為地上菩薩所現,一分細相攝受用身。若為地前諸菩薩等所現,一分粗相化用攝變化身。諸經皆說清淨真如為法身故。 《讚佛論 》說,如來法身無生滅故。 《莊嚴論 》說,佛自性身本性常故。 《能斷金剛般若論 》說,受持演說彼經功德,於佛法身為證得因,於餘二身為生因故。諸經論說,究竟轉依以為法身,轉依即是清淨真如,非對治道,故知法身唯淨法界,真如為性。《莊嚴論 》說,大圓鏡智是受用佛。《攝大乘論 》說,轉諸轉識得受用身,然說轉去阿賴耶識得法身者,此說轉去第八識中二障種子,顯得清淨,轉依法身,非說鏡智;以說鏡智是受用故。又受用身略有二種,一自受用,三無數劫修所成故。二他受用,為諸菩薩受法樂故,是故四智相應共用,及一分化為受用身。」

「如是三身,受用變化既有生滅,云何經說諸佛身常?由二所依,法身常故。又受用身及變化身雖有生滅,以恆受用種種法樂無休廢故;於十方界數數現化無斷絕故;如常受樂,如常施食,故說名常。 《莊嚴論 》說,常有三種,一、本性常,謂自性身。此身本來性常住故。二、不斷常,謂受用身,恆受法樂無間斷故。三、相續常,謂變化身,沒已復現,化無盡故。如是法身,雖離一切分別戲論,而無生滅,故說名常。二身雖有念念生滅,而依常身無間斷故,恆相續故說名為常。」

「如是三身為有各別功德不?如來法身清淨真如轉依為相,真實善有,本性清淨,遠離一切雜染法故,一切功德所依止故,一切功德真實性故,說名具足一切功德,無有色心差別功德。佛受用身具足一切色心等法真實功德,及為他現化相功德。佛變化身唯具一切現色心等化相功德。是故三身皆說具有過殑伽沙數量功德。」

從上略說唯識五位乃至廣說佛地五法三身功德,雖多引諸經論,然亦見今時學佛人之弊病 —不求多聞諸經論。總謂「善知識」諸著作現成即可,若見「善知識」著作等身,又多引經論,便不思深入原經原論揀擇,致失經論原意,何以故?謂「善知識」所引經論率多斷章取義,朋比己意,學人不察,便失佛意,末學少聞,欲彰法義,方得少閱經論,由此因緣方知佛法深似海,實不可思議,以吾人狹淺之管見,欲彰佛菩薩之深智,實無法比擬,唯有慚愧而已。今以此慚愧之心廣籲諸方學子,諸經及諸大菩薩之論典實皆是寶,閒暇之餘何妨深入,縱不解其意,亦不受人籠罩而偏邪也,願諸學人, 體吾心意。】

辨正如下:

紫蓮心海比丘云:「 從上廣說八識所生四智相應心品及淨法界真如理,當知真如非識所變之正理。」 又云:「 如是當知若言第八識至佛地改名真如,則違經論,是為謬說,論說真如非識所變故。」

由上述紫蓮比丘之言,即知彼等諸人誤執真如「非識所變」之言說,妄解為真如是另一心體;而不解 《成論》所說「真如非識所變」之言,目的是在說明「真如由識所顯,非識所變」之真義,亦顯示紫蓮比丘等人不懂何謂「識之實性、心性、心體」之真實義。當知真如乃是第八識心體之所顯性,若是所變生之法則是有作用法,如心所法,如阿賴耶識所變生之七轉識,皆不是無作用法;是故識之所顯法無作用,識之所變法有作用。然《 成論》中明說真如非是有作用法,謂真如是心之實性、識之實性,本是識性所顯,而非識之所生有作用法;《成論》前後文句中處處皆如是說,紫蓮比丘等人為何單取一句而誤會之、而曲解之?為何不肯信受全論前後連貫之說?又《成論》中及《述記》中所說,真如有時亦得方便名為心體,若依實義,則是指阿賴耶識心體之所顯性,亦皆同言如是意旨:離心離識無別真如。紫蓮比丘為何不信論言及述記之言?

何謂心體、心性、識之實性?謂心體、心性、識性,無形無相、無生滅、無為、是空性,但有自性而非空無,名為空性。此心體若離自己所生之法,則無有色心差別;屬離言法性,絕尋思,須由相用而顯;心體、所生識、色法之各種差別即其相用,皆有相、有為、有生滅、有造作。故從阿賴耶識心體所生前七識之心,無實性,乃緣生法,然有作用,能在三界中起種種心行而有無明熏習及業種造作……等;雖有作用而實無自己獨自存在之真實性,必須依第八識之現行故得以相續不斷。

然第八識有心體自身、亦有識之實性 — 真如,故《攝大乘論》說阿賴耶識心體即是「無始時來界」之本住法,恒現行於三界、遍於十法界,貫通三世永無窮盡。云何得此?法爾如是故,心體即是如來藏故。由此心體藉三界中諸有為法而顯示自體之清淨性,而顯示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如無為法性,簡稱真如;阿賴耶識心體自身本已經是離言法性,如是阿賴耶識心體所顯之真如無為法性,當然更是離言法性、離生滅性、離有為性。是故「心體、識之實性」,須由現行識第八識「於三界六道運作的有相、有為、有生滅、有作用的種種因緣相」的過程中,才得以顯現其真如相,故說真如即是空性;是故阿賴耶識有真實性、平等性、不變異性、無我性、離生性、法性……等多名。

復次,阿賴耶識心體亦名空性心,無三界中之十八界心行故,自體心相清淨無染故,即是真心;有常住不滅體性(真如、空性) 故,是故阿賴耶識心體無始來識種流注相續不斷變異,故阿賴耶識心體之「相、用」恒常不斷現行於三界中。無餘涅槃位,因無末那為依,故無識種向外流注而生十八界五蘊法,唯餘阿賴耶識心體之無為性常住不滅,名為無餘涅槃。此心體即清淨真如(空性),離相湛然、寂滅安樂,非斷滅空無;因為有此常住不滅之空性心體,念念生滅變異之七轉識善染心相,方得在三界五蘊中恒時相續不斷,方得有十八界法之功能差別無始來常時不斷,有情依此而輪迴,聖人依之而涅槃、而度眾生。是故一切緣熟而親證第八識,初起根本無分別智者,皆可現前觀察此心之真實性、平等性、不變異性、無我性……等真如無為法性如前所述;以此空性真如是真實、非虛妄想,是所顯法;真如之虛空體性故無為、無造作、無色心等一切有作用法,是故彼等智低慧淺,於此真實妙義不能正解,滋生迷惑,大膽否定萬法根源之阿賴耶識實性,不僅自誤,更誤他人。而且彼等所引經論,大多是以自己意思而曲解之;又常引用未悟祖師所造之邪論,而作錯誤的引證;有時引用正論時,又以篇概全,往往以片段之言而解全論意旨,往往以邪謬之論,註解正經正論,誤解佛法,致使法義支離破碎,無法融會貫通。

復次,彼等既言「成佛之道在《成唯識論 》」,今舉成論卷十之論文以為說明,論云:「平等性智相應心品,菩薩見道初現前位違二執故,方得初起;後十地中執未斷故,有漏等位或有間斷;法雲地後與淨第八相依相續盡未來際。妙觀察智相應心品(之)生空觀品,二乘見位亦得初起,此後輾轉至無學位或至菩薩解行地終,或至上位,若非有漏或無心時,皆容現起;(妙觀察智相應心品之)法空觀品,菩薩見位方得初起,此後輾轉乃至上位,若非有漏生空智果或無心時,皆容現起。」

此《成唯識論》中明說:見道有二種,真見道與相見道。故於真見道時即得初起之下品平等性智初分(未具足下品) 。此意云何?謂真見道者即能親證第八阿賴耶識之真如性,即可現觀阿賴耶識於自身、於王侯將相、於士農工商、於盲聾瘖啞人中,於天界身、地獄身、餓鬼身、畜生身等,皆分明顯現其平等性,由此現觀而起下品平等性智初分,入地時方得滿分。二乘見道唯斷我見,不證阿賴耶識心體,無法現觀此實相心之平等性,故不得此智。真見道者,因不認取蘊處界的見聞覺知及色身為真實不壞的我,故與「人無我」見地相應,於親證阿賴耶心體,亦現觀其無我性,並了知蘊處界及所生一切法皆無自性、皆無真實不壞我性,皆依第八識藉緣而生,如是觀察,初與「法無我」相應,具此「人、法無我」現觀,大乘下品平等性智方得初起。但因我執、法執未斷,故此智有間斷,要待十地滿心後依於淨位第八識,即淨除二障後的無垢識,此平等性智才得盡未來際相續不斷。非如彼等意謂初地才得現起平等性智,親證阿賴耶識心體而現觀真如性時,已發起般若無分別智之根本智故;除非是探聽得來的密意,因為沒有參究的過程,所以沒有智慧作此現觀。

復次,妙觀察智,《成論》 曾言,二乘依聲聞及緣覺菩提,於蘊處界思惟、觀行,確認蘊處界之覺知我、思量我、作主我、色身我,皆無常、是苦是空,無真實不壞我,此「我」緣起無自性,不實,故斷「我見」名二乘見道,初起下品妙觀察智相應心品之「生空觀品」,此「生空觀品」通三乘,從斷我見起;若不是有漏心起而不肯安住此一現觀時,或在無心位時,此「生空觀品」之智慧皆容現起,非如彼紫蓮……等人等意謂初地才得現起,二乘人亦得現起故,大乘七住位亦得現起故,已有般若正觀故,證得阿賴耶識心體而不否定,而能安忍者,皆能生起般若正觀,如我正覺同修會台南法義組諸證悟者。

又妙觀察智之「法空觀品」,菩薩真見道(七住位) 時方得初起,唯是下品初分轉生,尚未具足下品智。謂緣熟而證解第八阿賴耶識者,了知一切法自性空,一切法由阿賴耶識藉緣而生,一切法與阿賴耶識不即不離、非一非異,而阿賴耶識心體又是空性、無相。故證知一切法空、一切法依阿賴耶識而緣起性空,由此而與妙觀察智中之「法空觀品」初次相應,亦唯是下品轉,雖非具足下品妙觀察智,然已有初分下品智現起;非如彼等意謂初地才得妙觀察智。

復次,彼紫蓮比丘所云:【 從上略說唯識五法三身功德,雖多引諸經論,然亦見今時學佛人之弊病 —不求多聞諸經論。總謂「善知識」諸著作現成即可,若見「善知識」著作等身,又多引經論,便不思深入原經原論揀擇,致失經論原意、何以故?謂「善知識」所引經論率多斷章取義,朋比己意,學人不察,便失佛意……,諸經及諸大菩薩之論典實皆是寶,閒暇之餘何妨深入,縱不解其意,亦不受人籠罩而偏邪也,願諸學人,體吾心意。】

紫蓮比丘此段言說有對有錯,五法三身之意旨,前來論述已多,此僅略辨;謂一切法本如來藏所生所顯之妙功德性,無始惡習所熏,故無始來此如來藏表現出來的就是第八阿賴耶識的體性,本性具無邊自性功德,但含藏無量雜染種子,是故成就「此識為一切染淨法的根本」。此識雖有種子流注而顯現念念生滅之心相,但心體卻常住不斷,分明顯現其真如無為法性,離此阿賴耶識心體則無有別法可得,是故成就「此識以為心體」,有真實之真如性故。真如實性雖可證知而不可得故,本有而非所生之法,以是識體所顯故。識體與識之實性,心與心體非一非異,不即不離,是和合體、不可切割分離、法爾如是故。

故法身以五法為性,五法即是一心、一心本通八識,識之現行輾轉出生之一切法,屬有為功德四智心品所攝;識所顯示之清淨、平等、不變異、無我、不虛妄等真如性,屬無為功德,是識所顯示之實性故,清淨法界攝。合此有為無為之一心功德,圓滿自性、受用、變化三身功德,利益眾生永無窮盡。此等正理,紫蓮比丘不能理解,所以才會有現在的邪謬妄論印成書籍,貽笑方家。

復次,彼紫蓮比丘等人自謂「廣閱經論,粗解文字表義」,若真有智慧,亦有心為佛教盡心力,當以之檢驗廣泛誤導眾生之密宗外道,而不是用來針對令自己親證如來藏之「有恩於己之師」,豈不是恩將仇報?也更應當以之檢驗廣泛誤導眾生之大法師錯解佛法、將佛法世俗化、外道化、以妄心當實相心、以緣起性空一切法空之斷滅見作真佛法之台灣各大山頭,而不是用來反對及破斥「恩師」,但今日紫蓮等人卻將從平實導師處熏習所得之知見,加以曲解經論之後,用來破斥「恩師」,而且是不曾先與「恩師」面談廣論之前,就出書破斥之,豈非恩將仇報?如能以「法義辨正」之心態繕寫成書,論其法義之謬處所在,救護眾生迴向正道,如此才是大慈大悲,如此才是有智之人。此義云何?謂彼紫蓮比丘等人,既言未證真如、又不知真如之真正內涵,從頭到尾只有執取「真如是不生滅、真如是無為」等理,其他真如之廣大義涵,彼等完全矇矓無知;以此遍計所執之虛妄想,云何可以評論此第一義法?更於真如有親證、有深刻體驗、觀行之善知識,更於有恩於己之真正善知識,妄加評論、詆毀,如何能是世間真正之善知識?而要別人「體吾(紫蓮比丘之)心意」?而要別人追隨之?

復次,末學檢驗紫蓮比丘等人現在印行的書籍中所說之「正見」,皆是誤會經論真義之邪見,由末學此書中所作之辨正內容,可以證實紫蓮比丘等人誤會佛法、誤解經論真義之嚴重;而且也證明紫蓮比丘等人完全沒有法眼,對正經正論的真實義不能理解;對未悟祖師求名求利所造之邪論,也無能力簡擇,更加以引證,用來破壞正法。如今卻以自己所誤解之後產生的邪見,「欲彰法義」,又能彰顯什麼正確法義?然後卻又想要別人「體吾心意」,豈非心生狂慢之人?想平實導師著作等身,證量高深,也不敢說這句「體吾心意」的話,紫蓮比丘狹劣惡慧,如何能要求別人「體吾心意」?不是自高自慢,又是什麼?

彼紫蓮比丘……等人早先誤認為「唯識性之修證高於唯識相,唯識相是虛妄法」,混淆真見道與相見道二法,誤認「證真如即是初地」,誤執「人間七住菩薩須有天界菩薩之神變」,誤認「《釋摩訶衍論》是龍樹菩薩所作」,誤認「現識為阿賴耶識」,妄說「心體非阿賴耶識」,誤解「解行證位與證發心」,可謂一路誤解到底、錯認到底,最後只剩下「真如是不生滅、是無為」一法可說,只剩下堅執「阿賴耶識是生滅、是妄心、是染污、是無明根本」可說。若言有人將佛法以篇概全、以少經少論而解全部佛法,當以紫蓮比丘等人為代表人物;如此曲解佛法、誤導眾生,莫此為甚。

此義云何?謂彼等不知真如有多種別名;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無我……等,皆是所顯法,不是所變法、所生法。於《入楞伽經 》中 佛也說過:「大慧!阿黎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常不斷絕,身俱生故;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復次,彼等可知各部經往往因宣講對象之不同,而有種種法義之差別?可知大藏經所收錄之經、論中,哪些是如法?那些是不如法?若自身無道種智、無擇法眼,妄以少經少論而論定佛法,妄以一些未悟祖師所造之邪論而論定佛法,妄以未證得道種智之古今大德所寫語錄而論定佛法,實在危險,有如盲者行道,岌岌可危。

就如同之前彼等妄執華嚴七住、十信、初地菩薩皆有示現種種神變,人間之菩薩也要有此神變,才算是有七住、十信、初地功德之人,若按照他們這樣認定的標準檢驗彼等所引諸論、諸語錄之作者,行得通嗎?他們所引為朋黨的安慧法師,或者禪宗古時證悟的祖師們,有誰有此神變呢?安慧法師未悟般若,且不提他,已悟般若之 無著、龍樹、世親等人,又有誰有此神變呢?乃至包括眾所公認的初地菩薩 龍樹在內,有誰符合《華嚴經》中所說的天界七住、十住、初地菩薩的神變功德呢?此乃紫蓮比丘等人不通經教所致,才會有這種曲解佛法的邪說。

又彼等因日本近代所編的《大正藏》大藏經中,有收錄《釋摩訶衍論》,就堅執此論是龍樹菩薩所著,而不就其論中法義探究:有無與 佛說經或菩薩論相符合?有無與龍樹菩薩所造的種種論的法義內容符合? 也不留意此論並不曾流傳於西天,也不留意此論在東土不被廣弘,不被收入藏經中,而被收入疑偽藏中;更不知此論只在高麗、日本被小部分人弘揚,不知此論只在後期的日本大藏經中收錄,不知此論自從出現及弘傳以來廣受各方質疑,不知此論之法義與《 楞伽經、大乘起信論》嚴重牴觸,還奉承為真的龍樹菩薩所造,貶低龍樹菩薩的證量為邪見未悟之人一般。

又祖師大德之語錄或註釋,有對有錯,彼等豈可照單全收呢?是故彼等實無能力檢驗弘揚了義正法者,實無能力檢驗對於了義法有修有證、有道種智之善知識,此說云何?謂紫蓮比丘等人之福德、慧力、定力、悲願、修證皆不足故。

紫蓮心海比丘又云:

【又前所問,有說菩薩悟第八阿賴耶識般若正觀現在前,得遇善知識護持,常入七住不退,是名大乘見道;然此非為正說,何以故,諸經論及佛菩薩皆未曾宣說大乘見道是七住位,未曾宣說見道位是悟阿賴耶識,而其所言者,乃引《菩薩瓔珞本業經 》卷上佛言:「諸善男子!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十信得入十住。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自此七住以前,名為退分。…佛子!若不值善知識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會眾中,有八萬人退。如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惡因緣故,退入凡夫不善惡中,不名習種性人。」如是皆未言第七住是大乘見道,豈可以己意擅解佛旨,又經乃言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不可便言謂悟得阿賴耶識也。般若謂解脫智也,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謂正觀以解脫智慧到達解脫之彼岸,豈可謂悟得第八阿賴耶識?此乃邪觀也;《成唯識論 》云:「般若有三種,謂生空無分別慧,法空無分別慧,俱空無分別慧。」當知此謂證真如也。又佛道次第乃先證唯識性再證唯識相,如三轉法輪之內涵也,故二乘無學亦得解脫智,謂證生空真如也,如聲聞十智之無生智,即謂證生空真如,若自言大乘見道是七住位,是證得阿賴耶識,亦得無生忍,則當明言出處,經論未曾有見如是說也,經論皆言大乘見道乃初地菩薩親證真如。阿賴耶識乃生滅之法,云何無生?真如方是真正無生也;如此方符三乘經論,不可輕慢而言阿羅漢在悟得第八阿賴耶識之菩薩面前無說話餘地,彼證生空真如也,而汝尚以為阿賴耶識乃因地真如也,如何與汝對話?唯今之計,當先捨邪見,仔細探討諸經論所說真如義理,方曉真如乃指凡夫至佛地皆是真正如常也,若是佛地方有真如,則是本無今有;若凡夫沒有,佛地方有,則非平等也,諸學子盍不共深思之?

問:文前謂一心說如來藏,云何非賴耶也?此間如來藏、真如、法身、阿賴耶識差異云何?

答: 《占察善惡業報經 》地藏菩薩云:「又一切諸法,從心所起,與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滅,同無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隨心所緣,念念相續故,而得住持,暫時為有,如是所說心義者,有二種相。何等為二?一者心內相,二者心外相。心內相者,復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真、二者妄。所言真者,謂心體本相,如如不異,清淨圓滿,無障無礙,微密難見,以遍一切處,常恆不壞,建立生長一切法故。所言妄者,謂起念、分別、覺知、緣慮、憶想等事,雖復相續能生一切種種境界,而內虛偽,無有真實,不可見故。所言心外相者,謂一切諸法種種境界等,隨有所念,境界現前故,知有內心及外心差別。如是當知,內妄相者,為因為體;外妄相者,為果為用。依如此等義,是故我說一切諸法,悉名為心。」

如是當知心內相者亦分真妄,真者謂真如,乃心體本相,如如不動,清淨圓滿,遍一切處,如前所舉經論釋真如體者,皆是真;所言妄者,謂心、意、識也。諸經論俱言八識皆是能分別、起念、覺知、緣慮等,與此經亦合,故說雖復相續能生一切種種境界,而內虛偽,無有真實。如永明延壽,相傳為彌勒菩薩再來,其 《宗鏡錄 》有云:「真心以靈知寂照為心,不空無住為體,實相為相;妄心以六塵緣影為心,無性為體,攀緣思慮為相,此緣慮覺了能知之妄心,而無自體,但是前塵,隨境有無,境來即生,境去即滅,因境而起,全境是心。又因心照境,全心是境,各無自性,唯是因緣。」故云「二相求此緣慮不安之心不得,即知真心遍一切處,悟此為宗。…阿難因如來推破妄心,乃至於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性,一一微細窮詰,徹底唯空,皆無自性,既非因緣自他和合而有,又非自然無因而生,悉是意言識想分別,因茲豁悟妙明真心,廣大含容,遍一切處。」如《楞嚴經 》云:「是諸大眾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見十方空,如觀手中所持葉物,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圓,含裹十方」是知即此謂也。

《占察善惡業報經 》地藏菩薩又言:「又復當知,心外相者,如夢所見種種境界,唯心想作,無實外事。一切境界悉亦如是,以皆依無明識夢所見妄想作故。復次,應知內心念念不住故,所見所緣一切境界,亦隨心念念不住;所謂心生故,種種法生,心滅故,種種法滅。而生滅相,但有名字,實不可得,以心不往至於境界,境界亦不來至於心,如鏡中像,無來無去。是故一切法求生滅定相,了不可得。所謂一切法畢竟無體,本來常空,實不生滅故。如是一切法,實不生滅者,則無一切境界差別之相,寂靜一味,名為真如、第一義諦、自性清淨心。彼自性清淨心,湛然圓滿,以無分別相故。無分別相者,於一切處無所不在。無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

由此而知心外種種相,皆因無明識夢所見妄想而生故。復說真如即如來藏故,由有無明妄念而起熏習.故立隨緣之義,以不守自性故,無明熏習,流轉生死;又不變故,不失自性,雖在三界六道輪轉而性本淨。故 《勝鬘經 》云:「有二法難可了知,謂自性清淨心難可了知,彼心為煩惱所染,亦難了知。」即是此意。略引《宗鏡錄 》云:「一心古釋有四,一、紇利陀耶。此云肉團心,身中五藏心也。…二、緣慮心,此是八識,俱能緣慮自分境故。…三、質多耶,此云集起心唯第八識積集種子生起現行。四乾栗陀耶。此云堅實心,亦云貞實心,此是真心也;然第八識無別自體,但是真心。以不覺故,與諸妄想有和合不和合義,和合義者,能含染淨,目為藏識;不和合者,體常不變,目為真如;都是如來藏。」又云:「然雖四心同體,真妄義別,本末亦殊,前三是相,後一是性,性相無礙,都是一心,即第四真心以為宗旨。」

三轉法輪諸經甚深難懂,諸多名相皆具義理,應一一了知其名相義理方不致錯解經意,懇勸諸仁者依義不依語,深入經論,方不致於錯解馬鳴菩薩造《大乘起信論 》之一心開二門真實義理。

地藏菩薩續云:「復次彼心名如來藏,所謂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淨功德之業。以諸佛法身從無始本際來,無障無礙,自在不滅,一切現化種種功業,恆常熾然,未曾休息。所謂遍一切世界,皆示作業,種種化益故。……當知一切眾生身中,諸佛法身亦不可毀滅;若煩惱斷壞時,還歸法身,而法身本界,無增無減,不動不變。但從無始世來,與無明心俱,癡闇因緣熏習力故,現妄境界。以依妄境界熏習因緣故,起妄相應心,計我、我所,造集諸業,受生死苦,說彼法身,名為眾生,若如是眾生中,法身熏習而有力者,煩惱漸薄,能厭世間,求涅槃道,信歸一實,修六波羅蜜等一切菩提分法,名為菩薩。若如是菩薩中,修行一切善法滿足,究竟得離無明睡者,轉名為佛。當知如是眾生、菩薩、佛等,但依世間假名言說故,而有差別,而法身之體,畢竟平等,無有異相。」

《釋摩訶衍論 》亦云:「復次真如自體相者,一切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諸佛,無有增減,非前際生,非後際滅,畢竟常恆。從本以來,唯性自滿足一切功德。所謂自體有大智慧光明義故,遍照法界義故,真實識知義故,自性清淨心義故,常樂我淨義故,清涼不變自在義故,具足如是過於恆沙不離不斷不異不思議佛法,乃至滿足無有所少義故,名為如來藏,亦名如來法身。」

由此當知此自性清淨心如來藏,具足無量無邊不思議無漏清淨功德,而由無明妄念熏習,現妄境界,則為藏識,起妄相應心計我、我所,造集諸種種業,受生死苦,若證此真心,方了皆妄。

故 《起信論 》云:「依如來藏有生滅心轉,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非一非異,名阿賴耶識!」即是此義。謂無始來,如來藏本具一切恆沙性功德,而由無明妄念熏習,遂有生滅心轉。此說如來藏總攝無為法及有為法。頌曰:

總攝諸無為 名為不生滅 總攝諸有為 故名為生滅

略釋論意則有四無為,謂真如、本覺、始覺、虛空等四無為。此四無為有二所依,一者通所依,二者別所依。又各有二種用,一者通用,二者別用;五有為亦復如是。五有為者,謂根本無明有為,生相、住相、異相、滅相等有為。又說一法界心有二種自在;一者有為自在,能為有為法而作依止故。二者無為自在,能為無為法而作依止故。根本無明依有為自在而能作熏事,此根本無明熏本覺真心,故言依如來藏有生滅心轉。而五有為法能熏四種無為法及一法界心,所熏能熏共會和合,是故說言不生滅與生滅和合。又一法界心無為自在及四種無為別事作用與一法界心有為自在,四種無為通達作用不同理故,名為非一。四種無為通達、別事作用者,謂真如無為之通用乃一切諸法令出生故;別用則平等之性令不失故。本覺無為之通用乃不守自性故;別用則不轉變故。始覺無為之通用乃隨妄轉故;別用乃對治自過故。虛空無為之通用乃欲有令有故;別用則空無之性令不失故。非異者,謂受能熏、染法一法界心有為自在、四種無為通達作用與能作熏事五種有為不異理,故名非異。復次,所熏淨法與能熏染法各差別故,名為非一;能熏所熏俱一心作,故名非異。具如是已,名阿賴耶識。

以上此理,詳載於龍樹菩薩所著之 《釋摩訶衍論 》,學人自查。由文當知此中義理甚深極甚深,豈可籠統含糊直言如來藏即阿賴耶識而無法了知其流轉過程及非一非異之道理,僅以七轉識說為生滅心,以阿賴耶識為不生滅心,如此違背經論甚巨,謬解馬鳴菩薩正義而誤導眾生非小,學人當深思之。】

辨正如下:

彼等對於《菩薩瓔珞本業經》中所說:「若修第六般若波羅密,正觀現在前,復值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有所疑問,有所曲解。謂此經中所說之「般若正觀現在前」,並不是紫蓮比丘書中所說的「正觀以解脫智慧 到達解脫之彼岸」,是「正觀阿賴耶識所顯之真如無為」,是「正觀般若智慧從親證阿賴耶識心體而發起」。不知如是經中 佛意,卻誣謂正覺同修會所說「證悟阿賴耶識實相心,而初起的般若總相智」是邪觀,今當詳加說明,以正視聽,看誰才是真正誹謗 世尊正法者?

《菩薩瓔珞本業經》既名「菩薩」二字,當知此經乃三乘經典中之大乘法,屬菩薩道,為佛菩提法道;菩薩以般若為依歸,般若為三世佛母故。何謂般若?般若乃親證實相心所發起的智慧,有總相智、別相智與一切種智之差異,要皆以學人證悟法界實相心(第八阿賴耶識)後方得升起,這三種智慧不共二乘。此實相心具足空性(真如無為、不生滅) 與有性(有為、生滅)。是故此心既是涅槃之體(真如) ,又是輪迴之體(能生善惡萬法) 。般若的種相智與別相智,是大乘人無我 —從真如的總相及別相來現觀我的五蘊、眾生的五蘊、我的十二處、眾生的十二處、我的十八界、眾生的十八界統統無常、緣起,所以其性是空,這是大乘「人無我智」。般若的種智即是百法明門所說心王、心所、色法、心不相應行、無為等五位百法,攝盡一切世間、出世間法,這是大乘「法無我智」。乃至般若之究竟圓滿,成為佛地淨八識所轉生之四智心品,大圓鏡、平等性、妙觀察、成所作等四智,可圓滿成就一切功德及四智所顯之清淨法界(真如)。

是故衡于彼等所言「此經『般若』為『解脫慧』」 ,實乃低估「菩薩」二字之經題,亦乃低估佛菩提道之深廣法義,妄謂「以解脫慧斷煩惱障即可證得般若」。然而二乘於小乘法中見道後,精進用功,一世可以成就解脫果,能出三界生死苦;最懈怠者,於解脫法中見道以後,最多七次人天往返,亦可成就第四果解脫。但是大乘般若之種智要圓滿者,須雙斷煩惱、所知二障,於般若正觀初現以後,要近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才能成就;前者煩惱障斷,二乘所得二轉依果(涅槃與菩提) ,唯是永離煩惱障縛,無殊勝法,但名解脫身,亦未斷煩惱障中之習氣種子,故阿羅漢仍有貪瞋……等餘習;但是菩薩在入地之後,尚未親證解脫果時,便已開始斷除煩惱障中的習氣種子,然後才能成佛。而且般若之證量不只是總相智之根本而已,尚須進修別相智及一切種智;如此圓滿所得般若智果及解脫果,永離二障後之第八識改名無垢識,方名佛地法身,顯現無量無邊威神之力,具有大智、大無畏等大功德法所莊嚴故,絕非紫蓮等人所妄說之「此經『般若』為『解脫慧』」。

復次《成唯識論》云:「已入見道諸菩薩眾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我世尊正為開示。」由上述之玄奘菩薩根據《解深密經》中之 佛語所說,以及般若慧、解脫慧之差異上,即知:能證解第八阿賴耶識(實相心)者,名為「已入見道(真見道) 者」,能現前觀察阿賴耶識之空性、無為功德;亦能現前觀察阿賴耶識之有性、有為功德。即能漸漸升起般若(現觀實相心所得的之智慧) ,如是可知彼紫蓮比丘等人之言盡成妄說,不能貫通一切經論義旨故,執言取義故,依語不依義故。

復次,彼等又誤解二乘阿羅漢所證之「生空真如」,看到「真如」兩個字,就以為二乘阿羅漢也證到法界的實相真如了,而以為二乘菩提之中也有種種大乘法中所有的殊勝法,實在是又錯了。此義云何?謂二乘所修的解脫道,是從行住坐臥當中去如實觀察蘊處界是無常、空;如實了知色身非我、非我所,色身是無常、空;如實了知見聞覺知心及處處作主的心是無常、空,是變異法,所以斷了我見。斷了我見之後再把對這個自我的執著修除掉,而成為阿羅漢。或由五蘊緣起性空的現觀而證解脫果,要皆不離「蘊處界我」的空相、無常空上來修;所證的解脫果只是「人我空」,名為斷煩惱障。二乘聖者因斷煩惱障(但是仍然沒有親證法界實相心的阿賴耶識) ,未捨報前由其身口意行(八識心王現行運作中) ,顯示出阿賴耶識心體本具之清淨相、無為相、平等相、無我相……等真如無為,即是「非擇滅無為」,名為證得「生空真如」,已住於眾生空之真如性中故。但是真如所依之心體何在,則仍然不能了知也!

定性阿羅漢捨報入無餘涅槃時,末那識滅了,不再作意,所以不能再使阿賴耶識流注八識心王的種子,使得八識法相無法現行,唯餘阿賴耶識心體以真如性常住不滅,名為「住在生空真如境界中」。是故阿羅漢證生空真如,實乃依第八識煩惱障種子之淨除,由此消除煩惱障現行之第八識心所顯之清淨相、真如相,方便名為證得生空真如,詳如成論所說,非如紫蓮比丘等人所妄謂之「阿羅漢有證解阿賴耶識」。又如《成唯識論 》云:「二乘位專求自利,厭苦欣寂,唯能通達生空真如,斷 煩惱種,證真擇滅,無勝堪能(不能證解阿賴耶識、不能發起般若智慧),名下劣轉。」又云:「二乘所得二轉依果,唯永遠離煩惱障縛,無殊勝法,故但名解脫身(不可名為證得法身) 。」又云:「已入見道諸菩薩眾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我世尊正為開示。」故知菩薩方能證得阿賴耶識。

由上成論文句可知:二乘無殊勝法。要親證阿賴耶識,升起般若總相智 —根本無分別智,以及升起別相智及種智者才有殊勝法,云何彼紫蓮等人不知般若正觀與解脫慧之差異呢?

復次,彼等諸人舉出《占察善惡業報經》經文後,如是云﹕【如是當知心內相者亦分真妄,真謂真如,乃 心體本相如如不動,清淨圓滿,遍一切處,如前所舉經論釋真如體者,皆是真;所言妄者,謂心、意、識也。諸經論俱言八識皆是能分別、起念、覺知、緣慮等,與此經亦合,故說雖復相續能生一切種種境界,而內虛偽,無有真實。】 然彼等此言,唯能與一章、一段、一句之經文言語表相符合,仍然與經文中之章、段、句之真實義不相符合,而且無法貫通一切經論。謂彼等堅持真如是本體,第八阿賴耶識是真如所出生的生滅、妄心。雖諸經論有時提到「心、意、識異生異滅」,然此句之意義,應當侷限於初轉法輪之阿含教經典,不適用於大乘法中所說的心、意、識。譬如 窺基法師於《 唯識述記》 中有言:「小乘謂『未來名心,過去是意,現在是識』等種種分別。然無別體,今顯於經言別有體。」是故當知,「心、意、識異生異滅」一句,乃專指聲聞法中為斷「過、現、未來之覺知心我」,為求解脫而施設之言說。不同於佛菩提之大乘法教八識心王有「心體、心相」之差異,二者不可混為一譚。紫蓮比丘對此完全不知,妄引誤證,竟敢大膽否定正法,不是很愚癡嗎?

又八識皆有分別、起念、覺知等作用,但其染淨有別。謂七轉識之分別起念、覺知乃虛妄,因其由染污末那相應之根本煩惱而起。然阿賴耶識心體在六塵外之分別、起念、覺知,乃無漏有為法,是如來藏妙功德性,因此始能成就世出世間萬法,故《維摩詰經》云:「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維摩詰經》亦云:「知是菩提,了眾生心行故。」《成唯識論》卷四云:「第七轉識決定唯有一俱有依,謂第八識;唯第八識恆無轉變,自能立故,無俱有依。」此論文也明言第八識恆、無轉變,不名轉識;能自立故,無俱有依(能獨住於無餘涅槃境界中故,此非餘心所能故);顯示出第八識自身即是實體法,非依真如才有。

又《大乘起信論》提到阿賴耶識(心)之生滅因緣相,能顯示「體、相、用」三法。及《起信論》又言阿賴耶識乃生滅法與不生滅法之和合,凡此種種皆言阿賴耶識乃是有實體、實性之本住法。彼等諸人於此又作何解釋呢?又,紫蓮所說之語,亦已顯示「真如乃是心體本具如如不動之法相故名真如」之意涵也:【如是當知心內相者亦分真妄,真謂真如,乃 心體本相如如不動,清淨圓滿,遍一切處,如前所舉經論釋真如體者,皆是真;……】 如是,紫蓮比丘自己已經說明了一項事實:「真如乃是心體本具如如不動之法相故名真如」,既然如是,此段文字之意思已經同於平實導師之說法:真如是心體本相,於六塵如如不動。那又何必專意出書否定平實導師之法義呢?由此看來,紫蓮比丘等人的文字障,可真是嚴重得太過份了!

又《入楞伽經 》卷七 佛云:「大慧! 阿黎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常不斷絕,身俱生故。離無常過, 離於我過,自性清淨。」此經云「阿黎耶識,自性清淨,常住不斷,無我」,紫蓮等人於此又作何說?又《攝大乘論》直稱阿賴耶識為「心體」,名之為「心」,是「無始時來界」的本住法,能生一切法,是一切染淨法的根本。是故當知阿賴耶識乃如來藏無始來與無明及諸業種子和合的本住法,乃無始來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污的第一義法。是故阿賴耶識具功德圓滿之如來藏性、真如性、自性清淨心。亦具有「過患圓滿」成就三界六道輪迴不息之阿賴耶性。是故阿賴耶識在因地即是眾生心,在佛地即是清淨如來藏心,改名為無垢識。以此心雖有無量雜染種子,深具「能藏、所藏、我愛執藏」之生滅變異性,但以心體本如來藏妙真如性、本來自性清淨,是故此眾生心阿賴耶識心體恆於三界現行不斷,而有無量種子及世世各自不同的前六識識蘊滅了之後,來世又生;在此過程中,由親證第八識心體者,得以現觀此心體之種種真如相、清淨相、平等相、不變異相、無我相等,名為證真如者。

由此當知彼等所執阿賴耶識種子之染污、變異、生滅、有為、有造作、虛妄性,心體自身之無漏無為、無漏有為性,乃至佛地無垢識無漏有為法上之生滅有造作等,皆是單取此因地眾生心或佛地清淨如來藏心(編案:般若經中有時以如來藏名指稱無垢識)之局部功德,而另行建立邪說者;如此作為,即是切割此心體所顯示之真如無為不生滅心性,單取此心之能生萬法、有作用之有為心性,加以分割之後,佛法便支離破碎了。紫蓮等人又誤解識種流注之生滅變易法義,將種子生滅變易誤以為心體也是生滅變易。彼等諸人將圓滿完整的「心」,將本具生滅與不生滅和合之心、將本具有為與無為和合之完整心體強行切割,使得佛法支離破碎,嚴重破壞佛法之完整性;並且又無根誹謗第八阿賴耶識為生滅法、妄心,又誤導學人,抵制正法,如此愚行實不可取,應早懺悔,速謀補救之道。

復次,彼等又云: 【由此當知此自性清淨心如來藏,具足無量無邊不思議無漏清淨功德,而由無明妄念熏習,現妄境界,則為藏識,起妄相應心計我、我所,造集諸種種業,受生死苦,若證此真心,方了皆妄。】紫蓮心海比丘實在是錯得離譜了,居然妄言第八阿賴耶識(藏識) 是妄境界。且於自身所舉之經論也看不懂,此謂紫蓮所舉證的《宗鏡錄》中明言:「然第八識無別自體,但是真心。以不覺故,與諸妄想有和合不和合義。和合義者,能含染淨,目為藏識。不和合者,體常不變,目為真如,都是如來藏。」此已明言:藏識乃染淨法的和合,其中有真有妄,非是紫蓮等人所說的純妄境界。更明說第八識不管和合或不和合妄想,皆是如來藏,紫蓮等人云何讀不懂呢?文字障真的很嚴重!

又契經 佛云:「阿賴耶識亦復如是,是諸如來清淨種性,於凡夫位恆被雜染,菩薩證已,斷諸習氣,乃至成佛常所寶持。」是故當知因地阿賴耶識雖含染污法種,但自體乃如來藏、自性清淨藏,是故乃至成佛常所寶持 ;只須淨除雜染有漏的法種,此第八識清淨如來藏一心,即可出生圓滿有為功德,顯示圓滿無為真如功德。是故不可如彼紫蓮等人妄言阿賴耶識唯是生滅,雜染。

紫蓮心海比丘復云:

【如 《大乘密嚴經 》云:「佛說如來藏,以為阿賴耶,惡慧不能知,藏即賴耶識,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亦即是此意,學人當了知云何如來藏與阿賴耶識非一非異之理,方知藏識即賴耶識;若不知者,即惡慧也。隨後即云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當知此間差異;如來清淨之藏淨除二障粗重種,具足無量無邊功德,五法為性,三身圓滿,亦是此自性清淨心;而眾生由客塵染污故,目為藏識,即是世間阿賴耶識;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即謂指環亦由真金打造也, 展轉力故;此展轉者謂阿賴耶識淨除煩惱、所知二障粗重種,方『似』佛地清淨之藏,不可謂無此展轉之力而言無差別也。若未了達世間與展轉之義理,則於偈中佛意便生迷惑,即生無量過失。

如是依於此識復有覺義、不覺義, 《起信論 》云:「謂心第一義性離一切妄念相,離一切妄念相故,等虛空界,無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一切如來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說一切如來為本覺。」

問:依此法身說一切如來為本覺,而此法身,眾生亦有,為何不說一切眾生為本覺。

答:一切眾生同具此本覺心體,心者如來藏心,體者真如,然眾生無始來無明妄念故,流轉三界六道;一切如來觀一切無明妄念無相,唯一真如,唯是一心,故說如來本覺。依此本覺而說一切眾生不覺,依不覺故,說有始覺,以覺心源故,始覺圓滿,名究竟覺,不覺心源故,非究竟覺,皆依此本覺說故;如佛遠離覺相微細分別,究竟永竟,心根本性常住現前,即名究竟覺。如法身菩薩,覺於念住,念無住相,以離分別粗念相故,名隨分覺。二乘觀智及三賢位菩薩等,覺於念異,念無異相,以捨粗分別執著相故,名相似覺。此間生、住、異、滅相,詳載於 《釋摩訶衍論 》,冀諸學人自入其中,探究法義,能自受用法樂,貫通經意,免為人籠罩,諒諸學人能體吾心意。

故《起信論 》卷下即云:「如來藏具足一切諸性功德不增不減,凡愚聞已,不解其義,則執如來藏有色、心法自相差別。(而實不知乃自心所起無明妄念,於無相中起諸妄相),為除此執,明以真如本無染法差別,立有無邊功德相,非是染相。」又說:「一切世間諸雜染法皆依如來藏起,一切法不異真如;凡愚聞之不解其義,則謂如來藏具有一切世間染法。為除此執,明如來藏從本具有過恆沙數清淨功德,不異真如。(而實)過恆沙數煩惱染法,唯是妄有,本無自性,從無始來未曾暫與如來藏相應。」故 《宗鏡錄 》云:「以無邊功德即一心自性,不見有餘法而可更求,是故滿足過於恆沙非一非異、不可思議諸佛之法,無有斷絕,故說真如名如來藏,亦復名為如來法身。」又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卷二云:「如來藏自性清淨,轉三十二相,入於一切眾生身中,如大價寶,垢衣所纏;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亦復如是,而陰界入垢衣所纏,貪欲恚癡不實妄想塵勞所污;一切諸佛之所演說。」

如是,一切諸佛所演說者,示此如來之藏,眾生本具,而為陰界入垢衣所纏,一切妄想煩惱塵勞所污,欲令眾生悟此如來藏本不生滅,故有三轉法輪;初轉法輪破盡眾生執著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虛幻妄想,復演真空門。二轉法輪皆示真如真空之理,非第八識;而說非心心、不念心、無心相心、無住心,皆謂此真如也。第八識乃八識心王,云何非心;於所緣境念念生滅,云何不念;皆具自相、因相、果相、行相,乃至如前 《辯中邊論 》說九相,云何無心相;執持此身,云何無住?故知乃示此真如也。非色、心,乃心之真實性,不離心,故云非心心;不念不著一切法,故云不念心;二空所顯,唯一實相,即是無相,故云無心相心;不生不滅故無所住。第二轉法輪諸經所示真如理甚深難思議,故玄奘大師翻譯之時亦有此嘆,云何輕他經教!

又第三轉法輪諸經則示一切種智妙理,轉復深妙,非吾人所能管窺也,此說如來藏門一切功德相。故 《楞伽經 》云:「佛告大慧,我說如來藏,不同外道所說之我。大慧!有時說空、無相、無願、如、實際、法性、法身、涅槃、離自性、不生不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如是等句說如來藏已,如來應供等正覺,為斷愚夫畏無我句故,說離妄想無所有境界如來藏門。」

世尊二轉法輪令諸弟子證真如已,復演一切種智唯識妙理,頌云:

非不見真如 而能了諸行 皆如幻事等 雖有而非真

若未親證真如,則妄執唯識實有,若更說唯識種智,定陷深泥,故今之學子若不解八識正理,便被籠罩。諸謂已悟第八阿賴耶識者,不解真如而自命賢聖,妄執唯識,亦是偏邪,勸諸學子依諸經論,善備福德智慧資糧而入佛道正理。 《楞伽經 》云「如來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興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兒變現諸趣,離我、我所;不覺彼故,三緣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覺,計著作者;為無始虛偽惡習所熏,名為識藏,生無明住地,與七識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斷。」

故知如來藏廣大含容,遍一切處,無一不是真心,一切世間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圓,含裹十方;而無始虛偽惡習所熏,名為識藏,生無明住地與七識俱。凡夫不覺,計著我我所,輪轉生死,皆是妄見,無一真實。如海水喻,藏識即大海,無明謂風動,無明風吹動大海則生起波浪,波浪為七轉識,然全皆是水,水即真心如來藏,如此便知差異。

走筆至此,心誠惶恐,佛道甚深,末學無修無證而為此文,恐貽笑諸方;然信解唯識性、相以來,終見禪宗公案之弊病。茲舉 《宗鏡錄 》序文:「曹溪以降,每以片語單詞,擎拳豎拂,勘驗學人果否自性自度。至於一舉數百萬言,大小三乘,全該並顯,不恤眉毛拖地,掉廣長舌,出和雅音,於一芥子中,剖出八萬四千須彌山王;舉八萬四千須彌山王,納歸一芥子,於言語道斷處,演出無邊諸佛音聲,於心行處滅處,應現無方,真實慈化,上下百千年內,實罕其人,唯一永明,出興震旦。而宗徒轉謂曹溪門庭無此法式,實乃罪同諸佛。吾宗無語句,亦無一法可與人者,豈可以啞羊為無語句,以頑空為無一法與人耶?」

如是,看那禪宗祖師多有悟後猛讀經典者,吾人豈可輕他經教,又諸學子當於佛法而心生尊重。當年世尊靈山會上拈花微笑,百萬人天罔措,唯有金色頭陀破顏微笑,然不可便謂獨大迦葉尊者一人悟也。何以故?諸菩薩皆鄭重而默然看待此次傳法也。而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咐囑摩訶迦葉,無令斷絕。」故雖多有悟者,而單傳大迦葉尊者,示珍重也。乃至西天二十八祖至東土六祖,又豈皆一人獨悟?令人重法故。

今時禪宗法脈廣傳,末學不欲多說,卻不可無語以正禪宗,如廣欽老和尚之智慧德行,當為吾人所推崇也。又藕益大師云:「梵語阿賴耶,此翻為藏,具有能藏所藏執藏三義。若無此識,則根身是誰執受?器界是誰變現?一切善惡、漏、無漏種是誰攝受?且如吾人疲倦熟睡,夢想俱無之時,前六轉識俱不現起,若無此識,豈不同於死人。既無夢無想仍非死人,驗知必有此第八識,與第七識微細我執,仍自俱轉。然此第八識,決非實我實法,若是實我實法,則應常無變易。而此識者,乃從先世引業所招,名異熟果,既從業招,便非常住。又善業則感天人樂報,惡業則感三塗苦報,往來六道,猶如車輪,變形易貌,曾無一定,豈是實我實法哉?」

憨山德清大師云:「楞嚴經云: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此言因迷一心,轉成阿賴耶識,則靈明真空,變為頑空,於頑空中,無明凝結,成四大妄色,則本有之智光,轉為妄見,以彼妄色為所見之境,妄見既久,則搏取四大少分為我,而妄見托彼四大以為我身故。四大本無知,因妄見執受而有知。真心無量,今被無明封固,潛入四大以為心,所謂色雜妄想,想相為身。故云知覺乃眾生,是為五蘊之眾生耳。故內五根、外六塵通屬八識之相分。故參禪必先內脫身心,外遺世界者,正要泯此相見二分,單究八識無明本體;故身心世界不消,總是生死之障礙耳。所言分別我法二執者,以執身心為我執,根塵為法執,二乘修行,但破身見,則出分段生死;其分別法執,從初信心,歷三賢位,直至初地,方破法執,豈易易哉!」

由此二尊宿所言,當知禪宗所欲證者,非但第八阿賴耶識耳,第八阿賴耶識非真實我故。懇勸諸學子莫欲將妄心修成真心,煮沙若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故,若能深入經教,便不生此過。今因欲著此書而能少閱經教,亦是佛菩薩慈悲加護而得能修集福德智慧資糧,亦感謝提供諸經論之法師及大德,共成此美事,若無此諸善知識,今猶迷於藏識海中,得少為足,自命賢聖;茲以《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中,佛所開示一切菩薩修習聖道四種法要供養諸學子:親近善友為第一 聽聞正法為第二

如理思量為第三 如法修證為第四

普願諸學子常得諸佛菩薩護持,親近善友,修學正法!

南無 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十方常住三寶

南無 大願地藏王菩薩

大乘末法比丘

紫蓮 心海

西元二○○ 三年四月敬書】

辨正如下:

紫蓮心海比丘雖舉《大乘密嚴經》經偈:「佛說如來藏,以為阿賴耶,惡慧不能知,藏即賴耶識。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輾轉無差別。」欲證明己說無誤,而實自身於此經偈矇矓無知,由其論述之不知所云,即知彼實不解。如彼紫蓮比丘自己所云:「如來清淨之藏淨除二障粗重,具足無量無邊功德」及「阿賴耶識淨除煩惱、所知二障粗重種,方『似』佛地清淨之藏。」如是則前後矛盾,又違經論;謂「如來藏清淨之藏」與「方似佛地清淨之藏的第八識」二者關係混淆不清、模擬兩可,不知自己所云,且落入八九識並存的過失中。又「如來清淨之藏」為何會有二障粗重種子呢?如來清淨之藏既然須要先淨除二障種子,才能成為如來清淨之藏,請問:「如來藏是您所說的本來就絕對清淨而無染污種子的心體嗎?」既是如您所說本來就已經絕對清淨的如來藏心體,為何還要經過淨除二障種子的過程以後才能成為如來地的清淨藏?這不是自打嘴吧?這不是公然違背自己的主張?既然您這裡說「如來的清淨藏是要經過淨除二障種子才能成就」,那就是說如來的清淨藏在因地是有染污種子的,請問:「在因地時,何處有本來就已經不含藏染污種子的如來清淨藏?」您這裡也說「如來的清淨藏」也是「要以阿賴耶識心體淨除二障種子」才能成為如來的清淨藏,那又如何可以否定阿賴耶識?明知而又故謗如來藏阿賴耶識?由您這裡所說的話,可以知道您心中明知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為何要否定阿賴耶識?誹謗說不是如來藏?又為何要說平實導師所教「親證阿賴耶識而轉依識體的真如性,淨除二障種子」的說法錯誤?如今您紫蓮比丘這一段說法,不是正好符合平實導師的開示嗎?為什麼還要出書否定之?

若紫蓮比丘改口說:「二障種子含藏在另一心體中,不是含藏在如來藏中。」請問:「還有哪個心體能含藏二障種子?」相信您一定死在這一句問話下,永遠答不得。您若主張另外有一個心含藏二障種子,但經偈明言二障種子含藏在阿賴耶識心體中,不是在任何一個心中,紫蓮比丘為何硬是要扭曲歪解經偈義理呢?而且紫蓮比丘如果主張是另一心體含藏二障種子的話,又落入「八九識並存的過失」中,理論上永遠都不能成立,也是進退兩難。而且經論中也都說如來的清淨如來藏,是由阿賴耶識心體淨除二障輾轉而成,非第八阿賴耶識外另有一清淨如來藏;紫蓮比丘寫書到後面這一段時,自己說「阿賴耶識淨除二障種子以後,即可轉成佛地的如來清淨藏」,已經自己說明了一項事實:阿賴耶識心體就是未來的如來地清淨藏,就是未來的如來地的無垢識;如此淺顯之經偈,紫蓮比丘已經用自己的話,證明平實導師所傳授的道理絕對正確了,他自己怎麼還會不懂呢?

又彼既同意如來清淨藏具無量無邊功德,五法為性、三身圓滿;然清淨如來藏又說是由阿賴耶識輾轉而成,怎會離阿賴耶識,或者在阿賴耶識之上又另立一個真如呢?怎會顛倒的說「阿賴耶識從真如、如來藏中出生」呢?又彼云「自性清淨心由客塵染污,目為藏識;淨除二障種子即成如來地清淨藏」,則知藏識(阿賴耶識)乃是有染污之自性清淨心;怎麼會單是生滅法?單是妄心?單是虛妄境界呢?則紫蓮比丘等人否定阿賴耶識心體,說阿賴耶識心體是真如所生,有時又說阿賴耶識心體只是真如之性用,豈不是前後自語相違?豈不是自己說法前後顛倒、自相衝突?

又此偈中 佛已明言:因地心與果地覺,是同一真心。雖有相用、染淨不同,而體是一故。眾所週知:前六識乃有情之見聞覺知心,唯有一期分段生死之作用,且善惡、喜怒、貪厭變易不定,是轉識所攝,於下一期分段生死中,又是另一個全新之見聞覺知心現行,不是此世的見聞覺知心去到後世。是故前六識之見聞覺知,乃真心(阿賴耶識) 藉「無明、業種、愛繩」所變生之有根身、器世間六塵境界,由染污(我執、法執)末那恒作意相續不斷而出生,是緣起法,無常住不變之自性,故前六識決非因地真心。又第七末那識,雖是無始來與真心(阿賴耶識)同在一起,恒審思量之心(唯除入無餘涅槃),但自身常與四煩惱(我見、我愛、我慢、我癡)相應,我執、法執不斷,於見道後熏習淨法能有所轉易,為轉識所攝,是故第七末那識亦非因地之真心。

唯有第八阿賴耶識,於眾生無量生死輪迴中常住不滅,於五位中(睡眠、昏迷、正死位、二無心定)現行運作不斷,是一切法之根本,阿賴耶識具足法界「體、相、用」之功德。由具足此三法功德故,於凡夫異生位,阿賴耶識能成就四生、五趣,三界六道之器世間、有根身、見聞覺知心、六塵境界等十八界法有條不紊之運行,圓滿成就世間萬法及因果律;於二聖有學位及菩薩不動地前,阿賴耶識亦能持種受熏,轉易七轉識對於蘊處界之人我執,成就佛子「人無我」之出世間功德。阿賴耶識亦能在此後改名異熟識(乃真心第八識所含藏之七轉識種子現行相用有所變易,非第八識自身體性有所變易),乃至三大無量數劫之後改名無垢識 —顯示佛地真如,永無壞滅時。阿賴耶識從因地至佛地,自身恒時不斷顯現清淨相 —恆時顯示真如性相,於真證解者,常得現觀而可轉依(此指自參自悟者,聽人明說者除外)。又菩薩八地後之真心(乃是第八識改名異熟識),因無生法忍之熏習,漸次斷除所知障隨眠,同時斷盡煩惱障習氣種子隨眠,於佛地圓滿而得現起真心自身本具之無量過恆沙數妙功德,五法三身、四智圓明。

是故佛說因地真心乃阿賴耶識,如同金子尚未打造成金器,尚無種種妙用功德(無「功德圓滿」,但有「過患圓滿」),要待淨除二障,成為果地之真心 —清淨如來藏 —方具有如指環般種種妙用功德之現起。二者阿賴耶識與清淨如來藏皆同一真心之體性,差別只在所含藏之種子有染淨、無漏、有漏之不同,如金子與指環體雖是一,但相用不同,然而二者輾轉實無差別,同是金體故。此乃《楞嚴經》中所說「因地心與果地覺必須是同一真心」之真實義理,此乃此《密嚴經》偈之真實義理,二經經義一致無二,直指因地真心乃第八阿賴耶識,因無明、煩惱而有種種七轉識相用之差異;若熏習淨法,即如澄濁水貯於淨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若將二障種子淨除,即是將污泥去除,只剩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即是無染污之真心,即是無染污之自性清淨心,即是無染污之清淨如來藏。

是故不可如紫蓮比丘妄說阿賴耶識是妄心,妄言有另一虛妄想中之真心名為真如,此乃嚴重違背經義 佛意。實乃阿賴耶識是因地真心,是有染污之自性清淨心,一切學人於證悟阿賴耶識後,只須轉依此心本具之「人我空、法我空」之清淨相、真如相(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現之心相,恆顯二空清淨之真如法性,即是真如相),歷經近三大無量數劫之淨除無明、煩惱、習氣,即得恢復清淨的本來面目,能顯現本來具足之無邊自性圓滿功德。是故當信:大乘佛法之修證,若缺福德、慧力,若無 佛菩薩或善知識之攝受,漫長的菩提路上常會有退失因緣之現起。佛於經中亦常提及,故若有人悟後退失者,此本不足為奇。但因導師之無盡悲願,不忍眾生誤入歧途而不自知,謗法時還以為是護法,故一再拈提諸方,救護眾生迴向正道;雖明知此是五濁惡世,眾生信力、慧力、福德普遍不足,但又不懼辛苦與打擊,努力行此難行之事。是故真佛子,當珍惜與善知識相遇、相知之因緣;此非是兒戲,此界非清淨佛土故,少有祖師大德、菩薩樂意在此土度眾故。

復次《楞伽經》明言:如來藏一心唯通八識,無第九識 — 廣說有八種識。《 成唯識論》 明說:真如無為乃八識之所顯法。諸經諸論亦說:因地阿賴耶識心體即是未來佛地無垢識心體,即是佛地真如。云何彼紫蓮比丘等人要披著僧衣而做種種異說呢?

經偈之真實義理,由《楞伽經、密嚴經 》之論述即可窺知:密嚴淨土皆由阿賴耶識淨除二障即可成就,除此以外別無心體可知、可證;除此阿賴耶識以外,亦無真如可知、可證。阿賴耶識為何有如此功德?因阿賴耶識自體即是自性清淨心,即是如來藏,故阿賴耶識雖含有染污種子及無明,但本身自性清淨,本具無邊自性功德,故能成為染淨諸法之所依,能生一切世間法、能攝一切出世間法。經偈中「藏即賴耶識」之「藏」乃指前句之如來藏,為何紫蓮心海比丘連如此淺顯之文義仍生迷惑呢?為何要加以曲解呢?若不信,可拿給各大學中文系之師生幫你解釋,結果一定都一樣:阿賴耶識即是如來之清淨藏,只因為種子不淨所以有輾轉之差別。紫蓮比丘等人卻不依語言文字約定俗成之用法,擅自改變用法與定義,不是直心學法的人。如果大家都像他們這樣不依文字本有的意義來使用經文中的字句,來解釋佛法,將會漸漸走向藏密的邪路上去,以自己的意思來解釋所有的佛法名相與句義,將來一樣會背離佛法的真正意旨,就會重新再步上藏密「將佛教外道化」的老路。

紫蓮比丘等人如果還不信的話,他所崇信的《宗鏡錄 》作者永明延壽禪師也有解釋云:「若有不信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別求真如理者,如離像覓鏡,即是惡慧。」也應該相信阿賴耶識就是如來藏了吧!又經偈說:「如來清淨藏,世間阿賴耶;如金與指環,輾轉無差別。」乃謂阿賴耶識心體即如來地之清淨藏 —阿賴耶識是無始來即有染污種子的自性清淨心,是無始來即有染污種子的如來藏,只須將此染污種子淨除,即可顯出其本來所具有的功德(清淨如來藏心),能顯現出一切淨法圓滿的功德。此清淨如來藏一心,本具不可分離之有為、無為心性,紫蓮心海比丘所執之真如體、不生滅心,乃是此心之無為心性(體) ;彼所說之第八識現行時之心相、種子生滅,乃此心之有為心性(相、用) 即是。合此不可分離切割之兩種心性,即是圓滿的清淨如來藏心,即是因地法身。離此一心,即無一切法可說。又此「一心」之名,唯通八識,不通九識之說,攝歸無垢識(因真如乃識體之假名施設) ,故離此無垢識無真如無為之清淨法界,也無四智心品之無量有為功德。

又此心本具不可切割分離之二種心性(有為、無為) 乃法爾如是,從凡夫位到佛位恒不改易其性,性如金剛故。無為性是心體之自性,唯無漏攝,恒不變易、不生滅、本來寂靜、常住涅槃,屬離言法性,是真如故。有為性是心體之現行位,則具含「體、相、用」三法,在染位含攝無漏、有漏,能使眾生五趣輪迴不息,實現因果律;在淨位則屬無漏,能成就佛地圓滿功德,利益眾生盡未來際,而不住於果報中。由此當知,真如乃第八識心體之無為心性,要藉第八識心所含藏之種子而起「相、用」等有為法,才可顯示真如無為之心性,佛子才能親證之;若無無漏有為法而顯示心體之真如無為法性,一切佛子就永遠不可能親證之;所以《百法明門論》說,真如無為是四位九十四法之所顯示,所以真如必須在有為法中才能顯示,若入無餘涅槃,即無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如法性可以親證,即無真如法相可以現觀,所以說真如是阿賴耶識心體藉有為法所顯示之清淨自相。萬不可如彼紫蓮比丘等人,妄說第八識是生滅法,是妄心,否則就成謗法毀 佛之大惡業。

又彼等舉《起信論》卷下云:「如來藏具足一切諸性功德不增不減,凡愚聞已,不解其義,則執如來藏有色心自相差別。為除此執,明以真如本無染法差別,立有無邊功德相,非是染相。」此段恰巧在指斥紫蓮心海比丘所犯的過失,云何彼等竟不自知呢?謂《 楞伽經》明言:阿賴耶識即是無始來即有無明染污之如來藏,故為一切染淨法的根本所依;故因地如來藏能出生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故有色法、心法及種種色心二法之差別相現起,屬生滅、變易;為除凡愚因此而執因地如來藏(阿賴耶識)是染污、有漏,故明示此阿賴耶識(有染污之如來藏)本具清淨無染、不生不滅、本來寂靜涅槃之真如性,為一切淨法功德本,非是染相。因彼等凡愚誤執阿賴耶識有「色法、心法」自相差別故作是說。《楞伽經》如此解釋,與《起信論》這段論文意思完全相同,極為清楚,與導師所說之法完全無異,紫蓮比丘卻引用此段證明平實導師法義正確,也同時證明紫蓮自己法義錯誤之文句,來破斥導師,可見他的文字障有多麼嚴重了。

《起信論 》又云:「一切世間諸雜染法皆依如來藏起,一切法不異真如;凡愚聞之不解其義,則謂如來藏具有一切世間染法。為除此執,明如來藏從本具有過恒河沙數清淨功德,不異真如。過恒河沙數煩惱染法,唯是妄有,本無自性,從無始來未曾暫與如來藏相應。」此段文義已明說如來藏即是阿賴耶識,即是真如 —不異真如 。為何彼等已經讀過了,也都曾聽導師依論講過了,竟會毫無所知呢? 謂無始來即有染污之如來藏,名為阿賴耶識,因含藏雜染種子,故能出生一切世間雜染法。一切染淨法既由此心所出生,而此心體又本具真如性,故真如與一切法非一(不生滅與生滅不同、無為與有為不同) 亦非異(真如與一切法皆由心而顯,因心而有,同是一心故),所以《起信論》說不異真如。

煩惱妄有,本無自性,未曾與如來藏心體(阿賴耶識自身)相應,所以《勝鬘經》說:「如是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又說:「『煩惱不觸心,心不觸煩惱。云何不觸法而能得染心?世尊!然有煩惱、有煩惱染心。自性清淨心而有染者,難可了知,唯佛世尊實眼實智,為法根本,為通達法,為正法依,如實知見。』勝鬘夫人說是難解之法問於佛時,佛即隨喜:『如是如是,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污,難可了知。有二法難可了知:謂自性清淨心難可了知,彼心為煩惱所染亦難了知。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薩摩訶薩乃能聽受,諸餘聲聞唯信佛語。』」與平實導師的說法完全一樣,完全無異,紫蓮比丘等人是否因此也要否定《勝鬘經》的說法呢?煩惱乃阿賴耶識所藏雜染種子之現行,受七轉識染淨法之熏習而變易不定,虛幻無常,故無自性,唯是妄有,故無始來不曾與有真實體性之如來藏相應,所以經中才說 「煩惱不觸心,心不觸煩惱」。就好像阿賴耶識心體(如來藏) 雖於五欲六塵中,於天上、地獄、餓鬼中,於無量煩惱中,恒不改易其清淨無染之心性,恒顯現其具有「圓滿」成就諸法的真實體性 —能具足成就善惡業因果,具足成就世間出世間一切法。

彼紫蓮比丘等人,執於「如來藏不相應煩惱」之文句,捨去後段經文不顧,斷章取義而執「離阿賴耶識外另有一全然清淨的如來藏」,實乃不知《勝鬘經》所云「自性清淨心而有染污」之真實義,實乃不知《楞伽經》所云:「阿黎耶識者名如來藏 ,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常不斷絕,身俱生故。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若究其根本原因,實乃彼等諸人雖「悟」第八阿賴耶識,但因聽人明說,或者當年因為機鋒太明白而悟的緣故,或者因為是新學菩薩種姓的緣故,所以不能深觀體驗此識體之清淨性、平等性、離生性、無我性、不變異性、不虛妄性……等種種真如性;而落於阿賴耶識因地「因含藏雜染種子而現起集藏分段生死種子的阿賴耶性的種種染污、有漏的心行、心相」中,不能自知,又不肯先與善知識面論法義疑訛,是故堅執第八阿賴耶識是妄心、是生滅法,今又公開否定真心阿賴耶識心體,又出書公開否定阿賴耶識,成就破法之大惡業,如今已經難以收拾殘局,實可憐憫!

復次紫蓮心海比丘云:「 二轉法輪皆示真如真空之理,非第八識;而說非心心、不念心、無心相心、無住心,皆謂此真如也。第八識乃八識心王云何非心;於所緣境念念生滅,云何不念;皆具自相、因相、果相、行相,乃至如前《辯中邊論》說九相,云何無心相;執持此身,云何無住?故知乃示此真如也。」彼等雖「悟」阿賴耶識,但悟緣其實仍未成熟,所應具之功德仍未滿足,因善知識太過慈悲故,令彼提前悟入;所以福慧未具足故,疑見不斷,慧力不足,故不能現觀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如相,而落於此識所具有之世間有為法功德上之無量心行、無量心相之窠臼中,而且切割此實相心之完整性、圓滿性。事實上乃:二轉法輪般若經所說的空性心,即是阿賴耶識心體所顯示之自體性,謂眾生所知的心乃屬七轉識之見聞覺知心,此心能對六塵境界起種種分別、思量作主,相應苦、樂、憂、喜受,有恐懼、有不安,易生易滅,緣生而有變易故。

阿賴耶識雖無上述種種心相,但仍有自身相應之心行,非唯是虛無空想之名相,故稱「非心之心、無心相心」。譬如六祖慧能大師云:「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而阿賴耶識從不染著六塵境界之好壞、善惡、美醜,於六塵中都不起念要這樣、不這樣,故稱無念心;亦不起念回想一切善惡法,故名不念心。又阿賴耶識雖緣於根身、器界、種子,於所緣境有所了知,此了知亦清淨無染,不與善惡心所相應故。又阿賴耶識雖能持身而有執受,但一向不住根身之種種好壞境界,於天身之勝妙欲樂如是,於地獄身之尤重純苦亦如是,皆平等而持,故仍清淨無染;又因阿賴耶識不住六塵境界,故稱無住心。

又真如一法,真的如紫蓮心海比丘所認為的「不念、無念」嗎?也不盡然!如 《六祖壇經 》慧能大師云:「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身當時即壞。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於此倒要請問彼等諸人:「真如有念、無念?起念、不起念?此念有無生滅?此念有無分別?」彼等於此,自當無法略置一語答覆,因違自身之堅持故,彼等堅持真如無念、不分別、不生滅故。然真如之不生滅實非由「念之有無、分別之有無」而證知,乃從念之恒相續不斷、不變異、清淨、平等、無我……等而證知。是故當知此「真如自性」所起之六塵以外之念,即是阿賴耶識心體之無量心行、心相,而阿賴耶識於其中仍是清淨無染,只是隨順種子之染淨而圓滿成就一切染淨法,才能具足世出世間一切法性,故名「真性常在。」

是故二轉法輪之經所說之般若空,乃指此心之真實性,即第八阿賴耶識心體之空性、真如性,非離阿賴耶識而別有空性心。故已證悟此實相心阿賴耶識之人,當要深觀、體驗此心於五欲六塵中分明顯示之清淨性、平等性、無我性……等真如空性;亦當深觀、體驗此心能藉因緣力而變現有根身、器世間、七轉識,而現起世間萬法之有性。若能如此,則必不會如紫蓮心海比丘等人,常常死於經論文句之下,顯示常有文字障之過失。更而甚者,因此而妄解佛法,肢解佛法,誤導眾生。又《成唯識論》明言:「已入見道諸菩薩眾,得真現觀,名為勝者,彼能證解阿賴耶識,故我世尊正為開示。」是故,證得阿賴耶識心體者即是見道者,已明說見道之內涵即是親證而解知阿賴耶識、現觀阿賴耶識;是故阿賴耶識心體即是實相心、即是真心;能真實證解此識之空性、有性者,必能於此識生忍,安住不退,進而轉依此識在種種有為境界法上之真如性,符合經中所說「無為法在有為法中」的開示;如此轉依而漸漸轉易有漏法種成無漏法種,經近三大無量數劫,斷除煩惱、所知二障之種子、隨眠,必可成就佛道。

復次,彼等又舉《 楞伽經》而說:波浪為七轉識,大海即藏識(阿賴耶識);又說水為真心如來藏。如此,則請問:共有幾個識(心王) ?若言共有九識,則大眾可自行閱讀《學佛之心態》書中辨正 《八九識並存之過失》一文,依正理詳加探究,則知紫蓮等人所說皆為謬說。若言還是只有八識,因真心如來藏與阿賴耶識非一非異,如此則真心如來藏攝歸第八阿賴耶識,則阿賴耶識心體自身即是本來面目;則阿賴耶識心體只須淨除二障,即可轉成佛地真如所依的無垢識心體,即是佛地常、樂、我、淨的第八識法身。云何彼等不信 佛在經中所說:阿賴耶識是因地真心(有含藏染污種子的自性清淨心) ,是因地如來藏(有染污種子的如來藏)呢?不亦怪哉!

復次,彼等引用了諸多經論,處處錯解經論真意,又不知諸論之中有正有偽,以為近代大藏經有收錄的統統是正法、正知見。若此,則密教部所錄之無上瑜伽、雙身修法等經典,是否為正法、正知見呢?又如彼等前引廣受古今各方質疑,且與經教法義不相符合之《釋摩訶衍論》強謂是龍樹菩薩所作,實乃既輕經教,又陷聖僧於不義之行為。又彼紫蓮對於自己所舉祖師大德之論著,並無擇法眼,不能揀擇孰是孰非;甚至於對祖師大德所說言句中,其實正是證明平實導師的法義正確,而證明紫蓮自己的法義錯誤的文句,也引用出來,想要證明紫蓮自己的說法正確,結果引用出來之後,卻反而證明平實導師的法義正確,但是紫蓮比丘自己對此卻仍然茫無所知,如今被末學解釋清楚之後,反而證明紫蓮比丘只是因為文字障而誤解了祖師的論著真義,豈不是要貽笑方家?而且,紫蓮比丘等人,尋經逐論的時候,只要是契合己意,則照單全收;只要是不合己意的,就跳過去;也不管 佛語經書前後整部是如何說了。凡此種種邪謬言行,皆因信力、慧力、福德不足,及性障習氣厚重而不肯接受真善知識攝受所致,一切學人當引以為戒!

除此以外,末學因為此一事件,心中有些感想,也要在此略說一下:如果不能自己證得阿賴耶識所在,需要依靠平實導師的書籍、提示、說明,才能證得;或者需要依靠平實導師的共修接引以後,才能證得;或者需要從平實導師座下已悟的學生口中探聽才能證得,這就已經顯示自己的智慧永遠都是與導師相差甚遠的;因為平實導師此世是先被人誤導之後,也沒有人為他解說正知正見,他卻能自參自悟,完全符合經論 佛意;而我們是在平實導師的正知見開示之後,才能證悟。從這個事實中,就知道二者智慧的差別了。但是紫蓮、法蓮、楊先生等人,卻不知道自我檢點,妄想可以在平實導師之幫助而證悟之後,可以超過平實導師,所以在證悟之後,別作妄想,誤解經論之後,自以為證量比平實導師更高,便在尚未與平實導師面談法義正邪之前,又在平實導師求見不得之時,就出面公開否定平實導師之正法,就印書公開否定平實導師的正法。

但是這種作為,不是為人弟子的人所應當作的;因為,縱使自己的證量能夠後來居上,也應當感恩平實導師的接引證悟,發起法身慧命的恩德,而思索回報之事。若不想報恩,至少也應該在平實導師多次設法求見的時候,大方的接受求見,面談法義的正訛才對,不必排拒平實導師於千里之外。但是紫蓮、法蓮、楊先生、蔡先生等人,不但都不肯先與平實導師面談,甚至平實導師紆尊降貴而求見他們時,竟都沒有一人願意相見面談法義。這種作為,違背世間五倫之道德,正是世人所說「欺師滅祖」的行為,尚且沒有修學世間法的資格,何況是修學出世間上上法的資格?

甚至後來平實導師因為求見不到為首的楊先生,等了兩週以後,不得不寫出 《八九識並存的過失》一文,請人送到楊先生府上,並公開宣佈保留他的教職,希望他可以回來繼續任教及面談法義,也還是得不到他們的回應,仍然無法與他們用任何方法連繫得上;他們後來甚至由紫蓮與法蓮二位比丘出書公開否定平實導師所弘揚的 世尊正法。但是這些作為,都是違背五倫、欺師滅祖的作為;都是今世最不好的負面示範。如今這一本辨正唯識性相的書籍已經寫成,末學願在此處,重新呼籲楊先生、紫蓮、法蓮比丘……等人正視自己所造的謗法大惡業,正視未來無量世中所將獲得的七十大劫尤重純苦正報,正視地獄正報後數百劫的餓鬼與畜生道餘報;改往修來,速作補救,以免自害害人。

最後總結此辨正,謂紫蓮心海比丘引諸經論,只為證成其所主張之「第八阿賴耶識,非實我實法,是妄心,是無明本體,是生滅法」,勸大眾「不要將妄心(第八識)修成真心(如來藏、真如),煮沙不能成嘉饌。」

末學也僅以佛語作答,如契經云: 「阿賴耶識亦復如是,是諸如來清淨種性;於凡夫位恒被雜染,菩薩證已、斷諸習氣,乃至成佛常所寶持。」若阿賴耶識單單只是妄心、單是無明根本、非實我實法、單是生滅法,是妄境界,則拋捨都來不及了,為何佛說「乃至成佛」之後還要「常所寶持」?契經亦云:「一切眾生阿賴耶識,本來而有,圓滿清淨;出過於世,同於涅槃。」是故當知阿賴耶識乃是「相有染」而「性本淨」,阿賴耶識乃是有種子染污的自性清淨心,乃是有種子染污的如來藏;阿賴耶識心體自身則是如來清淨種性,是自性清淨心, 是如來藏,是故「乃至成佛」還要「常所寶持」。

彼紫蓮比丘等人於書中之問與答,所問部分皆是摘自平實導師對其謬論所作之公開破斥與開示;然而平實導師對於紫蓮比丘……等人所說的「阿賴耶識心體是生滅法,從真如中出生,故以真如為所依」的邪說,多次提出問疑:「汝楊、蓮等人說阿賴耶識是生滅法、是虛妄法,請問:阿賴耶識心體是何時生?何時滅?有何教證與理證?」卻一直不敢回答,更不敢在書中公開答覆,可見彼等雖然常常自稱「回歸經論,依經教而不依人」,卻無法從經教中獲得真實義,卻不肯遵循經教中所說的真實義,卻故意扭曲經教中之真實義,故意誤導眾生,而又不能自圓其說,所以彼等所說「一切回歸經教,依法不依人」的說法,只是障眼法罷了。由此緣故,大眾更應當認知:真善知識是修學大乘了義正法所不可或缺的光明導引,此生有幸值遇,若不知珍惜者,實乃福薄慧淺之人也。

而紫蓮比丘名其書為《 辯 唯識性相》,但紫蓮比丘於其書中,主要的重點還是在否定阿賴耶識心體,還是在主張「阿賴耶識從真如出生,是真如之相用,是生滅法,是有為法,不是真如。」整本書中都是在辯論說:「阿賴耶識不是真心,阿賴耶識是生滅法,阿賴耶識從如來藏、真如中出生。」以此為主題,想要達成公開否定其恩師平實導師之目的,以便打響自己名號,將來可以闖出一番「弘法」事業來;對於書名所說的唯識性與唯識相,卻很少著墨,根本無能力辯論這個主題。偶然有寫到唯識性或唯識相的地方,卻又漏洞百出,完全錯解唯識性與唯識相;由此可見紫蓮比丘等人根本不能真正證解唯識性相,根本不能如理作意的現觀唯識性與唯識相,也沒有能力現觀阿賴耶識心體的真如性相,可想而知,他當初的明心一定是從會中已悟的同修中打聽來的,所以不能如理作意的觀行阿賴耶識心體的真如性相,所以智慧無法出生;如果是自己苦參出來的,哪裡會有這種嚴重誤會真如理體的糗事呢?所以他根本就不懂唯識性與唯識相,所以彼書名為《辯唯識性相》,是不如實的命名;也不懂「辨」與「辯」的同異所在,所以才會以辯字而命名、而出書。今在書後,一併說明,以正視聽。

此外,紫蓮心海比丘,心存決定性聲聞之不良心態,因為執著身上所穿之僧衣,自恃表相僧寶之身分,從來不承認自己是平實導師的學生,後來對人說道:「我是 世尊的弟子,不是蕭老師的弟子。」很清楚的顯示了他的心態。因此在他所印行的謗法書中,處處以「汝」字稱呼他的根本上師平實導師,乃至以極輕蔑之語氣而指責他的根本上師平實導師:「……而汝尚以為阿賴耶識乃因地真如也,如何與汝對話?」彼等私下又常常如是說:「蕭老師幫助出家法師證得空性如來藏以後,就應該全部交給出家法師來弘法,他就應該退休了,為什麼還要繼續弘法?不肯退休?」而不知道大乘法中所說的勝義僧寶,不以在家出家的表相而分,而是以證得種智與否,作為區分的標準;所以證得道種智的人,不論身現出家相或在家相,都是地上聖位菩薩;已經明心而能安忍不退的人,則是賢位的菩薩,都屬於勝義僧寶所攝;所以等覺菩薩大多示現在家相,乃至維摩詰大士廣有眷屬,身著寶衣,富有財寶,仍然是大乘勝義僧寶。但是紫蓮心海對大乘經中這個道理,都不信受。這都是二乘法中決定不迴心之聲聞人心態,如何能夠證得大乘法中的勝妙種智呢?未證未得勝妙的般若總相別相智慧,更無勝妙的道種智,卻敢大膽的出書,公開否定已證道種智的、有大恩於自己的根本上師,如何能令人敬重他呢?

他們的書中又隨同印順法師的邪見,誤認為解脫道的修證就是成佛之道,誤以為修證二乘解脫道就能了知大乘法中的般若智慧,所以不必修證大乘菩提。不知道二乘菩提與大乘菩提的同異,所以認為二乘阿羅漢也是證得第八識實相的,所以認為第二轉法輪的般若諸經是在說二乘菩提所說的蘊處界一切法空的道理,是在說他們所誤認的真如法性;根本不知道大乘菩提所悟的般若就是第八阿賴耶、異熟、無垢識的真實常住性與對六塵如如不動的清淨性,嚴重的誤會大乘菩提。不知道二乘菩提只是修證解脫道的斷我見、斷我執的行門而已,從來不必證得第八識實相心體,從來不必修證實相般若智慧,也不必求證佛地的清淨法界無垢識境界,也不必求證四智心品的無漏有為法功德。如此嚴重的誤會大乘佛法,不知大乘佛法迥異二乘佛法的所在,如何是真有證量的人?又不肯依經所說「真見道是七住菩薩」,而高抬真見道為初地菩薩果位,正是增上慢人,令人難以敬重。像這樣以二乘聲聞心態為歸的人,如何能自稱大乘比丘呢?像這樣以二乘聲聞心態、以二乘解脫道的法來取代大乘如來藏般若正法的人,豈不是有愧大乘比丘之名呢?如何還能在書中自稱為大乘比丘呢?

他們又誤會佛法的勝義,誤會論中所說「阿賴耶識有所取能取分別」之意,不知論中所說的能取與所取,是指集藏分段生死種子的能取性,是指「阿賴耶識所出生之七轉識為能取,阿賴耶識所出生之六塵為所取」,是指意根在六塵及身根等依他起性之萬法中,生起了遍計執性而妄作取捨,而不能出離分段生死,誤會之後用來否定阿賴耶識,謗為生滅法:「阿賴耶識乃生滅法,云何無生? 」(紫蓮心海著《辯唯識性相》頁73)誤會不小! 紫蓮……等人又誤會了經論中所說「第八識有取受性」的真實義,認為第八識能取身根、能取無漏有為法等種子,有這種取受性,所以是虛妄法。但是佛地真如所依之無垢識心體,仍然有無漏有為法上的取受性,所以諸佛的真如無垢識仍然名為阿陀那識,阿陀那識的意思就是持身識、持種識。但這是無漏的有為法,不是有漏有為法;如果諸佛的真如所依的第八識,都沒有這種無漏有為法的取受性——沒有取受身根與無漏有為法種的取受性—— 就不能持身,也不能持受四智心品…等無漏有為法的法種,那又如何能受生於人間示現?如何能持身持種而利益眾生永無窮盡?如果像紫蓮心海他們所說的那樣,得要將全部的取受性都滅盡了,才有佛地真如的話,那麼諸佛所證的、所顯發的無漏有為法的四智心品,是否也要加以斷滅?那麼諸佛的清淨法界是否也要加以斷滅?那麼諸佛的「五法為性」的五法要如何存在不滅?豈不都成了空談?成了斷滅境界?所以紫蓮心海被楊先生所誤導之後,還不知道自己被誤導以後的知見已經嚴重的產生偏差,已經成為嚴重謗法的行為,竟然絲毫不知,還出書公開否定佛地真如所依的無垢識心體,還出書否定無垢識的因地阿賴耶識心體,謗為生滅法,真是愚癡而又大膽。

願一切佛門真學佛法者,能因此一事件而有所警惕,則紫蓮心海、法蓮師、楊先生……等人所造的嚴重謗法的地獄業,所造無根誹謗大乘勝義僧的嚴重過失,所造破壞大乘和合僧團的大惡業,所將遭受的未來無量世的嚴重果報,才能有少分的代價;如果佛門四眾在此一事件後,還不能從中獲得教訓的話,還不能因此而改變以前的錯誤心態的話,則彼等付出無比嚴重、無比慘痛的代價,就將全無收穫了。末學亦盼望一切佛門真學佛法者,能因此書而略知佛法大意,得入正法,得以親近真正之善友,得以遠離破法毀 佛之假善友,得以親近真正之善知識學法,則未來熏習真正佛法以後,方有機會真入佛法般若大海之中遨遊也。今於書後發此長願:願以此法義辨正之功德,迴向

佛法長興

正法久住!

皈命本師

釋迦牟尼佛

佛教正覺同修會

台南共修處 法義組 合十

公元二○○ 三年九月

(本書主筆:蔡文元)